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小小说(千年演义)特别赏赐
初中语文小小说(千年演义)李泌阳谋

李泌阳谋贞元三年,李泌当宰相不久,就听到太尉李晟阴谋叛乱的传言。
很多人说李晟的太尉府里有一个大安园,园里有一座大安亭,亭的四周有一片茂密的竹林,假如在这片竹林里埋伏下一支奇兵,那不是很容易造反吗?不要说李泌,李晟本人听到这个流言都吓出一身冷汗。
他急忙命人将园子里的竹子砍了个精光,连只老鼠也没了藏身的地方。
可流言并没有因此消失,没了竹子,不是还有那么多房子可供藏匿吗?这些流言的产生并非空穴来风,李晟和马燧是唐朝的两位名将,在平定藩镇之乱中立下汗马功劳。
战事一结束,他们手中的重兵也让唐德宗感到威胁,于是就以奖励为名,加授高官,把他们弄到长安享受重臣的尊崇和礼遇,其实是实实在在地剥夺他们的兵权。
流言让皇帝和两位将军处在极度的不安之中,心里都开始酝酿起自保的办法。
饱经战乱的唐王朝,又一次处于风雨欲来的境地。
对于这种局面,谁都深知其中的危险,但谁都对能否化解危机心里没底。
李泌却似乎胸有成竹,他说服李晟和马燧向德宗说明情况,并亲自陪同他们面圣。
见到皇帝,李晟和马燧心里依然惴惴不安。
李泌直言不讳地对德宗说:“今天,咱们有话就讲在当面,陛下既然让我当这个宰相,可不可以跟陛下作个口头约定?”德宗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点头说:“当然可以。
”李泌说:“希望陛下不要加害功臣。
臣蒙受陛下厚恩,才敢放胆直言。
李晟和马燧为帝国立过大功,听说现在有人散布谣言,虽然陛下一定不会信,但我今天仍要当着他们的面提出来,为的是让他们二人不再疑惧。
假如陛下把二人诛杀,恐怕宿卫禁军和四方边镇的将帅都会扼腕愤怒,恐惧难安,朝野之乱势必会随时发生。
”看到德宗面色凝重,已有所触动,李泌接着说:“李晟和马燧无论财产还是地位都已臻于极致,只要陛下坦诚相待,让他们感到身家性命均无可忧,国家有难就挂帅出征,天下太平就入朝参奉,君臣之间便能和睦相处。
只要陛下不因二位大臣功高业伟而有所猜忌,二位大臣也不因自己地位太高而心怀疑虑,天下自然太平无事。
”听完这开诚布公的一席话,德宗当即诚恳地表示接受,李晟和马燧也是当场流下热泪,拜谢皇帝后,又郑重地向李泌施礼,向他表达了感激之情。
初中语文 小小说(千年演义)龙盖寺的品茗盛会

龙盖寺的品茗盛会竟陵城西湖之滨有一座千年古刹龙盖寺,住持智积擅制葱油饼,寺中僧人每日必食,竟陵葱油饼由此成为当地的美食。
智积更擅长的是煮茶品茗,每有高僧来访,智积就会取来珍藏的茶中珍品,用化开的积雪之水烹煮,端坐于禅房之中品茗论禅。
竟陵城中的达官贵人对此很是神往,把能与智积围炉品茗视为人生一大幸事。
竟陵城北天井山北峰有一棵珍稀的山茶树,长在悬崖上,要采摘非常艰险。
曾有当地茶农腰绑绳索前去采茶,但是脚下的万丈悬崖让其不得不放弃。
也有茶农甚至专门驯养了一只猴子,临到采茶时节,来到山上,猴子面对那万丈悬崖也吓得落荒而逃。
