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清热解毒委陵菜
中药学_白毛委陵菜_药材详解课件模板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白毛委陵菜
性味: 苦、酸,凉。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白毛委陵菜
功能主治: 清热,凉血,止血。主治子宫功能性出血。 鼻衄。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白毛委陵菜
用法用量: 配方用,1~2钱。血热重者凉服,轻者温 服。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白毛委陵菜
相关疾病症状: 崩漏、鼻衄、出血、凉血、凉血止血、衄、 清热、止血。
白毛委陵菜 中医药用价值
详解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白毛委陵菜>>>
名称:白毛委陵菜 别名:热干巴[蒙名]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白毛委陵菜
引自:《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白毛委陵菜
药材基源: 蔷薇科白毛委陵菜Potentilla conferta Bunge,以根入药。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白毛委陵菜
苦丁菜的功效与作用

苦丁菜的功效与作用苦丁菜(学名:Pulicaria vulgaris),是菊科苦丁菜属的一种常见的野生草本植物,分布于亚洲、北非和欧洲等地区。
苦丁菜在中草药中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被广泛用于草药调理、中草药疗效等领域。
以下是苦丁菜的功效与作用的详细介绍:一、抗炎作用:苦丁菜含有丰富的黄酮类、三萜类和多种维生素等活性成分,这些成分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根据研究,苦丁菜能够减轻炎性反应、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并可以通过调节白细胞数量和活性来抵抗感染和炎症。
二、清热解毒:苦丁菜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中暑、热病、火伤等症状。
苦丁菜中的苦味成分能够刺激消化系统的分泌,促进胃肠蠕动,增加胃液分泌,有助于消化和吸收,帮助排除体内的有害物质。
三、保护肝脏:苦丁菜中含有一系列对肝脏具有保护作用的活性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可以通过增加肝脏细胞的抗氧化能力、减少有害物质的损伤等途径来保护肝脏。
研究发现,苦丁菜还可以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和修复,对肝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四、抗菌作用:苦丁菜具有一定的抗菌、抗病毒能力,可以有效抑制多种细菌和病毒的生长繁殖。
苦丁菜提取物中的有效成分能够干扰细菌和病毒的生命周期,阻断其侵入宿主细胞并抑制其复制,从而起到抗菌和抗病毒的作用。
五、降血脂作用:苦丁菜中的黄酮类和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明显的降血脂作用,能够抑制肝脏内胆固醇的合成和吸收,减少体内脂肪的积累。
