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答李淑一》教学设计2
第3单元曲苑天地——《蝶恋花·答李淑一》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音乐九年级上册

3. 歌曲《蝶恋花·答李淑一》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 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歌曲《蝶恋花·答李淑一》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歌曲《蝶恋花·答李淑一》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歌曲《蝶恋花·答李淑一》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4)作业鼓励:对学生的进步和努力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5)作业建议: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第3单元曲苑天地——《蝶恋花·答李淑一》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音乐九年级上册课题:科Fra bibliotek: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
第3单元曲苑天地——《蝶恋花·答李淑一》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音乐九年级上册
1. 歌曲《蝶恋花·答李淑一》的演唱技巧和音乐知识
九.课堂
(1)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歌曲《蝶恋花·答李淑一》的演唱技巧和音乐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解决。
(2)观察:观察学生的演唱和音乐表现,了解学生对歌曲《蝶恋花·答李淑一》的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的理解程度,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
(3)测试:通过测试,了解学生对歌曲《蝶恋花·答李淑一》的音乐结构和创作特点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
难点:歌曲中的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学生需要理解歌词和旋律如何表现歌曲的情感,以及如何运用音乐元素来创造艺术效果。
(5)歌曲《蝶恋花·答李淑一》的音乐结构和创作特点
难点:歌曲的结构和创作特点,学生需要了解歌曲的曲式、和声和配器等元素,以及它们如何共同创造歌曲的整体效果。
九年级音乐下册 第3单元《曲苑奇葩》蝶恋花﹒答李淑一教学设计2 湘教版

蝶恋花·答李淑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感受苏州弹词浓郁的地方风格,能模仿苏州方言学唱《蝶恋花·答李淑一》的前一部分。
2. 体验《蝶恋花·答李淑一》的情感、意境,理解其思想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1. 感受苏州弹词浓郁的地方风格,能模仿苏州方言学唱《蝶恋花·答李淑一》的前一部分。
2. 在学习中体验《蝶恋花·答李淑一》的情感、意境,理解其思想内容。
教材分析这是一首根据“丽调”(评弹演员徐丽仙的唱腔)改编的弹词开篇。
全曲可分四个段落,前两句是第一段落,表现了作者悲痛的心情和富有浪漫色彩的“杨”“柳”直上重霄九天的形象。
第二段是叙事性的,关键词是“何所有”和“桂花酒”。
第三段是描绘月中嫦娥轻盈的舞姿,曲调婉转优美。
第四段是高潮部分,月中嫦娥、吴刚闻听“杨”“柳”在人间的壮烈故事,不禁泪飞如泉涌,音乐亦激扬起伏,推向了全歌的最高点,此时,激情与柔美有机地融成一体,如最后一个“雨”字,既有苏州评弹的秀美而又不失澎湃的激情。
由于评弹是用苏州方言演唱,因此作为曲艺唱腔,“依字行腔”仍是最重要的,例如:“九”字,接普通话是第三声而按苏州话则是第四声(去声),因此谱以“”的唱腔。
同样“酒”字,苏州读去声,配以“”的唱腔,十分贴切。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北方具有代表性的曲艺形式:北方鼓词。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我国南方具有代表性的曲艺形式:南方弹词。
请先来听一听南方弹词的语言与伴奏乐器特点。
二、新课欣赏1. 初听《蝶恋花·答李淑一》。
2. 讨论方言与伴奏乐器。
师:你们听出来了吗,歌曲中的语言和我们平时说话有什么不同呢?歌曲是用什么乐器伴奏的?师:大家对我国南、北方语言发音很敏感,伴奏乐器听得也很准,我们每人都要锻炼用敏锐的耳音来学习音乐。
弹词包括很多,如:扬州弹词、四名弹词、绍兴平湖调等,刚才听到的这段唱腔是用苏州方言演唱,所以得名“苏州弹词”,它主要流行于这些地区,能看出来吗?(将地区用课件的形式以不同颜色的闪动加以标注。
蝶恋花答李淑一教案

蝶恋花答李淑一教案前言《蝶恋花》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篇经典作品,它描写了一个美丽的女子和她的爱情故事。
