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体循环详细解释
人体的循环系统初中生物总结与分析

人体的循环系统初中生物总结与分析人体的循环系统是维持生命正常运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负责输送氧气、营养物质和废物,以保持身体各部分的正常功能。
本文将对人体的循环系统进行总结与分析。
一、循环系统的组成人体的循环系统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心脏、血液、动脉和静脉。
1. 心脏:心脏是循环系统的核心器官,位于胸腔的中央稍向左侧。
它由左、右两个心房和左、右两个心室组成,通过收缩和舒张的运动推动血液流动。
2. 血液:血液是运输养分和氧气,同时清除废物和二氧化碳的液体。
它主要由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并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3. 动脉:动脉是从心脏流向身体各部位的血管,将氧气和养分运送到组织和器官,以维持它们的正常功能。
4. 静脉:静脉是将含有二氧化碳和废物的血液从组织和器官带回心脏的血管。
它们与动脉相连,形成闭合的循环系统。
二、循环系统的功能人体的循环系统承担着多个重要的功能,包括输送、调节和防御。
1. 输送功能:循环系统通过输送血液将氧气、营养物质和激素等运送到身体各组织和器官,并将废物和二氧化碳运回肺部排出体外。
2. 调节功能:通过调节血液的流动速度和分配,循环系统能够帮助调节体温、酸碱平衡和水分含量,从而维持身体内部的稳定环境。
3. 防御功能:循环系统中的白细胞和抗体等能够抵御病原体的入侵,保护身体免受疾病的侵害。
三、循环系统的工作原理循环系统的工作原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心脏收缩、心动周期、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
1. 心脏收缩:心脏通过收缩将氧气丰富的血液从左心房推入左心室,然后通过主动脉进入全身各部位。
同时,二氧化碳富集的血液从右心房进入右心室,然后通过肺动脉进入肺部进行气体交换。
2. 心动周期:心脏的工作按照一定的节律进行,被称为心动周期。
它由收缩期和舒张期组成,其中收缩期将血液推向全身,舒张期允许心脏收回新的血液。
3. 血液循环: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循环系统中的流动过程。
体循环(大循环)的循环途径

体循环(大循环)的循环途径
体循环(大循环)的循环途径
体循环,也被称为体循环,是血液循环系统中负责将富含氧气
的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组织和器官,并带回脱氧血液供再次氧化
的途径。
这是一个持续的循环,确保身体组织和器官得到氧气和营养,并清除代谢废物。
体循环的循环途径始于心脏的左心室,其泵出富含氧气的血液。
这股血液通过主动脉流出心脏,主动脉是一条大动脉,将血液输送
到身体的各个部位。
从主动脉分支出较小的动脉,将血液输送至各
个组织和器官。
在组织和器官的微循环系统中,动脉进一步分支成毛细血管,
毛细血管是微小的血管,允许血液与细胞之间进行气体和营养物质
的交换。
氧气和营养物质从毛细血管扩散到细胞中,而二氧化碳和
代谢废物则从细胞扩散到毛细血管中。
从毛细血管汇集的血液流入小静脉,小静脉逐渐汇合形成较大
的静脉。
这些静脉携带脱氧血液返回心脏。
上腔静脉从身体上半部
分收集血液,下腔静脉从身体下半部分收集血液。
上腔静脉和下腔
静脉将血液汇入右心房。
从右心房,血液流入右心室,右心室泵出血液进入肺动脉。
肺
动脉将血液输送到肺部,在那里二氧化碳与氧气进行交换。
氧合后
的血液通过肺静脉返回心脏,流入左心房。
左心房将血液输送到左
心室,循环重新开始。
体循环的循环途径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心脏、血管和微循
环系统。
它确保身体组织和器官获得必要的氧气和营养,并清除代
谢废物。
体循环的有效运作对于维持整体健康和身体功能至关重要。
简述体循环途径

简述体循环途径
体循环途径是一种血液循环途径,它将含氧的血液从左心室通过主动脉输送到全身各组织器官,同时收集含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的血液,经静脉系统回流至右心房,形成体循环。
左心室将血液通过主动脉输送至全身。
主动脉分出各支动脉,将血液送达不同的组织器官,为它们的生命活动提供氧气和养分。
体循环的各个支路包括冠状动脉、脑动脉、肾动脉、肠系膜动脉、肝动脉等。
静脉系统将经过各个组织器官的含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的血液收集起来,经过静脉回流至右心房,形成下腔静脉和上腔静脉。
下腔静脉将来自下肢、盆腔和腰部的血液输送至右心房,上腔静脉将来自头部、颈部和上肢的血液输送至右心房。
右心房将来自静脉系统的含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的血液通过右心室和肺动脉输送至肺部,经过肺部的气体交换后即可再次被含氧,形成新的循环。
这样一个完整的血液循环就完成了:从左心室到全身各组织器官,再至右心房和肺部,最终回到左心室。
体循环的途径和特点

体循环的途径和特点
体循环,又称血液循环,是生物体活动的基础,它的作用是把营养物质、氧气和废物分别从一个部位输送到另一部位。
