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 第一章 第二节 礼仪的特征、原则和作用 宋瑜
礼仪的原则和职能

真诚原则
做人的根本,是人与人之间建立真正友谊, 树立信誉的基础。
真诚?
真诚!
平等原则
礼仪的首要原则, 现代礼仪的基础。
萧 伯 纳 与 小 女 孩
人 人 平 等
一天,有几个作家朋友相约一起来看望萧伯纳。一顿闲聊之后,其中有一人问他在苏联有没有 学到什么新的东西,萧伯纳想都没想便答道,有。然后便讲了一个故事。 萧伯纳说,有一天,自己在街上遇到一个聪明又可爱的苏联小女孩,于是便饶有兴趣地跟她玩 起了游戏。两人玩了很久,直到暮色开始降临。 “临别时,我对她说:‘回去后,如果你妈妈问你今天跟谁在一起玩,你就告诉她是跟当今世 界上最知名的作家、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萧伯纳!’” 萧伯纳停了停,然后问几个朋友们:“你们猜小女孩会怎么说?” “她一定会说,我太激动了,太幸福了,请给我签一个名吧。”一个朋友抢先答道。 “她一定会吃惊,没想到跟自己玩的居然是大名鼎鼎的萧伯纳!”另一个朋友回应道。 “她肯定会极力邀请你去她家做客,让父母用最好的酒菜来招待你!”又一个朋友自信满满地 说。 “她必定会告诉你,她读过你很多的作品,喜欢得不得了,她身边的伙伴和同学们也都无比喜 欢你的作品!”最后一个朋友这样猜道。 听完了朋友们的猜想后,萧伯纳摇了摇头:“你们猜得都不对!” “那她究竟说什么了?”有人着急而不解地问。 “可能是我说话的语气太傲慢了吧,小姑娘竟也学着我的口吻说道,‘请回去告诉你的夫人以 及孩子们,今天和你玩的是苏联姑娘娜达莎!她既聪明又可爱,比你年轻、灵活多了!’” 朋友们听完都笑了,然后不约而同地说:“果真是年幼无知呀,多么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姑 娘!” “哦,不,不,她虽年幼但却有知,噎得我无话可说。”萧伯纳感慨地继续说道,“她说得一 点没错。 “看来,一个人不论取得多大的成绩,都应该以平等的眼光和心态去对待别人,因为任何一点 趾高气扬和自以为是都可能会引来别人的反感。我今后一定要保持谦虚和谨慎,这个叫娜达莎 的小姑娘,给我这个70多岁的老头,上了一堂重要的人生课,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这一课!”
礼仪规范教程 第一章

礼的核心是礼貌,礼的形式是礼节,礼的规范是礼仪。
礼貌是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表示敬重、谦虚、恭敬、友好的行为规范, 它体现着一个人的基本品质。 礼节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和交际过程中表示问候、致意、致谢、慰问、 哀悼等惯用形式或具体规定,是礼貌的具体表现方式。 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 代潮流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各种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
遵守信用
宽容关怀
第三节 礼仪的基本原则、功能和意义
二、礼仪的功能
礼仪有助于塑造良好形象
礼仪的功能
礼仪有助于调节人际关系
礼仪有助于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第三节 礼仪的基本原则、功能和意义
三、礼仪的意义
注重礼仪是继承我国礼仪传统的需要
注重礼仪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需要
礼仪的意义
注重礼仪是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需要
第一节 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二、中国礼仪的发展历程
一 二 三
礼仪的萌芽阶段 礼仪的发展阶段 礼仪的变革阶段 礼仪的强化阶段 现代礼仪阶段 当代礼仪阶段
四
五 六
第一节 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二、中国礼仪的发展历程 礼仪的发展阶段
礼仪的萌芽阶段约在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以前。 礼是原始人类祈福的宗教典仪。
“五礼” 吉礼 凶礼 军礼 宾礼 嘉礼
第一节 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一、礼仪的起源
无礼是无知的私生子。 ———巴特勒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 荀子
礼仪作为一种文化现象,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它最早产生于原始社会人 们对于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的崇拜中。 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的低下,生存环境的恶劣,人们对于许多自热现象无 法做出科学解释。 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川丘陵、凶禽猛兽、女娲补天、大禹治水在崇拜中, 人们创造了神话。 祭天、敬神为主要形式的礼仪产生了。
礼仪 第一章 第三节 和谐社会,礼仪为先1 宋瑜

1、职业道德的含义
2、职业道德的目的
3、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京城最帅交警P11页
问题:请认真分析材料,孟昆玉成为大家喜爱的交警是因为他长得帅吗?从他的事迹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4、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主要应做到: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等。
三、礼仪是家庭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题
第一章追根溯源,走进礼仪殿堂
第三节和谐社会,礼仪为先1
课时
1
课型
新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内容要求中讲究礼仪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了解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内容要求;
教学难点
理解礼仪与道德之间的关系。
教
学
B、职业道德
C、家庭美德
二、思考:
1、为什么说礼仪是社会公德的基本表现形式?
