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检测计算分析题

合集下载

试验员练习题三(案例分析)

试验员练习题三(案例分析)

试验员练习题三三、案例分析题:对砂进行技术性能检测,测得其表观密度为2480 kg/m3,堆积密度为1550 kg/m3,同时筛分试验测得各号筛上的筛余量,计算出各号筛上的累计筛余率(下表)。

请正确填写混凝土用砂的检测报告表,并给出结论。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砂子物理性能检测报告报告编号:检测号:报告日期:签发: 审核: 试验: 试验单位(章): 试验单位(章):某工程现浇室内钢筋混凝土梁,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30。

试采用质量法计算该混凝土的初步计算配合比。

该混凝土的标准差取σ=5.0MPa ,单位用水量为m w0=160kg ,砂率取βs =30%。

解:(1)计算混凝土的施工配制强度f cu ,0:根据题意可得:f cu ,k =30.0MPa ,取σ=5.0MPa ,则:f cu ,0 = f cu ,k + 1.645σ=30.0+1.645×5.0=38.2MPa(2)计算混凝土水灰比cw /m m①按强度要求计算混凝土水灰比c w /m m根据题意可得:f ce =1.13×42.5MPa ,αa =0.48,αb =0.33,则混凝土水灰比为:ceb a 0cu cea c w f f f m m ⋅⋅+⋅ααα,= 50.05.4213.133.048.02.385.4213.148.0==⨯⨯⨯+⨯⨯②按耐久性要求复核由于是室内钢筋混凝土梁,属于正常的居住或办公用房屋内,查表知混凝土的最大水灰比值为0.65,计算出的水灰比0.50未超过规定的最大水灰比值,因此0.50能够满足混凝土耐久性要求。

(3)确定单位用水量m w0根据题意,集料为中砂,卵石,最大粒径为40mm ,查表取m w0=160kg 。

(4)计算单位水泥用量m c0 ①计算:kg 32050.0160/c w w0c0===m m m m②复核耐久性由于是室内钢筋混凝土梁,属于正常的居住或办公用房屋内,查表知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为260kg ,计算出的水泥用量320kg 不低于最小水泥用量,因此混凝土耐久性合格。

试验员-砂石材料试验

试验员-砂石材料试验

试验员-砂石材料试验(总分:116.99,做题时间:90分钟)一、判断题(总题数:17,分数:17.00)1.对于抗冻、抗渗或其他特殊要求的强度等级小于C30的混凝土,其所用碎石或卵石中泥块含量不应小于1.5%。

( )(分数:1.00)A.正确B.错误√解析:2.碎石或卵石的容重试验,最大粒径为10~80mm,所用的容量筒规格需要为10L、20L、30L。

( )(分数:1.00)A.正确√B.错误解析:3.碎石和卵石筛试验最少取样数量按大粒径取。

最大粒径为15mm,取20kg,最大粒径为20mm,取样20kg,最大粒径为40mm,取样60kg。

( )(分数:1.00)A.正确√B.错误解析:4.极细砂的细度模数为1.5~0.8。

( )(分数:1.00)A.正确B.错误√解析:5.砂的细度模数相同,但颗粒级配不一定相同。

( )(分数:1.00)A.正确√B.错误解析:6.砂的含水状态分为全干燥状态、气干状态、饱和面干状态及含水湿润状态。

( )(分数:1.00)A.正确√B.错误7.砂的含泥量试验以两个试样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如两次结果的差值超过0.2%时,应重新取样试验。

( )(分数:1.00)A.正确√B.错误解析:8.细度模数是划分砂子粗细程度的唯一方法( )。

(分数:1.00)A.正确B.错误√解析:9.建筑用砂按细度模数的大小分类可以分为粗砂、中砂、细砂。

( )(分数:1.00)A.正确√B.错误解析:10.当天然砂的实际颗粒级配不符合要求时,宜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并经试验证明能确保混凝土质量后,方允许使用。