研究表明,苦丁菜中的活性成分能够通过调节脂代谢相关酶的活性,增加脂肪的分解和氧化,降低血脂水平,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六、抗肿瘤作用:苦丁菜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苦丁菜提取物中的活性成分能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阻断血管生成、调节免疫功能等,从而起到抗肿瘤的作用。
研究还发现,苦丁菜中的活性成分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选择性毒性作用,对健康细胞的毒性较小。
七、美容养颜:苦丁菜中含有丰富的多酚类化合物和维生素C等抗氧化成分,这些成分可以清除自由基,预防氧化反应,减少细胞损伤。
清热解毒良药——鱼腥草

清热解毒良药——鱼腥草相传,当年越国遇上了罕见的荒年,百姓无粮可吃。
为了和国人共渡难关,国王勾践亲自翻山越岭寻找可以食用的野菜。
在寻找中,人们发现了一种生长能力特别强的植物,因其有股鱼腥味,于是便称之为“鱼腥草”。
鱼腥草别名蕺菜、侧耳根、猪鼻孔等,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全草,其味辛、性微寒,可入肺经,具有清热解毒、排脓、利尿的攻效。
在我国传统医学中,鱼腥草一直被誉为“治痰热壅肺,发为肺痈吐脓血之要药”。
在临床上,它的用途很广,常与芦根、桔梗、瓜蒌等用于治疗肺痈(肺脓肿)、痰热喘咳等病症;与野菊花、蒲公英、金银花等同合用,或将鱼腥草鲜品捣烂外敷用于治疗热毒疮疡;与车前子、白茅根、海金砂等用于治疗膀胱湿热引起的小便淋漓涩痛等病症;与黄连、黄柏、白头翁等用于治疗热痢(细菌性痢疾)。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鱼腥草具有抗菌、抗病毒、提高机体免疫力、利尿等攻效。
以鱼腥草为主要成分的常用中药制剂——鱼腥草注射液,在临床上被广泛地用于治疗呼吸、泌尿、生殖等系统的感染,如鼻炎、化脓性中耳炎、流行性腮腺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化脓性关节炎、急性黄疸性肝炎、肾病综合征、急性细菌性痢疾、宫颈糜烂等。
下面就介绍几则以鱼腥草为主药的简便验方:1.治疗肺脓肿:取鱼腥草30克,桔梗15克。
将上药加水煎煮后去渣取汁。
每日一剂,分两次服下。
2.治疗痢疾:取鱼腥草20克,山楂炭6克,蜂蜜适量。
将前两味药加水煎煮后去渣取汁,调入蜂蜜。
每日一剂,分两次服下。
3.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取鱼腥草(鲜品)适量。
将鱼腥草捣烂后外敷患处,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可敷两次。
4.治疗习惯性便秘:取鱼腥草5~10克。
将鱼腥草用沸水浸泡10~12分钟即可。
每日一剂,代茶饮用,10天为一个疗程。
患者在治疗期间可停用其它药物。
5.治疗急性黄疸性肝炎:取鱼腥草150~180克,白糖30克。
将鱼腥草加水煎煮后去渣取汁。
每日一剂,分两次服下,可连服5~10剂。
6.治疗肾病综合征:取鱼腥草(干品)100~150克。
委陵菜和翻白草的不同

03
用途
翻白草的根可入药,全草可作饲料。
02
生长环境
委陵菜
分布广泛
委陵菜在我国分布广泛,从南到 北均有生长,适应不同的气候和
土壤条件。
喜光
委陵菜生长过程中喜欢充足的阳光 ,光照充足有利于其生长发育。
耐寒性强
委陵菜具有较强的耐寒性,能在寒 冷的冬季存活。
翻白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01
02
03
分布区域
翻白草主要分布于我国东 北、华北、西北地区。
利尿排毒
翻白草还能利尿排毒,有助于 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和毒素,
