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动手做条龙 》教案

合集下载

《大家动手做条龙》教案

《大家动手做条龙》教案

《大家动手做条龙》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龙文化的基本知识,理解龙的象征意义。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中国龙文化的介绍2. 龙的象征意义3. 手工制作龙的方法和技巧4. 创新设计和展示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龙文化,掌握手工制作龙的基本技能。

2. 教学难点:创新设计和制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龙。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龙文化相关资料、手工制作龙的素材、工具等。

2. 学生准备:好奇心、积极性、简单的手工制作技能。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介绍中国龙文化,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龙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理解龙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3. 示范:教师演示手工制作龙的基本步骤和技巧,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制作过程。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手工制作龙,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 创新设计: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创意,对制作的龙进行装饰和改良。

6.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评价小组成员的作品,互相学习、交流。

7.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总结课堂教学内容,强调龙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注意:这只是一个简单的教案框架,具体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时间安排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制作龙的动手能力。

2. 学生对龙文化的理解和symbol 意义的掌握。

3. 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七、教学反思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应进行教学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龙文化知识竞赛,加深学生对龙文化的了解。

2. 邀请民间艺术家进行龙艺术品展示,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3. 开展龙主题的绘画、写作等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九、安全注意事项1. 学生在动手制作过程中,应遵守纪律,注意安全使用工具。

大家动手做条龙的教案

大家动手做条龙的教案

大家动手做条龙的教案《大家动手做条龙的教案》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盼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协助!作业内容《大家动手做条龙》教学设计课题:大家动手做条龙课时:一课时课型:设计应用教学目标:一、显性目标:1、了解龙的文化内涵和造型特点。

2、学会以一个根本形体(纸杯或圆台型体)为设计元素,制作工艺龙。

二、隐性目标:1、造就良好的动手实力和团结合作意识。

2、激发酷爱民族传统文化的热忱,增加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1、探究龙的造型和构造特点,设计并制作工艺龙。

2、感受龙的精神,激发学生奋勉向上的人生看法。

教学难点:1、龙头的造型及整条龙的气场和精神风貌的表现。

2、在合作学习中留意每位学生的共同参加。

教学打算:1、老师打算:教学课件、教案可拆装的龙造型一件制作工具2、学生打算:通过网络、图书等途径查找有关龙的文化渊源和形象资料,为本课学习做好铺垫。

打算一些以龙为题材的美术作品和实物带到课堂,以备分析之用。

一次性纸杯、彩色卡纸、双面胶、剪刀等制作工具。

教学过程:回忆导入老师提问:色调的三元素是什么?(答:色相、明度、纯度)老师再问:色调的三原色什么?(答:红、黄、蓝)导入:播放王力宏的《龙的传人》老师提问:这首歌曲的名字叫什么?学生答复:歌曲的名字叫《龙的传人》老师再问:龙是什么样的?现实生活中有这种动物吗?学生探讨,老师归纳龙的形象主要来源于蛇,传闻古人常遭蛇的攻击,手足无措,先是恐惊,后又神话,把它当做能免除一切灾难的灵物。

下面教师和同学们一起去相识一下我们的中国龙。

板书课题《大家动手做条龙》二、探讨新知:1、龙文化:龙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艺术形象。

龙的造型应用广泛,与人们的生活休戚相关。

老师提问:生活中我们见过哪些和龙有关的事物呢?请同学们把自己找到的有关龙的资料向全班同学做一个展示好不好?学生展示答复,老师归纳演示课件玉龙远古时期的龙造型青龙瓦当建筑艺术中的龙造型青花海水龙纹天球瓶工艺美术中的龙造型北京北海公园九龙壁雕塑艺术中的龙造型舞龙民俗活动中的龙造型龙纹剪纸、鞋垫民间艺术中的龙造型(学生观赏中国不同艺术中的龙造型,了解中国传统艺术中丰富多彩的龙形象,增加民族骄傲感)。

大家动手做条龙优秀教案

大家动手做条龙优秀教案

大家动手做条龙优秀教案《大家动手做条龙》教案教学时间: 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中国人称自己是龙的传人,我们把龙作为尊严和吉祥的象征。

把龙作为文化和历史的载体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以一个纸杯、圆台形体等为设计元素进行重复的构成练习,形成起伏变化的中国龙的形象。

3、学会应用剪刻、穿插、粘贴的方法;夸张变形龙的制作方法。

二、教学重点:学习龙的基本特征,学会应用立体构成造型。

三、教学难点:如何把构成知识应用到设计和制作中,使龙的造型和结构有新的创意。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多媒体教学器材、可拆装的龙造型一至两件、多种制作材料。

