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腰椎骨折前后路手术选择的研究
胸腰段椎体骨折手术入路的选择

胸腰段椎体骨折手术入路的选择摘要目的研究两种不同手术入路方案对胸腰椎体骨折的治疗效果。
方法抽取单纯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45例且采用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95例采用前路手术治疗,分析两种入路的植骨融合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患者术后均无神经功能损害加重,两种手术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程度进步≥1个ASIA等级,总有效率为85%。
X光片显示植骨均已融合。
结论后路手术适用于单纯胸腰段椎体骨折,具有很好的疗效。
前路手术适合自椎管前方压迫的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具有减压彻底、植骨融合成功率高和脊柱稳定性好的优点。
关键词胸腰椎体骨折;脊髓损伤;手术入路随着高能创伤的日渐增多,对胸腰椎体骨折的治疗方案也存在着很多争议[1] ;前路手术不利于处理脱位或后柱损伤,但减压彻底;后路手术存在内固定失败和术后矫正度丢失的问题,但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可恢复伤椎高度和生理曲度,因此在手术入路的选择上应综合考虑伤椎高度、椎管占位、多椎损伤、后凸角度等多因素的情况。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抽取2005年6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胸腰椎体骨折病例140例,男84例,女56例,平均年龄38.5岁。
按部位分类:20例T11,51例T12,50例L1,19例L2。
脊髓损害分级(ASIA):18例A级,28例B级,47例C级,38例D级,9例E级。
1. 2 内固定器操作方法分析患者的CT、MRI资料后,所有患者分为经后路手术45例(单纯胸腰椎骨折),都采用AF钉固定;经前路手术95例(合并脊髓损伤),其中采用z-plate 67例,采用K钢板28例。
1. 3 手术方法经后路手术患者以受伤椎骨为核心,显露伤椎上下相邻椎骨、分别打入椎弓根螺钉,纠正椎管内骨块,减压,安装固定棒矫正复位,恢复脊柱的高度,安放横连杆。
前入路手术在第12肋尖处显露腹膜后组织做切口,满足T12~L2骨折手术操作要求。
进入腹膜,切开膈肌即达胸膜外,充分显露椎体,因T11骨折的位置偏高,需经第11或10肋胸膜-腹膜后入路,将膈肌切开,术后修复。
胸腰椎骨折前后路手术方法比较

胸腰椎骨折前后路手术方法比较摘要】通过脊柱胸腰段骨折前后路手术术后效果比较。
本组63例中,行前路内固定植骨术11例,后路内固定植骨术52例,两组方法手术后随访对比。
前路内固定术后2例发生脊柱侧弯及神经受损(18%);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植骨术后发生3例脑积液漏、2例镙钉松动共4例(9.6%)。
结论前后路手术固定均能取得满意,前路减压及椎体骨融合效果好,后路减压、固定及抗脊柱旋转效果好,神经损伤部分功能得到恢复和改善。
【关键词】胸腰段脊柱骨折植骨内固定减压一、一般临床资料2010-2012年,本院共收治胸腰段骨折132例,其中椎体高度压缩超过50%采取手术治疗63例,本组病例中,年龄在21-68岁之间,男性41例,女性22例,其中伴有截瘫8例,根据神经损伤的美国SCL-ASLA分级,A——完全性 3例,B——不完全性1例,C——不完全性2例,D——不完全性3例,损伤部位:T116例,T127例,L19例,L224例L311例,L44例,多节段损伤3例。
分别采用前路椎前减压钉棒内固定加植骨8例,钉板3例;后路全部采用钉棒系统内固定加植骨52例。
