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第一章第二节礼仪的特征原则和作用宋瑜

合集下载

第二节礼仪的特性及原则

第二节礼仪的特性及原则
第二节
礼仪的特性及原则
一、礼仪的特征
⑴规范性 礼仪是一种规范。礼仪规范的形成,是对人们在社
会交往实践中所形成的一定礼仪关系,通过某种风俗习 惯和传统的方式固定下来,通过一定社会的思想家们集 中概括出来,见之于人们的生活实践,形成人们普遍遵 循的行为准则。这种行为准则,不断地支配或控制着人 们的交往行为。规范性是礼仪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特性。 ⑵多样性 礼仪与每一个人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涉及到不同 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领域。同时,不同的个人,在其生活 学习和工作的物定领域里又有特定的礼仪要求。因此, 不管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礼仪者是丰富多样的。
三、礼仪的功能

“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 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当前,礼仪之所以被提倡,之所 以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主要是因为它具有多重重要 的功能,既有利于个人,又有利于社会。 其一: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自身修养。它不仅反映着一 个人的交际技巧与应变能力,而且也反映着一个人的气质 风度、阅历见识、道德情操、精神风貌。因此,在这个意 义上,完全可以说礼仪即教养,而有道德才能高尚,有教 养才能文明。 其二:有助于人们美化自身、美化生活。个人形象, 是一个人仪容、表情、举止、服饰、谈吐、教养的集合, 而礼仪在上述诸方面都有自己详尽的规范。当每个人都重 视了美化自身、人人都以礼待人时,人际关系将会更加和 睦,生活将变得更加温馨,此时,美化自身便会发展为美 化生活。这也是礼仪所发挥的作用。

(5)社会性 礼仪这种文化形态,有着广泛的社会性。礼仪贯穿



于整个人类的始终,遍及社会的各个领域,渗透到各种 社会关系之中,只要有人和人的关系存在,就会有作为 人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礼仪的存在。 (6)应用性 礼仪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从某种意义上 说,它实际就是有关交际艺术的科学。 (7)实践性 与纯粹的理论演绎、概念探讨、逻辑抽象显然不同 ,礼仪来源于社会实践,并且直接服务于社会实践。 (8)普及性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必须参加交际活动,每个 人都希望自己的交际活动取得成功,而礼仪正是一门可 将交际活动导向成功的学科。因此礼仪是一门人人必修 的普及性学科。

礼仪规范教程 第一章

礼仪规范教程 第一章
礼是指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约定俗成的行为与规则。
礼的核心是礼貌,礼的形式是礼节,礼的规范是礼仪。
礼貌是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表示敬重、谦虚、恭敬、友好的行为规范, 它体现着一个人的基本品质。 礼节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和交际过程中表示问候、致意、致谢、慰问、 哀悼等惯用形式或具体规定,是礼貌的具体表现方式。 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 代潮流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各种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
遵守信用
宽容关怀
第三节 礼仪的基本原则、功能和意义
二、礼仪的功能
礼仪有助于塑造良好形象
礼仪的功能
礼仪有助于调节人际关系
礼仪有助于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第三节 礼仪的基本原则、功能和意义
三、礼仪的意义
注重礼仪是继承我国礼仪传统的需要
注重礼仪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需要
礼仪的意义
注重礼仪是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需要
第一节 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二、中国礼仪的发展历程
一 二 三
礼仪的萌芽阶段 礼仪的发展阶段 礼仪的变革阶段 礼仪的强化阶段 现代礼仪阶段 当代礼仪阶段

五 六
第一节 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二、中国礼仪的发展历程 礼仪的发展阶段
礼仪的萌芽阶段约在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以前。 礼是原始人类祈福的宗教典仪。
“五礼” 吉礼 凶礼 军礼 宾礼 嘉礼
第一节 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一、礼仪的起源
无礼是无知的私生子。 ———巴特勒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 荀子
礼仪作为一种文化现象,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它最早产生于原始社会人 们对于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的崇拜中。 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的低下,生存环境的恶劣,人们对于许多自热现象无 法做出科学解释。 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川丘陵、凶禽猛兽、女娲补天、大禹治水在崇拜中, 人们创造了神话。 祭天、敬神为主要形式的礼仪产生了。

