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位思考主题班会教学设计

换位思考主题班会教学设计
换位思考主题班会教学设计

换位思考,你我相处更好

一、教学目标:

目前,不少初中生存在不善于换位思考的心理状况,升入八年级的他们,与父母、老师、同学的交往在换位思考方面有很明显的缺陷,在自我意识的支配下,在很多问题上都表现出自己独特的观点和立场,并且容易趋向固执,有一定程度的坚持性,他们习惯于只考虑自己,而不习惯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来体验他人的情感世界,所以,为使学生形成换位思考的意识,能够在人际交往中建立良好关系,在温馨快乐的环境中愉快地生活、学习,现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生能理解什么是换位思考,为什么要换位思考,怎样换位思考,层层深入,从而明白人与人之间发生矛盾,产生分歧是在所难免的,要正确对待和解决矛盾,懂得与人相处,站在对方立场上,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心理测试、图片展示、情境体验等活动,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创设情境,启发思维,让学生参与其中,能进一步理解“换位思考”的必要和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在学习、生活中换位思考,建立全面的人生观,看问题多角度思考,善于站在别人的立场,多一分理解,不能自私片面。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会换位思考,懂得其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难点:在实际交往中懂得如何落实“换位思考”。

三、教法: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课堂注重以学生为本,教师引导学生,参与活动,通过自身体验和感悟,采用情境教学、讨论法等,使学生在活动中明道理,懂得换位思考的意义,减少矛盾和摩擦,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心理测试

请同学们看课件:假如你带着5种动物到野外去,它们分别是猴子、老虎、孔雀、狗、大象。可是随着旅行的进程,你不得不逐一丢掉它们,最后只能留下一种动物陪你,你会如何选择呢?(同学展示自己的答案)

师小结:会发现人们思考问题的角度有两个:一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二是从他人的角度出发。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富有情趣的测验,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掌握了知识,发展了思维能力。)

(二)有趣的图片

1.展示三组画面,让同学们从中感悟,谈谈自己的理解。

小结:同一件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得到的结果也不相同。这就像生活中的一些事情,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立场,进而有两者可能完全矛盾的想法,于是许多摩擦间隙就会出现……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展示,学生调动感官,主动思考,发现问题,从而理解换位思考的必要。)

(四)感受换位思考,思考以下问题:1、和人交往中,你的烦恼分别有哪些?

2、你觉得你很亲近的人了解你么?他们误解过你么?

3、你身边的人带给你的困扰有哪些?

3、反思:当我们在生活中、在与父母的相处、和朋友的沟通以及跟老师的交流里每每烦恼之时,对此,他们的内心又是怎样的感受呢?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的设置,一步步递进,使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明确换位思考的重要性。)

(五)生活呼唤+“有时真的搞不清楚”

1、其实生活中的许多矛盾摩擦很多就是由于我们只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不懂得换位思考而致。“把别人当成自己,把自己当成别人”

2、这张图有意思在哪?

(设计意图:小结,明确学生在生活中懂得如何进行换位思考,为下面活动环节做铺垫。)

(六)角色互换——“如果你是……”

1、老师——场景一:当同学以各种理由向你请假时,但是他的理由都是敷衍,你会……因为……

场景二:课堂上,看到一些学生在下面吃零食、玩手机、看杂志,你会……因为……

2、父母——场景一:孩子一回家就放下书包,直奔电脑,你会……因为……

场景二:天很晚了,孩子说要跟朋友出去玩,你会……因为……

3、内心体验

(设计意图:通过角色互换环节,设立情境,让学生学会自我处理,从而更好地理解换位思考,真正设身处地地考虑问题。)

(七)昨日重现:你的成长中,有因为一些小小的误会而渐行渐远的朋友么?有你至今仍难以释怀的人际交往中的遗憾么?如果当时能够换位思考一下,这些遗憾甚至伤痛是否就可以避免呢?一切无法重来,那么曾经的教训能换来我们的成长么?

(设计意图:通过放电影式形式,学生能够回顾自己的过去,从而更明确人际交往中换位思考的重要。)

(八)换位思考:化“挑剔”为“欣赏”。

从欣赏的角度,列举原来你抱怨的人值得感谢的两三个地方。

我最欣赏_____同学的,具体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设计意图: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懂得换位思考,从而与他人更好地相处交往。)

(九)总结:用欣赏的眼光去看世界,世界是美好的;学会换位思考,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别人,他们是可爱的;学会欣赏他人、理解他人、宽容他人,我们就能和各种人愉快相处。(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再次明确为何要换位思考。)

板书设计:

换位思考:从他人角度

关心、尊重、理解他人

多一分欣赏

主题班会教学反思

此次主题班会课主要让学生能从实际生活中反思自我的人际交往,而可以更好地与他人相处,包括老师、父母、朋友。刚开始心理测试主要使学生能以轻松的状态进入课堂,也是以学生为主体,立足每一个学生的个体的整体性,与实际相关联,去验证自我的考虑问题是否总站在个人角度,从而明确站在他人角度的必要性。

这节课要求学生积极参与一系列的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例如几幅图片中随着角度的不同,而学生看到的情况也会有所不同,使他们参与活动,发现问题,积极投入其中,亲自的体验更具有说服力。所以加入了情境的设计,学生通过角色的转换,在一定的情境下,立足于角色的立场,去考虑问题,找寻方法,更好地处理问题。

取材于生活,忠于生活,反馈生活,是这节课的特色。通过问题的思考——1、和人交往中,你的烦恼分别有哪些?2、你觉得你很亲近的人了解你么?他们误解过你么?3、你身边的人带给你的困扰有哪些?学生从中反思,进而明确自己的烦忧是基于不理解他人从而不被他人所理解的立场,知晓换位思考的重要性,最后的环节也是让学生回归生活,回顾身边的人与事,转变自己挑剔的态度,学会发现他人的“闪光点”,去欣赏他人,与他人更好地相处。

