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理大纲-化生学院-楚雄师范学院
生物技术专业生物技术概论教学大纲-化生学院-楚雄师范学院

楚雄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生物技术专业《现代生物技术概论》(理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03220701课程中文名称:现代生物技术概论课程英文名称:Modern Biotechnology课程性质:任选使用专业:生物技术专业开课学期:第5学期总学时:36学时总学分:2学分预修课程: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学课程简介:《现代生物技术概论》是生物技术专业任选课,总学时36,学分2,该门课程主要介绍了现代生物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研究方法、发展方向及其应用领域,内容涉及现代生物技术革命、DNA重组技术与基本操作、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与操作、基因诱变及蛋白质工程、通过重组原核微生物生产商品、现代发酵工程、现代生物农药、现代微生物肥料、生物净化与生物废料再生、真核细胞中重组蛋白的表达、植物基因工程、转基因动物、单克隆抗体和抗体工程、现代分子诊断技术、预防性及治疗性疫苗、人类基因的克隆、人类疾病的基因治疗、现代生物技术的规则与专利十八章内容。
教学重点为第二、三、四章,教学难点为第二、三、四章。
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现代生物技术的研究内容、发展方向、应用领域和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明确生物技术五大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掌握生物技术五大工程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步骤。
教材建议:瞿礼嘉、顾红雅、胡苹、陈章良主编《现代生物技术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参考书:1、宋思扬,楼士林主编《生物技术概论》,科学出版社,2003.4.2、程备久主编《生物技术概论》,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9月。
3、廖威主编《食品生物技术概论》,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年7月。
4、吴文健//王建方主编《军事生物技术概论》,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6。
二、课程性质、目的及总体教学要求课程的基本特性:《现代生物技术》是生物技术专业必修课,总学时36,学分2。
课程的教学目的: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现代生物技术的研究内容、发展方向、应用领域和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明确生物技术五大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掌握生物技术五大工程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步骤。
《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化生学院-楚雄师范学院

楚雄师范学院实验教学大纲楚雄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课程代码:032205006学分:1实验课时:36课程性质:专业必修适用专业:生物技术专业先修课程:二、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化生系生物技术专业的独立实验课程,主要涉及染色体的观察、核型分析、细胞融合、细胞减数分裂等方面的技术,并以这几方面的技术为基础开展实验。
通过该门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细胞生物学实验的基本内容,明确染色体的观察、核型分析、细胞融合、细胞减数分裂等实验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原理,掌握染色体的观察、核型分析、细胞融合、细胞减数分裂等实验的基本技能。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该门课程分组进行,每组25-26人,实验仪器准备25-26套,满足单人操作的需要。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实验一: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及显微绘图( 3 课时)1、要求:了解光学显微镜的原理及一般使用规范,掌握显微绘图的基本方法,连接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动物细胞、植物细胞、微生物细胞结构的共性和特性。