对健康有益。
04
食用价值
委陵菜
营养丰富
委陵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有 助于促进人体健康。
多种食用方式
委陵菜可以生食、炒食、 煮食等多种方式,口感清 爽,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美味可口
委陵菜的口感鲜美,清香 可口,是一种受欢迎的野 菜。
翻白草
清热解毒
翻白草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咽喉 肿痛、口腔溃疡等症状。
止血止痢
翻白草还可以用于治疗腹泻、痢疾等消化道疾病 ,具有止血止痢的作用。
营养价值高
翻白草含有黄酮类化合物、膳食纤维、维生素等 营养成分,对人体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喜光
翻白草喜欢生长在阳光充 足的环境中。
耐寒性
翻白草具有较强的耐寒性 ,能在寒冷的环境中生存 。
03
药用价值
委陵菜
01
02
03
04
清热解毒
委陵菜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可用于治疗感冒、咳嗽、咽喉
节节菜--凉血散瘀、除湿通淋、清热解毒

节节菜--凉血散瘀、除湿通淋、清热解毒大家好,今天要为大家分享的是一种特殊的植物,它,既是农村的野草,也是一种宝贵的中草药,可以治疗各种疾病。
小时候生活在农村,有个小病什么的,都会去荒郊野外采这种野草。
节节菜:节节花,为苋科植物莲子草的全草或带根全草。
是一种中药材。
别名:耐惊草、莲子草、虾钳菜、满天星、白花仔。
药品类型:中草药。
采集:夏季采集,晒干。
主要适用症:凉血散淤,除湿通淋,清热解毒。
用法用量:内煎汤10~15g 鲜30~60g捣敷或煎水洗。
功能主治:1、《福建民间草药》:'消炎止痛,拔毒退肿。
'2、《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咳嗽,吐血,下乳。
'3、《生草药性备要》:'散瘀,消毒,敷疮。
'4、《植物名实图考》:'洗无名肿毒。
'5、《四川中药志》:'清火退热,治牙痛,利水,疗肠风下血。
'6、《泉州本草》:'清热解毒,逐血消瘀,通淋利小便。
治发热口渴,淋症,肠痈,痢疾,外敷痈疽肿毒。
'常见病解决方法:1、治疟疾:地扭子嫩叶尖一两。
煮稀饭吃。
(《贵州草药》)2、治痞块:地扭子适量,捣烂包痞块硬处。
(《贵州草药》)3、治肺热咳血:虾钳菜三两。
捣汁,加食盐少许,炖温服。
(《福建中草药》)4、治赤白痢疾:节节花鲜全草五至八钱,水一碗半,煎七分。
赤痢和白糖,白痢和红糖服;或调蜂蜜最妙。
(《闽南民间草药》)5、治蛇伤:鲜曲节草二至四两,地瓜烧酒四两,酌加水煎取成半碗,内服。
所余药渣,捣匀敷贴伤处。
(《福建民间草药》)6、治湿疹、皮炎、癣疥:虾钳菜煎水洗。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7、治肠风下血:水牛膝、落地金钱。
炖内服。
8、治诸种淋症:节节花鲜全草煎汤服,每次二两,每日二次。
9、治牙痛:水牛膝、地骨皮、蒲草头。
水煎服。
(《四川中药志》)10、治虚火牙疼:水牛膝、路边鸡、桂花根,水煎服。
(《四川中药志》)11、治小便疼痛:节节花全草,每次二两,煎汤泡食盐或糖,代茶频服。
新编医药常识委陵菜的功效与作用

委陵菜的功效与作用【名称】委陵菜【别名】翻白菜、根头菜、野鸩旁花、黄州白头翁、龙牙草、天青地白、小毛药、虎爪菜、蛤蟆草、老鸦翎、老鸦瓜、地区草、毛鸡腿子、野鸡膀子、蛤蟆草、山萝卜、翻白草、白头翁。
【科属】该品为双子叶植物蔷薇科委陵菜的干燥带根全草。
【产地】主产于山东、辽宁、安徽。
此外,河北、河南、内蒙古、湖北、江苏、广西、福建等地亦产【性味归经】苦,寒。