清明前的一天,智积给大弟子广教留下音讯后,径自朝天井山北峰而去。
“师傅冒着巨大的艰险前去采茶,这该如何是好?”广教大惊失色,召集众弟子商议对策。
但是面对师傅做出的如此决策,众人也无计可施,只有暗暗祈求佛祖保佑。
半个月后,衣衫褴褛的智积回到了寺里,大笑宣布:“采到了山茶。
”那高兴万分的样子就像得到了世间的珍宝。
智积说完给大家展示了放在陶罐里的一点儿茶叶:叶片厚实鲜艳,通体金黄,外形细嫩而卷曲,芽肥壮匀齐,香郁的茶香扑鼻而来。
“师傅,你何苦冒着生命危险去采摘这点儿茶叶?”广教忍着热泪,半是责怪半是不解地问道。
智积又是一笑,道:“在老衲眼中,禅事与茶事都是天下第一大事。
能采到如此珍稀的茶叶,真是令人高兴。
”至于他是如何千方百计在悬崖采到茶叶的,他闭口不谈,众人也不敢细问。
竟陵城南富豪钱万有,也喜品茗。
得知智积冒着生命危险采到珍稀山茶的消息,派管家前来,愿出百两银子来购买这点儿茶叶。
智积一口回绝,笑道:“在老衲眼中,再多的银子也换不来品茗的乐趣,别拿银子败了品茗的兴致。
”百两银子买不到一点儿茶叶,让珍稀山茶叶名声大振。
竟陵城中人在猜测智积将会如何处置这些珍稀山茶叶的时候,智积在寺中贴出了一张告示:中秋节当天将在寺里举行品茗盛会。
中秋节当晚,皓月当空,众人云集在龙盖寺大雄宝殿前的广场,智积沐浴更衣、净手焚香之后走上广场的品茗台上,令人从藏在地窖里的一个黑色陶罐中取出三块泉水结成的冰块放在铜炉里,化开之后再用文火煮开,然后再从陶罐之中取出珍稀山茶叶放进紫砂壶中,冰泉化茗,奇香四溢,聚集在广场中的人们不由连声称赞:好茶!好茶!“老衲采下珍稀山茶叶,不敢独享,邀请众人前来闻香品茗。
初中语文 小小说(千年演义)秀州旧事

秀州旧事清朝乾隆年间,夏日的秀州府崇德县,骄阳似火,大地如炙。
在几十公里外的一个山寨上,却是别有一番天地。
这里流水潺潺,古树参天,凉意阵阵,毒辣的太阳被茂密的森林挡在外面。
这里盘踞着一股土匪。
匪首陈大狗,此刻正在闭目养神。
他的椅边,有个小茶几,放着一壶、一杯、一扇。
茶早已凉了。
山寨仿佛睡去一般,渺无声息。
陈大狗在等待,在耐心地等待一个消息。
黄昏,太阳下山了。
归巢的鸟儿,叽叽喳喳地鸣叫,使大山越发显得宁静清幽。
一个外号“三只手”的手下回来了。
他的手里拿着一副老花眼镜。
“怎么样?”陈大狗问。
“老大,我打探清楚了,那县太爷带着几个沉重的大木箱离任而去,只有一个书童跟随,今晚留宿船上。
”“消息准确吗?”“准确。
这是他的老花眼镜。
”“三只手”递上老花眼镜。
陈大狗端详着有点破旧的老花眼镜,沉吟良久,最后,打了个手势:干!月黑风高,万籁俱寂,一伙下山的土匪抬着几个大木箱回来了。
山寨灯火通明,陈大狗下令打开木箱。
大伙屏住呼吸,在等待一个令人狂喜的结局。
木箱打开了,刹那间,所有的人都目瞪口呆──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一个县令也该腰缠万贯吧,但木箱里没有黄金白银,只有一些衣服书籍。
再仔细翻看,一本本书籍,一件件衣物地翻,依旧一无所获。