( )(分数:1.00)A.正确√B.错误解析:11.压碎指标值是指碎石或卵石抵抗压碎的能力。

( )(分数:1.00)A.正确√B.错误解析:12.凡岩石颗粒的厚度小于平均粒径0.5倍者为片状颗粒。

( )(分数:1.00)A.正确B.错误√解析:13.泥块含量是指石中公称粒径大于4.75mm,经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2.50mm的颗粒的含量。

公路试验检测计算题1

公路试验检测计算题1

公路实例计算题1、用承载板测定土基回弹模量,检测结果如表所示,请计算该测点的土基回弹模量。

(注:a p a QT p D T T a i ii 97.04)(221=+=π,D=30cm ,,35.00=μ2104.10-⨯=a mm )∑p iE 0=)1(420μπ-⋅∑∑iilp D=41×3.1416×30×0.62×(1-0.35×0.35)/0.3224=39.8 Mpa 2、某高速公路二灰稳定砂砾基层设计厚度为18cm ,代表值允许偏差为-8mm ,极值允许偏差为-15mm 。

评定路段厚度检测结果(12个测点)分别为:17.5、17.7、18.2、18.6、18.1、18.8、、17.6、17.8、19.1、19.3、17.4、17.9cm ,试按保证率99%评定该路段的厚度是否合格?并计算实际得分解:计算厚度平均值:=(17.5+17.7+18.2+18.6+18.1+18.8+17.6+17.8+19.1+19.3+17.4+17.9)/12=18.17cm标准偏差S=0.64cm 查表得:n t /α=0.785;厚度代表值l X =cm n St X 67.17785.064.017.18/=⨯-=-αcm 2.178.018=->答:该路段厚度代表值符合要求。

由于各检测值X i >18-1.5=16.5cm 故合格率为100%,实际得分为20分。

3、某土方路基质量评定,经对压实度、弯沉、平整度等8项指标检测,各指标合格率如表所示,其中压实度代表值大于压实度标准值,弯沉代表值答:工程的评分=30×0.65+15+10×0.75+10×0.9+10×0.85+15×0.75+5×0.9+5×0.8-8-6=64.5(分)故该路段土方路基质量等级评定为不合格。

试验检测试卷及答案

试验检测试卷及答案

15. (路面错台)是产生跳车的主要原因。

16.摆式仪测定路面抗滑值,当路面试验温度不是 ( 20 ) ℃时,应进行温度修正。

17.在正常设计、生产、安装、 运营养护条件下,桥梁伸缩装置设计使用年限不应低一 、填空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在括号内 ,每空 0.5 分,共 10 分) 1.在重复性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无限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平均值与被测量的 真值之差,称为(系统误差) 。

2.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规定:未经检验检测或者以篡改数据、结果 等方式,出具虚假检验检测数据、结果的,由资质认定部门(撤销)其资质认定证 书。

3.用于公路基层的石灰稳定类、石灰粉煤灰稳定类材料的弹性模量试验龄期应为 (180)天。

4.公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置中的砂垫层要求应分层碾压施工;砂垫层宽度应宽出路基 边脚(0.5-1.0) m ,两侧端以片石护砌;砂垫层厚度及其上铺设的反滤层应满足设 计要求。

5.公路工程防护支挡工程中规定;砌体、片石混凝土挡土墙,当平均墙高大于或等 于 (6) m 且墙身面积大于或等于 (1200)m 2 时为大型挡土墙,每处应作为分部工程进 行检验。