归肝、大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附方】①治痢疾:天青地白根五钱。
煎水服,一日三、四次,服二、三日。
②治久痢不止:天青地白、白木槿花各五钱,煎水吃。
③治赤痢腹痛:天青地白细末五分。
开水吞服,饭前服用。
④治风湿麻木瘫痪,筋骨久痛:天青地白、大风藤、五香血藤、兔耳风各半斤,泡酒连续服用,每日早晚各服一两。
⑤治风瘫:天青地白(鲜)一斤。
泡酒二斤,每次服一、二两。
第二次用量同样。
另加何首乌一两(痛加指甲花根二两)。
⑥治疔疮初起:天青地白根一两。
煎水服。
⑦刀伤止血生肌:天青地白叶(干)研末外擞;或鲜根捣烂外敷。
⑧治癫痫:天青地白根(去心)一两,白矾三钱。
加酒浸泡,温热内服,连发连服,服后再服白矾粉一钱。
(选方出《贵阳民间药草》)【应用】1、热毒泻痢。
本品苦寒,清热解毒,长于清泻大肠湿热,可单用本品冲服,治疗热毒泻痢或湿热泻痢,下痢脓血,发热腹痛,里急后重;亦可与黄柏、白头翁、马齿苋同用。
2、血热出血。
本品寒凉,入肝经血分,能清热凉血止血。
可用单品研末或鲜品捣烂外敷患处。
或与贯众、白茅根、茜草、大蓟、小蓟等同用,治疗血热妄行所致崩漏、月经过多、尿血、便血等。
此外,本品还可用于痈肿疮毒,风湿痹证。
【临床应用】①治疗出血性疾病取新鲜地区草全草2~4两(干品0.5~1两)切碎,水煎2次,两次煎液混合,加入少量红糖再煎片刻,2次分服,每日一剂,必要时可续服1~2剂。
临床观察子宫功能性出血、月经过多、鼻出血、咯血、血尿和部分癌症出血共112例,结果治愈66例,有效29例。
委陵菜的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委陵菜的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凉血止痢委陵菜委陵菜,中药名。
为蔷薇科植物委陵菜的干燥全草,春季未抽茎时采挖,除去泥沙,晒干。
分布于东北、华北、中南、西南及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台湾、西藏等地。
其性味苦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之功效,用于赤痢腹痛,久痢不止,痔疮出血,痈肿疮毒。
委陵菜图片委陵菜植物图片委陵菜中药图片委陵菜植物图片委陵菜简介药材名:委陵菜拼音:Wěi Línɡ Cài别名:毛鸡腿子、野鸡膀子、蛤蟆草、山萝卜、翻白草[山东]、白头翁[湖北]来源:本品为蔷薇科植物委陵菜的干燥全草。
春季未抽茎时采挖,除去泥沙,晒干。
性状:本品根呈圆柱形或类圆锥形,略扭曲,有的有分枝,长5~17cm,直径0.5~1cm;表面暗棕色或暗紫红色,有纵纹,粗皮易成片状剥落;根头部稍膨大;质硬,易折断,断面皮部薄,暗棕色,常与木部分离,射线呈放射状排列。
叶基生,单数羽状复叶,有柄;小叶狭长椭圆形,边缘羽状深裂,下表面及叶柄均密被灰白色柔毛。
气微,味涩、微苦。
化学成分:新鲜植物含水分62.39%,抗坏血酸49.4毫克%。
干品含水分12.12%、蛋白质9.18%、脂肪4.03%,粗纤维21.89%、灰分7.25%、P2O5-0.26%、Ca0-2.63%。
性味:苦,寒。
归经:归肝、大肠经。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禁忌:慢性腹泻伴体虚者慎用。
委陵菜的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用于赤痢腹痛,久痢不止,痔疮出血,痈肿疮毒。
委陵菜的作用1、抗病原体作用委陵菜中含有的没食子酸、槲皮素具有抗菌活性。
另外含有的抗菌成分壬二酸对福氏痢疾杆菌2a的抑菌直径为21mm,对志贺痢疾杆菌抑菌直径为14mm,对宋内痢疾杆菌为12mm。
全草煎剂用平板打洞法,对痢疾村菌有抑制作用。
根煎剂每日以3g/kg给感染阿米巴的大鼠灌胃,连续6d,对体内溶组织阿米巴原虫有一定抑制作用,但体外无效。
