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花教案

合集下载

《百合花》教案(通用10篇)

《百合花》教案(通用10篇)

•••••••••••••••••《百合花》教案《百合花》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百合花》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百合花》教案篇1活动目标:1、初步理解散文内容,感受散文的意境美、语言美。

2、学习词:雪白雪白、透明。

3、迁移新的讲述经验,尝试仿编散文,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编能力。

重点与难点重点:欣赏、理解散文,感受散文的美。

难点:能尝试仿编散文诗。

活动准备:1、录音,课件:百合花2、实物百合花,花、叶子的标记3、正在开展“美丽的花”的主题活动。

活动过程:一、实物感知百合花(闻、看、说百合花)。

1、师把花藏起来,让我们闭上眼睛,深深的吸一口气,你闻到了什么香味?2、出示花,让我们睁开眼睛,仔细地看一看,你看到了什么?3、对,是百合花,喜欢吗?为什么?二、欣赏散文。

1、幼儿听录音。

师:有一位小姑娘也喜欢百合花,她把它写成了一很美的散文,名字叫《百合花》,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播放录音。

2、提问:(1)你听了有什么感觉?散文里的百合花是什么样的?(像喇叭一样的花朵,它的花瓣雪白雪白的)(出示图一)请几个幼儿说一说,请幼儿学一学。

(2)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也是雪白雪白的?(雪白的纸、雪白的墙壁)三、幼儿第二次欣赏散文。

1、雪白的百合花把谁吸引来了?我们一起一边听一边看。

播放动画。

(雪白的百合花把蜻蜓、瓢虫吸引来了。

(师出示图二、图三)2、蜻蜓是怎样来到百合花上的?(展开透明的翅膀飞来了)还有哪些东西是透明的?(透明的玻璃、水、纸)怎么样叫展开翅膀?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请一组幼儿学一学。

3.他们表演的真好,我好象看到了一只红色的蜻蜓,展开透明的翅膀飞来了。

4.瓢虫也是怎样来到百合花上的?(它像一颗红豆,停在百合花长形的绿叶上休息)请另一组幼儿表演。

5.老师这里有一朵百合花,这里有一朵绿叶,请男小朋友学蜻蜓飞到花上,请女小朋友学瓢虫飞到绿叶上。

九年级课文《百合花》教案

九年级课文《百合花》教案

九年级课文《百合花》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百合花》的基本内容,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3)能够领悟课文所传达的主题思想,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百合花的赞美,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热爱。

(2)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精神风貌。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珍惜美好生活。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百合花》的基本内容,把握故事情节发展。

2. 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3. 领悟课文所传达的主题思想,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1. 深入剖析课文,理解作者对百合花的赞美。

2.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炼出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阐述人物形象特点。

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总结故事情节。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分享学习心得。

4.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事例,引导学生从中提炼出正确的价值观。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展示百合花,引导学生关注美好事物。

(2)简要介绍课文《百合花》的作者及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总结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特点。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2)阐述作者对百合花的赞美,引导学生领悟课文主题。

4.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分享学习心得。

(2)选取典型事例,引导学生从中提炼出正确的价值观。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2)强调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价值观。

6.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加深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百合花》精品教案

