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第二节礼仪的特性及原则
礼仪的原则和职能

真诚原则
做人的根本,是人与人之间建立真正友谊, 树立信誉的基础。
真诚?
真诚!
平等原则
礼仪的首要原则, 现代礼仪的基础。
萧 伯 纳 与 小 女 孩
人 人 平 等
一天,有几个作家朋友相约一起来看望萧伯纳。一顿闲聊之后,其中有一人问他在苏联有没有 学到什么新的东西,萧伯纳想都没想便答道,有。然后便讲了一个故事。 萧伯纳说,有一天,自己在街上遇到一个聪明又可爱的苏联小女孩,于是便饶有兴趣地跟她玩 起了游戏。两人玩了很久,直到暮色开始降临。 “临别时,我对她说:‘回去后,如果你妈妈问你今天跟谁在一起玩,你就告诉她是跟当今世 界上最知名的作家、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萧伯纳!’” 萧伯纳停了停,然后问几个朋友们:“你们猜小女孩会怎么说?” “她一定会说,我太激动了,太幸福了,请给我签一个名吧。”一个朋友抢先答道。 “她一定会吃惊,没想到跟自己玩的居然是大名鼎鼎的萧伯纳!”另一个朋友回应道。 “她肯定会极力邀请你去她家做客,让父母用最好的酒菜来招待你!”又一个朋友自信满满地 说。 “她必定会告诉你,她读过你很多的作品,喜欢得不得了,她身边的伙伴和同学们也都无比喜 欢你的作品!”最后一个朋友这样猜道。 听完了朋友们的猜想后,萧伯纳摇了摇头:“你们猜得都不对!” “那她究竟说什么了?”有人着急而不解地问。 “可能是我说话的语气太傲慢了吧,小姑娘竟也学着我的口吻说道,‘请回去告诉你的夫人以 及孩子们,今天和你玩的是苏联姑娘娜达莎!她既聪明又可爱,比你年轻、灵活多了!’” 朋友们听完都笑了,然后不约而同地说:“果真是年幼无知呀,多么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姑 娘!” “哦,不,不,她虽年幼但却有知,噎得我无话可说。”萧伯纳感慨地继续说道,“她说得一 点没错。 “看来,一个人不论取得多大的成绩,都应该以平等的眼光和心态去对待别人,因为任何一点 趾高气扬和自以为是都可能会引来别人的反感。我今后一定要保持谦虚和谨慎,这个叫娜达莎 的小姑娘,给我这个70多岁的老头,上了一堂重要的人生课,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这一课!”
礼仪的定义原则

礼仪的定义原则在社会交往中,礼仪是一种重要的行为准则,它规定了人们在特定场合下应该如何言行举止。
礼仪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体现,是人们相互尊重和理解的关键之一。
本文将探讨礼仪的定义原则,并说明其在不同场合下的应用。
一、礼仪的定义礼仪指的是根据社会习俗和道德准则所规定的行为方式,是一种尊重他人、展现自己形象的方式。
它不仅仅是规定了外在行为举止,更关乎人们的心灵和情感交流。
礼仪的定义围绕着以尊重、友善、包容为核心的价值观展开。
二、礼仪的原则1. 尊重他人:礼仪的核心原则是尊重他人的尊严和权益。
无论是与陌生人交往还是与亲密的朋友相处,我们都应该尊重对方的感受和意见。
比如在交谈中保持恰当的距离,不做过于亲昵或侵犯对方隐私的行为。
2. 注意修养:良好的修养是展示自己形象和态度的重要方面。
我们应该注重自己的仪表仪容,保持干净整洁的外观,穿着得体,并注意个人卫生。
此外,还应该注重言谈举止,文明用语,避免粗鲁或冒犯性的言辞。
3. 倾听与沟通:在与他人交流中,倾听是十分重要的礼仪原则。
我们应该尊重对方的发言权,认真倾听他人的观点和意见。
同时,我们也需要用明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避免模棱两可或含糊不清的表达方式。
4. 注意善意和友好:礼仪的目标是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因此善意和友好是不可或缺的。
我们应该以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人,尽可能地给予帮助和支持。