2、实验需要的仪器、设备:光学显微镜实验需要的生物材料:动物细胞固定装片、植物叶片细胞固定装片、微生物细胞固定装片。
实验二:细胞膜的渗透性观察( 3 课时)1、要求:了解细胞膜的渗透性及各类物质进入细胞的速度。
2、实验需要的仪器、设备:普通显微镜、普通离心机、扭力天平、10ml 试管、10ml 刻度离心管、试管架,2ml 注射器(无需针头)或5ml 移液管、洗耳球、滴管、载玻片、质量浓度为30%、50%的蔗糖溶液、蒸馏水,5%的硝酸钾、碳酸氨溶液,2.5%、10%的氯化钠溶液,中性红染液。
实验需要的试剂:0.17mol/L氯化钠,0.17mol/L氯化胺,0.17mol/L醋酸胺,0.17mol/L硝酸钠,0.12mol/草酸胺,0.12mol/硫酸钠,0.32mol/葡萄糖,0.32mol/甘油,0.32mol/乙醇,0.32mol/丙酮,Alsever 溶液(柠檬酸三钠·2H2O,柠檬酸,无水葡萄糖,NaCl),0.075M NaCl溶液,7.5M NaCl溶液实验需要的生物材料:洋葱,鸡血实验三:液泡系的超活染色与观察( 3 课时)1、要求:观察动植物活细胞内液泡系的形态、数量与分布;学习一些细胞器的超活染色技术。
动物学教学大纲

楚雄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动物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0521922060课程中文名称:动物学课程英文名称:Zoology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使用专业:生物技术专业开课学期:第一学期总学时:54总学分:3预修课程:无课程简介:动物学是生物技术专业的主要基础课。
随着科学的发展,动物学的研究领域也越来越广泛和深入,分出许多不同的分支学科。
由于学科发展和广泛的交叉渗透,使动物学研究向微观和宏观两极展开又相互结合,形成了从分子、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群体、生态系统等多层次的研究。
“动物学”课程可为学生学习后续相关专业课程做必要的准备,也为学生今后从事科研、教学、生产和开发工作打下比较牢固的专业基础。
本课程突出了动物演化上的主线内容,系统地介绍动物形态、分类、进化等知识(生态内容在普通生态学中学习),注意体现结构和机能、机体和环境的辨证统一关系。
本课程在注重“双基”的前提下,注意适时补充动物学的最新前沿知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学生能力的培养,使我们的动物学教学在内容上能够跟上学科的发展变化和人才培养规格。
教材建议《普通动物学》刘凌云,郑光美主编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年。
参考书1、《动物生物学》许崇任,程红编第一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7。
2、《普通动物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33、《动物学》华中师院南京师大湖南师院第一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44、《动物学》(上、下册),华中师范学院等合编,1983,高等教育出版社。
5、《无脊椎动物学》,任淑仙主编,1990,北京大学出版社。
二、课程性质、目的及总体教学要求课程的基本特性动物学是生物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也是生物技术专业的主要基础课。
动物学是研究生命科学的一个基础分支,主要研究动物各类群的形态结构,分类以及发生发展的规律。
其目的是阐明动物的生命活动规律,以利于动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动物生理生化考纲(2021农学联考)[1]
![动物生理生化考纲(2021农学联考)[1]](https://img.taocdn.com/s3/m/0e7b2c11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9f.png)
动物生理生化考纲(2021农学联考)[1]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i.考查目标动物生理学1.系统掌握动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能够从细胞和分子水平、器官和系统以及整体水平上理解动物机体的各种正常功能活动和内部机制。
2.能够运用动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
生物化学1.了解生物化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和发展历史,理解和掌握与生物化学有关的基本概念、理论、实验原理和方法。
