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级公开课《细胞呼吸的教学设计》
细胞呼吸教案

细胞呼吸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细胞呼吸的基本概念和过程;2.掌握细胞呼吸的三个阶段:糖解、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3.理解细胞呼吸与能量转换的关系;4.能够解释细胞呼吸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细胞呼吸的概念和过程细胞呼吸是指生物体内细胞利用有机物质(如葡萄糖)和氧气,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细胞所需的能量(ATP),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
细胞呼吸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糖解、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
2. 糖解糖解是指将葡萄糖分解为两个分子的过程,同时产生少量的ATP和NADH。
糖解的化学方程式如下:葡萄糖+ 2 ADP + 2 Pi + 2 NAD+ → 2 丙酮酸 + 2 ATP + 2 NADH + 2 H+3. 三羧酸循环三羧酸循环是指将丙酮酸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产生少量的ATP和NADH。
三羧酸循环的化学方程式如下:丙酮酸+ 4 NAD+ + FAD + ADP + Pi + H2O → 3 CO2 + 4 NADH + FADH2 + ATP4. 氧化磷酸化氧化磷酸化是指将NADH和FADH2中的电子传递给氧气,同时产生大量的ATP。
氧化磷酸化的化学方程式如下:NADH + H+ + 1/2 O2 → NAD+ + H2O + 3 ATPFADH2 + 1/2 O2 → FAD + H2O + 2 ATP5. 细胞呼吸与能量转换细胞呼吸是生物体内能量转换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细胞呼吸过程中,化学能被转化为ATP,从而为细胞提供能量。
ATP是细胞内的能量储存分子,能够在需要时释放出能量,驱动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
6. 细胞呼吸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细胞呼吸是生命活动中不可或缺的过程。
通过细胞呼吸,生物体能够将有机物质转化为能量,从而维持生命活动的进行。
同时,细胞呼吸还能够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为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做出贡献。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细胞呼吸的基本概念和过程,让学生了解细胞呼吸的重要性和作用;2.实验法:通过实验观察细胞呼吸的过程,让学生深入理解细胞呼吸的原理和机制;3.讨论法:通过讨论细胞呼吸与能量转换的关系,让学生掌握细胞呼吸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细胞呼吸教学设计

细胞呼吸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及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2.掌握细胞呼吸的过程及其产物;3.了解细胞呼吸与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关系;4.学会运用实验方法探究细胞呼吸的影响因素。
二、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试管、锥形瓶、石蜡、氢氧化钠溶液、无水测重瓶、恒温器、滤纸、打火机等;2.实验材料:葡萄糖溶液、酵母粉、苹果、试纸等;3.多媒体教具:投影仪、计算机等。
三、教学过程1.细胞呼吸的概念及意义(10分钟)通过多媒体教具展示细胞呼吸的概念及其在生物体内的意义,引导学生讨论与分享。
2.细胞呼吸的过程及其产物(20分钟)通过多媒体教具演示细胞呼吸的过程,并详细介绍该过程中产生的三种产物:二氧化碳、水和能量。
引导学生思考细胞呼吸与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
3.细胞呼吸与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关系(15分钟)分组讨论:请学生组成小组,讨论并总结细胞呼吸与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关系,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4.实验探究细胞呼吸的影响因素(25分钟)4.1实验一:温度的影响步骤:(1)将相同体积的酵母粉和葡萄糖溶液分别加入两个试管中。
(2)用水浴将一个试管保持在常温下,将另一个试管放入恒温器中保持在较高温度下。
(3)记录两个试管中产生的气泡数量,并观察结果。
(4)思考与讨论:温度对细胞呼吸有何影响?为什么?4.2实验二:氧气浓度的影响步骤:(1)在一个锥形瓶中加入少量酵母粉和葡萄糖溶液,并将其放入无水测重瓶中。
(2)通过倒置法将无水测重瓶完全覆盖。
观察过程并记录结果。
(3)思考与讨论:氧气浓度对细胞呼吸有何影响?为什么?5.细胞呼吸方程式的推导(15分钟)引导学生讨论并推导细胞呼吸的方程式:C6H12O6+6O2→6CO2+6H2O+ATP。
解释方程式中各项的意义和作用。
6.总结与延伸(15分钟)6.1小结:通过学习和实验,总结细胞呼吸的过程和作用,并归纳细胞呼吸与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关系。
四、教学效果评价1.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写出实验的目的、步骤、结果和结论,并进行合理解释;2.学生评价: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本节课教学的理解程度和满意度。
《细胞呼吸教案》

《细胞呼吸教案》word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和意义。
2. 让学生掌握细胞呼吸的类型、过程和产物。