在日常生活中,微笑、问候和感谢是表达善意和友好的简单方式。
5. 尊重文化差异:由于不同地区和国家存在着不同的文化习俗,我们在与他人交往时应该尊重对方的文化差异。
不同的文化可能对礼仪有不同的要求和解读。
我们应该学会理解和尊重这些差异,并尽可能地避免对他人的文化产生偏见或歧视。
三、礼仪的应用场景1. 商务场合:在商务交往中,礼仪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们应该注重着装得体,礼貌友好地与他人交谈,并遵守商务约定和规范。
谈判、会议和商务招待等场合都需要注意礼仪的应用。
2. 社交场合:在社交活动中,我们需要更多地展示自己的交际能力和修养。
第一章第二节礼仪的原则及作用

第二节礼仪的原则及作用一、礼仪的原则是指行礼致仪时应遵循的一些基本要求。
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⑴平等原则:现代礼仪的平等原则,是指以礼待人,有来有往,即不能盛气凌人,也不能卑躬屈膝。
平等原则是现代礼仪的基础,是现代礼仪有别于以往礼仪的最主要原则。
传统社会是等级森严的社会,社会等级制度将人们划分为不同的等级。
如中国周代将人分成天子、卿、大夫、士、庶人五个等级。
礼仪成了维护阶级秩序的有利武器。
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瓦解了旧的等级社会存在的基础,平等成了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
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洞察了历史的需要,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主张人生来平等,这就为现代礼仪的产生打下了思想基础。
与人交往,只有即不盛气凌人、高人一等,又不卑躬屈膝、低人一头,才能愉悦地沟通。
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
英国著名戏剧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萧伯纳有一次访问苏联,在莫斯科街头散步时,遇到了一位聪明伶俐的小女孩,便与她玩了很长一段时间。
分手时,萧伯纳对小姑娘说:“回去告诉你妈妈,今天和你一起玩的是世界有名的萧伯纳。
”小姑娘望了望萧伯纳,学着大人的口气说:“回去告诉你妈妈,今天同你一起玩的是苏联小姑娘安妮娜。
”这使萧伯纳大吃一惊,立刻意识到自己太傲慢了。
后来,他常回忆起这件事,并感慨万分地说:“一个人不论有多大的成就,对任何人都应该平等相待,要永远谦虚。
这就是苏联小姑娘给我的教训,我一辈子也忘不了她!”在实践中贯彻平等原则,不仅需要平等观念,而且还要讲究艺术。
一位教授回忆在延安见到毛泽东时的情景说:“我去见主席,主席拿出纸烟招待我,可是不巧纸烟只剩下一只了。
我想,主席怎么办?他自己吸不请客人吸,当然不好;请客人吸,自己不吸,客人肯定不同意。
而主席将这只烟分成两半,给我半只,他自己半只。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主席的随和、诚恳、平等和亲切,这使我很感动,终生难忘。
”毛泽东就是这样把别人看似非常尴尬的事情,艺术地处理好,既礼貌,不摆架子,又给人亲切、诚恳的感觉。
礼节礼仪规范

礼节礼仪行为规范第一章礼仪概述一、礼节礼仪原则1、尊重原则2、真诚原则3、守信原则4、宽容豁达原则5、平等友善原则平等是指对待任何人都要一视同仁。
6、互帮互助原则7、谦恭有度原则在人际交往中,把握好沟通时的感情尺度是非常重要的。
要热情友好,谦虚谨慎,自尊自爱,端庄稳重,大大方方,堂堂正正,不卑不亢地。
二、礼节礼仪的作用1、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及良好的第一印象。
2、进行有益的信息沟通。
3、协调平等之间、上下级之间的人际关系。
4、促进行业的发展和社会的文明进步。
