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核算第一章2015.9(王)

合集下载

国民经济核算

国民经济核算

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是指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动进行统计和分析的过程。

通过国民经济核算,我们可以了解一个国家的经济总量、结构、增长率等重要指标,为制定经济政策以及进行国际经济比较提供依据。

一、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概念国民经济核算主要包括国民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国民收入和国民支出三个方面的核算。

其中,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规模的基本指标,它表示一个国家在一定时间内所创造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国民收入反映了一个国家在一定时间内创造出的全部国民所得,包括劳动报酬、利润和经营净收入等。

而国民支出则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间内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支出。

二、国民经济核算的方法国民经济核算主要采用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在生产法中,通过对生产领域内各个行业的生产总值进行统计,计算得出GDP。

收入法则是通过对各种要素的收入进行核算,得出国民收入。

支出法则是通过对社会总消费、固定资产投资和净出口进行核算,得出国民支出。

三、国民经济核算的意义国民经济核算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

通过核算国民经济,政府可以了解经济的总体状况,及时调整和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促进经济的平稳增长。

此外,国民经济核算还可以为国际间的经济比较提供参考,了解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差异以及各国经济发展的阶段和特点。

四、国民经济核算的局限性国民经济核算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由于国民经济核算是对经济活动的总体统计,难以完全准确地反映个体经济活动的内在细节。

其次,国民经济核算往往不能充分考虑非市场经济活动,如家庭劳动、自给自足的经济活动等。

此外,由于核算方法和标准的不同,国民经济核算在国际上的比较也存在一定困难。

综上所述,国民经济核算在统计分析国家经济活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准确核算国民经济,我们能够了解一个国家的经济总量、结构以及经济增长的速度和特点。

同时,国民经济核算也为制定经济政策和进行国际经济比较提供了重要参考。

国民经济核算1

国民经济核算1

国民经济核算物价指数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用来反映国民经济循环过程或运行过程各个方面及整体的价格水平变化,不仅要把国民经济各方面活动的物价变化反映出来,而且还要按照国民经济循环过程,使各方面的物价指数连成系统,自成体系。

目前主要是采用紧缩法来编制,采用这种方法一般有两项基础工作:一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现价数据,它直接来自国民经济核算的结果;二是基本单位物价指数的调查及编制。

而一般的价格指数是通过现行价格与过去价格的比较来表现价格水平的具体变化。

无论从反映的内涵还是编制方法上看,国民经济核算物价指数都比一般的价格指数要广泛、复杂、重要。

二4.简要分析说明货物和服务的不同?(5 分)答:货物和服务各自的特点表现在:(1) 货物是有形商品,服务是无形商品;(2) 货物被生产出来后,在未被消费以前可以储存,而服务则不能被储存;(3) 货物的生产和消费是分离的,服务的生产和消费是同时发生的。

、计算分析题(写出计算公式及过程)1.以下是某地区国民经济统计原始资料:总产出100万元;中间消耗60万元;出口额10万元,其中货物7万元,服务3万元;进口额5万元,其中货物3万元,服务2万元;居民最终消费26万元,政府最终消费6万元;资本形成3万元;从国外得到原始收入8万元,付给国外原始收入7万元;从国外得到经常转移收入3万元,付给国外经常转移2万元。

要求:(1)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编制货物和服务账户;(2)计算国民总收入、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和国民总储蓄,并编制国民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3)计算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项目收支差额,编制货物服务部分国际收支平衡表并根据结果对国际收支情况作简要分析。

解:(1)生产法GDP=总产出-中间消耗=100-60=40货物和服务账户单位:万元来源使用总产出 100 中间消耗 60进口 5 最终使用 45最终消费 32资本形成 3出口 10合计 105 合计 105(2)国民总收入=GDP+来自国外的原始收入-付给国外的原始收入=40+8-7=41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国民总收入+来自国外的经常转移收入-付给国外的经常转移=41+3-2=42国民可支配总收入=最终消费+总储蓄总储蓄=42-26-6=10国民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单位:万元使用来源最终消费 32 可支配总收入 42居民 26政府 6总储蓄 10合计 42 合计 42(3)经常项目:货物与服务差额=出口-进口=10-5=5国际收支平衡表项目差额贷方借方经常项目1.货物与服务 5 10 5出口 7+3=10进口 3+2=5简要分析:货物服务贸易顺差5万元,说明该地区在对外经济交易中出口能力较强。

