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病房院感标准
普通病房医院感染管理考核标准

普通病房医院感染管理考核标准引言概述在医院环境中,感染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尤其是在普通病房中,对感染管理的要求更是严格。
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医院需要制定相应的感染管理考核标准。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介绍普通病房医院感染管理考核标准。
一、环境清洁与消毒1.1 确保病房环境的整洁在普通病房中,环境的整洁是预防感染的第一步。
医院应定期对病房进行清洁,保持地面、墙面、床铺等物品的清洁卫生。
1.2 定期消毒除了日常清洁之外,医院还需要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特别是一些易感染细菌和病毒的区域,如卫生间、操作台等。
1.3 空气净化医院应保证病房内空气的清洁和流通,定期对空调、通风系统进行清洁和消毒,以减少空气传播的感染风险。
二、医护人员的感染控制2.1 规范穿戴防护用具医护人员在工作时应规范穿戴口罩、手套、隔离衣等防护用具,减少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2.2 手卫生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手卫生规范,经常洗手或使用洗手液,减少手部细菌的传播。
2.3 接种疫苗医护人员应定期接种相应的疫苗,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减少感染的风险。
三、患者感染控制3.1 隔离措施对于疑似或确诊感染的患者,医院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防止病原体的传播。
3.2 定期检测医院应定期对患者进行感染指标的检测,及时发现感染情况,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3.3 教育宣传医院应加强对患者的感染控制知识的宣传,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减少感染的风险。
四、感染管理制度4.1 制定感染管理方案医院应建立完善的感染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流程,确保感染控制的有效实施。
4.2 建立感染监测系统医院应建立感染监测系统,定期对病房和医护人员进行感染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事件。
4.3 不良事件报告医院应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对感染事件进行及时报告和处理,总结经验,提高感染管理的水平。
五、培训与考核5.1 培训医护人员医院应定期开展感染管理知识的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感染管理的认识和水平。
普通病房院感标准

普通病房院感标准普通病房院感标准是指在医疗机构中,对于普通病房内的院感控制要求和操作规范的一系列标准。
院感(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中,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感染。
院感的发生不仅会给患者带来健康风险,还会增加医疗机构的负担和社会成本。
为了有效控制普通病房院感的发生,医疗机构需要制定相应的标准和规范。
以下是普通病房院感标准的详细内容:1. 病房环境要求:- 病房应保持干燥、通风良好,温度适宜,空气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 病房内的墙壁、地面、天花板等表面应保持清洁,无明显污渍和污染。
- 病房内设备、家具等物品应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确保无菌状态。
- 病房内的垃圾桶和污物桶应定期清理和更换,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2. 病房空气质量控制:- 病房内应安装适当的空气净化设备,保持空气清新。
- 定期对病房内的空气进行检测,确保空气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 定期清洁和更换病房内的空调过滤网,避免空气中的微生物滋生和传播。
3. 病房消毒措施:- 病房内的常用物品和设备应定期进行消毒,确保无菌状态。
- 对于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应加强对病房的消毒和隔离措施。
- 定期对病房内的水源、排水系统进行消毒,防止细菌滋生和传播。
4. 病房洗手和个人卫生:- 病房内应设置足够数量的洗手设施,供患者和医护人员使用。
- 患者和医护人员应经常洗手,特别是在接触患者前后、进食前后、上厕所后等关键时刻。
- 医护人员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等,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5. 病房垃圾处理:- 病房内的垃圾应分类收集和处理,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 垃圾桶应定期清理和消毒,避免细菌滋生和传播。