第二章仪态礼仪第一节站、走、坐基本仪态一、站姿标准的站姿,从正面观看,全身笔直,精神饱满,两眼正视(而不是斜视),两肩平齐,两臂自然下垂,两脚跟并拢,两脚尖张开60°,身体重心落于两腿正中;从侧面看,两眼平视,下颌微收,挺胸收腹,腰背挺直,手中指贴裤缝,整个身体庄重挺拔。
为了维持较长时间的站立或稍事休息,标准站姿的脚姿可作变化:1、两脚分开,两脚外沿宽度以不超过两肩的宽度为宜。
2、以一只脚为重心支撑站立,另一只脚稍曲以休息,然后轮换。
正式场合的站姿1、垂直式站姿:身体直立,双手置于身体两侧,双腿自然并拢,女性脚跟脚尖都靠紧,男性脚跟靠紧脚尖分开呈“V”字行。
2、握手式站姿:身体直立,双臂下垂置于腹部。
女性将右手搭握在左手四指,两个拇指交叉向内不外露,丁字步;男性右手握住左手腕,贴在腹部,两脚可分开平行站立,略窄于肩宽。
二、走姿良好的走姿应当身体直立、收腹直腰、两眼平视前方,双臂放松在身体两侧自然摆动,脚尖微向外或向正前方伸出,跨步均匀,两脚之间相距约一只脚到一只半脚,步伐稳健,步履自然,要有节奏感。
起步时,身体微向倾,身体重心落于前脚掌,行走中身体的重心要随着移动的脚步不断向前过渡,而不要让重心停留在后脚,并注意在前脚着地和后脚离地时伸直膝部。
步幅的大小应根据身高、着装与场合的不同而有所调整。
女性在穿裙装、旗袍或高跟鞋时,步幅应小一些;相反,穿休闲长裤时步伐就可以大些,凸显穿着者的靓丽与活泼。
礼仪的含义原则及特征

中国古代礼仪的内容
1. 宗教信仰仪式(原始社会礼仪) 2. 典章制度(如:国家机构设置、官吏考选、 君臣等级) 3. 礼节仪式(祭祀、冠婚、宾客等) 4. 道德规范(如三纲五常、三从四德)
五礼: 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祭祀之事为吉礼
丧葬之事为凶礼
宾客之事为宾礼
军旅之事为军礼
1.参加升国旗仪式应注意什么? 衣着整洁,脱帽肃立,行队礼或注目礼,唱国歌严肃, 准确,声音宏量。
2.武警军乐队每月哪几天在天安门广场为升旗仪式演奏? 每逢旬一,即每月的1日、11日、21日和重大节日、春节
3.担负升旗任务的武警军乐队从天安门城楼下向广场行 进时演奏的是哪一支曲子? 《歌唱祖国》 4.天安门广场每日升降国旗的时间是根据什么确定的? 根据北京天文台提供的北京地区太阳出没时间表确定 的。
返回
少数民族的礼仪习俗知识
苗族:好客,客人来访时,必杀鸡宰鸭盛情款待,请 客人饮牛角酒。吃鸡时,鸡头敬给长者,鸡腿赐给年 纪最小的客人…… 彝族:以酒当茶招待客人,“无酒不成敬,无酒不成 礼”…… 壮族:用餐时须等最年长的老人入席后才能开饭;长辈 未动的菜,晚辈不得先吃;先吃完的要逐个对长辈说“ 慢吃”再离席…… 白族:在对人的称谓前喜欢加个“阿”字表示亲切和 尊敬;喜欢敬茶待客,有 “满酒敬人,茶满欺人” 之说;访友或探病时一般不选择在上午……
(二)改善人际关系
运用礼仪,除了可以使个人在交际 活动中充满自信,胸有成竹,处变不 惊之外,其最大的好处就在于,它能 够帮助于人们规范彼此的交际活动, 更好地向交往对象表达自己的尊重、 敬佩、友好与善意,增进大家彼此之 间的了解与信任。
简述礼仪的概念及特征

简述礼仪的概念及特征
礼仪是人类社会中一种行为规范和准则,是人们在社交、商务、文化等方面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相互关心的表现形式。
它涵盖了一系列行为准则和规范,包括但不限于言谈举止、仪容仪表、仪态姿态、社交场合的行为等方面。
礼仪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 普遍性:礼仪是一种普遍适用的行为规范,不受地域、文化、宗教等因素的限制。
它是人类社会共同的行为准则,适用于各种社交场合。
2. 相对性:礼仪是相对的,它随着时间、地域、文化等因素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礼仪的具体内容和形式可能会有所差异。
3. 传承性:礼仪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社会习惯的体现,它反映了一个民族或地区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
