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九年级物理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初三教学设计5篇

初中物理初三教学设计5篇

初中物理初三教学设计5篇关于初中物理初三教学设计有哪些?物理一般指物理学。

物理学(physics)是研究物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

接下来是关于初中物理初三教学设计的文章,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初中物理初三教学设计1(一)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宇宙是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2)了解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3)了解原子的结构;(4)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5)初步了解纳米技术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物质从宇宙到微观世界的研究介绍,发现并说明物质是可以分割的;(2)通过把原子结构与太阳系的类比,建立微观世界的结构模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物质世界的研究,认识并体验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中,宇宙由物质组成。

学习物质的世界,体会物质世界的奇妙。

(二) 学法点拨物质世界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研究:宇观世界:宇宙、银河系、地球等。

它们的体积非常大,大多距离我们非常远,要借助天文望远镜观察和研究:宏观世界:地球上人类可以实地观察和研究;微观世界:物体尺寸非常小,要借助显微镜、电子显微镜观察和研究。

微观物质的尺度很小,人类肉眼无法直接观察。

但是,分子也有结构,它是由原子组成的。

课前准备○1取一根蜡烛放入小金属罐熔化然后观察蜡烛凝固时体积的变化。

○2查阅、收集有关太阳系、银河系的资料、人类探索宇宙的资料。

○3查阅、收集有关分子、原子结构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宇宙是由物质组成教师:人们说广阔的宇宙是无边无际的,那么,这宇宙究竟大到什么程度?宇宙万物,变化万千,那么,这绚丽的世界到底是由什么组成的呢?这一切给人类留了许许多多的谜,引发了人类无限的遐想,激发了一代代科学家对它们孜孜不倦的观察和研究。

那么,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沿着科学家的探究的足迹,从宏观到微观作一次旅行,对这些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吧。

1.宇宙有多大?综合观察课本图10.1-1和课本图10.12-1。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教学设计(2023新教材)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教学设计(2023新教材)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教学
设计(2023新教材)
一、教学目标:
本课程旨在通过讲解基本物理概念和原理,帮助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思维方法,加深学生对物理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动力学
- 牛顿第一定律
- 牛顿第二定律
- 牛顿第三定律
- ...
2. 光学
- 光的直线传播
- 光的反射和折射
- 光的干涉和衍射
- ...
3. 热学
- 温度和热量
- 内能和热力学第一定律
- 热力学第二定律
- ...
三、教学重点:
1. 物理学基本概念的讲解和理解
2. 物理学基本定律的掌握
3. 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法
2. 实验法
3. 课堂讨论法
4. 案例分析法
五、教学评价:
1. 平时作业和考试
2. 实验报告和实验操作表现
3. 课堂表现和课程论文
六、教学资源:
1. 教材: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物理全册(2023材)
2. 实验设备:多功能示波器、万用表、电磁铁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加深对物理学的理解和认识,提高物理实验操作能力,为日后的升学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三物理教学设计范文7篇

初三物理教学设计范文7篇

初三物理教学设计范文7篇教学设计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

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三物理教学设计,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初三物理教学设计1《电压》【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1 初步认识电压,知道电压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知道电压的单位:伏、千伏、毫伏。

3 会连接电压表,会读电压表。

4、指导电压表的用途及符号,会正确使用电压表,能正确读出电压表的示数。

二、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小灯泡亮度的变化,获得电路中电流的强弱的信息,从而了解电压的概念,使学生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和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学生正确使用电压表技能的训练,使学生会阅读说明书,并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教学重点】1、建立电压的初步概念,通过实验观察理解电压的作用。

2、电压表的正确使用。

【教学难点】电压表的正确选择、连接及读数【教学方法】类比法、实验法、观察法【教学器材】小灯泡、开关、电源、导线、电压表,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我们知道导体中存在着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自由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那么是什么原因使电荷定向移动的呢?运用抽水机提供水压,水压形成水流,类比学习电源提供电压,电压形成电流。

