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旅游主体文化
《旅游文化》教案(可打印修改)

课程名称中国旅游文化上课时间2018年9月11日1-6课题第一章旅游文化第一节旅游文化概述通过学习,了解文化的概念及构成要素,理解旅游文化的内教学目的涵。
掌握旅游与文化的关系,理解旅游文化在旅游业中的地位。
教学重点文化、旅游文化的内涵教学难点旅游文化在旅游业中的地位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内容提纲一、文化(一)文化的概念1、文化的定义2、如何理解文化(二)文化的构成要素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二、旅游文化(一)旅游与文化的关系(二)旅游文化的概念(三)旅游文化在旅游业中的地位教学后记广大学生基本可以正确掌握旅游文化的概念及内涵,在今后教学中,在进行理论讲解的同时,应尽量多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兴趣。
课程名称中国旅游文化上课时间2018年9月13日1-4,,14日5-6课题第一章旅游文化第二节旅游文化的分类及含义第三节旅游文化的特征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旅游文化的分类及含义,了解旅游文化的特征,重点掌握中国旅游文化的特征。
教学重点旅游文化的分类及含义教学难点中国旅游文化的特征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内容提纲一、按照文化的结构划分旅游物质文化、制度行为文化、精神文化二、按照旅游的基本要素划分旅游主体文化、客体文化、介体文化三、按照旅游的客体划分山水文化、建筑文化、园林文化、旅游宗教文化、民主民俗文化、旅游饮食文化第三节旅游文化的特征一、旅游文化的特征(一)旅游文化的共性地域性、继承性、交融性(二)旅游文化的特殊性二重性、大众性、双向扩散性二、中国旅游文化的特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强大的生命力、文化积淀深厚教学后记由于第一节的学习,学生们对于旅游的特征基本可以正确理解。
专业教师授课教案课程名称中国旅游文化上课时间2018年9月18日1-6课题第二章中国自然山水第一节以山水为载体的文化形态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山水的概念,了解中国的山文化:五岳、五岳的祭祀与封禅、佛教名山。
了解中国的水文化:江河崇拜与祭祀,以及水神的神化传说。
第四章 旅游主体文化

九、求知识 求知识,是指旅游主体对其所参加的旅游活动,要求富有文化内涵,能够增长知 识阅历。例如,在重庆参观数据库的组织建设,了解和掌握现代化文献检索的形成原 理。 十、求安全 求女全,是指旅游主体对其在旅游活动过程中,能使身体、财物得到保障,并且
能够平安归来的追求。
以上旅游活动的十大需求,可概括为求“新、奇、异、美、特、乐、康、食、知、 安”。随着旅游活动的不断发展,这十大需求的满足也是复杂多变、与时俱进的。
Click to edit title style
2008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 Description of the contents • Description of the contents • Description of the contents
• Description of the contents • Description of the contents • Description of the contents • Description of the contents
每周余暇、
假日 带薪假期
(三)旅游主体的类型
1按照国境(国界)标准划分:国内 国际
2按照地理范围划分:洲际 环球
3按照组织形式划分:团体 散客 4按照计价方式划分:包价 非包价
5按照消费水平划分:经济型 大众型 豪华型
6按照活动内容标准划分:商务、观光、度假 、会议、宗 教旅游者等
二 旅游主体文化
• 四、旅游主体文化的形成受其自身文化品位的影响
• 旅游主体的文化品位,是指旅游主体的审美文化、行为文化、消费文化的
品级、质量的综合水平。旅游者文化品位的高低不同,直接反映旅游主体的文
第四章 旅游人文文化 《旅游文化》PPT课件

4.1 旅游人文文化价值观
4.1.3 崇尚真实的价值观
真实性是旅游资源的价值所在,但对这个真实性也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王羲之《兰亭集序》的 真迹早在唐代就已亡轶,我们今天只能看到其摹本,其中最著名的是唐代书法家冯承素的摹本, 该本现存故宫博物院。它虽非王羲之手书,但因钩摹细心,故而线条的使转惟妙惟肖,从中可窥 王羲之书写时用笔徐疾、顿挫、一波三折的绝妙笔意。而且,这件摹本本身也走过了1 000多年 的历程,同样是弥足珍贵的文物。