6.天然土由大小不同的颗粒组成,土粒的大小称为( 粒度 ) 。

7.土的液限与天然含水率之差和塑性指数之比,称为土的天然( 稠度 ) 。

8.公路集料试验烘干试样时前后两次称量之差小于( 0.1) %时即达到恒重状态。

9.公路集料亚甲蓝试验时,配制好的亚甲蓝溶液应标明制备日期、失效日期,并避 光保存,其保质期应不超过( 28) d 。

10.通用硅酸盐水泥是以硅酸盐水泥熟料和适量的 (石膏) 和规定的混合材料制成的 水硬性胶凝材料。

11. 当外加剂用于路面时, 测定减水率时, 应将基准混凝土和掺外加剂混凝土的坍落 度控制在(40±10) mm 。

12.水泥粉煤灰稳定类材料用于特重交通时,压实度必须大于 ( 98 )% 。

试验检测试题

试验检测试题

试验检测试题(沥青试题)一.填空题:1、测定沥青温度稳定性的主要指标是软化点与脆点。

2、按胶体学说,石油沥青可分为凝胶型、溶胶型、溶凝胶型三个结构,路用优质沥青属于容凝胶型结构。

3、乳化沥青具有高度分散性与稳定性的原因是降低界面张力作用、水膜形成相同电荷、沥青颗粒相互排斥。

4、石油沥青的三大指标针入度、软化点、延度,他们各表示沥青的粘度、温度稳定、塑性变形等性能。

5、评价石油沥青大气稳定性的指标有_蒸发损失百分率_、_针入度比_、_残留物延度___。

6、当沥青的比重明显大于1 或小于 1 时,测定沥青延度为避免沥青沉入水底或浮于水面,应在水中加入食盐或酒精来调整水的比重。

7、沥青的标号越高,针入度值越大,软化点越低。

8、软化点的数值随采用的仪器不同而异,我国现行试验法是采用__环球___法。

9、试验测得沥青软化点为 81.4 ℃,试验结果应记为 81.5 ℃10、沥青软化点测定时升温速度大于每分钟5 ℃时,测得的结果将偏高。

二.单项选择题:1、沥青三大指标测定时,叙述不正确的是( B )。

A.只有严格控制升温速率,测得的软化点结果才能准确可靠。

B.试验温度偏低、贯入时间延长、针的重量增加都将增大针入度测定值。

C.沥青延度的测定可采用15℃的试验条件。

D.三大指标测定的准确性均与温度控制是否严格有直接的关系。

2、评价沥青老化性能的试验方法是( B )。

A、闪点试验;B、薄膜烘箱试验;C、加热质量损失试验;D、溶解度试验3、沥青的针入度越高,说明该沥青( D )。

A、粘稠程度越大;B、标号越低;C、更适应环境温度较高的要求;D、更适应环境温度较低的要求。

4、通常软化点较高的沥青,则其( B)较好(含蜡量高的沥青除外。

A、气候稳定性;B、热稳定性;C、粘结性;D、塑性。

5、软化点试验,升温速度过慢,软化点测值( A )。

A、偏大;B、偏小;C、因沥青而异;D、无影响。

6、下列指标中,不属于沥青三“大指标”的是(D)。

试验检测计算分析题

试验检测计算分析题

六、实例计算题1、*沥青混合料的视密度为2.35g/cm3,理论密度为2.48g/cm3,油石比为5.0%,沥青的相对密度为1.00。

求该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矿料间隙率及沥青混合料的饱和度。

(7分)解: a .空隙率 %24.548.235.21=⎪⎭⎫⎝⎛-=VV b .沥青体积百分率VA %19.1111)0.5100(35.20.5100=⨯⨯+⨯⨯=VAc .矿料间隙率VMA %43.16%19.11%24.5=+=+=VA VV VMAd .饱和度VFA %11.6843.1619.11===VMA VA VFA 。

2、混凝土计算配合比为1:2.13:4.31,水灰比为0.58,在试拌调整时,增加了10%的水泥浆用量。

试求 (1)该混凝土的基准配合比(不能用假定密度法);(2)若已知以实验室配合比配制的混凝土,每m3需用水泥320kg ,求1m3混凝土中其它材料的用量; (3)如施工工地砂、石含水率分别为5%、1%,试求现场拌制400L 混凝土各种材料的实际用量。

(计算结果精确至1kg )。

(8分) 解:(1)计算基准配合比 ∵水泥浆用量增加10% ∴基准配合比应为:1.1:2.13:4.31=1:1.94:3.9258.0=C W(2)水泥=320kg (已知) 水=320×0.58=186kg砂=320×1.94=621kg 石=320×3.92=1254kg (3)水泥=320kg 砂=621(1+5%)=652kg石=1254(1+1%)= 1267kg 水=186-(621×5%+1254×1%)=142kg 400L 混凝土材料用量水=142×0.4=57kg 水泥=128kg 砂=652×0.4=261kg 石=1267×0.4=507kg 七、分析评定题1、若试验室配合比单位用水量为200kg ,水灰比为0.6,粗骨料为碎石,水泥实测强度为42.5MPa ,试验室强度恰好达到试配强度值(28.2MPa ),若每方混凝土多加10kg 水,混凝土强度降低率为多少? (注:A=0.48 B=0.52)。