“巡回”式的主题班会,让活动与学生实情有效地结合,也能使老师可因班而教,学会改变,在初次上课时候,有些环节过于繁杂,冗长,因此花费时间较多,所以再次上课时,就果断地省略掉其他环

节,使得主题班会的时间更加紧凑,完整。只是在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讨上仍不够火候,有些班级的学生较为拘谨,没法放开,对于自我的烦恼等问题没法在全班面前更好地倾诉出来,自我防备意识较强。如何使得学生在主题班会上更好地投入,放开,这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也许,可以先让教师自我示范,谈谈自我情况,使学生放松,从而使课堂更加融洽。

心理健康教案《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学会理解 活动目的: 分析讨论并悟出对待每件事都要仔细分析,学会换位思考,促进与他人的顺利沟通,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 同学们,我这里有一幅奇怪的画面,仔细观察,你最先看出了什么? 同一幅图为什么会有两个不同的结果呢?原来我们看同一个事物都从自已的角度出发,思维不一样,看法不一样,因此结果也不一样。 二、做小游戏 看词进行表演,得出什么是换位思考。(抓耳挠腮、哑口无言、踱来踱去、目不转睛、手舞足蹈、喜笑颜开、愁眉不展)表演者应该怎样表演才能让对方很好地做出正确的动作。做动作的同学最希望对方做什么? 师:站在他人的角度上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就会很好地把事情做好。这就是换位思考。 三、分析事例 生活中由于每个人看事物的角度不一样,就会采取不同的方法去处理,怎样做才能把事情处理得更好呢?让我们一起回忆那件往事吧。 往事再现: 一天下雨,李晓欧帮老师到办公室拿生字本,由于着急,手一滑一摞生字本掉在了湿漉漉的地面上,干净的生字本被雨水弄脏了。回到教室后,部分同学与他吵了起来,他伤心得哭了。

集思广益: 1、当时,如果你是李晓欧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如果你是本被弄脏的同学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2、为了和同学友好相处,怎样做最好,为什么? 师:遇到事情站在别人的角度上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理解他宽容他,这样,才会很好的处理事情,增进友谊,学会交往。 四、悟出好处 生活学习中我们从不同角度看事物,这样做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呢?让我们在心灵驿站中去寻找吧。 心灵驿站: 下面这些此词是形容人与人交往中常用到的,请你选出两个喜欢的和两个不喜欢的,在小组中交流,说说为什么选它。 师:宽容、理解、快乐这些词可以交给你与他人相处的方法,能给你带来快乐,经常这样做,你就会受到大家的欢迎,大家也会喜欢你。尽管我们每个人在做事和处事时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看法不一样做法不一样,但是也需要理解他人。在理解中学会交往,在交往中增进感情,这就是换位思考的好处。 四、指点方法 1、看到这些画片,再用上其中的词语,回忆你与同学之间发生 的一件小事。说说你的感想或启示。 2、请你来指点给大家,换位思考理解他人的方法有哪些? 营养加油站: 认真倾听分析事因 换位思考理解他人 学会表达友好相处 3、当初,你遇事时用到这些方法了吗?你是怎样做的心情怎 样?

《换位思考_与人为善》教案设计一.doc

考点6《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案(邵建美)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对己对人所带来的情感上的慰藉。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初步形成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 知识与能力: 1、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2、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3、懂得对人要善良,自己不愿意的事,也不应施加于人。 4、学会理解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从情感体验上,启发学生以自己的感受理解体验他人的感受,促进学生道德认识内化。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小品表演、相关事例和故事 教师准备:小品或游戏的道具;制作多媒体课件 过程与方法: 课前教师可以安排几个学生排练小品,布置学生在课外通过各种方式(上网、看书、询问长辈等)收集与人为善、理解和宽容他人的事例,为开展课堂教学做准备。课堂上,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创设活动情境,如表演小品、讲述故事、开展小组辩论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在体验中感受理解他人,善待他人,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的处世之道,并且把这种感受内化为个人的行为准则。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故事导入 学生自编的,《电梯里的镜子》的故事启发学生,引出课题 活动七嘴八舌出示事例,让学生讨论:下面的事情如果发生在你 的身上,你会怎样想?怎样做?(三个事例)讨论 后教师分别出示三个“温馨提醒”,然后请学生结 合学校中的情况说明“起外号”的现象;结合各自 的情况谈“被捉弄”的经历及自己的体验。 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可以深刻的 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 理,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 人身上。 通过学生回忆自己的所见所闻或 亲身感受,用事实说明对待他人要设 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 导入: 讲述故事:《孩子眼中的世界》 有一位母亲很喜欢带着自己五岁的女孩逛商店,可是女儿却总是不愿意去,母亲觉得很奇怪,商店里琳琅满目五颜六色的东西那么多,小孩子为什么会不喜欢呢?直到有一天,孩子的鞋带散了,母亲蹲下身子为孩子系鞋带,突然发现一种从未有过的可怕现象:眼前晃动的全是胳膊和腿。于是,她抱起孩子,快步走出商店。从此,即使是必须带孩子去商店的时候,她也是把孩子扛在肩上。 提问:1、母亲给孩子系鞋带的时候发现了什么?——一种可怕的现象:眼前晃动的全是胳膊和腿 2、母亲为什么会改变对孩子的做法? 学生回答略。 师总结:母亲之所以改变对孩子的做法,是因为她站在孩子的角度,感受到孩子逛商店的恐惧。这也是今天老师要告诉大家的,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关键法宝,就在于要学会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即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 讲授新课: 活动一:学生阅读教材第105页情境、图片。 思考问题:你有过被人捉弄的经历吗?如果有,当时心里是什么滋味? 学生回答略。 师总结:比如由于身材、相貌和某些特征被别人起外号;被故意躲在楼梯口的同学吓了一跳;原本结实的椅子,被值日生偷偷换成松动的椅子……被捉弄时感到“丢面子”、“受侮辱”、“伤心”、“难为情”、“想报复”等复杂情感。 过渡:谁都不愿意成为捉弄的对象,即使那么喜欢捉弄别人的人也是如此。那么,自己不喜欢的人可以强加于人吗?为什么?带着这个疑问我们来看教材第105到106页相关链接中的事例。 学生自主阅读了故事梗概。 提问:“我们明明不愿他们扯断我们的瓜秧,为什么要反过来扯断人家的瓜秧”,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道理?为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能强加于人。因为将心比心,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我们自己不喜欢的事,别人也不会喜欢。强迫别人做不喜欢的事是一种专制行为。用一句格言来概括一下,就是孔子所说的“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教师讲解: 1、“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内涵: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论语》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于他人身上。 过渡:刚刚我们说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那么,“已所欲”能不能“强施于人呢”? 自己喜欢的事能不能强施于人呢?为什么? 活动二:好心办坏事 大家看过《家有儿女》吗?其中有一集是这样的:小雪发现同班同学宫海家庭条件比较困难,就发动大家捐款。当小雪她们辛辛苦苦把捐来的钱送到宫海家后,却遭到了宫海的拒绝。宫海甚至声称要和她势不两立。 猜猜看:为什么小雪的好心没办成好事?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宫海不想让其他人知道自己家又穷又破,而小雪她们的举动并没有考虑宫海的感受,把自己觉得好的想法强加在宫海身上。 看来呀,自己喜欢的事也不能强加于人。因为人是有差异的,自己喜欢的,别人未必喜欢。比如:你喜欢某物,也不能强行把某物送人并要求收下。如果把自己喜欢的事强加于人,不顾及对方的感受,那么,这是另一种形式的专制,往往会像小雪一样好心办坏事。 过渡:把自己不喜欢的事强加于人和把自己喜欢的事强加于人,都是对人的不尊重、不理解。不符合“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要求。那么,在人际交往中,怎样才能做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呢?

