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种质资源保存

合集下载

园艺植物育种学总论

园艺植物育种学总论

园艺植物育种学总论植物育种学一、名词解释1、营养品质:常指人体需要的营养、保健成分含量的提高和不利、有害成分含量的下降和消除。

2、自花授粉:雌蕊接受同一花朵的花粉叫做自花授粉。

3、常自花授粉植物:又称常自交植物,指那此有自花授粉习性,但花器结构不太严密,从而发生部分异花授粉的植物,通过以异交率在10%以上作为常自交植物的下限。

4、异交植物:在自然状态下雌蕊通过接受其它花朵的花粉受精繁殖后代的植物称为异花授粉植物,又叫异交植物。

5、自然授粉植物:又称常异交植物,在花器结构和开花授粉习性方面和典型的异花授粉植物相同,但能够自由接受自花及异花的花粉而正常受精和繁殖后代,实际上是异花授粉植物中不存在自花授粉不亲和性的种类。

6、种质资源:培育新品种的原材料,过去叫做育种的原始材料,20世纪60年代初改称品种资源,现在国际上多采用比较确切的名称即种质资源。

种质,又叫遗传质,是能从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

7、生态型:是指植物对一定生态环境具有相应的遗传适应性的品种类群,是植物在特定环境的长期影响下,形成对某些生态因一阵子的特定需要或适应能力。

8、混合选择法:又称表型选择法,是根据植株的表型性状,从原始群体中选取符合选择标准要求的优良单株混合留种,下一代混合播种在混选区内,相邻某植对照品种(当地同类优良品种)及原始群体的小区进行比较鉴定的选择法。

9、单株选择法:是个体选择和后代鉴定相结合的选择法,故又称系谱选择法或基因型选择法,是按照选择标准从原始群体中选出一些优良的单株,分别编号,分别留种,下一代单独种植一小区形成株系(一个单株的后代),根据各株系的表现,鉴定各入选单株基因型优劣的选择法。

10、芽变:来源于体细胞中自然发生的遗传物质变异。

11、芽变选种:是旨对由芽变发生的变异进行选择,从而育成新品种的选择育种法。

12、营养系微突变选种:简称营养系选种,与芽变一样,变异来源于自然发生的体细胞突变,主要不同点在于突变发生于控制数量性状的基因表型效应较小,不易和环境效应鉴别,但确实可以遗传。

(完整版)作物育种学-作业题参考答案

(完整版)作物育种学-作业题参考答案

作物育种学网上作业题答案一、名词解释作物品种: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栽培植物群体,该群体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特性和生物学、形态学及经济性状上的相对一致性,而与同一栽培植物的其他群体在特征特性上有所区别;在相应地区和耕作条件下种植,在产量、品质、抗性等方面都符合生产发展需要。

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和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自然进化:是自然变异和自然选择的进化。

人工进化:是人工创造变异并进行人工选择的进化。

二、填空题1.作物进化的三个基本因素包括(遗传)、(变异)和(选择)。

*2. 1927年美国出版的Hayes和Garber所著的(«作物育种»)是世界上第一部较系统的论述有关育种知识的专著。

3. 20世纪60年代小麦、水稻等作物通过(矮化育种)掀起“绿色革命”。

20世纪80年代兴起(生物技术),使现代作物育种发展成为包容多学科发展的现代科学。

**三、简答1.作物品种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改进产品品质、提高抗逆性,增强适应性和稳产性、有利于耕作制度改革,提高复种指数、扩大作物种植面积、有利于农业机械化管理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四、论述1. 遗传、变异和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及相互间的关系如何?生物进化有三个基本因素即遗传、变异和选择,自然选择理论是其核心,而选择的基础是生物的变异和遗传,变异、遗传是进化的内因和基础,选择决定进化的发展方向。

一切生物都能发生变异,在众多变异中有的变异能遗传,有的变异不能遗传,只有广泛存在的可遗传的变异才是选择的对象。

在生存斗争中,对生存有利的变异会得到保存,对生存有害的变异会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

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

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在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不多地进行。

