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花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审美鉴赏与创造——《百合花》公开课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共3篇

审美鉴赏与创造——《百合花》公开课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共3篇

审美鉴赏与创造——《百合花》公开课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共3篇审美鉴赏与创造——《百合花》公开课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统编版高一必修上)1审美鉴赏与创造——《百合花》公开课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统编版高一必修上)课程简介:本文所述公开课是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文学与生活”单元中的一节,主题为“审美鉴赏与创造——《百合花》展现人性的多维度”。

课程目标:1. 通过分析和讨论《百合花》这个文学作品,提高学生文学阅读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在审美鉴赏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文学表达能力,引导其通过文学作品感悟生活、表达情感。

3. 让学生了解文学作品与时代的关系,认识文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教学设计:一、热身环节: 介绍教师,铺设思维导图,学生介绍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看法和喜爱之处,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二、导入环节: 准备好PPT,选取五张图片,让学生利用之前的知识,推测图片和《百合花》之间的关系,引起学生兴趣。

三、阅读环节: 通过老师的讲解,学生跟随课件朗读《百合花》的篇章并进行篇章解析,分析篇章中情节线索、语言、人物形象、文化价值等要素,培养学生的文学分析能力。

四、思考环节: 教师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经历与思考,分组讨论《百合花》中呈现的人性有哪些多维度,展开多角度探究,引导学生发表意见。

五、表达环节: 学生根据课堂讨论和个人思考,以个人、小组或班级的方式,通过图文、音频、视频等形式表达对《百合花》的感受和体会,培养学生的文学表达能力。

六、展现环节: 将学生表达的形式进行展示,包括展示各组小报、个人视频、课堂图文展板,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

七、说课环节: 教师在课堂结束前对本节课的重点进行概括,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全方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并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在学习《百合花》中寻找真善美的本质,充分展示了文学教育的新时代特点。

《百合花》教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百合花》教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百合花》教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百合花》的主题和寓意。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分析课文中的主题和象征意义。

2.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情感和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深层含义。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1. 课文《百合花》的打印副本或电子文档。

2. 教学课件或黑板。

3. 学生笔记本和文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课件或黑板上的百合花图片,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向学生简要介绍课文《百合花》的作者和背景。

二、阅读理解(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百合花》。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三、主题分析(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百合花》的主题和寓意。

2. 学生分享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3. 教师总结并强调课文的深层含义。

四、象征意义探讨(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意义。

2. 学生分析课文中的象征元素,如百合花的象征意义。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象征手法对主题的贡献。

五、创造性写作(10分钟)1. 教师提出写作任务,要求学生根据课文《百合花》的启示,创作一篇小故事或诗歌。

2. 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3. 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教学总结:本节课通过阅读理解、主题分析、象征意义探讨和创造性写作等环节,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百合花》的寓意和深层含义。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六、课文《百合花》的文学鉴赏(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百合花》的文学特点,如语言、情节、人物塑造等。

2. 学生分享对课文文学特点的感受和欣赏。

3. 教师总结并强调课文的价值和意义。

七、批判性思维训练(10分钟)1. 教师提出与课文《百合花》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

《百合花》语文教学教案5篇

《百合花》语文教学教案5篇

《百合花》语文教学教案5篇短篇小说《百合花》是茹志鹃的成名之作。

作家写这篇小说时,正值反右斗争处于紧锣密鼓之际,她的亲人也未能幸免于此。

下面是WTT为大家整理的《百合花》语文教学教案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百合花》语文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 1、学习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2、学会用心理活动、典型细节来刻画人物形象二、课时安排:一课时三、过程1、展示教学目标2、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茹志鹃,女,1925年参加新四军,1955年转业到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任《文艺月报》编辑。

1958年3月,在《延河》上发表了作品《百合花》,标志着她艺术风格开始形成。

这篇“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曾被茅盾誉为当时最使他满意和感动的一篇作品,赞赏这篇小说具有清新俊逸的艺术风格,是“静夜的箫声”。