这一过程中,血液被氧化、吸收、分解、运输、再生、改变等等,有利于提供和维持生命活动。
本文将从体循环的途径和特点两个方面来论述。
体循环的途径,主要有两个部分,即大血管循环和小血管循环。
大血管循环以心脏的自循环和肺循环为中心,它们分别把氧化血液和吸入的空气传输到肺和心脏,由肺循环将氧化血液输送到心脏,由心脏将氧满的血液输送到不同的部位,最终回到肺循环。
小血管循环是血液从大血管中流入小血管,小血管内吸收营养物质,同时血液中的废物也会被吸收,最终回到大血管中。
体循环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体循环有自循环和中介循环两种运动状态,以肺循环和心循环为中介的大血管循环,以及小血管循环,它们能够促进血液的循环;第二,体循环具有吸收、运输、改变和再生等功能,它可以吸收营养物质和氧气,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并将各种废物和毒素排出体外;第三,体循环可以控制体温。
总之,体循环是生物体活动的基础,它可以把营养物质、氧气和废物分别从一个部位输送到另一部位,从而促进机体的健康。
因此,我们要注意注意体循环的健康,避免因抽烟、饮酒、熬夜和久坐而使体循环受损。
体循环是生物体活动的基础,它由大血管循环和小血管循环组成,
具有吸收、运输、改变和再生等功能,可以把营养物质、氧气和废物分别从一个部位输送到另一部位,从而促进机体的健康。
因此,我们要重视体循环的健康,密切关注体循环的变化,注意避免抽烟、饮酒、熬夜和久坐等不健康的作息习惯而使体循环受损。
雪狐狸讲解体循环和肺循环

雪狐狸讲解体循环和肺循环摘要:一、体循环和肺循环的概念与特点二、体循环的具体过程三、肺循环的具体过程四、体循环和肺循环的作用与意义正文:雪狐狸讲解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和肺循环是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两个重要部分,它们协同作用,为人体各个组织细胞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排出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
今天,雪狐狸将为大家详细讲解体循环和肺循环的概念、特点以及它们的具体过程。
一、体循环和肺循环的概念与特点体循环,又称大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沿各级动脉分支到达全身各部的毛细血管,进行物质交换后,再经各级静脉返回右心房的循环过程。
体循环的特点是路程长,流经范围广,以动脉血滋养全身各部。
肺循环,又称小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进入肺动脉,到达肺部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再经肺静脉返回左心房的循环过程。
肺循环的特点是进行气体交换,将富含二氧化碳的静脉血转化为富含氧气的动脉血。
二、体循环的具体过程体循环始于左心室,当左心室收缩时,含氧和营养物质的新鲜血液(动脉血)通过主动脉进入全身各级动脉,然后分支成毛细血管。
在毛细血管中,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将营养物质和氧气输送给细胞,同时将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和二氧化碳带走。
经过物质交换后,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再通过各级静脉返回右心房。
三、肺循环的具体过程肺循环始于右心室,当右心室收缩时,富含二氧化碳的静脉血通过肺动脉进入肺部毛细血管。
在肺部毛细血管中,血液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
经过气体交换后,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再通过肺静脉返回左心房。
四、体循环和肺循环的作用与意义体循环和肺循环共同作用,为人体各个组织细胞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排出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
体循环为全身各组织细胞提供能量和物质,保证身体各个器官的正常运作;肺循环则负责气体的交换,使血液中的氧气含量保持稳定,同时排出二氧化碳,维持体内酸碱平衡。
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

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
血液循环的途径
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叫作血液循环。
根据血液循环的途径不同,可以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
(1)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
这一循环途径叫做体循环。
