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手法及意象

合集下载

诗歌的艺术手法

诗歌的艺术手法

诗歌的艺术手法一、引言诗歌是一种充满艺术手法的文学形式,能够通过独特的语言、形象和节奏展现人们的情感、思想和美感。

本文将详细介绍诗歌的艺术手法,包括形式手法、语言手法、意象手法和节奏手法等。

二、形式手法⒈押韵:诗歌中常常使用押韵,通过相同或相似的音韵来营造节奏感和美感。

⒉格律:诗歌中采用不同的格律,如五言、七言等。

不同的格律有不同的韵律和节奏,能够传达不同的情感和意境。

⒊诗体:不同的诗歌形式有不同的要求和特点,如古体诗、现代诗、自由诗等。

三、语言手法⒈比喻: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比较,以便更生动地表达观点和情感。

⒉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类的特征和行为,以增强表达的力度。

⒊夸张:夸大事物的程度或特征,以达到强烈的表达效果。

⒋对仗:诗句中使用相对或相互呼应的词语、短语或句子,形成鲜明的对比。

四、意象手法⒈视觉意象:通过形象化的描写来唤起读者的视觉感受,使诗歌更具有冲击力和形象感。

⒉听觉意象:通过音乐般的语言和声音效果来营造节奏感和美感。

⒊嗅觉意象:通过描述气味和味道来唤起读者的嗅觉感受,使诗歌更具有真实感和细腻感。

⒋触觉意象:通过描写触摸和感受到的感觉来引起读者的触觉感受,使诗歌更具有触动力和真实感。

五、节奏手法⒈音韵节奏:通过押韵、格律和诗句的起伏变化来营造音韵和节奏感。

⒉句读节奏:通过句与句之间的停顿、重音和强调来形成诗歌的节奏感,给读者带来音乐般的感受。

六、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请参见附件⒈七、法律名词及注释⒈版权:保护文学、艺术等作品的独立创作权益的法律制度。

⒉知识产权:包括版权、商标权、专利权等权益的法律制度。

⒊文学作品:以文字表达观点、情感和思想的创作,包括小说、诗歌、散文等。

语文诗歌鉴赏常考意象词及诗歌表现手法

语文诗歌鉴赏常考意象词及诗歌表现手法

语文诗歌鉴赏常考意象词及诗歌表现手法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4、蝉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如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5、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6、南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边之所。

屈原《九哥·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7、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典型的陆上送别之所。

8、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

《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萋萋”是形容春草茂盛。

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归,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

9、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

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

”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为怨悱。

10、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可见秋雨打梧桐,别有一分愁滋味11、梅花“以花贵,自战国始”,到梁、陈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咏梅诗。

诗歌意象及表现手法分析

诗歌意象及表现手法分析
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 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 长城
《南史·檀道济传》,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 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 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 长城”指守边的将领。
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 已先斑。”
3 楼兰
1
月亮
思乡怀人 烘托情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 舍弟》)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 《十五夜望寄杜郎中》)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
2
菊花 傲霜坚强 隐逸高洁 清高脱俗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离 骚》) 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高尚、纯洁
21
长亭
长亭南浦 送别之所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李白《菩萨蛮》)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李叔同《送别》) 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屈原) 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江 淹《别赋》)
22
禾黍 昔盛今衰 痛惜伤感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诗经》) 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许浑《登洛 阳故城》) 麦秀渐渐兮, 禾黍油油,彼狡童兮, 不与我好兮。 麦秀渐渐兮, 禾黍油油,彼狡童兮, 不我好仇。 (殷 箕子《麦秀歌》)
陆游卜算子傲霜坚强隐逸高洁清高脱俗2菊花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高尚纯洁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借菊寄寓诗人精神人格品质备受摧残的遭遇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鉴赏之一
诗歌中常见意象及意义
意境与意象都是情与物的结合体。但它们又有 区别:从形式上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意境则与全 篇对应。

文学鉴赏:杜甫诗歌的意象与表现手法分析

文学鉴赏:杜甫诗歌的意象与表现手法分析

文学鉴赏:杜甫诗歌的意象与表现手法分析引言杜甫(712年-770年),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被誉为“诗圣”。