《换位思考,理解他人》主题班会教案

换位思考,理解他人 汕头市六都中学丁丹红 活动背景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发现高中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往往缺乏换位思考的习惯,他们更多地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把自己的感受摆在第一位,总觉得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为此,本活动课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因看待事物角度不同而有不同的选择,要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同时运用“换位思考”的方法设身处地地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从而建立相互理解的良好人际关系。 活动目的 1. 认知目标:认识到每个人因看事物的角度不同,对待同一事物的态度会有所不同。懂得换位思考将有助于人际的沟通、矛盾的化解。 2. 情感目标:体验尊重他人的看法,感受换位思考的重要性。 3. 能力目标:让学生学会同理,学会在人际交往中运用换位思考的方式来考虑问题,从而提升个人交际能力,避免人际冲突。 活动准备 1、盲人游戏:眼罩,盲人游戏障碍,背景音乐 2、苹果小游戏:烂苹果2个,桌子,A4纸一张,笔。 3、背景音乐。 4、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热身游戏:抓手指 游戏规则:学生围成内外2个圆圈,面向圆心站好,然后把左手张开伸向左侧人,掌心向下,把右手食指垂直放到右侧人的掌心下。教师发出“原地踏步走”的口令后,全体踏脚步。教师可用“1、2、1”的口令调整步伐。当发出“1、2、3!”的口令时,左手应设法抓住左侧人的食指,右手应设法逃,重复游戏几次,以抓住次数多者为胜。 二、盲人与哑巴 1.挑出热身游戏中的被抓的同学5名,蒙上眼睛,迅速布置障碍,找出5

个哑巴(随机挑出,不出声,不让盲人知道是谁),组成5个小组,准备游戏。 2.游戏开始,要求全部人不能出声,特别是盲人与哑巴,不能有语言交流,只能有肢体接触。 3.念旁白,播放背景音乐。(旁白:这是一片森林,天渐渐黑下来了,风从四面八方刮过来,雨噼里啪啦打在你身上,电闪雷鸣,你看不到同伴,听不到他的声音,你们需要穿越障碍,快速离开森林。。。。) 4.角色互换,刚才的哑巴蒙上眼睛当盲人,盲人当哑巴,增加一组,让刚才的旁观者当盲人。重复游戏。 5.谈感受: 问第一批盲人: (1)当你们第一次做为盲人,被蒙上眼睛,穿越障碍的过程,大家有什么 感觉呢?(担心,害怕,紧张,无助吗?) (2)当你们反过来做哑巴时,你又有什么感想?知道有哪些细节应更加注意? 问第一批哑巴: (1)引路的过程中,看到面前的障碍,你们觉得难通过吗?盲人有犹豫不决,小心翼翼,会让你感到焦急吗?你想不想快速的让他通过? (2)当你蒙上眼睛成为盲人时,障碍通道有你想象中那么容易吗?你有没有紧张,害怕,无助感?你能理解刚才的盲人为什么那么小心谨慎,踌躇不前了吗? 问观众: 你觉得我们设置的障碍通道看起来很困难吗?看这5个小组通过障碍,你有什么感觉?如果是你,你能更快通过吗? 7.教师总结: 当我们蒙上眼睛当盲人时,我们看不到周围,听不到同伴的声音,对四周的一切感到不安,甚至恐惧,每踏出一步都是十分谨慎,小心翼翼;而哑巴看得到障碍,对通过障碍充满信心,无法理解盲人的犹豫不前。为了理解同伴的想法和行为,我们进行角色互换,当哑巴成为盲人,观众成为盲人,才能真正体验到作为盲人的感受,而盲人变哑巴,才能理解他为什么着急让你通过。