在体循环中,当血液流经身体各部舒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不仅把运来的营养物质输送给细胞,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而且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把它所结合的氧气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这样血液就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
(2)肺循环:流回右心房的血液,经右心室压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这一循环途径称为肺循环。
在体循环进行的同时,肺循环也在进行着。
肺循环以右心室为起点,静脉血射入肺动脉,再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
在这里,肺泡和毛细血管中的静脉血进行了气体交换,二氧化碳由血液进入到肺泡中,氧气从肺泡进入毛细血管里的血液中。
这样,原来含氧气较少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气较多的动脉血。
动脉血经肺静脉流同左心房,完成了肺循环。
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
初三物质的循环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三物质的循环知识点归纳总结初三物质的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物质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
这些循环过程包括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和磷循环等等。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初中生物课程中的相关内容。
一、水循环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在不同形态之间进行不断转化和循环的过程。
主要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和径流等几个重要环节。
蒸发指的是水从海洋、河流、湖泊、植物表面等处转化为水蒸气升入大气;凝结是指水蒸气由气态转化为液态或固态,形成云雾、露水、霜等;降水是指云中的水蒸气凝结形成的雨、雪、露、霜等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径流是指地表水因重力作用流入河流、湖泊等水域。
水循环的重要作用包括维持地球水平衡、影响气候变化以及提供水资源等。
二、碳循环碳循环是指碳在大气、水体、植物和动物等之间的循环过程。
主要包括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分解作用和燃烧作用等几个重要环节。
碳循环的过程中,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将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并释放能量;分解作用是指死亡的植物和动物经过分解分解产生二氧化碳;燃烧作用指的是人类活动中的燃料燃烧过程,产生二氧化碳并释放大量能量。
碳循环对维持生物多样性、控制气候变化等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氮循环氮循环是指大气中的氮气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转化为植物和动物能够利用的形式的过程。
主要包括氮气固定、氨化、硝化、硝化和脱氮等几个重要环节。
氮气固定是指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氨或氮的过程,包括生物固氮和人工固氮两种方式;氨化是指将氮气或氮化物转化为氨的过程;硝化是指将氨氧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过程;硝化是指将亚硝酸盐和硝酸盐还原为氮气的过程;脱氮是指将土壤中的氮气转化为大气中的氮气的过程。
氮循环对维持植物生长、调节气候以及保护水资源等具有重要作用。
四、磷循环磷循环是指地壳中的磷转化为植物和动物能够利用的形式,并通过食物链传递到不同生物体中的过程。
主要包括岩石风化、土壤磷解吸、植物吸收、动物摄取和生物质分解等几个重要环节。
简述体循环的途径及特点

简述体循环的途径及特点体循环是人体和其他哺乳动物的重要生理过程,通过血液流动分发养分、氧气和清除废物来维持健康状态。
它是血液循环的中心,有助于将水分和其他成分平衡、传递细胞核酸和蛋白质、保护血液清洁,并运输体温和激素调节机制。
体循环通过心脏和血管系统来维持,心脏将血液由体内循环发出,血液经过大血管、小血管和细胞间空隙流动,然后再回到心脏。
它由四个连续环节组成:心脏循环、肺循环、淋巴循环和毛细血管循环。
心脏循环是体循环的基础,由心脏右下耳向左下耳环行,把氧含量较低的血液从体内循环向肺循环,把氧含量较高的血液从肺循环向体内循环。
心脏循环是双向流动,肺循环是单向流动。
肺循环是体循环的关键一环,是人体血液纯化的过程。
它将氧含量低的血液从心脏送往肺,将氧含量高的血液从肺返回心脏。
