含油污泥无害化处理研究展望
含油污泥处理工艺技术现状及其展望

含油污泥处理工艺技术现状及其展望陈忠喜1,21大庆油田设计院有限公司2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化学工程与环境学院摘要:随着我国石油产业化发展,含油污泥产量不断增加,面对巨大的环保压力,油田提出提质增效,含油污泥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置势在必行。
根据国内外含油污泥处理技术和工艺特点,建议含油污泥从源头进行减量以减少含油污泥的产生,针对不同的含油污泥类型筛选不同的技术工艺,尽量地回收原油,低含油量的污泥采用电化学生物耦合等技术,对于含油较高的稠油类型污泥采用“热洗+干化+热解技术”;尽快地出台国家级的含油污泥处理相关标准,对于以满足排放达标的含油污泥给出明确的处置和资源化方法,给出执行标准。
为了协调油田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积极寻求绿色、节能、高效的含油污泥处理技术是今后含油污泥处理的主要发展方向。
关键词:含油污泥;处理标准;工艺技术;展望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spect of Oily Sludge Treatment TechnologyCHEN Zhongxi1,21Daqing Oilfield Design Institute Co.,Ltd.2Colleg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Environment,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Beijing)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petroleum industrialization,the output of oily sludge is increasing.Facing the enormous pressur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the oilfield proposes to improve quality and increase efficiency.The reduction,harmlessness and resource disposal of oily sludge are im-perative.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ily sludge treatment technology and process at home and abroad,it is suggested to reduce the amount of oily sludge from the source to reduce the production of oily sludge.According to different types of oily sludge,different technology processes should be selected to recover crude oil as much as possible.The sludge with low oil content adopts electrochemical bio-coupling technology,and for the heavy oil type sludge with high oil content,"hot washing+drying+ pyrolysis technology"is adopted.The national oil sludge treatment standards should be issued quickly,and the disposal and resource recovery methods and implementation standards should be provided for the oil sludge to meet the discharge standards.In order to coordinate the balance between oilfield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it is the main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oil sludge treatment in the future to actively seek green,energy-saving,and efficient oil sludge treatment technology.Keywords:oily sludge;treatment criteria;process and technology;prospect能源和环境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
含油污泥处理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微 生物分 泌 的高分 子絮凝 剂 ,能显 著改 善离 心脱 水 效果 , 并节 约 9 %左右 的高 分子 絮凝 剂 用 量 。 目前 O 含 油 污泥 一 般 由水 包 油 (/ 、 o w) 油包 水 ( / ) w o 以 已报道 的微生 物 絮凝 剂 有糖 蛋 白 、 多糖 、 白质 、 粘 蛋 及 悬浮 固体组 成 的稳 定 的悬浮 乳状 液体 系 ,脱 水 效 纤 维素等 高分 子化 合物 , 其 生产成 本较 高 , 为污 但 作 果 差 , 泥成 分 和物性 受 污 水水 质 、 理 工艺 、 药 泥 调理剂 的报 道还 不多见 。 污 处 加 开发新 的生物絮凝 剂 , 降
h r i o f r s a c o t d c e na , a ml s a d e y l r ame t f o l su g a p p c t t e fu t n o e e r h n h e e r me tl h r e s n r c ci g te t n o i l d e n d r s e t h e i n y o frh r r s a c . a t e e e r h
Ke wo d : i l d e t ame d v lp n y r s ol su g ;r t n; e e o me t y e
. .