学生准备:通过网络、图书等途径查找有关龙的文化渊源和形象资料,为本课学习做好铺垫。

各种废弃物、纸杯、剪刀、裁纸刀、笔、胶等。

五、教学过程:1、播放音乐《龙的传人》,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歌的名字吗?生:《龙的传人》。

师:龙的传人指的是谁呀?你、我、他吗?生:自古就称中国人是龙的传人。

师:那你们了解关于龙的一些知识吗?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一条龙啊?生:了解一些,想。

出示课题:《大家动手做条龙》。

2、课件展示图片:提问同学们知道那些与龙有关的活动吗?比如:(1).以龙为道具的活动舞龙。

(似因生似果,夜来满身大舞龙是中国极富民族色彩的民间艺术之一。

逢有大节日,大庆典,及出会巡游等,必有舞龙助庆。

至于舞龙始自何时,已无可稽考。

但上古时代,如遇水旱瘟疫,妖孽凶灾之时,舞龙祈雨的仪式风俗,是可以意想得到的。

因为中国自古以来便相信龙是风雨的主宰,有呼风唤雨的无边法力,故此逢旱便逢涝则求它开恩庇佑。

东周时楚国人民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投身于岳阳汩罗江),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他们争先恐后,追至岳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

)(3).龙风筝。

3、出示课件图片,讲解关于龙的舞龙、赛龙舟、龙风筝的一些知识。

《3大家动手做条龙》学历案-初中美术人美版七年级上册

《3大家动手做条龙》学历案-初中美术人美版七年级上册

《大家动手做条龙》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次初中美术课程的主题为“大家动手做条龙”,该主题旨在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们了解和掌握中国传统文化中龙的形象特点及制作技巧,并培养其动手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学生能够了解龙的文化内涵和形象特征,掌握制作纸艺龙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2. 技能与操作: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操作,学会用纸材制作龙的主体部分和基本结构,如龙头、龙身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增强其动手实践的兴趣和自信心。

三、评价任务1. 课堂表现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其参与度、合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2. 作品质量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制作的龙的造型、结构、色彩搭配及创意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3. 自我反思评价: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自我反思,评价自己在本次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龙的形象和相关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龙的文化背景和形象特征,激发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兴趣。

2. 理论学习:教师讲解龙的形象特点和制作纸艺龙的基本原理和步骤,让学生了解制作过程和所需材料。

3. 实践操作: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动手制作龙的主体部分,如龙头、龙身等。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4. 合作交流:学生之间进行合作交流,互相学习和借鉴制作经验,完善自己的作品。

5. 展示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和交流心得,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五、检测与作业1. 检测:教师通过提问和观察学生的实践操作,检测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2. 作业:学生回家后,继续完善自己的纸艺龙作品,并尝试进行创意设计和色彩搭配,下节课带来与同学分享。

六、学后反思1. 学生反思:学生在完成作品后,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本次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思考如何在下次学习中改进。

2. 教师反思:教师对本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经验和不足之处,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大家动手做条龙 》教案

《大家动手做条龙 》教案

《大家动手做条龙》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龙文化,认识龙的形象和特点。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创造力。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龙的起源和形象:讲解龙的起源,展示龙的图片,让学生了解龙的形象特点。

2. 制作龙的方法:教授制作龙的方法和步骤,包括剪、贴、折、画等。

3. 动手制作:学生分组合作,根据讲解的方法和步骤,动手制作龙。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龙的起源和形象,掌握制作龙的方法和步骤。

难点:动手制作出形象生动的龙。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大家动手做条龙》教程。

2. 教具:龙的图片、制作龙的素材(如彩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3. 设备:投影仪、电脑、打印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龙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龙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龙的起源和形象特点,让学生了解龙的文化内涵。

3. 制作方法讲解:教授制作龙的方法和步骤,让学生分组讨论、提问解答。

4. 动手制作:学生分组合作,根据讲解的方法和步骤,动手制作龙。

5. 作品展示:邀请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龙,让大家共同欣赏、评价。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龙的起源、形象和制作方法。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的龙形象,下一节课分享。

六、教学延伸:1. 让学生了解龙在世界各地的文化意义和形象差异。

2. 调查并分享生活中常见的龙形象,如传统艺术、现代设计等。

3. 组织一次龙文化主题的班级活动,如龙舞表演、龙知识竞赛等。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制作的龙作品的创意、形象和完整性。

2. 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对龙文化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八、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提高课堂互动性。

