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用药.ppt
合集下载
用药指导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的用药注意事项ppt课件

哺乳期用药原则
尽量选择安全药物
在哺乳期,妇女应优先选择经 临床验证对婴儿安全的药物。
最小有效剂量
使用最低有效剂量,以减少潜 在的不良反应。
避免长期用药
尽量缩短用药时间,降低药物 在母乳中的暴露量。
监测婴儿反应
密切观察婴儿对药物的反应, 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调整
治疗方案。
哺乳期禁忌药物
细胞毒药物
详细了解病情
咨询师要全面了解咨询者的病情、过 敏史、家族病史等信息,以便能更准 确地提供药物建议。
提供个性化建议
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病情都是不同的 ,咨询师要根据咨询者的具体情况, 提供个性化的用药建议。
持续跟踪
咨询师在提供用药建议后,还要对咨 询者进行持续的跟踪,了解用药情况 ,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出调整。
用药指导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的用药注 意事项ppt课件
汇报人:XXX 2023-11-20
目录
• 引言 • 妊娠期用药注意事项 • 哺乳期用药注意事项 • 药物选择与合理用药 • 安全用药教育与咨询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用药的重要性
保护母婴健康
正确使用药物可以保护孕妇和哺乳期 妇女的健康,同时避免药物对胎儿或 婴儿造成不良影响。
THANKS
感谢观看
孕妇在用药时,药物可以通过胎 盘直接影响胎儿,因此必须合理 选择药物,避免对胎儿造成损害 。
预防并发症
孕妇在怀孕期间,身体各系统会 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容易引发 一些并发症,合理用药可以预防 和治疗这些并发症。
哺乳期妇女合理用药的可以通过乳汁进入婴儿体内,因此需合理选择药物,以 免对婴儿造成损害。
03
哺乳期用药注意事项
《妊娠期用药》PPT课件-22页PPT资料

妊娠期药代动力学特点
药物的吸收
胃酸分泌减少 胃排空时间延长 肠蠕动减慢
药物的分布
血容量、 体液总量
药物分布 容积
口服药物吸收延缓
血药浓度
药物与蛋白结合
白蛋白减少 被内分泌素占据
药物与蛋白结合减少
பைடு நூலகம்
游离药物增多
药效增高
药物的代谢
妊娠期肝微粒体酶活性会有较大变化,药物排出减慢, 从而肝清除速度减慢。
• 药物的排泄 • 早期:肾小球滤过率增加,药物排泄加快 • 晚期:仰卧或妊高症,药物排泄减慢。
• A: 安全; • B: 相对安全; • C: 相对危险, 在确有应用指征时,充分权衡利
弊决定是否选用; • D: 危险, 避免使用, 但在确有应用指征、且患
者受益大于可能的风险时严密观察下慎用。 • X: 高度危险, 禁用。
• 妊娠期间应尽量选用 A、B级别药物, 避免使用 C、D、X 级别药物。
• 防治子痫抽搐药物 硫酸镁,静脉给药,注意毒性反应,定时检查膝反射,出
现中毒时立即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
药物在胎盘的转运和代谢
• 药物在胎盘的转运部位:血管合体膜(合体滋养细
胞,合体滋养细胞基底膜,绒毛间质,毛细血管基底膜和毛细
血管内皮细胞 ),随妊娠进展药物转运加快。
• 胎盘转运药物的方式:被动转运、载体转运(主 动转运和易化扩散)、胞饮作用、膜孔或细胞裂 隙通过
• (1)确定乳母用药指征并选择疗效好、半衰期短 的药物。剂量大或疗程长时,应检测婴儿的血药浓 度。
• (2)需用慎用药物时,应在临床医师的指导下用 药,并密切观察乳儿的反应。值得注意的是,企图 通过挤空乳房来清除乳汁中的药物是徒劳的。
妊娠期用药

妊娠期用药
▪ 妊娠期是个特殊的生理期,各系统及器官均 有明显的适应性改变。
▪ 药物在母体中发生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也会 与非孕期有明显差异。
▪ 有些药物还可通过胎盘屏障,对胚胎及胎儿、 新生儿产生不良影响。
▪。
妊娠期要合理用药
孕妇体内药代谢特点
▪ 妊娠期间,肠蠕动减弱,药物在消化道停留时间延 长。
信法丁(B)本品对人类是否有致畸影响,尚无充 分和可供对照的研究报道。
孕妇常用药物的选择
▪ 2、止吐药及促胃动力药 ▪ 美克洛嗪又称氯苯甲嗪、敏可静、敏可嗪(B) ▪ 赛克力嗪(cyclizine)又称笨甲嗪(B) ▪ 甲氧氯普胺(metoclopramide)又称胃复安、灭吐灵
(B) ▪ 异丙嗪(promethazine)又称非邪根、抗胺荨.盐酸
▪ 药物解毒时,葡萄糖醛酸结合能力减弱,药物在体 内蓄积增加。
▪ 妊娠期雌激素增加,肝内胆汁淤积,药物肝内清除 速度下降。
▪ 妊娠期肾滤过增加,药物经肾排出加快。 ▪ 血容量增加,药物血浓度下降。 ▪ 血容增加致白蛋白浓度降低,白蛋白药物结合量减
少,血中游离药浓度相对增加。
孕产妇用药原则
▪ 能单不联。 ▪ 能老勿新 ▪ 能小勿大(剂量) ▪ 严格掌握药物的剂量及用药持续时间,注意
▪ 6、泻下类有通导大便、排除肠胃积滞或攻逐 水饮、润肠通便的中成药,如十枣丸、舟车 丸、麻 丸、润肠丸等,因攻下力甚强,有损 胎气。
▪ 7、利湿类:如利胆排石片、胆石通等,皆具 何化湿利水、通淋泻浊之功效,故孕妇不宜 服用。
▪ 妊娠12周后至分娩,器官已形成,致畸作用明显减 弱,但未分化完全的器官,如生殖系统及神经系统 可能受影响。
你知道“全”和“无”的意思 吗?