2、其他作用叶及根煎剂1:5000-1:25对离体蛙、兔心脏呈抑制作用,对兔离体及在体肠管亦有抑制作用;还可扩张豚鼠离体支气管,兴奋豚鼠离体子宫。
委陵菜的功能主治是什么

委陵菜的功能主治是什么1. 概述委陵菜,是一种生长在湿地和浅水区的常见水生植物。
它不仅具有美味的食用价值,还拥有丰富的药用价值。
本文将介绍委陵菜的功能主治,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利用这种植物的特点。
2. 营养价值委陵菜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包括维生素C、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E等。
同时,它还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蛋白质和无机盐等。
这些营养物质对人体的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提高免疫力、促进消化和血液循环等。
3. 功能主治3.1. 清热解毒委陵菜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它可以清除体内的热毒,净化血液,有助于治疗风热感冒、咽喉肿痛、口腔溃疡等症状。
3.2. 利尿通淋委陵菜具有利尿通淋的作用,可以增加尿液排出,有助于清除体内的废物和毒素。
它对治疗水肿、尿路感染和尿结石等疾病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3.3. 抗氧化研究发现,委陵菜中含有丰富的抗氧化物质,具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
这对于预防和延缓衰老、保护心血管健康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
3.4. 改善视力委陵菜中富含的维生素A有助于改善视力,对于预防夜盲症、保护眼睛健康具有一定的效果。
3.5. 降血压由于委陵菜中含有一定的维生素C和无机盐,对于降低血压、预防高血压有一定的帮助。
3.6. 抗炎止痛委陵菜中的一些成分具有抗炎和镇痛作用,可以缓解关节炎、扭伤等疼痛症状。
4. 使用方法委陵菜的食用方法多种多样,可以生食、凉拌、炒菜、煮汤等。
一般来说,委陵菜可以与其他蔬菜搭配食用,也可以榨汁饮用。
然而,应注意避免过量食用,因为过量可能会导致消化不良或过敏等不适症状。
5. 注意事项•委陵菜多生长在湿地和浅水区,采摘时要选择干净的水源区域,并仔细清洗。
•对于有植物过敏史或容易过敏的人群,慎重食用或避免食用委陵菜。
•食用委陵菜时,要适量加热处理,以避免潜在的食源性疾病。
结论委陵菜是一种具有多种功能主治的水生植物。
它既可作为美味的食材,又可用于药用。
正确认识和使用委陵菜,对于维护健康和预防疾病具有一定的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清热解毒委陵菜委陵菜为蔷薇科植物委陵菜Potentilla chinensis Ser. 的干燥全草。
又名:一白草、小毛药、龙牙草、生血丹、白头翁、扑地虎、地区草、老鸦爪、老鸦翎、鸡爪草、虎爪菜、根头菜、蛤蟆草、痢疾草、翻白菜、天青地白、野鸠旁花、黄州白头翁。
原植物委陵菜分布于东北、华北、中南、西南及山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台湾。
本品在西北和华北地区亦作翻白草药用。
本品药材性状:根呈圆柱形或类圆锥形,略扭曲,有的有分枝,长5~17cn,直径0.5~1cm;表面暗棕色或暗紫红色,有纵纹,粗皮易成片状剥落,根头部稍膨大;质硬,易折断,断面皮部薄,暗棕色,常与木部分离,射线呈放射状排列。
