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猫》课件PPT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猫》课件(共19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猫》课件(共19张PPT)
16猫
波斯猫
布偶猫
蓝眼猫
英 国 短 毛 猫
苏格兰折耳猫
暹罗猫
中华田园猫
17 猫
郑振铎
走进作者
郑振铎(1898— 1958),福建长乐人。现代作 家、文学家、学者,新文化运 动的倡导者之一。新中国成立 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 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 曾创办我国最早的儿童刊物 《儿童世界》,并主编《小说 月报》。 主要著作有《欧行日记》《海 燕》《山中杂记》等。
2、为什么写两只可爱的猫的篇幅不如一个丑 猫的篇幅长,到底发生了什么可怕事情?
“芙蓉鸟事件” 3、“我”根据什么判断是丑猫吃了芙蓉鸟?
①、 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 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②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 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4、以上证据是否确凿?在这种情况下,“我” 是怎样想、怎么做的?
①、不确凿。 ②、 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了,一 时怒气冲天,拿起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 愤愤地,以为惩罚得还不够快意。
5、芙蓉鸟被吃的真相是什么?
一只黑猫,不是那只丑猫。
讨论交流
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比以 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用木棒打它,它是被“我”打 伤而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
读准字音
sè sǒng yǒng chàng
污涩 怂恿 怅然
quán zǔ
chéng
蜷伏 诅骂 惩戒
整体感知
文中作者家养了几只猫?每只猫 的故事,分别在文中的哪些段落?
(1)三只猫; (2)第一只猫:1-2
第二只猫:3-14 第三只猫:15-34

第16课《猫》课件(共44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6课《猫》课件(共44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心理描写
“更”强调了第三只猫的死亡让“我”更加
内疚和自责,更加痛苦难过。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
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永无”表现“我”
首尾呼应:在内容上 因无法弥补自己过失而 是对全文的总结,在结构 深深懊悔。
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25年,是郑振 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 他深受“五四”精神影响,在 这一时期的作品中,表现出新 思想、新观念;表达出同情弱 小无辜,谴责专制霸道;弘扬 公道、民主、博爱的思想。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文中写“我”家养的三只猫, 这三只猫的来历、外形、性情、 在家中的地位、结局及亡失时 我的感受有什么不同?(在文 中勾画出相关的词句来)
亡活动。抗战胜利后,创办《民主周刊》, 被国民党当局查禁。解放后历任中央文化部 文物局局长、文化部副部长。1958年10月率 中国文化代表团访问阿联酋,途中飞机失事 不幸遇难。 他还是著名藏书家,逝世后, 其
家属将近十万册藏书全部献给国家。主要著 作有:短篇小说集《家庭的故事》、《桂公 塘》,散文集《山中杂记》,专著《文学大 纲》、《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通俗 文学史》、《中国文学论集》、《俄国文学 史略》等。有《郑振铎文集》。还有《猫》。
图片欣赏:
猫,属于猫科动物,分家猫、野猫,是家庭中较 为广泛的宠物。家猫的祖先据推测是起源于古埃及的 沙漠猫,波斯的波斯猫,已经被人类驯化了约3500年 (但未像狗一样完全地被驯化)。
16 猫
RJ·七年级语文上册
学习目标:
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 位,学习作者有层次的叙述,巧妙安排结构 的方法;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7课《猫》PPT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7课《猫》PPT课件
当时反动军阀段祺瑞执政时期黑 暗的政治恐怖笼罩了整个社会的结果。
浏览课文,梳理线索
来历 外形
性情 地位 结局
第一只猫
第二只猫
第三只猫
隔壁要来的
花白的毛, 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
活泼
小侣
舅舅家抱来的
张婶捡来的
浑身黄色,很可爱 更活泼,更有趣
毛色花白,并不好看;瘦, 毛被烧脱了几块;壮
天生忧郁,不活泼,懒惰
亲爱的同伴
若有若无
病死
亡失
冤死
(2)小组合作探究
1.为什么“我”对第三只猫的 死亡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 过得多”?
01
2.作者通过回忆三次养猫的经 历,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人生 道理?
02
V V
第三只猫是怎么死的? 冤死
假如你是法官,你会怎么判断这个案件?
四.重点品读15—34段,回答以下问题:

郑振铎
你喜欢猫吗?
为什么?
因为它们这样?
还是?………
好,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下, 作者与猫的那些不得不说的事……….
作者简介