陈大狗无比愧疚:“清廉如水,不愧我崇德县真正的父母官!”遂下令:折叠整齐,连夜完璧归赵。
三年前,崇德县大旱,颗粒无收。
一时间盗贼蜂起,匪患猖獗。
夏清从邻县调任崇德县县令,各路贼匪风闻夏清廉洁之名,一夜之间竟销声匿迹。
崇德县在夏清的治理下,百业兴旺。
其时,他刚到任,就听说当地发生了一件大案。
一天,一个妇女送饭到田野给她的丈夫吃。
她丈夫在犁田。
男人吃完不久突然发病身亡。
族人怀疑她与别人有奸情,谋杀亲夫。
告到官府,县令认定是谋杀罪,她熬不过大刑,认了罪,已上报州府,定了个秋后斩,待刑部批文下发,立秋便要行刑。
夏清到任后,反复查看案卷,觉得这极有可能是一起冤案。
他提审了妇女,多次到村里暗访明查,最后,他把目标锁定了妇人的邻居张三。
初中语文 小小说(千年演义)两种绝症

两种绝症殷浩,东晋著名的名士。
每日羽扇纶巾,高谈阔论,徜徉在山水之中,以诸葛孔明自诩。
殷浩与同时代的名士一样厌恶当官,只要有人谈做官,他就捂住耳朵,怕脏了自己。
有人曾问殷浩:“为什么要当官的人会梦到棺材,要发财的人会梦到粪呢?”殷浩说:“官本臭腐,故将得官而梦尸;钱本粪土,故将得钱而梦秽。
”一时间,殷浩之名无人可及,唯有权臣桓温能与之并列。
于是简文帝请殷浩出山,只为同桓温抗衡。
面对皇帝的邀请,殷浩并未拒绝。
简文帝大喜,当即任命殷浩为军队统帅,统领三军,出征北方,建功立业,以便和当时的百胜将军桓温对峙。
殷浩摇着羽扇,带着大军,渡过长江,可惜他打一仗败一仗,一直败到全军覆没。
好在此人保住了自己的羽扇,狼狈地逃回了寿春。
不过因为北伐失败,殷浩的官职也被一降到底。
桓温知晓此事后,对众人说,殷浩不过外强中干,他过去不做官,是作秀。
众人不信,殷浩虽然不善征战,并不能说明他的气节是虚假的。
桓温的嘲笑简直是空口无凭的污蔑。
桓温一笑表示,自己会证明的。
不久,桓温向皇帝上书说,殷浩此人,虽不善行军打仗,却可以胜任其他的事。
随后,他写了封信,把自己决定推荐殷浩做官的想法,告诉了对方。
此时的桓温位高权重,推荐何人做官都是轻而易举的事。
当然,前提是被选拔之人愿意做官。
信发出去后不久,桓温就收到殷浩的信,打开信封,发现里面竟然是空的。
殷浩回复给桓温的是一个空信封。
众人一见,暗自赞叹,殷浩果然风流雅胜、高风亮节。
桓温也红了脸,喃喃道:“这不可能。
”可空空的信封,让桓温不得不承认,自己的试验失败了。
就在殷浩的名士风采再度受到人们的赞赏追捧时,却传来了一个噩耗,殷浩病危。
众人惊叹悲伤之余猜测他一定是惧怕做官,才故意散布谣言,企图蒙蔽大家。
简文帝决定,派人去查看一下。
桓温一听,使自告奋勇,前去探望这个与自己齐名之人。
桓温赶过去时,殷浩已经意识模糊,口中却不停地说着:“桓温,为什么骗我,为什么?”桓温心中疑惑自己什么时候骗过他,便问:“我没骗过你。
初中语文 小小说(千年演义)易水谣

易水谣“荆卿,我受够了!这么打打杀杀的生活,什么时候才能熬到头呀?咱们走吧,你带我走得远远的,走到天涯海角,哪怕吃糠菜、住寒窑,日子过得再苦再累,我也心里高兴呀!”竹子蜷在荆轲怀里,交叉着双手,把胳膊挽在荆轲的脖子上,仰面柔视着荆轲的眼睛,期待着他的回答。
