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种质资源技术规范
农作物种植技术规范

农作物种植技术规范## 一、引言农作物种植技术规范是指在农田中正确种植农作物的操作指导。
本规范的目的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并保护环境。
遵循本规范可帮助农民科学种植,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本文将针对几个主要的农作物,给出种植技术规范建议。
## 二、水稻种植技术规范1. 品种选择:根据当地环境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合的稻种,同时参考本地农业部门的指导。
2. 土壤准备:选择富含有机质的土壤,进行深翻整地,确保土壤松软,排水良好。
3. 播种时间:根据当地气候和季节特点,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避免降雨季节和逆境天气。
4. 施肥方法:根据土壤养分状况进行施肥,采用分期施肥的方法,避免肥料浪费和环境污染。
5. 灌溉管理:确保水稻田保持适宜的湿度,适时进行灌溉,避免水分过多或过少。
6. 病虫害防治:根据水稻生长周期,科学选用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遵循农药使用要求,防止药害。
7. 收割时间:根据水稻的生长发育状况,选择合适的收割时间,避免水稻成熟过度或未成熟。
## 三、小麦种植技术规范1. 品种选择: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小麦品种,注意抗病虫害的性状。
2. 土壤准备:选用疏松、肥沃的土壤,进行深犁耕、中耕,清除杂草和秸秆。
3. 播种时间:根据当地气候和季节情况,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避免严寒或高温的天气。
4. 施肥方法:根据土壤养分状况,进行合理施肥,补充缺失的养分,避免过量使用化学肥料。
5. 灌溉管理:小麦生长期间,根据土壤干湿程度进行灌溉,避免水分过多或过少。
6. 病虫害防治:使用抗病虫害品种或者科学施用农药进行防治,定期检查田间病虫情况。
7. 收割时间:根据小麦的生长发育情况,选择合适的收割时间,避免小麦成熟过度或未成熟。
## 四、玉米种植技术规范1. 品种选择: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玉米品种,注意抗病虫害的性状。
2. 土壤准备:选择肥沃的土壤,进行深翻整地,去除杂草和前茬残留物。
3. 播种时间:根据当地气温情况和作物生长周期,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避免冷害或热害。
作物种质资源保存技术

作物种质资源保存技术愁藻术.Technique Applicable作物种质资源,又称作物品种资源、遗传资源和基因资源,它在作物各类品种、品系、类型、野生种或近缘植物中,是改良农作物的基因来源。
种质资源保存主要通过原境保存、异境保存和离体保存3种途径。
原境保存要建立自然保护区或天然公园,需大量土地,易受自然灾害侵袭;异境保存要建立各类基因库如种质保存栽培园等田间基因库、种子库和花粉库等;离体保存是将植物外植体在无菌环境中进行低温或超低温的组织培养。
原境保存适合于珍稀的野生植物资源的保存,这里不再介绍。
对于自然界中一般作物种质资源的保存,多应用异境保存和离体保存。
目前,我国建有国家种质资源库,隶属农业部管理。
现将种质保存的类型和方法介绍如下,以便根据种质资源不同类别、不同保存目的,采取相应的方法去操作、实施。
作物种质资源保存技术悦祥营魏振杰李春娇毛英魁(河南省滑丰种业滑县456450)摘要种质资源保存有三种途径:原境保存、异境保存、离体保存。
原境保存技术不再叙述,异境保存必须用当季新种子,入库前要登记作物种质相关资料,数量不少于1500粒,并在每个包装袋外加上标签;保存时,不同储藏库控住不同温、湿度,可储藏不同时间。
离体保存中低温保存时,可采用降低培养温度方法,也可用“饥饿法”,还可使用生长缓解剂方法;超低温保存,不适用于所有植物。
关键词保存作物种质资源异境保存离体保存温度1异境保存在异境保存中,应用最多最广泛的是建立低温种子库,即种质资源库。
目前,低温储藏是种子体种质保存的最佳途径,其保存对象是农作物及其近缘野生植物,这些种质资源大多以种子作为载体。
可以说,凡能通过种子繁殖维持物种遗传完整性的各类植物种质资源,都可存人种子库,但其种子必须是具有耐低温、耐干燥脱水性能的正常型种子。
1.1种子库的类型1.1.1长期储藏库温度常年控制在一20一16-C,相对湿度控制在50%以下,用于长期保存收集到的作物品种资源,包括农家种、野生种和淘汰的育成品种等。
种质资源 鉴定评价技术规程