3. 让学生了解细胞呼吸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细胞呼吸的概念和意义2. 细胞呼吸的类型a. 有氧呼吸b. 无氧呼吸3. 细胞呼吸的过程a. 有氧呼吸的过程b. 无氧呼吸的过程4. 细胞呼吸的产物a. 有氧呼吸的产物b. 无氧呼吸的产物5. 细胞呼吸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细胞呼吸的概念、类型、过程和产物,以及细胞呼吸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细胞呼吸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化。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细胞呼吸的意义和作用。
2. 利用图解和动画演示细胞呼吸的过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3. 设计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细胞呼吸的现象。
4. 组织讨论,让学生探讨细胞呼吸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图解和动画资源。
2. 实验材料和设备:如酵母菌、葡萄糖、试管、澄清石灰水等。
3. 教学卡片或练习题。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细胞的基本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详细讲解细胞呼吸的概念、类型、过程和产物,结合图解和动画进行演示。
3. 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细胞呼吸的现象,如酵母菌发酵实验。
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细胞呼吸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如农作物种植、发酵食品制作等。
5.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细胞呼吸的重要性。
七、课堂练习1. 根据课堂所学,完成练习题,巩固对细胞呼吸的理解。
2. 学生互评、教师点评,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给予指导和鼓励。
八、拓展与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细胞呼吸与其他生物代谢过程的关系。
2.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调查和了解细胞呼吸在生产中的应用,如发酵面包、酿酒等。
细胞呼吸 教学设计

细胞呼吸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细胞呼吸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细胞呼吸的过程及其重要性。
2. 能力目标:能够描述和解释细胞呼吸的过程,理解细胞呼吸与能量释放之间的关系。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对自然界的敬畏和珍惜之情。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小实验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在课堂上,老师准备好两个气球,将一个气球填满空气,另一个气球只填一半空气。
然后请两个同学分别将两个气球放在自己的嘴里,同时用力吹气,观察两个气球的反应,并请他们表达感受。
通过这个实验,引出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呼吸?”2. 感性认知(10分钟):通过观察图片和视频,向学生介绍细胞呼吸的过程。
使用多媒体展示细胞呼吸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观察和描述细胞呼吸的过程,引导学生思考细胞呼吸与能量释放的关系。
3. 理性认知(3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细胞呼吸的实验,并观察测量结果。
每个小组分别准备一个玻璃瓶和一支蜡烛,将蜡烛点燃并放入瓶中,然后用瓶塞密封好,观察一段时间后,观察蜡烛熄灭的原因。
通过实验引导学生理解组织细胞进行呼吸时消耗氧气,并产生二氧化碳。
4. 深化理解(20分钟):通过实验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化对细胞呼吸的理解。
老师给学生提供一些问题,如“细胞为什么需要呼吸?”“细胞呼吸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如果没有细胞呼吸会怎么样?”等等,让学生分组或整体进行讨论和解答,从而巩固学生对细胞呼吸的理解。
5. 拓展应用(15分钟):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拓展应用细胞呼吸的知识。
让学生联系日常生活,选择一个与细胞呼吸相关的实际例子,例如:长时间进行激烈运动后,人会感到疲劳是为什么?或者使用胎动带来说孕妇也可以做一个扩展探讨。
学生可以自己进行调查和研究,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汇报和分享。
6. 总结归纳(10分钟):通过回顾和总结,让学生对细胞呼吸的过程和重要性进行简洁清晰的概括。
老师梳理学生的观点和思路,总结细胞呼吸的定义和作用,提醒学生需要反复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细胞呼吸教案

细胞呼吸教案教案主题:细胞呼吸教学目标:1. 了解细胞呼吸的定义和重要性。
2. 理解细胞呼吸的过程和三个阶段。
3. 掌握细胞呼吸的方程式及其意义。
4. 掌握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关系。
教学准备:1. 讲台和黑板。
2. PowerPoint或其他展示工具。
3. 细胞呼吸的示意图。
4. 细胞呼吸的方程式。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光合作用的内容,提问光合作用的产物是什么?(氧气和葡萄糖)2. 提出问题,光合作用的产物是如何被利用的?二、呈现(15分钟)1. 展示细胞呼吸的示意图,讲解细胞呼吸的定义和重要性。
