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解毒的中药配方,竟然有这么多!

合集下载

清太医配方

清太医配方

清太医配方清太医配方是一种传统的中药配方,由多种中药材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

它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疾病以及增强身体的健康。

组方清太医配方由以下几种中药组成:1.黄芩(10克):可清热解毒,具有抗菌作用。

2.黄连(10克):具有清热解毒、消炎的作用。

3.黄柏(10克):可清热解毒、利湿止痛。

4.石膏(20克):具有清热解毒、清热泻火的作用。

5.葛根(10克):可清热解毒、祛风散寒。

6.竹叶(10克):具有清热解毒、利尿的功效。

7.金银花(10克):可清热解毒、解毒消肿。

8.藿香(10克):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散寒的作用。

用法与用量将以上各味中药材放入药材包中,用适量的水煎煮30分钟,去除药渣,将药液分为3次服用。

每次服用200毫升,可根据个体情况适量调整剂量。

主要功效与作用清太医配方主要用于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它可以帮助改善身体内部的湿热环境,清除体内的有害物质,减轻炎症反应,并且缓解疼痛症状。

此外,清太医配方还具有利尿的作用,可以帮助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和毒素。

适用症状和疾病清太医配方适用于以下一些症状和疾病:1.高热不退:清太医配方可以帮助清除体内的湿热,从而降低体温。

2.咽喉肿痛:清太医配方具有消炎镇痛的作用,可以舒缓咽喉肿痛症状。

3.湿疹、荨麻疹等皮肤过敏症状:清太医配方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改善皮肤过敏反应。

4.尿路感染:清太医配方的利尿作用可增加尿液排出,从而帮助清除尿路感染引起的症状。

注意事项1.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儿童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清太医配方。

2.对本品成分过敏者禁用。

3.在使用过程中如出现不适或过敏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4.清太医配方为传统中药配方,具体用法及剂量应遵循医生的指导。

结语清太医配方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配方,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并且安全有效。

然而,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适应情况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在使用前最好咨询医生的建议。

合理使用清太医配方,能够帮助改善身体健康,预防疾病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清热解毒方剂总汇收集整理(1~30方)

清热解毒方剂总汇收集整理(1~30方)

清热解毒方剂总汇收集整理(1~30方)1、紫雪【处方】石膏144g 寒水石144g 滑石144g 磁石144g 玄参48g 木香15g 沉香15g 升麻48g 甘草24g 丁香3g 芒硝(制)480g 硝石(精制)96g 水牛角浓缩粉9g 羚羊角4.5g 麝香3.6g 朱砂9g 【性状】为棕红色至灰棕色的粉末;气芳香,味咸、微苦。

【炮制】上十六味,石膏、寒水石、滑石、磁石砸成小块,加水煎煮三次。

玄参、木香、沉香、升麻、甘草、丁香用石膏等煎液煎煮三次,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膏;芒硝、硝石粉碎,兑入膏中,混匀,干燥,粉碎成中粉或细粉;羚羊角锉研成细粉;朱砂水飞成极细粉;将水牛角浓缩粉、麝香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即得。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痉开窍。

用于热病,高热烦躁,神昏谵语,惊风抽搐,斑疹吐衄,尿赤便秘。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5~3g,一日2次;周岁小儿一次0.3g,五岁以内小儿每增一岁,递增0.3g,一日1次;五岁以上小儿酌情服用。

【注意】孕妇禁用。

【规格】每瓶装1.5g【贮藏】密封,置阴凉处。

【摘录】《中国药典》2、紫砂生肌散【处方】朱砂12克(入铜勺内安火上,上盖红炭数块,炙朱砂紫色为度)轻粉6克冰片6克【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生肌敛疮。

治杨梅疮腐肉已净者。

【用法用量】每用少许,掺于患处,再以琼花膏盖之。

【摘录】《外科大成》卷四3、紫花地丁散【别名】消毒汤(《袖珍方》卷六引《德生堂方》)。

【处方】紫花地丁当归赤芍药大黄黄耆金银花各15克甘草节6克【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治诸毒恶疮肿痛。

【用法用量】每次30克,用水150毫升,酒75毫升,煎至200毫升,去滓,随上下服之。

【摘录】《普济方》卷二七五引《德生堂方》4、紫归油【处方】紫草当归各等分【功能主治】凉血活血,清热解毒。

治茧唇。

唇上起白皮,小疱渐肿渐大,如蚕茧,或唇下肿如黑枣,燥裂痒痛者。

清热解毒方剂总汇收集整理(121~150方)

清热解毒方剂总汇收集整理(121~150方)

清热解毒方剂总汇收集整理(121~150方)121、清咽消毒剂【处方】薄荷10克金银花10克野菊花15克生甘草6克沙参10克土茯苓15克【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除秽利咽。