《百合花》是茹志鹃前期的代表作。

她写这篇小说时,正是反右斗争后不久,她的家庭成员是这场扩大化运动的受害者。

冷峻的现实生活使她“不无悲凉地思念起战时的生活,各那时的同志关系”。

她说:“战争使人不能有长谈的机会,但战争却能使人深交,有时仅几十分钟,甚至只来得及瞥一眼,便一闪而过,然而人与人之间,就在这一刹那里,便能胆肝相照,生死与共。

”所以,《百合花》是她“在匝匝忧虑之中,缅怀追念时得来的产物”。

3、学生阅读作品,梳理文脉师:文章写了哪几个人物?围绕这些人物写了哪几事?生:“我”、小通讯员、新媳妇生:送“我”去前沿包扎所、借被子、通讯员员救人牺牲,新媳妇献被子师:好.下面谁能来概括一下本文的主旨?生:(短暂讨论)“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

”百合花象征了军民间纯洁的感情,赞美了普通人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人民对革命英雄的崇敬与热爱。

师:概括得很好。

这是文章的主旨。

下面我们来看,文中出现了三个主要人物,“我”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生:线索人物。

师:对,“我”是整个故事的目击者。

“我”对小通讯员的情感前后是否有变化?文中找出原句为证。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百合花》公开课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百合花》公开课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百合花》公开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了解《百合花》这篇课文的内容和主题。

- 掌握词语和句子的朗读和理解。

- 培养学生的阅读和思考能力。

-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 理解和解读《百合花》的文本内容。

- 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和事件。

- 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准备- 教材:苏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材《百合花》。

- 教学工具:投影仪、课件、板书、录音机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使用投影仪展示一幅百合花的图片,引起学生对百合花的兴趣。

-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百合花的了解和感受。

2. 阅读课文(15分钟)- 教师适当解读课文中的生词和难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

- 让学生跟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

3. 分析课文(20分钟)- 分小组讨论,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分析主要人物和事件,并记录在板书上。

- 让学生主动提问,引导他们思考课文中的问题和意义。

4. 小组合作(15分钟)- 学生按照小组组织好的人员分工,完成小组合作任务。

- 各小组选择一个人物或事件展开讨论,展示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5. 总结回顾(10分钟)- 教师总结课文的主题和要点,强调学生的参与和思考。

- 鼓励学生对课文进行个人的感悟和评价。

五、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的参与度、合作互动和表达能力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 观察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的提高程度。

- 收集学生的小组合作成果和个人感悟,进行评估。

六、拓展延伸- 让学生自主选择其他相关的文本进行阅读,并进行喜欢的课文的介绍和分享。

- 鼓励学生写下自己的百合花故事或心得体会。

以上是《百合花》公开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达到培养学生阅读和思考能力的目标,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并培养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百合花》教案(通用10篇)

《百合花》教案(通用10篇)

《百合花》教案(通用10篇)《百合花》教案篇1教学目标1.会认6个字,会写8个字。

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

感悟百合花对生命的思考,明白自己的命运应该由自己创造的道理。

教学难点着重读好百合花说的话,体会__的含义,是教学的重点。

感悟作者借百合花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字词卡片、课文朗读磁带、百合花、作者的相关作品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出示百合花,揭示课题。

二、课题质疑。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如:为什么是心田上的百合花开?为什么要写“开”?三、交流预习情况。

1.学生浏览课文,回顾预习情况。

然后从课文的主要内容、叙述顺序、解题等方面交流自己的预习情况。

2.用一句话谈谈你读完这个故事后的感受。

(这里老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不要求谈得非常深刻,只是初步的感受。

)师:作者用最美丽的文字,告诉我们的心灵:自己的路应该怎么走。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分段读全文。

2.请同学当评委发表意见,评评刚才几位同学的朗读。

3.简要概括课文。

五、读中感悟交流问题。

1.默读课文,找找哪些句子给人启示,最值得我们欣赏、体会。

2.重点读百合花说的话。

3.交流读出的问题。

请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体会到了什么?读出什么问题?六、学习生字词。

1.出示生字:僻、崖、鄙、夷、懈、誓。

2.认读生字。

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4.认读词语:偏僻、悬崖、花苞、纵然、鄙夷、灵性、秀挺、不懈、誓愿、全心全意5.学写会写字。