石油 化工企 业 的污水处 理 系统产生 的污泥 主要 定 性 , 善 污 泥 脱 水 性 能 , 泥 含 水 率 可 降 至 9 % 改 污 0 来 自隔 油池 的底 泥 、 选 池 浮渣 、 余 活性 污 泥 , 浮 剩 统 以下 _。但有 机 高分 子 絮凝剂 残 留物不 易被 生物 降 3 ] 称为 “ 三泥 ” 。性 质如 表 1 所示 _。 1 ] 解 , 单 体具 有 强 烈 的神 经 毒 性 和 “三致 ” 应 , 其 效 造
油田含油污泥处理技术的现状及展望

・ 9 3・
油 田含油 污泥处理 技术 的现状及展 望
李清娈 , 李春颖 ” 魏 利 z 邱雪君 ’ 高蕊笑 ’ 桑晓飞 ’ 王 字 魏 东 ( 1 、 哈 尔滨 商业 大学能源与建筑工程 学院, 黑龙 江 哈 尔滨 1 5 0 0 0 1 2 、 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 国家重点实验 室, 哈 尔滨工业大学, 黑龙 江 哈 尔滨 1 5 0 0 9 0 )
wo u l d b e a n i mp o r t a n t r e s e a r c h i n t h e f u t u r e . Ke y wo r d s :Oi l y s l u d g e ;Ha z a r d o u s wa s t e ;S c r e e n t a p— — c o n d i t i o n i n g c e n t i r f u g a l t e c h n o l o g y ;E l e c t r o c h e mi c a l b i o l o g i c a l c o u p l i n g t e c h — —
化一 调质 离心技术 、 生物 法、 电化 学处理 法等处理技术。 提 出 了采 用电化学生物耦合 方法, 可以实现含 油污泥的深度 处理。 本文预测 了含油 污泥的资源化 、 无害化 、 能源化及低 成本将是 未来的重要研 究方向。 关键词 : 含油污泥; 危险废 弃物 ; 筛分流化一 调质 离心技术 ; 电化 学生物耦合处理技 术
b y u s i n g e l e c t r o c h e mi c l a b i o l o g i c a l c o u p l i n g me t h o d .I t i s p r e d i c t e d t h a t t h e r e s o u r c e u t i l i z a t i o n ,h a r ml e s s ,e n e r g y s a v i n g a n d l o w c o s t
含油污泥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回用技术研究

结论
结论
含油污泥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回用技术是解决含油污泥污染问题和提高资源利 用率的重要手段。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随着石油工业的快速发展,含油污泥的无害化及资源化处理成为了一个亟待 解决的问题。含油污泥不仅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还导致了大量资源的浪费。因 此,含油污泥的无害化及资源化处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性。本次演示将 介绍一些含油污泥无害化及资源化处理的新技术,并探讨其未来发展方向。
2、化学法
2、化学法
化学法是通过化学反应将含油污泥中的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或者将其溶 解出来。目前常用的化学法包括氧化还原、酸碱中和、萃取等方法。这些方法可 以在短时间内实现有害物质的快速转化或溶解,但需要消耗大量的化学药剂,成 本较高,且可能产生二次污染。
3、生物法
3、生物法
生物法是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将含油污泥中的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或者将 其提取出来。生物法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因此在含油污 泥处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生物法包括好氧生物处理、厌氧生物处理等方法, 其中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应用最为广泛。厌氧生物处理技术是通过厌氧微生物的作 用,将含油污泥中的有机物质转化为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气体,同时将有害物质转 化为无害物质。
三、发展方向
1、技术研发
1、技术研发
未来,含油污泥无害化及资源化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是研发更加高效、环保、 低成本的处理技术。在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热解法和焚烧法等现有技术的 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新的处理技术和方法,提高处理效率和对环境的友好性。
2、市场前景
2、市场前景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政府对环保产业的支持力度加大,含油污泥无害化及 资源化处理市场前景广阔。未来,将有更多的企业进入这个领域,竞争将更加激 烈。因此,企业需要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以赢得市场份额。
油泥处理未来发展趋势报告

热处理技术
热处理技术也是油泥处理的重要 发展方向,通过高温焚烧、热解 等技术将油泥中的有害物质进行 转化,同时实现能源的回收利用