- 病房内的医疗废物应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处理,确保无害化。
6. 病房访客管理:- 病房内应设立访客接待区域,并设置访客管理制度。
- 访客应遵守病房的规定,如佩戴口罩、避免接触患者等。
- 对于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应限制访客的数量和时间,避免感染传播。
普通病房院感标准

普通病房院感标准一、概述普通病房院感标准是为了确保医疗机构的普通病房环境达到卫生要求,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和传播而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措施。
本标准适合于各级医疗机构的普通病房。
二、标准要求1. 病房设计与布局(1)病房应具备充足的采光和通风条件,确保空气流通。
(2)床位之间的间距应足够,方便医务人员的工作和患者的活动。
(3)病房内应设有足够数量的洗手池和洗手间,方便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卫生操作。
(4)病房内的地面、墙面和天花板应平整、易于清洁,不得有明显的裂缝和污渍。
2. 病房卫生管理(1)病房应定期进行彻底清洁,包括地面、墙面、床铺、家具等的清洁消毒。
(2)医务人员应佩戴干净整洁的工作服和手套,并严格遵守洗手制度。
(3)定期对病房内的空气进行消毒,保持空气质量良好。
(4)病房内的床单、被套等应进行定期更换和清洗,保持干净卫生。
3. 患者管理(1)患者入住病房前应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确保没有传染性疾病。
(2)患者应保持个人卫生,定期更换衣物和床单。
(3)患者应注意咳嗽和打喷嚏时的卫生礼仪,避免飞沫传播。
(4)患者应遵守医院制定的规章制度,配合医务人员的工作。
4. 医务人员管理(1)医务人员应接受相关的院感培训,了解院感防控知识和操作规范。
(2)医务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体检,确保自身没有传染性疾病。
(3)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洗手制度,佩戴口罩和手套,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4)医务人员应遵守规章制度,不得擅自离开病房,确保工作的连续性和质量。
5. 感染控制(1)定期对病房内的空气和物品进行消毒,保持环境清洁。
(2)病房内的医疗设备和器械应定期进行消毒和维护。
(3)病房内的废弃物应按照规定进行分类、采集和处理,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4)定期对病房内的水质进行检测,确保水源的卫生安全。
三、数据统计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实施普通病房院感标准后,医疗机构的院内感染率明显下降。
以某医院为例,该医院在实施标准前,每月平均报告院感病例数为20例,实施标准后,每月平均报告院感病例数下降至5例。
普通病房院感标准

普通病房院感标准引言概述: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成为医疗卫生领域中的重要环节。
普通病房院感标准作为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普通病房院感标准的相关内容。
一、环境卫生1.1 定期清洁消毒:病房内的地面、墙壁、家具等物品应定期进行清洁消毒,保持环境整洁卫生。
1.2 空气质量控制:保持病房内空气流通,定期检测空气质量,确保空气清新。
1.3 垃圾处理:及时清理病房内的垃圾,分类处理,避免交叉感染。
二、手卫生2.1 医护人员手消毒:医护人员进入病房前后应进行手消毒,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
2.2 患者手卫生:教育患者和家属正确洗手的方法,养成良好的手卫生习惯。
2.3 手部消毒设施:在病房内设置手消毒液等消毒设施,方便医护人员和患者进行手消毒。
三、器械消毒3.1 定期检查器械消毒设备:确保器械消毒设备的正常运转,避免因器械感染导致院感。
3.2 严格执行消毒流程:医护人员在使用器械前应严格执行消毒流程,确保器械的彻底消毒。
3.3 器械存储管理:对消毒后的器械进行正确存放管理,避免二次污染。
四、患者管理4.1 隔离措施:对于有传染病的患者,应采取隔离措施,避免传播给其他患者。
4.2 定期体温监测:对患者进行定期体温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4.3 患者个人卫生:教育患者保持个人卫生,如勤洗澡、更换衣物等,减少感染机会。
五、医护人员管理5.1 健康监测:医护人员应定期接受健康监测,确保身体健康,避免因患病传染给患者。
5.2 佩戴防护用品:医护人员在处理感染患者时应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减少感染风险。
5.3 培训教育: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院感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感染控制意识和能力。
