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城市规划的发展及主要理论与实践

合集下载

城市规划与空间布局的理论和实践

城市规划与空间布局的理论和实践

城市规划与空间布局的理论和实践城市规划和空间布局是现代城市化进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不仅关系到城市的未来发展,还涉及到全社会的利益。

城市规划和空间布局的好坏决定着城市的品质和形象,影响着人民的幸福生活。

因此,城市规划和空间布局的理论和实践是一个重要议题。

城市规划的概念和发展历程城市规划可以理解为通过一定的方法,对城市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发和建设,以满足人类生活需要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早在古代,人们就开始进行城市规划。

如中国古代的都城建设和城墙建设,古罗马的水利工程和城市布局等都是城市规划的典型例子。

但是,城市规划的概念正式确立是在19世纪末期。

伴随着现代城市化的进程,城市规划也不断发展和演进。

从城市的简单改造到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城市规划成为一种科学方法,并开始在政策制定和城市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20世纪初,美国城市策划师丹尼尔·伯恩汉姆首先提出了“城市美学”的概念,推动了城市规划与环境保护的发展。

80年代初,城市规划发生了一次重大变革。

城市规划从单纯的城市设计转变为了注重社会和经济发展,并逐渐发展成为城市发展规划。

参与城市规划和空间布局的利益方也更加广泛,不再局限于政府和建筑师,而是吸纳了市民和各界专家的建议和看法。

城市规划理论的主要内容城市规划理论主要包括城市组成部分的要素、城市功能分区、规划原则和规划方法等。

城市要素是指构成城市的基本要素,包括道路、广场、住宅、商业、教育、文化、娱乐等。

从城市功能和需求出发,把城市要素分配到不同的区域,形成不同的功能分区。

城市功能分区是指根据城市的规模、特点和目标,将城市划分为不同的区域,确定不同的用途和规划标准。

常见的城市功能分区有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文化区、交通枢纽区等。

各个分区之间的联系和衔接是城市规划成功的关键。

规划原则是城市规划的指导思想,影响着后续的实践过程。

规划原则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如科学性、可行性、民主性、公平性、可持续性等。

城市规划主要理论

城市规划主要理论
3、Patience is bitter, but its fruit is sweet. (Jean Jacques Rousseau , French thinker)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果实是甜蜜的。10:516.17.202110:516.17.202110:5110:51:196.17.202110:516.17.2021
(5)1981~1990 核心思想词:理性批判,新马克思主义,开发 区理论,现代主义之后理论,都市社会空间前沿理论,积极城市设 计理论,规划职业精神,女权运动与规划,生态规划理论,可持续 发展 (6) 1990~至今 核心思想词:全球城,全球化理论,信息城市 理论,社区规划,社会机制的城市设计理论 。
《周礼·考工记》对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有何影响? 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的主要内容
比较《雅典宪章》和《马丘比丘宪章》
第三章 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
和编制程序
第一节 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和编制程序
什么是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
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 布局和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
二 城市规划体系的基本概念
城市规划体系
法规体系
行政体系
运作体系
主干法 专项法 相关法
规划编制
战略性发展 规划
实施性规划
开发控制 判例式 通则式
三 . 城市规划的层面及其主要内容
城镇体系规划
城市发展战略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


分区规划

专项规划



详细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
修建性详细规划
不同层次的规划介绍

第二章 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发展和主要理论

第二章  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发展和主要理论

(9) 19世纪中期开始:现代景观设计


美国一些大城市开始重视自然保护,并着手建设一些为 居民大众使用的公园。 1859年,美国人F.L.奥姆斯特设计了纽约中央公园, 后又为旧金山、芝加哥、波士顿等城市设计公园绿地。
(10)在城市道路系统方面,随着汽车交通在城市中 的高速增长,英国人H.A.屈普于20世纪40年代 较系统地提出城市道路按交通功能分级设置的理论, 并建议把道路网规划与土地区划结合起来。
明清北京城
• 突出中轴线
• 故宫8km的中 轴线 • 北部南缩2.5km • 南部扩展0.5km
• • • •
三套方城 宫城居中 轴线对称 城外设四坛
• 天、地、日、 月
• 皇城南形成市肆
●明南京城及其代表意义: 依山傍水,布局灵活,自然观理念占 主导的典型城市格局
明 南 京 城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特点
周 王 城 模 式 图
动画
4、战国: 《管子》:自然至上理念 “因天材,就地利,故城廓不必中规矩, 道路不必中准绳”
5、从西汉武帝,礼制思想开始占统治地位, 《周礼· 考工记》的城市形制得到越来越 完整的体现。 6、到了宋代,商品经济和世俗生活的发展, 开始冲破《周礼· 考工记》的礼制约束