2.能够运用辩证的观点正确认识生命现象的生物化学本质和规律,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ⅱ.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i.满分和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1二、回答方法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动物生理学50%生物化学50%四、试卷题型结构选择题30道,每题1分,共30分,简答题6道,每题8分,共48分,实验题2道,每题10分,共20分,分析讨论题4道,每题13分,动物生理学考试总范围52分一、动物生理学概述(一)动物生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二)身体和内部环境1.生命现象的基本特征2.体内环境、稳态及生理意义(三)动物生理功能的主要调节方式1。
神经调节2。
体液调节3。
自我调节(四)机体生理功能的控制系统1.非自动控制系统2.反馈控制系统3.前馈控制系统二、细胞的基本功能(一)细胞膜的结构特征和物质运输功能1.细胞膜的结构特征2.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II)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1.细胞信号转导的概念和一般特性2.跨膜信号转导的主要途径(三)细胞的兴奋性与生物电现象1.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222.细胞兴奋性及其周期性变化3.动作电位的引起和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四)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1.化学突触(经典突触和突触突触)。
电突触(五)骨骼肌的收缩1.骨骼肌细胞的超微结构2.骨骼肌的收缩机制和兴奋一收缩偶联3.影响骨骼肌收缩的因素(六)实验1.青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2.刺激强度、刺激频率与肌肉收缩的关系三、血液(一)血液的成分和理化性质1。
动物学试验大纲

楚雄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动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032205002课程中文名:动物学实验课程英文名:Zoological Expeiment学分:1实验课时:36开课学期:第一学期课程性质:考试课适用专业:生物技术专业先修课程:动物学二、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和任务本课程从加强基础、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教学目标出发,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动物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
使学生通过本课程实验教学,不只是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理论知识,而是更能切实掌握动物学基本实验技能,正确使用常规仪器,学会正确记录,分析讨论实验结果,初步综合运用已学实验技术方法设计简单实验。
在实验教学中,同时加强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和良好的实验室工作习惯的训练。
为继续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以动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论为基础,精选重组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实验及知识范围,操作难度适宜的自选实验的比例,引导、指导学生初步设计实验。
建立一个既与理论课有一定互补作用,又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科学、合理、实用性强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
(2)在切实培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理论联系实际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推理判断的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求实的态度,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3)实验内容的安排循序渐进,由简单到综合,由基本到提高到开放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4)强调学生课前预习,教师课堂讲授简明扼要,重点讲授实验原理,操作要点和实验方法的应用及意义,演示关键操作方法。
