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种质资源保存技术

合集下载

农业科学中的作物种子存储技术

农业科学中的作物种子存储技术

农业科学中的作物种子存储技术一、概述作物种子的存储技术是提高种子品质的重要手段之一,能够延长种子保存期限、保持种子萌发力和种子产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广泛应用于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培育优良栽培品种等领域。

二、作物种子存储技术的分类1.常温干燥贮藏技术常温保存是最常见的种子保存方法,通常将种子放在干燥、阴凉处,减少种子水分蒸发的速度,以维持合适的水分含量。

这种方法的最大优点是便捷,但需要注意防虫、防霉等问题。

2.低温贮藏技术低温贮藏是一种高效的存储方法,主要包括零下18℃以下低温贮藏和普通冷藏。

低温存放可以有效降低种子的新陈代谢和滋生微生物的速度,大大延长了种子的保存期限,但同时也需要注意防腐、防霉等问题。

3.低温气氛储藏技术该技术是在低温条件下,在包装袋中控制气氛成分来保护种子,通常采用氧化还原法、氮气保鲜、二氧化碳气氛保鲜等方法。

低温气氛贮藏可以有效降低种子的新陈代谢速度和微生物的滋生速度,延长种子的保存期限,提高种子的种质纯度和生活力。

4. 海水处理方法该方法主要是通过盐水浸泡、高渗处理等手段,减缓种子的新陈代谢过程,防止种子变质、保持种子的萌发性和活力等。

这种方法在荒漠地区和海岛等区域的实践效果良好。

三、作物种子存储技术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1. 种子细小难保存:通过增加包装密封性、降低种子含水量、降低包装压缩度等方法来解决。

2. 种子变异难控制:加强遗传检测、加强种子质量检测工作,从源头把控种子质量。

3. 虫害和霉变:增加包装内的除湿、杀菌、灭虫等化学剂,同时购买质量合格的品种,降低种子表面寄生虫害和病菌的可能性。

四、未来展望种子存储技术的不断革新优化,使得作物种子在保持原本质量的同时,更长久地保持其生活力和种质纯度,有助于提高作物品种的稳定性和生产能力。

在未来,科技的发展注定会带来更多的新材料和技术手段,也将会让作物种子存储技术更加普及和完善,更加贴近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需求。

农作物种质资源技术规范

农作物种质资源技术规范

1 总论1-1 农作物种质资源基本描述规范和术语1-2 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技术规程1-3 农作物种质资源整理技术规程1-4 农作物种质资源保存技术规程2 粮食作物2-1 水稻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2-2 野生稻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2-3 小麦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2-4 小麦野生近缘植物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2-5 玉米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2-6 大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2-7 大麦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2-8 高粱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2-9 谷子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2-10 黍稷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2-11 燕麦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2-12 荞麦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2-13 甘薯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2-14 马铃薯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2-15 籽粒苋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2-16 小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2-17 豌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2-18 豇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2-19 绿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2-20 普通菜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2-21 蚕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2-22 饭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2-23 木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2-24 小扁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2-25 鹰嘴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2-26 羽扇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2-27 山黧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2-28黑吉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3 经济作物3-1 棉花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3-2 亚麻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3-3 苎麻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3-4 红麻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3-5 黄麻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3-6 大麻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3-7 青麻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3-9 花生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3-10 芝麻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3-11 向日葵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3-12 红花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3-13 蓖麻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3-14 苏子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3-15 茶树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3-16 桑树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3-17 甘蔗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3-18 甜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3-19 烟草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3-20 橡胶树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4 蔬菜4-1 萝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4-2 胡萝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4-3 大白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4-4 不结球白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4-5 菜薹和薹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4-6 叶用和薹(籽)用芥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4-7 根用和茎用芥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4-8 结球甘蓝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4-9 花椰菜和青花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4-10 芥蓝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4-11冬瓜和节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4-12 南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4-13黄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4-14 苦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4-15 丝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4-16 瓠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4-17 西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4-18 甜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4-19 番茄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4-20 茄子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4-21 辣椒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4-22 菜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4-23 韭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4-24 葱(大葱、分葱、楼葱)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4-25 洋葱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4-26 大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4-27 菠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4-28 芹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4-30 莴苣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4-31 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4-32 莲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4-33 茭白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4-34 蕹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4-35 水芹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4-36 芋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4-37 荸荠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4-38 菱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4-39 慈姑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4-40 芡实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4-41 蒲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4-42百合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4-43 黄花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4-44山药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5果蔬5-1 苹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5-2 梨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5-3 山楂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5-4 桃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5-5 杏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5-6 李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5-7 柿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5-8 核桃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5-9 板栗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5-10 枣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5-11 葡萄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5-12 草莓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5-13 柑橘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5-14 龙眼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5-15 枇杷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5-16 香蕉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5-17 荔枝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5-18 弥猴桃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5-19 穗醋栗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5-20 沙棘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5-21 扁桃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5-22 樱桃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缺货) 5-23 果梅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5-24 树莓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5-25 越橘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5-26 榛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6 牧草绿肥6-1 牧草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6-2 绿肥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6-3 苜蓿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6-4 三叶草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6-5 老芒麦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6-6 冰草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6-7 无芒雀麦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共计129本。