礼仪的传承和发展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4. 自律性:礼仪是一种自律的行为规范,它强调个体在社交中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
遵守礼仪需要个体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行为,以符合社会的期望和要求。
5. 功能性:礼仪具有多种功能,它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和信任,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可以提升个人的修养和形象,增强自信和自尊;还可以维护社会的公共秩序和文明程度。
总之,礼仪是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既是一种行为规范,也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社会习惯的体现。
遵守礼仪有助于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和信任,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提升个人的修养和形象,维护社会的公共秩序和文明程度。
个人礼仪的基本特征及规范_个人文明礼仪知识

个人礼仪的基本特征及规范_个人文明礼仪知识因为礼仪是体现一个人基本素养的综合反映,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要以最恰当的方式去待人接物。
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个人礼仪的基本特征及规范,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个人礼仪的基本特征第一,以个人为支点。
个人礼仪是对社会成员个人自身行动的种种规定,而不是对任何社会组织或其他群体行为的限定。
但由于每个群体都是由一定数量的个体所组成的,每一个社会组织也都是由一定数量的组织成员所构成的。
因此,个人行为的良好与否将直接影响着任一群体、社会组织乃至整个社会的生存与发展。
从此意义看,我们强调个人礼仪,规范个人行为,不仅是为了提高个人自身的内在涵养,更重要的是为了促进社会发展的有序与文明。
第二,以修养为基础。
个人礼仪不是简单的个人行为表现,而是个人的公共道德修养在社会活动中的体现,它反映的是一个人内在的品格与文化修养。
若缺乏内在的修养,个人礼仪对个人行为的'具体规定,也就不可能自觉遵守、自愿执行。
只有“诚于中”方能“行于外”,因此个人礼仪必须以个人修养为基础。
第三,以尊敬为原则。
在社会活动中,讲究个人礼仪,自觉按个人礼仪的诸项规定行事,必须奉行尊敬他人的原则。
“敬人者,人恒敬之”,只有尊敬别人,才能赢得别人对你的尊敬。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个人礼仪不仅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友好合作的新型关系,而且还可以避免或缓解某些不必要的个人或群体的冲突。
第四,以美好为目标。
遵循个人礼仪,尊重他人的原则,按照个人礼仪的文明礼貌标准行动,是为了更好地塑造个人的自身形象,更充分地展现个人的精视风貌。
个人礼仪教会人们识别美丑,帮助人们明辨是非,引导人们走向文明,它能使个人形象日臻完美,使人们的生活日趋美好。
因此,我们说,个人礼仪是以“美好”为目标的。
第五,以长远为方针。
个人礼仪的确会给人们以美好,给社会以文明,但所有这一切,都不可能立竿见影,也不是一日之功所能及的,必须经过个人长期不懈的努力和社会持续不断的发展,因此,对个人礼仪规范的掌握切不可急于求成,更不能有急功近利的思想。
个人礼仪的特征有哪些_个人礼仪的原则