治白喉、喉痈、喉风、乳蛾。

【用法用量】水煎滤清,每剂得300毫升。

含漱,一日四至六次。

【摘录】《中医外科学》122、清凉救苦散【处方】芙蓉叶桑叶白蔹白及大黄黄连黄柏紫车前白芷雄黄芒消赤小豆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治大头瘟,由三阳经受邪,头、面、耳、目,鼻尽肿者。

【用法用量】用蜜水调敷。

【摘录】《伤寒全生集》卷四123、清肠饮【处方】银花30克公英30克连翘15克大黄15克(后下)红藤30克丹皮木香各9克【功能主治】清热解毒,行气活血。

治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用法用量】每日一剂,两煎,分两次服。

【摘录】《新急腹症学》124、千柏鼻炎片【处方】千里光2424g 卷柏404g 羌活16g 决明子242g 麻黄81g 川芎8g 白芷8g【性状】本品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棕黑色;味苦。

【炮制】以上七味,羌活、川芎、白芷粉碎成细粉;其余千里光等四味加水煎煮二次,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稠膏,加入上述羌活、川芎等细粉,混匀,干燥,粉碎成细粉,制成颗粒,压制成1000片,包糖衣,即得。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祛风,宣肺通窍。

用于风热犯肺,内郁化火,凝滞气血所致的伤风鼻塞,时轻时重,鼻痒气热,流涕黄稠,或鼻塞无歇,嗅觉迟钝;急、慢性鼻炎,鼻窦炎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4片,一日3次。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125、清神散【处方】甘草节15克真豆粉30克大朱砂9克梅花片1.5片牛黄0.9克【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镇惊安神。

治脱疽、疔疮、发背热毒甚者,腠理发越不尽,烦躁闷乱,睡则谵言,呕吐不食者。

【用法用量】每服3克,淡竹叶、灯心汤调服。

【摘录】《外科正宗》卷二126、普济消毒饮子【别名】普济消毒饮(《景岳全书》卷五十七)。

中医草药清热解抗病

中医草药清热解抗病

中医草药清热解抗病中医草药历史悠久,经过长期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治疗方法。

其中,清热解毒是中医草药的一项重要功能,可有效缓解体内炎症反应,增强免疫力,对抗各种疾病。

一、中医草药清热解毒的原理清热解毒是中医传统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中医认为,疾病的产生与人体内的热毒有关,清热解毒的作用就是要通过草药来调节人体内的阴阳平衡,消除体内的炎症和毒素,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医草药清热解毒是利用中草药中所含有的多种活性成分,如黄芩素、苦杏仁酸等,通过草药的入药方式将其引入人体,以发挥其协同作用,达到清热解毒的效果。

二、常用的中医草药清热解毒方剂1. 青蒿素合剂青蒿素合剂是一种常用的中草药清热解毒方剂,它由青蒿草提取而成,具有明显的抗炎杀菌作用。

青蒿素合剂可以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如疟疾、细菌感染等。

2. 石膏大黄汤石膏大黄汤是一种经典的中医草药清热解毒方剂,由石膏、大黄、栀子、芒硝等组成。

它能够清热解毒、泻火解毒,广泛用于疾病的治疗,如疱疹、湿疹、急性肝炎等。

3. 荆防败毒散荆防败毒散是中医草药清热解毒方剂中的一种,由荆芥、防风、薄荷等组成。

荆防败毒散起到清热解毒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感冒、咽喉肿痛等症状。

三、中医草药清热解毒的应用领域1. 呼吸系统疾病中医草药清热解毒在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如感冒、急性咽炎、咳嗽等症状,中医通过清热解毒的方法可以缓解炎症反应,减轻症状,促进康复。

2. 消化系统疾病中医草药清热解毒也在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如胃炎、胃溃疡等症状,中医清热解毒可以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缓解炎症反应,有效治疗疾病。

3. 皮肤病中医草药清热解毒对于一些皮肤病的治疗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如湿疹、疱疹等症状,清热解毒可以改善患者体内的阳盛阴虚的状况,缓解皮肤病的症状。

四、中医草药清热解毒的药物安全性中医草药清热解毒方剂在适当的剂量下使用是安全的。

但是,为了确保安全性,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 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不可滥用。

清热泻火方剂总汇(收集整理)

清热泻火方剂总汇(收集整理)

清热泻火方剂总汇(收集整理)清热泻火方剂是中医药学中常用的一种药方,用于治疗体内的热邪引起的症状。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清热泻火方剂,供参考和整理。