4.2 建筑文化
4.2.4 园林和风景建设
2)自然山水型和写意山水型
中西园林的建造,都是为了美化生活。但由于审美观念和哲学思想不同,艺术风格 有很大差异:中国的儒家主张天人合一,道家主张清静无为,两者的共同之处是对 大自然的尊崇,所以中国园林艺术体现的是自然美、意境美;而西方人认为人是世 界的主宰,所以西方园林艺术体现的是人工美、形式美。中国古典园林是自然山水 型的,在总体布局上“山水为主,建筑是从”,叠山理水是造园的重要手段。我国 古典园林中最大的假山是北宋时东京的艮岳,用太湖石砌成,立体轮廓参差有致, 是假山中的绝胜。造园者又用千回百转的流水,拟造出湖、海、溪流和河湾、岛屿 等,加之花草树木和人工建筑的点缀,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自然美景。
4.1 旅游人文文化价值观
4.1.4 崇尚历史的价值观
历史古迹对游客的吸引力,在于它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如中岳嵩山,它的魅力 不仅仅在于高大巍峨的山势;也不仅仅因为被誉为“五世同堂的天然地质博物 馆”。而更在于历朝历代在这里留下的文化遗迹:周公曾在这里测日影以确定天 下之中;汉武帝曾登临嵩山;一代女皇武则天更是在这里举行了封禅大典。这里 是儒释道三教的圣地,有禅宗祖庭少林寺,有规模庞大的中岳庙和闻名天下的嵩 阳书院,有建于汉代的启母阙、太室阙和少室阙,有嵩岳寺塔、法王寺塔、永泰 寺塔、净藏禅师塔和少林寺塔林,还有建于元代的观星台。正是这些凝固了的历 史,吸引着来自国内外的众多游客。
0826《中国旅游文化》思考题参考答案

0826《中国旅游文化》思考题参考答案D游文化的民族特征;(4)地域性,即旅游文化具有的地方特色;(5)时代性,即旅游主体文化子系统具有时代性特点。
4、试述旅游文化与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关系。
(1)旅游文化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基石。
从旅游者角度看,旅游文化刺激旅游动机,丰富旅游活动,并且产生教育功能;从旅游业角度看,旅游文化具有强大的宣传作用,同时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旅游文化起指导作用。
(2)中国旅游业发展对中国旅游文化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二章中国旅游历史文化1、以具体某一朝代为例,简述其主要文化内容。
2、“三皇”、“五帝”分别指的是什么?“三皇”主要是指:伏羲、神农、女娲;“五帝”主要是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3、帝王的谥号是一些固定的字,大致可分为哪三类?并举例说明。
(1)褒扬类;(2)贬抑类;(3)同情类。
举例略。
4、中国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有哪些特征?(1)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使其极具历史吸引力;(2)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地位,使其成为重要的旅游集散地;(3)富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使其具有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
5、简述中国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策略。
文化开发策略:(1)文化导向;(2)文化主题定位;(3)文化内容策划;(4)文化形象设计。
自然景观开发策略:(1)自然景观的科学内涵发掘;(2)自然景观的美学内涵发掘;(3)自然景观的附会文化资源。
人文景观旅游区开发策略:(1)民族性;(2)艺术性;(3)神秘性;(4)特殊性;(5)传统性第三章中国旅游建筑文化1、中国古代建筑大致可分为哪几种类型?最能代表古代建筑水平的是哪一种?中国古代建筑大致可以分为中国古代宫殿建筑、中国古代陵墓建筑、中国古代园林建筑、中国古代宗教建筑以及中国古代军事、水利、桥梁建筑和中国古城镇、古民居。
由于所采用的是当时最高级的建筑材料,利用的是最精湛的建筑技艺,故最能代表古代建筑水平的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
