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的含义原则及特征
礼仪的含义原则及特征

礼仪的含义原则及特征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遵循的一套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
它包括了人们在不同场合下的言谈举止、服饰装扮、待人接物、礼貌用语等方面的规范。
礼仪的出现和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形成和进化息息相关。
在古代社会,礼仪是统治者用来约束人们行为的手段,是维护社会秩序的规范。
而在现代社会,礼仪的作用更多地体现为一种对他人尊重和关注的表现。
以下将详细探讨礼仪的含义、原则和特征。
首先,礼仪的含义是指人们在文化和传统的指导下所表现出的一种尊重他人、维护社会秩序的行为规范。
礼仪的核心原则是尊重和关爱他人。
当人们遵循礼仪规范时,他们会在言谈举止中体现出对他人的尊重和善意。
礼仪还能提供一个和谐、愉快的社交环境,使人们能更好地相互理解、友善相处。
其次,礼仪有着一些基本原则。
首先是尊重原则。
礼仪要求人们经常以他人为重,尊重对方的感受、需求和权利。
无论是面对长辈、师长还是普通陌生人,人们都要表现出对对方的尊重,避免无礼或冒犯的行为。
其次是谦逊原则。
礼仪要求人们要保持谦虚、和善的态度,不骄不躁、不狂不傲。
并且要尽量避免显摆和炫耀,以免给他人带来不悦。
最后是互助原则。
礼仪要求人们在遇到他人需要帮助的情况下主动伸出援手,并且要遵循社会公德,善待弱势群体,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互补与互惠。
此外,礼仪还具有以下特征。
一是多样性。
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礼仪规范存在较大差异。
由于文化和传统的影响,各个地方的礼仪习惯也有所不同。
二是动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礼仪规范也在不断演变和更新。
一些旧有的礼仪规范可能逐渐淡化或失去作用,而新的礼仪规范也在不断涌现。
三是灵活性。
礼仪规范并非一成不变,它在不同社交场合中可能有所差异。
人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境和关系适应并运用不同的礼仪规范。
四是时尚性。
同流行时尚一样,礼仪也会有时尚和潮流。
人们在社交场合中的礼仪规范也会受到时尚风潮的影响。
五是个人化。
礼仪规范虽然有一定的普适性,但也需要根据个体的性格、身份、职业等特点进行个性化的调节。
教师礼仪规范要求

教师礼仪规范要求一、礼仪的含义所谓礼仪,通常是指人们在其人际交往中用以维护自尊,并用以尊重其交往对象的一系列的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
孔子有言:“礼者,敬人”。
孟子则说过:“恭敬之心,礼也”。
“礼”所规范的是一个人对待自己、对待别人、对待社会的基本态度。
“礼”的基本要求是:每一个人都必须尊重自己、尊重别人,并尊重社会。
“仪”的含义则是规范的表达形式。
任何“礼”的基本道德要求,都必须借助于规范的、具有可操作特征的“仪”,才能恰到好处地得以表现。
就礼仪而言,没有“礼”,便不需要“仪”;没有“仪”,则又难以见识何为“礼”。
当代美国著名的学者亚历山大·温特曾经说过:一个国家,除了生存、独立、经济发展三种基本的国家利益之外,还必须拥有第四种国家利益,即自尊,即民族的集体自尊。
教师礼仪是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以及社会活动中,在与学生、家长、同事及社会各方面交往时必须遵循的最起码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二、礼仪规范的重要性人生一世,必须交际。
任何一个正常人如果打算完全回避人际交往,都是绝对不可能的。
进行交际,需要规则。
没有规则,人际交往便会自行其是,难以沟通,难以修成正果。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上升,中国的国际影响日益扩大。
在此背景下,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在思考:如何进一步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以便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自己更大的贡献;如何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以便获得满意待遇、社会的认可。
每一位现代人都应该尊重自己。
一个人不尊重自己,就不会获得别人的尊重。