▪ 妊娠期是个特殊的生理期,各系统及器官均 有明显的适应性改变。
▪ 药物在母体中发生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也会 与非孕期有明显差异。
▪ 有些药物还可通过胎盘屏障,对胚胎及胎儿、 新生儿产生不良影响。
▪。
妊娠期要合理用药
孕妇体内药代谢特点
▪ 妊娠期间,肠蠕动减弱,药物在消化道停留时间延 长。
信法丁(B)本品对人类是否有致畸影响,尚无充 分和可供对照的研究报道。
孕妇常用药物的选择
▪ 2、止吐药及促胃动力药 ▪ 美克洛嗪又称氯苯甲嗪、敏可静、敏可嗪(B) ▪ 赛克力嗪(cyclizine)又称笨甲嗪(B) ▪ 甲氧氯普胺(metoclopramide)又称胃复安、灭吐灵
(B) ▪ 异丙嗪(promethazine)又称非邪根、抗胺荨.盐酸
▪ 药物解毒时,葡萄糖醛酸结合能力减弱,药物在体 内蓄积增加。
▪ 妊娠期雌激素增加,肝内胆汁淤积,药物肝内清除 速度下降。
▪ 妊娠期肾滤过增加,药物经肾排出加快。 ▪ 血容量增加,药物血浓度下降。 ▪ 血容增加致白蛋白浓度降低,白蛋白药物结合量减
少,血中游离药浓度相对增加。
孕产妇用药原则
▪ 能单不联。 ▪ 能老勿新 ▪ 能小勿大(剂量) ▪ 严格掌握药物的剂量及用药持续时间,注意
▪ 6、泻下类有通导大便、排除肠胃积滞或攻逐 水饮、润肠通便的中成药,如十枣丸、舟车 丸、麻 丸、润肠丸等,因攻下力甚强,有损 胎气。
▪ 7、利湿类:如利胆排石片、胆石通等,皆具 何化湿利水、通淋泻浊之功效,故孕妇不宜 服用。
▪ 妊娠12周后至分娩,器官已形成,致畸作用明显减 弱,但未分化完全的器官,如生殖系统及神经系统 可能受影响。
你知道“全”和“无”的意思 吗?