二、手术方法1.前路:前路常规采取左侧胸腹后切口,仅4例为右侧入路,经胸或不经胸或腹膜后间隙进入,所有病人均行伤椎次全切除,并且切除伤椎上下椎间盘,保留终板,行椎管前方减压,适当撑开行大块髂骨骨植入,固定时予以适当加压,2.后路:采用后正中切口,显露相应椎体关节突及横突,在人字嵴顶点处置入椎弓根钉,用钉棒系统撑开,恢复伤椎高度,于椎旁植骨。
如遇椎管狭窄或伴有神经损伤的病例则行椎板减压。
三、结果本组病员平均住院16天,均痊愈出院,经过半年至二年随访,前路行钉板系统固定2例发生椎柱侧弯,伴有不同程度神经损伤症状,占18%,后路行椎弓根钉置入椎旁植骨(如伴有椎管狭窄或神经症状则行全椎板减压)2例发生椎弓根钉松动,发生脑脊液漏3例共占9.6%,结论:后路手术易暴露,损伤小,减压效果好,钉棒系统固定稳定可靠,抗脊柱旋转作用强,操作简单,出血少,对人体影响较小,本人认为:后路手术比前路手术优越。
胸腰段椎体骨折手术入路的临床选择

参 考文 献
[ ] K A S IS S KGU II , A AIY,l 1F nt n gf e— 1 OB YA H ,E I C t JS K e a ucoi e . i n r
西南国防医药 20 年第 1 卷第 6 08 8 期 环, 尽量使用大血管的分支吻合 , 其不但对受区循环影 响小 , 直径 与供 肌 血管 直 径相 近 便 于 吻合 。切 取 下 且
的动力 肌应尽 量 在 2h内重建 循 环 , 以减 少 再 灌 注损
・89 ・ 3 达不到这一标准。我们采用近年使用 E nkn 评分 n ei g 系统 对患 者伤肢 进行 评估 , 过检 查 患者 关节 的活 通
E3 林浩东 , 2 方有生 , 陈德松. 阔肌恢 复后再移位 重建屈肘 背 屈指功能 [] 中 国矫形 外科 杂 志, 0 6 8 1 ) 24— J. 20 , ( 4 :1 0
10 . 26
[ ] LN SH,HUAN 3 I C GD CC, ̄ I -
R e a ru t a r s IY,t L amai j mu — T mao
法: 分析采用前后路两种方法治疗 1 8 2 例胸腰椎骨折合并 脊髓损伤 患者的临床 资料 , 观察其神 经功能 恢复情况 。结果 : 18 2 例术后均无神经功能损害加重 。在新鲜胸腰 段椎 体骨折 中, 神经功 能的恢复程度进 步 1 个或 1 以上 A I 个 SA等级 的 占 5.% ; 5 1 在陈 旧性胸腰段椎体骨折 中 , 神经 功能恢 复程 度进 步 1个或 1个 以上 A I 等级 的 占 8. % , SA O 9 总有效率 为 5 . 。结论 : 94 对来 自椎管前方压迫 的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 , 前路减压手术具有减压彻底 、 经功 能改善率 高、 神 融合 成功率 高、 脊柱稳定性好等优点 , 是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 的有效方法 。后路手术适用于大多数新鲜胸腰 段椎体
胸椎骨折的前、后路治疗分析

【 关键词 】 胸椎 骨折 ; 前路 ; 入路方式
胸椎骨折是骨科 临床 常见骨折类 型之一 , 近年来 随着交 通 事故发生率 的不 断上升 , 胸椎骨折 发病率 也 日益 提高 。作 者 在此结合河南省南 阳市 第二 人 民医 院近年 收治 的手 术治 疗胸椎 骨折 的临床实例进行对 比分析 , 研 究前后 和后路 人路 方式对 手术效果 的影 响 , 以此为临床治疗 提供参 考 。
1 资料与方法
路 。逐 层分开 、 分离腰 大肌 后 , 结扎 或缝 扎节 段血 管。患椎 行椎体 次全切除 , 彻 底清理进入椎管及压 迫脊髓 的椎 间盘组 织 或碎 骨块 , 刮 除患 椎上 下终 板 的软骨 , 以充 分减 压。取肋 骨或 自体髂 骨进行植骨 , 复位 固定后经 c型臂 x线机确定脊 柱 曲度 正常后逐层关 闭术 口, 内置引流管 。术后 2~ 3 d 无渗
医药 , 2 0 1 0, 2 9 ( 0 5 ) : 4 8 8 - 4 9 0 .