试验检测试题

试验检测试题

试验检测试题试验检测试题(路基检测)一、填空题1、高速铁路路基的设计理念由原来的以( 强度 )控制逐步转变为以( 变形 )控制,严格控制路基( 沉降 )。

2、土颗粒分析试验常用的方法包括(筛析法)、(密度计法)、(移液管法)。

3、搓条法塑限试验中,当土条直径搓成( 3mm )时产生裂缝,并开始断裂,表示试样的含水率达到塑限含水率。

4、库仑公式s=c+σtgφ中,c指土的(粘聚力),φ指土的(内摩擦角)。

5、一般情况下,土是由(土粒)、(水)、(空气)三相组成。

6、液限是土的可塑状态的(上限)含水量, 塑限是土的可塑状态的(下限)含水量。

7、击实试验的目的是求取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

8、评价土的级配指标有(不均匀系数)和(曲率系数),前者的定义式为(Cu=d60/d10 ),后者的定义式为(Cc=d230/(d60·d10))。

9、填料改良应通过试验提出最佳(掺合料)、最佳(配合比)及改良后的(强度)等指标。

10、现场原位测试常用的方法有:静力载荷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动力触探试验)、(标准贯入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

11、K30作为一种抗力指标,能够直观地表征路基(刚度)和(承载能力)。

12、反映土体动态特性的指标Evd,是通过(落锤试验)和(沉陷测定)直接测出的。

13、Ev2测试时,承载板外侧边缘与反力支撑点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0.75 m),测桥支撑座与反力装置支撑点的距离(不应小于1.25 m)。

14、Ev2试验第一次加载应(至少)分为6级,荷载达到(0.5MPa)时或沉降量达到(5mm)时所对应的应力后,采集该点的荷载值和沉降量读数,再进行卸载。

15、重型、特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在地层松软时可采用(测量每阵击(一般为1~5击))的贯入度,换算成相当于同类型动力触探贯入(10cm)时的击数。

二.单项选择题:1、路基填料击实试验,随着击实功的增加,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D )A、最大干密度增大,最优含水量也增大B、最大干密度减小,最优含水量也减小C、最大干密度减小,最优含水量增大D、最大干密度增大,最优含水量减小2、下列关于土的击实试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轻型击实试验适用于粒径小于5mm的土; B、重型击实试验的锤质量为2.5kg;C、轻型和重型击实试验的落距均是305mm;D、轻型和重型击实试验的锤底直径均是51mm。

2024年试验检测师题库加答案

2024年试验检测师题库加答案

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5道(每题1分,共5分)1.混凝土衬砌厚度检查,每()检查一个断面。

A.20mB.30mC.40mD.50m【答案】A2.某空心板共有2种病害,混凝土剥落掉角,实际评定标度为2类,(最大评定标度为4类),梁底有横向裂缝,实际评定标度为2类,(最大评定标度为5类),该片空心板评分接近于()A.75B.70C.65D.55【答案】3.请根据《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TH21-2011)对某单跨箱板拱桥的技术状况进行评定。

(1)经检查两岸桥台(t=10),发现其中一个桥台存在台帽裂缝,评定标度2(最高标度4);台身裂缝,评定标度2(最高标度5);台身剥落,评定标度2(最高标度4);另一个桥台存在台帽裂缝,评定标度2则桥台的最低构件得分值为()。

A.48.29二、判断题5道(每题1分,共5分)(题目待补充)三、填空题5道(每题1分,共5分)(题目待补充)四、简答题5道(每题2分,共10分)(题目待补充)五、应用题:5道(每题2分,共10分)(题目待补充)六、分析题:2道(每题5分,共10分)(题目待补充)七、实践操作题:2道(每题5分,共10分)(题目待补充)八、专业设计题:5道(每题2分,共10分)1.设计一个适用于高速公路桥梁的混凝土强度检测方案,包括检测方法、检测频率和判定标准。