妊娠期合理用药

妊娠期合理用药 孕期用药不当,对孕妇、胎儿及新生儿产 生不良影响。 过去认为胎盘是天然屏障 60年代新药“反应停”- “海豹肢畸形” 目前存在的问题 孕期患病不肯用药,延误病情 孕期患病需用药,药物选择不合理
一、妊娠期药代动力学特点 1. 吸收发生改变 1)胃酸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弱,药物吸收峰 值后推、偏低; 2)呕吐频繁者影响药物吸收。
药物从母乳进入新生儿体内的数量,与两 方面因素有关: 1. 药物分布到乳汁中的数量; 2. 新生儿能从母乳中摄人药物的量。
哺乳期临床合理用药: 新生儿血浆白蛋白含量少,与药物结合的 能力差,新生儿肝功能尚未健全,葡萄糖醛 酸转移酶活性低,使新生儿对多种药物的代 谢、消除能力低,易致药物中毒。
哺乳期忌用药有抗肿瘤药、锂制剂、抗甲 状腺药及喹诺酮类;应用甲硝唑及放射性药 物时,应暂停哺乳。
4)D类(危险):临床有资料表明对胎儿有 危害,但治疗孕妇疾病的疗效肯定,又无代替 药物,权衡利弊后再应用。 如抗惊厥药苯妥英钠,链霉素等。 5)X类(高度危险):证实对胎儿有危害,禁用 选药原则: 有A不选B类,X绝对禁选;选A中晚期妊娠用药问题:牙、神经系统 (三)妊娠期用药原则 1. 单药有效的避免联合用药 2. 有疗效肯定的老药避免用尚难确定对胎儿有 无不良影响的新药; 3. 小剂量有效的避免用大剂量。 4. 早孕期间避免使用C类、D类药物。 5. 若病情急需,要使用肯定对胎儿有危害的药 物,则应终止妊娠。
(五)平喘药 1. β拟交感药如特布他林,疗效较满意,对胎 儿相对安全,属B类药。
2. 氨茶碱治疗哮喘,临床常用,但应注意剂量 和用药时间,属C类药。
3. 急性发作哮喘时,可皮下注射肾上腺素,但 要及时停药,不可长期应用。
(六)降血糖药
一、妊娠期药代动力学特点 1. 吸收发生改变 1)胃酸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弱,药物吸收峰 值后推、偏低; 2)呕吐频繁者影响药物吸收。
药物从母乳进入新生儿体内的数量,与两 方面因素有关: 1. 药物分布到乳汁中的数量; 2. 新生儿能从母乳中摄人药物的量。
哺乳期临床合理用药: 新生儿血浆白蛋白含量少,与药物结合的 能力差,新生儿肝功能尚未健全,葡萄糖醛 酸转移酶活性低,使新生儿对多种药物的代 谢、消除能力低,易致药物中毒。
哺乳期忌用药有抗肿瘤药、锂制剂、抗甲 状腺药及喹诺酮类;应用甲硝唑及放射性药 物时,应暂停哺乳。
4)D类(危险):临床有资料表明对胎儿有 危害,但治疗孕妇疾病的疗效肯定,又无代替 药物,权衡利弊后再应用。 如抗惊厥药苯妥英钠,链霉素等。 5)X类(高度危险):证实对胎儿有危害,禁用 选药原则: 有A不选B类,X绝对禁选;选A中晚期妊娠用药问题:牙、神经系统 (三)妊娠期用药原则 1. 单药有效的避免联合用药 2. 有疗效肯定的老药避免用尚难确定对胎儿有 无不良影响的新药; 3. 小剂量有效的避免用大剂量。 4. 早孕期间避免使用C类、D类药物。 5. 若病情急需,要使用肯定对胎儿有危害的药 物,则应终止妊娠。
(五)平喘药 1. β拟交感药如特布他林,疗效较满意,对胎 儿相对安全,属B类药。
2. 氨茶碱治疗哮喘,临床常用,但应注意剂量 和用药时间,属C类药。
3. 急性发作哮喘时,可皮下注射肾上腺素,但 要及时停药,不可长期应用。
(六)降血糖药
最新产科常用药物及注注意事项ppt课件

不良反应
除个别病例有轻度一过性恶心或上腹部不适外,无 明显副作用。
克林霉素
静滴或肌注 作用 适用于链球菌属、葡萄球菌属及厌氧菌(包括 脆弱拟杆菌、产气荚膜杆菌、放线菌等)所致的中、 重感染,如吸入性肺炎、脓胸、肺脓肿、骨髓炎、 腹腔感染、盆腔感染及败血症等。
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常见恶心、呕吐、 腹痛、腹泻 2.血液系统:偶可发生白细胞减 少、中性粒细胞减少、嗜酸性粒细 胞增多和血小板减少等;罕见再生 障碍性贫血。 3.过敏反应:可见皮疹、瘙痒等, 偶见荨麻疹、血管性水肿和血清病 反应等,
新斯的明