血液从心脏向肺的路线是:从心脏右耳通过主动脉到肺动脉,从肺动脉到肺毛细血管,从肺毛细血管进入肺细胞,然后从肺细胞出来,回到心脏左耳的路线是从肺细胞出来,回到肺动脉和肺静脉,再由肺静脉回到心脏左耳。
血液在肺中通过动脉和静脉发生氧含量上升和二氧化碳含量下降的双向置换,从而达到纯化血液的目的。
淋巴循环是体循环的另一个重要环节,它将肾上腺素、激素和其他物质运输至体内全身各处。
淋巴循环的起点位于淋巴结,终点位于体内淋巴网等不同部位,从而形成一个闭合的循环系统,通过血淋巴管运送免疫物质,调节体温和激素分泌。
毛细血管循环则是将血液从大血管传递到小血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血液传递的细胞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便可进入细胞并赋予它们生命力。
它由血管系统的各层次构成,包括动脉、毛细血管和毛细血管网等,血液从毛细血管里面流出,进入毛细血管网,最后回到大血管中,形成一个闭合的循环系统。
体循环的特点是血液在其中循环不断,血液在流通过程中不断经历纯化、修复、向外传递等过程,为人体提供所需的养分、氧气和清除废物,维持健康状态。
体循环是人体和其他哺乳动物最重要的生理过程,研究其途径及其特点,可以更好地了解体循环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氧气在肺部进入血液中,二氧化碳从血液中扩散到肺泡内,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血液经由体循环到达组织细胞处时,由于细胞利用氧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所以细胞内的氧含量比血液低,二氧化碳含量比血液中高,结果血液里的氧扩散到细胞内,细胞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血液中,血液又变成含氧低的静脉血。
气体总是从浓度高处向浓度低处扩散。
2.体循环过程中,在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发生物质交换,血液中氧气含量下降,二氧化碳含量上升。
肺循环过程中,在肺泡中毛细血管网发生气体交换,血液中氧气含量上升,二氧化碳含量下降。
3. 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各级动脉,流经组织处的毛细血管网,再由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的循环;在体循环中,从左心室摄入主动脉的动脉血,流经组织处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这样,动脉血就变成了静脉血.因此体循环结束后血液的变化是二氧化碳增多,氧减少.
4. 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中的毛细管网--肺静脉--左心房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身体各处的毛细管网---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循环路线:左心室→(此时为动脉血)→主动脉→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物质交换)→(物质交换后变成静脉血)→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物质交换)→(物质交换后变成动脉血)→肺静脉→左心房→最后回到左心室,开始新一轮循环其中,从左心室开始到右心房被称为血液体循环,从右心室开始到左心房被称为血液肺循环。
5. 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区别和联系:
项目体循环肺循环
起点左心室右心室
终点右心房左心房
血液动脉血变为静脉血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功能为组织细胞运采氧气和养料,把
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
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获得氧气,二氧化碳进
入肺泡
联系在心脏处汇合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承担物质运输的功能6. 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中的毛细管网--肺静脉--左心房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身体各处的毛细管网---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血液循环路线:左心室→(此时为动脉血)→主动脉→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物质交换)→(物质交换后变成静脉血)→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物质交换)→(物质交换后变成动脉血)→肺静脉→左心房→最后回到左心室,开始新一轮循环
血液的流动是需要能量的,这些能量主要是心脏搏动产生的,而心脏搏动的能量归根结底又是细胞中的线粒体产生的,所以心肌细胞中的线粒体含量是相当相当多的.