(1)学生观察生字的笔画、偏旁、各部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小老师”讲讲:要注意哪些字的书写。

“遥”可与“摇”进行比较。

“莹”不要漏掉最后一点。

共3页,当前第1页123(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4)展示作业,进行点评。

七、再次质疑,带着问题走出课堂。

(教师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

1《百合花》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2

1《百合花》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2

1《百合花》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百合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明白本小说题目的含义和主题2、体味细节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3、培养学生速读小说,概述小说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人物形象,理解百合花的象征意义难点:战争题材的审美体验计划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插入百合花照片,提问学生看到百合花会联想到哪些词汇。

明确:花语——顺利、心想事成、百年好合、纯洁、神圣;外形特点——清丽、淡雅、洁白2、引入新课标题《百合花》。

二、作者介绍1、以提问的方式抽查学生预习情况,内容有:身份、代表作、写作特点。

2、在学生回答基础上进行补充介绍:王安忆的母亲茹志鹃(附图)。

明确:茹志鹃(1925——1998),浙江杭州人,当代著名女作家,著名作家王安忆的母亲。

1958年以《百合花》而踏上文坛,代表作有小说集《高高的白杨树》《静静的产院》等。

她的创作以短篇小说见长,情节简单明了,细节丰富传神,善于从较小的角度去反映时代本质。

三、交流小说梗概,体味小说魅力1、分享预习时写的梗概。

2、就以下几个问题展开讨论:(1)梗概中保留的内容为何?删去的内容为何?明确:保留了“我"、通讯员、新媳妇三个人物;保留了带路、借被、救护、牺牲、献被等情节;删去了具体的环境描写、语言描写等内容。

(2)如此删改的理由是什么?明确:梗概的要义是什么人在什么时间做了什么事,要突出与主题紧密相连的主要情节和主要人物,核心原则是:留主干、去枝叶,只有去掉起辅助作用和修饰作用的内容,才能让读者明确小说的重点。

(3)梗概与原文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明确:小说的梗概往往能让读者在最短时间内迅速了解情节和主要人物,省时省力。

但本篇小说原文更感人,因为这篇小说不是靠情节吸引人的,而是依靠梗概中被我们删去的内容。

(4)小组合作,分组分页寻找原文中打动人心的段落或语句,分享并说明原因。

示例:①早上下过一阵小雨,现在虽放了晴,路上还是滑得很,两边地里的秋庄稼,却给雨水冲洗得青翠水绿,珠烁晶莹。

2023年百合花教案,菁选五篇【完整版】

2023年百合花教案,菁选五篇【完整版】

2023年百合花教案,菁选五篇【完整版】百合花教案1教学目标:1.读懂百合花的形象及其蕴涵的深层意义2.领悟文章所蕴涵的深意,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启发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冰心的小诗《成功的花》,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朗读并说说其中的含义。

(成功要付出努力;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今天我们就带着对这首诗的理性解读,来看一朵开在人们心田上的花,看看它开花的背后又有着怎样令人心动的故事。

二、读课文全班齐读课文问:这是一株成功的花吗?你从哪里能看出这株百合花成功了?答:“到处都开满了洁白的百合”,“几十年后,远在百里之外的人,从城市,从乡村,千里迢迢赶来欣赏百合花开”,“那里被人称为‘百合谷地’”。

师:人们从远处赶来欣赏百合花,因为百合开花了,它成功了,人们赶来看它现时的明艳。

那当初它的芽儿又经历了怎样的历程。

下面我们就来仔细阅读课文。

三、读懂百合出示问题:仔细阅读文章,结合具体语句思考1.在百合开花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艰难困苦,它又是凭借什么战胜这些困难的?2.百合经历了千辛万苦,终于在断崖边上开出了洁白的花,你觉得它这样做值得吗?为什么?明确:它遇到了环境的阻挠,客观上,自然环境极其恶劣,“偏僻遥远的山谷”,“高达数千尺的断崖”,这一切都成为百合开花的自然阻力。

