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的特征、作用和原则
中国日常礼仪有哪些

中国日常礼仪有哪些中国日常礼仪有哪些1.用膳礼仪尊老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其中很明显的体现在用餐礼仪上。
开始用餐时一定是长辈先动碗筷。
而且吃饭时,要求要端起碗,大拇指扣住碗口。
咀嚼饭菜要闭嘴咀嚼,细嚼慢咽,并且尽量做到食不言。
2.行走之礼古人常行“趋礼”——即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走过时,一定要低头弯腰,以小步快走的方式对尊者表示礼敬。
行走礼仪中,还有“行不中道,立不中门”的原则,即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间,应该靠边行走;站立不可站在门中间。
这样既表示对尊者的礼敬,又可避让行人。
3.见面之礼古人对见面时所行的礼仪也很重视,有拱手礼,作揖礼,跪拜礼。
拱手礼为最普通的见面礼仪,双手合抱,置于胸前,立而不俯。
作揖也是双手抱拳,拱起按下低头,上身略向前屈。
跪拜礼为古代下级向上级,平民向官吏所行之礼,较为常见。
现今也只在偏远乡村拜年活动能够见到。
4.入坐之礼社会礼仪秩序井然,坐席亦有主次尊卑之分,尊者上坐,卑者末坐。
室内座次以东向为尊,即贵客坐西席上,主人一般在东席上作陪。
年长者可安排在南向的位置,即北席。
陪酒的晚辈一般在北向的位置,即南席。
中国文化5000年连续不断,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经常谈到了博大精深,有比较代表性的四个特点:二,光宗耀祖的功名思想;三,以和为贵的思想;四,天人合一的思想。
从中国的文化背景下可以看到这样一个问题,光宗耀祖的这种思想意识既是合理的,又是必然的。
因为父母者,人子之本源。
人长大以后,报答自己的父母,所以具有合理性。
另外一个方面,它有一定的必然性。
必然性是说在中华大地上,它有一种天然的导向,光宗耀祖就等同于为国尽职。
第一点,国与家的内涵,古代中国几千年来是家国同构,家与国合二为一,如果由现在比较客观的眼光来看,可以从这两个方面来解读,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但从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来看有一种非常特殊的现象,这个特殊的现象是世界上其他民族所没有的。
长期以来,我们把国就称为国家,在这里边已经折射出了中华民族具有浓厚的家国情怀。
礼仪概述+教案

礼仪概述导入新课:自古以来,礼仪都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衡量社会公众教养和道德水准的尺度。
我们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不遵守礼仪规范的现象,比如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乱丢垃圾、翻越围栏等等。
现在,我们逐步与世界接轨,人际交往日益频繁,人们已经把讲究礼仪看做是自己走向社会的名片,是广交朋友的法宝,是生活和事业成功的基础。
因此,学好礼仪至关重要。
一、礼仪的起源与发展1.起源关于礼仪的起源的讨论,古往今来一直是人们颇感兴趣的,但至今并无定论。
主要有以下几种比较流行的观点:祭祖说——认为礼仪源于祭祖。
当时人们的生活水平低下,没有能力改变世界,只能祈求神灵的保佑。
风俗说——认为礼由原始社会的风俗习惯演变而来,进入文明社会后,由所谓的“圣人”加以改造,变成系统的礼。
父权制说——认为是为了划分尊卑贵贱的需要,类似于家长制的说法。
需求说——认为礼仪是人类交往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是源于人际交往的需要。
2.形成我国古代很多思想家都有关于“礼”的论述。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礼仪学专家,他把“礼”看作是治国安邦、平定天下的基础,更是每个人必须修养的环节。
他在《论语》中提到“克己复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行”荀子在《修身》中提到“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我国最早的礼仪学著作《礼记》中也提到“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
”元代政治家、教育家许衡更是提出“衣食以厚民生,礼仪以养其心。
”古人的这些论述,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礼”的形成阶段。
3.发展现代礼仪,可以看作是“礼”的变革发展阶段。
一是,礼仪的内容日趋简单化。
有很多的繁文缛节已经开始简化。