中国人民大学国民经济核算第一章

中国人民大学国民经济核算第一章
非金融企业部门 金融机构部门 政府部门 住户部门或称居民部门 为住户服务的私人非盈利机构部门 国外部门
基层单位
基层单位(establishment)——即产业活 动单位
在一个地点、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 类型生产活动, 并具有相应收支核算资料的生产单位, 它只是生产决策的单位,难以进行独立 的财务决策。
SNA-1993提出的另外一种模式
中心账户体系+其他核算表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基本核算表 核心部分 国民经济账户 附属表——补充部分 举例1-1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基本框架
国民经济
是由该国经济领土上的常住单位的活动组成的。
什么是一国的经济领土(economic territory)
是指由该国政府控制或管理的地理领土, 在确定的经济领土上,该国公民、货物、资本 可以自由流动,不受国界的限制, 显然,一国经济领土的基础是该国的地理疆域, 但是,它并不等同于地理疆域。
国民经济中的经济单位
与中国经济体制和经济管理模式的演变相 适应,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基于MPS模式的建立阶段 MPS和SNA两套模式并存阶段 基于SNA模式的发展阶段
基于SNA模式的发展阶段 基于SNA模式的发展阶段 SNA
1993年起,中国取消了基于MPS模式的国民 收入核算工作。 这标志着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两套体系并存 阶段的终结, 开始了与国际接轨、完全按照SNA模式进 行国民经济核算的进一步变革。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础
理论基础
经济学,尤其是宏观经济学
体系设计方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借鉴工商企业会计的复式记账原理
方法基础
统计学
现实基础
纷繁复杂的经济生活

《国民经济核算教案》课件

《国民经济核算教案》课件

《国民经济核算教案》课件第一章:国民经济核算概述1.1 国民经济核算的概念与意义1.2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1.3 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指标及其相互关系1.4 国民经济核算的国际标准与我国实践第二章:国内生产总值(GDP)核算2.1 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与分类2.2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2.3 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与联系2.4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与变化趋势第三章:投入产出核算3.1 投入产出核算的基本概念与方法3.2 投入产出表的编制与分析3.3 投入产出在国民经济分析中的应用3.4 我国投入产出核算的实践与进展第四章:国民经济账户体系4.1 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的概念与结构4.2 收入账户与资金账户的关系及其核算方法4.3 储蓄、投资与资本形成总额的核算4.4 国民经济账户体系在我国的应用与实践第五章:国民经济分析方法5.1 国民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与指标5.2 宏观经济预警与风险分析5.3 经济计量模型在经济分析中的应用5.4 我国国民经济分析的实践与成果《国民经济核算教案》课件第六章:收入分配核算6.1 收入分配核算的概念与意义6.2 收入分配核算的主要指标和方法6.3 我国收入分配格局的现状与问题6.4 收入分配核算的国际比较与启示第七章:价格核算与通货膨胀7.1 价格核算的概念与方法7.2 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与生产者价格指数(PPI)7.3 通货膨胀的概念、原因与影响7.4 我国价格核算与通货膨胀的现状与对策第八章:国际收支核算8.1 国际收支核算的概念与方法8.2 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与分析8.3 我国国际收支的特点与风险8.4 国际收支核算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挑战与应对第九章:环境与经济核算9.1 环境与经济核算的概念与意义9.2 绿色GDP的概念与计算方法9.3 我国环境与经济核算的现状与问题9.4 环境与经济核算的国际经验与启示第十章:国民经济核算的未来发展10.1 新经济形态对国民经济核算的挑战10.2 大数据、在国民经济核算中的应用10.3 国民经济核算的国际合作与标准化10.4 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未来发展展望《国民经济核算教案》课件第十一章:国民经济总体分析与政策评估11.1 国民经济总体分析的方法与指标11.2 宏观经济模型在政策评估中的应用11.3 我国国民经济总体分析与政策评估的实践11.4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政策选择第十二章:区域国民经济核算与分析12.1 区域国民经济核算的概念与方法12.2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与协调政策12.3 我国区域国民经济核算的实践与问题12.4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政策选择第十三章: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核算13.1 可持续发展核算的概念与指标13.2 我国可持续发展核算的实践与进展13.3 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政策选择13.4 可持续发展核算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第十四章:国民经济统计与信息披露14.1 国民经济统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14.2 国民经济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与有效性14.3 我国国民经济统计的实践与问题14.4 信息披露制度在国民经济核算中的作用第十五章:国民经济核算的教育与培训15.1 国民经济核算教育的目标与内容15.2 国民经济核算教育培训的方法与手段15.3 我国国民经济核算教育与培训的现状与问题15.4 国民经济核算教育培训的国际经验与启示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国民经济核算的概念与意义、体系、指标及其相互关系。