欧洲文明的发祥地 在公元前5世纪,奴隶制的民主政体,形成一系列城邦国家。 在当时的城市(如米立都城),广场和公共建筑(如神庙、市场 厅、露天剧场和市场)取代了宫殿,市民集会场所形成了城 市的核心,体现了民主和平等的城邦精神。
米利都城 • 以城市广场为中 心,方格网的道路 系统为骨架。 •“希波丹姆模式” • 公建取代宫殿, 市民集会场成了城 市的核心。


第二讲城市规划的发展与理论

第二讲城市规划的发展与理论

第2讲城市规划的发展与理论§1. 城市规划的任务⏹什么是城市规划•城市规划的定义各种不同社会经济、历史背景下对城市规划的理解。

英国:城乡规划——更大范围内的社会经济与空间发展规划。

《布列颠百科全书》:“城市规划与改建的目的,不仅在于安排好城市形体——城市中的建筑、街道、公园、公用事业及其他的各种要求,而且更重要的在于社会与经济目标。

……所以,可以把城市规划看成是一种社会运动、政府职能、更是一项专门职业。

”美国:城市与地区(区域?)规划美国国家资源委员会:“城市规划是一种科学、一种艺术、一种政策活动,它设计并指导空间的和谐发展,以满足社会与经济的需要。

”日本:都市计划日笠端《都市计划》:“城市规划即以城市为单位的地区作为对象,按照将来的目标,为使经济、社会活动得以安全、舒适、高效开展,而采用独特的理论从平面上、立体上调整满足各种要求空间,预测确定土地利用与设施布局和规模,并将其付诸实施的技术。

”《都市计划教科书》:城市规划是“对达成、实现、运营以实现城市政策为目标的城市功能的城市结构、规模、形态、系统进行规划、设计的技术。

”原苏联:城市规划使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的继续和具体化。

(表2—1 城市规划的定义)•城市规划的实质与构成要素城市规划的构成要素1)限定的空间范围(城市规划区)2)实现社会、经济诸目标的技术手段(应注意与制定社会、经济目标本身的区别——否定城市规划万能论)3)以物质空间为作用对象4)包含政策性因素和社会价值判断(政治、政策、行政是在特定条件下的决定性因素)(图2—1 城市规划的基本要素)城市规划的实质达成社会共同目标和协调利益集团矛盾的技术手段•城市规划与社会经济体制(不同社会经济体制下的城市规划)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背景中的城市规划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城市规划——作为建设计划的性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城市规划——建设投资渠道的多元化与矛盾的解决§2. 中国城市发展与城市规划⏹我国古代城市发展与城市规划•城市的产生大约在原始社会解体,并向奴隶社会过度的时期。

城市规划公开课探索城市发展与城市规划的理论与实践

城市规划公开课探索城市发展与城市规划的理论与实践

城市规划公开课探索城市发展与城市规划的理论与实践城市规划公开课:探索城市发展与城市规划的理论与实践一、引言城市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多元化的过程,对于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优质环境的建设至关重要。

城市规划作为一项关键性工作,旨在通过系统的方法和原则,引导城市的整体布局和发展方向,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性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本文旨在探索城市发展与城市规划的理论与实践,并通过城市规划公开课的方式,向公众传达相关知识。

二、城市发展与城市规划的背景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带来了城市发展与城市规划的重要性不断提升。

城市作为人类社会重要的聚居和生活空间,其规模、功能和结构等方面的优化,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经济的繁荣。