《百合花》精品教案
2、了解第一人称视角
《百合花》这篇短篇小说中,短短不到一天的时间,“我”与小通讯员的待在一起的时间最长、交流最充分,比起其他人,“我”似乎更有优势去讲述这个故事。
同学们,我们不妨以“通讯员护送我去包扎所”这部分内容为范例,来研究第一人称叙述视角度对于本文的意义。请同学们圈划出5-23小节的第一人称。
女同志下连队有什么困难呢?我们不难知道,因为男女有别,女同志在连队里大家觉得不太方便,尤其是年轻的男女不知道该如何拿捏这样的关系。这就再一次点出叙述者女性身份的特殊性。所以,作家茹志鹃不仅设定了第一人称,她还巧妙地在战争背景下把“我”特意设定为与年轻通讯员容易在性别意识上产生冲突的女性文工团战士,这又使小说的内容更丰富,情节更有趣。
二、细读文本,了解文中不同的视角
1、了解叙述视角
英国的乔纳森·雷班在《现代小说写作技巧》一书中说:“我认为,在整个复杂的小说写作技巧中,视角起着决定作用——所谓视角即叙述者与他讲的故事间的关系。”
从小说叙述者的限制分类角度来说,叙述视角可以分为全知叙述、限知叙述等。限制叙述具体可分为“第一人称限知视角”和“第三人称限知视角”。“第一人称限知视角”,其特点是用“我”的视角来观察、讲述整个故事,并参与到故事之中。
3、了解第一人性女性视角
请大家注意文中的两个细节。小说第1小节中,就点出了“我”女性的特殊身份。前线部队中绝大多数是男人,女子很少,所以连团长都没有经验该怎么安排我,他只能抓了半天后脑勺,最后把我安排到包扎所。但这里还只是用了“大概”一词。第8小节,两人暂作休息的时候,通讯员却背对着我,“凭经验,我晓得这一定又因为我是个女同志的缘故。女同志下连队,就有这些困难。”请大家注意这里的关键词“凭经验”,“一定”,这里则是非常肯定地凸显了部队里女同志的特殊身份。

《百合花》教案(共三课时)

《百合花》教案(共三课时)
朗读指导
在欣赏优美语句的同时,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感受小说的语言魅力。指导学生注意语音、语调和停顿等朗读技巧 ,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小说的情感和意境。同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朗读或角色扮演等活动,以增强学生 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03
写作技巧探讨与实践
借鉴本文写作手法,进行创作尝试
01
02
03
学习运用象征手法
课程总结与作业布置
回顾本次课程重点内容,加深理解记忆
梳理《百合花》的情节脉络和 人物形象特点,强调作品的主 题和意义。
回顾课堂讲解的文学理论和批 评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 识分析文本。
通过讨论和提问的方式,检验 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并及时纠正理解上的偏差。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技能
分享创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01
与同学分享自己在写作过程中的感悟、经验和技巧,促进彼此
之间的学习和进步。
探讨写作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02
针对写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与同学们共同探讨有效的解决
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互相点评作品,提出改进意见
03
相互阅读并点评彼此的作品,从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提出
中肯的改进意见,帮助彼此提升写作水平。
总结小说的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引导学生进行 写作练习,如写读后感、人物分析等;布置课后 阅读任务,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文本结构梳理与主题思想阐述
文本结构梳理
《百合花》以顺叙的方式,按照时间顺序和故事情节发展,将小说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 局四个部分。通过梳理小说的情节,引导学生理解小说的整体结构。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事物和人物 ,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文学创作的

九年级课文《百合花》教案

九年级课文《百合花》教案

九年级课文《百合花》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百合花》的基本内容,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作者通过人物描绘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2)通过讨论、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感受到作者对百合花的热爱和赞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2)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正能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百合花》的基本内容,包括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形象的描绘。

2.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如拟人、比喻等。

3. 课文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和审美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百合花》的基本内容,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

(2)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作者通过人物描绘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理解和应用。

(2)从课文中提炼出作者所要传达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四、教学方法1. 阅读理解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2. 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具体例子,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向学生介绍课文《百合花》的基本内容和作者背景。

2. 阅读课文,引导学生关注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形象的描绘。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探讨作者通过人物描绘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4.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让学生通过具体例子理解和掌握。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积极参与程度,以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如写一篇关于课文主题思想的文章,或者画出课文中的重要场景,以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百合花》教案

《百合花》教案

《百合花》教案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作者精心整理的《百合花》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百合花》教案篇1活动目标:1、初步理解散文内容,感受散文的意境美、语言美。