国民经济核算1

国民经济核算1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图解部门非金融企业部门金融机构政府部门住户部门经济总体国外部门期初资产负债生产收入分配和使用收入初次分配收入再分配可支配收入使用资本金融期末资产负债总产出生产中间投入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初次分配财产收入生产税净额初次分配总收入再分配经常转移可支配总收入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使用政府消费总储蓄资本资本转移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增加其他非金融资产获得减处置金融净金融投资货物和服务进出口要素收入流入流出对外交易经常转移资本转移国际投资储备资产非金融资产固定资产存货其他非金融资产资产负债存量金融资产负债国内金融资产负债通货存款贷款国外金融资产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储备资产三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框架一基本核算表包括
(五)消费范围
生产范围决定消费范围,用于最终消费的 货物和服务只能是生产范围内所包括的货物和 服务。
(六)资产范围
资产是根据所有权的原则界定的经济资产, 它必须为某个或某些单位所拥有,其所有者因 持有或使用它们而获得经济利益。
(七)机构单位和机构部门分类
1、机构单位的定义
机构单位指有权拥有资产和承担负债,
生产 生产法GDP
总产出 中间投入 收入法GDP 劳动者报酬 生产税净额 固定资产折旧 营业盈余
使用 支出法GDP
最终消费 资本形成总额 净出口 统计误差
1、生产法
➢ 是从生产过程来核算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 创造价值的一种方法。即从生产的全部货物 和服务总价值中,扣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 间产品的价值,得到增加值。
要求:1.按三种方法计算该国国内生产 总值,缺失项目根据已知数据推算。
2.计算有关的结构指标,并据此说明该 国经济的基本特征。
一产+二产+三产 =102+1906+2 630=4638(亿

《国民经济核算教案》课件

《国民经济核算教案》课件

《国民经济核算教案》PPT课件第一章:国民经济核算概述1.1 国民经济核算的概念与意义1.2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1.3 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指标及其相互关系第二章:国内生产总值(GDP)2.1 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与计算方法2.2 国内生产总值的意义与作用2.3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实例第三章:投入产出分析3.1 投入产出表的基本概念与结构3.2 投入产出分析的方法与应用3.3 我国投入产出表的编制与分析第四章:国民经济账户体系4.1 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的概念与构成4.2 国民经济账户的主要指标及其相互关系4.3 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的分析与应用第五章:国民经济总体分析与评价5.1 国民经济总体分析的方法与指标5.2 国民经济总体评价的标准与方法5.3 我国国民经济总体分析与评价的实践第六章:失业与就业6.1 失业与就业的基本概念及其衡量6.2 失业率与就业率的计算与分析6.3 我国的失业与就业现状及其政策第七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7.1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定义及其影响7.2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衡量指标7.3 我国的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问题及其对策第八章:财政与金融8.1 财政的基本概念与政策工具8.2 金融体系与金融市场的基本构成8.3 财政与金融政策的实践与效果分析第九章:对外经济关系9.1 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与政策9.2 我国的国际贸易现状及其影响因素9.3 对外经济关系中的其他问题如外资、外汇等第十章:国民经济预测与政策评估10.1 国民经济预测的基本方法10.2 国民经济政策的评估与调整10.3 我国国民经济预测与政策评估的实践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国民经济核算概述难点解析:理解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