城市规划的理论和实践是解决城市发展中各种挑战和问题的关键手段。

三、城市规划公开课的意义城市规划公开课作为一种传播城市规划知识的方式,具有以下几个重要意义。

1. 提高公众的城市规划意识。

通过公开课的形式,将城市规划的理念和原则传达给广大群众,提高他们对城市规划的认知和理解,培养公众对城市规划的参与和支持。

2. 探索城市发展与城市规划的最新理论。

城市规划领域的理论和实践不断发展,在公开课上,专家可以分享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理论观点,为公众提供更新的城市规划知识。

3. 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决策。

城市规划是一项涉及公众利益和福祉的工作,通过城市规划公开课,公众可以了解城市规划的过程和决策,有机会参与到城市规划的讨论和决策中。

四、城市发展与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城市规划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们的生活质量。

1. 综合性原则:城市规划需要综合考虑城市的各个方面,包括经济、社会、环境等,以实现城市的协调发展。

2. 可持续性原则:城市规划需要注重保护和改善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 社会公平原则:城市规划需要关注社会公众的需求和权益,促进社会公平和公正的城市发展。

4. 参与性原则:城市规划需要鼓励公众参与,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确保城市规划的决策符合公众利益。

城市规划师要点资料:城市规划的发展及主要理论与实践

城市规划师要点资料:城市规划的发展及主要理论与实践

城市规划师要点资料:城市规划的发展及主要理论与实践城市规划的发展及主要理论与实践(了解欧洲古代社会和政治体制下的城市典型格局)1、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建筑十书》,是西方古代保留至今最早、最完整的建筑典籍。

2、中世纪以城堡和教堂为中心。

3、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风格广场和构图严谨的广场和街道,以及一些世俗建筑。

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圣彼德大教堂。

4、君主专制时期放射状轴线艺术、宏伟状观的宫以工殿花园。

5、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思想基础——空想社会主义。

莫尔,乌托邦,傅里叶,法朗吉。

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法律实践——英国城市卫生和工人住房法案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行政实践——巴黎改建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技术基础——城市美化(西弟)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实践基础——公司城建设。

(熟悉现代城市规划的早期理论)6、霍华德,田园城市,城市人口限制在3万人,城区用地只占1/6,若干田园城市围绕一个中心城市58000人(中心城)1898年。

第一座是由恩温,帕克设计的,莱彻沃斯位于伦敦东北56公里。

田园城市包括城市和乡村两个部分,四周是永久农业地带。

土地归公众的有。

7、柯布希埃,1922年“明天城市,300万人,24栋60层住40万人。

然后60万人住多层,最外围200万人住花园住宅。

“1931年”光辉城市“方案,是其现代城市规划和建设思想的集中体现。

最后形成了理性功能的城市规划思想,集中体现在他主持写的《雅典宪章》中。

8、玛塔,西班牙,线形城市,500米宽,要多长有多长;戈,,的工业城市,最早提出功能分区思想。

西帝(城市设计之父),1889年《城市建设艺术》,生物学家格迪斯的学说,通过对城市进行生态学的研究,《进化中的城市》:最后得出调查——分析——规划。

(熟悉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发展)9、城市化理论,农业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城市兴起和成长的第一前提,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城市兴起的第二前提,而现代城市化发展的最基本动力是工业化。

城市化三阶段,30%以下第一阶段,,中期阶段快速发展30——70%,70%以上城市化稳定阶段。

城市规划的理论与实践

 城市规划的理论与实践

城市规划的理论与实践城市规划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对城市的空间布局、功能分区、建设模式等进行设计和管理。

它旨在创建一个符合人类需求和社会发展的城市环境,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的理论与实践密切相关,互为依托,共同推动城市的进步与繁荣。

城市规划的理论是城市规划学科的基础,它包括城市发展的原则、方法和指导思想。

其中,城市发展的原则是指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如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优化区域布局等。

城市发展的方法是指通过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城市规划方法,如城市调查与分析、空间规划与设计、交通规划与管理等。

城市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指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和倡导的理念,如可持续发展、人本主义、公众参与等。

城市规划的实践是将城市规划理论应用到实际的城市建设中,通过政府和规划机构的有组织、有计划的行动来实现。

城市规划的实践需要考虑大量的因素,包括社会、经济、文化、环境、交通等方面的因素。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综合考虑和平衡,规划者可以制定出符合城市未来发展需求的规划方案。