。
物理处理技术
物理处理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如 超声波辅助、电化学等,这些技 术能够实现油泥中不同组分的选 择性分离,提高油泥处理的效率
和效果。
油泥处理市场发展趋势
THANKS。
04
油泥处理未来发展前景展望
油泥处理技术发展方向
01
生物处理技术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油泥处理将更多地依赖于生物处理技术
,如微生物分解、酶分解等,以实现油泥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
02
热处理技术
热处理技术也是油泥处理的重要发展方向,通过高温焚烧、热解等技术
,将油泥中的有机物质转化为燃料或化工原料,实现能源的回收利用。
多元化发展
油泥处理产业将朝着多元化的发 展方向迈进,不仅局限于单一的 处理技术和产品,而是根据市场 需求和资源状况,开发出更多的 新产品和新服务,实现多元化发 展。
国际化合作
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国际 环保合作的加强,油泥处理产业 也将加强国际化合作,引进国外 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我国 油泥处理产业的快速发展。
油泥处理未来发展趋势报告
2023-11-11
目 录
• 油泥处理现状分析 • 油泥处理未来发展趋势 • 油泥处理未来发展挑战与机遇 • 油泥处理未来发展前景展望
01
油泥处理现状分析
油泥产量及分布情况
油泥产量
全球范围内的油泥产量呈现出逐年上升 的趋势油泥主要分布在石油开采、加工和储存等 工业领域,以及部分交通工具的维修和运 营过程中。
03
油泥处理未来发展挑战与机遇
油田含油污泥处理技术现状

油田含油污泥处理技术现状油田含油污泥是指在石油开采、储运、加工过程中,含有石油成分的固体废物。
由于含油污泥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石油烃类物质以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对油田含油污泥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将从处理技术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油田含油污泥处理技术现状1.物理处理技术物理处理技术是采用物理方法对含油污泥进行处理,主要包括离心分离、过滤、干燥等方法。
离心分离是将含油污泥放入离心机中进行高速旋转,利用离心力使固液混合物分离。
过滤则是通过滤网或滤布来将悬浮的含油颗粒截留下来。
而干燥是将含油污泥通入热风中,通过热风干燥的方式将水分蒸发,从而达到固体化的目的。
这些物理处理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具有操作简单、效果稳定的特点,但仍存在处理效率低、占地面积大、后续处理压力大等问题。
2.化学处理技术化学处理技术是将化学试剂添加到含油污泥中,通过化学方法使其中的油、水和固体分离的技术。
其中常用的化学试剂包括表面活性剂、絮凝剂、分散剂等。
在化学处理过程中,首先要进行调理,即将化学试剂与含油污泥充分混合,以增加化学试剂与含油污泥中的油水颗粒接触面积,加快分离速度。
尤其对于高含油污泥,采用化学处理技术效果更好,但其成本较高,且需要对废水进行后续处理,否则会对水体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3.生物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对含油污泥进行降解,将其中的有机物质转化为二氧化碳、水和生物量的方法。
生物处理技术具有处理效率高、成本低、对环境友好等特点,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一般采用微生物发酵、土壤堆肥、厌氧消化等生物处理方法,通过加入适当的氧化氢供体、氮、磷等营养物质,促进微生物降解有机物质。
尤其对于高含油污泥的处理,生物处理技术具有显著的优势,但其操作难度较大,对环境要求较高。
二、油田含油污泥处理技术未来发展趋势1.研发高效、环保的处理技术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人们对含油污泥处理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能够研发高效、环保的处理技术。
油田含油污泥处理技术现状

油田含油污泥处理技术现状油田是指地下蕴藏有大量石油的地区,是石油资源的重要开采地。
在油田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含油污泥,这些含油污泥是一种难以处理的废物,如果不能妥善处理,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油田含油污泥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对于保护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油田含油污泥处理技术的现状进行介绍和分析。
一、油田含油污泥的特点油田含油污泥是指在石油开采、储运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含有石油、油气、水和固体颗粒的混合物。
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含油量高:油田含油污泥中含有大量的石油和油气,其中石油和油气的组分复杂,含油量较高,处理难度大。
2. 固体颗粒多:油田含油污泥中含有大量的固体颗粒,包括泥沙、矿物颗粒和油气残留物等,使得含油污泥的处理和清洁困难。