(完整版)换位思考---教学设计

心理健康教育“换位思考”--《如果我是他/她》教学设计 整体理念: 在我们的生活中总会发生一些大大小小的矛盾,这是正常的,但是有些问题如果不解决就会破坏我们之间的友谊,亲情,甚至以后的事业发展,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正确地看待矛盾,不斤斤计较,学会换位思考。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换位思考?什么是换位思考?怎样换位思考?帮助学生弄明白解决矛盾的办法可以使他们更好的处理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又是安心学习的一个前提,因此在此时来讨论“换位思考,”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了树立目标,树立自信心等心理知识的基础上引入的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本节内容是为今后学生学习解决冲突和学会交往等后续知识的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在整章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通过本节课学习,主要使学生感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见、看法,尊重他人的意见和看法,习得在人际交往中运用换位思考的方法,感受他人的感受,增进双方的理解。 2、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对课的要求:即领会“换位思考”的道理,了解换位思考、将心比心的方法,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感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见、看法,尊重他人的意见看法。 (2)习得在人际交往中运用换位思考的方法,感受他人的感受,增进双方的理解。 ●能力目标: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逐步学会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以欣赏的态度对待他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带来的乐趣及对人生发展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为了落实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 (1)“换位思考”的含义、要求及实质; (2)设身处地、换位思考的方法。 难点:在生活中以自己的感受理解体验他人的感受,真正做到欣赏他人,与人为善。 二、教学策略 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结合教材特点和八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交流的学习特点,本堂课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情景教学法、案例分析法、情感体验法等,注重启发式、讨论式,实现因材施教。 1、情境教学法:有情有趣是教学。课伊始,我借助形象、生动的生活情境,扣住学生的心弦,再现、描绘、渲染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理解将学内容。 2、情感体验法:在本堂课的教学中,通过与社会现是接轨,启发学生换位思考,体验人物的内心,引领学生搜索记忆中的印象,唤起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为下文的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 三、教学过程 (一)热身活动 教师:请同学们站起来,我们一起先来做个小运动:伸出你的双手: 1.左手掌放在右手掌上面; 2.左手放回原位; 3.右手掌放在左手掌上面; 4.右手放回原位。 请跟着节奏一起做,1、2、3、4??(节奏越来越快)。大家加快点,就可以发现其实这是一个鼓掌运动。好,让我们一起来鼓掌,一起进入今天的心理健康活动课!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案例.doc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案例 坪春市哈达门中学韩林英 一、教学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设计坚持以主体性教育为指导,贯彻“以学生为本” 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换位思考与人为善”为主线,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懂得理解、尊重、宽容和欣赏别人。 二、教材分析 (-)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是人教版思想品徳课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交往艺术新思维》第九课《心有他人天地宽》的第二节内容。本节课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继续和延伸,也为下一节课《平等尊重你我他》的开展奠定理论基础;从方法论上讲,有利于提升学生换位思考的能力,懂得理解与尊重别人。可见,本节内容处于第九课的中心环节,地位十分重要。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还要根据初二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他们的学习认知规律进行构思。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他们在人际交往方面有了 -定的知识储备,初步建立了交往艺术的新思维,但由于受社会、学校、家庭等一些不良思想及习惯的影响,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做到“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知、情、意的统一则会存在一定的难度。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在学习生活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学习生活中懂得理解与尊敬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 五、教学重难点分析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如何做到换位思考,这是第九课的核心知识。将从两个方面把握重点:一是指导学生进行自由讨论交流,就自己曾经和同学家长老师发生相互理解与不理解的事例, 加以分析和肯定;二是分析教材中的例子,让同学们认识到换位思考的重要性。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懂得理解与善待他人,在课程标准中要求对这一知识理解和运用。着重从两个方面突破难点:一是用别人不喜欢的外号自己也不会喜欢来说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二二是对“管鲍之交”蕴含的道理來说明理解的重要性和力量。 六、教学方法与策略 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在教学方法上,本课用读书指导法。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而获得知识和发展智力,加强对学生的指导,让学

换位思考主题班会教学设计

换位思考,你我相处更好 一、教学目标: 目前,不少初中生存在不善于换位思考的心理状况,升入八年级的他们,与父母、老师、同学的交往在换位思考方面有很明显的缺陷,在自我意识的支配下,在很多问题上都表现出自己独特的观点和立场,并且容易趋向固执,有一定程度的坚持性,他们习惯于只考虑自己,而不习惯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来体验他人的情感世界,所以,为使学生形成换位思考的意识,能够在人际交往中建立良好关系,在温馨快乐的环境中愉快地生活、学习,现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生能理解什么是换位思考,为什么要换位思考,怎样换位思考,层层深入,从而明白人与人之间发生矛盾,产生分歧是在所难免的,要正确对待和解决矛盾,懂得与人相处,站在对方立场上,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心理测试、图片展示、情境体验等活动,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创设情境,启发思维,让学生参与其中,能进一步理解“换位思考”的必要和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在学习、生活中换位思考,建立全面的人生观,看问题多角度思考,善于站在别人的立场,多一分理解,不能自私片面。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会换位思考,懂得其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难点:在实际交往中懂得如何落实“换位思考”。 三、教法: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课堂注重以学生为本,教师引导学生,参与活动,通过自身体验和感悟,采用情境教学、讨论法等,使学生在活动中明道理,懂得换位思考的意义,减少矛盾和摩擦,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心理测试 请同学们看课件:假如你带着5种动物到野外去,它们分别是猴子、老虎、孔雀、狗、大象。可是随着旅行的进程,你不得不逐一丢掉它们,最后只能留下一种动物陪你,你会如何选择呢?(同学展示自己的答案) 师小结:会发现人们思考问题的角度有两个:一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二是从他人的角度出发。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富有情趣的测验,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掌握了知识,发展了思维能力。) (二)有趣的图片 1.展示三组画面,让同学们从中感悟,谈谈自己的理解。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换位思考教案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换位思考教案 大班社会活动换位思考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重难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内容,在游戏活动中学习换位观察事物,获得换位观察的有关体验,学会体察别人的心情,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社会活动课,快来看看换位思考教案吧。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学习换位观察事物,获得换位观察的有关体验。 2、学会体察别人的心情。 3、培养幼儿关心他人、为他人着想,学会主动帮助他人的良好行为习惯。 4、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5、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的相互配合。 活动重难点 1、在游戏活动中体验换位观察和思考,懂得不同的角度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学会体察别人的心情。 2、通过活动引导幼儿学会关心(他人,为他人着想,能主动帮助他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活动准备 音乐《小熊维尼和跳跳虎》主题曲、数字卡6、图片1、图片模版(两边不同)、《雪孩子》动画片片段、PPT