城市规划的实践需要结合政策支持、法律法规、社会资金等方面的保障,才能有效地推进。

城市规划的理论与实践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和修正理论。

通过实践的反馈和总结,规划者可以不断完善和丰富城市规划的理论,使之更具科学性和针对性。

同时,城市规划的实践也需要依赖于先进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手段,以更好地开展工作。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城市规划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城市规划的理论与实践都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城市规划的理论需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和城市变革的需要,保持前瞻性和创新性。

其次,城市规划的实践需要更多的政府支持和社会投入,提高规划决策的科学性和公平性。

此外,城市规划的理论与实践应与相关学科和领域进行紧密对接,形成协同合作,共同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城市规划的理论与实践是城市规划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的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发展

我国的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发展

注重广场(Forum)的修建,对 设计群体建筑的手法研究发展较 多。 罗马营寨城 营寨城有统一的格式。它 们一般有方正的城墙,道路十字 交叉,在交叉点上建神庙。 后来欧洲的许多城市就是 从这种营寨城发展而来的,如伦 敦。也有些城市原来是规则的, 逐渐发展为不规则城市。
2、各个时代的城市建设发展
2.1 中世纪的城市
都城建设的里程碑——曹魏邺城
中轴对称; 两套宫城; 方格路网; 影响深远。
唐长安城——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唐长安城 宫城 皇城
中轴对称 东西两市 规整的方格路网 东南西三面各有三处城门 居住分布采用坊里制,设置坊墙, 坊门朝开夕闭。
都城规划
元大都 三套方城 宫城居中 轴线对称 左祖右社 前朝后市
米利都城
雅典卫城平面
雅典卫城
1.2 古罗马
古罗马营寨城的典型代表是北非的提姆加达。它的 古罗马军事强权,好大喜功,罗 城市平面为350米见方,东西道路横贯全城,南北道路自 北端终止于市中心。市中心比路面高2米,它们用台阶连 马殖民地的城镇有了为防御敌人 接。市中心广场为贸易公共生活所在,面积50×42米。 的围墙,街道采用方格式,市镇 其地面略向北倾斜,四周有建筑环抱,周围有柱廊。因 的形态并非依人类尺度的住宅发 柱廊比例恰当,故看来广场空间宽广。 全城主要由街坊组成,其中东西12排,南北11排。 展而来,而是为了军事政府的需 公共建筑有时用2~4个街坊作基地,神庙则建在城外山 要而设计的,先建好外围的城墙, 头上。因城市很小,后来有些房屋也只好造在城外。 共和时代的著名城市庞贝,也是由营寨城发展成休 再建内部的建筑物。 养城市的。
2、古代城市规划思想
城市的历史约有5000年左右; 中国最早的城市距今约有3500年的历史; 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周代 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多元化时代——东周 儒家提倡的礼制思想占统治地位,《周礼.考工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的普尔曼1881年在芝加哥南部所建的城镇最为典型。
三、现代城市规划的早期思想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
• 以霍华德“田园城市”为标志的现代城市规划,出现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框架。

• • •
理论提出—1898年《明天:通往真正改革的平和之路》
概念: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及产业设计的城市,其规模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 城市土地归公众所有,由委员会受托管理。 城市模式:田园城市包括城市和乡村两个部分,城市规模必须加以限制,每个城市的人口限制在3.2万人,超过这一规 模就要建设另一个新城市。 城市布局:圆形,中央为公园,六条主干道从中心向外辐射,核心部位为公共建筑,在城市
宫殿花园(如凡尔赛宫)和公共广场(如协和广场)是那个时期的典范。
第一节 国外城市与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
二、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历史背景
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历史背景
18世纪工业革命改变了人类居住模式,城市化进程推进,城市人口快速扩张,居住条件不断恶化,引起了各阶层人士 的关注。在19世纪中叶,开始出现了一系列关注城市的未来发展方向的讨论。这些讨讠寸论在很多方面是过去对城市 发展讨论的延续,同时又开拓了新的领域和方向,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形成和发展在理论上、思想上和制度上都进行了 充分准备。
4.格迪斯(生物学家)的学说
• 1915年出版《进化中的城市》,把对城市的研究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之上,把自然地区作为规划研究的基本框架。 将城市和乡村的规划纳入到同一体系之中,使规划包括若干个城市以及它们周围所影响的整个地区。这一思想经 美国学者芒福德等人的发扬光大,形成了对区域的综合研究和区域规划。
• 原则:以确定的艺术方式形成城市建设。