礼仪 第一章 第三节 和谐社会,礼仪为先1 宋瑜

礼仪 第一章 第三节 和谐社会,礼仪为先1 宋瑜
二、礼仪是职业道德的重要表现之一
1、职业道德的含义
2、职业道德的目的
3、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京城最帅交警P11页
问题:请认真分析材料,孟昆玉成为大家喜爱的交警是因为他长得帅吗?从他的事迹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4、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主要应做到: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等。
三、礼仪是家庭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题
第一章追根溯源,走进礼仪殿堂
第三节和谐社会,礼仪为先1
课时
1
课型
新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内容要求中讲究礼仪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了解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内容要求;
教学难点
理解礼仪与道德之间的关系。


B、职业道德
C、家庭美德
二、思考:
1、为什么说礼仪是社会公德的基本表现形式?
2、为什么说礼仪是职业道德的重要表现之一?
3、为什么说礼仪是家庭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简答:
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我们需要怎样去行动?
通过小组竞答令学生巩固课堂所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锻炼小组的合作精神。教师注重学生回答的方向,注重引导、鼓励,不必一律。
总结
请同学们想一想:交往中,最打动人心的是什么?我想那是你的真心,而它往往在你的举手投足中表现出来。良好的礼仪修养,不仅仅是对自己的眷顾,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它还能成为你的左膀右臂,为你的成功助一臂之力。和谐社会,文明出行,礼仪为先。
鼓励学生注重礼仪,为创设和谐社会,增添一份小小力量。
作业:
一、名词解释:
思考讨论:
当你与别人发生矛盾时,你是怎样去做的?

第一章第二节礼仪的原则及作用

第一章第二节礼仪的原则及作用

第二节礼仪的原则及作用一、礼仪的原则是指行礼致仪时应遵循的一些基本要求。

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⑴平等原则:现代礼仪的平等原则,是指以礼待人,有来有往,即不能盛气凌人,也不能卑躬屈膝。

平等原则是现代礼仪的基础,是现代礼仪有别于以往礼仪的最主要原则。

传统社会是等级森严的社会,社会等级制度将人们划分为不同的等级。

如中国周代将人分成天子、卿、大夫、士、庶人五个等级。

礼仪成了维护阶级秩序的有利武器。

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瓦解了旧的等级社会存在的基础,平等成了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

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洞察了历史的需要,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主张人生来平等,这就为现代礼仪的产生打下了思想基础。

与人交往,只有即不盛气凌人、高人一等,又不卑躬屈膝、低人一头,才能愉悦地沟通。

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

英国著名戏剧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萧伯纳有一次访问苏联,在莫斯科街头散步时,遇到了一位聪明伶俐的小女孩,便与她玩了很长一段时间。

分手时,萧伯纳对小姑娘说:“回去告诉你妈妈,今天和你一起玩的是世界有名的萧伯纳。

”小姑娘望了望萧伯纳,学着大人的口气说:“回去告诉你妈妈,今天同你一起玩的是苏联小姑娘安妮娜。

”这使萧伯纳大吃一惊,立刻意识到自己太傲慢了。

后来,他常回忆起这件事,并感慨万分地说:“一个人不论有多大的成就,对任何人都应该平等相待,要永远谦虚。

这就是苏联小姑娘给我的教训,我一辈子也忘不了她!”在实践中贯彻平等原则,不仅需要平等观念,而且还要讲究艺术。

一位教授回忆在延安见到毛泽东时的情景说:“我去见主席,主席拿出纸烟招待我,可是不巧纸烟只剩下一只了。

我想,主席怎么办?他自己吸不请客人吸,当然不好;请客人吸,自己不吸,客人肯定不同意。

而主席将这只烟分成两半,给我半只,他自己半只。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主席的随和、诚恳、平等和亲切,这使我很感动,终生难忘。