2、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布局遵循哪些原则?(1)严格的中轴对称;(2)左祖右社(左庙右社);(3)三朝五门;(4)中庭配置;(5)前朝后寝;(6)前宫后苑。
旅游文化

名词解释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的精神与物质的整个复合体。
旅游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文化,是一种文明形式所形成的生活方式系统,是旅游者这一旅游主题借助旅游媒介等外部条件,通过对旅游客体的能动的活动,碰撞产生的生活方式文化现象和生活方式文化关系的总和。
旅游主体:即旅游活动的主体、狭义上指旅游者。
旅游主题文化:是旅游主题在旅游过程中形成共有文化现象的综合。
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的基础上,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交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带有一定倾向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
景观:凡是可以作为人类欣赏对象的自然的或人文的景物或现象称为景观。
地域文化:是一个由紧密联系,由具有因果联系的各个文化要素(语言、习俗、宗教、服饰等)整合而成的文化复合体。
文化转型:一种深层次的、根本性的文化变迁,与社会的变迁和人的变化。
旅游目的地:是旅游者前往旅游的国家或地区,能够使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追求旅游客体。
旅游目的地形象:就是旅游者关于旅游地综合性、概括性的认识和印象,是旅游地内在的历史文化蕴含和外在特征的表现。
旅游介体:指向旅游主体提供各类旅游服务,帮助旅游主体顺利完成旅游活动的媒介。
旅游介体文化:指各类旅游介体在长期的旅游发展实践中形成并不断完善的共同文化理念、价值取向、行业精神、行业规范、行业氛围等方面的总和。
旅游客体文化:是指旅游文化系统中以旅游客体自身文化价值为基础,融合旅游课题的背景文化及来自旅游主题的文化审美投射等因素而形成的综合体。
简答题文化的综合性定义:文化的基本核心,包括由历史衍生及选择而成的传统观念,尤其是价值观念。
文化是包括各种外显或内隐的行为模式,它通过符号的运用使人们可得及传授,并构成人类群体的显著成就。
文化的要素:物质要素和层面、行为要素和行为方式、心理要素和精神层面。
文化的特征:创造性、时间性和空间性自由性、开放性、历史性、对象性。
学界对旅游文化概念的理解:旅游+文化说、总和说、民族文化说、主客体说、碰撞说。
第四章旅游主体文化

民族旅游性格:是国民性或民族性的一种特殊形态,是民族 性在旅游生活中的表现,是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表现的民族 性格。
社会旅游风尚:民族旅游性格的外在表现。
文化模式:指一个民族依据其民族精神将自己的各个文化要 素谐调一致的组合状态。
文化生态:指人类在创造文化过程中与天然环境及人造环境 的相互调适关系及其内在联系,是相互交往的文化群体凭以 从事文化创造、文化传播及其他文化活动的背景和条件,他 本身又构成一种文化成分。文化生态包括四个层次:自然地 理环境,社会经济环境、社会制度环境、意识形态环境。
1、求新 2、求奇 3、求异 4、求美 5、求特 6、求乐 7、求健康 8、求美食 9、求知识 10、求安全
一、旅游主体文化的形成 历史文化传统 社会文化环境(居住地、目的地) 民族习俗(行为文化、主体文化特征)
自身文化品位(旅游观念、自身个性文化修 养)
二、旅游主体的价值观及表现
内在观念文化,指旅游者的思想观念、心理特征审美观念 的意思形态。
外在审美文化,指旅游者对旅游客体进行审美游览时所展 现的审美行为文化形态。
外在消费文化,指旅游者通过具体旅游活动所展现的消费 行为文化形态。
旅游主体文化的主要 特征:
1、主观性 2、个性 3、层次性 4、求知性 5、时代性
1、孔子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论 2、孔子孟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四海之内皆兄弟”论
3、谢灵运“山水,性之所适”论 4、苏轼“凡物皆有可观”论 5、徐霞客“大丈夫当朝北海而暮苍梧”论 6、王思任“破蜂之巢出蚁之穴”论 7、袁宏道的“妻山侣石”论、梅妻鹤子论
岁 寒 三 友
一剪 身雪 傲裁 骨冰
(完整版)《旅游文化》第一章旅游文化总论

地位,人或物所占的地方或位置。地位决定者人或物的 功能的发挥程度和作用的大小。
1. 旅游文化在旅 游活动中处于核心 地位
旅游活动既有经济性,也有文化性 文化性是旅游活动的第一属性。