通过城市空间各个构成要素的研究,在城市建设中强调人的尺度、环境的尺度与人的活动以及他们感受之间的协
调,从而建立城市空间的丰富多彩和人的活动空间的有机构成。 在经济和艺术之间,城市规划不能走向任一极端:在主要广场和街道的设计中强调艺术布局,在次要地区则强调土地 的最经济使用。
城堡。同时教会势力十分强大。
中世纪欧洲城市格局特点:教会势力十分强大,教堂占据了城市的中心位置。
文艺复兴的社会与城市(古典广场)
社会和政治背景:14世纪,资本主义萌芽时期,艺术、技术和科学都得到飞速发展。
城市格局特点:受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意大利的城市修建了不少古典风格和构图严谨的广场,如圣彼得大教堂广
城市格局特点:罗马共和国最后100年中,大规模发展道路、桥梁、城墙和输水道等城市设施;同时大量建造公共浴池、
斗兽场和宫殿等娱乐设施;罗马帝国时期,城市建设进入鼎盛时期,除了延续以前的建设思路,城市还成了帝王宣扬功绩 的工具,广场、铜像、凯旋门和纪功柱成为城市空间的核心和焦点。
第一节 国外城市与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
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基础
1.思想基础——空想社会主义。源自莫尔的“乌托邦”概念,是通过对理想的社会组织结构等方面的架构,提出了理想 的社区和城市模式。代表人物一一欧文,傅里叶。 2.法律实践——英国的《公共卫生法》《贫民前清理法》《工人住房法》。
3.行政实践——巴黎改建。豪斯曼对巴黎进行了全面改建:以道路系统划分整个城市的结构,并将塞纳河两岸地区紧密
3.后期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在70%以上) 为了保持社会必须的农业规模,农村人口的转化趋于停止,也称稳定阶段。
城市发展原因的解释:
(1)城市发展的区域理论;(2)城市发展的经济学理论;
(3)城市发展的社会学理论;(4)城市发展的交通通讯理论。
第一节 国外城市与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
四、现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发展
低其他成本的外部效果。
(3)从城市道路交通出发的空间组织理论 • 埃涅尔认为交通运输是城市有机体内富有生机的活动的具体表现之一。过境交通不能穿越市中心,并且改善市中 心区与城市边缘区和郊区公路的联系。
第一节 国外城市与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
(4)从城市生活出发的空间组织理论 • • • 佩里的邻里单位理论认为,邻里单位由六个原则组成:规模、边界、开放空间、机构用地、地方商业和内部道路系