叶基生,单数羽状复叶,有柄; 小叶12~31对,狭长椭圆形,边缘羽状深裂,下表面及叶柄均灰白色,密被灰白色柔毛。
气微,味涩、微苦。
本品味苦,性寒;归肝、大肠经。
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中医临床用于赤痢腹痛,久痢不止,痔疮出血,痈肿疮毒。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品有抗菌,抗阿米巴原虫作用。
委陵菜为少常用中药,始载于《救荒本草》。
根含鞣质、熊果酸、没食子酸、槲皮素、壬二酸、淀粉等,新鲜植物含维生素C。
同属植物及易混品:(1)星毛委陵菜,分布于华北及黑龙江、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全草清热解毒,止血止痢;新疆称其为无茎委陵菜;(2)皱叶委陵菜,分布于东北及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河南、湖北、四川,功效与委陵菜相似;(3)薄叶委陵菜,分布于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河南、安徽,功效与委陵菜相似;(4)蕨麻,多年生草本,高10~25cm根圆柱状,具多数细长须根,部分须根局部膨大成长圆形的块根,肉质,匍匐茎细长,节上生根,被稀毛,基生叶为羽状复叶,小叶3~12 对,卵状矩圆形或椭圆形,长1~3cm宽0.6~1.5cm,先端圆钝,边缘有深锯齿,下面密生白色绵毛,小叶间有极小的小叶片,叶柄长,有白毛,托叶膜质,茎生叶有较少数小叶,花单生于匍匐茎的叶腋,黄色,花瓣比萼片长,瘦果卵形,背部有槽;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四川、云南、西藏,块根用于贫血,营养不良;河北称其为鹅绒委陵菜;(5)亚洲委陵菜,本品在新疆作翻白草药用;(6)白萼委陵菜,分布于东北及河北、内蒙古,全草用于各种水肿;(7)二裂叶委陵菜,又名叉叶委陵菜,多年生矮小草本,根茎木质化,茎多平铺,稀直立,自基部多分枝,茎和叶柄均有长柔毛,单数羽状复叶,基生叶有小叶11~17,椭圆形或倒卵状矩圆形,长6~10mm宽3~6mm先端2裂或圆钝,全缘,茎生叶小叶通常3~7,托叶革质,聚伞花序有花3~5 朵,花梗具柔毛,花黄色,直径8~15mm花托密生柔毛,瘦果小,光滑;分布于华北、西北及黑龙江、四川,全草用于崩漏,产后出血;宁夏称其为二裂翻白草、二裂委陵菜;(8)长叶二裂委陵菜,分布于华北及黑龙江、吉林、陕西、甘肃、新疆,全草止血,止痢;吉林称其为光叉叶委陵菜,内蒙古称高二裂委陵菜;(9)黄花委陵菜,多年生草本,高15~20cm全体被短柔毛,根肥厚,茎多数丛生,基生叶多数,复叶掌状5 小叶,小叶片长椭圆形,边缘有粗锯齿,具长叶柄,茎生叶具短柄,含3~5小叶,背面密被白绒毛,花黄色,单生或数朵生于茎顶或叶腋,副萼、萼片及花瓣各5 数,雄蕊多数,心皮多数,一室含一胚珠,瘦果小,聚生于干燥花托上;分布于新疆,称其为亚洲委陵菜,全草清热解毒,收敛止血;(10)大萼委陵菜,又名大头委陵菜、白毛委陵菜,分布于华北及黑龙江、陕西、甘肃、新疆、四川、云南、西藏,根用于崩漏,鼻衄;(11 )狼牙委陵菜,分布于东北及陕西、甘肃、四川,根抗菌消炎,止血,驱虫,全草解毒;(12)翻白草,又名鸡腿根,湖南称其为叶下白、鸡爪参;河南西部山区有将其与委陵菜混淆误用的情况;(1 3)葡枝委陵菜,分布于东北及河北、陕西、甘肃、山东,全草清热解毒;东北称其为蔓委陵菜、鸡儿头苗;(14)莓叶委陵菜,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湖南、广西、四川、云南,全草用于妇女产后出血,肺出血,疝气;(15)三叶委陵菜,多年生草本,高约30cm主根粗而短,状如蜂子,须根多数,茎细长而软,有时呈匍匐状,有柔毛,3 出复叶,基生叶的小叶椭圆形、矩圆形或斜卵形,长1.5~5cm,宽1~2cnr