2、为什么说礼仪是职业道德的重要表现之一?
3、为什么说礼仪是家庭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简答:
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我们需要怎样去行动?
通过小组竞答令学生巩固课堂所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锻炼小组的合作精神。教师注重学生回答的方向,注重引导、鼓励,不必一律。
总结
请同学们想一想:交往中,最打动人心的是什么?我想那是你的真心,而它往往在你的举手投足中表现出来。良好的礼仪修养,不仅仅是对自己的眷顾,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它还能成为你的左膀右臂,为你的成功助一臂之力。和谐社会,文明出行,礼仪为先。
鼓励学生注重礼仪,为创设和谐社会,增添一份小小力量。
作业:
一、名词解释:
思考讨论:
当你与别人发生矛盾时,你是怎样去做的?
礼仪课件 第一章礼仪概述

(二)限定性
(四)传承性
?思考:举例说明礼仪的特征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
第二节 礼仪的特征与原则 (一)规范性
1. 问候语
“您好!”“早上好!晚上好!“您好”或“您好,见到您很高兴”
2.征询语 “我能为您做些什么吗?” “您还有什么别的事情吗?” “这样会
不会打扰您?”
3.求助于人语:请;请问;请帮忙。 4.感谢语
经相当完备。
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此后2000多年间, 儒家传统礼仪起到了规范人们行为、维护社会安定的 重要作用。
第一节:礼仪的含义
殷墟妇好墓 妇好是3000 多年商王武丁的 妻子,同时也是 一位赫赫有名的 女将军。在她的 墓中,可以看到 成组的青铜器、 已胶结在一起的
大量货贝以及殉
人的骨骸。
在不断重复的祭祀过程中,祭祀的各种程序和方
法逐渐完善和固定下来,礼仪也就应运而生了。 另一种说法是“礼仪起源于风俗习惯”。
第一节:礼仪的含义
公祭轩辕黄帝
祭祀孔子大典
第一节:礼仪的含义
二、我国礼仪的发展历程
早在25000年前,中国人的祖先就已经有了在葬 礼上撒赤矿粉的原始宗教仪式。尧、舜时代已具国家 雏形。夏、商、周三代时,礼仪的典章化、制度化已
(六)从俗原则
坦桑尼亚男子留发女子剃发的习俗
藏族敬酒敬茶的习俗
(七)真诚原则
真 诚 到 永 远 !