课件。 活动过程 一、播放视频音乐《小熊维尼和跳跳虎》,邀请幼儿加入超级侦探,随老师律动进入活动室,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看过动画片《小熊维尼和跳跳虎》吗?今天超级侦探们请我们小朋友也加入他们的行列来破案,你们愿意吗?那就一起出发吧! 1、是6还是9? (1)将数字卡6放在场地中间,上下各画一条线,请幼儿分成两组,面对面地站在两条线后面,观看纸上的数字。请小朋友说出纸上的数字是几? (2)请小朋友换个位置看一看。有没有什么变化,为什么看到的不一样? 通过6、9的倒置让小朋友知道,不同的位置和角度看到的结果不同。 2、出示图片请幼儿观察分析判断,图片的物体是什么?交换位置后再观察。 3、老师出示图片(两边不一样),请小朋友看看图片上画的是什么? 师:左边的小朋友看到了什么?右边的小朋友你们看到了吗?那你们又看到了什么?想不想看看对面的图片

《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教案设计一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案设计一 对应的课标内容 “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交往的品德”部分:“学会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对己对人所带来的情感上的慰藉。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初步形成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 知识与能力: 1、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2、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3、懂得对人要善良,自己不愿意的事,也不应施加于人。 4、学会理解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从情感体验上,启发学生以自己的感受理解体验他人的感受,促进学生道德认识内化。 教学方法 本课内容的教学,主要采取学生探究、教师点拨的互动教学模式。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本课内容涉及的题材,要让学生广泛收集;课内教学突出学生的活动、体验和反思。课外要求学生身体力行。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小品表演、相关事例和故事 教师准备:小品或游戏的道具;制作多媒体课件 过程与方法: 课前教师可以安排几个学生排练小品,布置学生在课外通过各种方式(上网、看书、询问长辈等)收集与人为善、理解和宽容他人的事例,为开展课堂教学做准备。课堂上,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创设活动情境,如表演小品、讲述故事、开展小组辩论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在体验中感受理解他人,善待他人,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的处世之道,并且把这种感受内化为个人的行为准则。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2、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3、懂得对人要善良,自己不愿意的事,也不应施加于人。 4、学会理解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 过程与方法: 课前教师可以安排几个学生排练小品,布置学生在课外通过各种方式(上网、看书、询问长辈等)收集与人为善、理解和宽容他人的事例,为开展课堂教学做准备。课堂上,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创设活动情境,如表演小品、讲述故事、开展小组辩论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在体验中感受理解他人,善待他人,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的处世之道,并且把这种感受内化为个人的行为准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对己对人所带来的情感上的慰藉。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初步形成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从情感体验上,启发学生以自己的感受理解体验他人的感受,促进学生道德认识内化。 教学方法 本课内容的教学,主要采取学生探究、教师点拨的互动教学模式。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本课内容涉及的题材,要让学生广泛收集;课内教学突出学生的活动、体验和反思。课外要求学生身体力行。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小品表演、相关事例和故事 教师准备:小品或游戏的道具;制作多媒体课件 〇板书设计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理解至上,善待他人理解、尊重、宽容和欣赏他人(与人为善) 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设计各种方法,导入新课。 1建议一:创设情境,小品导入。(小品可以是书上的《取绰号》的小品,也可以是教师自编的,如《一支笔的“风波”》

主题班会教案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 一、班会背景 换位思考,就是放到对方的位置,站在对方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往往能够带来新鲜的感觉,带来另一种分析结果,甚至改变自己的思维和判断,让自己的工作、生活充满活力。如今,社会上有许多人总是牢骚满腹,有一点不顺心,就会“发作”,要么对别人造成伤害,要么使自己陷入困境中,无法自拔,这样的人如果多了会使社会环境变得阴暗。对高中生进行换位思考的教育,帮助其建立一个健康乐观的心态,既能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又能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当前,我们级部正在推行“规范周”评比活动,对一些违纪行为个别同学不但不承认错误,反而站在老师的对立面,责怪老师的检查与督促。 二、班会目的 让同学们了解矛盾存在的普遍性,知道换位思考的重要性,帮助他们从实际出发去感受父母、老师的辛苦,从而能彼此沟通、互相理解。 三、班会形式 1.小游戏、小小辩论会、情景剧表演、朗诵、讨论、自由发言等 2.本次班会中,班主任为主导,学生参与为主体,在每个环节后,有同学或班主任进行点评,并给出温馨提示。 四、班会准备 1、教师准备 (1)制作班会总体流程 (2)搜寻“换位思考”的典型故事 (3)制作热身游戏中的成语卡片 (4)制作ppt幻灯片 (5)视频变形记主题曲《如果我们换一换》 2、学生准备 两名学生准备情景剧《自习风波》 两名学生准备情景剧《课间风波》一反一正 六名学生准备“班级小小辩论会”

一名学生准备演讲 五、班会过程 (一)班会基本情况 1、时间:高二上学期 2、地点:教室 3、主持人:班主任 4、参与者:班级全体成员 (二)班会程序 1、热身游戏:成语传递 2、小小辩论会“是住校生打扫卫生区还是走读生打扫卫生区?” 3、引出本次班会主题,并表演情景剧《自习风波》、《课间风波》 4、将《课间风波》进行情景重现,给出温馨提示 5、讲故事关于换位思考的故事三例,给出温馨提示。 6、角色互换,沟通彼此。让学生站在父母、老师、班主任以及级部主任的角度去感受一些实际的事例,说出自己的处理方法 7、总结换位思考的重要性 8、学生演讲《1+1=?》 9、变形记主题曲“如果我们换一换”,结束本次班会 (三)过程纪实 1.热身游戏 主持人:新的一周开始了,欢迎同学们回到我们这个温暖幸福的家。现在是主题班会时间,首先我们来做一个热身游戏:前排同学,一人一词,轻声传给后面同学,不能让其他组听见,最后一排同学听到词后,迅速写在黑板上(竖着写),看哪一组写得又对又快、又好! 第一排同学领到成语后,比赛激烈的开始了。同学们争先恐后,在黑板上写下了下列成语: 推贤让能我行我素门(们)庭若市学以致用会心一笑 移宫换羽位极人臣思前想后考名责实