比如吃饭,古人宴饮之前,要进行进食的礼仪,再行祭食的礼仪,以报答先祖,现在这些礼仪都简化了。
二是,礼仪的标准日趋国际化。
很多规范严格按照国际化的标准操作。
比如西装纽扣,如果是一颗则要扣上,如果是两颗,则扣上面那一颗,如果是三颗,则扣中间那一颗,上下两颗可以不扣。
文明礼仪知识大全

文明礼仪知识文明礼仪知识大全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
文明有礼是当代小学生最基本的道德行为规范和文明素质的体现。
我们要做一个讲文明礼仪的小学生。
下面小编和大家一起学习文明礼仪知识大全。
文明礼仪知识篇1(一)仪表1.卫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不在他人面前“打扫个人卫生”。
与人谈话时应保持一定距离,声音不宜过大。
2.服饰:自然得体,协调大方,遵守约定俗成的规范原则。
(二)言谈1.礼貌:态度诚恳、亲切;尊重他人。
2.用语:声音大小适宜,语调平和稳重。
(三)仪态举止1.谈话姿势:交谈时,互相正视、倾听,不东张西望、看书看报、面带倦容、哈欠连天。
2.站姿:站立式,身体与地面垂直,双臂自然下垂或在体前交叉,眼睛平视,面带笑容。
3.坐姿:上身保持端正。
女性应双膝并拢;双手自然放在膝盖或椅子扶手。
起座端庄稳重。
4.走姿:轻而稳,挺胸抬头,肩部放松,两眼平视,面带微笑,自然摆臂。
(四)见面礼仪1.握手礼:与他人握手,目光注视对方,微笑致意,保持站姿以示对他人的尊重。
2.鞠躬礼:鞠躬时必须立正、脱帽、眼睛正视对方,以表示尊重的诚意。
3.致意:致意是一种不出声的问候礼节,可采用招手、欠身、脱帽等致意形式来表达友善之意。
文明礼仪知识篇21.待客礼仪(1)客人来访,要事先有准备,把房间收拾整洁。
要热情接待,帮助父母排座、递茶后可告辞离开,待父母送客时应与客人说“再见”。
如父母不在家,要以主人身份接待客人。
(2)自己的同学、朋友来访,应热情迎接。
初次来访,应给父母逐个介绍,然后把最佳座位让给客人,可用茶水、糖果、玩具、图书等招待。
(3)父母的朋友带小孩子来访,应同小孩一同玩,或给他讲故事,和他们一起听音乐、看电视。
(4)吃饭时,同学、朋友来访,应主动邀其一起用餐,如果客人申明吃过,先安排朋友就坐,找些书报或杂志给他看后再接着吃饭。
(5)接待老师应象接待长辈一样热情庄重。
(6)送客要送到门外,并欢迎客人下次再来。
2.做客礼仪(1)去亲友家做客要仪表整洁,尽可能带些小礼品,以表示对主人的尊重。
现代礼仪应遵循的原则(3篇)

现代礼仪应遵循的原则(3篇)现代礼仪应遵循的原则(通用3篇)现代礼仪应遵循的原则篇1一、平等原则现代礼仪中的平等原则,是指以礼待人,有来有往,既不能盛气凌人,也不能卑躬屈膝。
平等原则是现代礼仪的基础,是现代礼仪有别于以往礼仪的最主要原则。
礼仪中的优先,与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有很大关系。
以“女士优先”原则为例,在一些国家如巴基斯坦,讲究男女授受不亲,在公共场合,如果男女出双入对,卿卿我我,则被认为是不合礼仪。
但是,在这个国家里,男士非常尊重妇女,对待女士谦逊有礼,见了女性,一般不得主动握手,除非女士先伸手。
尽管公共汽车非常拥挤,男士也会让女士们先上车,车上的座位分得很清楚,女性坐前面,男性坐后面。
餐厅的情形也一样,男女桌位分开,陌生的男士们是决不可以随意过界或上前搭讪的。
在任何时候排长龙,女性都可直接走到队伍的前端去。
二、互尊原则古人云:“敬人者,人恒敬之。
”只有相互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会融洽和谐。
上海有一家电影院曾发生这样一件事:年末,电影院经理把员工包括离退休人员及其家属都请到电影院来一个茶话会。
会前,专门制作了这些离退休人员和在职职工的生活录相片,会上放给大家看。
每个人,尤其是离退休职工非常感动。
原则很简单,这些人一辈子干的工作就是给别人放电影,从来未感受到自己上银幕是什么滋味。
今天他们有机会在给人们放了一辈子电影的电影院里,看自己走上银幕,感到电影院领导没有忘记自己一辈子的辛苦,他们能不感动吗?因而很自然地加深了对自己单位的感情,同时也使在职职工感到振奋,团体的凝聚力大增。
要想在与人交往中通过礼仪的形式体现出对对方的尊重,就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第一,与人交往,要热情而真诚。
热情的态度,意味着对别人的隆重接纳,会给人留下受欢迎、受重视、受尊重的感觉,而这本来就是礼仪的初衷和要旨。
当然,热情不能过火,过分的热情会使人感到虚伪和缺乏诚意。
所以,待人热情一定要出自真诚,是尊重他人的真挚情感的自然流露。
礼仪的特征及基本原则(简述礼仪的特点和原则)

礼仪的特征及基本原则(简述礼仪的特点和原则)一、特点1、普遍认同性所谓认同,是全社会的既定惯例,是全社会认可并普遍遵守的规范。
一般来说,礼仪代表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化和习俗特征。
礼仪的普遍认同,说明社会中的规范和准则必须得到全社会的认可,才能在全社会使用。