荆轲不忍直视竹子被泪水浸染成桃子一般红肿的眼睛,他故作轻松地说道:“竹,我这不是正在想对策嘛,你就放心吧,大丈夫能屈能伸,我荆轲也不是那种拿着碌碡打月亮的愣头青了,我也读过几年诗书,脑子里还是挂着几根弦呀!”竹子睫毛尖上挑着闪烁的泪珠,深情地看了一眼荆轲,又把头埋在他怀里,细微地叹息了一声。
她不是信不过荆轲,她觉得他是值得托付的,但她也知道,再强壮的个体,如果去触碰社会的铁壁时,也无异于以卵击石呀。
竹子的父亲曾经是威名赫赫的杀手,在他嗜血的刀下,呻吟着许多冤魂,但他最终没有逃过宿命,还是死在了杀手的刀下;竹子的母亲在战乱中被匈奴掳了去,到现在不知是死是活。
可怜的竹子也被卖到了窑子里,在男人的胯下屈辱地苟活着。
与荆轲的邂逅,又使竹子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荆轲不是那种把女人作玩物,只知道猪狗般发泄欲望的男子,他温存体贴,善解人意。
在荆轲怀抱里,竹子找到了做人的感觉,更找到了做女人的感觉,她觉得,这辈子再也离不开荆轲了。
然而,这只是她潜藏在内心深处的一种一厢情愿的强烈念想。
这几天,燕太子丹又在催促荆轲动身了。
早在燕太子丹造访荆轲时,荆轲就推辞说:“这是国家大事,我没有本事,恐怕担当不了呀!”这个“国家大事”当然是谋刺秦王嬴政了。
可是,燕太子丹就像一个溺水的人好不容易抓住一根稻草一样,再也不肯松手了,他苦苦相求,最终逼得荆轲答应了这门差事,还送钱送物送美女,让荆轲恣意享乐。
不过,荆轲只看中了竹子,他把另外几个绝色女子全都打发走了。
在和竹子的“温柔乡里”缠缠绵绵时,荆轲间或显露的铁石心肠越来越被儿女情长所占据了。
他想:“如果不去刺杀秦王,如果能够长期和竹子过上恩爱夫妻的生活,那该多好呀!”燕太子丹等不及了,他又来催促,那生硬的语气中分明带着一种埋怨和责问。
初中语文小小说(千年演义)书生

书生一九零一年春上,光绪、慈禧逃八国联军,自西安返京,路经河南巩县,慈禧崴了脚。
骨医郭家给她医脚,康家上贡黄金百万两,光绪的师傅井正阳借慈禧医病,回老家登封探亲。
井正阳性情中人,高个、白面、嘴阔,头后的辫子稀疏短小,说话用词短而有力,他自诩“一阔二短”书生。
光绪、慈禧西逃,他对光绪说,死守、守死。
皇上之大德,逃之夭夭、夭夭逃之、实乃举国之逃,骂名将留万世。
光绪只唉声叹气。
井正阳又说,此一去,不再回宫伺候皇上了,也叫永别。
光绪垂泪,问:老佛爷?井正阳说,圣上,我叫你老弟,为师傅老兄保密吧。
井正阳先跪拜光绪帝,行君臣礼;光绪再拜井正阳,致师生之意。
礼毕,井正阳笑道:我乃干干净净一介书生,辫子短,不好揪。
上轿启程,光绪揉着眼回屋去了。
慈禧脚好,启程前,对跪在面前的骨医郭家说,神捏;对跪着的康家说;就叫康百万吧。
于是,神捏、康百万大名传至今日。
沿途各县市又架起电线,增设电报电信业务,以随时通达老佛爷、光绪帝圣安、起居。
河南境内巩县、郑州、开封电信始于一九零一年,确为慈禧而建。