2、学习词:雪白雪白、透明。

3、迁移新的讲述经验,尝试仿编散文,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编能力。

重点与难点重点:欣赏、理解散文,感受散文的美。

难点:能尝试仿编散文诗。

活动准备:1、录音,课件:百合花2、实物百合花,花、叶子的标记3、正在开展“美丽的花”的主题活动。

活动过程:一、实物感知百合花(闻、看、说百合花)。

1、师把花藏起来,让我们闭上眼睛,深深的吸一口气,你闻到了什么香味?2、出示花,让我们睁开眼睛,仔细地看一看,你看到了什么?3、对,是百合花,喜欢吗?为什么?二、欣赏散文。

1、幼儿听录音。

师:有一位小姑娘也喜欢百合花,她把它写成了一很美的散文,名字叫《百合花》,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播放录音。

2、提问:(1)你听了有什么感觉?散文里的百合花是什么样的?(像喇叭一样的花朵,它的花瓣雪白雪白的)(出示图一)请几个幼儿说一说,请幼儿学一学。

(2)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也是雪白雪白的?(雪白的纸、雪白的墙壁)三、幼儿第二次欣赏散文。

1、雪白的百合花把谁吸引来了?我们一起一边听一边看。

播放动画。

(雪白的百合花把蜻蜓、瓢虫吸引来了。

(师出示图二、图三)2、蜻蜓是怎样来到百合花上的?(展开透明的翅膀飞来了)还有哪些东西是透明的?(透明的玻璃、水、纸)怎么样叫展开翅膀?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请一组幼儿学一学。

3.他们表演的真好,我好象看到了一只红色的蜻蜓,展开透明的翅膀飞来了。

4.瓢虫也是怎样来到百合花上的?(它像一颗红豆,停在百合花长形的绿叶上休息)请另一组幼儿表演。

5.老师这里有一朵百合花,这里有一朵绿叶,请男小朋友学蜻蜓飞到花上,请女小朋友学瓢虫飞到绿叶上。

百合花教案设计

百合花教案设计

百合花教案设计这是百合花教案设计,是优秀的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百合花教案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心田上的百合花教学设计德育目标:口读百合花的形象,感悟人生的意义,懂得信念对于人生的价值。

知识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理解文章所蕴含的深意,感受作者情怀。

2、领悟文章运用拟人及层层衬托塑造百合形象的写作方法。

3、品味并积累作品中清新质朴、意味深长的语言。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圈点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所蕴含的深意,品味并积累作品中清新质朴、意味深长的语言。

教学难点:领悟文章运用拟人及层层衬托塑造百合形象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朗读、圈点、讨论、交流教具准备: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学生说几句有关“花”的诗句。

2、教师投影诗:A、接叶有多重,花开无异色,含露或低垂,从风时偃柳。

B、百合长在幽谷间,雨露清风绿叶闲。

万里长空云做伴,千年古月影结缘。

导:百合开在了幽谷间也开在了心田上。

二、整体感知启发思考:本单元的主题是“心灵之声”。

大自然中的某些自然现象时不时会触动作家敏感的心灵。

朗读课文,思考林清玄笔下的百合花有哪些动人之处,本文以“心田上的百合花开”为题有什么意义。

1、学生朗读课文2、学生概述课文内容,说说在文中看到了一株什么样的百合花。

(句式:从——句中,我看到了一株——的百合花。

)(自信、顽强、执著、幸福、坚忍)3、说说文中百合花有哪些动人之处。

三、赏析品味1、引导学生找出最欣赏的语句,有重点地读一读,并说说理由。

A、边读边圈画自己欣赏的语句。

B、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2、小组交流,并解决问题。

A、百合花的生长环境能说明什么问题?B、结尾说:“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这句话给了你什么启示?四、再读感悟师导:听过雨后的蛙鸣吗?无人指挥,同学们随心所欲地朗读,老师也加入其中。

说一说:本文给你带来怎样的人生感悟。

五、拓展思维小组讨论交流,进一步理解课文的主题。

九年级课文《百合花》教案

九年级课文《百合花》教案

九年级课文《百合花》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理解课文《百合花》的主题思想和情节内容。