是患儿体 内毒素作用所导致 J 。 患者脑组织 、 骨骼肌 以及心 肌组织 中 , 分 布大量 心肌酶 , 在患J L , b 肌受损 的情况 下 , 会 明显 改变 患J L , b肌酶 活性 , 而 且患J L , g , 肌 细胞 中仅 有 C K- MB存在 , 所以, 可 将其视 为损伤 患儿心肌 的重要 指标 J 。对 两组 患儿心 肌酶 谱检 测结果 进 行 分析与探讨发现 , 观察组患儿各项 指标均 比对照组 患儿 明
胸 椎 骨 折 的前 、 后 路 治 疗 分 析
王 荣 强 【 摘 要】 目的 比较前路和后路手术治疗胸椎骨折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本 院近年行前路 和后 路 前路组手 术时长 、 术 中出血量
胸腰椎爆裂骨折前后路手术治疗的疗效比较

探 讨 胸腰 椎 爆 裂 骨 折前 后 路 手 术 治 疗 的 临床 效 果 。方 法 回顾 性 分 析 2 0 0 0年 9月至 2 0 年 3月 , 07 术 后伤 口均 一 期 愈 合 , 经损 伤 症 神
实 用 骨科 杂 志
第 1 4卷 , 1 期 , 0 8年 t 月 第 1 20 1
・64 ・ 1
文 章 编 号 :0 8 5 2 2 0 ) 1 0 4 —0 1 0 —5 7 ( 0 8 1 6 1 3
胸腰椎爆 裂骨折前后路手术治疗的疗效 比较
王 泽 欧 阳彦 成 周谊 甘 志 勇 朱 建 军 宋彬 胡 豇 。黄 崇 新 。 , , , 。 , , ,
pr a h o r ton. s t F o c pe a i Re uls he mea olo — rod w a 8. o hs The e w e e no s v r s op r tv o pl n f l w up pe i s 3 8 m nt . r r e e e po t e a ie c m i — c to a ins, u h a e e i a i fne ve f nc i s c s d t ror ton o r u ton. l t a e h A l he c s s s ow e t l m pr e e t e c p n 2 c s s o om— d no ab e i ov m n x e t i a e fc
关 键 词 : 腰 椎 ; 折 ; 路 ; 路 ; 术 治 疗 胸 骨 前 后 手
前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陈旧性骨折论文

前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陈旧性骨折【摘要】目的探讨前后路手术在陈旧性胸腰椎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56例陈旧性胸腰椎骨折经前路或后路行椎管扩大减压植骨、内固定术。
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5年,平均19个月。
56例术后症状明显缓解,受压脊髓得到有效减压,植骨融合率高,前路手术脊髓神经功能改善优于后路后术,并发症少。
结论椎管侧前路减压对陈旧性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有效,后路后术适用于单纯脊柱失稳者。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前后路;手术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038-02我们自2003年4月始应用前后路后术治疗胸腰椎陈旧性爆裂骨折56例,疗效良好。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56例,男38例,女18例;年龄18-47岁,平均32岁。
受伤原因:高处跌落伤19例,车祸伤24例,压砸伤13例。
受伤时间6个月-8年,平均21个月。
脊柱骨折脱位分类按denis标准:压缩型骨折12例,爆裂型骨折28例,骨折脱位16例。
损伤部位:t71例、t102例、t112例、t126例、l123例、l213例、l39例。