2ml :1mg 皮下或肌内注射一次 0.25-1m极g,量5mg 作用1.通过抑制胆碱酯酶活性而发挥完全拟 胆碱作用,此外能直接激动骨骼肌运动终板 上烟碱样受体〈 N2受体〉,其作用特点为对 腺体,眼 ,心血管及支气管平滑肌作用弱,对 胃肠道平滑肌能促进胃收缩和增加胃酸分泌, 并促进小,大肠,尤其是结肠的蠕动,从而 防止肠道弛缓,促进肠内容物向下推进 2.用于手术结束时拮抗非去极化肌肉松弛药 的残留肌松作用,用于重症肌无力,手术后
其主要原因可能为感染、使用皮质激素或体内存在有胰岛素抗 体,能和胰岛素结合。此时可更换用不同动物属的制剂或加服 口炎静服等注降病宜血人用糖忌针药用剂。。安瓿56.低.注胰血射岛糖液素、中制肝多剂硬含。变有、防溶腐血剂性,黄一疸般、不胰宜腺用炎于、静肾注。
葡萄糖注射液 10ml:1g 静脉注射或静脉点滴 1致的.治的解疗手救钙足。缺搐5心乏弱脏,症复急。苏性2时.血过应钙敏用过性。低疾,患碱。中3镁毒中及毒甲时状的旁解腺救功。能4氟低中下毒所 不良反应: 静脉注射可出现全身发热,静注过快可产生心律失常甚至心跳 停止,呕吐,恶心。可致高钙血症,早期表现便秘,食欲不振,
《妊娠期用药》课件

一旦病情得到控制或满足停药指征,应及 时停药以减少对胎儿的影响。
妊娠期用药风险评估
药物对胎儿的致畸作用
某些药物可能导致胎儿畸形或发育迟 缓,因此需要进行风险评估。
药物对孕妇的影响
综合考虑用药风险和获益
在评估妊娠期用药风险时,需综合考 虑药物的致畸作用、对孕妇的影响以 及治疗获益。
某些药物可能对孕妇产生不良反应, 如肝肾损伤、心血管疾病等。
如红霉素、阿奇霉素等, 主要用于治疗支原体、衣 原体等感染,对胎儿影响 较小。
解热镇痛药
对乙酰氨基酚
妊娠期常用的解热镇痛药,对胎 儿影响较小,但长期大量使用可 能引起肝肾功能损伤。
布洛芬
具有解热、镇痛、抗炎作用,对 胎儿影响较小,但长期使用可能 对胃黏膜有一定损伤。
镇静催眠药
地西泮
具有镇静、抗焦虑、抗惊厥作用,可 用于妊娠期失眠、焦虑等症状的治疗 。但长期大量使用可能导致胎儿宫内 发育迟缓。
某些药物可能对胎儿的神 经系统产生影响,导致智 力发育迟缓、行为异常等 。
代谢系统
某些药物可能影响胎儿的 代谢系统,导致出生后出 现低血糖、低钙血症等。
免疫系统
某些药物可能影响胎儿的 免疫系统,导致出生后免 疫功能低下,易感染疾病 。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SUMMAR Y
01
妊娠期用药概述
妊娠期药物代谢特点
药物吸收
妊娠期妇女在药物吸收方面与 非妊娠期存在差异,主要受胃 酸分泌和胃肠道蠕动的影响。
药物分布
妊娠期妇女的药物分布容积和 血药浓度可能发生变化,这取 决于药物的脂溶性和蛋白结合 率。
药物代谢
妇产科常用药物ppt课件

外用药——栓剂
3. 霉菌性阴道炎 凯妮汀栓 1片/盒 用法:1片/次,药效维持 5~7天 制霉菌栓 20万U/片,14片/盒,1片/次,2 次/天 硝酸益康唑栓 6片/盒,1片/天 达克宁栓 450mg/片,3片/盒,1片/天 康妇特栓 6片/盒,1片/天
复发性霉菌性阴道炎可考虑同时使用口服抗真 36
妇产科常用药物
.
1
产科常用药物
安静子宫(抑制子宫收缩) 硫酸镁 硫酸舒喘灵 黄体酮 利托君
促进子宫收缩催产素 催产素 麦角新碱 前列腺素:米索前列醇、卡孕栓(卡2
产科常见疾病
早期妊娠 流产(先兆流产、难免流产、习
惯性流产、过期流产) 中期妊娠
晚期流产、妊高征、前置胎盘状 态 晚期妊娠
早产、胎膜早破、前置胎盘、胎 盘早剥 分娩:
27
雌孕激素复合制剂
优点: 模拟正常的女性生殖周期内激素的变化; 避免单一雌激素对子宫内膜的不良作用;
28
雌孕激素复合制剂(激素替代):
29
雌孕激素复合制剂(口服避孕 药):
第三代口服避孕药:合成雌孕激素的复合制 剂: 妈福隆: 敏定偶; 达因-35 特居乐:双相避孕药
30
激素
2. 孕激素
② 引产、催产时,须设专人守侯
③ 从慢到快,严密监测宫缩与胎儿安危
9
麦角新碱的临床使用
常用给药方式与方法 0.4mg 肌肉注射
副作用 强直性子宫收缩、子宫破裂 胎盘嵌顿
10
利托君的临床使用
[性能]: 安宝用于预防、治疗妊娠20周以上的早产
及流产。本品可延长妊娠,缓解子宫收缩
可激动子宫平滑肌中的β2受体,抑制子宫 平滑肌的收缩,减少子宫的活动而延长妊 娠期
产科常用药物及注PPT课件

阻性黄疸、胆瘘、慢性腹泻所致出血,低 凝血酶原血症、新生儿出血、体内维生素 K1缺乏
-
34
不良反应
• 面部潮红、出汗、支气管痉挛、心动过速、 低血压,局部红肿,疼痛,新生儿用后可 能出现高胆红素血症、黄疸、溶血性贫血