结语:普通病房院感标准的严格执行对于医院感染控制至关重要,不仅可以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也可以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和声誉。
医院应加强对院感标准的宣传和培训,确保每位医护人员和患者都能积极参与感染控制工作,共同维护医疗环境的清洁和安全。
普通病房院感标准

普通病房院感标准普通病房院感标准是指在医疗机构中,对于普通病房内的院感控制所制定的一系列标准和规范。
院感是指医院内发生的与医疗活动相关的感染,包括医院内部感染和医院获得性感染。
普通病房是指非特殊科室的病房,如内科、外科、妇产科等。
1. 病房环境标准:- 病房应保持干燥、清洁、通风良好,温度适宜,湿度控制在40%~70%之间。
- 病房内的地面、墙壁、天花板等应定期清洁消毒,保持无灰尘、无异味。
- 床位之间的距离应保持适当,以便于患者活动和医护人员操作,同时保护患者的隐私。
- 病房内应设有足够数量的洗手设施,并配备洗手液、纸巾、干手器等卫生用品。
- 病房内的垃圾桶应定期清理,并按规定进行分类处理。
2. 病房设备标准:- 床位应具备基本的医疗服务功能,包括床头柜、床垫、床单、被子等。
- 床位及其附属设备应保持整洁,床单、被单应定期更换、清洗消毒。
- 病房内的医疗设备应按照规定进行维护、保养和定期检验,确保其正常运行。
- 病房内应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品,并保持其有效性和完整性。
- 病房内的电器设备应符合安全标准,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
3. 患者管理标准:- 病房内的患者应按照医院规定的流程进行登记、接诊和转诊。
- 病房内的患者应按照医生的嘱咐进行治疗和护理,遵守医嘱,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
- 病房内的患者应保持个人卫生,定期洗澡、更换衣物,保持床铺整洁。
- 病房内的患者应遵守医院的访客规定,控制访客数量和时间,减少院内传染风险。
4. 医护人员管理标准:- 病房内的医护人员应按照规定的操作流程进行工作,遵守医院的院感控制政策和程序。
- 病房内的医护人员应定期参加院感控制培训,提高院感防控意识和技能。
- 病房内的医护人员应保持个人卫生,经常洗手、戴口罩、穿工作服和手套等。
- 病房内的医护人员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处理医疗废物,并定期接受健康检查。
5. 感染预防和控制标准:- 病房内应建立完善的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包括传染病报告、隔离措施、消毒灭菌等。
普通病房院感标准

普通病房院感标准引言概述:普通病房院感标准是指医疗机构对于普通病房的卫生和感染控制的要求。
这些标准的制定旨在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本文将详细介绍普通病房院感标准的内容和要求。
一、病房环境要求1.1 空气质量控制:医疗机构应保持病房内的空气清新,避免污染和异味的存在。
定期检测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含量,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
1.2 温度和湿度控制:病房内的温度和湿度应保持在舒适的范围内,以提供良好的治疗环境。
医疗机构应定期检测和调整病房内的温湿度,确保患者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1.3 光线和噪音控制:医疗机构应提供充足的自然光线和良好的照明设施,以满足患者的日常活动和治疗需求。
同时,应采取措施减少病房内的噪音,保证患者的休息和睡眠质量。
二、病房设施要求2.1 床位设置:医疗机构应按照标准规定的床位数量设置病房,确保患者的住院需求得到满足。
床位之间应保持适当的距离,以便患者和医护人员的活动和操作。
2.2 卫生设施:病房内应配备洗手池、卫生间和淋浴间等设施,以满足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卫生需求。
这些设施应保持清洁,并定期进行消毒和维护。
2.3 医疗设备:病房内应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如呼吸机、输液泵等,以支持患者的治疗和护理需求。
这些设备应定期检测和维修,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三、感染控制要求3.1 消毒和清洁:医疗机构应制定消毒和清洁操作规程,并培训医护人员进行正确的操作。
病房内的物品和表面应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以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3.2 患者隔离:对于存在传染性疾病的患者,医疗机构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以防止疾病的传播。
隔离病房应具备独立的空气处理系统和消毒设施,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3.3 手卫生措施:医疗机构应加强医护人员的手卫生培训,并提供充足的洗手设施和洗手液。
医护人员应在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手卫生,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四、医护人员要求4.1 健康管理:医疗机构应对医护人员进行健康管理,包括定期体检和疫苗接种等。