一、加味清火饮【组成】生地黄10克,黄芩10克,栀子10克,薄荷5克,甘草5克。

【功效】清热解毒,泻火生津,适用于口干舌燥、咽喉疼痛等症状。

二、连翘败毒散【组成】连翘10克,黄芩10克,金银花10克,板蓝根10克,甘草5克。

【功效】清热解毒,泻火明目,适用于目赤肿痛、咽喉肿痛等症状。

三、白虎汤【组成】石膏30克,知母10克,黄芩10克,芍药10克,甘草5克。

【功效】清热解毒,泻火利尿,适用于高热口渴、尿黄赤等症状。

四、龙胆泻肝汤【组成】龙胆草10克,柴胡10克,黄芩10克,茯苓10克,生地黄10克,甘草5克。

【功效】清热解毒,泻火疏肝,适用于肝火旺盛、胸胁胀痛等症状。

五、五石散【组成】石膏10克,滑石10克,贝母10克,知母10克,黄连10克。

【功效】清热解毒,泻火化痰,适用于热结痰滞、咳嗽痰黄等症状。

六、二妙丸【组成】生石膏30克,玄参10克,薄荷5克。

【功效】清热解毒,泻火化痰,适用于高热口渴、咳嗽痰黄等症状。

七、银翘散【组成】连翘10克,薄荷10克,扁豆10克,桑白皮10克,甘草5克。

【功效】清热解毒,泻火解表,适用于发热恶寒、咽喉肿痛等症状。

八、清火丸【组成】黄连10克,黄芩10克,黄柏10克,栀子10克。

【功效】清热解毒,泻火解毒,适用于口腔溃疡、疱疹等症状。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清热泻火方剂,每一种方剂都有其独特的功效和使用范围。

在使用这些方剂前,请咨询中医专家的建议,并遵循其用药指导。

总结起来,清热泻火方剂是中医药学中用于治疗热邪引起的症状的药方。

这些方剂通常由草药组合而成,具有清热解毒、泻火生津等功效。

在使用时,应根据具体症状选择合适的方剂,并遵循药方的用药指导。

希望本文对于了解和使用清热泻火方剂的朋友们能够有所帮助。

清热解毒的中药配方有哪些

清热解毒的中药配方有哪些

清热解毒的中药配方有哪些中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和保健领域。

其中一类重要作用是清热解毒,这在治疗一些热病、炎症以及中毒等疾病时非常有帮助。

而清热解毒的中药配方也相当丰富多样。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清热解毒的中药配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利用中药治疗。

一、黄连解毒汤黄连解毒汤是非常经典的清热解毒中药配方之一。

它主要由黄连、黄芩、黄柏、栀子、芩连、泽兰、地骨皮等组成。

这些草药被广泛用于治疗由于内热引起的症状,如热毒、发热、口干等。

黄连解毒汤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对于一些急性疾病具有显著的疗效。

二、连用解毒汤连用解毒汤是清热解毒中药配方的另一个代表。

它主要由连翘、板蓝根、金银花、野菊花等组成。

这些草药主要用于治疗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咽喉肿痛、急性扁桃体炎等症状。

连用解毒汤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对于一些感染性疾病具有较好的疗效。

三、银翘解毒片银翘解毒片也是一种常见的清热解毒中药制剂。

它主要由银花、连翘、苦参、藿香等草药组成。

银翘解毒片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散热的作用,对于治疗由风热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以及疱疹等症状具有显著的疗效。

四、板蓝根颗粒板蓝根颗粒是一种剂型方便、使用广泛的中药制剂,也常用于清热解毒。

它主要由板蓝根提取物制成,具有抗病毒、抗菌的作用。

板蓝根颗粒对于治疗感冒、流感以及肺部感染等疾病有着很好的疗效。

五、三黄片三黄片是中药中的一味经典清热解毒药物,主要由黄连、黄芩以及黄柏组成。

三黄片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作用。

它常用于治疗急性疾病、感染性疾病以及一些皮肤出血等症状。

六、双黄连口服液双黄连口服液是一种中药制剂,以黄连和黄柏为主要成分。

它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和清热解毒作用,特别适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痢疾、肠炎等感染性疾病。

总结:清热解毒的中药配方非常丰富多样,上述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常见药方。

当然,在使用中药治疗时,应该根据具体疾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中药配方,并遵循医生的建议。

清气解毒方

清气解毒方

清气解毒方
【功能主治】功能抗炎性渗出,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解热,降低血淀粉酶,改变血液的粘滞度,降低血浆中纤维蛋白的含量,疏通瘀滞。