对学生学习电压进行引导。

二、自主学习通过引导和课前预习学生电压,教师要引导1、电压概念的形成: 电压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2、电源的作用:给用电器两端提供电压的装置(1)干电池:(2)发电机:(3)学生电源:干电池学生电源3、想想做做:电路中先后接入一节和两节干电池小灯泡的亮度一样吗?4、总结结论(1)电压用字母U表示.单位是伏特,简称伏,符号是V,常用单位千伏(KV),毫伏(mV),(2)单位换算关系1 kV=10 V 1V=103 mV(3)常见的电压值:干电池电压1.5V,我国家庭电路电压220V。

新部编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全册)精编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全册)精编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全册)精编教案教学设计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新部编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的精编教案教学设计,以帮助教师有效地教授物理课程。

以下是各章节的教案教学设计概要。

第一章: 空气和呼吸-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研究,使学生理解空气的特性以及呼吸的原理,并能将这些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理解呼吸的过程和机制。

- 教学方法:讲解、实验观察、讨论,以及小组活动。

- 教学内容:- 空气的组成和特性- 呼吸的原理和过程- 呼吸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步骤:1. 导入:引起学生对空气和呼吸的思考,以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

2. 探究: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探索空气的性质和呼吸的过程。

3. 讲解:向学生传授空气和呼吸的相关知识。

4. 小组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小组活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5. 总结:总结本章的重点内容,并激发学生对物理研究的兴趣。

第二章: 声音和光-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研究,使学生了解声音和光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并能应用这些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声音和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的基本原理。

- 教学方法:示范、实验、讲解、练题等。

- 教学内容:-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声音的反射和吸收- 光的传播和折射- 光的反射和折射-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声音和光的概念,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2. 示范:进行声音和光的示范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和体验。

3. 讲解:向学生传授声音和光的基本知识和原理。

4. 练:进行相关练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5. 总结:总结本章的重点内容,并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以下章节类似,省略具体内容)结论本文档提供了新部编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的精编教案教学设计,以便教师有效地组织和教授物理课程。

每个章节的教学设计旨在引导学生理解相关知识,并将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希望本文档对教师们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最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八章第一节《电能电功》教学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八章第一节《电能电功》教学案

课题:18.1《电能电功》年级:九年级科目:物理审核:九年级物理组课型:新授概念姓名:【学习目标】1、知道电能及其单位。

2、★知道电能表的作用、各参数的含义,并会读数、计算。

3、★知道电源和用电器工作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情况。

4、了解电能和我们生活的关系,会计算电功,有节约用电的意识。

课前预习:1、亲身参与预习感悟教师引导学生课下提前完成以下几个活动:(1)观察生活中电能的应用情况。

(参考教材图18.1-3)明确:能列举出生活中大量运用电能的事例,说明它们的能量转化过程,明确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

(2)观察电能表的表盘上的各个数字,阅读教材39页课文内容。

明确:逐步解释电能的单位“千瓦时”,搞懂“220V”、“10A”、“50Hz”、“1250r /kW·h”的物理意义。

(3)回忆电工师傅怎样收电费的?【基础知识教与学】(一)创境激学描述情景:夜幕下城市灯火通明、工厂里机器在运转、电风扇在转动、电焊工在电焊、人们在看电视……突然,停电了,一切是那样的寂静。

师:通过刚才的情景,同学们的感受是什么?生:生活中处处都需要电。

师:对。

在我们的生活中,“电”太重要了,电也是一种能源,我们把它叫做电能。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电能。

(二)学习任务:1.了解电能的来源、利用、单位,了解电能表。

学生阅读教材,解决以下问题:(1)电能的国际单位是(),常用单位是()。

1kW·h=()=()J 。

注:1kW·h=1度。

(2)电能表是记录电路里消耗的()的仪表,小明同学家5月份共用电125度,合()焦。

(3)电流给蓄电池充电,是将()能转化为()能。

(4) 明确:电能表读数时以千瓦时为单位,最右边的一位是小数点后的数字。

上月底与本月底的读数之差即本月消耗的电能。

(5)电能之所以重要,是因为电能便于输送,所以人们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又由于电能可以方便的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来满足人们的需要,所以人类离不开电能。