• 严重肝脏疾患或肝功不良者禁用
-
35
地塞米松
• 5mg/ml
• 促进胎肺成熟
• 不良反应1. .长程使用可引起以下副作用:医源性 库欣综合征面容和体态、体重增加、下肢浮肿、 紫纹、易出血倾向、创口癒合不良、痤疮、月经 紊乱、肱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质疏松及骨折 (包括脊椎压缩性骨折、长骨病理性骨折)、肌 无力、肌萎缩、低血钾综合征、胃肠道刺激(恶 心、呕吐)、胰腺炎、消化性溃疡或穿孔,儿童 生长受到抑制、青光眼、白内障、良性颅内压升 高综合征、糖耐量减退和糖尿病加重。
• 2.用于手术结束时拮抗非去极化肌肉松弛药的残 留肌松作用,用于重症肌无力,手术后功能性肠 胀气及尿潴留等。
-
19
-
20
不良反应
• 1.可致药疹,大剂量时可引起恶心,呕吐, 腹泻,严重时可出现共济失调,惊厥,昏 迷,焦虑不安,甚至心脏停搏。
-
21
注意事项
• 1.过量,常规给于阿托品对抗 • 2.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帕金森症等慎用
-
16
不良反应
• 少见,长期应用未见血栓形成,偶有头昏、 头痛、腹部不适。
• 口服避孕药、雌激素或凝血酶原复合物浓 缩剂与其合用,有增加血栓形成的危险 。
-
17
酚磺乙胺
• 又称止血敏
• 0.5g/支
• 静滴
• 作用:防治各种手术前后的出血,也可用 于血小板功能不良、血管脆性增加引起的 出血。
-
34
不良反应
• 面部潮红、出汗、支气管痉挛、心动过速、 低血压,局部红肿,疼痛,新生儿用后可 能出现高胆红素血症、黄疸、溶血性贫血
• 严重肝脏疾患或肝功不良者禁用
-
35
地塞米松
• 5mg/ml
• 促进胎肺成熟
• 不良反应1. .长程使用可引起以下副作用:医源性 库欣综合征面容和体态、体重增加、下肢浮肿、 紫纹、易出血倾向、创口癒合不良、痤疮、月经 紊乱、肱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质疏松及骨折 (包括脊椎压缩性骨折、长骨病理性骨折)、肌 无力、肌萎缩、低血钾综合征、胃肠道刺激(恶 心、呕吐)、胰腺炎、消化性溃疡或穿孔,儿童 生长受到抑制、青光眼、白内障、良性颅内压升 高综合征、糖耐量减退和糖尿病加重。
• 2.用于手术结束时拮抗非去极化肌肉松弛药的残 留肌松作用,用于重症肌无力,手术后功能性肠 胀气及尿潴留等。
-
19
-
20
不良反应
• 1.可致药疹,大剂量时可引起恶心,呕吐, 腹泻,严重时可出现共济失调,惊厥,昏 迷,焦虑不安,甚至心脏停搏。
-
21
注意事项
• 1.过量,常规给于阿托品对抗 • 2.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帕金森症等慎用
-
16
不良反应
• 少见,长期应用未见血栓形成,偶有头昏、 头痛、腹部不适。
• 口服避孕药、雌激素或凝血酶原复合物浓 缩剂与其合用,有增加血栓形成的危险 。
-
17
酚磺乙胺
• 又称止血敏
• 0.5g/支
• 静滴
• 作用:防治各种手术前后的出血,也可用 于血小板功能不良、血管脆性增加引起的 出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孕妇髓管内静脉丛充血,使硬脊膜外腔缩小,在硬 脊膜外腔麻醉时用药量相对减少
➢ 肺潮气量和肺小泡交换量增加,吸气量增加,故对 吸入性药物的吸收也增加
孕妇药物代谢特点
代谢
➢ 雌激素增高 胆汁肝内淤积 药物肝胆廓清 速度减慢
排泄
➢ 药物排泄速度加快—肾脏血流增加35%,肾 小球滤过率增加50%,肾脏廓清率增加
主要指一些理化物质,如药物、电离辐 射、射线、酗酒、吸烟等
畸胎学的概念
畸胎学
— 是一门专门研究人类发育异常、预 防各种人类出生缺陷的学科 — 主要研究各种发育异常的原因、临 床表现和形成机制
畸胎学的概念
致畸原 传统:指接触后导致胚胎或胎儿解剖结构缺陷的物质 现代:指能引起胎儿各种结构和功能障碍异常的物质 外源性致畸原包括:药物、放射线、感染、母体
➢ 大多数有致畸的阈作用剂量,在一定的剂量 范围内,胚胎毒性反应随接触剂量增大而呈 正比增加
➢ 不同给药方式也影响致畸性
致畸原的特性决定着对胎儿的影响大小
畸胎学的一般原理
多数畸形是由遗传和环境因 素相互作用所导致