”毛泽东就是这样把别人看似非常尴尬的事情,艺术地处理好,既礼貌,不摆架子,又给人亲切、诚恳的感觉。

《礼仪规范教程》第一章

《礼仪规范教程》第一章
源于风俗习惯
人与人在长期的交往活动中,逐渐形成了一些约定俗成的习惯,久而久之这些 习惯成为了人与人交际的规范,当这些交往习惯以文字的形式被记录并同时被 人们自觉地遵守后,就逐渐成为了人们交际交往固定的礼仪。
第一节 礼仪的起源和发展
5
二、礼仪的发展
1. 礼仪的萌芽和初起阶段
原始社会时期是礼仪的萌芽阶段。早在旧石器时代已出现了早期礼仪的萌芽。
西周时期周公旦所著的《周礼》是我国第一部有关礼仪的著作。
第一节 礼仪的起源和发展
7
二、礼仪的发展
3. 礼仪的变革和强化阶段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时期。
孔子
“不学礼,无以立”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孟子
“恭敬之心,礼也”
荀子
“礼者,人道之极也。”
董仲舒 “三纲”“五常”
第三节 礼仪与修养
21
二、礼仪与修养的关系
礼仪绝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行为表现方式,它是人的内在道德、文化和艺术修养的反映和折射。
古人云:“相由心生。”说明了两者之间的关系。
现代人也曾提出“知识美容论”的观点。他们认为,掌握
丰富的知识,深化自己的内涵,是一种深层次的化妆,生命的 化妆。因为人的精神面貌的塑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思想 境界、道德情操和文化素养这些内在品质,这才是人生命美的 长青树。
16
二、礼仪的原则
6. 宽容原则
宽容即容许别人有行动和判断的自 由,对不同于自己或传统观点的见解 的耐心、公正的容忍。宽容是一种较 高的境界。一个宽容他人、理解他人、 体谅他人的人,更容易博得他人的爱 戴和敬重。
第二节 礼仪的作用和原则
17
二、礼仪的原则

礼仪 第一章 第二节 礼仪的特征、原则和作用 宋瑜

礼仪 第一章 第二节 礼仪的特征、原则和作用 宋瑜
图例:P6页—尼克松访华
引导学生了解并注重在不同场合与不同的交往,需要不同的礼仪形式。
小结:在人际交往中,必须尊重他人、遵守平等原则,掌握好适度的尺寸,通过自律逐渐树立起高尚的道德信念和行为准则。
二、课堂活动:小组礼仪知识竞答
1、礼仪的特征有哪些?
2、礼仪有哪些作用?
3、礼仪的原则有哪些?
通过小组竞答令学生巩固课堂所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锻炼小组的合作精神。教师注重学生回答的方向,注重引导、鼓励,不必一律。
2、明确礼的重要意义,能够用礼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导入
备注
1、回顾复习:什么叫做礼仪?
2、思考:你知道回、满、蒙、藏等少数名族有哪些礼仪习俗吗?
回族在饮食上的习俗:禁食猪、狗、驴、骡、猫及一切凶禽猛兽,自死的畜生。
藏族的礼仪习俗:礼俗与佛教也有密切联系,最有特色的是献哈达,献哈达是藏族最常见的一种礼仪。
课题
第一章追根溯源,走进礼仪殿堂
第二节礼仪的特征、作用、原则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礼仪的特征、作用、原则。
2、理解礼仪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及其具有的现代价值。
情感目标
明确礼的重要意义,能够用礼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重点
掌握礼仪的特征、作用、原则。
难点
1、理解礼仪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及其具有的现代价值。
注重学生作业格式要求。
课后小结
2、平等原则举例:校园中举例:周总理访问缅甸
3、适度原则要求:交往中应掌握分寸,既彬彬有礼,又不卑
不亢;既亲切和蔼,又不轻浮阿谀,虚情假意。
4、自律原则自身信念、内在力量的维系。