其次,人文环境的不协调:野草蜂蝶的嘲笑、讽刺、鄙夷、挖苦,也给百合花带来了不小的精神压力。

自身的弱小、不起眼也给它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

面对这一切,百合丝毫不动摇,它以坚定的信念,不畏讥讽的自信,坚忍不拔的毅力,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时刻不懈的努力对抗着来自断崖、来自野草蜂蝶的阻挠,最终以开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以开花宣告了自己的胜利。

值得,开花能达成自己的心愿;能装点大自然,将美奉献给世界;完成了大自然赋予的使命,向世人证明了自己,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四、感悟百合师:伴随着百合花一路走来,我们了解了一株特殊的百合,它凭借着强大的精神力量和不懈努力,战胜了来自外界和自身的阻力,成功地开出了明艳的花,以灵性的白和秀挺的风姿向世人证明了它的存在。

幼儿园大班语言《百合花》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

幼儿园大班语言《百合花》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

幼儿园大班语言《百合花》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一、教学内容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百合花》是根据大班语言领域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的一节语言课。

活动内容选自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材第五章节“美丽的花朵”,通过讲述一朵百合花成长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他们热爱生活、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在听听、看看、说说的过程中,感受故事内容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倾听和表达能力。

2. 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认识各种花卉,了解花卉的生长特点,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保护环境的意识。

3.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造性地表现故事情节,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流畅地朗读故事,理解故事内容,认识各种花卉。

难点:学生能够发挥想象,创造性地表现故事情节,用语言和动作展示花卉的生长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图片、花朵道具、录音机、磁带。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各种花卉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自己认识的花卉,并简要介绍花卉的生长特点。

然后,教师通过讲述一朵百合花成长的过程,引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2. 故事讲解(10分钟)教师播放故事录音,学生跟随故事情节,感受百合花成长的过程。

教师在故事讲解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花卉的生长特点,如开花、结果等。

3.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根据故事内容,运用彩笔在画纸上绘制自己喜欢的花卉,并可用剪刀剪下花瓣、花蕊等部分,进行组合、粘贴,创作出富有创意的花卉作品。

4. 小组交流(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小组内交流创作心得,分享对花卉生长特点的认识。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鼓励和评价。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花卉生长特点百合花开花、结果其他花卉(学生自由发挥)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花卉,记录下它们的生长特点,并与家人分享。

答案:家里的花卉生长特点。

2. 请学生发挥想象,创作一个关于花卉的故事,并画出故事中的花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谢谢!
《百合花》公开教案
一、教学目标
总目标:让学生明白本小说构思和语言上的特点,培养鉴赏小说的能力。

具体目标:
、明白本小说题目的含义和主题
2、体味细节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3、品析重难点语句。