到了开封,府尹迎驾,扫街洒水,用膳在“又一春”,大厨郭春整出三道硬菜;“套四宝”,即肥鹅腹内装只鸡,鸡腹内装只鸽子,鸽子腹内装只鹌鹑,鹌鹑腹内放入鱿鱼、海参、香菇、虫草。
光绪吃得满嘴流油,说,不是宫廷,胜似宫廷。
慈禧手中筷子飞动,连说:珍品佳肴。
又两道菜,一是干烧黄河鲤鱼,红头红尾喜庆,浇上浓汁,“哔哔”有声,二是一巨盘上旋起细如发丝的面,洁白晶莹。
陈大厨金堂满脸堆笑介绍说:鲤鱼,焙面。
慈禧筷子不停,笑说:何不两菜合一,叫鲤鱼焙面?难得老佛爷和颜悦色,陈金堂即跪地,应:是。
鲤鱼焙面。
从此,鲤鱼焙面成豫菜看家菜,至今令人叫绝。
再加上慈禧命菜名,就有了故事。
一路上,光绪、慈禧与随从,好吃好喝,又有电文不间断问安,皇家一族挟着金银细软、康家百万两黄金,出逃如得胜回京。
慈禧这才发现少了井正阳,问太监,都说不知。
问光绪,那个狂书生哪里去了?光绪如实禀报老佛爷:回家省亲了。
初中语文小小说(千年演义)最后的裸刑

最后的裸刑晚清乱世,人心惶惶。
最近风传革命党人要起事,推翻清王朝。
屠苏县的县令金禄担心,一旦主子栽了,他这官也做到了头,那他捐官的银子可就收不回来了。
于是,金县令便整日盘算着聚财之道。
这天,他带着马主簿在街上走着,当走到破落大户赵家门前时,一阵略带怨气的质问声传出了院:“眉月,那个年轻男人是谁?你为啥送他干粮?”问话的是赵掌柜的遗孀赵刘氏。
屠苏县赵家,原本是声名显赫的富户,去年,赵掌柜外出经商,途遭马匪洗劫,横死荒野,门庭由此破败。
从那以后,赵刘氏一门心思防着过门已有4年的童养媳眉月。
也难怪,赵刘氏的儿子赵陆今年才12岁,尚不谙男女之事,眉月比小丈夫大8岁,生得格外俊俏,当算百里挑一的美人。
前些日子,金县令催缴苛捐杂税时见过眉月一面,此后便猫抓心般好几天没睡着觉。
“就是个过路的,不认识。
”眉月解释说,“他来讨水喝,我看他又渴又饿,很可怜,就送了他两个菜团子。
”“兵荒马乱的,人心难测。
今后,可不准让陌生人进院。
”赵刘氏的动静高起来。
金县令没当回事,正抬腿要走,已给三任县令做过副手的马主簿突然开口道:“金大人,听赵刘氏话中之意,好像是怀疑眉月勾引野男人。
”“证据呢?”金县令问。
“证据这东西,还不是人采集的?”马主簿歪笑着转了话题,“眼下,朝廷不正搜捕革命党的人吗?”勾引野男人这等事,民不举官不究,和革命党有何关系?金县令稍加寻思,很快恍然大悟:若眉月勾搭的是革命党,那干系可就大了。
赵家虽然败落,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不愁榨不出油。
假如赵刘氏舍媳不舍财,那正合本官的心意,借机收了眉月做妾。
越想越得意,一回到县衙,金县令便下了令:“马主簿,速带官差前去捉拿眉月,罪名是与革命党人通奸!”一盏茶工夫,眉月被带上了公堂。
金县令一拍惊堂木,喝道:“案犯冯眉月,你可知罪?”“回大人,小女子无罪。
”眉月答得非常干脆。
“无耻淫妇,还敢狡辩?”金县令冲马主簿使个眼色,传人证。
证人上堂,是常年混迹街头、游手好闲的滚刀肉赖五。
初中语文小小说(千年演义)缺一个金元宝

缺一个金元宝清朝的时候,满人管饺子叫饽饽,煮饺子就叫煮饽饽。