种质资源鉴定评价技术规程
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技术规程是指对植物、动物或微生物的种
质资源进行鉴定和评价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
种质资源是指具有
遗传变异的生物资源,包括不同品种、种属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鉴定评价技术规程的制定是为了保护和有效利用种质资源,促进农业、畜牧业、渔业等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技术规程包括对种质资源进行形态学、生理学、生化学等方面的鉴定,以确定其遗传特征和性状。
通
过形态学特征的观察和记录、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等方法,可以全
面客观地描述种质资源的特征,为其后续的利用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鉴定评价技术规程还包括对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包括分子标记技术、遗传图谱构建等方法,以评估种质资源的
遗传多样性水平,为材料的选择、杂交育种等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鉴定评价技术规程还涉及对种质资源的抗逆性、品质特
性等方面的评价,以确定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和利用潜力,为种质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总的来说,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技术规程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技术,旨在全面、准确地描述和评价种质资源的遗传特征和性状,为其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这些规程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促进农业生产、改良品种、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寒地水稻优质种质资源筛选技术规程

寒地水稻优质种质资源筛选技术规程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寒地盐碱地水稻优质丰产栽培技术规程的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种植环境、筛选流程、评价指标、档案记录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寒地水稻优质种质资源筛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T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T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GB/T 3543(所有部分)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NY/T 4019-2021 水稻种质资源鉴定技术规范NY/T 2646-2014 水稻品种试验稻瘟病抗性鉴定与评价技术规程NY/T 83-2017 米质测定方法DB23/T 020 水稻生产技术规程DB23/T 3008-2021 水稻种质资源评价与保存技术规程DB23/T 2554-2020 寒地水稻孕穗期耐冷性鉴定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NY/T 4019-2021 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种植环境试验地环境能够满足水稻材料的正常生长发育及农艺性状的表达。
试验地土壤环境质量符合GB 15618规定,土质具有代表性,地势平坦,肥力均匀,形状规整;空气质量符合GB 3095规定,灌溉水质符合GB 5084规定。
5 筛选流程5.1 培育秧苗水稻种质的种子质量应符合GB/T 4404.1的规定,无检疫性病害。
秧田地选择、苗床土配置、床土消毒、苗床施肥及种子处理按DB23/T 020执行。
5.1.1 精量播种播芽籽量每盘为120g~140g。
5.1.2 育苗标准秧龄30~35d,叶龄3.5叶左。
秧苗管理按DB23/T 020执行。
5.2 本田移栽5.2.1 试验设计日平均温度稳定通过12.5℃以上,一般插秧时间为5月15日~25日。
农作物种质资源鉴定技术规程 辣椒

农作物种质资源鉴定技术规程一、概述农作物的种质资源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而种质资源的鉴定是保证农作物品种质量和保障农业生产的重要手段。
辣椒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作物,其种质资源的鉴定技术规程对于促进辣椒种植业的发展和提高辣椒生产的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二、辣椒种质资源鉴定的目的1. 确认辣椒种质资源的品种特征,包括植株形态特征、果实形态特征、生长习性特征等,为辣椒品种鉴别提供依据。
2. 评价辣椒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和品质特性,包括抗病性、抗逆性、口感、辣味等,为辣椒新品种选育和推广提供参考。
3. 为辣椒种子质量检测提供依据,确保辣椒品种的种子质量。
三、辣椒种质资源鉴定的技术要求1. 实验场地的选择辣椒种质资源鉴定实验应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阳光充足的陆地。
应避开农药污染、病虫害流行的地区进行实验。
2. 样品采集应根据辣椒种质资源鉴定的目的,选择合适的时期采集辣椒种质资源样品。
根据实验需要,可以采集植株、果实、种子等样品。
3. 鉴定指标的选择辣椒种质资源的鉴定指标应包括植株形态特征、果实形态特征、生长习性特征、抗病性、抗逆性、口感、辣味等。
鉴定指标的选择应综合考虑辣椒的生物学特性、农艺性状和品质特性。
4. 鉴定方法的选择辣椒种质资源的鉴定方法应结合鉴定指标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鉴定方法。
可以采用田间鉴定、实验室鉴定、生物技术鉴定等方法进行辣椒种质资源的鉴定。
5. 数据分析和鉴定报告对于辣椒种质资源鉴定实验获得的数据,应进行统计分析和综合评价,得出鉴定结论。
并编写鉴定报告,对辣椒种质资源的鉴定结果进行详细描述和总结。
四、辣椒种质资源鉴定技术规程的意义和作用1. 促进辣椒新品种的选育与推广辣椒种质资源鉴定技术规程的制定和实施,有利于对辣椒种质资源进行科学鉴定和评价,为辣椒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2. 提高辣椒生产效益辣椒种质资源鉴定技术规程的实施,有助于选育出具有高抗病性、高抗逆性、优质口感、辣味浓郁的新品种,提高辣椒生产的效益。
农作物种质资源管理办法