普通病房院感标准

普通病房院感标准一、引言普通病房院感标准是为了确保医疗机构内的病房环境卫生和患者安全,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而制定的。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的普通病房。
二、病房环境卫生要求1. 病房布局合理,通风良好,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2. 病房内的地面、墙面和天花板应保持清洁,无明显污渍和污垢。
3. 病房内的家具、床铺、床单被套等物品应定期清洁和消毒,确保无臭味和污渍。
4. 病房内的垃圾桶应定期清空,并进行垃圾分类处理。
5. 病房内的卫生间应保持清洁,定期进行消毒,确保无异味和污垢。
6. 病房内的自来水和空调系统应定期进行清洗和消毒,确保水质和空气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三、病房感染控制要求1. 病房内的医疗器械和设备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清洁和消毒,确保无交叉感染的风险。
2. 病房内的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手卫生和消毒操作规程,确保洗手液、洗手器具和消毒剂的供应充足。
3. 病房内的患者应按照医嘱和医护人员的指导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等。
4. 病房内的患者应保持个人卫生,如勤洗手、保持整洁、适当更换衣物等。
5. 病房内的患者应遵守医嘱和医护人员的指导,正确使用抗生素和其他药物,避免滥用和不当使用。
6. 病房内的患者应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和筛查,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病例。
四、病房感染监测和报告要求1. 医疗机构应建立病房感染监测系统,定期对病房内的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
2. 医疗机构应建立病房感染报告制度,及时上报病房内的感染病例和疫情变化情况。
3. 医疗机构应建立病房感染预警机制,对病房内出现的感染病例进行及时跟踪和处理。
五、病房感染教育和培训要求1. 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病房感染防控培训,包括医务人员、患者及其家属等相关人员。
2. 培训内容应包括病房感染的预防和控制知识、手卫生和消毒操作规程、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等。
3. 培训方式可以采用面对面授课、宣传资料、视频教学等多种形式,确保培训效果。
六、病房感染质量评价要求1. 医疗机构应定期对病房感染防控工作进行评价,包括病房环境卫生、感染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等。
普通病房院感标准

普通病房院感标准一、引言普通病房院感标准是为了确保医疗机构内的病房环境卫生和感染控制达到标准化要求,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本标准适用于普通病房,旨在规范病房的设计、装修、设备、操作流程和感染控制等方面的要求。
二、病房环境要求1. 病房应位于医疗机构的相对独立区域,远离噪音和污染源。
2. 病房内应保持充足的自然光线和通风,确保空气流通。
3. 病房内的墙壁、地面和天花板应采用易清洁、耐腐蚀的材料,保持干燥、洁净。
4. 病房内的家具和设备应符合卫生标准,易清洁、无锈蚀、无裂纹、无毛刺等。
5. 病房内应设有足够数量的床位,并保持床位之间的间距适当,便于患者和医护人员的活动。
三、病房设备要求1. 床位:病房内的床位应具备可调节高度、有防滑装置、易清洁和舒适的特点。
2. 病床配套设备:每个床位应配备床头柜、床尾柜、床边凳等设备。
3. 空调系统:病房内应安装适当的空调系统,保持室内温度和湿度的合适范围。
4. 照明设备:病房内应有充足的照明设备,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的视觉需求。
5. 通信设备:病房内应配备电话和呼叫器等通信设备,方便患者与医护人员的沟通。
四、病房操作流程要求1. 病房进出:病房内的进出口应设有洗手设施,并配备洗手液、纸巾等卫生用品。
2. 患者隔离:根据感染类型和传播途径,对需要隔离的患者进行相应的隔离措施,并设立相应的标识和警示牌。
3. 病房清洁:病房应定期进行清洁消毒,包括床位、家具、地面等,确保环境的卫生。
4. 垃圾处理:病房内应设有垃圾桶并定期清理,垃圾应按规定分类处理。
5. 患者个人卫生:医护人员应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个人卫生,包括洗手、刷牙、更换衣物等。
五、感染控制要求1. 手卫生:医护人员和患者应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特别是在接触患者前后、进食前后、如厕后等时机。
2. 防护措施:医护人员应根据感染类型和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包括戴口罩、戴手套、穿隔离衣等。