2. 针对不同学生的制作能力,给予适当的指导和鼓励,使每个学生都能完成作品。

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024年大家动手做条龙说课稿范文

2024年大家动手做条龙说课稿范文

2024年大家动手做条龙说课稿范文大家动手做条龙说课稿1一、教材:龙的形象学生已十分熟悉,并在小学阶段描绘过,本节课是平面描绘到立体构成的衔接。

本课为设计应用课,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对设计应用领域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有利于学生学习为思考基点,从学生兴趣、能力和需要出发,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

本课从学生兴趣出发,内容改变了以往单纯讲解立体构成知识为主的方法,而是把构成的知识隐含在制作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参与。

教材根据学生实际选择废弃材料让学生进行有目的立体制作和练习,符合现代设计的特点。

本节课利用图片欣赏激发学生爱国热情,要学会应用立体构成造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所以教学目标我们从认知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和体验性学习目标进行阐述有三点:1、中国人称自己是龙的传人,我们把龙作为尊严和吉祥的象征。

把龙作为文化和历史的载体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学会夸张、变形龙的方法;应用剪刻、穿插、粘贴的方法。

3、以一个纸杯、圆台形体等为设计元素进行构成练习,形成起伏变化的中国龙的形象。

本课的教学重点:学习龙的基本特征,学会应用立体构成造型。

教学难点:如何把构成知识应用到设计和制作中,使龙的造型和结构有新的创意。

二、教法:本节课的教法过程主要是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过程。

1.直观分析、比较法——课件简要归纳龙的造型特征和内涵。

进而把学生引导到龙的制作首先要抓住龙的形象特征,根据龙的特征、材料特点进行大胆的夸张、概括这一重点。

2.新课程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整体把握班级群体和个体的实际发展水平,因材施教。

所以投影仪——示范三种不同材料的龙的主要制作方法。

这三种龙从易到难适合各种程度的学生,让程度好的学生可以综合几种方法进行发挥、让程度低的同学也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3.作为设计应用课,给学生留有足够多的时间实践,有利于他们更好地完成作品。

所以大量龙的图片留到学生制作过程中在屏幕滚动播出,学生在制作的过程可以边参考边设计。

大家动手做条龙教案

大家动手做条龙教案

大家动手做条龙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龙的文化背景和象征意义。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传统民间艺术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中国龙的文化背景介绍。

2. 学习简单的纸龙制作技巧。

3. 小组合作完成纸龙制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国龙的文化背景,学会制作纸龙。

2. 教学难点:纸龙的制作技巧。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中国龙文化相关资料、纸龙制作图纸、制作材料。

2. 学生准备:剪刀、胶水、彩笔等制作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1 教师出示各种龙的形象,引导学生讨论龙的起源和文化意义。

1.2 学生分享对龙的了解和印象。

2. 新课内容(10分钟)2.1 教师讲解中国龙的文化背景,引导学生了解龙在中华民族心中的地位。

2.2 学生观看纸龙制作视频,学习制作技巧。

3. 动手制作(10分钟)3.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张纸龙图纸。

3.2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动手制作纸龙。

3.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作品展示(5分钟)4.1 每组展示制作完成的纸龙,分享制作心得。

4.2 全体学生投票选出最具创意、最具观赏性的纸龙作品。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5.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如:了解中国龙文化、提高动手能力等。

5.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提出改进意见。

5.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调查其他民间艺术形式,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延伸(10分钟)6.1 教师展示其他民间艺术形式的作品,如剪纸、泥塑等。

6.2 学生分组讨论,选择一种民间艺术进行研究。

6.3 学生分享研究成果,介绍所选民间艺术的历史、特点和制作方法。

七、课堂小结(5分钟)7.1 教师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中国龙的文化意义和纸龙制作的技巧。

7.2 学生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八、课后作业(家庭作业)8.1 学生完成纸龙制作图纸的复印,以便在家中与家人一起制作纸龙。

七年级美术上册《大家动手做条龙》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美术上册《大家动手做条龙》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美术上册《大家动手做条龙》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层面:学生能了解中国龙的传统文化背景,包括龙的起源、象征意义及其在美术作品中的表现形式。学生能够认识并描述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的龙的造型特点。
2.技能层面:学生能够运用各种美术材料,如彩纸、陶土、废旧物品等,通过剪、贴、捏、画等技法,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龙形象。学生能够运用基本的构图原则,将龙的形象融入作品中,表现出动态美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热爱我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培养积极、主动、合作的学习态度。
2.价值观:学生通过创作龙的形象,认识到传统艺术的价值,尊重并传承民间文化。同时,培养学生珍惜和合理利用资源,关注环保,形成绿色创作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于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在美术学科方面,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手工制作基础,对于基本的美术技法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针对本章节《大家动手做条龙》的教学内容,学生对于中国龙的传统文化背景知识可能相对陌生,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深入了解和体验。
2.小组内讨论,明确分工,共同完成设计草图和制作方案。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龙的文化内涵和艺术表现。
(四)课堂练习
1.学生根据小组讨论的结果,动手制作龙的形象。教师在此过程中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2.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龙形象。
4.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生活中与龙相关的美术元素,如建筑、雕塑、工艺品等。以拍照或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并在下一节课与同学分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家动手做条龙》教案
一、教学目标
了解龙的来历发展与造型特点,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和积极参与文化传承的意识,并在欣赏中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激发爱国热情。