(5)切实指导学生进行操作与观察,启发学生手脑并用,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独立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严格要求和指导学生如实进行原始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强调科学求实精神;重视随堂考查,讲评学生实验和实验报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6)指导学生初步学习查阅资料,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正确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楚雄师范学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管理规定-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楚雄师范学院理论课程教学大纲楚雄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微生物(理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0500000054课程中文名称:微生物学课程英文名称:Microbiology课程性质:生物技术专业及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共同学科课程,专业必修课程。
使用专业: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本科生开课学期:第四学期总学时:54(其中:讲课学时54 )总学分:3预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植物学、动物学、生物化学课程简介:本课程是生物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
微生物学是在分子、细胞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结构、营养和生长特性,微生物的代谢、遗传、生态、传染免疫、分类鉴定以及微生物的多样性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及微生物在工业发酵、医药卫生、生物工程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的科学。
微生物学是生物学领域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该学科的突出特点是以叙述性为主,同时又具有很强的实验性和应用性。
微生物学作为生命科学的基础学科和生物技术的主导载体之一,是生物技术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教材建议:Kathleen Park Talaro, Foundations in Microbiology, 2013, 高等教育出版社影印版参考书[1] 周德庆 . 微生物学教程 ( 第二版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2] Lansing M. Prescott, John P. Harley, Donald A. Klein. Microbiology (fifth edition). 2002[3] 杨汝德主编 . 现代工业微生物学 . 广州 :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 2001[4] Madigan M.T. et al. Brock ' s Biology of Microorganism 9 th ed. Prentice Hall, 1999.[5] Joanne M. Willey, Linda M.Sherwood, Christopher J. Woolverton. Prescott’s Principles of Microbiology,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影印版, 2005[6] J.尼克林等编著林稚兰等译:微生物学。
生物物理学-化生学院-楚雄师范学院

楚雄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生物物理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032207013课程中文名称:生物物理学课程英文名称:Biophysics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使用专业:生物技术专业开课学期:第八学期总学时:36总学分:2预修课程:大学物理、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生物技术专业的专业任选课程,是生物学与近代物理学、数学及电子信息学融为一体而产生的一门交叉学科课程。
课程系统讲授生物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主要内容包括:细胞生物物理学、分子生物物理学:原子的能级结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各类波谱学、顺磁共振与核磁共振现象;及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三维结构与功能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术进展。