尊重自己的具体要求是:首先,要尊重自身;其次,要尊重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最后,要尊重自己所在的单位。
每一位现代人都应该尊重别人。
因为“来而不往,非礼也。
”一个人不尊重别人,就难以得到对方的尊重。
尊重别人,具体要求往往有所不同:尊重上级,是一种天职;尊重同事,是一种本分;尊重下级,是一种美德;尊重学生和家长,是一种常识;尊重对手,是一种风度;尊重所有人,则是一种做人所应具备的基本教养。
礼仪

任务二 礼仪的原则和功能
• (六) 平等原则 • 在尊重交往对象、以礼相待这一点上, 对任何交往对象都应该一视
同仁, 给予同等程度的礼遇, 不可厚此薄彼, 不允许因为交往对象 彼此之间在年龄、性别、种族、文化、职业、身份、地位、财富以及 与自己的关系亲疏远近等方面有所不同, 区别对待, 给予不同待遇 。但允许根据不同的交往对象, 采取不同的具体方法。 • (七) 从俗原则 • 由于国情、民族、文化背景的不同, 在人际交往中, 实际上存在着 “五里不同风, 十里不同俗” 的局面。对这一客观现象要有正确的 认识, 不要自高自大、唯我独尊、轻易地否定其他人不同于己的做 法。必要之时, 必须坚持入乡随俗, 与大多数人的习惯保持一致, 切勿目中无人、自以为是、指手画脚、随意批评、否定他人。
• 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 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 在表现, 礼仪即教养。
• 从交际的角度来看, 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 一 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 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 好的习惯做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任务一 礼仪的含义
• 从民俗的角度来看, 礼仪是人际交往中要遵行的律己敬人的习惯形 式。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任务二 礼仪的原则和功能
• (八) 适度原则 • 过分表达对他人的尊敬, 会令人感到不舒服, 同时也降低了自己在
他人心中的地位。要把握好分寸, 根据交往的场合、事件、人物、 环境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礼仪表达, 做到与人交往大方得体、恰到好 处。不能认为无论在哪里, 都是“礼多人不怪”, 应该牢记过犹不 及的道理。这要求在应用礼仪时, 为了保证取得成效, 必须注意技 巧及其规范, 特别要注意做到把握分寸、认真得体。当然, 运用礼 仪要真正做到恰到好处、恰如其分, 只能勤学多练、积极实践。
现代礼仪的含义是什么

现代礼仪的含义是什么礼仪是现代社会做人做事必备的基本功,是个人素质能力的综合指数。
在西方社会把礼仪视为人生成功第一课。
那么现代礼仪的含义是什么呢?下面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欢迎阅读参考!一、礼仪的定义和内涵礼仪是人们在交往活动过程当中,为了让交往的对象非常认可你、非常接受你,在仪容、仪表、言行举止等方面约定俗成、共同认可的一种行为规范。
古话说得好“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古时候的女子是为喜欢自己的人来梳妆打扮,现在,我们作为一个社会的人,在跟人打交道的过程当中,希望别人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希望别人感觉到你是一个有修养、有气质的人,所以你会在很多方面来关注自己,希望自己在别人面前有一个非常好的形象。
我想要重点解释一下的是关于“约定俗成”这四个字,礼仪都是一些细节的东西,但是这样一些细节的东西并不是说你如果没有按照这么做就一定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或者怎么样,其实不是,就拿握手礼来讲,这是我们现在见面最常用的见面礼,人类的握手礼应该可以说从史前时期就有了,现在是伸出右手跟人握手,那个时候生产力水平非常低下,部落和部落之间经常可能为了食物而打斗,当一个部落的人和另外一个部落的人碰到以后,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右手,会伸出一个手出来击掌,表示我手里没有武器,表示友好,慢慢演变成现在用右边跟别人握手。
如果你现在真的用左手跟人家握手,别人也不会说把你抓起来,说你犯法了,没有,但是别人会觉得怪怪的,别人心里会觉得这个人连一点起码的礼数都不懂。
既然是约定俗成,最初开始具有一种任意性,但是一旦大家共同认可之后就具有一种强制性。
语言也是约定俗成的。