对胎儿有害的药物不一定对 母体有害
严格意义上,没有一种药物 对胎儿是绝对安全的
药物起效主要决定于胎体内是否存在受体
雌激素增高 胆汁肝内淤积 肝胆廓泄
药物排泄速度加快—肾脏血流增加35%,肾 小球过率增加50%,肾脏廓清率增加
药物排泄经过三个过程 肾小球滤过,肾小管主动分泌和被动重吸收
水溶性药物主要是通过肾小球滤过 脂溶性药物不易经肾小球滤过,主要是经肾
小管重吸收
胎儿药代动力学特点
妊娠期用药
概念
妊娠期合理用药
指在给孕、产妇用药前充分考虑其 现处于围产期,要兼顾孕产妇、胎 儿乃至新生儿损害同时又对孕产妇 所患疾病最有效的药物。
任何药物都有治病的作用,也有不良反应 的一面,特别是孕妇用药更必需考虑到药 物对胎儿的影响。因为很多药物在孕妇用 后,可以通过胎盘运送到胎儿体内,而有 些药物则有致畸作用的其它损害。据报道, 2%的婴儿重要器官畸形和次要器官畸形 是与母亲3-8周期间用药有关。
植入前期 受精2周内 “全”或“无” 胚胎期 受精后3~8周 致畸高度敏感期
➢ 神经系统 受精后15~25天 ➢ 心脏 受精后20~40天 ➢ 肢体 受精后24~46天
胎儿期 妊娠9周~足月 发生畸形少见,对尚未
分化完善的器官有影响,如生殖和神经系统等
畸胎学的一般原理
致畸原引起的胚胎发育异常存在剂量-效 应的关系
孕妇药物代谢特点—吸收
激素影响胃肠道蠕动慢
口服药物吸收速度减慢 血药峰值出现慢、低
肺吸收
每分钟呼气量增加50% 孕妇吸入麻醉时剂量减少
皮肤吸收 肌肉吸收 下肢
孕妇药物代谢特点—分布
药物需要量高于非孕期-血容量增加,药物颁布 容积增加,吸收后稀释度增加
用药效率增加-妊娠期间药物与白蛋白结合能力 明显下降
吸收
➢ 吞噬羊水、胃肠道、皮肤
分布
➢ 与血循环分配一致 ➢ 蛋白结合能力低,
胎儿越小,结合能力越低 ➢ 一种药物与白蛋白结合后, 可妨碍与其他药物或内源性 物质的结合(如磺胺药)
胎儿药代动力学特点
药物代谢
酶系统发育不完善
药物排泄
➢ 肾脏发育不全,排泄忌日,胎体内药物半衰期长, 药物蓄积
➢ 羊水-肠肝再循环 ➢ 经脐动脉回到母体,通过母体排泄
但给孕妇用药时必须权衡利 弊
1.吸收
2.分布
3.消除
药物
体内
脏器
达有效浓度 (病变部位) 4
与受体结合,发挥药理作用
对病变部位的病生理产生影响达 到治疗作用
1.生物药剂学阶段 2.药代动力学阶段 3.药效学阶段 4.治疗学阶段
药物代谢特点
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药代动力学)
人体
药物
治疗作用药效学)
澳大利亚、瑞典、瑞士和丹麦等国家均已 制定了适合各国情的孕期用药分类法。
最早实行妊娠期用药的分级制度的国家为 瑞典,时间1978年。稍后美国于1979年 引入了该制度,澳大利亚参考瑞典和美国, 于1989年建立了这种制度;欧洲许多国 家如荷兰、瑞士、德国、丹麦等也先后引 入了妊娠期用药分级制度。
(相互作用)
不良反应毒理学) 药物
最终目的: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保证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
孕妇药物代谢特点
吸收
➢ 激素影响胃肠道蠕动慢 ➢ 口服药物吸收速度减慢 ➢ 血药峰值出现慢、低
分布
➢ 药物需要量高于非孕期—血容量增加,药物分布容 积增加,吸收后稀释度增加
➢ 用药效率增加—妊娠期间药物与白蛋白结合能力明 显下降
畸胎学的一般原理
胚胎对致畸原的敏感性存在明显的 差异
➢ 不同种性的动物对某些致畸原的反应有 很大的差异
➢ 即使同种系的同窝动物或者不同胎次的 胚胎,对致畸原的反应性也存在广泛的 个体差异
畸胎学的一般原理
胚胎在不同发育阶 段对致畸原的敏感 性不同,因而发生 出生缺陷和类型和 频率也不同。
用药与胎龄的关系
代谢病等
致畸因素(致畸原)证据的可靠性
缺陷必须是完全有特征性的 通过胎盘 暴露在关键发育时期 因果关系必须符合生物学规律 流行病学研究结果一致 可引起动物畸形
畸胎学的概念
接触 ➢ 指人体及其他生物暴露于某些因素,
这些因素可经各种途径进入人体或作 用于人体。 ➢ 在畸胎学中,最常见的接触方式是宫 内接触,即胚胎或胎儿在母体子宫内 接触某些因素,如服用药物等。
经验教训
20世纪60年代初期 德国 Thalidmide(反应停)事件 海豹胎畸形
否定了胎盘是天然屏障的设想!