郑振铎(1898-1958),笔 名西谛、郭源新等。原籍 福建长乐,生于浙江永嘉。
现代作家、 文学史家、 考古学家。
创造背景
《猫》创作于1925年11月7日
郑振铎深受五四时期的科学、民 主、博爱等思想的影响
精读感悟 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对比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因为曾经拥有的“新鲜 与快乐”无端地失落而下 定决心不想再让自己品尝 失内心十分痛心与惋惜。
全家人误解、冤苦、害死 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 动物”在心中留下了负罪 感,觉得永远愧它。抒发 了绝然的情绪,内心的痛 悔之意完全被深化了。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6《猫》课件(29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6《猫》课件(29张ppt)
命运遭遇无常或弱小者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
duó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理清三只猫不同的命运遭遇 ,透过猫的命运对社会、人生做出思考。
2、学习通过对比手法和细节描写来刻画形 象。
夯实字词
污浊不光滑。
鼓动别人去做 不愉快的样子
注音:
污涩

红绫 怂恿 怅然 蜷伏
líng sǒng yǒng chàng
2、同学们,如果让你们用数学符号“>”来表 示“我”及家人对这三只小猫的喜好程度, 你会怎样排列他们的顺序?从这样的排列 中我们可以看出“我”与家人养猫的目的 是什么?这说明了什么?
第二只猫>第一只猫>第三只猫
人们之所以要养猫,就是因为猫可以供人赏 玩、为人所用,这是人的自私之处。人类养 猫(对动物好)是有目的的。当你没用时, 他就不爱理睬你,对人类对物都是如此。
★人们应平等公正地待人接物,不能主 观臆测,妄下断语,以致伤害无辜。 ★每个人要完善自我,奋发向上,让别人 接纳自己。
寄语:
尊重他人 尊重生命 自我完善 自我提高
学习任务五:跟着作者学写作
1、情节曲折,结构严谨。有详有略 2、前有伏笔,后有照应。 3、抓住特点,进行细节描写。
课堂总结
本文写的是猫,作者却巧妙地借物抒情, 曲折地表达了同情、怜爱弱小者的思想感 情。本文组织材料的特点是前后连贯、首 尾呼应,文章在结构上严丝合缝,条理清 晰。 郑振铎先生的《猫》,让我们有了许多感 悟。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当我们发 现自身的不足时,一定要努力寻找自己的 优点、发扬长处做最好的自己。这样,你 的命运才有可能改变。……
农夫出去撒种,有的落在路旁,飞鸟来吃尽了。 有的落在土浅的石头地上,土既不深,发苗最快, 太阳出来一晒,因为根浅就枯萎了。有的落在 荆棘里,荆棘长起来,把它挤死了。又有的落在 沃土里就结了果实,成为三十倍、六十倍,甚至 一百倍的。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猫》精品课件(共74张PPT)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猫》精品课件(共74张PPT)
❶结构严谨,首尾呼应。
作者围绕养猫叙写了三个故事。三个故事按时间顺序 排列,组成一串家庭养猫的悲剧史:得猫→养猫→亡失→再 得猫→再养猫→再亡失→复得猫→复养猫→复亡失→永不 养猫。情节三起三落,层层推进。文章开头先交代几次养 猫的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总领全文。以“自此,我家 永不养猫”收束全文,呼应开头,结构完整严谨。
合作探究
1.找出文中表现“我”对第三只猫的感情态度的句子, 并说说这些句子饱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 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 物,”表现了作者对亡失了第三只小猫的愧疚、难过之情;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痛苦、深深的自责和遗憾之情。
精读细研
第三只小猫
(1)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 白的,但并不好看,又很瘦。
“蜷伏”表现了小猫虚弱无助的姿态。“并不好看”直 接点出了小猫的外貌不受作者喜爱。
(2)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 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
表明“我们”收养这只猫完全是出 于怜悯和无奈。
精读细研
1. 作者写了几次养猫的经历?哪一次是详 写,哪几次是略写?作者的写作顺序是 怎样的?
2. 给文章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整体感知
1. 作者写了几次养猫的经历?哪一次是详写,哪几 次是略写?作者的写作顺序是怎样的?
(1)写了三次养猫的经历,前两次是略写,第三 次是详写。 (2)作者是按照“得—养—失”的顺序分别描写 三只猫的。
直接抒发愉悦之情,对小猫的喜爱溢于言表。
精读细研
①经过上面的分析,你总结出第一只小猫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花白的毛,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

第16课《 猫》 (共15张PP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6课《 猫》 (共15张PP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猫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对第三只猫 的偏见和猜疑。
3.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 是针,刺我良心的针!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我的暴怒和虐待比喻成了针,生动形象地写出 了我的悔恨和遗憾程度之深,表达了我对第三只小猫的愧疚之情。
评小结

