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上册《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优秀

七年级上册《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优秀

七年级上册《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优秀5篇七年级上册《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优秀一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东晋、南朝政权更替的历史,知道东晋、南朝统治对南方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知道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及表现。

2、过程与方法利用魏晋南北朝地图了解朝代更替历史,提高读图、识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南北人民共同开发江南,认识到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认识维护和平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难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学方法情景导入法、讲授法学生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二导学过程(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唐)白居易战火纷飞百余载,朝阳初起忆江南。

上述图片中的江南好美,上述文字都在怀念“江南”,尤其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诗歌,生动描绘了江南春意盎然的大好景象,末句“能不忆江南”充分流露出作者对江南的怀念之情,对江南赞美之情溢于言表,你知道“江南”是指哪里吗?白居易词中描述的“江南”是在什么时候开发的?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去了解江南地区的开发。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一、东晋的兴亡1、东晋的建立: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定都建康。

2、政权特点:王与马,共天下。

3、兴盛:淝水之战后,东晋经济得到发展,江南出现“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

4、灭亡:420年,东晋灭亡。

二、南朝:420589年,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定都建康。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1、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①北方人大量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②江南地区战乱比较少,社会比较安定。

③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④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

2、结果: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探究一:东晋的兴亡1.问题思考: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南迁的北方人怀念家乡,希望晋朝能够恢复中原。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4.18《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4.18《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设计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无锡市东绛实验学校唐蕊一、内容标准1、内容要点: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政治、江南地区的开发。

2、认知提示:初步了解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和表现。

解读: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政权分立最长的时期。

从总体看,连绵的战乱给社会生产造成了巨大破坏。

相比北方的动乱,南方相对安定,随着北方人口、先进工具与生产技术的移入,江南地区得到了大力开发。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东晋、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知道东晋、南朝统治对南方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知道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及表现。

2、过程与方法:利用史料记载了解东晋政权的特点、江南开发的表现,提高史料阅读与分析,问题归纳与推理的能力。

利用魏晋南北朝地图了解朝代更替的历史,提高读图、识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祖逖等杰出人物身上具有的优秀品质。

南北人民共同开发江南,认识到人民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认识维护社会和平的重要性。

三、本课重、难点江南地区的开发,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四、设计思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不像三国时代那样有着比较普遍的认知基础,这个阶段的历史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是相对比较陌生的。

因此我将本课分为三个环节来展开:第一环节为“旧时王谢”,通过司马睿、王导、王敦、祖逖、谢安等历史人物的活动将东晋的兴亡、祖逖北伐、淝水之战等知识串联起来,便于学生学习和理解。

第二环节为“南朝更迭”,以图表的方式帮助学生理清南朝朝代更替的历史线索。

第三环节为“江南新颜”,针对本课的重难点的突破,我选择从结合无锡地方史入手。

从永嘉之乱对无锡历史发展的影响,到无锡博物院馆藏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劳动工具,模拟的劳动场景;宜兴制陶、烧砖技术的成就;魏晋时期无锡文化名人、寺院建筑等方面进行扩充,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加深同学们对江南地区开发的理解和认识。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史料分析法、图表法、合作学习法等。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是历史七年级上册的一课。

教材主要介绍了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开发情况。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江南地区的开发过程及其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可能较为陌生。

学生在学习本课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图片、地图、文字等资料,直观地了解江南地区的地理环境、政治状况、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江南地区的地理环境、政治状况、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掌握江南地区开发的过程及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文字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江南地区的地理环境、政治状况、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江南地区开发的过程及意义。

2.教学难点: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及其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音乐等资料,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教学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案例分析法:以典型事例为例,分析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过程及其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图片、地图、音乐等辅助教学资料。

3.计算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音乐等资料,创设江南地区的意境,引导学生产生兴趣。

教师简要介绍本课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江南地区的地理环境、政治状况、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让学生对江南地区有直观的认识。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江南地区开发的过程及意义。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及其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中历史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中历史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案(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知识与能力1.了解东晋、南朝政权更替历史,知道东晋、南朝统治对南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知道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及表现。

过程与方法2.利用魏晋南北朝地图了解朝代更替历史,提高读图、识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南北人民共同开发江南,认识人民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认识维护和平的重要。

江南地区的开发。

江南地区的开发的原因、表现。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相对安定,得到大规模的开发。