(八)适度原则
要根据场合和对象的不同 选择合适的礼仪,注意分 寸。 与人交往时,要彬彬有礼、 热情大方,切勿低三下四、 阿谀奉承。
(九)沟通原则
四会: 学会交流 学会倾听 学会理解 学会宽容
(十)互动原则
现在小事上。如果说学位、职位代表 一个人身份的话,那么,习惯和修养
礼仪教材第一章

第一章礼仪教材第一章——礼仪概说第一节礼仪的起源与进展(商)第二节礼仪的差不多内涵一、什么是礼仪所谓礼仪,确实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与准则。
它包含了礼貌、礼节的全部内容。
二、礼仪的差不多内涵(一)古代礼仪内涵1、礼仪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标志《礼记》说:“人之因此为人者,礼义也。
”意思是说,人与动物的区别确实是人明白礼而动物不明白。
又说:“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
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乎!”意思是鹦鹉、猩猩尽管会学人说话,但因为它们不明白得礼,也只能确实是会说话的禽兽。
假如人不知礼,不也跟禽兽一样吗?2、礼是对人性的合理约束七情六欲人皆有之,但不能率性而为,现在天我快乐就跟大伙儿说话,不快乐就拉下脸来不理人家;心情好就对客户态度好些,动气了就把不满全撒到客户身上。
《礼记》中有句话说的专门好,叫作“发乎情,止乎礼义。
”现代社会,人们面临更加复杂的人际关系和许许多多的诱惑,更需用礼来自觉的约束性情中的弱点。
3、礼仪是“质”与“文”的结合“礼仪”实际有两个层面的内涵:内在的“质”(内涵)和外在的“文”(纹,即修饰,仪式),礼仪是“礼质”与“礼文”的结合。
孔子:“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意思是说,纯朴胜过文雅就显得的粗野,文雅胜过纯朴就显得做作,文质相得益彰,才是君子应有的风范。
假如天热了就坦胸露背,累了就把鞋子脱下把腿架到桌子上,餐桌上狼吞虎咽,领导会议讲话你大声接打手机,越级行事,报复下级,口无遮拦,飞短流长,等等,这些所谓的“纯朴”,实为粗俗失礼。
一滴水能够折射太阳的光辉,一件小事能够看出一个人素养的高低和文化层次的深浅!正是——小节之处见精神,言谈举止是文化,慧于中而秀于外,内外兼修方为美。
(二)现代礼仪内涵三、礼仪内涵的本质:德与敬德是礼的灵魂,敬是礼的核心。
第一,礼是符合道德的行为规范。
古代礼仪中,将仁义道德视为礼的核心要素,人们的思想行为受道德的约规,从而自觉的将遵守礼仪当作一种高尚的修养和情操,并给予其法理性;现代礼仪亦如此,如遵时守约、尊老爱幼、遵守公共秩序等。
第一章礼仪概述

由此,天地和祖先一直成为原始社 会,甚至至后来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最主要的两个崇拜对象。 对这两者的崇拜,主要是通过祭祀 的方式表现出来的。通过祭祀,人类表 达了对神灵和祖先的敬意,期望能够得 到神灵和祖先的庇护,多赐福少降灾, 在这样的过程中,原始的“礼仪”就产 生
2、中 华 礼 仪 的 发 展 时 期
孔子要求人们用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行 为,要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 勿言,非礼勿动。”倡导“仁者爱人”, 强调人与人之间要有同情心,要互相关心, 彼此尊重。 总之,孔子较系统地阐述了礼及礼仪的 本质与功能,把礼仪理论提高到一个新的 高度。
孟子(约公元前372—公元前 289年)是战国时期儒家主要 代表人物。 在政治思想上,孟子把孔子 的“仁”思想加以发展,提
古代礼仪与现代礼仪的区别
古代礼仪——维护封建帝王统治为基础。 现代礼仪——没有等级制度,只有地位高 低之分。
礼仪的功能与作用
礼仪的作用:让人的仪表仪容、言谈举止 与众不用,提高个人形象,养成良好的社 会道德——让人喜欢。
礼仪的功能
现代礼仪:1、政务礼仪 2、商务礼仪 3、服务礼仪 4、社交礼仪 5、国际礼仪 概况的来说就是公关礼仪,公关礼仪: 在公共关系中应遵守的礼仪规范。
礼仪的起源
一、中华礼仪的起源 1 、礼仪起源于人类最原始的两大 信仰: 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