这篇文章被广泛地用于中学语文教育中,作为一篇优秀的文言文阅读材料。
本文将针对李淑一老师的教学案例,对《蝶恋花》的教学进行探讨。
教学目标1.了解《蝶恋花》的背景和作者;2.理解《蝶恋花》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3.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课前导入在开始教学之前,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1.播放与《蝶恋花》相关的音乐,如《蝶恋花》古筝曲等;2.展示与《蝶恋花》相关的图片,如古代女子的服饰、古代园林等;3.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如“你们知道《蝶恋花》是什么故事吗?”“你们喜欢看古代小说吗?”等。
课堂教学第一部分:了解《蝶恋花》的背景和作者1.介绍《蝶恋花》的作者——柳永,让学生了解他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介绍《蝶恋花》的创作背景和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
第二部分:理解《蝶恋花》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1.分析《蝶恋花》的主要情节,让学生了解故事的主要发展线和情节转折点;2.分析《蝶恋花》的人物形象,让学生了解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行为表现。
第三部分: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1.介绍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和阅读方法,让学生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阅读难点;2.分析《蝶恋花》中的文言文句式和词语,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
第四部分: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1.分析《蝶恋花》的文学价值和艺术特点,让学生了解这篇文章的文学价值和艺术特点;2.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让学生自己发表对《蝶恋花》的感受和评价。
课后作业1.阅读《蝶恋花》全文,并写出自己的读后感;2.分析《蝶恋花》中的文言文句式和词语,写出自己的阅读体会;3.了解其他古代小说,如《红楼梦》、《西游记》等,并写出自己的感受和评价。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分析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蝶恋花》的背景、情节和人物形象;2.互动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积极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3.体验式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古代文化和文学氛围。
最新音乐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蝶恋花答李淑一》教案

最新音乐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蝶恋花答李淑一》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蝶恋花答李淑一》知道我国南北有代表的两种说唱音乐——南方弹词的主要特点。
2、感受体验两个唱段中所表现的革命家情怀与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音乐感受。
教学难点: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一、导入齐唱《门前情思大碗茶》。
这首歌曲具有北方鼓词的特点,它和南方弹词并列为我国南北具有代表性的两种说唱剧种。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具有代表性的曲子《蝶恋花、答李淑一》。
二、听赏《蝶恋花答李淑一》(学生活动)思考1——音乐特点;思考2——情感体现。
(教师讲解)1、音乐背景题目中的李淑一原是湖南长沙第十中学的语文老师,其丈夫柳直荀1932年在湖北战役中牺牲。
杨开慧是毛泽东夫人,1930年为革命牺牲,时年29岁。
1957年春节,李淑一向毛泽东贺年,信中附了一首她1933年写的怀念柳直荀烈士的词。
同年5月11日,毛泽东回信,并以这首词作答。
这首词为毛泽东1957年写成,他用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以丰富的想象追思杨开慧、柳直荀两位烈士,表达了革命者高尚情操和精神境界。
1958年他弹词演员赵开生为这首词谱曲。
2、音乐特点《蝶恋花、答李淑一》是解放后弹词开篇的优秀作品之一。
唱腔优美抒情、细腻委婉,既保留了苏州弹词音乐的特点,又赋予了新时代的气息。
3、情感体现音乐抒发了作者对烈士崇敬缅怀之情,揭示了革命者的博大胸怀,最后一句“泪飞顿作倾盆雨”铿锵有力,表现出难以抑制的革命激情。
4、讨论该怎样的情感来歌唱这首曲子?5、学唱师带领学生反复歌唱至熟练掌握。