通过授课使学生掌握近代生物物理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进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他们善于运用多学科的方法思路考虑生物学的一些现象和问题,提高学生在实践中从更高和更深的水平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建议丘冠英、彭银祥主编. 生物物理学.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4.参考书林克椿,吴本玠. 医学生物物理学.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4.刘文龙. 简明生物物理学.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4赵南明, 周海梦主编. 生物物理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温贤芳主编. 中国核农学. 郑州:河南科技出版社. 1999.二、课程性质、目的及总体教学要求课程的基本特性专业选修课。
课程的教学目的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习必要的生物物理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将物理科学与生命科学相结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今后继续深造和投身工作打下基础。
课程的总体教学要求使学生掌握生物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熟悉生物物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了解研究生物物理学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三、章节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概论(2学时)本章的内容生物物理学定义,生物物理学的发展史,生物物理学的研究内容及其分支领域,我国生物物理学的发展与现状。
动物生理生化大纲.个人总结版

动物⽣理⽣化⼤纲.个⼈总结版⽣理学与⽣物化学⼤纲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试卷内容结构动物⽣理学 50%⽣物化学 50%三、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 30⼩题,每⼩题1分,共30分简答题 6⼩题,每⼩题8分,共48分实验题 2⼩题,每⼩题10分,共20分分析论述题 4⼩题,每⼩题13分,共52分Ⅱ.考查范围动物⽣理学⼀、动物⽣理学概述(⼀)动物⽣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和研究⽅法(2009年,选择题,细胞⽔平研究)(⼆)机体与内环境1.⽣命现象的基本特征2.机体的内环境、稳态及⽣理意义(2011年,简答题,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三)动物机体⽣理功能的主要调节⽅式1.神经调节(2008年,选择题,神经调节的概念)2.体液调节3.⾃⾝调节(四)机体⽣理功能的控制系统1.⾮⾃动控制系统2.反馈控制系统(2011年,选择题,受控系统;2012年,选择题,负反馈;2013年,选择题,正反馈)3.前馈控制系统⼆、细胞的基本功能(⼀)细胞膜的结构特征和物质转运功能1.细胞膜的结构特征2.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2011年,选择题,⼊胞;2013年,简答题,Na泵的⽣理意义)(⼆)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1.细胞信号转导的概念和⼀般特性2.跨膜信号转导的主要途径(三)细胞的兴奋性与⽣物电现象1.细胞的⽣物电现象及其产⽣机制(2008年,选择题,神经细胞动作电位上升⽀由Na+内流引起;2011年,选择题,阈电位;2012年,选择题,K+通过易化扩散外流;2013年,选择题,动作电位具有“全或⽆”特点;2013年,选择题,K+外流引起复极化)2.细胞的兴奋性及其周期性变化(2009年,论述题;2012年,选择题,绝对不应期)3.动作电位的引起和兴奋在同⼀细胞上的传导(四)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1.化学突触(经典突触和接头突触)2.电突触(五)⾻骼肌的收缩1.⾻骼肌细胞的超微结构2.⾻骼肌的收缩机制和兴奋⼀收缩偶联(2008年,简答题,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2010年,论述题,兴奋-收缩偶联机制;2011年,选择题,不具有“全或⽆”特点,可重叠)3.影响⾻骼肌收缩的因素(六)实验1.