56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损伤,截瘫frankel分级:a级0例、b级21例、c级15例、e级13例。
固定方式:dick3例、stefee5例、cd2例、rf10例、thrs2例、af3例、kaneda7例、z-plate13例、apls5例、centaur system6例。
1.2手术方法1.2.1前路手术气管插管全麻或硬膜外麻,侧卧位左侧入路,经胸、胸腹联合、腹膜外入路。
暴露椎体侧面,根据椎体骨折突起、变扁、楔形等特点定位,结扎相应腰横动脉,切除病椎左侧椎弓根,显露硬脊膜,直视下去除突入椎管压迫脊髓的骨块和椎间盘组织,减压范围包括椎体的后1/3,深至对侧椎弓根。
切除病椎上下侧的椎间盘的软骨终板,撑开后于椎间植入髂骨块,于病椎上下椎体的后上方和后下方与椎体中轴呈10°角平衡椎体终板旋入螺栓各一枚。
严重胸腰椎骨折采用前路或前后路联合手术的优缺点探讨

严重胸腰椎骨折采用前路或前后路联合手术的优缺点探讨摘要】目的:了解对严重胸腰椎骨折患者应用前路或者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取笔者2017年—2018年诊疗严重胸腰椎骨折患者为分析对象,分别在患者群体对单纯前路手术、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各抽取30例,对其临床数据以回顾性方式进行分析并归纳上述手术治疗方案的优缺点。
结果:在对椎体处理过程中,前后路联合手术术中平均出血量、手术时间等数据均显著优于单纯前路手术(P<0.05);优良率比较方面两组患者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严重胸腰椎骨折患者应用单纯前路手术治疗或者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对病情均有良好的改善效果,充分考虑患者实际情况和需求选择对应术式,全面保障治疗效果。
【关键词】严重胸腰椎骨折;前路手术;前后路联合手术;优缺点【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5-0079-01当前对严重胸腰椎骨折患者常用前路手术或者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为了更系统了解两种手术方案的应用价值和优劣势,对本院近年诊疗相关患者群体资料进行梳理后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取笔者2017年—2018年诊疗严重胸腰椎骨折患者群体为分析对象,分别在患者群体对单纯前路手术、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各抽取30例,所有患者均均有对应的适应证。
纳入标准:脊柱前中柱严重受损或者三柱受损;病椎后凸角在25°以上,椎管占位超过60%,椎体压缩程度超过50%;存在神经受损;需要接受前路减压处理以及支撑植骨治疗。
患者中男性41例,女性19例;年龄在23~69岁,平均为(43.1±1.4)岁。
根据Denis进行分类[1],提示8例为压缩型,52例为爆裂型。
致伤原因包括重物压伤、跌伤、高处坠落伤。
1.2 手术治疗单纯前路手术:即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通过开胸或者经胸膜从T4-11节段入路,如患者为T12-L2段椎体骨折则选择胸膜外腹膜后入路完成手术治疗。
胸腰椎骨折手术方式的选择

胸腰椎骨折手术方式的选择靳安民主任医师教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骨科中心主要容:一、胸腰椎骨折分类:Denis分型和Magerl改良AO分型二、胸腰椎骨折手术参考方法:LCS和TLICS三、胸腰椎骨折手术入路:前路、后路、前后路四、微创手术:PVP或PKP和MIPPSO胸腰椎骨折分类:●国外众多学者在胸腰椎骨折分类的研究领域中从不同的角度总结了自己的经验,提出了各自的系统和见解。