二、国内生产总值(GDP)难点解析:掌握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及其在不同经济体系中的应用。

三、投入产出分析难点解析:理解投入产出表的编制过程及其在经济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四、国民经济账户体系难点解析:掌握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的分析方法及其在经济决策中的应用。

国民经济核算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结果是经济活动的重要信息,它与我们实际生活有方方面面的联系。尤其在市场经 济条件下,我们需要了解整个经济状况,经济是上升,还是下降,收入水平如何,金融如何,投 资如何,国际贸易如何,国民经济核算的指标都可以帮助你判断与你相关的方面,为你的决策提 供依据。例如,你想股票投资,那么宏观经济基本面的状况及其走势可能对于你的投资收益有重 要的影响。常用的指标是GDP和GDP增长率。因此,GDP和GDP增长率准确统计和计算非常重 要。美国商务部1999年12月曾举行庆祝大会,庆祝内容是自1929年以来美国对于GDP和GDP 增长率的发明和发展,他们认为它是20世纪美国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的重要贡献是对美国经 济周期的准确反映,从而使政府和中央银行能够采取积极的经济政策,减少经济周期,保持更长 期的经济繁荣。
第23页/共108页
一、国民经济核算的用途
国民经济核算是反映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结果的数量特征及统计核算,为了解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 发现问题、分析规律,为经济决策服务的重要信息资源。同时国民经济核算也是一项应用性统计 技术,它是由政府组织进行的重要统计工作,世界各国基本如此。我国的国民经济核算是由国家 统计局负责领导、设计和具体实施并定期公布统计结果的。
• 1应可、用 以国统把计国民领民域经经的济济知核识算核和看算现成实是的做一法个基来反础设映计国信具民体经息的济源统运计行是指复标杂以和过企统程计系业口统径的、范描金围述的体。系, 融所统、以 计,指政在标统和府计指单设标计之位上间,需的要统以更计多关及地系各利。用统类经计济描学学述会和、管统、理计学归民的纳间知、识统团来计设分体计类、各等个的事具统体计 业思民组想 经和济织统核计算等方时微法要在在观国经单民济经学位济知核识的算基会设础计上计中,得重核到点算了增比加数较相充应据分的为的统运计基用技。术础和我,方们法逐学的习应国 级用核。 算成反映一定时期一国或地区宏观经济运

国民经济核算核算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核算第一章
─ 生产、流通、分配、使用
国民经济是一个国家所有的部门及其进行的所 有活动组成的有机整体。
(2)国民经济运行
国民经济的运行起于产品的生产(物品或服务), 终止于产品的使用(消费、投资等),周而复始。 商品流通和收入分配则介于生产和使用环节之间, 成为连接两端的中间环节。
实物运动 生产
价值运动
流通
供给
返回2
2010年 人均GDP 前10的国家
1卢森堡:104,390 2挪威:84,543 3卡塔尔:74,422 4瑞士:67,074 5丹麦:55,113
6澳大利亚: 54,869 7瑞典:47,667 8阿联酋:47,406 9美国:47,132 10荷兰:46,418
中国4283美元,位于所统计的182个国家中的第95位 香港31,799美元。位于 23位。 台湾18,303美元 ,位于37位。
2010年GDP前10的国家(美元)
1美国:14,624,184 2中国 :5,745,133 3 日本:5,390,897 4德国:3,305,898 5 法国:2,555,439
6 英国: 2,258,565 7意大利:2,036,687 8巴西 :2,023,528 9加拿大:1,563,664 10俄罗斯:1,476,912
入和支出联系了起来。
荷兰经济学家范·克利夫1941年在《经济学家》 杂志上发表了两篇有关国民经济核算的文章,
文章中首先使用了“国民核算”一词。 。
1944年和1945年,美国、加拿大、英国和北 爱尔兰的代表讨论了经济统计的国际比较问题 其结果是有关国民经济估计的方法和表达形式 的最早国际协议。
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国民经济核算
第1章 国民经济核算 的基本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国民经济
国民经济是一国范围内各种经济单位所从 事的各种经济活动的总和。 各种经济单位:各种各样的企事业单位等。 各种经济活动:各单位参与的生产、消费、投资..
(2)国民经济运行
起于产品的生产(物品或服务),终止于产品的使 用(消费、投资等),周而复始。 商品流通和收入分配则介于生产和使用环节之间, 成为连接两端的中间环节。
(4)国民经济核算的特点(第2页)
宏观性:区别于企业会计核算 全面性:区别于专题宏观核算如财政统计、
货币金融统计等
2、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概念
围绕着国民经济核算所形成一套理论和方法。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简称 SNA。
国民经济核算标准和规范
定性规范 核算概念