主治感染性高热。

【处方组成】虎杖、肿节风,败酱草,鱼腥草按1:15浓度制成100或400毫升规格的输液,静脉注射用。

【临床疗效】应用158例(其中有肺炎111例),除11例无效外,其余均治愈,有效率为93%。

【处方来源】四川省重庆市中医研究所郑新。

【按语】方中虎杖苦微寒,清热解毒,常用于多种热毒之证,治疗肺部感染效果较好。

民间用来治疗毒蛇咬伤,故有“蛇总管”之称。

清热解毒茶配方大全

清热解毒茶配方大全

清热解毒茶配方大全1.金银花茶原料:金银花5g、绿茶3g。

用法:将金银花和绿茶置于茶杯中,用15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即可饮用,至茶味变淡为止。

功能:清热,解毒;抗菌。

用途:外感发热;慢性肠炎;肺炎;扁桃体炎;肾炎;夏季热盛时饮用。

2.银花清利茶原料:金银花15g、白糖10g。

用法:饮用时加入200ml开水冲泡10分钟即可,冲饮至茶味变淡。

功能:清热止痢。

用途:赤白痢、大便中挟脓血。

来源:《惠直堂经验方》。

3.金芪花茶原料:黄芪5g、金银花3g、茉莉花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即可,冲饮至茶味变淡为止。

功能:益气托毒解毒。

用途:疮疡肿毒的疮口久不愈合;慢性肾炎;慢性肝炎。

4.金银菊茶原料:金银花5g、菊花3g、绿茶3g、白糖10g。

5.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分二、三次饮用。

功能:清肝解毒。

用途:慢性肝炎;眼部炎症。

5.金天茶原料:金银花5g、天花粉3g、绿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即可,冲饮至茶味变淡为止。

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用途:肝经热盛口苦咽干、黄疸。

6.金银甘茶原料:金银花5g、甘草3g、绿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即可。

功能:清热凉血,调和胃气。

用途:疮疡;热病;咽喉肿痛;肺癌。

7.金翘茶原料:金银花5g、连翘3g、绿茶5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10分钟即可。

功能:清热透邪。

用途:外感发热;炎症;疮疡。

8.银归茶原料:金银花5g、当归3g、绿茶5g。

用法:将金银花、当归置于锅内,用250ml水煎煮沸后,冲泡绿茶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

也可直接冲泡饮用。

功能:清热解毒,活血祛瘀。

用途:痈疽肿毒。

来源:《洞天奥旨》。

9.金花茶原料:金银花10g、茉莉花茶5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10分钟即可,可加适量白糖,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解毒。

用途:外感发热;肠炎;痢疾;麻疹;腮腺炎;外伤感染。

可预防中暑、风热感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热解毒的中药配方,竟然有这么多!
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饮食质量不免有了新的提高,这是好事,但坏事也出现了,上火最为常见。

中医介绍,白藓皮、红藤、半枝莲、土茯苓等有很好的清热解毒效果,可以放心食用。

★1、白藓皮【性味】苦、寒。

【功用】清热解毒,祛风胜湿:用于风热湿毒所致的皮肤病,配苍术、银花、苦参治皮肤疮疡或皮肤瘙痒;配防风、白蒺藜、乌梢蛇等,治慢性湿疹、荨麻疹;也可用于黄疸,常配茵陈;用于风湿热痹,常配银花藤、威灵仙等。

【用法】5~10克。

外用适量。

★2、红藤【性味】苦、微寒。

【功用】清热解毒:用于肠痈腹痛(急性阑尾炎),常配丹皮、大黄、桃仁、元明粉、瓜蒌仁、赤芍;用于乳痈,常配银花、贝母、蒲公英、夏枯草、连翘、花粉。

【用法】10~15克。

★3、半枝莲【性味】微苦、寒。

【功用】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用于肝炎、肝肿大,肝硬化腹水;疮痈肿毒;蛇虫咬伤。

【用法】10~30克。

★4、土茯苓【性味】甘、淡、平。

【功用】清热利湿解毒:用于疮痈,尤其是反复发作的慢性疮疡、湿疹,常配银花、连翘、蒲公英等;前人多用于梅毒。

【用法】15~60克。

5、山豆根【性味】苦、寒。

【功用】清热解毒,利咽消肿:本品为喉科常用药。

用于肺胃热盛或热毒壅盛的咽喉肿痛或牙龈肿痛,常单味含服,或配射干、板蓝根水煎服。

【用法】6~10克。

6、蚤休(草河车、七叶一枝花)【性味】苦、微寒、有小毒。

【功用】清热解毒,熄风定惊:用于疮疡痈毒、各种脓毒败血症
以及小儿高热惊风等。

亦可用于肺热咳喘,如急慢性支气管炎之咳嗽痰黄。

【用法】5~10克。

7、败酱草【性味】辛、苦、微寒。

【功用】(1)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用于痈肿及急性阑尾炎,常配薏苡仁、银花。

(2)活血行瘀:本品辛散行血,对血瘀引起的胸腹疼痛有效。

【用法】6~15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