【修辞手法答题格式】 运用了......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 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文章写法】
2.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3.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 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情感变化

来历 外形 性情
第一只猫 隔壁要来的
花白
很活泼
在家中的地位 很受喜爱
结局
病死
由快乐到抑郁、
我的情感变化 一缕酸辛
第二只猫 从舅舅家要来的
第三只猫 流浪猫
浑身黄色 花色灰白,不好看
更有趣、更活泼。 忧郁、懒惰、不活
会爬树,捉老鼠

很受家人喜爱
若有若无 不被重视
丢失、怅然、愤恨、 诅骂
死亡
由快乐到 怅然、愤恨 由不喜欢到 难过悔恨
评 大家都不喜欢它,但它亡失后,我却更难过的多,原因是
什么?
来历: 出于怜悯,被动收留 外形: 难看 性情: 不活泼、忧郁、懒惰 地位: 若有若无 死亡原因:
听展同学:认真安静,做好记录,自动起立补充质疑纠错。
展 要求:声音洪亮 自信展示
第三只猫“大家都不喜欢它”,但它亡失之后, “我”却“更难过的多”。你觉得原因是什么?
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展 要求:语言精练 规范用语
赏析句子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猫》PPT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猫》PPT课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 第16课 《猫》 课件( 共35张P PT)

郑 振 铎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 第16课 《猫》 课件( 共35张P 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 第16课 《猫》 课件( 共35张P PT)
走近作者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 第16课 《猫》 课件( 共35张P PT)
(1)这段文字和书本上的不一样,把“取 ”换成了“抱”,把“拾”换成了“领”。 可不可以这样换? 为什么?
不可以。“抱”说明我们很宠爱这只猫; “取”就好像在拿一样东西一样,没有喜恶; “领”,就像迎接客人似的把它领回来,像 是对待重要的人,有情感色彩;“拾”,就 是捡来的意思,写出猫的地位是很卑微。
(6)案件反思:
在知道案件的真相后,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30、我心里十分的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 ,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 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31、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的对它表 白我的误解呢?
人 部教 编部 版编 七版 年七 级年 上级 册《上猫册》语P文PT第课五件单元 第16课 《猫》 课件( 共35张P PT)
人 部教 编部 版编 七版 年七 级年 上级 册《上猫册》语P文PT第课五件单元 第16课 《猫》 课件( 共35张P PT)
示例二:“二妹常常地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 绳子,在它面前来回地拖摇着,它使扑过来抢, 又扑过去抢。”
人 部教 编部 版编 七版 年七 级年 上级 册《上猫册》语P文PT第课五件单元 第16课 《猫》 课件( 共35张P PT)
人 部教 编部 版编 七版 年七 级年 上级 册《上猫册》语P文PT第课五件单元 第16课 《猫》 课件( 共35张P 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猫》课件(共44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猫》课件(共44张PPT)
【1】 结构上,起承上启下 (过渡)的作用;
【2】内容上,既是对前两次养猫经历的 总结,又为第三次养猫做铺垫;
【3】情感上,体现作者对失去美好事物 感伤、难过的心情。
来历
4、
填 写
第一只 猫(1-2段)
从隔 壁要 来
表 第二只 格 猫(3-
舅舅 家送
14段) 的
第三只猫 ( 15-34
段)
蜷伏 在家 门口
9、写小猫捉住老鼠这个 细节有什么作用?
说明第二只小猫 不但给家人带来欢乐, 而且还是捉鼠的好手。 一再写其讨人喜欢, 是为下文蓄势。
10、第一只猫死后,“我”安慰三妹说“不要 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第二只猫丢 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 猫。 ”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又写道:“自此, 我家永不养猫。 ”这三句话在文章结构上起 什么作用?
【4】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 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比喻。将原来对猫的暴怒、虐待比作 刺“我”” 的良心的针,生动形象地表达 了“我”” 发现真相后内心的悔恨。
分析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2)写养第一只 猫的经过。
第二部分(3——14)写养第二只 猫的经过。
第三部分(15——34)介绍第三 只猫的故事。
诅zǔ骂
红绫líng
屋wū脊jǐ
忧yōu郁yù
凝níng望wàngFra bibliotek畏wèi罪潜qián逃
相称chèn
多音字
áo 煎熬
zhēng 挣扎
熬 āo 熬白菜
挣 zhèng 挣钱
lóng 鸟笼 笼
lǒng 笼罩
chèn 称职 称
chēng 称赞
学习词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作者笔下的三只猫,特点不同,命运各异。默读课文,直接摘录或 者自己概括相关内容,填写下表。
第一只猫
第二只猫
第三只猫
来历 外形
从隔壁要来的
从舅舅家要 来的
花白的毛,很活泼, 如带着泥土的白雪
浑身黄色
球似的。
遭人遗弃,拾 来的
毛色花白,并不好看, 又很瘦。烧脱了好几块 毛之后,样子更难看了
性情
很活泼
参考:不可以,三次养猫的故事层层推进,写白花猫、小黄猫 是为详细写第三只猫作必要的铺垫,是为了与第三只猫形成鲜 明的对比。这种布局,有利于更好地刻画形象、突显中心。
1.联系本课,完成一篇题为《如果我碰到一只流浪猫》的 小作文,不少于200字。 2.走近生活,去寻找那些可怜的小动物,并给于它们一些 关爱,然后把你的行动记录下来。