农作物种质资源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促进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交流和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整理、鉴定、登记、保存、交流、利用和管理等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农作物种质资源,是指选育农作物新品种的基础材料,包括农作物的栽培种、野生种和濒危稀有种的繁殖材料,以及利用上述繁殖材料人工创造的各种遗传材料,其形态包括果实、籽粒、苗、根、茎、叶、芽、花、组织、细胞和dna、dna片段及基因等有生命的物质材料。
第四条农业部设立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委员会,研究提出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发展战略和方针政策,协调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的管理工作。
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负责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需要,确定相应的农作物种质资源管理单位。
第五条农作物种质资源工作属于公益性事业,国家及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保障农作物种质资源工作的稳定和经费来源。
第六条国家对在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整理、鉴定、登记、保存、交流、引进、利用和管理过程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第七条国家有计划地组织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重点考察和收集工作。
因工程建设、环境变化等情况可能造成农作物种质资源灭绝的,应当及时组织抢救收集。
第八条禁止采集或采伐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的野生种、野生近缘种、濒危稀有种和保护区、保护地、种质圃内的农作物种质资源。
因科研等特殊情况需要采集或采伐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的野生种、野生近缘种、濒危稀有种种质资源的,应当按照国务院及农业部有关野生植物管理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需要采集或采伐保护区、保护地、种质圃内种质资源的,应当经建立该保护区、保护地、种质圃的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九条农作物种质资源的采集数量应当以不影响原始居群的遗传完整性及其正常生长为标准。
小麦种质资源鉴定技术规程

小麦种质资源鉴定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小麦种质资源鉴定的试验地选择、技术要求、田间鉴定、室内鉴定和鉴定结果。
本文件适用于小麦种质资源鉴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5498 粮油检验容重测定GB/T 5519 谷物与豆类千粒重的测定GB/T 17320 小麦品种品质分类GB/T 21127 小麦抗旱性鉴定评价技术规范GB/T 37804 冬小麦苗情长势监测规范NY/T 613 小麦白粉病测报调查规范NY/T 1443.1 小麦抗病虫性评价技术规范第1部分:小麦抗条锈病评价技术规范NY/T 1443.2 小麦抗病虫性评价技术规范第2部分:小麦抗叶锈病评价技术规范NY/T 1443.4 小麦抗病虫性评价技术规范第4部分:小麦抗赤霉病评价技术规范NY/T 1443.5 小麦抗病虫性评价技术规范第5部分:小麦抗纹枯病评价技术规范NY/T 1443.7 小麦抗病虫性评价技术规范第7部分:小麦抗蚜虫评价技术规范NY/T 1739 小麦抗穗发芽性检测方法NY/T 2040 小麦黄花叶病测报技术规范NY/T 2283 冬小麦灾害田间调查及分级技术规范NY/T 2644 普通小麦冬春性鉴定技术规程NY/T 4179 小麦茎基腐病测报技术规范DB41/T 2015 小麦田杂草防除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小麦种质资源.通过自然或人工杂交,可传递其遗传物质的小麦属各个种及其亲缘属植物,主要包括地方品种、引进品种、育成品种,小麦野生近缘植物等,其来源或系谱明确且遗传稳定。
4试验地选择试验地土壤及肥力应具有代表性,前茬一致,且地力均匀、地势平坦、排灌良好、交通方便。
5技术要求田间设计与种植5.1.1田间设计按类型种植,2次重复。
种质资源管理办法