幼儿园社会教案:换位思考

幼儿园社会教案:换位思考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换位思考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学习换位观察事物,获得换位观察的有关体验。 2、学会体察别人的心情。 3、培养幼儿关心他人、为他人着想,学会主动帮助他人的良好行为习惯。 【活动重难点】 1、在游戏活动中体验换位观察和思考,懂得不同的角度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学会体察别人的心情。 2、通过活动引导幼儿学会关心(他人,为他人着想,能主动帮助他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活动准备】 音乐《小熊维尼和跳跳虎》主题曲、数字卡6、图片1、图片模版(两边不同)、《雪孩子》动画片片段、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播放视频音乐《小熊维尼和跳跳虎》,邀请幼儿加入“超级侦探”,随老师律动进入活动室,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看过动画片《小熊维尼和跳跳虎》吗?今天“超级侦探们”请我们小朋友也加入他们的行列来破案,你们愿意吗?那就一起出发吧!

1、是6还是9? (1)将数字卡6放在场地中间,上下各画一条线,请幼儿分成两组,面对面地站在两条线后面,观看纸上的数字。请小朋友说出纸上的数字是几? (2)请小朋友换个位置看一看。有没有什么变化,为什么看到的不一样? 通过6、9的倒置让小朋友知道,不同的位置和角度看到的结果不同。 2、出示图片请幼儿观察分析判断,图片的物体是什么?交换位置后再观察。 3、老师出示图片(两边不一样),请小朋友看看图片上画的是什么? 师:左边的小朋友看到了什么?右边的小朋友你们看到了吗?那你们又看到了什么?想不想看看对面的图片呢?你有什么好办法? 请小朋友交换位置看。通过交换位置让幼儿知道,观察事物的时候,不同的观察位置看到的物体是不同的。观察东西是这样,思考问题也是这样。 二、观看动画片《雪孩子》片段。 1、教师提问问题,幼儿讨论。 (1)小兔家发生了什么事情? (2)小雪人发现了是怎么做的?它救了小兔后怎样了? (3)小雪人不知道自己会融化吗?它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案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学 会理解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 2.能力目标:学会换位思考,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学习生活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理解、尊重他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学习生活中懂得理解与尊敬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初 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初步形成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 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并掌握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方法。 教学难点:在实际交往中落实“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教法与学法】 教学方法:情境设置法、活动教学法、问题情境法。 学法: 自主探究法和合作交流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故事:孩子眼中的世界 有一位作母亲的很喜欢带着5岁的女儿逛商店,可是女儿却总是不愿意去,母亲觉得很奇怪, 商店里琳琅满目五颜六色的东西那么多,小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呢?直到有一次,孩子的鞋带 开了,母亲蹲下身子为孩子系鞋带,突然发现了一种从未见过的可怕的景象:眼前晃动着的 全是腿和胳膊。于是,她抱起孩子,快步走出商店。从此,即使是必须带孩子去商店的时候, 她也是把孩子扛在肩上。 想一想:母亲在给孩子系鞋带时发现了什么?后来这位母亲之所以会改变了对孩子的做法, 也是因为她懂得了只有站在孩子的立场,才会明白孩子的感受。这也是今天老师想告诉大家 的,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关键法宝,就在于要学会换位思考,即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 二、讲授新课 师:那在我们的身边是否经常会发生类似这样的事情呢?下面大家来看在我们同学中出现过 的这样的一个小场景: 情景一:A和B两位同学是同桌,一次数学测试的试卷发下来了,A同学考了62分,他急忙 问B同学考了多少,B没有告诉他。课间时间,A同学偷偷看了B同学的试卷,原来他只考了 59分。A同学于是很骄傲的对B同学说:“哈哈,原来你考了个不及格啊!”这时,C同学 见状,对A同学说:“我考了95分,你和他差不多啊,才及格有什么好骄傲的啊!”现在假 如你就是A同学,你会有何感受?接下来会怎样做?你为什么会选择这么做呢?(感到惭愧, 不好意思,立刻找到B同学去道歉。因为在笑话别人的同时,没有去理解别人的心情。所以, 我们应当学会理解他人。) 情景活动二:起绰号 师:在同学们当中,老师还经常见到这样的现象,班里经常有同学给别人起外号,我们自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2篇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2篇Teaching design of transposition thinking and doing good to others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2篇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政治教育是指有目的地形成人们一定的政治观点、信念和政治信仰 的教育,学校德育的组成部分。其性质由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所决定,受教育方针、目 的制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方向性。本教案根据政治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 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 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 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 2、篇章2:《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 篇章1:《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了解换位思考、与 人为善的实质,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懂得 对人要善良,自己不愿意的事,也不应施加于人;学会理解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 能力目标: 学会换位思考,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验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对己对人所带来的情感 上的慰藉。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初步 形成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教学难点: 在实际交往中落实“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教学设计: (一)导入 情景活动一:某班一度流行起外号 (活动设计意图:帮助学生通过活动理解“己所不欲,勿施 于人”的深刻道理。) ※ 给同学起外号会有什么不好的影响?班级里有这种现象吗? ※ 自己不喜欢的事能强加于人吗?为什么? ※ 自己喜欢的事就一定能强加于人吗?为什么? (二)授新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换位思考的方法之一) 《论语》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 加在别人身上。我们在人际关系中,要善解人意,对人持平等、 尊重和友善的态度。采取什么方式对待他人,先要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自己是对方,是否愿意受到这种对待。如果我们不愿意,