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农作物种质资源是指农业领域中用于繁育新品种和改良现有品种的植物遗传资源。

它们包括传统农作物种类、栽培品种、野生近缘种以及其它与农作物有关的植物遗传资源。

保护和合理利用农作物种质资源对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食品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述,首先是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其次是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

一、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是确保这些资源得以长期保存并得到合理利用的关键。

以下是几个重要措施:1. 建立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机构:政府部门以及农业科研机构应该联合建立专门的种质资源库,负责收集、保存和管理农作物种质资源。

这些机构应该具备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以确保种质资源的保存质量和安全性。

2.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保护农作物种质资源。

这包括明确种质资源的所有权和保护措施,禁止非法的商业利用和侵权行为,以及规定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分享等程序。

3. 构建全球种质资源共享机制:国际社会应该加强合作,建立全球农作物种质资源共享机制。

各国可以共享各自的优良农作物遗传资源,互相促进农作物品种改良和农业发展。

二、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利用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充分利用对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品质和抗性以及培育新品种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农作物种质资源利用方法:1. 种质资源筛选和育种:通过对种质资源的筛选和评价,选取具有优良特性的品种进行交配和杂交育种,可以培育出适应不同环境和抗病虫害的新品种,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2. 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基因编辑技术是一种新兴的生物技术,可以精确地修改植物基因组中的目标基因。

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可以改良农作物的抗虫性、抗病性以及耐逆性,提高其适应不同环境条件的能力。

3. 种质资源的提供与交流:建立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信息共享平台,鼓励科研机构和农民分享他们的种质资源。

这将加速农作物品种改良的进程,提高农作物的综合产量和品质。

全面收集、妥善保存、种质资源

全面收集、妥善保存、种质资源

主题:种质资源的全面收集、妥善保存与应用一、种质资源的重要性种质资源是农作物和家畜的遗传物质,是农业生产和科研的基础。

种质资源的获取和利用对于提高农作物和家畜品种的产量和品质,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适应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种质资源的全面收集1. 挖掘地方品种地方品种通常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抗逆性,具有重要的遗传背景。

挖掘和收集地方品种对于丰富种质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引进外来品种通过国际交流合作、科学考察等途径,引进外来品种,丰富国内的种质资源。

针对引进的外来品种,应进行必要的鉴定和评价,确保其安全性和适应性。

三、种质资源的妥善保存1. 建立种质资源库建立多样化的种质资源库,包括种子库、基因库等,以妥善保存各类种质资源。

建立科学的管理和保护体系,确保种质资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2. 制定保存政策针对不同类型的种质资源,制定相应的保存政策和措施,包括人工保存、冷冻保存、冷藏保存等方式,确保种质资源的长期保存和利用。

四、种质资源的应用1. 遗传改良利用种质资源进行遗传改良,培育出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优良的新品种,以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

2. 科学研究种质资源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材料,通过对种质资源的分析和利用,可以深入了解遗传变异规律,推动生物学、遗传学等领域的研究和发展。

3. 生物多样性保护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利用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濒危物种,维护生态平衡。

五、加强管理与合作1. 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种质资源管理制度,确保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利用符合法律法规,保障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