农作物种质资源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促进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交流和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整理、鉴定、登记、保存、交流、利用和管理等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农作物种质资源,是指选育农作物新品种的基础材料,包括农作物的栽培种、野生种和濒危稀有种的繁殖材料,以及利用上述繁殖材料人工创造的各种遗传材料,其形态包括果实、籽粒、苗、根、茎、叶、芽、花、组织、细胞和DNA、DNA片段及基因等有生命的物质材料。
第四条农业部设立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委员会,研究提出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发展战略和方针政策,协调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的管理工作。
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负责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需要,确定相应的农作物种质资源管理单位。
第五条农作物种质资源工作属于公益性事业,国家及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保障农作物种质资源工作的稳定和经费来源。
第六条国家对在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整理、鉴定、登记、保存、交流、引进、利用和管理过程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第七条国家有计划地组织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重点考察和收集工作。
因工程建设、环境变化等情况可能造成农作物种质资源灭绝的,应当及时组织抢救收集。
第八条禁止采集或采伐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的野生种、野生近缘种、濒危稀有种和保护区、保护地、种质圃内的农作物种质资源。
因科研等特殊情况需要采集或采伐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的野生种、野生近缘种、濒危稀有种种质资源的,应当按照国务院及农业部有关野生植物管理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需要采集或采伐保护区、保护地、种质圃内种质资源的,应当经建立该保护区、保护地、种质圃的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九条农作物种质资源的采集数量应当以不影响原始居群的遗传完整性及其正常生长为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总论
1-1 农作物种质资源基本描述规范和术语
1-2 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技术规程
1-3 农作物种质资源整理技术规程
1-4 农作物种质资源保存技术规程
2 粮食作物
2-1 水稻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2 野生稻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3 小麦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4 小麦野生近缘植物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2-5 玉米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6 大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7 大麦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8 高粱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9 谷子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10 黍稷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11 燕麦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12 荞麦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13 甘薯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14 马铃薯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15 籽粒苋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16 小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17 豌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18 豇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19 绿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20 普通菜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21 蚕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22 饭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23 木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24 小扁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25 鹰嘴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26 羽扇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27 山黧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28黑吉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3 经济作物
3-1 棉花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3-2 亚麻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3-3 苎麻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3-4 红麻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3-5 黄麻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3-6 大麻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3-7 青麻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3-9 花生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3-10 芝麻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3-11 向日葵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3-12 红花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3-13 蓖麻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3-14 苏子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3-15 茶树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3-16 桑树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3-17 甘蔗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3-18 甜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3-19 烟草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3-20 橡胶树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4 蔬菜
4-1 萝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4-2 胡萝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4-3 大白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4-4 不结球白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4-5 菜薹和薹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4-6 叶用和薹(籽)用芥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4-7 根用和茎用芥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4-8 结球甘蓝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4-9 花椰菜和青花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4-10 芥蓝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4-11冬瓜和节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4-12 南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4-13黄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4-14 苦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4-15 丝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4-16 瓠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4-17 西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4-18 甜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4-19 番茄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4-20 茄子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4-21 辣椒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4-22 菜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4-23 韭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4-24 葱(大葱、分葱、楼葱)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4-25 洋葱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4-26 大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4-27 菠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4-28 芹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4-30 莴苣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4-31 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4-32 莲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4-33 茭白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4-34 蕹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4-35 水芹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4-36 芋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4-37 荸荠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4-38 菱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4-39 慈姑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4-40 芡实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4-41 蒲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4-42百合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4-43 黄花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4-44山药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5果蔬
5-1 苹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5-2 梨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5-3 山楂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5-4 桃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5-5 杏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5-6 李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5-7 柿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5-8 核桃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5-9 板栗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5-10 枣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5-11 葡萄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5-12 草莓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5-13 柑橘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5-14 龙眼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5-15 枇杷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5-16 香蕉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5-17 荔枝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5-18 弥猴桃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5-19 穗醋栗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5-20 沙棘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5-21 扁桃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5-22 樱桃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缺货) 5-23 果梅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5-24 树莓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5-25 越橘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5-26 榛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6 牧草绿肥
6-1 牧草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6-2 绿肥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6-3 苜蓿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6-4 三叶草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6-5 老芒麦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6-6 冰草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6-7 无芒雀麦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共计129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