换位思考教案及反思

换位思考教案 八十一中郭群华 心理背景: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选择性”,存在着对象与背景两大因素。知觉中的对象和背景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依照一定的主观条件,经常可以互换的,人的知觉往往会受到自己的性格、心情、文化背景、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由于个人站的角度不同,所以观察到的事物也是不一样的,所得到的情绪体验也是不一样的。甚至会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所以我设计了《换位思考》这一课,希望能够在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换位思考的真正含义和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 “换位思考”,即从他人的角度,设身处地地感受他人的心理。在生活中,孩子正处于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等诸多方面的心理困惑,特别是青春期的到来,学生正处于叛逆的阶段,往往会处理不好和身边的亲人、老师、同学、朋友之间的关系。因此,通过本次活动,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学会尊重他人;同时运用“换位思考”的方法设身处地地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进而建立相互理解的良好人际关系。 一、活动目的 1.明白人与人之间发生矛盾,产生分歧是在所难免的,要正确对待和解决矛盾。 2.建立全面的人生观,看问题多角度思考,善于站在别人的立场看问题,不能自私片面。 3.严格要求自己,宽容对待他人,生活中多一些互相的理解,做一个心胸宽广的人。 二、辅导重点:引导孩子体验感知知觉的选择性,明白立场与背景的不同,看的问题也不同。理解换位思考的目的,以及如何换位思考。 三、辅导难点:难点是学生能够投入活动,积极思考,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和灵活运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处理生活中的人际问题和矛盾。 四、活动形式和方法:本课以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在体验中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通过“活动——体验——认知”的模式来达到教育的效果。 五、活动准备 1、全班分成两层为成半圆围坐,并要求前后6-8人一个小组。 2、多媒体课件 3、视频 4、导学案 六、[活动设计] 一、激趣导入,明白道理;观看两歧图形,感受换位。(5分钟) 1、 解释换位思考:“换位思考”,即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从人际关系角度来说就是从他人的角度,设身处地地感受他人的心理。 二、游戏“奇幻森林?”(15分钟) 你和5种动物组成一个探险队,到一个从未去过的原始森林探险,它们分别是老虎,猴子,孔雀,大象和狗。四周环境危险重重,而所带的物资越来越少,

换位思考主题班会教学设计

换位思考,你我相处更好 一、教学目标: 目前,不少初中生存在不善于换位思考的心理状况,升入八年级的他们,与父母、老师、同学的交往在换位思考方面有很明显的缺陷,在自我意识的支配下,在很多问题上都表现出自己独特的观点和立场,并且容易趋向固执,有一定程度的坚持性,他们习惯于只考虑自己,而不习惯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来体验他人的情感世界,所以,为使学生形成换位思考的意识,能够在人际交往中建立良好关系,在温馨快乐的环境中愉快地生活、学习,现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生能理解什么是换位思考,为什么要换位思考,怎样换位思考,层层深入,从而明白人与人之间发生矛盾,产生分歧是在所难免的,要正确对待和解决矛盾,懂得与人相处,站在对方立场上,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心理测试、图片展示、情境体验等活动,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创设情境,启发思维,让学生参与其中,能进一步理解“换位思考”的必要和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在学习、生活中换位思考,建立全面的人生观,看问题多角度思考,善于站在别人的立场,多一分理解,不能自私片面。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会换位思考,懂得其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难点:在实际交往中懂得如何落实“换位思考”。 三、教法: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课堂注重以学生为本,教师引导学生,参与活动,通过自身体验和感悟,采用情境教学、讨论法等,使学生在活动中明道理,懂得换位思考的意义,减少矛盾和摩擦,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心理测试 请同学们看课件:假如你带着5种动物到野外去,它们分别是猴子、老虎、孔雀、狗、大象。可是随着旅行的进程,你不得不逐一丢掉它们,最后只能留下一种动物陪你,你会如何选择呢?(同学展示自己的答案) 师小结:会发现人们思考问题的角度有两个:一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二是从他人的角度出发。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富有情趣的测验,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掌握了知识,发展了思维能力。) (二)有趣的图片 1.展示三组画面,让同学们从中感悟,谈谈自己的理解。

换位思考主题班会

换位思考,律己宽人主题班会 一、活动目标: (1)明白人与人之间发生矛盾,产生分歧是在所难免的,要正确对待和解决矛盾。 (2)建立全面的人生观,看问题多角度思考,善于站在别人的立场看问题,不能自私片面。 (3)严格要求自己,宽容对待他人,生活中多一些互相的理解,做一个心胸宽广的人。 二、活动重点: 着重提高学生对待矛盾的全面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律己宽人的优秀人格。 三、活动过程: 主持人: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总会发生一些大大小小的矛盾,这是正常的,从哲学的角度讲,世界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但是有些问题我们不解决就会破坏我们的友谊,亲情,甚至以后的事业发展,所以我们要正确地看待矛盾,不斤斤计较严格要求自己,宽容对待他人。那么,产生矛盾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我们又该如何做到律己宽人呢?这就是我们本次班会探讨的主题。“换位思考,律己宽人”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一)导入: 主持人:首先我们探讨一下看问题角度的问题。大家都认识杨桃吗?那杨桃从不同角度看去是不是不一样?它侧面是呈椭圆形,而它的正面则呈五角星形。所以同一件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得到的结果也不相同,我们不能只认定自己的立场是对的,应该善于站在他人的立场考虑问题,全面地分析原因,认识到别人的难处,消除矛盾,化解隔阂。 (二)小品剧表演: 主持人:下面让我们看看生活中出现在我们身边的矛盾。 1.“课间” 主要剧情:课间同学甲正在睡觉,这时其同桌学生乙从外面气冲冲地回来,回到座位,将书本狠狠地一摔,借以出气,却惊醒了学生甲。于是两人发生争执,甲指责乙影响别人休息,乙本已愤怒,更加火上浇油,心情更加糟糕。两人互不相让…… 2.“课堂上” 主要剧情:上课铃声已响多时,班级仍然乱哄哄一片。年轻和