文化交融,增进相互理解和认同,减 缓摩擦 遵纪守法,恪守道德,约束行为,遏 制矛盾
2. 旅游文化在化解 旅游矛盾中具有重 要作用
02
文化蕴藏着巨大的 经济潜能
03
文化是提高人的素质 和管理水平的关键
04
文化是旅游业创名牌, 提高竞争力的法宝
案例1:景区神翻译
• 西安一处景区将唐代“药王”孙思邈的英文翻成了“毒枭”(drug king)。 • 该景区的错误翻译并非个案,我们在加油站、车站、公园等很多地方都能
看到令人忍俊不禁的错误翻译。比如,No dashouji(禁止打手机)、No paizhao(请勿拍照)、Gong-gong no smoking(公共场所禁止吸 烟)、Please wait outside a noodle(请在一米线外等候)……
02
第二节
旅游文化的概念与特征
The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ourism Culture
一、旅游文化的概念
国家/民族/地区
物质财富
本书定义
因旅游活动而产生和为旅游活动 所整合的文化。
精神财富
旅游文化
旅游主体 旅游客体
制度财富
旅游介体
二、旅游文化的特征
1.对立统一性
10:00 到达茶园后,背上竹篮或带上袋子往茶园亲自体验采茶采摘生活。 12:00 把采来的茶青放在茶农家的地上晒青 12:30 在农家品尝特色午餐 13:30 参观洪恩岩景区 15:30 在茶场可观看制茶全过程及成品茶叶出产,真正了解、熟悉铁观音茶叶的生产全过程。 16:30 结束愉快的茶文化体验之旅,车返厦门或泉州温暖的家。
中职 旅游概论课件第八章 旅游文化

第八章 旅游文化
13
3. 旅游资源文化的内容层次结构
(1)旅游资源文化的“形” (2)旅游资源文化的“意” (3)旅游资源的背景文化
第八章 旅游文化
14
第四节 旅游企业文化
问题 导入
你对那个旅游企业具有较为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重点: 1. 旅游企业文化的概念和特点; 2. 旅游企业文化的功能; 难点: 旅游企业文化的建设
2 旅游资源的社会文化功能
2.1 自然旅游资源的人格塑造功能 (1)自然旅游资源能够使旅游者产生直观的审美文化感知 (2)自然旅游资源可以激发旅游者的审美想像,产生更为愉悦的体验 (3)自然旅游资源具有使旅游者情感激发和扩散的文化魅力
第八章 旅游文化
12
2.2 人文旅游资源的人文塑造功能 (1)文化传统类人文资源的张力
第八章 旅游文化
重点与
第八章 旅游文化
难点
15
1. 企业文化的概念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 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守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 为规范和准则的综合
2. 企业文化的构成
(1)物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外围层 (2)行为文化是企业文化的幔层(浅层) (3)制度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中层 (4)精神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层
(2)旅游客体文化 :侧重点是如何发掘旅游资源及 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如何合理地对旅游资源进行 开发。
(3)旅游介体文化:是指连接旅游主体和旅游客体 之间的旅游业在发展运行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文化 形态。
第八章 旅游文化
5
2 旅游文化的特点
⑴ 多样性 ⑵ 时代性 ⑶ 体验性
第八章 旅游文化
6
第二节 旅游消费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中国人的风景审美目的在于舒适精神、怡乐性情,西方人的目的在于 追求形式美的享受以及光感、色彩、空间感的真实性。
任务四 旅游消费行为文化分析
活动一 旅游消费行为文化特征
❖ 旅游消费是一种符号消费 ❖ 旅游消费是为了满足旅游者精神上的需求 ❖ 旅游消费是一种文化性消费 ❖ 旅游消费行为与文化的传播、交流和发展密切联系
旅游文化
模块二 旅游主体文化 ——从旅游看人生
任务一 旅游主体文化特征与分类
活动一 旅游主体文化的特征
地域性: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多样性: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 时代性:父母在,不远游 扩散性:茶马古道上的和顺古镇
任务拓展:泸沽湖何去何从?