在课堂教学中应更注重学生的制作过程,和分组活动之中的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强调集体主义精神的体现。

并在展示作品的过程中展现集体的智慧和才华,突出集体竞争的气氛。

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使学生逐步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学习构成知识,并把它应用到设计和制作中。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的重点:
调动同学情绪,使大家能热情、积极地参与到做龙的活动中来。

(二)教学的难点:
如何把构成知识应用到设计和制作中,使龙的造型和结构有新的创意。

(三)解决重点与难点的要点:
解决重点的要点:
1、要创建分组竞争的课堂气氛,鼓励每一个小组争先、争胜、争取班级第一。

比那组最快,那组最好,那组最有新意。

2、好小组讨论,群策群力完成任务。

3、时注意人员搭配,使各组能力基本均衡,保证公平竞争和顺利完成作业。

解决难点的要点:
1、励创新,要求学生把课本的方法当成参考,尽可能地想出新的方法。

2、些简单明确的构成的例子,让学生们能从中产生一些联想以促进创新想法的产生。

三、课前准备
(一)学习材料
1、可利用的废旧材料:易拉罐、胶卷盒、牙膏盒、土豆片筒、装羽毛球的筒、药盒、药瓶、矿泉水瓶及其他饮料瓶。

2、可以替代的材料:去了粒的玉米芯、高粱、玉米的秸秆、木棍及树枝、竹子、可利用的蔬菜(黄瓜、茄子、萝卜等)。

3、自制材料:课前或课上用比较硬的纸作成纸筒,把它作为做龙的材料。

四、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激发兴趣、讲授制作方法。

学习制作方法,分组合作、锻炼协作能力。

展示、体验、交流。

学生活动:分组合作,与同学交流自己对龙文化的了解。

学生从教学中展示的各种龙的资料中汲取养分丰富自己制作的龙。

学生们在制作过程中分工合作完成插接、装饰龙体的任务,锻炼协作能力。

学生以各种方式展示自己做的龙,并发挥想象讲述小故事或民间传闻,强化对龙的感受。

在共同创作和动手制作过程中,注意协作精神,培养集体主义。

教师活动:把《龙的传人》的乐曲作为课的开始,用来烘托气氛,以达到突出主题的目的。

教师通过讲授利用龙的来历、演变和发展,以及图片介绍龙的形象特点和与龙有关的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同时鼓励同学集体创作分组完成龙的制作,体现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

在集体创作和动手制作过程中,注意协作精神,同时,体现合作学习方式的重要性,以及对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

五、教学过程设计
1.把《龙的传人》的乐曲作为课的开始,用来烘托气氛,以达到突出主题的目的。

同时用音乐来导出课的内容,帮助学生很快地进入情绪,引人《大家动手做条龙》的具体内容和方法中,使学生的情绪一直处在兴奋的状态下,便于课程进展得更顺利、更流畅,也容易激发同学们的创作热情,以及制作的欲望。

在制作的过程中可以一直播放着《龙的传人》的乐曲,以增强效果。

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完成龙的制作。

2.利用龙的来历、演变和发展,以及图片介绍龙的形象特点和与龙有关的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从而产生亲自动手制作一条龙的欲望。

3.学生的活动,鼓励同学集体创作分组完成一条龙的制作,体现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

在集体创作和动手制作过程中,注意协作精神,同时体现合作学习方式的重要性,以及对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

六、教学点评(教学反思)
本课程属于设计应用课。

在教学设计上更注重学生的体验,教师要尊重学生自主兴趣,情感的表达。

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

通过对美术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熟悉美术的媒材和形式,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并对文化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本课程在学习构成知识、设计和制作龙的过程中,同时要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方式,培养协作精神、集体主义精神。

七、教学评价
1、教学评价方法:
通过各组介绍和评价自己小组的作品,师生共同考察教学效果。

2、教学评价点:
(1)对龙这一艺术形象是否喜爱?是否了解其思想文化内涵?
(2)是否积极参与龙的制作活动?在造型上有无独创性?
(3)能不能与同学密切协作共同完成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