第一章育种目标一、名词解释1.育种目标:是指在一定的生态、生产条件下,对所育成品种应具备一系列优良性状的要求指标。

种质

种质

种质(Germplasm)是指能界定遗传性状、并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

植物种质可以是一个植物群落、一株植株、一个器官(如根、茎、叶、花药、种子等)。

微观而言,植物种质包括细胞、染色体即核酸片段。

通常携带植物种质的材料,也就是种质的表现形式是种子或各种无性繁殖用的器官,如球根、插条、接穗、茎尖等。

种质资源(Germplasm resources):即遗传物质的载体,一切具有一定种质并能繁殖的生物体都可以归入种质资源之内。

包括了所有用于品种改良或具有某种有遗传价值特性的任何原始材料。

常又被人们称为遗传资源(Genetic resources)。

作物种质资源又称为作物遗传资源,包括古老的地方品种、新育成的品种、重要的育成品系和遗传材料,以及作物的野生种和野生近缘植物。

它们具有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基因,是作物育种和农业生产及植物科学研究的物质基础。

在遗传育种领域内,凡能用于作物育种的生物体都可归入种质资源的范畴。

包括地方品种、改良品种、新选育的品种、引进品种、突变体、野生种、近源植物、人工创造的各种生物类型无性繁殖器官、单个细胞、甚至DNA片段等。

作物种质资源学科的形成作物种质资源学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自发到自觉,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自发阶段。

人类定居后驯化野生植物,经漫长岁月的反复选择,逐渐形成栽培植物。

第二阶段是作物育种原始材料阶段。

育种家以作物遗传资源为原始材料,利用优中选优、杂交、诱变、组培等方法培育新的品种。

第三阶段:发展称为独立学科阶段。

遏制作物遗传资源的迅速消失。

1930年苏联成立了全苏植物栽培研究所,主要从事作物遗传资源研究。

美国的作物遗传资源研究是以国外引种为基础,20世纪40年代,美国建成了全国完整的国外引种体系,并着手建设作物遗传资源长期贮藏设施。

自60年代以来,除苏、美外,日本、澳大利亚等国都对本国已有的作物遗传资源机构加强了建设和完善。

国际上陆续成立了一批国际研究机构,设在菲律宾的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墨西哥的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设在印度的国际半干旱热带地区作物研究所(ICRISAT)、设在秘鲁的国际马铃薯中心(CIP)等,都结合作物品种改良开展作物遗传资源工作。

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的研究鉴定和利用

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的研究鉴定和利用

将种质资源作为育种材料创造出新品种。 潜在利用 — 对有育种价值但目前还未利用的 资源加以保存,以待研究鉴定和利用 1.特征特性鉴定 2.基础理论研究种质资源的创新和利用

关键词
就地保直接利用 种质资源间接利用 种质资源潜在利用 1.种质资源的保存有哪些方式? 2.种质资源的研究包括哪些内容? 3.种质资源创新有何意义? 4.种质资源创新有哪些途径? 5.种质资源如何利用?
(三)种质资源的利用
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和研究, 最终目的是为 了有效的利用。利用方式-般可分为: 直接利用 间接利用 潜在利用

直接利用 —对搜集到的适应当地生态环境、具有开 发潜力、可取得经济效益的种质材料 ,可直接用于 生产。 间接利用 —间接利用对在当地表现不很理想或不能
直接应用生产、但具有明显优良性状的种质材料 , 可作为育种的原始材料。例如 , 美国以从印度搜集 的抗白粉病的野生甜瓜作抗病种质 , 和栽培品种杂 交后, 选育出抗白粉病的甜瓜品种, 在生产上起了很 大作用。有些种质材料既可直接利用 , 也可间接利 用。例如 , 我国的月季传入欧洲后 , 既作直接观赏, 又作为育种材料, 通过杂交, 培育出了新的品种和新 的月季类型。
第四章 药用植物种质资源
第四节 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的保存、研究鉴定 和利用 种质资源的保存:利用天然或人工创造的适宜 环境保存种质资源。

一、种质资源的保存
1 就地保存 通过保护种质资源所处的生态环境 达到保护种质的目的。如划定自然保护区。
2 种质圃保存 是将种质材料迁出自然生 长地,集中改种在植物园、资源圃等地 保存。 3 种子保存 绝大多数种子可在低温干 燥的条件下保存。 (0-5℃,空气相对湿度32%-37%,可贮 藏10年;-10— -15℃,空气相对湿度 32%-50%,可保存30-50年。)