核算原则
第一、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636463亿元,比上年 增长7.4%。其中: 第一产业增加值58332(56957)亿元,增长4.1% 第二产业增加值271392(249684)亿元,增长7.3% 第三产业增加值306739(262204)亿元,增长9.2% 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
9.2%、42.6%和 48.2%.
同时还会发布关于:工资、 财政税收、外汇 储备、农业、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国内贸 易、交通邮电旅游、金融、教育科学技术和 文化等等各方面的实际完成数据。
2014年和2013年数据比较
第一、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636463(568845)亿元, 比上年增长7.4%(7.7%)。其中: 第一产业增加值58332(56957)亿元,增长4.1%(4.0%) 第二产业增加值271392(249684)亿元,增长7.3%(7.8%) 第三产业增加值306739(262204)亿元,增长9.2%(8.3%) 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9.2%、42.6%和 48.2%( 10.0%、43.9%和46.1%)
80 中 国:7589 24 香 港:39871 37 台 湾:22598
主要内容
第1章 总论 第2章 国内生产总值核算 第3章 投入产出核算(简单介绍) 第4章 资金流量核算——实物交易 第5章 资金流量核算——金融交易 第6章 资产负债核算 第7章 国际收支与国际投资头寸核算
另外:教科书第8章的国民经济账户体系 在各章节中介绍,第11章的国民经济核算的
国际上用于比较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依据
国与国之间进行经济比较会使用两个主要指标: GDP和人均GDP,这是核算的主要数据。
2014年GDP前10的国家(万亿美元)
1美国:17.42 2中国 :10.38 3日本:4.62 4德国:3.86 5法国:2.85
6英国: 2.95 7巴西: 2.35 8意大利:2.15 10俄罗斯:1.86 9印度:2.05
国际比较也会有所涉及。
国民经济核算原理
第1章 总论
本章要目
第一节 国民经济核算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第二节 国民经济核算的对象 第三节 国民经济核算的方法及内容组成
主要内容
什么是国民经济核算? 进行国民经济核算有什么用?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对象:对什么进行核算? 方法:怎么进行核算? 内容架构:包括哪些内容?
评价经济状况,进行宏观管理决策主要 依据以下数据:
用于评价经济
经济增长率 物价指数 就业率和失业率 国际收支是否平衡
用于宏观管理
一国宏观管理目标:保持一定速度的经济增长, 维护物价的基本稳定,实现较高程度的充分就业, 控制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
返回2
宏观管理目标的统计表述
经济增长率---以GDP为基础计算 就业率 物价指数----基于GDP的物价指数 国际收支平衡差额----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核心
返回2
统计局2015年发布上半年数据:
产业结构继续优化: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 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9.5%,比上年 同期提高2.1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5.8个百 分点。 货币信贷平稳增长:6月末,广义货币(M2) 余额133.34万亿元,同比增长11.8%,狭义货币 (M1)余额35.61万亿元,增长4.3%,流通中 货币(M0)余额5.86万亿元,增长2.9%
第二、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0% 其中:食品价格上涨3.1%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0.5%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9%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2.2% 农产品生产价格下降0.2%
第三、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22万人。年末城镇登记 失业率为4.09%
第四、 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月同 比上涨城市个数上半年各月均为69个,下半年 月同比上涨城市个数逐月减少, 12月份为2个, 月同比价格下降城市个数增加至68个.
1.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296868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0%。分季度看:
一季度同比增长7.0%,二季度增长7.0%。 分产业看: 第一产业增加值20255亿元,同比增长3.5%; 第二产业增加值129648亿元,增长6.1%; 第三产业增加值146965亿元,增长8.4%。 从环比看,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7%。
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20世纪末,美国商务部专门召开座谈会,将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发明与运用称为“世纪 性杰作”,视为“对美国影响最大的和最伟 大的发明”。
国民经济核算是干什么的?
一个企业要算账,一个国家同样也要算账