3. 污染性强:油田含油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油田含油污泥的处理具有较大的难度,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技术手段进行处理。
二、油田含油污泥处理技术现状目前,针对油田含油污泥的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机械化处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和热处理等多种技术手段。
这些技术手段各有优缺点,针对不同的油田含油污泥特点,需要选择合适的处理技术进行处理。
下面分别对这几种处理技术进行介绍和分析。
1. 机械化处理机械化处理是指利用机械设备对油田含油污泥进行处理,主要包括离心分离、过滤、压榨等方式。
机械化处理的优点是处理效率高,操作简便,处理成本低。
但其缺点是无法完全分离石油和油气与固体颗粒,处理后的含油污泥仍然含油量较高,对环境造成威胁。
机械化处理并不能完全解决油田含油污泥处理的问题。
3. 生物处理生物处理是指利用微生物对油田含油污泥进行处理,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分解石油成分,将有机物降解为无机物。
生物处理的优点是能够高效降解石油和油气,处理后的污泥干净无害,对环境没有污染。
但其缺点是生物处理过程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需要维护微生物的活性和生长环境,操作技术要求较高。
含油污泥处理新技术及研究方向

山 东 化 工 收稿日期:2019-05-19作者简介:通信作者:马文杰(1985—),天津人,本科,主要从事固废及污水处理等环保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工作。
含油污泥处理新技术及研究方向肖 峰1,马文杰2,李小龙2,李凤娟2,贺煜峰2,曹智鹏2,刘庆月2(1.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安全环保分公司,天津 300450;2.中海石油环保服务(天津)有限公司,天津 300452)摘要:石油开采和处理过程中会产生的含油污泥,处理不合格将对环境造成影响。
本文针对目前含油污泥的处理现状,对当前国内外含油污泥处理的常规方法和几种新型处理技术进行了介绍,新技术包括超声联用技术、化学-生物联合处理技术。
目前尚没有任何一种技术可以理想的处理所有类型含油污泥,文章最后提出了多种处理技术联用是将来油泥处理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含油污泥;焚烧;调质-机械分离;联合处理;资源化中图分类号:X703.1;X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21X(2019)14-0234-021 引言石油在上游的勘探开发、油气集输、污水处理、罐底清洗和下游的石油炼制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的含油污泥,含油污泥的主要来源见图1。
随着油田勘探开发的不断增加,我国海上、陆地油田每年产生的含油污泥总量也在逐年增加,目前年产生量已经超过500余万吨以上[1]。
图1 含油污泥的主要来源含油污泥组成成份异常复杂,不仅含有油砂,固体悬浮物、大量的老化原油、盐类、腐蚀产物及细菌等,还含有生产过程中加入的各种化学药剂。
含油污泥属于一种难过滤性污泥,含油污泥的比阻为一般污泥的40倍,非常不容易将油、水、泥的三相分离。
含油污泥属于《国家危险废物目录》中的含油废物类,排放前必须先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进行无害化处置。
在《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中,要求污泥中存在的矿物油含油量最大不得超过3000mg/kg。
因此,无论是为了保护环境还是维持企业正常生产,都必须对含油污泥进行无害化处理、技术条件达到的情况下进一步资源化利用[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含油污泥无害化处理研究展望
石油在炼制和生产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大量的含油污泥。
含油污泥由于本身的特性所致,它的处理给石油石化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因此,含油污泥处理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必须加以探讨和解决。
文章主要对含油污泥的无害化处理进行了综述,最后,对含油污泥处理技术的发展及前景进行了预测。
标签:含油污泥;环境保护;处理;无害化
1 前言
含油污泥是在石油炼制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废物,由于产生量巨大对环境会造成巨大的危害;除此之外,含油污泥含有大量的微生物病菌等,会对水体和人体的健康产生严重威胁,因此,含油污泥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以此来保证对环境的无害影响[1]。
对于含油污泥的处理技术,世界各国的科技人员都在进行研究,经过了很多年的实验和分析,取得了一些令人满意的成果。
这些成果也主要针对含油污泥的无害化处理和处置。
本文将对含油污泥的无害化处理技术进行综述,以此来为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2 含油污泥无害化处理现状
2.1 含油污泥固化处理技术
早在1984年,Morgan 等对[2]对含油污泥进行了固化处理,并测试了多种固化剂。
研究结果表明,新鲜和陈旧的水泥窑粉尘被认为是最佳的固化剂,具有良好的抗压强度。
Lee等[3]对长庆油田产生的含油污泥进行了固化处理。
开发的配方可以有效地固化含油污泥,固化后的含油量从处理前的80000mg/L降低到0.4mg/L,污泥固化后的硫含量由4mg/L减少为0.4mg/L。