学会换位思考心理活动课教案

学会换位思考,让心靠近 ——初中生心理健康活动课 五福初级中学杨凤英 【教学理念】 初中生的心理还不够成熟,往往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使得他们在人际沟通方面不善于换位思考,更谈不上从对方的角度体察、理解对方的心情,从而严重影响与他人的交往。所以,提高中学生对人际沟通的认识,以及提高沟通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在班集体学习生活中,良好的沟通能拉近同学间的距离,因此它能促使同学们更加团结友爱,一起为班集体做出更大的贡献。 【教学目标】 1.了解换位思考的重要性;理解、掌握人际沟通中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技巧。 2.体验换位思考的重要,激发同学间友爱之情,提高交往的主动性。 【教学形式】 讲授、游戏活动、心理体验、讨论交流 【教学对象】 初中一年级(初一) 【活动准备】 1.换位思考小故事素材。 2.轻松柔和的背景音乐,以及活动结束歌曲《相亲相爱一家人》。 3.游戏中需要的纸条若干,让学生自己提前准备。 4.事前收集初中生人际沟通方面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并整理应对的方法与技巧。【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 教师:请同学们站起来,我们一起先来做个小运动:伸出你的双手:1.左手掌放在右手掌上面;2.左手放回原位;3.右手掌放在左手掌上面;4.右手放回原位。请跟着节奏一起做,1、2、3、4……(节奏越来越快)。大家加快点,就可以发现其实这是一个鼓掌运动。好,让我们一起来鼓掌,一起进入今天的心理健康活动课!

二、小故事引入、揭示主题 该部分由老师讲述,故事内容如下: 『小故事一』 一头猪、一只绵羊和一头奶牛,被牧人关在同一个畜栏里。有一天,牧人将猪从畜栏里捉了出去,只听猪大声嚎叫,强烈地反抗。绵羊和奶牛讨厌它的号叫,于是抱怨道:“我们经常被牧人捉去,都没像你这样大呼小叫的。”猪听了回应道:“捉你们和捉我完全是两回事,他捉你们,只是要你们的毛和乳汁,但是捉我确是要我的命啊。” 老师的故事讲完了,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感悟呢?同学举手或点名,让同学们把自己的感悟分享出来,逐一进行点评和表扬。 总结:其实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不要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想问题,舍身处地站在别人的位置去看问题,也许就不同了。 好的,下面我们进入下一个环节——角色扮演,分别是:情景一:处理迟到;情景二:处理不交作业; 1.及时了解情况,问清情况。学生迟到的原因有很多,看学生的眼睛和动 作,能看出学生是否在撒谎。 2.及时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迟到原因,避免出事。学生独立性不强,时 间观念不强,贪玩、好动,因此学生到了学校门口时,都会东瞅细看的,慢慢悠悠进学校,难免也会迟到。 3.日常管理中,老师也应该因人而异,区别对待。经常迟到的学生,一定 有一些客观的原因,为了不让其他同学感到不公平,老师也要对学生说 明原因:迟到是不好的,这是一个习惯的问题,如果以后工作了还迟到,那可是要扣钱的哦!争取其他同学的理解和支持。 二、游戏活动,角色互换 (一)师生角色换位 1.游戏规则及过程:由老师扮演学生、三名学生分别扮演不同情景中的老师。情景一:处理迟到; 声优:星期一上午第二节数学课,上课铃声已经响了5分钟了,XXX同学气喘嘘嘘地跑到教室门口 同学:“报告。”

“学会换位思考”主题班会方案

“学会换位思考”主题班会方案 活动背景: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往往缺乏换位思考的习惯,他们更多地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把自己的感受摆在第一位,从来没有考虑过别人这么对你你是什么感受。为此,本活动课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因看待事物角度不同而有不同的选择,要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同时运用“换位思考”的方法设身处地地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从而建立相互理解的良好人际关系。 活动目的: 1.认知目标:认识到每个人因看事物的角度不同,对待同一事物的态度会有所不同。懂得换位思考将有助于人际的沟通、矛盾的化解。 2. 情感目标:体验尊重他人的看法,感受换位思考的重要性。 3. 能力目标:让学生学会同理,学会在人际交往中运用换位思考的方式来考虑问题,从而提升个人交际能力,避免人际冲突。 一、主持人(班长和学习委员)开场白: 班长:每个人的经历都是一本书,至于写得好写得坏、写得厚写得薄、写得精彩写得平庸,全看你自己如何下笔,别人没有办法代替。我们的行为决定了我们的人品,正如我们的人品决定了我们的行为。认清自己往往比轻视别人更重要。 学委:生活的美,来源于你对生活的热爱;友情的纯真,来源于你对朋友真诚的相待。人生只有一次,它提醒我要珍惜这易逝的时光。 班长:镜子只能照出你的外貌,而生活却能洞照你的心灵。嫉妒是人生进取中最大的敌人。生活中最沉重的负担不是工作,而是无聊。 学委:在最悲伤的时候,不能失去信念;在最幸福的时候,不能忘记挫折。真诚和理解是人与人交往中最珍贵的赠品。人们常常慨叹生活中缺少美,那是因为他们缺少了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齐:接下来让我们进入今天的主题班会——“学会换位思考”! 班长:接下来先有请班主任老师为本次班会做一个简短的演讲。 二、班主任讲话 主要内容围绕作为班主任我的期许有哪些,本次的主题班会我希望大家能从中学到些东西并且时刻牢记,这次班会的目的哪些,还有提醒大家保持良好的纪律环境。然后开始。 三、活动1,先看一则小视频 让同学起来针对小视频,谈谈自己的想法。 班主任总结。 四、活动2,小品(提前彩排) 有请同学进行小品表演,请剩余同学仔细欣赏。表演结束后,有请同学说说看,你觉得谁的他的做法对吗?如果是你,你会这么做吗? 五、结束演讲。 根据本次班会作出总结,并提出要求。 六、最后以一首大合唱结束本次班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