个人礼仪的特征有哪些_个人礼仪的原则个人礼仪是对社会成员个人自身行动的种种规定,而不是对任何社会组织或其他群体行为的限定。
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个人礼仪的特征,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个人礼仪的基本特征第一,以个人为支点。
个人礼仪是对社会成员个人自身行动的种种规定,而不是对任何社会组织或其他群体行为的限定。
但由于每个群体都是由一定数量的个体所组成的,每一个社会组织也都是由一定数量的组织成员所构成的。
因此,个人行为的良好与否将直接影响着任一群体、社会组织乃至整个社会的生存与发展。
从此意义看,我们强调个人礼仪,规范个人行为,不仅是为了提高个人自身的内在涵养,更重要的是为了促进社会发展的有序与文明。
第二,以修养为基础。
个人礼仪不是简单的个人行为表现,而是个人的公共道德修养在社会活动中的体现,它反映的是一个人内在的品格与文化修养。
若缺乏内在的修养,个人礼仪对个人行为的'具体规定,也就不可能自觉遵守、自愿执行。
只有“诚于中”方能“行于外”,因此个人礼仪必须以个人修养为基础。
第三,以尊敬为原则。
在社会活动中,讲究个人礼仪,自觉按个人礼仪的诸项规定行事,必须奉行尊敬他人的原则。
“敬人者,人恒敬之”,只有尊敬别人,才能赢得别人对你的尊敬。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个人礼仪不仅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友好合作的新型关系,而且还可以避免或缓解某些不必要的个人或群体的冲突。
第四,以美好为目标。
遵循个人礼仪,尊重他人的原则,按照个人礼仪的文明礼貌标准行动,是为了更好地塑造个人的自身形象,更充分地展现个人的精视风貌。
个人礼仪教会人们识别美丑,帮助人们明辨是非,引导人们走向文明,它能使个人形象日臻完美,使人们的生活日趋美好。
因此,我们说,个人礼仪是以“美好”为目标的。
第五,以长远为方针。
个人礼仪的确会给人们以美好,给社会以文明,但所有这一切,都不可能立竿见影,也不是一日之功所能及的,必须经过个人长期不懈的努力和社会持续不断的发展,因此,对个人礼仪规范的掌握切不可急于求成,更不能有急功近利的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9)综合性
▪ 礼仪是一门专门研究人的交际行为规范的科学,这 是它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标志。但在另一方面,它又广 泛吸收了其他许多学科的成果,用以充实、完善自身。 在这个意义上,又可将它视为一门综合性学科。
▪ (10)限定性
▪ 礼仪主要适用于交际场合,适用于普通情况之下一 般的人际交往与应酬。在这个特点范围之内,礼仪肯 定行之有效。离开了这个特定的范围,礼仪则未必适 用。这就是礼仪的限定性特点。必须明确,当所处场 合不同,所具有的身份不同时,所要应用的礼仪往往 会因此而各有不同,有时甚至还会差异很大。一般而 论,适合应用礼仪的,主要是初次交往、因公交往、 对外交往等三种交际场合。
▪
其一: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自身修养。它不仅反映着一
个人的交际技巧与应变能力,而且也反映着一个人的气质
风度、阅历见识、道德情操、精神风貌。因此,在这个意
义上,完全可以说礼仪即教养,而有道德才能高尚,有教
养才能文明。
▪
其二:有助于人们美化自身、美化生活。个人形象,
是一个人仪容、表情、举止、服饰、谈吐、教养的集合,
▪ (4)宽容的原则
▪ 要求人们在交际活动中运用礼仪时,既要严于律己,更要宽 以待人。要多容忍他人,多体谅他人,多理解他人,千万不要求 全责备,斤斤计较,过分苛求,咄咄逼人。
▪ (5)平等的原则
▪ 在礼仪的核心点,即尊重交往对象、以礼相待这一点上,对任 何交往对象都必须一视同仁,给予同等程度的礼遇,不允许因为 交往对象彼此之间在年龄、性别、种族、文化、职业、身份、地 位、财富以及与自己的关系亲疏远近等方面有所不同,厚此薄彼, 区别对待,给予不同待遇。但允许根据不同的交往对象,采取不 同的具体方法。