由于分类方法的不同,直接导致了临床疗效评估困难和国外交流障碍。
鉴于短期还不可能出现被广泛接受的分类系统,因而现有的Denis分类和AO分类仍应是主流的分类方法。
●Denis分型●Magerl改良AO分型爆裂骨折Denis分型(1983)●A型:严重的完全纵向垂直应力所致的上/下终板均破裂的骨折●B型:不完全纵向垂直或略带前屈应力所致的上终板损伤●C型:下终板损伤,作用机制与B型相似,但比B型少见●D型:轴向应力伴有旋转暴力●E型:轴向应力伴有侧向屈曲Magerl改良AO分型(1994)●Magerl等以双柱概念为基础,继承AO学派长骨骨折的3-3-3制分类,将胸腰椎骨折分为3类9组27型,多大55种。
主要包括:●A类:椎体压缩类:A1:挤压性;A2:劈裂性;A3:爆裂性。
●B类:牵性双柱骨折:B1:韧带为主的后柱损伤;B2:骨性为主的后柱损伤;B3:由前经椎间盘的损伤。
●C类:旋转性双柱损伤:C1:A类骨折伴旋转;C2:B类骨折伴旋转;C3:旋转-剪切损伤。
手术适应症●Denis 等[1]认为无论有无神经损伤,爆裂骨折均应被列为不稳定性骨折。
●Mikles 等[2]认为当无神经症状型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椎体高度压缩>50%、后凸Cobb角>25°或椎管受压超过40%时需手术治疗。
●Shimer 等[3]认为对于合并脊髓圆锥及马尾综合征且有压迫性损害的患者,应在伤后48h 进行减压。
国有学者认为对于椎管占位>1/2 或即使椎管占位<1/2 但合并有神经症状者,即视其为不稳定性骨折,均采用后路植骨融合;对于椎管占位<1/2,无神经症状者,仅给予复位及固定即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背景回顾
• 2.5胸腰椎骨折的分类
2.5.1 Denis“三柱理论” 1983年,Denis首先创立了“三柱理
论”:前柱(前纵韧带、椎体前1/2、椎间盘 前部);中柱(后纵韧带、椎体后1/2、椎间盘 后部);后柱(椎弓、椎板、椎间小关节和韧 带结构)。
• 该理论对脊柱的力学分析有了较深刻的认
识,对脊柱骨折的诊治具有指导意义。但 另一方面,未能很好地反映出后柱损伤程 度和损伤机制,又缺乏对脊髓神经组织瞬 间损伤机制及程度的评估,以及对脊髓神 经功能恢复可能性的判断
2背景回顾
• 2.5.2按稳定的程度分类
Nicoll (1949)最先将胸腰椎骨折分为稳定和 不稳定两类。 对于不稳定的判断可采用White和Panjabi提 出的量化评分表(见表)
2背景回顾
• 2.7手术治疗时机
临床上, 胸腰椎骨折常合并有其他损伤, 其手术时机的选择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 即 神经系统功能状态及其他伴随损伤的严重 性
• 非手术治疗的选择包括姿势复位、卧床休
息和支具治疗。
2背景回顾
• 2.7手术治疗时机
Gaebler 等的一项临床研究表明, 对不 完全神经功能损伤伤后 8 h 内手术者神 经功能恢复情况明显较 8 h 后手术者好。 而受伤 48 h 后手术者神经功能恢复与手 术时间的早晚没有明显关系。
• Been 等比较不稳定胸腰椎骨折分别经前路减
压内固定与单纯后路撑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效 果, 得出类似 Danisa 研究结论。
2背景回顾
认为前路手术的国外学者有
• Kaneda 等对 150 例有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
折行前路减压、支撑植骨及 内固定术, 术后 神经功能改善达 Frankel 1 级以上; 植骨融 合率达 93%; 术前麻痹症状或小便功能障碍 获得完全恢复; 绝大部分患者术后恢复工作
AO分类
亚型
A型
A1型
A2型
A3型
B型
B1型
B2型
B3型
C型
C1型
C2型
C3型
损伤作用类型 嵌压骨折 劈裂骨折 爆裂骨折 牵张性两柱损伤 A型骨折加上后柱损伤 剪力引起前、后柱的移位损伤 A型骨折伴旋转移位 B型骨折伴旋转移位 剪切旋转性损伤
2背景回顾