礼仪由三个方面构成:礼貌+礼节+仪式。
礼貌,是我们生活当中最常用到的。
比如早上来到学校碰到老师说一声“老师,早上好!”,碰到同学,说一声“早上好!”,这是礼貌。
教师节来了,跟你的老师发个信息,表示节日的问候,父亲母亲生日了,发条信息向父亲母亲问个好,祝父亲母亲生日快乐,这是礼节。
礼礼貌礼节礼仪的基本含义

礼礼貌礼节礼仪的基本含义礼仪是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的重要文化现象之一。
它涉及到人际交往、社会互动以及文化传承等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礼、礼貌、礼节以及礼仪这四个关键词出发,深入探讨礼仪的基本含义,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礼仪。
一、礼的含义礼是指人们为了维持社会秩序与利益平衡而进行的一种行为方式。
它表明了对他人的尊重、重视和友善态度,有助于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
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礼的具体表现方式会有所差异,但其核心价值始终是相通的。
二、礼貌的意义礼貌是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人际交往的基本规范。
学会使用礼貌用语、注重仪容仪表以及尊重他人的隐私和权益等,都是表达社交礼貌的具体行为。
礼貌不仅可以提升个人形象,还能打造和谐的社会环境,使人际交往更加顺畅和愉快。
三、礼节的内涵礼节是指在特定场合下人们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
它包括了一系列的仪式、规矩和约定,以确保人们在社交场合中的行为合乎规范、得体得当。
遵守礼节能够显示一个人的修养和教养,让他人对自己产生良好的印象。
四、礼仪的重要性礼仪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不仅体现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传统和价值观,还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照和尊重的具体表现。
具备良好的礼仪素养,可以帮助个人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提高人际交往的成功率。
此外,礼仪也是跨国交流与合作的桥梁,有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多元共存。
五、培养良好的礼仪习惯良好的礼仪习惯的培养需要从小学起就开始,家庭和学校都有着重要的责任。
家庭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学校应加强礼仪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交技巧和意识。
此外,个人也要注重自我修养,学习和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礼仪差异,以更好地适应多元社会。
六、礼仪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在现代社会,礼仪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无论是商务场合、日常社交还是公共场所,都需要遵守一定的礼仪原则。
例如,在商务交往中,懂得如何正确认识、使用和传递形象能够帮助建立良好的商业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懂得礼让、守时和尊重他人等规矩,能够让人际交往更加和谐。
教师礼仪

2、西餐礼,一次取2至3样。盘子 如果堆得太满,既不雅观, 又混淆原味。
不要混用专用菜夹。用
过的餐盘不可再用
(1)餐具的使用
左叉固定食物,右叉切割食物。 餐具由外向内取用。 几道菜会放置几把餐具,每个餐
具使用一次。
使用完的餐具向右斜放在餐盘上,
三、常见礼服的着装规范 (一)穿西装的礼仪
1、西服的选择:
关注其面料、色彩、造型、图案 欧式西装:洒脱大气 美式西装:宽大飘逸
英式西装:裁剪得体
日式西装:贴身凝重
西装纽扣的功能主要在装饰。 扣一粒,为正式; 两粒都扣显土气;
一粒不扣是潇洒,
只扣下粒便俗气。
(二)穿套裙的基本礼仪
1、色彩:以冷色调为主
先把男性介绍给女性 先把年轻人介绍给年长者 先把职位低的介绍给职位高的 先把晚到者介绍给早到者 先把客人介绍给主人
国际惯例敬语(姓名和职位)。如:王小
姐,请允许我向您介绍李平总监。
介绍时不可单指指人,而应掌心朝上,拇指微微
张开,指尖向上。
被介绍者应面向对方。介绍完毕后与对方握手问
候,如:您好!很高兴认识您!