郑振铎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学习作者细节描写和对比手 法的应用。
2.概括文章内容,体会作者像表达的 思想感情。
3.教给学生客观公正,爱护弱小的处事 原则。
情 同学们家里有没有养过宠物呢?它们是 景 不是很可爱呢?那么就请大家各抒己见,
说一说自己家里那位可爱的小动物。
导 入
作者简介
郑振铎(1898—1958),笔名西谛,福建长乐 人。现代著名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我国新文 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科 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著有短篇 小说《家庭的故事》《桂公塘》,散文集《山中杂 记》,专著《文学大纲》《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等。 另有《郑振铎文集》。
特别活泼
忧郁、懒惰
在家中地位 结局
பைடு நூலகம்
招人喜爱
病死
全家人都喜它
被一个过路人 捉去了
若有若无,大家都不喜 欢,不大注意它。
被冤枉、误打、 流浪而死
2.找出文中描写三只猫丢失时作者的心情,勾画 出来并对作者的心情进行总结。
丢失后的心情:
第一只猫: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个月 来相伴的小侣! 第二只猫:我也怅然地,愤恨地,在诅骂着那个不知 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
比喻。“亲爱的同伴”说明小猫在大家心目中的地位 之高,大家和猫的关系亲密无间。
3.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拟人。这是作者的主观判断,突出了对猫的厌恶之 情,为下文发现冤枉它而感到后悔自责埋下了伏笔。
4.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 刺我良心的针!
比喻。一想到猫的弱小和它遭受的冤屈,“我”就感受到自己的偏见、 粗暴,并为此而感到无比的痛苦与内疚。
三、第三只猫“大家都不喜欢它”,但它亡失之后, “我”却“更难过得多”。你觉得原因是什么?仅仅 是因为“我”冤枉了它吗?
参考答案:第三只猫虽然在外形、性情和家中地位上都不如 前两只猫,但由于“我”的“妄下断语”和错误判断,冤枉了 第三只猫,“我”的心中万分愧疚和悔恨,而第三只猫的死, 更加深了“我”的懊悔之情。因此,作者“更难过得多”。 (接下)
郑振铎(duó ) 红绫( línɡ ) 诅骂( zǔ ) 懒惰( duò )
污涩( sè ) 乞丐( ɡài) 屋脊( jǐ ) 怅然( chànɡ)
蜷伏(quán) 虐待 ( ) nüè 郁闷(yù ) 惩戒( )chénɡ 妄下断语(wànɡ ) 怂恿(sǒnɡ yǒnɡ)
词义解读
污涩:肮脏且不光滑。 绫: 一种丝织品。 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怅然: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 蜷伏: 弯着身体卧着。
第三只猫: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 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变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 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 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 的针!……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 失,更难过得多。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我”是有些可惜的。 “我”是生气地痛恨那偷猫的人。 我”十分难过、痛心,甚至嫉妒、自责、忏悔。
总结:丢失第一只猫的时候, 丢失第二只猫的时候, 丢失第三只猫的时候,
四、品味下列语句,说说各句的表达效果。
1.(猫)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 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小猫毛色的漂亮和它的活泼、可爱,进而 表现出“我”对它的喜爱之情。
2.大家都不高兴,好像亡失了一个亲爱的同伴……
(接上)我对自己冤枉了猫很自责,相对以前的两只猫的 亡失的感情,“难过”所表达的痛苦要强烈得多。因为自己 的妄断,冤枉了第三只猫,“我”深感内疚和自责。越是内 疚和自责,痛苦的感情也就越强烈。显然,“我”的难过并 不仅仅是因为“我”冤枉了猫。
合 作 讨 论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可以感觉到, 作者写作的重点是写第三只猫,那么想 一想,如果不写前面两只猫可不可以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