固化污泥的压缩强度为3MPa。
Yue等[4]采取直接加入凝固剂的方法对大庆油田第四采油厂的污泥进行固化处理。
结果表明,当促凝剂B的质量分数为10%时,固化污泥压缩强度为4.23MPa。
固化污泥浸出液的所有参数达到了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固化后的污泥可进行安全填埋。
Hu等[5] 研究了影响固化含油污泥中油迁移的影响因素。
实验结果表明,当含油污泥超过9.56MPa的压力强度,油泥中未被发现油的存在。
由此证明,固化的方法是可靠的含油污泥处理方法。
2.2 生物处理
生物处理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增加油泥中的营养成分含量,然后充气,含油污泥中的微生物得到大量的生长和增殖,以实现污染物的有效降解。
另一种是向含油污泥中加入微生物制剂,可以降低油泥中的石油烃含量。
大量的文献研究表明,外加的细菌可以使石油烃的降解率达50%[6,7]。
Biswal等[8]利用实验室富集培养的微生物进行了含油污泥的降解研究。
研
究结果表明,经过60天的生物降解之后,含油污泥中的残留油份含量由5%,降低到3.0%。
Verma 等[9]考察了菌株对含油污泥中石油烃、沉淀物、重金属、水的降解能力。
研究结果表明,芽孢杆菌菌株能够降解链长的C12-C30和芳烃,该菌株具有相当大的降解油泥的潜力。
Liu等[10]对胜利油田的含油污泥进行了场规模的生物修复研究。
结果,生物修复后的污泥的物理-化学性质得到显著提高,处理后的所有含油污泥中总石油烃的降解物和多环芳烃降解菌都增加。
tahhan等[11]研究了连续接种烃降解菌对土壤中的石油烃降解影响的动态效果。
结果表明,增加细菌团的量将导致土壤中超过30%的总石油烃的总体去除。
烷烃的去除率略有增加,通过加入细菌团,芳族和沥青质去除率显著增加。
2.3 超临界水氧化处理
超临界水氧化技术首先被应用于Modell处理废水和废碱液,它主要是使用氧气或过氧化氢作为氧化剂,在水的临界点以上的温度和压力(374.3℃和22.12MPa)条件下摧毁有机废物,在短时间内迅速获得99%的废物转化率,产生清洁的CO2,H2O,N2等,所以不会造成二次污染[12,13]。
荆国林等利用一套自制的超临界水氧化系统对含油污泥进行了实验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含油污泥中的原油在超临界条件下得到了有效降解,水中的去除率可达95%。
崔宝臣等在间歇式反应釜中采用超临界水共氧化方法处理含油污泥,考察共氧化添加物种类、时间、甲醛质量浓度和温度对氧化效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添加甲醛对含油污泥的转化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450℃反应10 min,含油污泥COD去除率达99.0%。
3 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含油污泥处理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含油污泥的处理已经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但各自都有自身的技术优势和弱势。
因此,要充分发挥各种处理技术的优势,根据其自身特点、现场需求及经济可行性等,采用不同的预处理工艺或多种处理技术有机结合等方式,逐步进行减量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最终实现含油污泥的彻底无害化处理。
参考文献
[1]郑川江,舒政,叶仲斌,等.含油污泥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应用化工,2013,42(2):342-340.
[2]D.S.Morgan,J.I.Novoa and A.H.Halff,J.Environ.Eng.110,935(1984).
[3]L.M.Li,S.F.Tang,M.L.Fu,et al.,Advances in Fine Fetrochemicals,10,41 (2005).
[4]Q.Yue,S.F.Tang and H.J.Wang,Advances in Fine Fetrochemicals,12,21(2007).
[5]胡耀强,张宁生,屈撑囤,等.含油污泥固化处理后油的迁移研究[J].油气田环境保护,2006,4,22-24.
[6]Y.W.Ou,H.Liu Hong and Y.Y. Yu,et al.Environmental Science,27,160(2006).
[7]S.H.Guo,H.R.Zhang,F.M.Li,et al.,Journal of Agro-environmental Science,24,812(2005).
[8]W.X.Liu,Y.M.Luo,Y.Teng,et al.,J.Hazard.Mater.,161,479(2009).
[9]R.A.Tahhan,T.G.Ammari,S.J.Goussous,etal.International Biodeterioration & Biodegradation,65,130(2011).
[10]P.Kritzer and E. Dinjus,Chem.Eng.J.83,207(2001).
[11]J.W.Tester and J.A.Cline,Corrosion,55,1088(1999).
[12]荆国林,霍维晶,崔宝臣.超临界水氧化处理油田含油污泥[M].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0(1):116-118.
[13]崔宝臣,刘淑芝,董晶,等.超临界水中含油污泥与甲醛共氧化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0,5,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