2. 介绍细胞呼吸的三个阶段:糖解、Krebs循环和氧化磷酸化。
三、讲解(20分钟)1. 详细讲解糖解阶段,包括糖的分解和产生的产物。
2. 讲解Krebs循环,包括产生的产物和过程中的重要酶。
3. 介绍氧化磷酸化,讲解该阶段是如何产生大量ATP的。
四、练习(15分钟)1. 给学生展示细胞呼吸的方程式,让学生解释每个物质的含义和作用。
2. 给学生提供几个练习题,让学生计算产生的ATP数量。
五、拓展(15分钟)1. 介绍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关系,强调它们是一个循环,互相依赖。
2. 讲解动物和植物的能量转化过程。
六、总结(10分钟)1. 总结细胞呼吸的定义和重要性。
2. 强调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之间的关系和互相依赖。
3. 确保学生掌握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方程式,并能理解其意义。
七、作业(5分钟)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细胞呼吸的作文,回答以下问题:细胞呼吸是什么?为什么它对生物很重要?如何发生?和光合作用有什么关系?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示意图、讲解阶段和方程式,帮助学生理解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同时,通过讲解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关系,强调它们的互相依赖,帮助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
练习和作业的设置,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和写作能力。
细胞呼吸教案

细胞呼吸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细胞呼吸的定义和作用;2. 理解细胞呼吸的三个阶段:糖解、Krebs循环和电子传递链;3. 掌握细胞呼吸方程式的写法和反应条件;4. 掌握如何通过实验检测细胞呼吸。
二、教学重点1. 理解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机制;2. 掌握细胞呼吸方程式的写法;3. 通过实验了解细胞呼吸的检测方法。
三、教学内容1. 细胞呼吸的定义和作用细胞呼吸是维持细胞生命活动的重要过程,通过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产生能量。
细胞呼吸的作用是供给细胞所需的能量,支持细胞进行各种生物学活动。
2. 细胞呼吸的三个阶段(1)糖解:在胞质中进行,将葡萄糖分解成两个分子的丙酮酸,并产生少量的ATP和NADH。
(2)Krebs循环:在线粒体的基质中进行,将丙酮酸氧化成二氧化碳,产生大量的ATP、NADH和FADH2。
(3)电子传递链: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氧气参与反应,将NADH和FADH2释放的氢原子转移到氧气上,生成水和大量的ATP。
3. 细胞呼吸方程式C6H12O6 + 6O2 → 6CO2 + 6H2O + ATP4. 细胞呼吸的实验检测可以通过以下实验来检测细胞呼吸:(1)测定氧气的消耗量:将呼吸物质加入适当的培养基中,利用氧电极或酚红指示剂法测定氧气的消耗量。
氧气消耗量越大,代表细胞呼吸活动越强烈。
(2)测定二氧化碳的产生量:将呼吸物质加入适当的培养基中,在静置条件下,利用酸碱指示剂法或气相色谱法测定二氧化碳的产生量。
二氧化碳产生量越大,代表细胞呼吸活动越强烈。
(3)测定能量的释放量:通过测定按照细胞呼吸方程式所释放的ATP的能量量来评估细胞呼吸的强度。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来介绍细胞呼吸的定义、作用、三个阶段和方程式等相关内容。
2. 案例分析法:通过给出细胞呼吸实验的设计方案,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3. 实验演示法:通过实验演示的方式,展示细胞呼吸的实验检测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实验操作技巧。
《细胞呼吸》教学设计

《细胞呼吸》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分析1.1 知识目标(1)能够描述有氧呼吸的过程。
能够概括出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归纳出有氧呼吸的概念。
(2)能够描述无氧呼吸的过程。
能够概括出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归纳出无氧呼吸的概念。
(3)能够区别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
(4)领会细胞呼吸的意义。
1.2 能力目标(1)学生通过讨论、对比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培养学生自我建构知识体系的能力和对相关知识的综合、归纳、比较、分析能力。
(2)适当扩展认知面,培养学生联系生产实践的能力。
(3)通过学生自主阅读,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理解新知识的技巧。
1.3 情感目标(1)感受生命的奇妙,生命是一个复杂、精细、高效的自动运转过程。
(2)在教学中,通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的意识。
(3)通过细胞呼吸过程的学习,了解物质变化过程中伴随着能量变化,细胞呼吸和外界环境相联系,很多生物具有相同的细胞呼吸过程,从而树立事物之间普遍联系、个性与共性辩证统一的唯物主义观。
2 重点难点分析2.1 重点分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
一切生物体正是因为有了细胞呼吸,才能为其各种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大自然才焕发出蓬勃生气。
因此,如何使学生掌握细胞呼吸的具体过程成为了本节课的重点。
2.2 难点分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是本节课的难点。
物质变化,应使学生理解呼吸作用的物质变化是一个“渐变”的过程,而不是一个“骤变”的过程,也就是说在葡萄糖的氧化分解过程中,既有初步分解(从葡萄糖到丙酮酸),也有逐步分解(从丙酮酸到二氧化碳)。