礼仪课件 第一章礼仪概述

礼仪课件 第一章礼仪概述
(三)可操作性 (五)时效性
(二)限定性
(四)传承性
?思考:举例说明礼仪的特征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
第二节 礼仪的特征与原则 (一)规范性
1. 问候语
“您好!”“早上好!晚上好!“您好”或“您好,见到您很高兴”
2.征询语 “我能为您做些什么吗?” “您还有什么别的事情吗?” “这样会
不会打扰您?”
3.求助于人语:请;请问;请帮忙。 4.感谢语
经相当完备。
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此后2000多年间, 儒家传统礼仪起到了规范人们行为、维护社会安定的 重要作用。
第一节:礼仪的含义
殷墟妇好墓 妇好是3000 多年商王武丁的 妻子,同时也是 一位赫赫有名的 女将军。在她的 墓中,可以看到 成组的青铜器、 已胶结在一起的
大量货贝以及殉
人的骨骸。
在不断重复的祭祀过程中,祭祀的各种程序和方
法逐渐完善和固定下来,礼仪也就应运而生了。 另一种说法是“礼仪起源于风俗习惯”。
第一节:礼仪的含义
公祭轩辕黄帝
祭祀孔子大典
第一节:礼仪的含义
二、我国礼仪的发展历程
早在25000年前,中国人的祖先就已经有了在葬 礼上撒赤矿粉的原始宗教仪式。尧、舜时代已具国家 雏形。夏、商、周三代时,礼仪的典章化、制度化已
(六)从俗原则
坦桑尼亚男子留发女子剃发的习俗
藏族敬酒敬茶的习俗
(七)真诚原则
真 诚 到 永 远 !
(八)适度原则
要根据场合和对象的不同 选择合适的礼仪,注意分 寸。 与人交往时,要彬彬有礼、 热情大方,切勿低三下四、 阿谀奉承。
(九)沟通原则
四会: 学会交流 学会倾听 学会理解 学会宽容
(十)互动原则
现在小事上。如果说学位、职位代表 一个人身份的话,那么,习惯和修养

礼仪教材第一章

礼仪教材第一章

第一章礼仪教材第一章——礼仪概说第一节礼仪的起源与进展(商)第二节礼仪的差不多内涵一、什么是礼仪所谓礼仪,确实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与准则。

它包含了礼貌、礼节的全部内容。

二、礼仪的差不多内涵(一)古代礼仪内涵1、礼仪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标志《礼记》说:“人之因此为人者,礼义也。

”意思是说,人与动物的区别确实是人明白礼而动物不明白。

又说:“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

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乎!”意思是鹦鹉、猩猩尽管会学人说话,但因为它们不明白得礼,也只能确实是会说话的禽兽。

假如人不知礼,不也跟禽兽一样吗?2、礼是对人性的合理约束七情六欲人皆有之,但不能率性而为,现在天我快乐就跟大伙儿说话,不快乐就拉下脸来不理人家;心情好就对客户态度好些,动气了就把不满全撒到客户身上。

《礼记》中有句话说的专门好,叫作“发乎情,止乎礼义。

”现代社会,人们面临更加复杂的人际关系和许许多多的诱惑,更需用礼来自觉的约束性情中的弱点。

3、礼仪是“质”与“文”的结合“礼仪”实际有两个层面的内涵:内在的“质”(内涵)和外在的“文”(纹,即修饰,仪式),礼仪是“礼质”与“礼文”的结合。

孔子:“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意思是说,纯朴胜过文雅就显得的粗野,文雅胜过纯朴就显得做作,文质相得益彰,才是君子应有的风范。

假如天热了就坦胸露背,累了就把鞋子脱下把腿架到桌子上,餐桌上狼吞虎咽,领导会议讲话你大声接打手机,越级行事,报复下级,口无遮拦,飞短流长,等等,这些所谓的“纯朴”,实为粗俗失礼。

一滴水能够折射太阳的光辉,一件小事能够看出一个人素养的高低和文化层次的深浅!正是——小节之处见精神,言谈举止是文化,慧于中而秀于外,内外兼修方为美。

(二)现代礼仪内涵三、礼仪内涵的本质:德与敬德是礼的灵魂,敬是礼的核心。

第一,礼是符合道德的行为规范。

古代礼仪中,将仁义道德视为礼的核心要素,人们的思想行为受道德的约规,从而自觉的将遵守礼仪当作一种高尚的修养和情操,并给予其法理性;现代礼仪亦如此,如遵时守约、尊老爱幼、遵守公共秩序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第一章追根溯源,走进礼仪殿堂
第二节礼仪的特征、作用、原则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礼仪的特征、作用、原则。