——苏格拉底
站
姿
坐
姿
走
姿
亲密距离 社交距离
0cm ——45cm 120cm ——300cm
公众距离
360cm ——800cm
位次礼仪 行走礼仪
次序礼仪
坐车礼仪
尊敬师长的礼仪形式
学生对教师应该虚心诚实,言行有礼, 在行动上应按规范认真去做, 早晨进校见到老师,不管是否给自己代课, 均应行礼问早、问好。平日在校园内与老师 相遇,亦应打招呼问好,如环境狭窄(楼道、 走廊)应向旁边跨开一步,给老师让道。
最标准的礼仪规范

最标准的礼仪规范第一章礼仪综述一、礼仪的含义1.礼的含义据考证,礼仪在我国古代是敬奉神明的。
“礼”字在甲骨文中就有。
“礼”字在古代与“履”字相通,意思是鞋子,穿了鞋子才好走路。
但是鞋子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刚刚合适。
后来“礼”字的含义越来越多。
到了周朝,为了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因此把“礼”与“德”结合起来。
随之等级制度的出现,“礼”成了区分贵贱、尊卑、顺逆、贤愚的人际交往准则,位于其他社会观念之上。
正如孔子所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这三个“礼”字各有各的含义。
用现代的语言来说,第一个“礼”字指的就是生活交往中的行为规范;第二个“礼”字指的是规矩、规则;第三个“礼”是指政治法律制度。
2.仪的含义根据考证“仪”字的含义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1.法度、准则;2.典范、表率;3.形式、仪式;4.容貌、风度;5.礼物。
3.礼仪的含义“礼仪”一词,最早见于《诗经》与《礼记》。
现代社会“礼仪”一词有了更加广泛的含义,其内容包含行礼仪式、礼节及仪式、风俗规定的仪式、行为规范、交往程序、礼宾次序、道德规范等等。
社会上对“礼仪”的懂得与认识是多层次的,要紧包含下列几个层次的含义:1.礼是指社会生活中由于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为大家共同遵守的仪式。
同时也包含了道德品质的含义。
2.礼节3.礼貌4.礼宾5.礼俗6.礼制二、礼仪的概念及特性(一)礼仪的概念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以建立与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类符合礼的精神及要求的行为准则或者规范的总与。
由于礼仪是社会、道德、习俗、宗教等方面人们行为的规范,因此它是人们文明程度与道德修养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
礼仪对个人而言,是一个人思想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
礼仪也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构成部分。
它表达的宗旨是尊重,既是对人也是对己的尊重,这种尊重总是同人们的生活方式有机地、自然地、与谐地与亳不勉强地融合在一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的行为规范。
礼仪的概念和含义

礼仪的概念和含义
一、礼仪的概念
礼仪可以被定义为一种社会风俗,它是指社会中人们在日常交往中所遵守的一系列行为准则。
礼仪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是人与人之间交往互动的规范和准则,是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和气氛的重要原则。
二、礼仪的种类
礼仪有多种,其中最常见的包括招呼礼仪、宴会礼仪、礼节礼仪等。
招呼礼仪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与他人相互招呼、问候、说话等,宴会礼仪指人们在宴会上的行为准则,礼节礼仪指的是人们在宴会上的传统礼仪,比如饮酒礼仪、礼节礼仪等。
三、礼仪的含义
礼仪的含义主要是社会行为的一种规范,是个人礼仪行为和表现的规范。
它涉及到社会生活中的礼貌、礼节、礼仪、法令和生活礼仪等。
礼仪可以帮助人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让社会更加文明美好。
四、礼仪的重要性
礼仪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准则,是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的重要原则。
遵守礼仪可以让社会更加和谐,对个人也有益处,可以帮助人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加社会地位,提高社会影响力。
五、礼仪的学习
学习礼仪是一项长期的过程,要做到礼仪得当,就需要不断学习。
学习礼仪既可以通过书本来学习,也可以通过实践来学习,比如参加社交活动等,以学习不同的社交技巧和礼仪。
并且要加强自我约束,做到时刻注意自己行为,不断改进自己的礼仪。
总之,礼仪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它既可以促进社会和谐,又可以帮助人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习礼仪是一项长期的过程,要做到礼仪得当,就需要不断学习、实践、加强自我约束,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对性 可行性
通用性
多样性 不同的职业具有不同的礼仪规范; 不同的生活领域具有不同的规范。礼仪的特征 时代性
地域性
礼貌是人们在频繁的交往中彼此表示尊重与 友好的行为规范。而礼貌用语则是尊重他人的具 体表现,是友好关系的敲门砖。所以我们在日常 生活中,尤其在社交场合中,会使用礼貌用语十 分重要。多说客气话不仅表示对别人的尊重,而 且表明自已有修养;所以多用礼貌用语,不仅有 利于双方气氛融洽,而且有益于交际。
生活礼貌用语
称用语,道别用语。 "文明礼貌用语十一字":请,您,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 "四种服务忌语":蔑视语、否定语、顶撞语、烦躁语。
2.礼节 通常指人们在交际场合,相互表示尊重,友
好的惯用形式.它实际是礼貌的具体表现方式.