1.1.2 分析作者通过人物塑造、情节安排和语言运用等手法表达主题的方式。

1.1.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能力。

1.1.4 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包括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

1.2 教学内容1.2.1 课文《百合花》的阅读与理解。

1.2.2 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情节和主题思想。

1.2.3 欣赏课文中的语言美和表达技巧。

1.2.4 开展相关的写作、口语表达和讨论活动。

第二章:教学步骤与方法2.1 教学步骤2.1.1 导入新课,介绍课文《百合花》的作者和背景。

2.1.2 阅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受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1.3 分组讨论,深入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表达手法。

2.1.4 总结讲评,对学生的讨论和分析进行评价和指导。

2.2 教学方法2.2.1 讲授法:教师对课文进行讲解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和思考。

2.2.2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2.2.3 写作法:学生根据课文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写作能力。

2.2.4 口语表达法:学生进行口头报告和讨论,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第三章:教学资源与材料3.1 教学资源3.1.1 课文《百合花》原文。

3.1.2 相关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分析资料。

3.1.3 参考书籍和网络资源。

3.2 教学材料3.2.1 课文《百合花》打印稿。

3.2.2 分组讨论记录表。

3.2.3 写作练习纸。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4.1.1 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进行评价,包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主题思想的把握。

4.1.2 对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进行评价,包括对人物形象和情节安排的分析和思考。

4.1.3 对学生的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进行评价,包括写作质量和表达清晰度。

4.2 教学反馈4.2.1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和分析进行点评和指导,给予肯定和提出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媳妇的心理活动:
当通讯员受伤被抬到包扎所后,新媳妇的表现有五个层次。 1、第一声短促的“啊”,是她发现伤员是通讯员时的惊 叹,它象一声闷雷撞击着读者的心。 2、第二声短促的“啊”,是她听见担架员的话后发出的, 表示着她对通讯员英雄行为的赞叹。 3、接着她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身子,她已经没有了面对 青年异性的忸怩和羞涩,象大嫂甚至母亲一般,对同志弟 倾注着一腔深情。 4、通讯员去世了,新媳妇却依然缝着那个破洞,一针一 线都缝进了她那母性的无限悲哀。 5、最后,她将自己的百合花被为通讯员装殓。正如作家 所说,“当他献出一切的时候,他也得到了一切。洁白无 瑕的爱,晶莹的泪。”
三、人物分析
•通讯员:天真憨厚、纯朴可爱的年轻战士。 •“我”:一个经验丰富、工作大胆、热情善良的女文工团员。 •新媳妇:美丽娴静、善良能干的农村少妇。
小说主要刻画的是小通讯员与新媳妇之间的圣洁感情,但两者之间穿针 引线的是小说叙事人“我”。在战争爆发前,因为“我”是女性,被团长安 排到前沿包扎所,于是引出了小通讯员的出场。 小通讯员是个刚参军一年,只有十九岁的农村青年,质朴憨厚、不善言 辞,特别怯于与异性的交往。为了突出他的后一特点,作者用较大篇幅描写 了他与“我”和新媳妇两位女性的关系。 在小通讯员送“我”去包扎所的路上,是初步展示小通讯员的性格的重 要阶段。作者有意地把这段行军路程安排在白天而不是夜晚,安排在总攻之 前而不是炮声呼啸的战斗之中,使得小通讯员不愿与女性接近的个性明显地 暴露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我”微微有些女性特有的撒娇,如走不动路啦, 主动与小通讯员认老乡啦,甚至带有挑衅性地问他娶媳妇没有等等,表现出 一种战争年代思想感情开放的新女性特有的“泼辣”,以反衬小通讯员的外 表腼腆淳朴和内心荡漾着对女性的喜悦。
四、主题分析
茅盾认为:《百合花》以“简单的故事和人物却反映了解 放军的崇高品质(通过那位可爱可敬的通讯员)和人民爱护解 放军的真诚(通过那位在包扎所服务的少妇)。”这一说法影 响深远,从而衍生出以下种种说法: •1、抒发了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 •2、赞美了普通人物的高贵品质; •3、表达了人民对革命英雄的崇敬与热爱。 •谈谈你对小说主题意蕴的理解。 •茹志娟在80年代的一篇文章中以“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 一语道破了小说持久的思想魅力所在。
五、艺术特色
•女性视域中的战争与人性: •1、不是正面描写时代的战斗风云,而是从侧面入手,从人物 情感波澜上展现人性的美。 •2、人物塑造上,并非着力刻画人物性格的全部,而是抓住一 点面人物的内心深处挖掘,细腻表现人物心理和情感变化。 •3、语言风格上,以清淡纤细的笔触表现细腻柔和的优美。 •从文学史的价值来看,《百合花》的意义在于突破了建国以 来以宏大叙事为主的文学格局,它取材于战争生活而不写战争 场面,涉及重大题材而不写重大事件,它通过战争语境下人的 生存情态与情感波折的展示,来表达作者对爱的理解、对人性 美、人情美的追求,写出了战争中年轻女性丰富而独特的情怀, 奏响了一曲“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
• 新媳妇的出现是在小通讯员的形象初步定型之后,作品通 过小通讯员借不到被子引出了新媳妇的形象,并成功地将作品 的重心转移到新媳妇身上。新媳妇的出场十分自然而优美,给 人以赏心悦目的快感,正好与结尾时的庄严肃穆形成强烈的对 比: • “门帘一挑,露出一个年轻媳妇来。这媳妇长得很好看, 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留海。穿的虽是粗 布,倒都是新的。我看她头上已硬挠挠的挽了髻,便大嫂长大 嫂短的向她道歉,说刚才这个同志来,说话不好别见怪等等。 她听着,脸扭向里面,尽咬着嘴唇笑。我说完了,她也不作声, 还是低头咬着嘴唇,好象忍了一肚子的笑料没笑完。” •新媳妇的性格塑造,是通过她与小通讯员的关系,或者说是以 小通讯员的最后牺牲为代价来完成的。 结尾关于新媳妇的描写 可以分为五个层次。
《百合花》
茹志娟与王安忆
一、作者简介
• 茹志鹃(1925—1998):著名作家王安忆的母亲。