原始社会,社会生产力低下,人 类处于原始、愚昧的状态,对日月 星 辰、电闪雷鸣等很多自然现象无法 解 释,从而产生神秘感和敬畏感,形 成 了最初的对天地的崇拜。 同时,由于原始人对自身的梦幻 现象无法解释,产生了“灵魂不死”
西方决斗的起因
1、司法决斗——谁胜谁赢官司; 2、荣誉决斗——名声和爱情比命价更高; 3、政治决斗——政见不和刀剑相向。
礼仪规范教程第一单元

天坛
天坛始建于明永 乐十八年(1420 年),初名天地 坛,明嘉靖十三 年(1534年)改 为天坛,一直是 明清两代皇家专 用的祭天神殿。
“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是近代中国一场 五四” 五四 彻底的思想启蒙运动。 彻底的思想启蒙运动。以它为代表的中国 礼仪革命, 礼仪革命,抛弃了封建主义旧礼教中的糟 继承和发扬了以对人尊重为处世原则, 粕,继承和发扬了以对人尊重为处世原则, 以自由、 以自由、平等为基础的中国传统礼仪的精 使中华礼仪开始走上新生的道路。 髓,使中华礼仪开始走上新生的道路。
礼仪是规范表现在礼貌、礼节、仪式、 礼仪是规范表现在礼貌、礼节、仪式、仪表等 方面。 方面。 礼貌是指人们之间相互交往时, 礼貌是指人们之间相互交往时,表示尊敬和友好 的言谈和行为。 的言谈和行为。 礼节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相互表示尊重、祝 礼节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相互表示尊重、 问候、致意、哀悼、 颂、问候、致意、哀悼、慰问以及给予必要的协 助与照料的惯用形式。 助与照料的惯用形式。 仪式是指在一定场合举行的具有规定形式和程序 的规范活动。 的规范活动。 仪表是指人的外表,包括容貌、姿态、风度、 仪表是指人的外表,包括容貌、姿态、风度、服 饰等内容。 饰等内容。
殷墟妇好 墓
妇好是 1000多年商 多年商 王武丁的妻 子,同时也 是一位赫赫 有名的女将 军,在她的 墓中, 墓中,可以 看到成组的 青铜器, 青铜器,已 胶结在一起 的大量货币 以及殉人的 骨骸。 骨骸。
司母戊鼎
司母戊鼎重达875千克, 是迄今为止我国已发现 最大的青铜器,鼎内有 “司母戊”三字铭文, 因而得名。据考证, “司”是祭祀之意, “母”是“母亲”之意, “戊”则是这位王后母 亲的庙号。司母戊鼎是 殷商时期一件典型的祭 祀用具。
礼仪规范教程(中职)第一单元全

第二节 和谐社会,礼仪为先
一、礼仪是道 德的基石
礼仪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
二、礼仪是每个 人的基本素质要
求
三、礼仪修养 伴随文明人生
第二节 和谐社会,礼仪为先
一、礼仪是道 德的基石
二、礼仪是每个 人的基本素质要
求
三、礼仪修养 伴随文明人生
礼仪修养是指一个人的礼仪意识、 行为习惯的培养过程,同时也指达到一 定境界。
第一节 中华民族,礼仪之邦
一、中华礼仪, 源远流长
二、礼仪的含义
三、礼仪的特征
四、礼仪的作用
五、礼仪的基 本原则
礼仪的普遍认同性,主要源于共同 的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经济的共同性 必然导致礼仪的变化。比如,现代经济 的快节奏、高效率,使现代礼仪向简洁、 务实方向发展。共同的文化涵育了共同 的礼仪。礼仪的普遍认同性表明社会中 的规范和准则,必须得到全社会的认同, 才能在全社会中通用。
第一节 中华民族,礼仪之邦
一、中华礼仪, 源远流长
二、礼仪的含义
三、礼仪的特征
(一)礼仪是立国的精神之本 (二)礼仪是民族形象、社会风尚等 的反映 (三)礼仪是公民综合素质的体现 (四)礼仪是人际交往的金钥匙
四、礼仪的作用
五、礼仪的基 本原则
第一节 中华民族,礼仪之邦
一、中华礼仪, 源远流长
二、礼仪的含义
第一节 中华民族,礼仪之邦
一、中华礼仪, 源远流长
二、礼仪的含义
、礼仪的基 本原则
4.注重技巧的原则 在社交中,无论是见面时的称呼、
介绍,还是相互间的交谈等,都要遵循 一定的礼仪,恰到好处地营造出交际中 友好、亲切、和谐的气氛。要做到不失 礼仪,必须顾及各种技巧、表现方式与 表现手段。采取灵活多样、新鲜生动的 交际方式和交际技巧,才会在社交中达 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导学生了解并注重在不同场合与不同的交往,需要不同的礼仪形式。
小结:在人际交往中,必须尊重他人、遵守平等原则,掌握好适度的尺寸,通过自律逐渐树立起高尚的道德信念和行为准则。
二、课堂活动:小组礼仪知识竞答
1、礼仪的特征有哪些?