2. 开展国际合作加大对国际种质资源的开放与合作,促进种质资源的共享与交流,提升我国种质资源的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六、结语全面收集、妥善保存和应用种质资源是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

加强对种质资源的管理与合作,将为我国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做出积极贡献。

希望全社会共同重视种质资源的重要性,共同努力推动种质资源的全面收集、妥善保存和应用。

作物种质资源保存技术

作物种质资源保存技术

作物种质资源保存技术愁藻术.Technique Applicable作物种质资源,又称作物品种资源、遗传资源和基因资源,它在作物各类品种、品系、类型、野生种或近缘植物中,是改良农作物的基因来源。

种质资源保存主要通过原境保存、异境保存和离体保存3种途径。

原境保存要建立自然保护区或天然公园,需大量土地,易受自然灾害侵袭;异境保存要建立各类基因库如种质保存栽培园等田间基因库、种子库和花粉库等;离体保存是将植物外植体在无菌环境中进行低温或超低温的组织培养。

原境保存适合于珍稀的野生植物资源的保存,这里不再介绍。

对于自然界中一般作物种质资源的保存,多应用异境保存和离体保存。

目前,我国建有国家种质资源库,隶属农业部管理。

现将种质保存的类型和方法介绍如下,以便根据种质资源不同类别、不同保存目的,采取相应的方法去操作、实施。

作物种质资源保存技术悦祥营魏振杰李春娇毛英魁(河南省滑丰种业滑县456450)摘要种质资源保存有三种途径:原境保存、异境保存、离体保存。

原境保存技术不再叙述,异境保存必须用当季新种子,入库前要登记作物种质相关资料,数量不少于1500粒,并在每个包装袋外加上标签;保存时,不同储藏库控住不同温、湿度,可储藏不同时间。

离体保存中低温保存时,可采用降低培养温度方法,也可用“饥饿法”,还可使用生长缓解剂方法;超低温保存,不适用于所有植物。

关键词保存作物种质资源异境保存离体保存温度1异境保存在异境保存中,应用最多最广泛的是建立低温种子库,即种质资源库。

目前,低温储藏是种子体种质保存的最佳途径,其保存对象是农作物及其近缘野生植物,这些种质资源大多以种子作为载体。

可以说,凡能通过种子繁殖维持物种遗传完整性的各类植物种质资源,都可存人种子库,但其种子必须是具有耐低温、耐干燥脱水性能的正常型种子。

1.1种子库的类型1.1.1长期储藏库温度常年控制在一20一16-C,相对湿度控制在50%以下,用于长期保存收集到的作物品种资源,包括农家种、野生种和淘汰的育成品种等。

作物种质资源工作概况

作物种质资源工作概况

作物种质资源工作概况一、引言作物种质资源是指植物的遗传资源,包括种子、种苗、种球、种茎、种薯等,以及与之相关的遗传信息和基因资源。

作物种质资源工作是保护、收集、鉴定、保存和利用作物种质资源的一项重要工作。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作物种质资源工作的概况。

二、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与收集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与收集是作物种质资源工作的基础。

保护作物种质资源的目的在于维护作物遗传多样性,防止遗传资源的丧失和基因的流失。

收集作物种质资源是指通过野外考察、农户调查和种质资源交流等方式,收集各地不同类型的作物种质资源。

保护与收集工作需要建立种质资源保护区、建立种质资源库,并对野外的种质资源进行田间保护和采集。

三、作物种质资源的鉴定与评价作物种质资源的鉴定与评价是指对收集到的种质资源进行鉴定和评价,确定其遗传特征和潜力。

鉴定工作包括形态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多种鉴定方法,以确定种质资源的品种分类和遗传特征。

评价工作则是对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抗逆性、品质等进行评价,为后续的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四、作物种质资源的保存与管理作物种质资源的保存与管理是确保种质资源长期保存和有效利用的重要环节。

保存工作包括种子保存、组织培养、冷冻保存和遗传资源田间保存等多种方法。

种子保存是最常用的保存方法,通过低温、低湿和氧气隔离等措施,延长种子的保存寿命。

组织培养和冷冻保存则适用于无法通过种子保存的作物种质资源。

管理工作包括对保存的种质资源进行分类、编号、记录和更新,确保保存的种质资源信息完整和准确。

五、作物种质资源的利用与推广作物种质资源的利用与推广是作物种质资源工作的最终目的。

利用种质资源可以开发新的品种和杂交组合,提高作物的产量、品质和抗逆性。

推广工作则是将优良的品种和杂交组合推广到广大农户中,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利用与推广工作需要进行大规模的试验和示范,评估新品种的适应性和经济效益,并进行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农户的种植水平和科学管理能力。