初三物理教学设计范例5篇

初三物理教学设计范例5篇

初三物理教学设计范例5篇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物理学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因此成为其他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基础。

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三物理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初三物理教学设计1欧姆定律课题 1.初步认识,正确说出的单位,并能正确地进行2.欧姆定律简单应用。

教学重点欧姆定律的。

其中:U——电压(V) I——电流(A) R——电阻(Ω)注意:欧姆定律反映同一时刻、同一段电路中I、U、R之间的关系。

导出式:;2、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1)提出问题: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有哪些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猜测物体的动能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2)建立假设:动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速度有关。

动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3)设计实验器材:大小不同的`勾码(替代球)各一个、斜面一个、小车一辆。

(教师提示:回顾牛顿第一定律得出的探究实验,斜面的作用)要求学生利用上面的器材设计实验方案,然后讨论方案,学生进行实验,最后归纳。

结论:质量一定时,速度大的物体做功本领大,动能也就越大结论:速度一定时,质量大的物体做功本领大,动能也就越大[板书]归纳:运动的物体所具有的动能和质量、速度有关。

质量越大,动能越大;速度越大,动能也越大。

练习:1、若甲物体的速度比乙物体的速度大,则(D)A、甲物体的动能一定比乙物体的动能大B、乙物体的动能一定比甲物体的动能大C、甲、乙两物体的动能一定相等D、甲、乙两物体的动能无法比较2、在行进的火车中有两个物体,甲的质量为5千克,乙的质量为2千克,则_甲__的动能比较大。

3、想一想议一议车型设有中心双实线、中心分隔带、机动车道下非机动车道分隔设施的道路其它道路小型客车7060大型客车、载货汽车6050……琰从能量的角度分析解释,(1)为什么要对机动车的行驶速度进行限制(2)为什么在同样的道路上,不同车型的限制车速不一样解析:(1)汽车的速度越大,动能越大,越不容易刹车,所以要对车辆加以限速;(2)又因为汽车质量越大,动能也越大,所以大型客车的限制速度比小型客车小4、动能的利与弊视频演示:台风、洪水、地震、泥石流等对人类的危害。

九年级物理设计教案(精选8篇)

九年级物理设计教案(精选8篇)

九年级物理设计教案(精选8篇)九年级物理设计教案篇1一、基本情况:从以往的物理考试成绩来看,优秀人数少,中等生生面广。

但是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要看到学生的积极的一面,对于消极的一面要扬长避短,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整个班级的物理教学成绩。

所以本期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如何提高及格率降低低分率等问题。

二、指导思想: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教学工作核心,以扎实开展课程改革为教学工作重点。

帮助学生掌握好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的水平。

三、工作措施:1、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领会本科目在教学中的具体要求。

教师必须认真领会其精神实质,对于每一项要求要落到实处,既不能拔高要求,也不能降底难度。

2、注重教材体系,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3、讲求教学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严格要求学生,练好学生扎实功底。

四、教学内容:1、复习八年级物理和九年级物理。

2、做好专项复习和综合训练。

五、复习的重点和难点:1、力学和电学两大部分。

力学的重点是压强、浮力、杠杆、机械效率。

而且出题的综合性较强,与前面学过的力的平衡等知识联系密切。

其中浮力是历年中考的热点,也是中考的难点,也是学生认为是最难入手的知识。

电学的重点是欧姆定律、电功率,它们的综合题又是电学考试的难点。

2、声学、热学、光学中,热量的计算和光学做图是考试常出的考点。

尤其是光学作图是学生最容易出错的知识。

六、复习方法1、夯实基础,巩固双基。

2、连点成线,版块拓展。

3、综合训练,能力提高。

4、模拟中考,素质适应。

七、复习安排(一)第一轮复习(2月下旬至4月中旬)1、第一轮复习的形式第一轮复习的目的是要“过三关”:(1)记忆关。

(2)基本方法关。

(3)基本的解题技巧关。

基本宗旨:知识系统化,练习专题化,专题规律化。

利用这一阶段的教学,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复习每个单元后进行一次单元测试,重视补缺工作。