3. 感染监测:医疗机构应建立院内感染监测系统,对病房内的感染情况进行定期监测和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病房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标准检查时间:检查人:项目考核内容分值考核方法扣分组织管理1、健全院感管理文档。
51、一项不健全扣1分。
2、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成员职责明确。
2、一人职责不明确扣1分。
3、院感小组每月组织院感知识培训有记录及考核。
3、无培训考核记录扣1分。
患者管理4、感染与非感染患者分开安置。
54、未分开安置扣2分。
5、对于疑似有传染性的特殊感染或重症感染,应隔离于单独房间。
5、未分开安置扣2分。
环境设施管理6、病房每天至少通风换气2次,每次>30分钟,冬季每次10分钟,地面物表清洁干燥。
56、未按时通风扣2分,发现一处不洁扣1分。
7、每床擦拭布巾专用,拖把分区使用,标志清楚,用后清洗消毒7、未分开使用、标志不清各扣2分。
8、病床每日湿式清扫1次,一床一套。
被服清洁干燥无污染。
8、发现一处不洁扣2分。
9、床幔保持清洁,至少每年清洗1次,遇污染情况随时清洗。
9、未及时清洗、一处污染各扣1分。
10、出院、转科、死亡患者在1小时内完成终末消毒。
10、未按时完成扣3分。
手卫生11、各种洗手、手消毒设施完好,手消毒剂、干手物品齐全合格。
1011、一项不合格扣1分。
12、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接触患者前后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连续治疗操作时,每位患者之间必须进行手消毒。
12、一人次未执行扣2分,一人次不正确扣2分。
职业防护13、严格执行职业防护制度,做好个人防护。
513、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14、掌握锐器伤后应急处理方法及报告流程。
14、一人次考核不合格扣1分。
15、掌握并执行“标准预防”。
15、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16、防护用品配置齐全,应用规范。
16、一项用品不齐全、应用不规范各扣2分。
物品器械消毒管理17、无过期物品。
一次性医疗用品严禁复用。
17、发现一件过期物品扣3分。
18、消毒剂的浓度、配制方法正确。
浸泡消毒物品均不应超出液面。
18、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19、每日监测含氯消毒剂浓度并记录,及时更换。
19、未及时监测,未记录各扣1分。
20、浸泡、擦拭一般物品用500m g/L含氯消毒剂作用30分钟以上。
20、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21、经血传播病原体、分枝杆菌、细菌芽孢污染:2000mg/L含氯消毒剂作用30分钟以上。
21、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22、呼吸机、监护仪、心电图机、微量注射泵等,每周用75%酒精擦拭消毒。
22、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23、侵入性诊疗用物一人一用一灭菌。
23、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24、吸氧、雾化及呼吸机装置的处理。
24、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1)连续使用的湿化瓶每日更换,清洗消毒,湿化液为无菌水。
2)专人持续使用的一次性吸氧管,每周更换2次。
3)一次性雾化吸入面罩、管道每天一更换。
湿化液每日更换无菌水。
4)呼吸机用后终末消毒,挂“已消毒”标志。
25、吸痰器。
1)吸痰器使用时,贮液瓶内先放入1000m g/L含氯消毒剂后再吸痰。
25、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2)使用中的贮液瓶每班倾倒吸引物,随时倾倒,用后终末消毒。
26、体温表。
26、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1)用后用75%乙醇或含氯消毒剂浸泡,清水冲净晾干备用。
2)体温表容器盒每日清洁,每周浸泡消毒。
消毒液每日更换。
27、紫外线灯管、空气消毒机。
27、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1)每日进行消毒后记录。
2)紫外线灯管有累计时间,有更换日期及强度监测记录。
3)紫外线灯管每周使用75%酒精擦拭一次有记录。
4)空气消毒机保持清洁,每季初清洗过滤网有记录。
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28、进行单间隔离或床边隔离,床尾挂隔离标志牌。
528、未隔离患者扣3分,未挂牌扣2分。
29、执行手卫生规范,严格遵循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29、一项不符合要求扣2分。
30、查体用具专用,抹布、拖把固定,有标记,出院严格终末消毒。
30、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31、可能接触伤口、粘膜、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时,应当戴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