动植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鉴定、开发与应用方案(三)

动植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鉴定、开发与应用方案(三)

动植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鉴定、开发与应用方案一、实施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对动植物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动植物种质资源,需要进行收集、保存、鉴定、开发与应用工作,以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二、工作原理1. 收集:通过采集、调查等方式,收集各类动植物种质资源,包括种子、花粉、组织样本等。

2. 保存:将收集到的种质资源进行分类、标本制作、鉴定等工作,并进行冷冻保存、遗传资源库建设等措施,确保资源的保存和利用。

3. 鉴定:对收集到的种质资源进行鉴定,确定其物种、品种、遗传特性等,为后续的开发与应用提供依据。

4. 开发与应用:根据鉴定结果,对种质资源进行开发与应用,包括新品种培育、遗传改良、药物开发等。

三、实施计划步骤1. 制定工作计划: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动植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鉴定、开发与应用的工作计划,包括时间安排、人员分工等。

2. 收集工作: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动植物种质资源的收集工作,包括采集、调查等。

3. 保存工作:对收集到的种质资源进行分类、标本制作、鉴定等工作,并进行冷冻保存、遗传资源库建设等措施。

4. 鉴定工作:对保存好的种质资源进行鉴定工作,确定其物种、品种、遗传特性等。

5. 开发与应用工作:根据鉴定结果,对种质资源进行开发与应用,包括新品种培育、遗传改良、药物开发等。

四、适用范围该方案适用于各类动植物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鉴定、开发与应用工作,包括农作物、果树、花卉、草地、林木等。

五、创新要点1. 引入现代科技手段: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遗传分析、基因编辑等,提高种质资源的鉴定和开发效率。

2. 多元化的收集方式:除了传统的采集方式,还可以通过遥感、无人机等技术手段进行收集工作,提高资源的收集范围和数量。

3. 建立遗传资源库:建立遗传资源库,对种质资源进行冷冻保存和长期保存,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六、预期效果1. 保护和合理利用动植物种质资源,避免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损失。

作物育种学名词解释

作物育种学名词解释

作物育种学名词解释绪论1.作物育种:是利用或者创造变异,通过人工选择将有利的变异固定下来,培育成作物新品种的过程2.作物品种: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求,经过人工选育或发现并经过改良,形态、特征和生物学性状相对一致,遗传性相对稳定的某种作物的一定群体。

3.品种的特点:(1)必须具有一定的优良性状(2)是经济上的类别(3)品种群体的遗传性相对稳定,主要性状相对一致(4)品种在利用上有地区性和时间性或品种三特点: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简称DUS)4.生物进化的三要素为遗传、变异、选择5.常规育种的特点:(1)综合多个优良性状,同步改良农作物的产量、品质、抗性水平(2)盲目性较大(3)育种既是科学又是艺术6.育种的任务:(1)选育优良品种(2)繁殖优良品种的优质种子7.优良品种的作用:(1)提高单位面积产量(2)改进产品品质(3)保持稳产性和产品品质(4)扩大作物种植面积(5)有利于耕作制度的改良、复种指数的提高、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8.作物育种学:研究选育及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第一章作物育种的方式及品种类型1.有性繁殖:由雌雄配子结合,经过受精过程,最后形成种子繁殖后代的统称为有性繁殖2.有性繁殖植物的主要授粉方式及代表作物:自花授粉(小麦、大麦、水稻、大豆)、异化授粉(玉米、黑麦、甘蔗、甜菜)常异花授粉(棉花、高粱、甘蓝型油菜、芥菜型油菜)3.无性繁殖:凡不经过两性细胞受精过程的方式繁殖后代的统称为无性繁殖4.自交不亲和:具有完全花并可形成正常雌、雄配子,但缺乏自花授粉结实能力的一种自交不育性5.雄性不育性:植株的雄蕊正常而花粉败育,不能产生有功能的雄配子的特性6.自交系品种:是对突变或杂合基因型经过连续多代的自交加选择而得到的同质纯合群体7.杂交系品种:是在严格选择亲本和控制授粉的条件下生产的各类杂交组合的F1植株群体群体品种:遗传基础较复杂,植株基因型有一定程度的杂合性和/或异质性的群体。