2、规范性所谓规范性,主要是指它对具体的交际行为具有规范性和制约性。
这种规范性本身所反映的实质是一种被广泛认同的社会价值取向和对他人的态度。
无论是具体言行还是具体的姿态,均可反映出行为主体的包括思想、道德等内在品质和外在的行为标准。
3、广泛性所谓广泛性特点,主要是指礼仪在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并被人们广泛认同。
礼仪无处不在,礼仪无时不在。
4、沿习性所谓礼仪的习惯性特征,是指礼仪的形成本身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是在习俗和传统的变迁中形成的行为准则。
二、原则1、尊重的原则尊重包含自尊和尊敬他人,是礼仪的感情基础。
讲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而恰当处理:“入乡随俗”“到什么山唱什么歌”。
2、平等适度的原则在交往中,不要妄自菲薄,不要一意孤行,不要自以为是,不要厚此薄彼,不要目中无人,不要以貌取人,不要以职业、地位、权势来欺压人,而是处处平等、谦虚待人。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交到更多的朋友。
3、自律自信原则自律就是自律,按照礼仪规范严格要求自己,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自信在社交场合是一种可贵的心理素质。
一个充满自信的人,在交往中能做到谦虚大方,遇到强者不羞愧,遇到磨难不气馁,遇到侮辱敢于挺身反击,遇到弱者伸出援手。
4、宽容的原则即人们在交际活动中运用礼仪时,既要严于律己,又要宽以待人。
懂得包容,就是豁达,坦荡,不计较,不追求。
它体现为一种胸怀,一种宽容意识和自控能力。
5、讲信用原则在社交场合,尤其要讲究一是要守时,与人约定时间的约会,会见、会谈、会议等,决不应拖廷迟到。
二是要守约,即与人签定的协议、约定和口头答应的事,要说到做到,即所谓:言必信,行必果。
第一章 礼仪的历史沿革、概念、特点、原则和作用

第一章礼仪的历史沿革、概念、特点、原则和作用一、礼仪的历史沿革1、中华礼仪的渊源《左传》中古人有言:“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故称华。
”古代华夏族正是以丰富的礼仪文化而受到周边其他民族的赞誉的。
早在孔子以前,已有夏礼、殷礼、周礼三代之礼,因革相沿,到周公(周代的爵位,得爵者辅佐周王治理天下。
历史上的第一代周公姓姬名旦(约公元前1100年),亦称叔旦,周文王姬昌第四子。
因封地在周(今陕西岐山北),故称周公或周公旦。
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被尊为儒学奠基人,孔子一生最崇敬的古代圣人之一。
)时代的周礼,已比较完善。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礼仪学专家,他把“礼”作为治国安邦的基础。
他主张“为国以礼”,“克己复礼”,并积极倡导人们“约之以礼”,做“文质彬彬”的君子。
孟子也重视“礼”,并把仁、义、礼、智作为基本道德规范,他还认为“辞让之心”和“恭敬之心”是礼的发端和核心。
荀子则比孟子更重视“礼”,他论证了礼的起源和社会作用。
他说:“礼者,人道之极也。
”把礼看作做人的根本目的和最高理想,把识礼、循礼与否作为衡量人的贤愚和高低贵贱的尺度。
因而他强调:“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管仲则把礼看作人生的指导思想和维持国运的支柱。
他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从这些思想家的言论中,不难看出,礼仪是适应调节人际关系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成为维持国家社会正常运转的制度。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讲究礼仪的国度,礼仪在我国社会政治文化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早在先秦时代,我们先人就建立了一套完备的礼仪。
周公的“制礼作乐”、到春秋时期孔子哀叹“礼崩乐坏”,都说明了这一事实。
我国古代“礼”的概念,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大体可归结为三个层面:一是指治理奴隶制、封建制国家的典章制度;二是古代社会生活所形成的作为行为规范和交往仪式的礼制及待人接物之道;三是对社会成员具有约束力的道德规范(包括自身修养)。
礼仪 第一章 第二节 礼仪的特征、原则和作用 宋瑜

引导学生了解并注重在不同场合与不同的交往,需要不同的礼仪形式。
小结:在人际交往中,必须尊重他人、遵守平等原则,掌握好适度的尺寸,通过自律逐渐树立起高尚的道德信念和行为准则。
二、课堂活动:小组礼仪知识竞答
1、礼仪的特征有哪些?