重要基本原则
在妊娠期和哺乳期用药的目的:
有效地治疗孕、产妇的疾病 尽可能得减少药物对胎儿和新生儿的影响 减少药物所导致的出生缺陷
胚胎胎儿期可能致畸的因素
生物 主要是TORCH 非生物
孕妇髓管内静脉从充血,使硬脊膜外腔麻醉对 用药量相对减少
肺潮气量和肺小泡交换增加,吸气量增加,故 对吸入性药物的吸收也增加
孕期脂肪增加约3~4kg,可能为脂溶性药物的储 存库
孕妇药物代谢特点—代谢
肝脏是药物代谢的重要场所
脂溶性药物经肝脏代谢后转化为水溶性, 再经肾脏排除
肝脏对药物的代谢取决于肝酶量、肝血流 量和血浆游离药物浓度等因素
➢ 肺潮气量和肺小泡交换量增加,吸气量增加,故对 吸入性药物的吸收也增加
孕妇药物代谢特点
代谢
➢ 雌激素增高 胆汁肝内淤积 药物肝胆廓清 速度减慢
排泄
➢ 药物排泄速度加快—肾脏血流增加35%,肾 小球滤过率增加50%,肾脏廓清率增加
主要指一些理化物质,如药物、电离辐 射、射线、酗酒、吸烟等
畸胎学的概念
畸胎学
— 是一门专门研究人类发育异常、预 防各种人类出生缺陷的学科 — 主要研究各种发育异常的原因、临 床表现和形成机制
畸胎学的概念
致畸原 传统:指接触后导致胚胎或胎儿解剖结构缺陷的物质 现代:指能引起胎儿各种结构和功能障碍异常的物质 外源性致畸原包括:药物、放射线、感染、母体
➢ 大多数有致畸的阈作用剂量,在一定的剂量 范围内,胚胎毒性反应随接触剂量增大而呈 正比增加
➢ 不同给药方式也影响致畸性
致畸原的特性决定着对胎儿的影响大小
畸胎学的一般原理
多数畸形是由遗传和环境因 素相互作用所导致
对胎儿有害的药物不一定对 母体有害
严格意义上,没有一种药物 对胎儿是绝对安全的
药物起效主要决定于胎体内是否存在受体
雌激素增高 胆汁肝内淤积 肝胆廓泄
药物排泄速度加快—肾脏血流增加35%,肾 小球过率增加50%,肾脏廓清率增加
药物排泄经过三个过程 肾小球滤过,肾小管主动分泌和被动重吸收
水溶性药物主要是通过肾小球滤过 脂溶性药物不易经肾小球滤过,主要是经肾
小管重吸收
胎儿药代动力学特点
妊娠期用药
概念
妊娠期合理用药
指在给孕、产妇用药前充分考虑其 现处于围产期,要兼顾孕产妇、胎 儿乃至新生儿损害同时又对孕产妇 所患疾病最有效的药物。
任何药物都有治病的作用,也有不良反应 的一面,特别是孕妇用药更必需考虑到药 物对胎儿的影响。因为很多药物在孕妇用 后,可以通过胎盘运送到胎儿体内,而有 些药物则有致畸作用的其它损害。据报道, 2%的婴儿重要器官畸形和次要器官畸形 是与母亲3-8周期间用药有关。
植入前期 受精2周内 “全”或“无” 胚胎期 受精后3~8周 致畸高度敏感期
➢ 神经系统 受精后15~25天 ➢ 心脏 受精后20~40天 ➢ 肢体 受精后24~46天
胎儿期 妊娠9周~足月 发生畸形少见,对尚未
分化完善的器官有影响,如生殖和神经系统等
畸胎学的一般原理
致畸原引起的胚胎发育异常存在剂量-效 应的关系
孕妇药物代谢特点—吸收
激素影响胃肠道蠕动慢
口服药物吸收速度减慢 血药峰值出现慢、低
肺吸收
每分钟呼气量增加50% 孕妇吸入麻醉时剂量减少
皮肤吸收 肌肉吸收 下肢
孕妇药物代谢特点—分布
药物需要量高于非孕期-血容量增加,药物颁布 容积增加,吸收后稀释度增加
用药效率增加-妊娠期间药物与白蛋白结合能力 明显下降
吸收
➢ 吞噬羊水、胃肠道、皮肤
分布
➢ 与血循环分配一致 ➢ 蛋白结合能力低,