• 2.6非手术治疗
有一些学者认为对于无神经功能损害表现的胸 腰椎骨折,非手术治疗同样可取得满意疗效。同 时有一些作者认为,即使骨折稳定性较差也同样 可采用非手术治疗。 Mumford等[73]报告41例无神经损害爆裂性骨折的 非手术治疗结果,随访2年中仅1例因病情加重行 手术治疗,经从疼痛和功能两方面评定,优良率 达66%,并认为最后随访时临床症状严重程度与 初诊时影像学检查所提示小损伤严重程度并无相 关性,因此只要无神经学异常表现均为非手术治 疗适应证。Shen等[74]认为合并椎板、棘突及横 突骨折同样也可行非手术治疗。
的固定作用,胸椎是后凸弯曲,腰椎是 前凸弯曲,处于两曲度的衔接点,亦是 力矩的支点。
1研究目的
• 因胸腰段自身的解剖和运动生理特性,使
胸腰段骨折在脊柱骨折中占有很大的比例。 同时其损伤病理复杂,不同的损伤类型要 求不同的治疗原则与方法。
1研究目的
• 目前手术治疗方法主要有前路及后路手术,
各有其特有的针对性和优缺点。然而,胸 腰段骨折损伤机制复杂、骨折类型多样, 在如何准确地判断损伤的病理类型及选择 合理的治疗方法这些问题上,存在许多争 论。有必要对胸腰段骨折手术的选择上进 一步研究,以提高其治疗效果。
2背景回顾
• 2.2 胸腰段脊柱损伤的致伤因素
1).绝大多数是间接暴力所致 2).直接暴力 3).肌肉拉力 4).病理性骨折
2背景回顾
• 2.3胸腰段骨折损伤机制 • 主要是有轴向压缩力,轴向牵张力,轴向
旋转力和水平剪切力。
• 由于创伤时脊柱体位和暴力作用点的不问,
又衍生出不同作用 。
2背景回顾
胸腰椎骨折前后路手术选择的 研究
Research Of Thoracolumbar fractures choose surgical approach
1 研究目的
• 通常所说的胸腰段,是指胸11—腰2。
胸腰段脊柱处于两个生理弧度的交汇处, 是脊柱骨折多发部位。原因有
• 解剖学上特点:丧失了胸椎肌肉和肋 冠状劈裂和纵向劈裂 椎体塌陷和钳型骨折
损伤机制 轴向的、垂直压缩暴力 垂直压缩力 垂直压缩力,骨质疏松
楔形骨折和侧屈型骨折 屈曲压缩力
Chance骨折 (安全带型)屈曲牵张暴力
经椎间盘损伤
屈曲牵张力。
骨折半脱位
轴向牵张力
骨折脱位
轴向旋转力和水平剪切力
因而, 应综合各种因素考虑手术时机。 若患者出现进行性神经功能障碍, 则应急 诊手术
2背景回顾
认为后路手术的学者国外主要有
• McAfee 等认为对有神经功能损伤的胸腰椎骨
折, 约 85%可经后路复位内固定获得有效的减 压。
• Danisa 等认为后路手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失
血量及手术操作的便利程度和熟练程度等方面 均占明显优势
2背景回顾
• 2.5.4 AO“三、三、三、”分类
AO(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的“三、三、 三、”分类方法
按损伤机制分为压缩、牵张、和旋转三 个机制,可分为A, B, C三型,每一型又可分 为三个亚型及进一步分为亚亚型.
2背景回顾
• A型:前柱骨折。 • B型:A型骨折加后柱骨折。 • C型:B型骨折再加上旋转性损伤。
2背景回顾
项目
评分
前部结构破坏或失去功能
2
脊柱后部破坏受损或失去功能
2
肋椎关节破坏
1
放射学标准
1.矢状面位移>2.5mm
2
2.矢状面相对成角>5度
2
脊髓或马尾神经损伤
2
预期危险载荷
1
总分=>5分即可诊断临床不稳定骨折
2背景回顾
• 2.5.3按损伤机制分类
1)屈曲压缩性骨折 2)稳定爆裂骨折 3)不稳定爆裂骨折 4)安全带型损伤 5)骨折脱位型
Chipman 等通过对胸腰椎骨折早期 (72 h内) 和晚期(72 h 后) 手术的比较, 认为对严重胸腰椎骨折患者早期手术可 减少并发症、缩短 ICU 监护时间及住院 时间,防止神经损伤加重
2背景回顾
• 2.7手术治疗时机
尽管如此, Shaffrey 等仍认为,对有不 完全神经功能损伤者应尽早手术。此外, 有研究表明早期手术将增加术中出血, 而 48--72 h 后手术则可减少 2/3 的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