4、培养学生速读小说,概述小说的能力。

二、时安排:2时
三、教学流程:
]
第一时
一、活动导引
、由于文内容集中,文字晓畅,情节较简单,所以上让学生在规定的10分钟内速读全文,顺手划出字词。

2、划分段落,概括大意。

3、初步明白本小说题目的含义
二、活动流程
、速读读全文。

(10分钟)
2、划出字词。

给加点的字正音
如对您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谢谢!撂
讷讷
忸怩
憨憨
执拗

尴尬
讪讪瞅

嬷嬷

虔诚
磕磕绊绊
解释下列词语
张皇
忸怩
憨憨
执拗
尴尬
讪讪
虔诚
3、讨论交流一
划分段落,概括大意。

提示:全文以时间为顺序,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展开情节。

4、讨论交流二
:鉴赏本小说的构思。

具体理解百合花被和百合花在本小说中的地位和作用。

(1)得出白色“百合花”这种花卉的主要特点:色泽文雅,香气清幽,白净纯洁,即清丽,纯洁,高雅……
(提示:这是个开发的话题,尽管让学生谈,意思在,就要肯定。


(2)理解跟百合花被相关的情节。

请学生朗读描写百合花被的一段文字和“刚出门~我已从心底爱上了这个傻呼呼的同乡)的内容。

再请学生复述被子的最后结局。

总结:
A被子,是情节的一部分,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B被子与人物性格关系。

三、活动延伸
、思考:分析新媳妇和小通讯员的人物形象
2、抄写有关字词。

第二时
一、巩固复习
整体把握:题目含义、内容主题、情节结构。

、复述小说的故事情节,理出情节
通讯员带“我”去包扎所(带路)
开端
通讯员随“我”借被子(借被)
发展
新媳妇和“我”一起在包扎所救护(救护)
再发展
通讯员救人牺牲、新媳妇献出自己的新婚被子(牺牲、献被)高潮、结局
2、作者为什么以百合花为题,理解主题。

结尾对百合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

”百合花象征了军民间纯洁的感情,赞美了普通人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人民对革命英雄的崇敬与热爱。

百合花为象征,赞颂人物的人性美、人情美。

二、解读探究:
分析人物形象及作用
小通讯员、新媳妇、“我”
、“我”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线索人物。

2、“我”对小通讯员的情感前后是否有变化?文中找出原句为证。

“生起气来”——“发生了兴趣”——“从心底爱上了这个傻乎乎的同乡”——怀着崇敬的心情怀想他
3、“我”眼中的小通讯员是怎样一个人呢?
腼腆、淳朴、勇敢、热爱生活、善解人意
那“我”眼中的新媳妇呢?重点品读高潮部分。

害羞、腼腆、善良、深明大义,对革命战士有深厚的阶级感情。

4、具体来看作者是如何刻画小通讯员和新媳妇两个人物形象的。

细节描写、语言、肖像描写、心理活动。

三、合作交流:
细节描写及作用
作者擅长通过细腻而有层次的心理活动来刻画人物,这就由远到近,由淡到浓,由表及里地刻画了小通讯员这个人物形象。

其次运用典型细节是作品的另一重要艺术表现手段——
几处细节:
两次写通讯员枪筒里插的树枝和野花
两次写给“我”开饭时吃的两个馒头
四次写衣服上被门钩撕破的衣洞
三次写新媳妇的印有百合花的被子等等
这不仅使得作品在情节发展上前后呼应,波澜起伏,结构严谨,而且使人物个性鲜明,血肉丰满。

四、品赏语言:
重难点语句
、“但我又莫名其妙地想问问谁,战地上会不会漏掉伤员。

通讯员在战斗时,除了送信,还干什么——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问这些没意思的问题。

”这句话如何理解?
由上文知道一个×营的通讯员负了伤被送到包扎所,“我”马上想到了“我”的同乡,“我”很担心他,所以“想问问谁,战地上会不会漏掉伤员”,想知道通讯员“除了送信,还干什么。

”最后一句“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问这些没意思的问题”,其实暗示了“我”对那个通讯员的关心、牵挂、惦念。

2、“我跟她说了半天,她才红了脸,同意了。

不过只答应做我的下手。

”如何理解这句话?
因为是一个刚过门三天的新媳妇,所以在包扎所照顾男伤病员,为他们擦拭身上的污泥血迹感到放不开手,但这句话真正的意图是为下文通讯员牺牲,此时新媳妇“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作了一个铺垫。

3、“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
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


这句话写出了新媳妇对通讯员的崇敬、歉疚、难过的心情。

朴实的语言饱含深情。

前后的变化,写出了她对为百姓捐躯的通讯员的崇敬,更加展示其善良、纯真、高洁的品质。

五、拓展延伸:
三年的初中生活就要过去了,回首这段美好的时光,每个人都会有许多有趣的和动情的事涌上心头,请撷取一两个片断,写出人情美或者人性美的主题来。

六、板书设计:
百合花
茹志鹃
百合花——清丽
纯洁
高雅
小通讯员:腼腆淳朴勇敢热爱生活关心同志
新媳妇:
娴静
淳朴
善良
纯真
高洁
主题:
人性美性格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