蛙坐⾻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2.刺激强度、刺激频率与肌⾁收缩的关系三、⾎液(⼀)⾎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1.⾎液组成和⾎量2.⾎液的主要机能3.⾎液的理化特性(2008年,选择题,溶⾎;2012年,选择题,⽩蛋⽩;2013年,选择题,缓冲对)(⼆)⾎细胞及功能1.红细胞⽣理(2009年,选择题,促红细胞⽣成素的产⽣部位)2.⽩细胞⽣理(2008年,选择题,中性粒细胞;2009年,选择题,B细胞;2012年,选择题,嗜酸性粒细胞)3.⾎⼩板⽣理(2011年,简答题,⽣理性⽌⾎;2012年,选择题,内源性ADP引起⾎⼩板第⼀时相聚集)(三)⾎液凝固与纤维蛋⽩溶解1.⾎液凝固(2008年,选择题,外源性FIII;2009年,选择题,内源性凝⾎的启动因⼦FXII;2010年,简答题,⾎浆与⾎清的区别及制备)2.抗凝系统3.纤维蛋⽩溶解与抗纤溶系统(四)⾎型1.红细胞凝集与⾎型2.输⾎原则及交叉配⾎3.动物⾎型(五)实验1.出⾎时间、凝⾎时间的测定2.红细胞沉降率测定3.⾎红蛋⽩测定4.红细胞脆性实验5.⾎细胞计数6.⾎液凝固四、⾎液循环(⼀)⼼脏⽣理1.⼼肌的⽣物电现象(2009年,选择题,⼼室肌3时间最长;2010年,选择题,⼼室肌0期-Na+内流)2.⼼肌的⽣理特性(2009年,简答题,窦房结细胞)3.⼼脏泵⾎功能(2010年,选择题,⼼率过快—⼼输出量降低;2012年,选择题,第⼀⼼⾳)(⼆)⾎管⽣理1.各类⾎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2.⾎流动⼒学:⾎流量、⾎流阻⼒和⾎压(2011年,论述题,减压神经; 2013年,选择题,减压反射—传⼊神经)3.⾎压及影响因素4.微循环与物质交换(2013年,选择题,微循环—物质交换/真⽑细⾎管)5.组织液和淋巴的⽣成与回流(三)⼼⾎管活动的调节1.⼼脏的神经⽀配及其作⽤2.⾎管的神经⽀配及其作⽤3.⼼⾎管活动的调节(2008年,论述题,压⼒感受性反射)4.体液因素(四)实验1.离体蛙⼼灌流2.期前收缩与代偿性间歇(2010年,实验题,⼼肌不发⽣强直收缩)3.蛙⼼起搏点观察(2012年,实验题,⾃律性)4.蛙的微循环观察5.动脉⾎压的测定五、呼吸(⼀)肺通⽓1.肺通⽓的原理(2008/2011年,选择题,2012年,简答题,肺泡表⾯活性物质;2011/2013年,选择题,胸膜内负压)2.肺容量与肺通⽓量(⼆)肺换⽓与组织换⽓(2010年,简答题,肺换⽓的动⼒及影响因素)(三)⽓体在⾎液中的运输1.氧的运输(2008年,选择题,Hb氧容量;2011年,选择题,影响氧离曲线的因素)2.⼆氧化碳的运输(四)呼吸运动的调节(2008年/2013年,论述题,CO2;2013年,单选题,肺牵张反射)(五)实验1.呼吸运动的调节2.胸内压测定六、消化(⼀)消化概述1.消化与吸收2.消化⽅式3.消化道平滑肌的⽣理特性(2011年,选择题,紧张性--慢波电位)(⼆)⼝腔消化1.摄⾷⽅式、饮⽔、咀嚼和吞咽(2011年,选择题,摄⾷中枢—下丘脑)2.唾液的性质、组成和⽣理作⽤3.唾液分泌及其调节(三)单胃消化1.胃液的性质、组成与作⽤(2009年,选择题,回肠吸收;2013年,选择题,内因⼦促进B12的吸收)2.胃液的分泌及其调节(2011年,选择题,促胃液素—胃酸;2013年,论述题,嗅觉引起胃液分泌)3.胃的运动及其调节4.胃的排空(2013年,选择题,胃泌素即促胃液素促进胃排空)(四)复胃消化1.前胃运动及其调节2.反刍及其机制3.瘤胃及⽹胃内的消化与代谢4.瓣胃消化5.皱胃消化(五)⼩肠消化1.胰液的⽣理作⽤及其分泌调节(2008年,论述题;2010年,选择题,肠激酶/促胰液素)2.胆汁的⽣理作⽤及其分泌调节(2009年,选择题,胆汁不含消化酶;2011年,简答题,胆汁的⽣理作⽤)3.⼩肠运动及其调节(六)⼤肠内消化⼤肠的消化功能及排粪反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楚雄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实验课程名称:动物生理学及实验(实验部分)大纲制定人:王振吉职称:副教授大纲制定时间:2014年4月楚雄师范学院化生学院实验室制《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大纲Zoophysiology Experiment一、基本信息课程代码:032207001课程中文名称:动物生理学实验课程英文名称:Zoophysiology Experiment课程性质:专业任选(生物技术专业),专业限选(葡萄酒专业)适用专业:生物技术专业、葡萄酒专业开课学期第5学期实验课时:27总学分:1预修课程:动物学课程简介:本课程是生物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
课程系统讲授动物生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
主要内容包括:介绍了常用的实验器械和仪器及其使用方法、常用实验动物和基本的生理手术操作技术。
教材建议:《生理学实验》(第二版)解景田、赵静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生理学实验教程》马恒东主编,周定刚主审,四川科技出版社二、课程性质、目的及总体要求课程的基本特性:该门课程是化生系生物技术专业的独立实验课程,主要涉及神经与肌肉、血液、循环、呼吸、消化、代谢、泌尿、中枢神经、感觉器官、内分泌与生殖等方面的生理学技术,并围绕上述几方面展开实验。