大年间,皇宫里第一锅饺子要供堂子。
满人信萨满教,堂子就是供萨满神的地方。
据说萨满神吃素,第一锅饺子必须是素馅的。
其实供了也白供,这些饽饽都被太监拿走做了大酱,卖给进宫办事的达官贵人。
第二锅是宫里人自已吃。
在西太后当家的年代,每年大年三十,她得领着皇后和众嫔妃们一起包饺子,说是捏住小人的嘴,让他们再也不能胡说八道。
当然,说是亲自动手,实际上还是由太监和宫女代劳,上面的人意思意思就行了。
这锅饺子,必须有四只小的金元宝包进去。
聪明伶俐的太监,牢牢地把包了金元宝的饺子记住,煮熟之后,捞起来奉给西太后。
每年吃饺子,西太后一张嘴,肯定会硌了牙。
但是,不会硌狠了,她心里有数。
西太后依次吃出四个金元宝,大家一起贺喜。
她也觉得自己就是有福气,就像《红楼梦》里贾母打牌,总是能赢一样。
她自己明不明白这是人家故意做出来的呢?知道,也不知道。
反正这个头彩该她拿,她也习惯了。
说也奇怪,西太后死的那年,她居然只吃到三只金元宝,未免让她感到晦气。
大清走到这个份儿上,气数要尽了,太监们也不大负责任了。
一不留神,剩下的那只金元宝,让隆裕皇后吃到了。
隆裕皇后没敢声张,悄悄塞给管事的太监。
太监又把元宝偷偷放进锅里,然后说:“也许是饺子挣开了,把金元宝掉在锅里了。
”拿捞子一捞,果然捞出了元宝。
“老佛爷”这才好受一点。
但是,到了年底,她还是得了恶性痢疾,苦苦支撑两个多月,最终没撑住。
福气不是金元宝带来的。
甲午年她吃出金元宝,中国惨败;庚子年,她也吃出金元宝,八国联军打进来。
故意吃出来的金元宝,没有什么用。
选自《廉政瞭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别赏赐
天有不测风云。
这不,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满以为其贪腐之事压根儿不会走风,哪料未出三日就传得满朝皆知。
这是唐贞观元年(627年)。
唐太宗闻之气恨交加:一者,当时位高权重的宰辅大臣温彦博、戴胄等人,哪个不是倾心于治国理政,以“我瘦天下肥”为荣?二者,一粒老鼠屎,搞臭一仓谷。
可这粒老鼠屎,干吗偏偏就是自己的叔岳父长孙顺德?这个长孙顺德,干吗这样不守气节、不顾声誉?
满朝文武拭目以待,他们要看皇上如何惩处长孙顺德。
唐太宗彻夜未眠。
苦苦思索一番,天亮前终于心生一计。
赶紧叫中书舍人岑文本迅速拟好诏令,命五品以上在朝官员翌日全部参加早朝,谁也不得迟误。
早朝之时,文武百官各就各位,站得整整齐齐,无一不是洗耳恭听的模样。
唐太宗端坐金銮殿上,环顾文官武将,然后紧盯长孙顺德,重重地干咳两声。
“顺德公啊,受贿绢绸一事,还是你自己通报吧!”唐太宗语气温和。
长孙顺德却面如土色,浑身筛糠似的抖动。
“……这几个奴仆联手偷盗宫中财宝被我发现,他们魂飞魄散,齐刷刷地跪在地上向我求饶……说什么也要塞给我二十匹绢绸……然后……”长孙顺德嗫嚅道。
“那──各位爱卿,你们说,长孙顺德为什么要收受绢绸?”唐太宗下意识地问。
谏臣魏征脱口而答:“很简单,他就是个贪官!”