31、未按要求戴手套扣1分。
32、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方可解除隔离。
VRE需连续监测2次阴性方可解除隔离。
32、不符合要求扣1分。
33、限制探视人群,并嘱探视者接触患者前后洗手或手消毒。
33、未执行手卫生扣2分。
34、产生的生活垃圾及医疗垃圾均按医疗废物处理。
34、不符合要求扣1分。
医疗废物35、医疗废物分类放置。
感染性废物置于专用黄色塑料袋中,损伤性废物置于锐器盒内。
传染性废物置于双层黄色塑料袋中。
535、发现一次分类不清扣2分,发现一次放置错误扣2分。
36、容器满3/4时及时封闭,正确填写和粘贴标签,存放于指定位置。
36、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无菌操作37、进行各种无菌操作前洗手,戴帽子、口罩,洗手方法正确。
2037、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38、治疗室、换药室、处置室室内布局合理,标志清楚,洁污分开。
38、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39、治疗室、换药室、处置室空气每日消毒并有记录,地面湿式清拖。
39、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40、治疗车、换药车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
治疗车配有快速手消毒剂、锐器盒、医疗垃圾桶。
服药车、扫床车配快速手消毒剂。
40、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41、无菌物品专柜放置,无菌包(上层),一次性无菌用品分层放置。
2041、一件物品未按要求放置扣2分。
42、灭菌包六项标识明确。
42、一项不明确扣1分。
43、持物筒、钳每4小时更换一次。
一次性使用的消毒剂开启后注明开启日期,使用时间≤7天。
43、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44、治疗盘用后含氯消毒剂擦拭,治疗巾每日更换并注明启用日期。
44、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45、静脉用药现启封,现加药,注明开启加药时间并签名。
45、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46、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不得使用,抽出的药液需放入无菌盘内。
46、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47、胰岛素开封使用前应冷藏于2℃~8℃的冰箱中;开始使用后,可在室温下存放4周。
47、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48、静脉注射执行一人一止血带一消毒,干式存放。
48、一人次未执行标准扣1分。
49、皮试液有配制日期、时间,放冰箱内保存,时间≤4小时。
49、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的防控50、置管过程中避免污染,如尿管被污染应重新置换。
850、一处污染扣2分。
51、尿管避免打折、弯曲,尿袋低于膀胱水平,活动时应夹闭引流管。
51、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52、每日清洁或冲洗尿道口,大便失禁的患者需清洁加消毒。
52、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53、使用专用收集容器,避免尿袋的出口触碰到收集容器。
53、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54、尿路感染时,应及时更换导尿管。
54、未及时更换扣1分。
下呼吸道感染的防控55、吸痰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555、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56、无禁忌症患者保持床头抬高30º~45º,按要求做好口腔护理。
56、一人次床头未抬高扣1分,口腔不清洁扣1分。
57、使用呼吸机患者:及时吸净气囊上方的分泌物;呼吸机螺纹管、湿化器每周更换一次,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呼吸机湿化器添加水应使用无菌水,每日更换;螺纹管冷凝水应及时清除。
57、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防控58、更换敷料时间:无菌纱布2d;一次性敷料按说明书有效期更换。
558、未按时更换扣3分。
59、敷料潮湿、松动,可见污染时应立即更换。
59、未按时更换扣3分。
60、怀疑发生感染、导管故障时,及时拔管,必要时进行细菌培养。
60、未及时拔管扣2分。
61、深静脉置管消毒范围以穿刺点为中心直径20cm(小儿8cm)。
61、消毒范围不符合要求扣1分。
62、在输血、输入血制品、脂肪乳剂的24小时内更换输液管路。
62、未及时更换扣2分。
保洁63、有对卫生员有关医院感染控制知识培训记录。
2 63、未培训扣3分,未记录扣2分。
合计100得分存在问题:整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