三、总结课程结束,学生走出教室。
蝶恋花答李淑一音乐教案

蝶恋花答李淑一音乐教案《蝶恋花答李淑一》是一首中国古代的纯音乐曲目,由古琴演奏。
它是古琴曲《鹿鸣》的续曲,也是古琴四大名曲之一。
该曲的演奏要求较高,需要演奏者具备一定的琴技和音乐表达能力。
以下是一份关于《蝶恋花答李淑一》的音乐教案,介绍了该曲的演奏技巧和情感表达。
一、教学目标1.了解《蝶恋花答李淑一》的音乐特点和背景知识;2.掌握曲目的基本演奏技巧;3.通过音乐表达传达曲目中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蝶恋花答李淑一》的音乐特点和背景知识;2.曲目的基本演奏技巧;3.音乐表达和情感传达。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演奏部分简单的古琴曲进行热身,增强学生的乐感和对古琴音乐的兴趣。
2.知识讲解介绍《蝶恋花答李淑一》的背景及音乐特点,包括曲调、音阶、节奏等方面。
结合诗词解析曲目中的情感和意境。
3.基本演奏技巧讲解依序介绍古琴演奏中的基本技巧,包括指法、弹拨、音色控制等,重点讲解该曲中的一些特殊技巧和难点。
4.示范演奏演奏者进行示范演奏,展示曲目的整体效果。
同时,讲述自己在演奏中的情感表达和理解。
5.学生演奏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分组进行演奏,老师进行指导和点评,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并提升演奏水平。
6.音乐表达和情感传达引导学生通过演奏活动,理解曲目的情感表达,引导他们在演奏中发现和传达曲目中的情感和意境。
7.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学生在演奏中的进步和表现,提出改进建议,以便进一步提高演奏水平。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的参与和表现,判断他们在课堂中的进步和积极性;2.听取学生的反馈,了解他们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和感受;3.对学生的演奏进行评价,包括技巧的掌握程度、情感的表达以及整体演奏的效果。
五、教学延伸学生可以在课后继续练习曲目的演奏,并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和比较,互相学习和提高。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乐感和音乐表达能力,引导他们在演奏中发现和传达曲目中的情感。
同时,要注意与学生的互动,让他们在课堂中充分参与和发挥。
蝶恋花答李淑一教案

蝶恋花答李淑一教案教案:《蝶恋花答李淑一》一、教学目标1.了解唐代诗人李清照和她的作品《蝶恋花答李淑一》的背景与故事情节;2.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欣赏能力,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意境;3.通过本篇诗歌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了解《蝶恋花答李淑一》的背景与故事情节;2.理解诗歌中的表达情感和意境;3.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诗歌中的含义与意境;2.通过朗读,表达出诗歌中的情感。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介绍李清照和《蝶恋花答李淑一》的背景与故事情节;2.抒情法:通过朗读和演唱,感受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3.对比法:将诗歌与其他古代诗歌进行对比,分析其特点和意义。
五、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李清照和她的作品《蝶恋花答李淑一》;2.鼓励学生分享对诗歌的印象和感受。
Step 2 学习诗歌的背景与故事情节1.讲解唐代女诗人李清照的背景和作品创作环境;2.介绍《蝶恋花答李淑一》的故事情节:诗歌是李清照答覆好友李淑一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李清照对友谊的思念和珍视。
Step 3 分析诗歌的含义与意境1.请一个学生朗读诗歌;2.让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并与李清照的生活背景联系起来。
Step 4 全班朗读1.全班齐读诗歌,体会诗歌中的韵律和节奏;2.教师引导学生用表演的方式朗读诗歌,表达出诗歌中的情感。
Step 5 对比分析其他古代诗歌1.选择几首与《蝶恋花答李淑一》主题相近的古代诗歌,让学生小组讨论并做简单比较;2.学生代表性地分享他们的观点和分析,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六、作业布置1.复习背景知识,复述课堂内容;2.书写对诗歌《蝶恋花答李淑一》的个人感受和理解。
七、板书设计1.标题:《蝶恋花答李淑一》2.背景与故事情节3.诗歌分析与意境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李清照和她的作品《蝶恋花答李淑一》的背景与故事情节,理解了诗歌中的表达情感和意境。
蝶恋花答李淑一音乐教案