种质资源的保存方法

种质资源的保存方法

种质资源的保存方法
种质资源的保存方法有以下几种:
1. 冷冻保存:将种子、胚胎、胚乳、芽等种质资源放入低温环境中进行保存,常见的冷冻保存方法包括液氮冷冻、超低温冷冻等。

2. 冷谷保存:将种质资源放入干燥的低温环境中保存,例如在干燥剂中保存。

3. 真空保存:将种质资源放入真空中进行保存,可以减少氧气的作用,减缓种质资源的老化和分解。

4. 无菌保存:将种质资源置于无菌条件下进行保存,防止微生物的污染和传播。

5. 酶处理保存:通过添加酶来保护种质资源,例如添加抗氧化酶来延缓氧化反应,添加脱水酶来抑制水分的作用等。

6. 组织培养保存:将种质资源进行组织培养,使其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和繁殖,以便长期保存。

7. 动物胚胎冻存:将种质资源保存在胚胎的形态中,通过冷冻来延长胚胎的存活时间,从而保存种质资源。

以上是常见的种质资源保存方法,不同的种质资源和保存目的可以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保存。

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保护农作物种质资源是维护生态平衡和人类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

种质资源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各类资源,在农作物方面主要指的是传统农作物和野生近缘物种。

而种质资源的利用则是指通过选育和改良,为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增长提供更好的品种和优良的遗传资源。

本文将着重讨论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并探讨如何在现代农业中发挥其重要作用。

1. 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是确保农业生产和食物供应链的可持续性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一些保护种质资源的方法:- 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农田生态环境,维护农作物的自然栖息地,减少人为破坏和污染。

- 建立种质资源库:建立和维护种质资源库,收集和保存种子、脱水植物材料和组织样本等农作物的遗传材料。

- 进行物种保护:通过开展物种保护项目,保护濒危的野生近缘物种,维持种间的遗传多样性。

- 鼓励农民保护:鼓励农民保留和保护传统的农作物品种,保持农村社区的遗传多样性。

2. 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利用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利用对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抗病虫害能力和品质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利用种质资源的方法:- 选育新品种:利用种质资源中的优异基因,进行选育改良,培育适应不同环境的新品种。

- 提高抗性:通过选育抗病虫害的品种,降低农作物生产过程中的农药使用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 适应气候变化:利用种质资源中的耐旱、耐寒等特性,培育出适应气候变化的农作物品种。

- 保持品种多样性:利用种质资源中的不同品种,推广多样耕作、轮作和间作,增加农作物系统的弹性和稳定性。

3. 种质资源在现代农业中的重要性种质资源在现代农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粮食安全和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通过利用种质资源进行选育改良,培育出高产、抗病虫害和优质的农作物品种,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 适应气候变化:种质资源中的多样性可以提供适应不同气候和环境条件的农作物品种,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物种质资源保存技术愁藻术.Technique Applicable作物种质资源,又称作物品种资源、遗传资源和基因资源,它在作物各类品种、品系、类型、野生种或近缘植物中,是改良农作物的基因来源。

种质资源保存主要通过原境保存、异境保存和离体保存3种途径。

原境保存要建立自然保护区或天然公园,需大量土地,易受自然灾害侵袭;异境保存要建立各类基因库如种质保存栽培园等田间基因库、种子库和花粉库等;离体保存是将植物外植体在无菌环境中进行低温或超低温的组织培养。

原境保存适合于珍稀的野生植物资源的保存,这里不再介绍。

对于自然界中一般作物种质资源的保存,多应用异境保存和离体保存。

目前,我国建有国家种质资源库,隶属农业部管理。

现将种质保存的类型和方法介绍如下,以便根据种质资源不同类别、不同保存目的,采取相应的方法去操作、实施。

作物种质资源保存技术悦祥营魏振杰李春娇毛英魁(河南省滑丰种业滑县456450)摘要种质资源保存有三种途径:原境保存、异境保存、离体保存。

原境保存技术不再叙述,异境保存必须用当季新种子,入库前要登记作物种质相关资料,数量不少于1500粒,并在每个包装袋外加上标签;保存时,不同储藏库控住不同温、湿度,可储藏不同时间。