这一时期农业、手工业有长足的发展,为日后中国古代经济中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是什么原因促成了这种变化?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哪些发展?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视频配乐诗朗诵《忆江南》]白居易的这首《忆江南》把江南地区的美景描写得淋漓尽致,今天,江南比北方发达,而在古代却是江南落后于北方,江南地区是怎样开发的?又是什么原因促使了江南地区的开发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到江南,感受古代江南的变化。

我们先来了解东晋的历史。

二、展示学习目标1.了解东晋、南朝政权更替历史,知道东晋、南朝统治对南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知道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及表现。

2.利用魏晋南北朝地图了解朝代更替历史,提高读图、识图能力。

3.南北人民共同开发江南,认识人民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认识维护和平的重要。

三、自主学习一、东晋的兴亡师:西晋的统治阶级腐朽不堪,在晋惠帝时出现“八王之乱”,西晋统治者对内迁的少数民族也采取压迫政策,最终激起内迁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

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西晋的统治就此结束。

第二年,东晋建立。

师:阅读课本第89页“东晋的兴亡”的相关内容,思考:第一,东晋是如何建立的?第二,如何理解“王与马,共天下”?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1)司马睿于317年重建晋王朝,以建康为都城,史称东晋。

(2)司马睿和南下的北方山东大地主王导交往密切,他当皇帝,得益于王导为首的南北大地主的拥戴。

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历史 上册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历史 上册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案设计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东晋的建立;王与马共天下;南朝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更替;梁武帝对南朝经济的破坏;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表现。

过程与方法:本节课涉及的朝代比较多,朝代更替频繁,朝代学生比较陌生,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材料,教师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增加学生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关于江南开发史实的学习,认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技进步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江南地区的开发:难点: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三、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图示讲解法、材料分析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相对安定,得到大规模开发。

这一时期农业、手工业有长足的发展,为日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是什么原因促成了这种变化?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哪些表现?(二)、讲授新课一、东晋的兴亡:1.东晋的建立公元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

八王之乱后,刘渊遣子刘聪掠夺洛阳,大将石勒及王弥则掠夺关东各州。

310年刘渊死,子刘和继立,不久刘聪杀和自立。

311年石勒出兵襄阳,晋廷派遣大军讨伐,但因朝廷与主将司马越互相猜忌,晋军内乱,最后被石勒袭击,精锐尽亡。

当时洛阳空虚,刘聪乘机攻陷并掳去晋怀帝,史称“永嘉之祸”。

313年怀帝被杀,晋愍帝于长安继立,汉赵派刘曜持续攻打。

316年晋愍帝投降,最后受辱被杀,至此西晋亡。

2、317年,司马睿建东晋,定都建康。

材料:“吴人不附,居月余,士庶莫有至者。

”---《晋书·王导传》司马睿和山东大贵族王导交往密切,他即位后,因在皇族中声望不高,势力单薄,得不到南北士族的支持,皇位不稳。

他重用王导,王导使南方士族支持司马睿,也使北方南迁的士族拥护司马睿,进而稳定东晋政权,维持偏安江东的局面,司马睿十分感激王导,任命他为丞相,执掌朝政,时人谓之“王与马共天下”。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东晋兴亡的概况;知道南朝政权的更迭;理解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表现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示法,使学生将纷繁复杂的魏晋南北朝的历史整理成清晰的脉络,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历史信息,理清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主要是认识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和条件、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以及江南地区开发的深远影响。

教学难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提供的一些古籍记载的资料,将江南开发前后的社会经济生活特点进行比较,加以阐释,尽可能让学生能有直观的印象,同时加强对学生探究问题的辅导,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化解他们学习中的困难。

【学情分析】本课涉及的难点是学生对西晋与东晋、南朝朝代之间的关系不明确,在此可以采用列表的方式进行比较,使学生能够形成直观的概念。

关于江南地区的开发,要通过地图示意,帮助学生形成时空概念。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归纳法、材料研读法。

【教具】导学提纲、历史图片、多媒体课件等。

【新课导入】课件展示白居易的《忆江南》,师生齐声朗读。

然后教师讲述这首诗歌颂了我国江南地区的美景。

江南地区的发展是我国人民长期辛勤劳动的结果,如今的江南地区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心之一。

今天,我们一起来追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一、东晋的兴亡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你知道东晋是怎样建立的吗?东晋和西晋相比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317年,司马懿的曾孙司马睿建立政权,定都建康,史称东晋。