《作物育种学》试题

《作物育种学》试题

《作物育种学》试题一、名词解释:1、园艺植物育种学:2、育种目标:3、种质资源:4、引种:5、遗传力:6、选择反应:7、芽变:8、群体品种:9、有性杂交育种:10、两亲杂交:11、多亲杂交:12、回交:13、添加杂交:14、单交种:15、双交种:16、三交种:17、远缘杂交18、杂种优势:19、自交衰退:20、苗期标记性状:21、自交系:22、自交不亲和性:23、自交不亲和系:24、雄性不育25、雄性不育系:26、配合力:27、一般配合力:28、特殊配合力:29、诱变育种:30、体细胞杂交:31、分子标记辅助育种:32、植物基因工程:33、专家系统:34、保持系:35、恢复系:36、合成杂交:37、雌性系:38、临界剂量:39、实生选种:二、填空题1、有性杂交的类别可以分为和。

2、选择育种中两种基本选择方法为和。

3、选择育种的实质是。

4、种质资源的可以分为、、和。

5、有性杂交的方式、、和。

6、常规有性杂交育种的两个辅助手段是和。

7、常规有性杂交育种中杂交后代处理方法有、和法。

8、配合力可以分为和。

9、轮回选择法包括、和。

10、杂种优势育种的配组方式包括、和。

11、专家系统由、、和解释模块构成。

12、雄性不育性的三种遗传类型包括、和。

13、同型自交不亲和性分为、和孢子-配子体。

14、自交不亲和性可分为与两种类型。

15、远缘杂交特点有、、和剧烈分离。

16、配合力的测定方法主要有、和半轮配法。

17、杂种优势的度量方法有、、和杂种优势指数。

18、杂种优势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假说,为和。

19、诱变育种的主要手段有和。

20、用化学药剂诱变处理的方法有、、和注入法。

三、简答题1、园艺植物育种目标有哪些?2、种质资源的类型有哪些?3、比较简单引种与驯化引种的异同点?4、有性杂交的方式有哪些?5、常规有性杂交育种中亲本选择的原则是什么?6、如何加速选种的进程?7、适合异花授粉作物的选择方法有哪些?8、杂种优势育种中杂交种子生产的方法有哪些?9、列表比较杂种优势育种中杂交组合方式的优缺点?10、区别芽变与饰变的分析依据有哪些?11、分子标记在园艺植物育种中有何作用?12、园艺植物种质资源的保存方法?13、试述选种程序的主要内容与特点14、芽变的特点?15、多倍体育种在园艺植物品种选育中有何重要意义?16、常规有性杂交育种中亲本选配的原则是什么?17、选育优良自交系有哪些方法,有何异同?18、自交不亲和系的繁殖方法有哪些?19、常规有性杂交育种和杂种优势育种的异同点?20、比较自交系选育中三种轮回选择法的优缺点。

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原则与方法

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原则与方法

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原则与方法
林木种质资源是指森林中各种植物的种子、芽、茎、根、叶、果实等各种生殖和营养器官,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护和保存林木种质资源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林木种质资源保存的原则与方法。

原则:
1. 多样性原则,保护和保存尽可能多的林木种质资源,包括各种树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以维护生物多样性。

2. 代表性原则,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种质资源进行保存,以保留各种类型和特征的植物。

3. 完整性原则,保存尽可能完整的生态系统和种质资源,包括不同生境和生态类型的植物。

4. 可持续利用原则,保存种质资源的同时,要考虑其可持续利用的可能性,保护不仅是为了保护,更是为了促进可持续发展。

方法:
1. 野外保护,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区等方式,保护和保存林木种质资源的自然生长环境。

2. 种质园建设,建立种质资源园,收集、保存和研究各种林木
种质资源,为科研和保护提供资源基础。

3. 种子库建设,建立种子库,储存各种林木种子,并进行管理
和研究,以备种植和繁育之用。

4. 种质资源调查,开展林木种质资源的调查和监测工作,了解
各种资源的分布、数量和特征,为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保护和保存林木种质资源是维护生态平衡和促进可持续
发展的重要举措。