离体保存中低温保存时,可采用降低培养温度方法,也可用“饥饿法”,还可使用生长缓解剂方法;超低温保存,不适用于所有植物。

关键词保存作物种质资源异境保存离体保存温度1异境保存在异境保存中,应用最多最广泛的是建立低温种子库,即种质资源库。

目前,低温储藏是种子体种质保存的最佳途径,其保存对象是农作物及其近缘野生植物,这些种质资源大多以种子作为载体。

可以说,凡能通过种子繁殖维持物种遗传完整性的各类植物种质资源,都可存人种子库,但其种子必须是具有耐低温、耐干燥脱水性能的正常型种子。

1.1种子库的类型1.1.1长期储藏库温度常年控制在一20一16-C,相对湿度控制在50%以下,用于长期保存收集到的作物品种资源,包括农家种、野生种和淘汰的育成品种等。

据理论推算,种子含水量5件、种植收获时间等。

%一8%,在此环境中寿命可延长二是种子数量最低不少于1500至50年以上。

发芽率监测结果,库粒,一般3000-5000粒或更多。

存的大部分种子经过巧年储藏,发三是人库种子必须是当季新种芽率无明显下降。

子,并对种子进行精选、生活力检1.1.2中期贮藏库测、于燥脱水处理等,确保种子无温度长期控制在一6--20C,相明显病虫损害、无损伤,并去除破对湿度小于50%,其种子储藏寿命损粒、虫蚀粒、无胚粒、批粒、瘦在10-20年,所有种子可随时用于小粒和杂粒等,杂质不能超过2%,科研、教学、育种研究及品种交换。

不得用药剂处理或包衣处理。

初始1.1.3临时储藏库发芽率一般要求高于90%,稀有种温度控制在4℃左右,主要用子芽率最低不低于85%,种子含水于人长期库前临时存放或科研育种量在原始水分不高于13%的基础单位储藏育种家种子、亲本种子或上,经干燥脱水处理,禾谷类5%-育种材料的保存。

其种子储藏寿命7%,大豆8%0在3一5年。

四是每份材料包装袋的内、外科研育种单位在申报国审品种都要有标签,标明品种名称、统一时,必须向国家种质资源库提供一编号、保存单位等,包装袋要结实定量的种子作为资源储备。

同时国牢固,防漏、防潮、防混杂、防散家鼓励单位或个人向国家提供种质包等。

资源。

对于种子部门或科研单位也可以根据需要建立临时储藏库,用2离体保存于科研育种或种子繁育。

1.2种子入种质库前应做的准备工对于难以产生或不产生种子的作无性繁殖植物,如马铃薯、甘薯、大一是登记每批种质材料背景信蒜、芋头、生姜等,以及含水量较息资料,如品种名称、学名(包括科、高的种子如洋葱、芹菜、结球甘蓝属、种的拉丁文)、原产地、繁育条等作物的种子,其种子在脱水后即S00d WO种子世随实用技术2006种子世界Seed WO﹁一d死亡,自然状态下繁殖,不可能保存全部的基因型。

对于这些作物的种质保存,采取的方法是离体保存。

它是将植物外植体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组织培养保存。

正常条件下的组织培养是一种无性继代、扩繁的过程,不适合种质保存。

理论上讲,通过无限次转代,尽管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也可以将一种种质永久保存下去,事实上,植株再生能力随继代次数的增多而降低,直至不能再生。

试验表明,继代20次的培养材料(含愈伤组织),其再生能力下降可达到70%一80%,而且还会发生微生物污染和选择性的遗传变异,丧失原来种质的遗传特性。

但是,采取相应的抑制措施,使植物外植体处于缓慢生长或无生长状态,可以达到长期保存的目的。

2.1离体保存的类型常用离体保存的方法主要有低温保存和超低温保存。

2.1.1低温保存也称为缓慢生长保存,它是通过改变培养基和环境条件使培养物的生长降低到最低限度,又不致死亡,以达到延长保存时间的目的。

2.1.1.1降低培养温度降低培养温度是限制生长最简单、最有效、最安全的方法。

一般作物对低温的耐受力与它们的起源和最适生长的生态条件有关,热带作物对低温的耐受力不如温带作物,一般温带植物如马铃薯、苹果、草毒及大多草本植物,可在0一5℃条件下保存,而热带植物如木薯、甘蔗等作物保存温度以15一20℃为宜。