j基部楔形,边缘有钝锯齿,近基部全缘,下面沿叶脉处有较密的柔毛,叶柄细长,有柔毛,茎生叶小叶片较小,叶柄短或无,托叶卵形,被毛,总状聚伞花序顶生,总花梗及花梗有柔毛,花小,少数,直径10~15mm黄色,萼片5,卵状披针形,外面均被毛,花瓣5,雄蕊和雌蕊多数,瘦果小,黄色,卵形;分布于东北及河北、陕西、甘肃、山东、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全草用于骨痨,口腔破溃,瘰疬,跌打损伤,外伤出血;(16)中华三叶委陵菜,分布于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功效与三叶委陵菜相似;(1 7)西南委陵菜,又名翻背白草、亮叶委陵菜、银毛委陵菜,昆明有称其为“翻白草”者,西藏亦作翻白草;(1 8)腺粒委陵菜,分布于四川、西藏,全草用于血管硬化症,藏民药用较多;(1 9)长柔毛委陵菜, 多年生草本, 高15~40cm, 全体生有白色长柔毛,根较粗,暗棕色,有少数支根,茎直立,有分枝,基生叶为单数羽状复叶,小叶5~7,均为矩状倒卵形至矩圆形, 长1~2cm宽5~10mm先端截形,基部楔形,侧生小叶偏斜,边缘有不规则锯齿,先端有一条形突尖,上面密生伏贴长柔毛,下面白色,F部2小叶极小且远离,叶柄长4~9cm茎生叶柄较短,聚伞花序,有花3~5朵,黄色,直径1.5~2cm,花瓣5,阔倒卵形,长7~8mm 先端微缺,瘦果卵形,长约0.5mm,棕黄色;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根(翻白叶)用于食积胃痛,痢疾;(20)蛇含委陵菜,多年生草本,主根短,侧根如须状着生,茎多数,细长,略匍匐,具疏生的绢状毛,基生叶具长柄,茎生叶较小,柄短,掌状复叶,小叶3~5,椭圆形或狭倒卵形,长2~4cm宽0.5~1.7cm,先端浑圆或短尖,基部楔形,边缘上部有粗锯齿,下部全缘,托叶阔披针形,花小,成顶生的圆锥状聚伞花序,萼片5,卵状披针形,副萼5,花瓣5,黄色,倒心脏形,先端稍凹,雄蕊和雌蕊多数,着生于花托上,瘦果有纵棱;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辽宁、陕西,全草用于伤风感冒,高热惊风,疟疾,角膜溃疡,急性咽喉痛,乳蛾,口腔破溃,乳痈;(21)银叶委陵菜,多年生草本,根极粗,微弯,淡黄色,直径约 1.5cm,单数羽状复叶,基生,羽轴长8~13cm被白色细长柔毛,小叶通常11~16对,疏密不等,互生,长圆形至长椭圆形,长 1.5~2.5cm,宽8mm先端钝圆,边缘有密尖锯齿,两面均被银灰色丝状毛,有光泽,花排列成不完整的伞形花序,花轴长于叶,花小,直径5mm花萼扩张,卵形,5 裂,副萼5,花瓣5,倒卵形,先端钝圆,较萼片为长,黄色,雄蕊多数,分离,心皮多数,1 室,瘦果小,近于无毛;分布于甘肃、台湾、湖北、四川、贵州,根用于风热声哑,湿痰风邪,腹痛下痢,带下病;( 22)脱毛银叶委陵菜,分布于四川、云南,根用于腰痛;( 23)腺毛委陵菜,分布于华北及黑龙江、吉林、山东、甘肃、青海、新疆、四川、西藏,全草收敛止血,解毒;( 24)多茎委陵菜,分布于华北、西北及辽宁、河南、四川,全草用于阿米巴痢疾;(25)多裂委陵菜,多年生草本,高10~30cm主根粗壮,圆锥形,外皮暗褐色,断面白色,茎斜上或铺散,被柔毛,单数羽状复叶,小叶无柄,长圆形,羽状深裂,裂片条形或三角状披针形,边缘反卷,下面密被白毛,聚伞花序顶生,花黄色;萼片5,窄卵形,副萼片较萼片为小,均被毛,花瓣5,倒卵形,先端微凹,雄蕊多数,瘦果近卵形,有条纹;分布于东北及河北、内蒙古、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四川、云南、西藏,全草用于阿米巴痢疾,肝炎,蛲虫病,崩漏,外伤出血;( 26)雪白委陵菜,分布于华北及吉林、新疆,根清热利湿,止痛,补虚;( 27)总梗委陵菜,分布于云南、西藏,根用于风热声哑,腹痛,下痢,浮肿,带下病;( 