提出城市规划的工作模式:调查——分析——规划。
第一节 国外城市与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
四、现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发展
城市发展理论
• • 城市化是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 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城市兴起和成长的第一前提。农村劳动力的剩余是城市兴起和成长的第二前提。城市化发展 的最基本的动力是工业化。第三产业的发展也成为城市化发展的推动力量。
直径线的外三分之一处设环形林荫大道,城市外围地区建设工厂、仓库。。
第一节 国外城市与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
勒· 柯布西耶的现代城市设想
• • 柯布西耶是现代建筑运动的重要人物,具有理性功能主义的规划思想,这种思想集中体现在由他主持撰写的《雅典
宪章》(1933年)之中。
柯布西耶的两个方案“明天城市”和“光辉城市”,体现了城市集中发展的思想。
2.城市整体空间的组织理论 (1)从城市土地使用形态出发的空间组织理论 • • • 同心圆理论—伯吉斯1923年提出,城市划分成为5个同心圆。第一环是整个城市中心:第二环是过渡区;第三环是工
人居住区;第四环是良好住宅区;第五环是通勤区。
扇形理论—霍伊特1939年提出,城市核心只有一个,土地使用均是从市中心区既有的同类土地使用的基础上,由内 向外扩展,并留在同一扇形范围内。 多核心理论—哈里斯、乌尔曼1945年提出。提出了影响城市活动分布的四项基本原则: ①有些活动要求设施位于城市中为数不多的地区(如中心商务区要求常方便的可达性而工厂需要有大量的水源); ②有些活动受益于位置的相互接近(如工厂与工人住宅区);
街区不应超过一定的长度、不同时代的建筑物共存于“纹理紧密的混合”之中和街道上要有高度集中的人。
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
1.《雅典宪章》(1933年) • • • 背景:在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的《雅典宪章》是由现代建筑运动的建筑师所制定,代表人是柯布 西耶,反映的是现代建筑运动对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认识和思想观点。运用了近代理性主义的观念。 思想基础:思想上认识到城市中广大人民的利益是城市规划的基础,以人的需要和以人为出发点的机制是衡量一切 建设工作成功的关键。 思想方法:奠基于物质空间决定论的基础之上,认为通过物质空间变量的控制,以形成良好的环境,可自动地解决城 市中的社会、经济、政治问题,促进城市的发展和进步。
第一节 国外城市与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
• 思想内涵:最为突出的内容就是提出了城市的功能分区,认为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是城市的四大基本活动。它 依据城市活动对城市土地使用进行划分,突破了过去追求图面效果和空间气氛的局限,引导规划向科学的方向发展。


功能分区及其间的机械联系:从对城市整体的分析入手,对城市活动进行分解,在揭示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改进建议,
基本思路:注重各类设施本身的要求和与外界的相互关系,将各类用地按照功能互相分割以便于各自的扩建,直接孕 育了《雅典宪章》的功能分区的原则。 特点:以重工业为主,具有内在的扩张力量和自主发展的能力,因此更具有独立性,这对于强调工业发展的国家和城
市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一节 国外城市与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
3.西谛的城市形态研究
现代城市规划早期的其它理论 1.索里亚· 玛塔的线形城市理论

• •
最主要原则:城市建设的一切其他问题,均以城市运输问题为前提。使达到运输经济,耗时最少。
城市结构:由铁路和干道串联在一起的连绵不断的长条形建筑地带。 目的:既可享受城市型的设施又不脱离自然。
2.戈涅的工业城市

• •Βιβλιοθήκη 目的:探讨现代城市在社会和技术进步的背景中的功能组织。
地连接在一起;出现了标准的住房平面布局方式和标准的街道设施;城市两侧建造了两个森林公园,城市中配置了大面 积的公共开放空间。
第一节 国外城市与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
二、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历史背景
4.技术基础——城市美化。
实践:英国公园运动—西谛
5.实践基础——公司城建设。
奥姆斯特德—纽约中央公园。
美国城市美化运动—一以1893年芝加哥博览会为起点的对市政建筑物进行全面改进为标志。 实践:凯伯里——模范城镇 Bournville (伯明翰);莱佛—— Port Sunlight (利物浦附近)。
城市空间组织理论
1.城市组成要素空间布局的基础——区位理论 • • • 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是区位理论的基础。 韦伯认为影响区位的因素有区域因素和聚集因素。区域因素指运输成本和劳动力两项聚集因素指生产区位的集中。 廖土在区位理论中第一个引入了需求作为主要的空间变量。

伊萨德从制造业出发组合了其他的区位理论,并结合现代经济学的思考,希望形成统一的,一般化的区位理论。
第二讲 城市规划的发展及主 要理论与实践
第二讲 城市规划的发展及主要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 第二节
国外城市与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 中国城市与城市规划的发展


第三节
当代城市规划的理论探索和实践
第一节 国外城市与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
一、欧洲古代社会和政治体制下城市的典型格局
古典时期的社会与城市
1.古希腊(城市公共场所)
社会和政治背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在公元前5世纪,经历了奴隶制的民主政体,形成一系列城邦国家。
城市格局特点:城市布局上出现了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广场为中心的希波丹姆模式,体现了民主和平等
的城邦精神和市民民主文化的要求,在米利都城得到了最为完整的体现。 2.古罗马(炫耀和享乐) 社会和政治背景:奴隶制发展的繁荣阶段,国势强盛、领土扩张和财富敛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