如果有某个基因型或物种,目前需求量不大,或今后有推广的可能性,就可以把它们的培养物置于适宜温度的冰箱内,从而达到保存的目的。

试验表明:4℃黑暗条件下草毒茎尖苗可保存6年,成活率仍可达到100%;葡萄试管苗9℃时可保存巧年;芋头茎尖苗9℃时黑暗条件下可保存3年以上;而苹果、梨、称猴桃试管苗在4一8℃黑暗条件下仅可保存1一2年;甘薯试管苗在16~200C 在弱光照(1OOOLx,6一8h/d)或黑暗状态下,试管苗生长极缓慢,可保存1一2年,之后令其生长,再次转接,低温保存,可达到长久保存的目的。

2.1.1.2调整培养基成分降低培养基中养分,使试管培养物营养不足,使其生长受限,也称为“饥饿法”。

从培养基中减去1一2种营养元素或降低无机盐的含量,可使植株处于最小生长阶段,提高保存效果。

据试验,葡萄茎尖苗在降低硝酸盐含量的MS培养基中,可常温保存8一10个月,比低温下常规MS培养基培养其保存效果更好。

2.1.1.3使用生长延缓剂在培养基中加人生长延缓剂,能有效减缓植株生长。

利用多效哇可使玉米、水稻、小麦和马铃薯等作物试管苗生长速度降低,同时使试管苗的移栽成活率提高。

马铃薯茎尖苗在加人甘露醇的培养基上保存1年存活率仍为100%。

据资料记载,多效哇可抑制植物生长,浓度越高,抑制生长的时间越长,浓度为2.Omg/L时,抑制玉米试管苗生长的时间为25一30d,浓度为4.0mg/L时可抑制40一50d,浓度为8.0mg/L时可抑制80-90d,因此,可用此法常温保存玉米试管苗,对解决非移栽季节形成的试管苗因不能及时移栽而大量死亡的问题是有效的,大大提高了试管苗的利用率。

目前,常用的生长抑制剂主要有:氯化胆碱(矮壮素,CCC)、多效哩(PP-)33),高效PT(3307)、脱落酸((ABA)、甘露醇、二甲基氨墟拍酸(B9)等。

2.1.2超低温保存也称为冷冻保存,.是指在液氮(LN)的一196℃超低温下使保存的活细胞的物质代谢和生长活动几乎完全停止,使细胞和组织不会发生遗传性状改变。

它是利用液氮进行保存的,最早在动物细胞保存上成功应用,为保存植物种质资源特别是组织培养材料提供了一个新途径,国内外已开展了此方面的研究。

大致分为4个阶段:冷冻、储存、解冻和系统培养。

此方法原则上不适用于所有植物,若具体使用,须咨询有关专家后实施。

2.2离体保存的主要步骤2.2.1种质的离体收集无性繁殖植物种质离体收集的器官可以是茎尖、茎节、花粉、腋芽、块茎、块根或鳞茎等。

2.2.2离体培养选择适宜的种质保存培养体系,对收集到的种质材料进行离体培养。

其中分生组织培养用于种质资源保存最为适宜。

须进行以下操作:作物品种培养基配方选择、制剂、灭菌、外植体消毒、接种、培养、筛选等一系列工作。

2.2.3离体培养物的保存选择健壮、生长一致的种质试管苗,通过降低温度或加人生长抑制剂等措施,延缓或抑制培养物的生长,达到保存种质的目的。

2.2.4遗传稳定性的鉴定它是指经过离体保存培养后,鉴别是否保持原植物材料的遗传特征,是否发生形态学、细胞学、生理、生化方面的变化,要经过植物学性状比较、染色体数目、结构鉴定及分子技术鉴定等。

若与原植物种质性状一致,即达到成功保存种质的目的。

(收稿日期:2005-11-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