2.针对一座大跨径斜拉桥,设计一套桥梁索塔施工过程中的变形监测方案。

3.设计一个针对隧道施工过程中的爆破振动监测方案,包括监测点布置、监测频率和数据处理方法。

4.针对一座港口码头,设计一套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包括监测内容、监测方法和数据分析。

5.设计一个针对公路路基填筑施工的质量控制方案,包括质量控制指标、检测方法和验收标准。

九、概念解释题:5道(每题2分,共10分)1.解释什么是动态荷载试验,它在桥梁检测中的作用是什么?2.简述无损检测技术在混凝土结构中的应用及其原理。

3.解释“疲劳寿命”的概念,并说明其在桥梁设计中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实例计算题1、某沥青混合料的视密度为cm3,理论密度为cm3,油石比为%,沥青的相对密度为。

求该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矿料间隙率及沥青混合料的饱和度。

(7分)解: a .空隙率 %24.548.235.21=⎪⎭⎫⎝⎛-=VV b .沥青体积百分率VA %19.1111)0.5100(35.20.5100=⨯⨯+⨯⨯=VAc .矿料间隙率VMA %43.16%19.11%24.5=+=+=VA VV VMAd .饱和度VFA %11.6843.1619.11===VMA VA VFA 。

2、混凝土计算配合比为1::,水灰比为,在试拌调整时,增加了10%的水泥浆用量。

试求 (1)该混凝土的基准配合比(不能用假定密度法);(2)若已知以实验室配合比配制的混凝土,每m3需用水泥320kg ,求1m3混凝土中其它材料的用量; (3)如施工工地砂、石含水率分别为5%、1%,试求现场拌制400L 混凝土各种材料的实际用量。

(计算结果精确至1kg )。

(8分) 解:(1)计算基准配合比 ∵水泥浆用量增加10% ∴基准配合比应为: ::=1::58.0=CW(2)水泥=320kg (已知) 水=320×=186kg 砂=320×=621kg 石=320×=1254kg (3)水泥=320kg 砂=621(1+5%)=652kg石=1254(1+1%)= 1267kg 水=186-(621×5%+1254×1%)=142kg 400L 混凝土材料用量水=142×=57kg 水泥=128kg 砂=652×=261kg 石=1267×=507kg 七、分析评定题1、若试验室配合比单位用水量为200kg ,水灰比为,粗骨料为碎石,水泥实测强度为,试验室强度恰好达到试配强度值(),若每方混凝土多加10kg 水,混凝土强度降低率为多少 (注:A= B=)。

(8分)解:①由已知条件:每方混凝土单位水泥用量为200/=333,若每方混凝土多加10kg 水,则单位用水量为210kg 。

②由⎪⎭⎫⎝⎛-=B W C Af f ce cu 0,计算多加水后混凝土的强度值 MPa f cu 74.2152.02103335.4248.00,=⎪⎭⎫⎝⎛-⨯=③强度下降率%9.222.2874.212.28=-=2、在沥青路面施工中,通过降低压实温度和减少压实遍数来提高平整度的作法是否可取,为什么(7分) 解:不可取。

因这样做的结果只能使路面未达到应有的压实度、应有的结构和强度,通车后会引发一系列问题。

①由于压实不足,通车后行车荷载作用会使路面压实度迅速增加,但因受车辆渠化运行限制及行车的非匀速性,压实度的增加是不均匀的,会产生车辙、推挤等病害。

若下层平整度本身也差,整个平整度会很快变差。

②由于压实不足,沥青路面的空隙率增大,除沥青易老化外,还增大了路面的透水性,假如下层为沥青碎石和开级配沥青混凝土,会因雨水渗透,殃及基层。

③由于压实不足,混合料未达到预期的嵌挤结构和强度,在车辆荷载作用下,路面将过早出现松散、剥落、坑槽等病害,尤其通车后气温较低时,更易产生病害。

六、实例计算题(共15分)1、若计算配合比每方混凝土材料用量为水=195kg ,水泥=390kg 、砂=588kg 、石子=1176kg/m3,经试拌坍落度大于设计要求。