通过遵循多样性、代表性、完整性和可持续利用
原则,以及野外保护、种质园建设、种子库建设和种质资源调查等
方法,可以有效地实现林木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为人类和地球
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种质保存的方法
按保存的地理位置分为原地保存和异地保存。 原地保存是在原来的生态环境条件下 , 就地保 存 , 自我繁殖品种资源,一般野生品种资源采用 这种方式保存 , 如建立自然保护区,天然公园等; 异地保存是将种子或植株保存于该品种资源原产 地以外的地区,这种保存可采用植物园、种质园、 种质库等形式或采用试管保存形式。 按照保存的具体方法 , 品种资源的保存可和主要环节 在液氮中(-196℃),几乎所有的细胞代谢活动 停止,仅保存细胞的活力和形态发生的潜力。当解冻后, 能够恢复再生能力。 超低温保存比较复杂,哪一步操作不当,都会使 细胞受伤害,失去再生能力。
注:超低温通常指低于-80 ℃的低温,保存介质或容器 有干冰(-79℃)、超低温冰箱(-80-150 ℃)、液氮(196℃)和液氮蒸气相(-140℃)等,其中液氮最常用。
(2)慢速冷冻法 将植物材料从0℃ 或者其它预处理 温度以降温速度为1-2 ℃/min从起始温 度降到-100 ℃ ,稳定1h后投入液氮中 保存或以此降温速度降至-196 ℃。 在这种降温速度下,细胞内水分有 充分的时间不断渗入到细胞外结冰,使 细胞内水分减少到最底限度,避免细胞 内结冰
(3)预冷冻法 投入液氮前,需经过短暂时间的低温 锻炼的方法 ①两步冷冻:慢速冷冻至-40 ℃,停留一 段时间,快速冷冻。 ②逐级冷冻:材料通过不同温度等级降温 至-40 ℃,停留一段时间,投入液氮快速 冷冻。
(4)干燥冷冻 将材料置于27-29 ℃烘箱内降低植物 含水量,在投入液氮中保存。此法可以防 止材料冻死。
5、材料保存 -196℃液氮冰箱中或液氮罐中保存。 6、保存材料解冻 解冻速度是解冻技术关键,一般在 37℃的热水浴中解冻。 解冻速度慢,细胞内容易发生再结晶, 而导致细胞死亡。 解冻速度快,来不及再结晶,细胞存 活。
(1)快速冷冻 将植物材料从0℃ 或者其它预处理温 度直接投入液氮中保存的方法。降温速度 为1000 ℃/min。植物体内的水分在降温冷 冻过程中,从-10℃—-140℃范围内是冰 晶形成和增长的危险温度区,到-140℃时 完全停止增长,关键是利用高速降温越过 冰晶增长的危险温度区,不能形成致死的 冰晶,细胞内水分固化,不会破坏细胞结 构。
2、 贮藏保存 贮藏保存就是用控制贮藏条件 ( 主要是 温度和湿度 )的方法,来保持品种资源种子的 生活力。 长期贮藏保存种子生活力的技术关键是 低温和干燥 , 通过控制种子周围环境中的温 湿度 , 迫使种子处于代谢作用的最低限度。 贮藏保存种质资源采用种质库,种质库分 三种:长期库、中期库和短期库。
解冻的细胞(组织)
A, The shoot tip of papaya (arrows) from plantlet was excised from an in vitro plant (bar: 1 mm ); B, Excised shoot tips utilized for cryopreservation (bar: 1 mm); C, After vitrification and warming, shoot tip remained green during culture and resumed growth within 1 week without forming callus (bar: 1 mm); D, Shoot tip elongated after 4 weeks (Bar: 1 mm); E, Rooting of elongated shoot occurred after 8 weeks (bar: 1 cm).