2、理解礼仪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及其具有的
现代价值。

情感目标明确礼的重要意义,能够用礼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重点掌握礼仪的特征、作用、原则。

难点1、理解礼仪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及其具有的现代价值。

2、明确礼的重要意义,能够用礼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教学过程导入备注
1、回顾复习:什么叫做礼仪?
2、思考:你知道回、满、蒙、藏等少数名族有哪些礼仪
习俗吗?
回族在饮食上的习俗:禁食猪、狗、驴、骡、猫及一
切凶禽猛兽,自死的畜生。

藏族的礼仪习俗:礼俗与佛教也有密切联系,最有特
色的是献哈达,献哈达是藏族最常见的一种礼仪。

满族:生活中有许多忌讳,犯忌则被视为无礼貌。


族不兴戴狗皮帽、吃狗肉,最忌讳别族人戴狗皮帽进
家来。

西炕不许随便坐人。

院中有锁龙杆,不许拴牲
口等。

通过问题导
入,先回顾复习,
再衔接本节课主
题。

引导学生了解
我国几千年来创
造了灿烂的文化,
形成了高尚的道
德准则、完整的礼
仪规范,被世人称
为“文明古国,礼
仪之邦”。

教学内容备注
一、礼仪知识梳理:
(一)礼仪的特征:
1、民族性表现形式的不同,例“见面礼”。

同一礼仪形式代
表着不同意义。

例:中西方婚礼、饮餐礼等。

2、多样性例:国际交往礼仪中见面礼就有问候礼、点头礼、
握手礼、鞠躬礼、亲吻礼、合十礼等。

共同性
3、共同性“人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礼仪是社会各阶层人士所共同遵守的准则与行为
规范。

4、时代性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进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二)礼仪的作用:
1、礼仪是情感交流的纽带
2、礼仪是人际交往的钥匙
3、礼仪可以塑造良好的形象
综合训练:每当你进入一个新集体时,你能感受到什么?
那些是和礼仪有关的呢?
教师讲授本
节课礼仪相关的
知识,。

注重情景
举例,令学生更加
明白礼仪在生活
实际的地位,讲礼
重仪方可增添我
们礼仪之邦的气
度。

图例:P6页
—尼克松访华
引导学生了
解并注重在不同
场合与不同的交
往,需要不同的礼
教学过程(三)礼仪的原则
1、尊重原则尊重是礼仪的情感基础,只有相互尊重,才能保
持和谐的人际关系。

尊重原则是礼仪的基本原
则。

2、平等原则举例:校园中举例:周总理访问缅甸
3、适度原则要求:交往中应掌握分寸,既彬彬有礼,又不卑
不亢;既亲切和蔼,又不轻浮阿谀,虚情假意。

4、自律原则自身信念、内在力量的维系。

综合训练:联系一下校园中的生活,讲一讲你是如何适用
礼仪这些原则的?
仪形式。

小结:在人际
交往中,必须尊重
他人、遵守平等原
则,掌握好适度的
尺寸,通过自律逐
渐树立起高尚的
道德信念和行为
准则。

二、课堂活动:小组礼仪知识竞答
1、礼仪的特征有哪些?
2、礼仪有哪些作用?
3、礼仪的原则有哪些?
通过小组竞答令
学生巩固课堂所
学,养成良好的学
习习惯,锻炼小组
的合作精神。

教师
注重学生回答的
方向,注重引导、
鼓励,不必一律。

板书
中华民族,礼仪之邦
一、礼仪的特征:
民族性、
多样性、
共同性、
时代性
二、礼仪的作用:
(一)情感交流的纽带;
(二)人际交往的钥匙;
(三)塑造良好的形象。

三、礼仪的原则:
尊重原则、
平等原则、
适度原则、
自律原则
板书简答明
确本节课重点内
容。

作业:
简答:
1、礼仪的特征有哪些?
2、礼仪有哪些作用?
3、礼仪的原则有哪些?
注重学生作业格
式要求。

课后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