课程的教学目的:通过该门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生物电现象、骨骼肌收缩、蛙心运动、蛙类离体心脏灌流、心音听诊、动脉血压测定、心电图描记、肺活量测定、鼠类耗氧量的测定、循环呼吸泌尿生理功能、消化道运动、脊蛙反射、迷路破坏效应、视力、听力、视野、盲点测定、色觉检查及瞳孔光反射、胰岛素致低血糖效应的基本原理;掌握动物生理学实验基本技术及仪器使用、神经肌肉标本剥制、动物的采血方法及血液的生理指标的测定、在体蛙心运动及斯氏结扎、蛙类离体心脏灌流、心音听诊、动脉血压测定、心电图描记、肺活量测定、鼠类耗氧量的测定、动物的麻醉、动物活体解剖和插管技术、脊蛙反射弧分析、迷路破坏效应、盲点测定、色觉检查等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技能。
课程总体教学要求:该门课程分组进行,每大组20-24人,再细分为每组5-8人的小组,实验仪器准备3-6套,满足小组操作的需要。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实验一:动物生理学实验总论——生理学研究手段和技术路线,生理学实验课的目的、要求和规则章程( 3 课时)一、实验目的:1、认识动物生理学实验课的目的、要求和规程规则。
2、生理学实验报告的格式、内容和要求。
3、了解生理实验的基本方法。
4、了解生理实验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
二、材料仪器:生理信号放大系统、刺激系统、生物信号采集系统、引导、换能系统。
三、方法步骤:1、生理学是建立在实验和观察基础上的学科,生理学实验是生理学理论知识的依据与来源。
生理学实验课的重要性在于学习生理学的实验方法及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
目的:掌握生理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术,了解是生理学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学风,通过书写实验报告,提高分析、归纳问题及文字表达能力。
要求:实验前认真预习实验指导,复习相关理论知识;实验中,认真听讲,按要求进行各项实验操作,仔细认真求实的记录实验数据;实验后,整理实验台面,处理实验废弃物和实验动物,检查实验设备及器械,认真分析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
2、活体解剖技术:(1)手术器械及其用途:手术刀、手术剪、手术镊、毁髓针、止血钳、咬骨钳、动脉夹。
(2)活体解剖技术:选择动物、麻醉动物、固定动物、急性动物实验基本操作技术、动物采血技术、动物的处死。
3、生理学实验常用仪器及用品:刺激系统:电子刺激器、感应电刺激器、锌铜弓、刺激电极。
探测系统:玻璃微电极、传感器。
生理信号的显示、采集与处理:生物信号采集系统。
4、其他常用物品:双凹夹、纱布、棉线、滴管、注射器等四、作业:1、生理学实验的重要性在于何地?生理学实验有什么具体的要求和规则?2、生理学实验报告的一般格式、内容和要求是什么?3、举例5种常用手术器械的名称、持握方法和用途。
4、举例3种生理学实验常用仪器设备的性能和主要用途。
实验二:神经与肌肉的生理活动观察(1)(2)——神经肌肉标本剥制、生物电现象观察、骨骼肌收缩( 6 课时)一、实验目的:1、掌握两栖类动物神经肌肉标本制备技术2、掌握肌肉收缩种类及其刺激条件3、学习电刺激器、生理信号放大器和计算机处理系统的使用方法。
4、观察蛙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基本波形,并了解其产生的基本原理。
二、材料仪器:1、实验材料:蛙类2、实验仪器:手术器械、刺激器、生物信号采集系统、双线示波器。
3、实验试剂:NaCl,KCl,CaCl2,NaHCO3,NaH2PO4,MgCl2,葡萄糖。
三、方法步骤:1、坐骨神经肌肉标本制备:一手握持蛙,一手持毁髓针自枕骨大孔向前刺入颅腔,搅动毁髓针以捣毁脑组织。
剥制后肢标本,分离两后肢和坐骨神经,游离腓肠肌,分离股骨头或胫腓骨头,得到坐骨神经肌肉标本。
2、坐骨缝匠肌标本制备:剥制后肢标本,识别解剖部位,剪断梨状肌金额坐骨神经,分离缝匠肌及其神经,得到坐骨缝匠肌标本。
3、骨骼肌收缩形式——单收缩、收缩总和、强直收缩:打开计算机采集系统,连接张力传感器,将坐骨神经肌肉标本固定,连接标本和张力传感器。
使用电极采用不同方式分别刺激腓肠肌和坐骨神经,记录实验数据并分析结果。
4、记录并测定双相及单向动作电位:打开计算机采集系统,连接神经屏蔽盒,将坐骨神经肌肉标本固定于神经屏蔽盒,采用不同刺激参数刺激标本,记录实验数据并分析结果。
四、作业:1、剥去皮肤的后肢能用自来水冲洗吗?为什么?2、如何保持标本在实验过程中机能的稳定性?3、根据实验结果阐述骨骼肌的生理特性。
4、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三:血液生理——动物的几种采血方法及血液的生理指标的测定( 4 课时)一、实验目的:1、掌握动物的几种常用采血方法2、掌握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比容测定、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红细胞沉降率的测定等血液生理指标的测定方法;3、了解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及加速、延缓血液凝固的因素。