1、 种植保存 为了保持品种资源的种子或无性繁殖器官 的生活力,并不断补充其数量,品种资源材抖须 每隔一定时间播种一次,即种植保存。 在种植保存时,种植条件尽可能与原产地相 似,以减少由于生态条件的改变而引起的变异和 自然选择的影响。在种植过程中应尽可能避免 或减少天然杂交和人为混杂。播种和收获时取 样要有代表性以免因抽样而造成遗传漂移。总 之要尽可能地保持原品种或类型的遗传特点和 群体结构。此外,对来自自然条件悬殊地区的品 种资源,可分别在不同生态地点异地种植保存。
三、中低温调控生长保存
在试管苗继代培养过程,适当降低温度, 也能延缓生长,延长继代时间。 一般植物可调到1—9℃,热带、亚热带植 物调至10—20℃。
四、常温抑制生长保存与中低温调控生 长保存相结合
培养基中添加生长抑制剂或提高渗透压, 培养温度降低,使继代时间延长。
第三节 超低温保存 Cryopreservation
(1)快速解冻法 保存材料直接投入到37-40 ℃水浴 中进行解冻的方法。-50到-10 ℃是再结 冰的温度区。 (2)慢速解冻 先置于0 ℃解冻,在逐渐升温至室 温。可以使水分慢慢渗入细胞内。
7、保存材料复苏培养
保存材料解冻后,需用液体培养基冲洗几 遍,除去冷冻防护剂的残留毒害。然后可以在 固长的细胞(组织) 存活率=
植物种质保存 第一节 种质资源保存类型
一、概念 种质:决定生物遗传性状,并将遗传信 息从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 种质库:是指以种为单位的群体内的全部 遗传物质,它有许多个体的不同 基因所组成。又称基因库。 种质资源:具有种质并能繁殖的生物体统 称为种质资源或遗传资源。
二、种质保存的意义 随着经济发展,地球不断开发及生 态环境破坏,每年都有多个物种消失或 濒临灭绝。各种植物,包括栽培种、野 生种甚至杂草,都具有各自独特的优良 基因,是植物品种改良乃至农业可持续 发展的基础。 它们是经过长期进化而来,一旦失 去不会再来。因此,世界各国都很重视 植物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的研究。
二、超低温保存技术
1、保存材料的选择 2、冷冻前材料预处理 3、添加冷冻防护剂 4、材料冷冻的方法(预冷) 5、材料保存 6、保存材料解冻 7、保存材料复苏培养
1、保存材料的选择 花粉、茎尖分生组织、芽、种胚、 小植株、愈伤组织、体细胞胚等均可 以作为保存材料。
2、冷冻前材料预处理 为了使保存材料适应超低温条件, 必须进行预处理。 预处理方法:将保存材料放在高糖 浓度、添加二甲基亚砜(DMSO)、脯氨 酸 DNA或染色体所有片断随机连接到载体 上,然后转移到寄主细胞中,通过细胞 增殖,构成各个DNA片断的克隆系。
第二节 试管保存 一、常温下试管保存
可利用试管苗继代培养保存,但需要经常 更换培养基。
二、常温抑制生长保存 为了延缓继代时间,可在培养基中添加长 抑制剂或提高渗透压等。如脱落酸(ABA)、矮壮 素(2-氯乙基三甲基氯化按,简称CCC)、二甲 氨基琥珀酸酰胺(简称B9)、多效唑(PP333) 等都是生长抑制物质,培养基中添加一定量可 以延缓生长。一般情况下几个月继代一次,而 添加这些物质后,可达到一年甚至以上。 提高培养基渗透压也可以延缓生长。可用 蔗糖或甘露醇,浓度分别调到10%左右和4%—6%。
3、添加冷冻防护剂
为了抵抗冻害,使用冷冻防护剂。 常用的冷冻防护剂有:二甲基亚砜 (DMSO)、甘油、脯氨酸、糖类、乙 二醇、二甘醇、乙酰胺、福美氧化硫 等。
4、材料冷冻的方法 材料冷冻保存的原理:冷冻时,细 胞外的溶液水分子,先形成冰晶中心, 而冰晶形成的速度与溶液成分、降温速 度有关。一般在-20℃—-60℃范围内, 晶体中心增长最快,形成大块冰晶体之 后,慢慢减速,到-140℃时完全停止增 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