而且还涉及相关有机化学的知识储备,这部分知识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应当适时适当的补充相关的生化知识。
能量变化,正因为呼吸作用的物质变化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因此与之伴随的能量变化也是被逐步释放出来的,这样生物可以保证较高的能量利用率。
3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过《新陈代谢与A TP》、《新陈代谢与酶》和《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等相关知识,已经初步具备细胞呼吸的基础知识,但对于细胞呼吸的具体过程还不了解,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可以对前后知识相互进行联系,以增进理解。
细胞呼吸教案设计

细胞呼吸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类型和意义。
掌握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能够分析不同生物体细胞呼吸的方式及产物。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探究细胞呼吸的过程。
学会运用细胞呼吸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如农业种植、运动锻炼等。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
理解细胞呼吸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细胞呼吸的概念与意义介绍细胞呼吸的定义、作用和生物学意义。
解释细胞呼吸与能量供应的关系。
2. 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详细阐述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化学反应过程。
给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 不同生物体细胞呼吸的方式及产物分析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不同生物体细胞呼吸的方式和产物。
探讨细胞呼吸的调控机制。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细胞呼吸的概念、类型和意义。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不同生物体细胞呼吸的方式及产物。
2. 教学难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化学反应过程及调控机制。
运用细胞呼吸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实验、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
运用案例分析、问题驱动等教学手段。
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数据分析软件等教学工具。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
五、教学安排1. 课时:本教案共需1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介绍细胞呼吸的概念与意义。
第二课时:讲解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第三课时:分析不同生物体细胞呼吸的方式及产物。
第四课时:实验观察细胞呼吸过程。
第五课时:运用细胞呼吸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3. 课后作业:布置练习题,巩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了解细胞呼吸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教师可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细胞呼吸概念、类型和意义的学习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呼吸》教学设计
——南航附中张娴
一、教材分析:
本课位于苏教版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
本课内容包括细胞呼吸、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三个概念的学习。
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是细胞呼吸的子概念,是细胞呼吸这一概念的深化。
二、学情分析:
对于生物体的呼吸作用,学生并不陌生,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呼吸作用的本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和氧化分解释放能量,并且通过高中生物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了细胞能源物质和直接能源物质等生物学知识,但是,有机物是怎样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的具体过程是从更深的理论层次来探讨生命的本质内容,具有较深的抽象性,而且牵涉到许多化学知识,因此对学生而言,本节的学习有一定难度。
但是,有关细胞呼吸这一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较广,如酵母菌酿酒,苹果储存久了有酒香,剧烈运动会感到肌肉酸痛等。
因此,如果围绕这事例构建细胞呼吸及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概念,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应该是比较高的。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说出细胞呼吸的概念、类型、场所、生理意义以及在生产、生活实践上的运用;