蝶恋花答李淑一音乐教案教案标题:蝶恋花答李淑一音乐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蝶恋花答李淑一这首音乐作品的背景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音乐表演技巧和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1. 音乐播放设备。
2. 蝶恋花答李淑一音乐作品的录音或视频。
3. 乐器(如钢琴、吉他等)。
教学过程:引入:1. 向学生介绍蝶恋花答李淑一这首音乐作品的背景,包括作曲家、创作背景等。
2. 播放蝶恋花答李淑一音乐作品的录音或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这首音乐的美妙之处。
探究:1. 引导学生分析蝶恋花答李淑一音乐作品的曲调、节奏、速度等特点。
可以通过讨论、听力练习等方式进行。
2. 分组让学生自由探索乐曲中的旋律和和声,并尝试演奏一小段乐曲。
3. 引导学生分析乐曲中的情感表达,如快乐、伤感等,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话语表达对这首音乐作品的感受。
表达:1. 分组让学生选择一段乐曲进行合奏或合唱,并指导他们进行排练和演练。
2. 鼓励学生在表演中展示个人的音乐才华和创造力,可以加入个人独奏或即兴演奏等元素。
总结:1. 回顾学生在探究和表达环节中的学习成果,让他们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2. 引导学生对蝶恋花答李淑一音乐作品进行整体评价,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拓展:1.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其他类似风格或主题的音乐作品,并进行欣赏和表演。
2. 组织学生参加音乐比赛或演出,展示他们的音乐才华和成果。
评估:1. 观察学生在探究和表达环节中的参与度和表现情况。
2. 评价学生对蝶恋花答李淑一音乐作品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案扩展:1. 可以结合音乐史知识,介绍蝶恋花答李淑一在音乐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创作,让他们尝试以蝶恋花答李淑一为灵感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
《蝶恋花答李淑一》教学设计

《蝶恋花答李淑一》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蝶恋花答李淑一》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蝶恋花答李淑一》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理解本词在怀念亲人的情怀中蕴含的丰富的内容。
2、理解词作的浪漫主义特色。
二、教学重点:词人奇特的想象和典故在词中的表现力。
三、教学难点:怀亲的内心情怀与宏阔的社会历史相统一。
四、教学过程(一)背景介绍:1、杨开慧(1901-1930),乳名霞,字云锦,湖南长沙县清泰都(乡)人,毛泽东恩师杨昌济之女。
毛泽东的夫人,1901年9月26日生于长沙东乡板仓。
1913年到长沙读书,1918年随父杨昌济到北京1920年回湘读书,参加反帝反封建斗争,同年冬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中共湘区委员会当任机要和交通联络工作。
1923年至1927年,随毛泽东在上海、韶山、广州、武汉等地从事革命活动。
大革命失败后,回到家乡板仓,坚持地下工作1930年10月,被政府反动派逮捕,遭受严刑拷打,威逼利诱,始终坚贞不屈。
曾任湖南省委书记的叛徒任卓宣向何键献策称:“杨开慧如能自首,胜过千万人自首。
”于是,审讯官提出,杨开慧只要宣布同毛泽东脱离关系即可自由。
杨开慧则毅然回答:“死不足惜,惟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
”这时,杨母找到蔡元培等,请他们发电报保释。
军阀何键接电后,马上下令行刑,并回复蔡元培等诡称接到电报前已经处决。
11月14日,杨开慧在长沙被杀害。
此时在江西指挥红军反“围剿”的毛泽东,得知杨开慧牺牲的消息,寄信给杨家说:“开慧之死,百身莫赎。
”2、本词写作背景1957年春节,李淑一写信给毛泽东,谈她读了毛诗的感想,并附了一首她在1933年听到柳直荀牺牲时写的《菩萨蛮》。
毛泽东5月11日回信,寄上他的这首《蝶恋花》,李淑一词中有“征人何处觅,六载无消息”句,故毛泽东上来就回答了烈士去处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蝶恋花·答李淑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语,理解重点字词意思,理解诗句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体会诗人抒发的革命情怀和思想感情。
3、展开想象,学习双关和引用神话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1、通过交流,体会诗歌意思,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领悟作者对两位烈士的怀念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忆江南》吗?我们一起来背一背。
2、这是一首词,你知道词是什么吗?