二、礼仪的原则
▪ (1)遵守的原则
▪ 在交际应酬之中,每一位参与者都必须自觉、自愿 地遵守礼仪,用礼仪去规范自己在交际活动中的言行 举止。任何人,不论身份高低、职位大小、财富多寡, 都有自觉遵守、应用礼仪的义务,否则,就会受到公 众的指责。
▪ (2)自律的原则 ▪ 礼仪规范由对待个人的要求与对待他人的做法两大
▪ (11)可操作性
▪ 切实有效,实用可行,规则简明,易学易会, 便于操作,是礼仪的一大特征。礼仪既有总体上 的原则、规范,又在具体的细节上以一系列的方 式、方法,仔细周详地对原则、规范加以贯彻, 能够为其广觅知音,使其被人们广泛地运用于交 际实践,并受到广大公众的认可。
▪ (12)变动性
▪ 礼仪是一种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并具有鲜明 的时代特点。一方面它是在人类的交际活动实践 之中形成、发展、完善起来的;另一方面,社会 的发展,历史的进步,由此而引起的众多社交活 动的新特点、新问题的出现,又要求礼仪有所变 化,这就使礼仪具有相对的变动性。
(优选)第二节礼仪的特性及原 则
▪ (5)社会性 ▪ 礼仪这种文化形态,有着广泛的社会性。礼仪贯穿
于整个人类的始终,遍及社会的各个领域,渗透到各 种社会关系之中,只要有人和人的关系存在,就会有 作为人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礼仪的存在。 ▪ (6)应用性 ▪ 礼仪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从某种意义上 说,它实际就是有关交际艺术的科学。 ▪ (7)实践性 ▪ 与纯粹的理论演绎、概念探讨、逻辑抽象显然不同, 礼仪来源于社会实践,并且直接服务于社会实践。 ▪ (8)普及性 ▪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必须参加交际活动,每个 人都希望自己的交际活动取得成功,而礼仪正是一门 可将交际活动导向成功的学科。因此礼仪是一门人人 必修的普及性学科。
▪ (8)适度的原则
▪ 这要求在应用礼仪时,为了保证取得成效,必 须注意技巧及其规范,特别要注意做到把握分寸, 认真得体。当然,运用礼仪要真正做到恰到好处, 恰如其分,只有勤学多练,积极实践。
三、礼仪的功能
▪ “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 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当前,礼仪之所以被提倡,之所 以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主要是因为它具有多重重要 的功能,既有利于个人,又有利于社会。
▪ (6)从俗的原则
▪ 由于国情、民族、文化背景的不同,必须坚持 入乡随俗,与绝大多数人的习惯做法保持一致, 切勿目中无人、自以为是。
▪ (7)真诚的原则
▪ 在人际交往中运用礼仪时,务必诚实无欺,言 行一致,表里如一。只有如此,自己在运用礼仪 时所表现出来的对交往对象的尊敬与友好,才会 更好地被对方理解并接受。
部分构成。对待个人的要求,是礼仪的基础和出发点。 学习、应用礼仪,最重要的就是要自我要求、自我约 束、自我控制、自我对照、自我反省、自我检点。
▪ (3)敬人的原则
▪ 在礼仪的两大构成部分中,有关对待他人的做法这一部分, 比对待个人的要求更为重要,这一部分实际上是礼仪的重点与核 心。而对待他人的诸多做法之中最要紧的一条,就是要敬人之心 常存,处处不可失敬于人,不可伤害他人的个人尊严,更不能侮 辱对方的人格。掌握了这一点,就等于掌握了礼仪的灵魂。
而礼仪在上述诸方面都有自己详尽的规范。当每个人都重
视了美化自身、人人都以礼待人时,人际关系将会更加和
睦,生活将变得更加温馨,此时,美化自身便会发展为美
化生活。这也是礼仪所发挥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