曾用笔名阿如、初旭。1925年9月生于上海,祖籍杭州。 家庭贫困,幼年丧母失父,靠祖母做手工换钱过活。11岁以 后才断断续续在一些教会学校、补习学校念书,初中毕业于 浙江武康县武康中学。1943年随兄参加新四军,先在苏中公 学读书,以后一直在部队文工团工作,任过当过苏中军区前 线话剧团演员、组长、分队长、创作组组长等职。1947年加 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南京军区转业到中国作协上海分会, 任《文艺月报》编辑。1958年发表代表作短篇小说《百合花》 而成名。1960年起从事专业文学创作,是中国作协会员,又 被选为中国作协上海分会理事。1977年当选上海七届人民代 表,新时期先后发表《剪辑错了的故事》、《草原上的小 路》、《关大妈》等作品,曾为《上海文学》编委。 1998年 去世。
பைடு நூலகம்
二、导读
《百合花》写作于1958年初春,正是“反右”斗争的高潮 时期,作者的写作动机是想借对战争年代圣洁的人际情感的 回忆和赞美,来表达对现实生活的感慨。它显然是一篇不合 时宜的作品,由此它在问世前的曲折遭遇也就可以理解了, 当茹志鹃把《百合花》寄给许多刊物时,一再遭到退稿,其 理由是“感情阴暗,不能发表”. 这样几经周折,终于发表 在《延河》杂志上,后经时任文化部长的茅盾的赞扬,才开 始受到评论界的重视。 带着下列问题阅读小说:1、谈谈你对小说中三个主要人物 关系看法。 2、找出作品中的景物描写,并说说它们在小说 中的作用。3、结合作品中的语言、行为、心理描写,谈谈 人物的性格特点。4、如何理解小说的主题意蕴。5、《百合 花》与一般革命战争小说的区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