a)按每方混凝土减少5kg 水,计算调整后每方混凝土材料用量;b)若实测密度为2425kg/m3,计算密度调整后每方混凝土材料用量;c)若现场每盘混凝土用两袋水泥,请计算每盘混凝土材料用量。

d)若现场砂的含水量为4%,石子含水量为%,计算每盘混凝土材料用量。

(8分)1、a)水灰比=195/390= %331176588588=+=p S 3/23491176588390195m kg =+++=ρ每方混凝土材料用量为:水=190kg 水泥=190/=380kg 砂=2349-(380+190)×=587kg 石=2349-=1192kgb)k=032354.123492425= 水=190K=196kg 水泥=380k=392kg 砂=587k=660kg 石=1192k=1231kgc)配合比例:1::: d)考虑砂石含水量后每盘混凝土材料用量 水泥=100kg 砂=155(1+4%)=161kg 石=314(1+%)=319kg 水=50-(155×4%+×%)=39kg2、某砂样经筛析试验,结果列于下表,请计算细度模数,并画级配曲线:(7分)53.2710075)9579582612(=-⨯-++++=f M 级配曲线略七、分析评定题(15分)1、已知油石比为5%,混合料表观密度为cm 3,沥青密度为cm 3,水的密度取1g/cm 3,则沥青体积百分率%94.101028.125.25)(=⨯⨯=VA ,此计算结果对吗若不对请表示出正确结果。

答、计算有误:一是未把油石比换算为沥青含量,二是未把沥青密度换算为相对密度,正确计算为:%46.101996.0028.1)5100(25.25100=⨯⨯⨯+⨯⨯=VA2、施工中常发现混凝土浇筑体顶面产生横向裂纹(多发生在高温干旱季节),拆模后侧表面有砂粒或石子露头等缺陷,除去浇捣原因,请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9分) 答、可以从两方面说明:一是配合比设计本身不尽合理,包括骨料级配配差,配合比例不佳,如砂率过小,水灰比过大,导致拌和物粘聚性和保水性差,甚至有离析现象,经浇捣后石子下移,砂浆上浮,遇到蒸发量大时,水份损失过多过快,因砂浆收缩表面出现裂纹。

侧面则因混凝土保水性差,水泥浆从模板缝隙外流,洗刷了包裹砂粒或石子的水泥浆使砂粒与石子露头,此种情况多发生在模板接缝处及其附近,使混凝土外观质量变差。

另一种情况是施工中未严格执行配合比例,材料未按配合比例严格计量,尤其是用水量控制不好时,致使混凝土拌和物粘聚性和保水性变差,严重时出现离析、同样会引发上述缺陷。

六、实例计算题(15分)1、某工地用水泥混凝土经试拌调整后,得配合比1::,W/C=。

砂、石的表观密度分别为cm3、cm3,未使用任何外加剂。

试计算每立方米混凝土中各材料的用量;如施工工地砂、石含水率分别为5%、1%,试求现场拌制400L 混凝土所需各种材料的实际用量。

(计算结果精确至1kg )。

(7分) 答、(1)设水泥用量为x 10001070.2365.25.11.35.0=++++xx x x =990 x=396 每方混凝土材料用量为 水泥=396kg 水=198kg 砂=594kg 石=1188kg (2)施工每方混凝土材料用量水泥=396kg 砂=594(1+)=624kg 石=1188(1+)=1200kg 水=198-594××=(3)400L 混凝土材料用量 水=×= 水泥=396×=砂=624×=250kg 石=1200×=480kg2、规范规定,在进行沥青混合料马歇尔稳定度数据处理时,当一组测定值中某个数据与平均值之差大于标准差的k 倍时,该测定值应予舍弃,并以其余测定值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