②辨析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概念、总反应式和过程。
③掌握有氧呼吸物质和能量变化的特点。
2、能力目标:
①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有氧呼吸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学生读书及与教师的讨论活动,培养学生自学和主动理解新知识的技巧。
③通过学生讨论对比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培养学生自我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和对比、归纳的能力。
④适当扩展认知面,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实践的能力。
3、情感目标:
①通过分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关系,渗透生命活动不断发展变化以及适应的特性,从而使学生逐步学会自觉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生命。
②通过联系生产、生活等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生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有氧呼吸的过程
2、教学难点:有氧呼吸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五、教学策略和和方法:
1、策略:多媒体教学、探究式教学
利用学生自行阅读进行初步了解有氧呼吸的各个阶段的场所、反应物、产物和能量,再利用多媒体的动画进行深入的探究引导,让学生自行写出各个阶段的反应式,再思考把各个阶段分步反应合并成总反应式。
最后达到解答陆宇涛的烦恼的目的,使得学有所用。
2、方法:多媒体演示法、归纳分析法、比较法、讲授法
对于复杂的有氧呼吸过程采用多种方法结合的方法,使学生逐步分析学习这个抽象过程,对于无氧呼吸采用讲授法,最后利用比较法分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再拓展到生活实践中。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由视频短片《陆宇涛的烦恼》引起同学们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思考如何锻炼身体达到健身减肥的目的,和过为剧烈的运动后为什么肌肉会酸痛这两个核心“苦恼”。
要想帮助陆宇涛同学解决难题就需要全班同学学习细胞呼吸以后来想出解决方案。
比较燃烧和细胞呼吸的异同引入细胞呼吸的学习内容。
2、师生互动,探索新知
(1)有氧呼吸
知识储备:有氧呼吸的过程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只要有氧呼吸过程研究透彻,无氧呼吸就很容易接受了,所以预习内容主要是关于有氧呼吸的基础知识,起到熟悉知识的作用,并且在学案上明确要求:记准化合物名称,为课堂教学扫清障碍。
知识细化:依据动画细化有氧呼吸过程,明确物质的变化和能量的去向。
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完成三个阶段的反应式,第一阶段由教师带领写出示范,第二三阶段由学生写出教师进行修正。
书面落实:依据三个阶段的反应式学生独立完成学案上三个阶段的比较表格,强化每个阶段物质和能量的记忆,学会用表格进行比较。
师生合作:从阶段反应式入手合并得出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并且能通过阶段反应分析出各种原子的去处,在反应总式中标出去向箭头。
讨论与陈述: 1mol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可释放2870KJ能量,其中储存于ATP中1161 KJ,其余能量均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请你计算一下,有氧呼吸的能量转化效率是多大?那么如何解决“烦恼一”,回归本课的宗旨。
阶段性小结:即总结出有氧呼吸概念又对所学知识有了一个小结并且完成阶段小练。
(2)无氧呼吸
由陆宇涛的“烦恼二”和植物的烂根现象导入无氧呼吸的过程,展示动画总结无氧呼吸过程,并简单描述。
分析两大类不同情况下的反应产物,书面落实写出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分析能量的产生为什么比有氧呼吸少?
3、概况提问,巩固提高
展示动态的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让同学尝试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完成表格,教师总结。
七、板书设计:
细胞呼吸
一、细胞呼吸的概念
二、有氧呼吸
C 6H 12O 6 2C 3H 4O 3(丙酮酸)+4[H]+少量能量
2C 3H 4O 3(丙酮酸)+6H 2O 20[H]+6CO 2+少量能量
24[H]+6O 2 1 12H 2O+大量能量
总反应式: C 6H 12O 6 +6H 2O+6O 2 12H 2O +6CO 2+少量能量
三、无氧呼吸
八、教学反思:
1、本节课通过一系列情境的设置,引导学生答疑、质疑、讨论过程中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并通过教师及时掌握反馈信息,适时点拨、调节,让学生在典例分析中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并通过CAI 课件等直观教学手段,较好地解决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预测能收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而且通过所学解答学生困惑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以及理论联系实践的作用。
2、在自主探究、合作释疑中教师要做好有效调控,及时铺设将知识拓展的问题,才能引导学生思维不断深入;并在全班学生合作探究后仍不能解决的时候给与解疑点拨,所以教师的作用是贯穿始终的,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善于将知识问题化,锤炼课堂语言,充分发挥自己的实践智慧,采用各种有效地教学设计,构建高效快乐课堂!
酶
酶 酶 酶
Welcome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