3、生根据资料进行回答。
4、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由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所写的词,题目是——(课件出示题目),学生齐读课题。
解题:蝶恋花是词牌名,答李淑一是标题,意思是答复李淑一。
5、关于毛泽东,你了解多少?请简略介绍。
(学生概括介绍毛泽东)
二、检查预习
(一)字音:读准读通。
1、同学们,通过预习,你能正确读出课文吗?请特别注意突出表示的字词。
(老师出示课文,将重点词突出表示)
指名学生读课文。
其余学生仔细听,听后评价字音,和节奏停顿。
2、学生朗读。
进行评价:好的地方,不足的地方。
(有错的地方纠正后再读)
(二)理解意思,读出节奏。
1、在这首词中,你读懂了哪些句子的意思,能通过理解重点字词来理解句子的意思吗?
2、指名抓重点字词理解句意。
生:在第X句中,我知道了XX的意思,就是——,这句话的意思是——。
3、你能把这句话读一读吗?
生读理解的句子。
4、老师评价:在他的朗读中,老师发现他不仅能正确、流利地读,还做到了有节奏、有停顿。
你们能像他这样读吗?
指导学生读书句子。
5、刚才我们理解了这首词的意思,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词。
6、全班齐读全文。
三、想象画面,体味诗境
1、孩子们,请闭上你的眼睛,用耳朵,用心仔细的聆听,在老师的朗诵声中,你的眼前出现了哪些画面?
2、老师配乐朗读,学生听进行想象。
3、好,睁开你的眼睛,你能将刚才想到的画面,在文中找到相应的句子吗?
(学生默读课文,画文结合,找到句子)
4、指名回答
(1)生:从题目“蝶恋花”中,我仿佛看到了许多的蝴蝶围绕着鲜花翩翩起舞,不愿离去,十分留恋的样子。
师:真好,蝶恋花这个词牌,一般是用来填写多愁善感和缠绵悱恻内容,表达人的情感的。
你能带着你想象的画面来读一读这个句子吗?
生读句子。
(2)从“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这句话中,我看到了漫天飞舞的杨花和柳絮,飘扬直上,飞到天的最高处。
(生读句子)
(3)生:我从词中的3、4、5、6句中,仿佛看到了天上的吴刚很恭敬地捧了桂花酿的酒来款待英魂,嫦娥也为他们跳起了舞的画面。
(读)
(4)从最后两句中,我仿佛看到了英魂泪水倾盆而下的情景。
(读)
4、小结过渡:
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
让我们伴随着这些画面,走进文中的意境之中。
(课件出示动画)全班齐读。
过渡:那么,作者要借这首词表达什么样的感情呢?
三、品读句子,感悟情感
1、请大家回到文中,将那些你感受最深的字词圈出来,将你体会到的感情用一、两个词批注下来。
板书:情。
2、学生进行自学,教师巡视、点拔。
3、请将你的自学结果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互相启发。
小组交流,老师巡视、检查,了解情况。
4、全班交流。
每个小组交流一句,一人主要发言,其余同学进行补充,然后小组齐读或带领全班读。
(有不同感受的同学进行补充)
一组:1、2句。
(1)生:老师读“我失骄杨……直上重霄九”这两句时,(课件出示句子“我失……”)从两个“失”字,我读出了他心里的悲痛。
师:同学们,诗人失去他挚爱的妻子和战友,心里的悲痛无以复加。
孩子,你有亲人永远地离开你或是远离你这样的情感经历吗?当时你是怎样的心情?
生借助生活经验体会悲伤的感受。
你能把这种悲痛的心情读出来吗?
(学生朗读,带着大家一起读)
(2)我还从这一句的“骄杨”这个词,我感到毛泽东为杨开慧感到骄傲。
师:是啊,失去了妻子,毛泽东悲痛伤心,而杨开慧为革命不惜牺牲生命,又让他感到骄傲敬仰。
他说:“女子革命而丧其元,焉得不骄?”一个“骄”瞬间将悲痛之意化作了敬仰之情。
请你读这句子。
师:读句子“女子为革命……不骄”,女生读——“我失骄杨君失柳”。
师:好一句“女子为……”,男生读——“我失……”。
师:是啊,“女子革命而丧其元,焉得不骄!”,全班读——“我失……”。
师:这一句中,杨柳这个词还有特殊的意味,你们知道吗?