企业算账是会计的职责,针对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 算大账,就是国民经济核算。
national accounting 宏观 会计?
上述指标的合适值,在我国一般以政府工 作报告为标准
如2015年我国的政府工作报告: 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
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左右。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返回2
政府工作报告中历年宏观经济数据
年份 GDP增速 CPI 失业率
第四、 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月同比上 涨城市个数上半年各月均为69个,下半年月同比上 涨城市个数逐月减少, 12月份为2个,月同比价格 下降城市个数增加至68个。
(2013年: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月环 比上涨的城市年末未65个,持平的有3个,下降的 有2个)
国家统计局2015年上半年数据发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54元,同比名义 增长9.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3%。
上半年宏观数据:
对外贸易顺差继续增加:上半年,进出口总额 11531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9%。 其中,出口65722亿元人民币,增长0.9%; 进口49594亿元人民币,下降15.5%。 进出口相抵,顺差16128。亿元人民币
的结构特征。
物 质 产 品 平 衡 表 体 系 (System of Material Product Balances)简称MPS,为适应计划管理 的需要,由原苏联首先建立起来的,以后逐渐 为东欧各国所采用,故又称“东方体系”。
国 民 经 济 账 户 体 系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简称SNA,为适用市场经济管理的 需要,由英国首创,继而在发达国家推行, 现已为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所采用,故又称 “西方体系”。
返回2
2014人均GDP排名(IMF官方网站发布)(美元)
1卢森堡: 111716 2挪 威 :97013 3卡塔尔 :93965 4瑞 士 :87475 5澳大利亚 :61219 6丹 麦: 60564
7瑞典 :58491 8.圣马力诺:56820 9新加坡 :56319 10美 国 :54597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8% 8% 8% 8% 8% 7.5% 7.5% 7.5%
3% 4.8 % 4% 3% 4% 4% 3.5% 3.5%
4.6 % 4.6 % 4.6 % 4.6 % 4.6 % 4.6% 4.6% 4.6%
宏观经济管理不只是检测上述几个指标,而是要 以这些总体目标为核心,进行整个国民经济运行 过程的监测与管理。 如:产业结构的变化;政府财政对经济过程的影 响,货币金融手段的变化等等……。这就需要更 加详细的数据资料。 所需的这些数据都是由国民经济核算完成的,所 以国民经济核算是一种宏观统计工具,在经济生 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一节 国民经济核算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一、国民经济核算的含义 二、两大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与MPS) 三、中国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一、国民经济核算的含义
1、国民经济核算的概念 2、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概念
1、国民经济核算的概念
简称国民核算。 是按照一套既定的概念方法对一个国家(地 区)国民经济运行过程及结果所进行的系统 定量描述。
2.CPI 上半年同比上涨1.3%,涨幅比一季度 扩大0.1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1.3%,农 村上涨1.1%。
3.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31元, 同比名义增长9.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7.6%。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99元,同比名义 增长8.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7%;
第五、外汇储备略有增加。年末国家外汇 储备38430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217亿美元。
第六、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7元,比上年增 长10.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0%。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44元,比上年增长9.0 %,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8%;收入中位数为266 35元,增长10.3%。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89元,比上年增长11.2 %,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2%;收入中位数为949 7元,增长12.7%。
若干奠基性贡献者为此获得“诺贝尔经济 学奖”
见第6页专栏 1-2
二、两大国民核算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