28)疏叶委陵菜,分布于云南,功效与总梗委陵菜相同;(29)多茎委陵菜,高8~45cm全株被毛,主根发达,长15~30cm表面黑棕色,内具白色粉质,根茎粗壮木质,直立或斜升,上部萌生多数成丛的叶与枝,常带红色,单数羽状复叶,基生叶有长柄,有小叶4~7 对,茎生叶柄较短,小叶至少1对,托叶半卵形,小叶片长方椭圆形或椭圆形,长约1cm宽约5mm 羽状深裂,裂片长圆形,下面密被白色茸毛,聚伞花序顶生,花茎约8mm萼筒杯状,裂片5,三角形、卵圆形或披针形,副萼斜长椭圆形,花冠5,黄色,倒卵圆形,雄蕊多数,心皮多数,瘦果小形,聚生花托上成一聚果;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四川,全草用于久病体虚,阴虚盗汗,血崩;(30)匍匐委陵菜,分布于新疆,块根用于虚痨, 带下病,虚咳;外用于疮疖;(3 1 )绢毛匍匐委陵菜, 茎匍匐, 节上生根,被柔毛,基生叶为3出或掌状复叶, 小叶倒卵形,长1~3cm, 宽0.6~1.2cm,边缘有钝锯齿,近基部1/3全缘,叶柄细长,有柔毛,茎生叶与基生叶相似,花单生,花梗细长,长2~4cm花黄色,萼5 裂,开展,花瓣5,宽广,雄蕊多数,心皮多数,瘦果褐色,有小突起;分布于华北及陕西、甘肃、山东、河南、江苏、浙江、四川、云南,全草用于肺瘀血, 崩漏;(32)钉柱委陵菜, 分布于西北及山西、四川、云南、西藏,全草清热解毒,凉血;(33)朝天委陵菜,又名铺地委陵菜,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南及陕西、甘肃、宁夏、新疆、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全草止血,固精,收敛,滋补;(34)菊叶委陵菜,又名蒿叶委陵菜,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山东,全草清热解毒,消炎止血;(35)簇生委陵菜,分布于贵州、云南,全草用于腹痛,腰痛, 痢疾;(36)轮叶委陵菜,分布于黑龙江、吉林、河北、内蒙古,功效与委陵菜相似;(37)曲枝委陵菜,又名匍枝委陵菜,分布于辽宁,全草用于痢疾,腹泻;(38)药王菜(蔷薇科),又名木本委陵菜,小灌木,高2o~ioocm树皮褐色或灰褐色,片状剥落,分枝多,嫩枝褐色,被丝状毛,单数羽状复叶,小叶大,通常3~7 片,长圆形,稀为长圆状倒卵形或披针形,长1~2.5cm,先端急尖,基部楔形,全缘,有丝状毛,上面有疏生或较密的伏生毛,下面无毛或近无毛,有时侧脉上有绢毛,托叶膜质,卵状或卵状披针形,花单生于叶腋或顶生成伞房花序,花托有疏长毛或丝状长柔毛,萼片、副萼片各5,花瓣5,圆形,黄色,瘦果有毛;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新疆、四川、云南、西藏,叶用于暑热眩晕,两目不清,胃气不和,食滞,月经不调;(39)三白草:为三白草科植物三白草Saururus chinensis (Lour. )Baill. 的干燥地上部分,干燥根茎呈圆柱形,稍弯曲,有分枝,长短不等,表面灰褐色,粗糙,有节及纵皱纹,节上有须根,呈环节状,节间长约2cm,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类白色,粉性,茎呈圆柱形,有纵棱4 条,一条较宽广,断面黄色,纤维性,中空,单叶互生,叶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15cn,宽2~10cm先端渐尖,基部心形,全缘,基出脉5 条,叶柄较长,有纵皱纹,总状花序于枝顶与叶对生,花小,棕褐色,蒴果近球形,气微,味淡;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及河北、甘肃、河南、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