指导学生回顾旧知关于“双关”的知识。
师:这两行,把诗人既悲痛又骄傲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我们一起来读——“我失……,
杨柳……”。
二组:3、4、5、6句。
生:我从词中的3、4、5、6句中,一个“捧”和“舞”表达了神仙对英烈们的尊敬之情。
师:你能读一读吗?
生读句子。
师:这四句,作者借用神话的写法,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把英雄的伟大表现出来。
(板书——神话)
指导朗读这四句话。
三组:7、8句。
生:在最后两句中,我感受到了英烈看到人间取得革命的胜利时激动得泪如雨下的情景。
特别是“泪飞”和“倾盆雨”,泪水就像倾盆大雨一样流下来。
师问:为什么?
生:因为听到了革命胜利的消息,烈士们感到非常激动,他们的血没有白流,经过艰苦的斗争,终于打败了敌人,建立了新中国。
他们的心愿得以实现,可以放心了。
所以他们的泪水飞流直下,像下大雨一样。
师:这是什么样的写法?有什么作用?
生:这是夸张,更好地表现出了他们激动的心情。
同学们,毛泽东这首词,是为了答复李淑一而作。
李淑一曾写《菩萨蛮·惊梦》。
(课件出示)
师配乐朗诵《菩萨蛮·惊梦》。
师:读了李淑一的这首词,你能感受到她是什么样的心情吗?
生:伤心、悲伤、悲痛……
师:失去消息六年的丈夫最后传来的,却是牺牲的消息,这让人怎么能不悲痛欲绝呢?李淑一半夜惊醒,泪湿衣襟。
毛泽东看了李淑一的词,他这样回复她(出示蝶恋),全班齐读。
师:在这两首词中,都写到了同一事物,是什么呢?生答:“泪”。
李淑一写到:(课件出示)“醒忆别伊时,满衫清泪滋。
”请女生读这两句话。
毛泽东写到:(课件出示)“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请男生读)
师:这两种泪,一样吗?
生回答:不一样。
李淑一的泪中,全是悲伤,哀愁。
(师:你读一读)
生:毛泽东词中的泪水,有喜悦,有激动……(读句子)
师:蝶恋花中的泪,是谁的泪?是怎样的泪?
学生进行思考,根据全文内容进行回答。
(1)这是诗人毛泽东的泪,因为他思念妻子,想到妻子和那些牺牲的先烈们,他也很悲痛。
除此这外,他也是激动的泪水,经过多少苦难,流了多少鲜血,才换来今天革命的胜利。
教师引读:“忽报人间曾伏虎”——(生齐读)“泪飞顿作倾盆雨。
”
(2)是神仙的泪。
为人间的胜利高兴而流泪。
教师引读:“忽报人间曾伏虎”——生:“泪飞顿作倾盆雨”。
(3)是那些活着的革命者以及中国的老百姓。
他们因为看到了革命成功而喜极而泣。
老百姓们感激革命者为他们创造美好的生活而流下感恩的泪。
教师引读:“忽报人间曾伏虎”——生“泪飞顿作倾盆雨”。
5、教师小结。
一个“泪”字,流出了多少人的心声,表达了多少人的感情,它是对逝去亲人最深切思念的体现,它是对心中激情最痛快地倾泄,它是对心愿得以实现的告慰,它是对革命胜利最直接的赞颂,这泪,如倾盆大雨,飞洒人间。
全班齐读:“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四、学法指导,情感升华
同学们,刚才在大家丰富的想象中,我们走进了诗人所描绘的意境,走进了诗人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了诗人丰富的思想感情,这就是我们学习诗词的学习方法。
(板书“学法”),在这首词中,诗人还运用了“双关”和“神话”写作手法,把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让我们感受真切。
就让我们在这音乐声中,再次走进《蝶恋花·答李淑一》,全班感情朗读。
四、总结拓展,练习写字和背诵
1、相信大家此时心情不能平复,请大家拿出书写单,按照书写的要求,把词填写完整。
投影显示书写单。
2、书写反馈。
师生共评。
3、布置课后阅读:毛泽东诗词《七律·长征》、《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和苏轼的《蝶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