2、礼仪有哪些作用?
3、礼仪的原则有哪些?
通过小组竞答令学生巩固课堂所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锻炼小组的合作精神。教师注重学生回答的方向,注重引导、鼓励,不必一律。
2、明确礼的重要意义,能够用礼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导入
备注
1、回顾复习:什么叫做礼仪?
2、思考:你知道回、满、蒙、藏等少数名族有哪些礼仪习俗吗?
回族在饮食上的习俗:禁食猪、狗、驴、骡、猫及一切凶禽猛兽,自死的畜生。
藏族的礼仪习俗:礼俗与佛教也有密切联系,最有特色的是献哈达,献哈达是藏族最常见的一种礼仪。
课题
第一章追根溯源,走进礼仪殿堂
第二节礼仪的特征、作用、原则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礼仪的特征、作用、原则。
2、理解礼仪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及其具有的现代价值。
情感目标
明确礼的重要意义,能够用礼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重点
掌握礼仪的特征、作用、原则。
难点
1、理解礼仪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及其具有的现代价值。
注重学生作业格式要求。
课后小结
2、平等原则举例:校园中举例:周总理访问缅甸
3、适度原则要求:交往中应掌握分寸,既彬彬有礼,又不卑
不亢;既亲切和蔼,又不轻浮阿谀,虚情假意。
4、自律原则自身信念、内在力量的维系。
综合训练:联系一下校园中的生活,讲一讲你是如何适用礼仪这些原则的?
教师讲授本节课礼仪相关的知识,。注重情景举例,令学生更加明白礼仪在生活实际的地位,讲礼重仪方可增添我们礼仪之邦的气度。
满族:生活中有许多忌讳,犯忌则被视为无礼貌。满族不兴戴狗皮帽、吃狗肉,最忌讳别族人戴狗皮帽进家来。西炕不许随便坐人。院中有锁龙杆,不许拴牲口等。
通过问题导入,先回顾复习,再衔接本节课主题。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几千年来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
教学内容
备注
一、礼仪知识梳理:
(一)礼仪的特征:
1、民族性表现形式的不同,例“见面礼”。同一礼仪形式代表着不同意义。例:中西方婚礼、饮餐礼等。
2、多样性例:国际交往礼仪中见面礼就有问候礼、点头礼、握手礼、 鞠躬礼、亲吻礼、合十礼等。共同性
3、共同性“人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礼仪是社会各阶层人士所共同遵守的准则与行为规范。
4、时代性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进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二)礼仪的作用:
1、礼仪是情感交流的纽带
2、礼仪是人际交往的钥匙
3、礼仪可以塑造良好的形象
综合训练:每当你进入一个新集体时,你能感受到什么?那些是和礼仪有关的呢?
(三)礼仪的原则
1、尊重原则尊重是礼仪的情感基础,只有相互尊重,才能保
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尊重原则是礼仪的基本原则。
板书
中华民族,礼仪之邦
一、礼仪的特征:
民族性、
多样性、
共同性、
时代性
二、礼仪的作用:
(一)情感交流的纽带的形象。
三、礼仪的原则:
尊重原则、
平等原则、
适度原则、
自律原则
板书简答明确本节课重点内容。
作业:
简答:
1、礼仪的特征有哪些?
2、礼仪有哪些作用?
3、礼仪的原则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