“可他为什么要贪绢绸?”唐太宗追问。
“这个嘛……”魏征皱眉。
唐太宗不愠不火道:“这不是和尚头上的虱子,明摆着吗?长孙顺德家里十分紧缺这玩意。
顺德公家里紧缺它朕却不知,朕也有失察之过啊!既然这样,不如──朕再赏赐他五十匹绢绸,让他背回家去?”
“皇上。
”魏征急了,“不可,万万不可呀!”
“那魏爱卿说咋办?”唐太宗笑问。
“王子犯法。
与庶民同罪。
长孙顺德虽是大唐开国元勋,也应交大理寺查处,按唐律治罪!”魏征正色道。
唐太宗捂嘴而笑低声道:“魏爱卿可见过猫捉老鼠?”
魏征不假思索:“当然!”
“猫捉到老鼠后,不是要把老鼠抛一抛、玩一玩吗?”
“这……”
“就听朕一次,这回先赏赐赏赐顺德公吧。
”
唐太宗喝令:“来人!”
立马有人搬来五十匹绢绸。
“顺德公啊,还得让你屈尊一下,弯腰弓背哩!”唐太宗悠然下殿,轻轻拍拍长孙顺德的肩膀。
长孙顺德的额头开始冒汗,腰背弯曲得几乎让头叩地。
“来呀,把绢绸一匹一匹地放在顺德公的背上!”唐太宗指着长孙顺德的背。
于是,绢绸就开始一匹接一匹地压向长孙顺德。
每放好一匹,唐太宗都会关心地问:“顺德公,不重吧?还能扛得住、背得起吗?”
长孙顺德羞得脸一阵红,一阵白,一阵青,一阵紫。
对唐太宗赏赐的绢绸,自然是欲卸不敢,欲背不能。
僵在那里,他大气不敢出,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目睹此景,满朝文武都忍不住窃笑,俨然在看一出诙谐、幽默且辛辣的闹剧。
早朝完,文武百官一身轻松,匆匆散去。
唐太宗欲起驾回宫,大理寺少卿胡演却忧心如焚,紧跟在其身后。
“皇上,长孙顺德贪赃枉法,罪不可赦,皇上干吗反其道而行之,加倍赏赐他?”胡演小心探问。
唐太宗轻轻转身,笑道:“胡爱卿,你说,只要长孙顺德还有人性,良心未泯,那么,朕在众目睽睽之下加倍赏赐绢绸给他的羞辱,是不是会比判他下狱伏法更剜心?反过来,如果面对如此羞辱,他仍无动于衷、不知愧疚,那他就是一个禽兽,即使杀他又有何用?”
“可是皇上,不怕一万,只怕万一。
万……”胡演忐忑不安。
“放心,孙悟空跳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唐太宗安慰他。
胡演将信将疑。
其后,长孙顺德就像一只泄了气的皮球,很长一段时间都消沉、沮丧,不敢抬头走路。
唐太宗观之,又反其道而行之,诏令他为泽州刺史。
长孙顺德感恩不已,发誓一定改邪归正、改过自新。
果然,上任不久,他就大胆地将前任刺史张长贵、赵士达在郡内多占几十顷良田之事上报朝廷,把全力追回的田地尽数分给当地贫穷的农民。
此后,他又亲自查办了泽州的几个贪官,硬是把泽州治理得道不拾遗、风清气正。
老百姓都夸他是廉洁奉公的好官。
唐太宗龙颜大悦,有意召胡演进宫。
“胡爱卿,可曾听说老百姓怎样评价现在的长孙顺德?”唐太宗佯装担忧。
“都夸他是青天大老爷呢!想不到啊想不到。
”胡演禁不住感叹,“能让长孙顺德发生如此大的改变,皇上真神!”
“真的吗?”唐太宗这才“转忧为喜”,笑道,“那也不能夸朕神,要赞就赞咱大唐政治清明,贪官根本没有立足之地呀!”
选自《广西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