2、第一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1)必须扎扎实实地夯实基础。

九年级物理教案(优秀7篇)

九年级物理教案(优秀7篇)

九年级物理教案(优秀7篇)九年级物理教案篇1【设计理念】1. 通过实验引发讨论,培养学生探索事物现象的能力。

2. 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能力。

3. 通过讨论,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教学目标】1. 知道一切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都受到浮力。

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2. 会用弹簧秤法测浮力。

3. 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液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

4. 知道物体的浮沉是由重力和浮力决定的。

会判断物体浮沉。

5. 会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受力分析,并知道漂浮的物体浮力大小等于物重。

【教学器材】弹簧测力计、墨水瓶、烧杯、水、乒乓球(3个)、溶液。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 什么是力?2. 力的测量工具是什么?(测力计)3. 出示弹簧测力计下挂空墨水瓶。

墨水瓶受几个力?(两个)4. 两个力是什么关系?(一对平衡力)5. 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什么?二、导入新课(一)演示实验1. 用手托住空墨水瓶。

分析受力情况,看到什么现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了。

)2. 分析变化原因,手对空墨水瓶的托力多大?如何求得?学生实验:将弹簧测力计吊着空墨水瓶,放入水中浸没,观察到什么现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了。

)问: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现象?(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受到水对它向上托的力。

)物体在其他液体中是否也受到向上托的力呢?演示实验:将吊着的空墨水瓶放入溶液中,看到什么现象?分析变化原因。

问:漂浮的物体是否也受到向上的托力呢?学生实验:将乒乓球投入水中,设法将它按入水中,有何感受?这说明了什么问题?说明:(一切浸入液体中的物体,都要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托力,这就是浮力。

)(二)板书一、一切浸入液体中的物体都要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浮力↓↓↓(受力物体) (施力物体)(方向)分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任何一个都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浮力的施力物体是液体,受力物体是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另外对浸入的理解,它包含两种情况:①部分浸入;②浸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初中物理(九年级·上)教学设计
设计实验方案
师:接着,谁来说说如何控制电压U不
变,而探究电流I与电阻R的关系?
师:是不是任意取几个阻值不同的电阻
呢?
师:阻值不同的电阻接入电路时,电阻
两端的电压是否能保持不变呢?如何解
决这个问题?
师:说得非常好!由此可见,滑动变阻
器在我们这个实验中的重要性。

下面请大
家根据刚才的分析,设计出实验电路图。

教师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设计的实验
电路图。

师:根据同学们的分析、汇报,我把大
家的实验思路和方法进行一下总结。

实验
应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控制电阻R不变,
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改变电阻R两端的
电压U并使其成倍数变化,再观察通过电
阻R的电流I的变化情况,找出电流与电
压的关系;第二步,把阻值成倍数关系的
不同电阻分别接入电路,并通过调节滑动
变阻器来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保持某一
固定值不变,再观察电流的变化情况,找
出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生:可以用几个阻值不同的电
阻分别接入电路,从而改变电
阻,同时观察电流表的示数,确
定电流I的变化。

(生:也可以用电阻箱接入电路
来改变电阻。


生:为了比较数据方便,最好
选择几个阻值成倍数关系的电
阻。

生:电阻两端的电压会发生改
变,可以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来
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

学生设计并展示实验电路图。

通过对学生
设计的肯定,
激发学生学
习欲望,且为
学生给出了
一个正确的
示范
对实验的总
结,为学生的
成功探究奠
定基础
教学
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