与礼貌的相互关系是:没有礼节,就无所谓礼 貌;有了礼貌,就必然需要具体的礼节。
礼仪的含义、原则及特征
有礼走遍天下, 无礼寸步难行。
礼仪的含义
一、礼、仪的含义 二、礼貌、礼节、仪表的含义
一、礼、仪的含义
礼,就是尊重他人,是 表示敬意的统称。
仪,是指礼的外在表现 形式,是礼在人们的语 言、行为、仪态等方面 的具体表现。
二、礼貌、礼节、仪表的含义
1.礼貌
一般是指在人际交往中,通过言语,动作向交往对象 表示谦虚和恭敬。侧重于表现人的品质与素养。 礼貌的要求:热情友好,尊重他人,待人待物落落大方
办事慎重而不推诿,行为举止有教养等。 我们说一个人有礼貌,除了指他(她)适度修饰的仪表
仪容,端庄得体的举止气度、气质外,还必然反映在 具体的甚至是细微末节的行为举止上。例如对客户笑 脸相迎,热情服务,尊老爱幼等。
礼貌形式:打招呼,握手,让座等。
关于礼貌用语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礼貌用语就属于良言之列。礼貌用语在公关活动 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计较个别宾客无理的要求。 "四 勤":嘴勤、眼勤、腿勤、手勤(脑勤)。 "四 不 讲":不讲粗话;不讲脏话;不讲讽刺话;不讲与服务无关
的话。 "五 声":客来有迎声,客问有答声,工作失误道歉声,受到帮
助致谢声,客人走时有送声。 "六种礼貌用语":问候用语,征求用语,致歉用语,致谢用语,尊
礼貌用语十个字:“您好,请,对不起,谢谢, 再见”。
见面语:“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 “您好”、“很高兴认识您”、“请多 指教”、 “请多关照”等。
感谢语:“谢谢”、“劳驾了”、“让您费心 了”、“实在过意不去”、“拜托了”、“麻烦 您”、“感谢您的帮助”等。
打扰对方或向对方致歉:“对不起”、“请原 谅”、“很抱歉”、“请稍等”、“请多包涵” 等。
如:握手,拜年,走亲访友,祝贺(结婚,生孩子,乔迁新居,事 业成功等喜事)等
3. 仪表 是指人的容颜、服饰、姿态、风度等。
仪表展示了一个人内在的文化修养和 审美情趣,得体的修饰和服装会给人留 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从而有助于与人交 往。
礼貌、礼节、礼仪三者关系:
礼貌是礼仪的基础,礼节则是礼仪的基本组成部 分。
接受对方致谢致歉时:"别客气”、“不用谢”、 “没关系”、“请不要放在心上”等。
告别语:“再见”、“欢迎再来”、“祝您一 路顺风”、“请再来”等。
忌用语:“喂”、“不知道”、“ 笨蛋”、 “你不懂”、“你能死了”、“狗屁不通”、 “猪脑袋”等。
小常识
"三 轻":走路轻,说话轻,操作轻。 "三不计较":不计较宾客不美的语言;不计较宾客急躁的态度;不
礼仪在层次上要高于礼貌,礼节,其内涵更深, 更广。礼仪,实际上是由一系列具体的,表现礼 貌的礼节所构成的。它不像礼节一样只是一种做 法,而是一个表示礼貌的系统而完整的过程。
从本质上讲,三者所表现的都是对人的尊敬、友 善。
礼仪的原则
平等的原则 尊重的原则 诚信的原则 自律的原则 宽容的原则 遵守的原则 适度的原则 从俗的原则 互谅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