其实线粒体也是能量产生的场所,线粒体里面的活动主要是有氧呼吸的二、三阶段,而氧呼吸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葡萄糖脱氢,产生还原性氢、丙酮酸和少量的ATP,这个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进行。
第二阶段是丙酮酸继续脱氢,同时需要水分子参与反应,产生还原性氢、二氧化碳和少量的ATP。
第三阶段是前两阶段脱下的氢与氧气结合生成水,这一阶段产生了大量的ATP。
ATP又叫三磷酸腺苷、腺三磷,它主要是腺嘌呤与核糖结合成腺苷,腺苷通过核糖中的第5位羟基,与3个相连的磷酸基团结合形成,ATP起作用时就脱去1
个磷酸形成ADP,这个过程会释放能量。
血液循环的主要功能是完成体内的物质运输。
血液循环一旦停止,机体各器官组织将因失去正常的物质转运而发生新陈代谢的障碍。
同时体内一些重要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将受到损害,尤其是对缺氧敏感的大脑皮层,只要大脑中血液循环停止3~4分钟,人就丧失意识,血液循环停止4~5分钟,半数以上的人发生永久性的脑损害,停止10分钟,即使不是全部智力毁掉,也会毁掉绝大部分。
临床上的体外循环方法就是在进行心脏外科手术时,保持病人周身血液不停地流动。
对各种原因造成的心跳骤停病人,紧急采用的心脏按摩(又称心脏挤压)等方法也是为了代替心脏自动节律性活动以达到维持循环和促使心脏恢复节律性跳动的目的。
僧帽瓣膜
主動脈瓣膜
肺動脈瓣膜 三尖瓣膜
人體的血液循環可分為兩大系統(見圖),一稱做體循環,也有人叫它為大循環;另一稱做肺循環,
也有人稱它做小循環:
A.體循環(大循環)~
當由肺靜脈回到左心房的血液量達到一定的壓力時,左心的房室瓣也就是僧帽瓣會開啟,使得左
心房的血液流入左心室。
當左心室填充的血液達到一定的壓力時,會誘發心室開始收縮;此時左
心室內的壓力會將原本開啟的僧帽瓣頂回去(關閉),以預防血液逆流回左心房,且這個壓力會同
時將主動脈瓣膜打開,並藉由心室收縮的力量將血液擠到主動脈內。
因為左心室內的血液被排出
後,左心室內的壓力會下降;當這個壓力下降到一定程度,主動脈辦便會關閉,以預防血管內的
血液逆流回左心室。
被擠壓至主動脈內的血液會延著動脈血管到我們身體內的各個器官及組織供給所需要的營養,並
且會再微血管內進行氣體交換,將氧氣供應給組織及器官,並利用血液將組織及器官所產生的二
氧化碳藉由靜脈血管送回右心房。
如此便完成我們的體循環。
B. 肺循環(小循環) ~
當體循環在進行的同時,我們的肺循環也同時在進行著。
當帶著二氧化碳的血液由上下腔靜脈回到右心房的血液量達到一定的壓力時,右心的三尖瓣會開
啟,使得右心房的血液流入右心室。
當右心室填充的血液達到一定的壓力時,會誘發心室開始收
縮(與左心室同時收縮);此時右心室內的壓力會將原本開啟的三尖辦頂回去(關閉),以預防血液
逆流回右心房,且這個壓力會同時將肺動脈瓣膜打開,並藉由心室收縮的力量將血液擠到肺動脈
內。
因為右心室內的血液被排出後,右心室內的壓力會下降;當這個壓力下降到一定程度,肺動
脈辦便會關閉,以預防血管內的血液逆流回右心室。
肺靜脈
肺 肺泡的微
血管 左心房
左心室
主動脈
器官及組織
靜脈血管 右心房
右心室 肺動脈 收縮 收縮
被擠壓至肺動脈內的血液會延著動脈血管到達我們的肺,並在肺泡的微血管內進行氣體交換,將二氧化碳送到肺部由我們的呼吸將其排出,並將氧氣再帶入血球內,隨著肺靜脈送回左心房。
如此便完成我們的肺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