胎儿越小,结合能力越低 ➢ 一种药物与白蛋白结合后, 可妨碍与其他药物或内源性 物质的结合(如磺胺药)
胎儿药代动力学特点
药物代谢
酶系统发育不完善
药物排泄
➢ 肾脏发育不全,排泄忌日,胎体内药物半衰期长, 药物蓄积
➢ 羊水-肠肝再循环 ➢ 经脐动脉回到母体,通过母体排泄
但给孕妇用药时必须权衡利 弊
1.吸收
2.分布
3.消除
药物
体内
脏器
达有效浓度 (病变部位) 4
与受体结合,发挥药理作用
对病变部位的病生理产生影响达 到治疗作用
1.生物药剂学阶段 2.药代动力学阶段 3.药效学阶段 4.治疗学阶段
药物代谢特点
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药代动力学)
人体
药物
治疗作用药效学)
澳大利亚、瑞典、瑞士和丹麦等国家均已 制定了适合各国情的孕期用药分类法。
最早实行妊娠期用药的分级制度的国家为 瑞典,时间1978年。稍后美国于1979年 引入了该制度,澳大利亚参考瑞典和美国, 于1989年建立了这种制度;欧洲许多国 家如荷兰、瑞士、德国、丹麦等也先后引 入了妊娠期用药分级制度。
(相互作用)
不良反应毒理学) 药物
最终目的: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保证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
孕妇药物代谢特点
吸收
➢ 激素影响胃肠道蠕动慢 ➢ 口服药物吸收速度减慢 ➢ 血药峰值出现慢、低
分布
➢ 药物需要量高于非孕期—血容量增加,药物分布容 积增加,吸收后稀释度增加
➢ 用药效率增加—妊娠期间药物与白蛋白结合能力明 显下降
畸胎学的一般原理
胚胎对致畸原的敏感性存在明显的 差异
➢ 不同种性的动物对某些致畸原的反应有 很大的差异
➢ 即使同种系的同窝动物或者不同胎次的 胚胎,对致畸原的反应性也存在广泛的 个体差异
畸胎学的一般原理
胚胎在不同发育阶 段对致畸原的敏感 性不同,因而发生 出生缺陷和类型和 频率也不同。
用药与胎龄的关系
代谢病等
致畸因素(致畸原)证据的可靠性
缺陷必须是完全有特征性的 通过胎盘 暴露在关键发育时期 因果关系必须符合生物学规律 流行病学研究结果一致 可引起动物畸形
畸胎学的概念
接触 ➢ 指人体及其他生物暴露于某些因素,
这些因素可经各种途径进入人体或作 用于人体。 ➢ 在畸胎学中,最常见的接触方式是宫 内接触,即胚胎或胎儿在母体子宫内 接触某些因素,如服用药物等。
经验教训
20世纪60年代初期 德国 Thalidmide(反应停)事件 海豹胎畸形
否定了胎盘是天然屏障的设想!
重要基本原则
在妊娠期和哺乳期用药的目的:
有效地治疗孕、产妇的疾病 尽可能得减少药物对胎儿和新生儿的影响 减少药物所导致的出生缺陷
胚胎胎儿期可能致畸的因素
生物 主要是TORCH 非生物
孕妇髓管内静脉从充血,使硬脊膜外腔麻醉对 用药量相对减少
肺潮气量和肺小泡交换增加,吸气量增加,故 对吸入性药物的吸收也增加
孕期脂肪增加约3~4kg,可能为脂溶性药物的储 存库
孕妇药物代谢特点—代谢
肝脏是药物代谢的重要场所
脂溶性药物经肝脏代谢后转化为水溶性, 再经肾脏排除
肝脏对药物的代谢取决于肝酶量、肝血流 量和血浆游离药物浓度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