东晋是以王导为首的北方南下官僚贵族和南方大地主为支柱建立的政权。

司马睿在政治上依靠王导,军事上依靠王敦。

2019-2020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

2019-2020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

2019-2020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目标1、了解东晋、南朝政权的更替历史及江南地区开发的史实。

知道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及表现。

2、认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到科技进步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认识到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

教学重难点江南地区的开发情况及原因。

教学过程导入三国历史是大家熟悉的,三国中哪一国地处今天的江南地区(即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广大地区)?今天的江南地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那么,汉朝时江南的经济发展情况又是如何的呢?汉朝以后,江南经济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新授东晋的兴亡西晋灭亡之后,国家重新陷于分裂。

北方陷入割据混战,北方人民大量南迁,西晋皇室贵族也大量逃到南方去,317年,皇室贵族司马睿又在南方建立了一个政权,史称东晋,都城在建康(现在的南京)。

学生阅读课本P.89~90内容。

东晋为何不能恢复中原?朝廷对北伐将领心存疑虑,多方牵制,使北伐缺乏后援。

东晋时期,社会经济有所发展,江南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殷实”(荆州、扬州人民生活安乐,户籍和人口充实)的景象。

420年,东晋灭亡。

南朝的政治420——589年南方相继出现四个王朝(阅读p.90)。

东晋灭亡后170年里,中国南方政权是频繁更替的。

宋、齐、梁、陈(统称南朝)由于①皇帝势力萎缩,镇守地方的贵族和将领势力强大;②皇帝对官员的放纵,导致政治日益败坏;③大规模叛乱,导致千里绝烟,人迹罕见。

中国南方与北方实力对比中,南方明显处于劣势?江南地区的开发学生阅读课本P.91~92内容。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表现有哪些?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有哪些?(1)表现:①修建水利工程,荒地变成良田;②江南种植水稻,稻田使用绿肥;③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④小麦的种植推广到江南;⑤手工业快速进步;⑥商业交流和城市繁荣。

(2)原因:①自然条件适宜,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②南迁的北方人带去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③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七年级历史《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优秀教案

七年级历史《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优秀教案

七年级历史《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优秀教案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东晋、南朝政权更替的历史,知道东晋、南朝统治对南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知道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及表现。

【过程与方法】利用东晋南朝的相关图片,了解朝代更替历史,提高读图、识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南北方人民共同开发江南,认识人民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认识维护和平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政治。

【教学难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摘自白居易《忆江南》白居易的词,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意盎然的景象。

你知道江南是指什么地方吗?它是什么时候得到开发的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二、新课讲授(一)东晋的兴亡1.教师讲述: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

随后,在长江下游的西晋皇族重建晋王朝,史称东晋。

阅读教材第89页,将表格填充完整。

o朝代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东晋317年司马睿建康2.材料展示:材料东晋虽然是司马氏政权的延续,但实际上司马氏在政治上威望不高,整个朝廷都由世族大家把持,最先是出身琅琊王氏的王导,其后又有陈郡谢氏的谢安、谢玄等。

教师提问:上述材料反映了东晋政治上怎样的特点?如何理解“王与马,共天下”?学生回答:反映了东晋政权主要依靠世族大家的拥戴和支持。

“王与马,共天下”表明王氏的代表人物把持东晋政权。

3.教师讲述:东晋初期,多次进行北伐。

南迁的北方人希望恢复中原,他们中的代表人物是祖逖。

你认为祖逖的北伐能否取得成功,为什么?学生回答:不能,因为东晋朝廷对北伐将领心存疑虑,多方牵制,使北伐缺少后援,最终未能恢复中原。

4.教师讲解:东晋时期,社会经济有所发展,江南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

那么,东晋是怎样灭亡的呢?学生回答:东晋末年,政权落入武将手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课程标准】
知道两晋南北朝的更替,初步了解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说出东晋兴亡的史实,讲述南朝的统治,分析出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表现。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图文资料、编演历史小话剧、问题探究等过程,学会观察历史地图和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到科技进步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认识到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

【学习重难点】
重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难点: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原因。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配乐诗朗诵《忆江南》:
教师:白居易的诗描绘了唐朝时的江南风景如画,让我们对江南产生了无限神往,那么江南包括哪些地方?今天,江南比北方发达,
而在古代却是江南落后于北方,江南地区是怎样开发的?又是
什么原因促使了江南地区的开发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到江南,感受古代江南的变化。