活动二 旅游主体文化的分类
❖ 按照地域划分
东方旅游主体文化 西方旅游主体文化
❖ 按照旅游活动顺序
旅游动机文化 旅游审美文化 旅游消费行为文化
链接:中国文化本体的基本内容
❖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和谐宇宙意识 ❖ 天道循环,周行不殆的因果轮回意识 ❖ 血缘宗法,自然纲纪的伦理道德意识 ❖ 唯我独尊,普济四夷的中华天朝意识 ❖ 兼收并蓄,和而不同的文化包容意识 ❖ 自足自守,自治自强的内敛生存意识 ❖ 重德轻才,重义轻利的群体价值意识 ❖ 家族本位,光宗耀祖的不朽人生意识
审美时机(霜叶红于二月花、钱塘江潮) 审美距离(距离产生美) 二、审美层次 ❖ 悦耳悦目 ❖ 悦心悦意 ❖ 悦神悦志
祈年门的柱廊及栏杆形成画框 框下祈年殿的完美全景(18度)
活动二 旅游审美文化类型和特征
❖ 自然审美文化 ❖ 社会审美文化 ❖ 艺术审美文化
活动三 中西方旅游审美文化差异
❖ 中国人关注山水景观所负载的人文美,西方人则关注山水景观的自然 美
❖ 西方传统思想可称为“哲学”,是“求真” ❖ 中国传统思想可称为“智慧”,是“求用” ❖ “求用”与“求真” 是人类思想的两大基本动力,二者本应互相依
存、并行而不悖,但具体到一种文化传统,则往往偏于一面。这两大 文化系统都为人类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二者之间实实在在地存在着“ 互补”而非对立的关系。
三、刺激动机
四、怀旧动机
五、宗教动机
凡属穆斯林,不管男女,如具备下列条件,一生中最少朝觐一次是当 然的主命:精神健全,体格康健,身无债务,旅费备足,家人生活无缺 。在往返麦加之行程中,更应顾及他的财物和他本身的安危。真主在古 兰经里说:“凡能行此路程的人们, 都应当因为安拉去巡礼天房。”( 古兰经第三章九十七节)。
活动二 中西方旅游消费行为文化差异
❖ 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差异 ❖ 出游方式差异 ❖ 消费支出差异 ❖ 消费习俗差异
任务三 旅游审美文化分析
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 发现美的眼睛——罗丹
审美指的是审美主体对客体的 内容、形式及价值的感知、观察、 审视和品评,是人对美的事物的一 种带有情感的认识,由审美主体、 审美客体、审美中介和审美活动四 个要素组成。
一、审美个性 ❖ 审美能力 ❖ 审美方式:审美角度(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喜同不喜异、喜静不喜动、喜稳不喜变、重乡土、重血缘
西方旅游主体文化:个人本位
标新立异、独树一帜、冒险进取、开放自由、重视享乐
思考: 古代中国航海家与西方航海家在航海目的上的主要差别
任务二 旅游动机文化分析来自一、审美动机二、学习动机
所谓游学既是一个“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过程。学生在游学期 间(一般1-4周)到国外,学习语言课程、参观当地名校、入住当地学 校或寄宿家庭、参观游览国外的主要城市和著名景点,真正做到了学和 游的结合。
《老不死的传统》,黎鸣,北京:华龄出版社,2009.12
❖“中国文明的合力等于零” ❖设想19世纪直到今天,西方人和西方文明从来都没有来过中国 ❖设想某天早晨从梦中醒来,一切从西方来的观念、思想、知识、发现 、发明、创造、器物等,全都在刹那间消失,而唯一只留下属于中国的 传统和我们自己的东西。
中国旅游主体文化:家庭本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