二、材料仪器:1、实验材料:人、兔子2、实验仪器:手术器械、离心机、血红蛋白计、血细胞计数板、秒表3、实验试剂:3%红细胞悬浊液,3.8%柠檬酸钠,1%和2%氯化钠溶液,95%酒精,乙醚,1%氨水,A型和B型标准血清,75%酒精,生理盐水。
三、方法步骤:1、动物的几种采血方法介绍与实践:心脏采血法、兔耳中央动脉采血法、鼠尾静脉采血法、翼根静脉采血法2、血沉:采血后置于血沉管中观察记录。
红细胞渗透脆性:配置不同浓度的低渗氯化钠溶液,分别加入血液,观察各管的溶血情况。
血凝:采血6-10ml,分为两份,一份静置不动,另一份用粗糙的竹签搅拌后取出,观察记录。
3、红(白)细胞计数、红细胞凝集:兔耳缘静脉采血,血细胞计数板计数。
显微镜下观察红细胞遇冷凝集现象。
四、作业:1、列举5种动物采血方法。
2、简述各种血细胞的基本功能。
3、简述生理性止血的过程。
4、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四:蛙心观察和结扎——在体蛙心运动、蛙心期前收缩、斯氏结扎( 3 课时)一、实验目的:1、学习暴露蛙类心脏的方法,熟悉心脏的结构。
2、观察心脏各部分自动节律性活动的时相及频率。
3、学习在体蛙类心脏活动的描记方法。
4、观察心室在收缩活动的不同时期对额外刺激的反应。
5、了解心肌兴奋性的变化及代偿间歇的发生机理。
二、材料仪器:1、实验材料:蛙类2、实验仪器:手术器械、刺激器、单电极或双电极、生物信号采集系统。
3、实验试剂:任氏液三、方法步骤:1、暴露蛙类心脏并观察心脏的结构和心搏过程。
2、记录心搏曲线和心肌电兴奋变化曲线,仔细观察曲线各波与心脏各部活动的关系。
3、以引起心室期外收缩的刺激强度,分别在心室收缩的收缩期和舒张期给予单个刺激,观察心搏曲线的变化。
4、在心室舒张的早期、中期和晚期给予单个刺激,观察心搏曲线的变化。
四、作业:1、绘图表示蛙类心脏结构。
2、简述心脏搏动的基本过程。
3、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五:蛙类离体心脏灌流( 3 课时)一、实验目的:1、掌握Na+、K+、Ga2+及肾上腺素、Ach等对心脏收缩的影响2、掌握离体蛙心脏灌流实验方法二、材料仪器:1、实验材料:蛙类2、实验仪器:手术器械、蛙心套管、刺激器、生物信号采集系统。
3、实验试剂:5%NaCl,1%KCl,2%CaCl2,任氏液,肾上激素(1:100000),乙酰胆碱(1:1000000)肝素溶液(300单位/ml)。
三、方法步骤:1、运用斯氏蛙心插管法,制备离体蛙心。
2、记录心搏曲线,观察Na+、K+、Ca2+及肾上腺素、乙酰胆碱等对心脏活动的影响。
3、分析各种离子和药物对心搏的影响。
四、作业:1、本实验说明心肌的哪些生理特性?2、试分析任氏液中适量的钠离子、钙离子与钾离子对心肌的作用。
3、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六:心音听诊和血压测定( 3 课时)一、实验目的:1、学习心音听诊的方法,识别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2、学习动脉血压的测量方法二、材料仪器:实验仪器:听诊器、血压计、心音放大器。
三、方法步骤:在教师指导下测量自身血压,听诊自身心音。
心电图描记参考临床心电图。
四、作业: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七:肺活量及鼠类耗氧量的测定( 3 课时)一、实验目的:1、学习肺活量测定的方法2、学习测定小动物耗氧量的一种简单方法二、材料仪器:1、实验材料:鼠类2、实验仪器:单筒肺活量计三、方法步骤:1、利用肺活量仪测定肺活量,2、利用测定小白鼠耗氧量的装置,通过测定动物在一定时间内的耗氧量,计算其代谢率。
四、作业: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八:感觉器官功能实验——视力、听力、视野、盲点测定、色觉检查及瞳孔光反射( 3 课时)一、实验目的:学习视力、视野、盲点和色盲及听力的测定方法二、材料仪器:实验仪器:视野计、色盲检查图、各色视标、标准视力表、音叉。
三、方法步骤:1、测定视力:视力表检查2、测定的视野:视野计检测3、测定盲点:自制简易测试装置4、色盲测定:使用辨色图版5、测定听力:在脑后不同位置敲响音叉四、作业:完成实验报告。
四、习题教学内容与要求五、考核方式:每次实验教学活动均进行点名制。
课前学生自行预习,完成预习报告占5%。
布置作业12次左右,包含思考题和实验报告,按时全部完成占20%。
设计性实验成绩占15%。
结合理论知识进行期末考试,成绩占60%。
课程总成绩为:总成绩=预习报告5%+作业20%+设计性实验15%+考试成绩60%。
六、实验教材和教学参考书教材:《生理学实验》(第二版)解景田、赵静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动物生理学》(第二版) 陈守良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生理学实验教程》马恒东主编,周定刚主审,四川科技出版社;《生理学实验指导》赵秩千、王雨若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