2、礼仪有哪些作用?
3、礼仪的原则有哪些?
通过小组竞答令学生巩固课堂所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锻炼小组的合作精神。教师注重学生回答的方向,注重引导、鼓励,不必一律。
2、明确礼的重要意义,能够用礼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导入
备注
1、回顾复习:什么叫做礼仪?
2、思考:你知道回、满、蒙、藏等少数名族有哪些礼仪习俗吗?
回族在饮食上的习俗:禁食猪、狗、驴、骡、猫及一切凶禽猛兽,自死的畜生。
藏族的礼仪习俗:礼俗与佛教也有密切联系,最有特色的是献哈达,献哈达是藏族最常见的一种礼仪。
课题
第一章追根溯源,走进礼仪殿堂
第二节礼仪的特征、作用、原则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礼仪的特征、作用、原则。
2、理解礼仪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及其具有的现代价值。
情感目标
明确礼的重要意义,能够用礼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重点
掌握礼仪的特征、作用、原则。
难点
1、理解礼仪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及其具有的现代价值。
注重学生作业格式要求。
课后小结
2、平等原则举例:校园中举例:周总理访问缅甸
3、适度原则要求:交往中应掌握分寸,既彬彬有礼,又不卑
不亢;既亲切和蔼,又不轻浮阿谀,虚情假意。
4、自律原则自身信念、内在力量的维系。
2 礼仪概论

3.礼仪的变革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公元 礼仪的变革时期:春秋战国时期( 771~ 221年 前771~前221年) • 学术界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以孔子、 孟子、荀子为代表的诸子百家对礼教给 予了研究和发展,对礼仪的起源、本质 和功能进行了系统阐述,第一次在理论 上全面而深刻地论述了社会等级秩序划 分及其意义。
(二) 礼仪的发展
• 1.礼仪的起源时期:夏朝以前(公元前2 礼仪的起源时期:夏朝以前(公元前2 世纪前) 1世纪前) • 制定了明确血缘关系的婚嫁礼仪;区别 部族内部尊卑等级的礼制;为祭天敬神 而确定的一些祭典仪式;制定一些在人 们的相互交往中表示礼节和表示恭敬的 动作。
2.礼仪的形成时期:夏、商、西周三代 礼仪的形成时期: 公元前21世纪~ 771年 21世纪 (公元前21世纪~前771年) • 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家礼仪与制度。 • 古代的礼制典籍亦多撰修于这一时期, 如周代的《周礼》《仪礼》《礼记》就 是我国最早的礼仪学专著。
三、礼仪的特征
规范性:礼仪是约定成俗的一种自尊、 规范性:礼仪是约定成俗的一种自尊、敬人的惯用形 式;规范者,标准也; 规范者,标准也; 可变性:在不同社会层面和领域中不断发展变化; 可变性:在不同社会层面和领域中不断发展变化; 限定性:礼仪主要适用于交际与应酬场合; 限定性:礼仪主要适用于交际与应酬场合; 实践性:切实有效、实用可行、规则简明、易学易会; 实践性:切实有效、实用可行、规则简明、易学易会; 传承性:有继承,有发展; 传承性:有继承,有发展; 审美性:物质、精神,视觉、嗅觉、 审美性:物质、精神,视觉、嗅觉、听觉甚至感觉等多 方面的审美要求。 方面的审美要求。
四、礼仪的作用
富者有礼高雅,贫者有礼免辱,父子有礼慈孝,兄弟有 富者有礼高雅,贫者有礼免辱,父子有礼慈孝, 礼和睦,夫妻有礼情长,朋友有礼义笃, 礼和睦,夫妻有礼情长,朋友有礼义笃,社会有礼祥和 礼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朱熹); 礼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朱熹); 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荀子) 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荀子); 塑造良好形象:个人形象、企业组织形象、国家形象; 塑造良好形象:个人形象、企业组织形象、国家形象; 协调人际关系:敬一人,则千万人悦;慢一人, 协调人际关系:敬一人,则千万人悦;慢一人,则千 万人怨” 唐代罗隐) 万人怨”(唐代罗隐) 净化社会风气,促进社会文明:礼仪廉耻,国之四维; 净化社会风气,促进社会文明:礼仪廉耻,国之四维; 适应“入世”需要,与世界交往的名片。 适应“入世”需要,与世界交往的名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礼仪的作用:
1、礼仪是情感交流的纽带
2、礼仪是人际交往的钥匙
3、礼仪可以塑造良好的形象
(三)礼仪的原则
1、尊重原则:尊重是礼仪的情感基础,只有相互尊重,才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尊重原则是礼仪的基本原则。
2、平等原则:举例:校园中举例:周总理访问缅甸。
梳理归纳巩固目标:明确礼的重要意义,能够用礼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教学重点
学习礼仪的特征、作用、原则及相关规范知识。
教学难点
能够理解礼仪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及其具有的现代价值。
教法
参与式教学、问题引领、启发式教学
学法
导学案自学、合作探究
导学案序号
2
导学案是否下发
是
课
中
教学过程
学情调查
有效导入
引出目标
2、礼仪有哪些作用?
3、礼仪的原则有哪些?
三、合作探究:小组讨论,代表回答,教师板书学生回答重点,组织归纳。
学生展示
教师点评
补充讲解
一、学生展示: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理解回答,答案充讲解:注重引导学生了解并注重在不同场合与不同的交往,需要不同的礼仪形式。在人际交往中,必须尊重他人、遵守平等原则,掌握好适度的尺寸,通过自律逐渐树立起高尚的道德信念和行为准则。
(通过问题导入,先回顾复习,再衔接本节课主题。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几千年来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
检查预习
出示问题合作探究
一、检查预习:
简答:1、什么是礼仪?
2、三礼指的是哪三礼?
3、礼仪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二、出示问题:
1、礼仪的特征有哪些?
教师辅助
梳理归纳
整理笔记
礼仪知识梳理归纳:
礼仪的特征:
1、民族性表现形式的不同,例“见面礼”。同一礼仪形式代表着不同意义。例:中西方婚礼、饮餐礼等。
2、多样性例:国际交往礼仪中见面礼就有问候礼、点头礼、握手礼、鞠躬礼、亲吻礼、合十礼等。共同性
3、共同性“人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礼仪是社会各阶层人士所共同遵守的准则与行为规范。
3、适度原则:要求:交往中应掌握分寸,既彬彬有礼,又不卑不亢;既亲切和蔼,又不轻浮阿谀,虚情假意。
4、自律原则:自身信念、内在力量的维系。
联系一下校园中的生活,讲一讲你是如何适用礼仪这些原则的?
练习巩固
布置作业
新课链接
一、1、每当你进入一个新集体时,你能感受到什么?那些是和礼仪有关的呢?
2、联系一下校园中的生活,讲一讲你是如何适用礼仪这些原则的?
思考:你知道回、满、蒙、藏等少数名族有哪些礼仪习俗吗?
1、回族在饮食上的习俗:禁食猪、狗、驴、骡、猫及一切凶禽猛兽,自死的畜生。
2、藏族的礼仪习俗:礼俗与佛教也有密切联系,最有特色的是献哈达,献哈达是藏族最常见的一种礼仪。
3、满族:生活中有许多忌讳,犯忌则被视为无礼貌。满族不兴戴狗皮帽、吃狗肉,最忌讳别族人戴狗皮帽进家来。西炕不许随便坐人。院中有锁龙杆,不许拴牲口等。
二、作业:
1、预习
2、简答:
(1)、礼仪的特征有哪些?
(2)、礼仪有哪些作用?
(3)、礼仪的原则有哪些?
课后
教学反思
教后笔记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淄博市淄川区职业教育中心
“二三五”学案导学模式教案模板
《礼仪的特征、作用和原则》教案
主讲人:刘莹
审核人:庞亮
科目:礼仪
授课班级:14级
教案序号:2
备课时间:3.28
课型:新型
课时:1
课
前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夯实目标:掌握礼仪的特征、作用、原则。
任务探究提升目标:能够通过本节课学习,理解礼仪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及其具有的现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