今有一人进行马歇尔试验,一组4个试件,测得的稳定度、、、,请你详细计算该组马歇尔试件的最后平均稳定度(试验数目为4时,其k 值取)。

(8分)答、(1)测值由小到大排序: ,(2)计算特征值:KN x 075.10= S=(3)计算统计值:698.0685.22.8075.10)1()1(=-=-=sx x g462.1685.2075.1014)4()4(=-=-=sx x g(4)判别)0(4g g > KN x 0.14)4(=∴为异常值。

(5)平均稳定度为KN 6.8736.95.82.8=++1、上表是A-100乙和A-60乙沥青技术标准及—沥青试验结果,试验者确定该沥青标号为A-60乙。

其理由是延度,软化点,针入度比都超出了A-100乙的规定。

你认为对吗为什么(6分)答、不对,因为中轻交通量道路沥青的标号是按针入度大小划分的,副号是按延度大小划分的。

该沥青按针入度为A-100,按延度应为A-100乙,但延度未达到标准规定值,只能说延度不合格,不能因此而改变它的标号,软化点和针入度比也超出了A-100乙规定的范围。

但都不能因此而改其标号。

2、沥青路面施工压实度检测中,标准密度采用每天的马歇尔试件实测密度值,这种作法是否合理,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有何解决措施。

(9分)2、是否合理有两面性,合理是因为这种作法较好地解决了压实超密或压实度达不到要求的问题。

不合理是因为同样材料,同样配合比例,同样施工机械和抽检方法,而且配合比要经过三个阶段的试验论证,怎么会出现标准密度有那么大差异呢答: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粗细骨料规格和品种变化所致,包括材料本身的变异性(客观)及对原材料料源和规格控制不严(主客),当然不排除追求产量,拌料时对配合比控制不严,以及抽检失真。

措施是首先从料源上着手,确保骨料品种、规格基本不变,其次是采用间歇式拌和楼,严格采用自动计量程序,严格抽检方式方法,确保各环节矿料配合比例不变。

六、实例计算题(15 分)1、某混凝土计算配合比经调整后各材料的用量为:425R 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砂,碎石,又测得拌和物密度为L ,试求:1)每m3混凝土的各材料用量;2)当施工现场砂子含水率为%,石子含水率为1%时,求施工配合比;3)如果把实验室配合比直接用于施工现场,则现场混凝土的实际配合比将如何变化对混凝土的强度将产生什么影响。

(9分)答、(1)按所给材料用量计算配合比例:::=1:::; 设水泥用量为x :x+++=2380 x=≈298; 每方混凝土材料用量为:水= 水泥=298kg;砂=656kg 石=1252kg(2)水泥=298kg 砂=656(1+)=679kg ;石子=1252(1+)=1265kg W=××=施工配合比:298:679:1265:=1:::(3)每方混凝土多加水为 656×+1252×=72.029848.358.178=+=C W 每方混凝土少加砂为:656×= 石为:1252×=配合比例为:1:: W/C=。

∴若施工中仍按试验室配比拌料,混凝土强度将达不到设计要求。

2、某Ⅰ型沥青混合料矿料配合比比例为:碎石60%,砂子30%,矿粉10%,碎石及砂子的表观相对密度分答、表观相对密度s ρ424.270512001200=-=s ρ2)理论最大相对密度t ρ:49.215.475.21060.23070.2605.4100=++++=t ρ 3)空隙率:%81.2494.2424.21=⎪⎭⎫ ⎝⎛-=VV4)沥青体积百分率:%438.1011)5.4.100(424.25.4100=⨯⨯⨯⨯=VA5)矿料间隙率:%25.13%81.2%438.10=+=+=VV VA VMA 6)饱和度:%78.7825.13438.10==VFA七、分析评定题1、规范规定混凝土抗折强度试验以~s 的加载速度加载,某人在试验中按13500N/S 的速度加载,理由是N mm MPa 135********.02=⨯(22500mm2为试件断面积),这种计算对吗(5分)答、计算法不对,应用抗折强度公式反算,即)(45001504506.03N P P==所以加载速度应为4500N/S2、某试验室拟设计一I 型沥青混凝土,在用马歇尔法确定沥青用量时,结果在整个沥青用量范围内,混合料最小空隙率为5%,确定不出共同沥青用量范围,问题出在那里,如何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