我们先来了解东晋的历史。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展示:
一、东晋的兴亡
1.建立
时间:建立者:都城:
展示:
材料一〔元〕帝初镇江东,威名未著,敦与从弟导等同心翼戴,以隆中兴,时人为之语曰:“王与马,共天下。


——《晋书》
材料二晋自中原沸腾,介居江左,以一隅之地,抗衡上国,年移三百,盖有凭焉。

其初谚云:“王与马,共天下。

”盖王氏人伦之盛,实始是矣。

——《南史》卷二一史
小组合作:分析歌谣“王与马,共天下”的史实。

教师:晋元帝司马睿,司马懿曾孙,公元307年(晋永嘉元年)任安东将军、都督扬州江南诸军事,结交王导后,认为“导知天下已乱,遂倾心推奉”,便对他“雅相器重,契同友执”。

司马睿出镇下邳,王导就担任安东司马,而王导“军谋密策,知无不为”。

在王导主谋下,司马睿镇守建康(今江苏南京),依靠中原南迁
大族并联合江南大族顾先、贺循等,统治了长江中下游和珠江流域。

2.北伐
展示:
问题:谁能讲述一下闻鸡起舞或是祖逖北伐的故事?
学生讲解。

教师:东晋十六国之后,中国历史进入南北分裂、南北对峙的阶段。

东晋末年,政权落入大将刘裕手中,420年,东晋灭亡。

在南方先后有刘宋、南齐、萧梁和陈四个政权的更迭,南朝的京城始终建在建康(今江苏南京)。

展示:
二、南朝的政治
出示南朝历史更迭图
问题:
说出南朝统治时期的政策,其中哪些对江南地区的开发能产生积极的影响?
提示:
宋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

宋武帝、宋文帝在位时比较有作为,赋轻役稀,江南民殷国富,进入东晋南朝国力最强的时期。

梁武帝萧衍政治腐败,发生大规模的叛乱,建康失守,江南地区遭到破坏,南朝相对于北方处于劣势。

陈承衰梁之弊,是版图狭窄、人口孤弱、力量单薄的王朝,加之
统治者又极度腐败,最终丧亡于北方强敌之手。

历史上把宋、齐、梁、陈这南方四朝称之为“南朝”。

知识拓展:
“门阀士族”是在社会上有特殊地位的官僚士大夫结成的政治集团,萌生于两汉,形成发展于魏晋,衰弱于南北朝。

隋唐时期有过短暂兴起,武则天后一蹶不振,至此消亡。

西晋亡后,在门阀士族的拥戴下,东晋王朝得以建立。

终东晋一朝,门阀士族在政治上居主导地位。

桓玄曾一度推翻司马氏统治,自立为帝,后失败被杀。

南朝的历史是门阀士族由盛转衰的历史,南朝的皇权比较强大,门阀士族社会地位虽然高贵,却已不能完全左右政局。

随着江南地区开发的不断深入,土著汉人在政治上逐渐步入官僚行列,为皇帝所倚重。

从梁陈之际开始,南方内地的土豪,也成为割据一方的势力。

展示: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1.江南地区经济概况
多媒体出示表格
填写表格:请填写关于江南地区的相关知识。

学生:试说。

2.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

——《史记·贷殖列传》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想一想:
为什么《宋书》里描写的江南与司马迁描述的江南会有这些不同?
生讨论,回答。

展示答案:这是因为,汉代的江南尚未开发,魏晋以来已逐渐得到开发。

问题:
当时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看书归纳)
第一,大量的北方人口迁往江南,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第二,第二,江南地区的战乱比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第三,第三,江南地区有发展经济的优越的自然条件。

3.南方经济的发展
问题:
(1)请讲述江南地区在不同时期都有哪些不同程度的发展。

(2)概括出江南地区开发农业、手工业、商业的表现。

指导学生看书,归纳。

学生通过阅读课文,观看图片而概括出:
展示:
农业:荒地开垦、水利工程的修建、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

手工业: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

商业:建康成为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教师: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政权分立时期,从这一时期开始,我国南方的经济就逐渐发展并赶上北方。

南北方经济发展趋于平衡,但是总体而言,我国南方的经济依然落后于北方。

直到两宋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最终完成南移。

(三)课堂小结,提炼升华:
今天我们学习了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政治和江南地区的开发三个问题,重点是江南地区的开发。

我们要认识到今天江南地区经济的发达是历史长期发展的结果,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安定的环境,因此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反对战争,爱护和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