他的诗歌作品广泛涉及社会、政治、历史和个人感情等方面,以其深邃的思想和精湛的艺术表达而闻名。

本文将重点分析杜甫诗歌中的意象与表现手法,揭示其中蕴含的美学价值。

意象在杜甫诗歌中的运用意象是指通过文字进行具体形象描绘,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杜甫巧妙地利用意象塑造自己丰富多彩的诗歌世界。

1.自然意象:杜甫常常借助自然景物来抒发自己对生活、人生和社会现实的感慨。

比如《春望》中描绘了春天的景色,表达了对战乱时期社会状况的关切;《秋兴八首·其七》通过描写秋天树木凋零的景象,表现了作者对国家衰败的忧伤之情等。

2.社会意象:杜甫关注社会百姓的苦难和冷暖,他通过描写社会现实中的人物和场景,深刻地展现了社会动荡带来的痛苦和无奈。

比如《登高》中描述了边塞战争的残酷场面,唤起了读者对战乱中平民百姓哀叹之情;《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所描绘的流亡者形象,则通过生动具体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局变迁下普通人艰难困苦生活状态的关注和同情。

3.动态意象:除了表现自然景物和社会现实外,杜甫诗歌中还充满了丰富多样的动态意象。

通过运用形容词、副词等修辞手法,他能够将静止对象赋予动态感,增强作品的生动性。

比如《兵车行》中描述战争车队行进时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冲击耳膜;《新婚别热剧初平侯脱帽观礼送》将新战胜的诸军官归队时的盛况描绘得热闹而庄重。

表现手法对意象的运用和加强除了使用意象来塑造情感,杜甫还通过多种表现手法使意象更加生动有力,进一步加深读者对诗歌的理解和共鸣。

1.对比与衬托:通过对比不同事物或情感的差异,增强意象的冲突感和张力。

例如《登高》中将自然景色和人类悲愁相互对照,使蕴含其中的苦旅之情更加鲜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通过流亡者和丰收景象之间的反差呈现冷暖之别,加深对时局变迁下普通百姓境遇的思考。

诗歌意象表现手法

诗歌意象表现手法
• 鸿雁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 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 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 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诗人在北朝做官时, 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以雁写思 的还有“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 答元稹》)、“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人 赵嘏《长安秋望》)、“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 (宋人戴复古《月夜舟中》)等。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 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 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 (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 (李商隐《离思》)等。
• 梧桐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 一种凄苦之音。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 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秋日冰冷的雨打在梧桐叶上, 好不令人凄苦。李煜《相见欢》:“寂寞梧桐,深院 锁清秋。”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 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李 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 滴。”可见秋雨打梧桐,别有一分愁滋味。
• 莲 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 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 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 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 水。”“莲子”即“怜子”,“青”即 “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 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 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晋 《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 芙蓉,见莲不分明。”雾气露珠隐去了荷 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 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 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 猿啼 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 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郦道元《小经 注·江水》中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 声泪沾裳。”李端《送客赋得巴江夜猿》:“巴水 天边路,啼猿伤客情。”他们都借助于猿啼表达这 种伤感的情绪。 冰雪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 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 “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岭南 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 莹、高洁。 南浦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别之所。 屈原《九哥·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 南浦。”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 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范成大《横塘》:“南浦 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古人水边送别并 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 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古代诗歌与意象修辞手法分析

古代诗歌与意象修辞手法分析

古代诗歌与意象修辞手法分析古代诗歌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和丰富的意象修辞手法而备受瞩目。

在古代诗歌中,诗人通过巧妙运用意象修辞手法,对自然、情感、社会等方面进行表达,使作品更加生动、抒发出深远的思考与审美情怀。

本文将分析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修辞手法及其运用情况。

一、象征手法古代诗歌常常使用象征手法,通过用一个事物来代表另一个事物,以引发读者内心的共鸣与思考。

象征手法的灵活运用,使得古代诗歌更显丰富多样。

首先,通过色彩象征来传达情感或意义。

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这里的“白日”和“黄河”分别代表光明和壮阔,通过色彩的对比,表达了壮丽的景象与壮烈的壮志。

其次,动物象征被广泛运用。

以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为例:“庭中有奉行,郎当出马行。

”这里的“郎”指的是杨玉环的丈夫,通过将郎与马进行类比,表达了杨玉环被迫离开丈夫的悲痛心情。

再次,植物象征是常见的手法之一。

如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这里的“画屏”和“小扇”代表了女性,通过描绘一个妇女独自品味秋夜的景象,表达了对形单影只、孤独生活的思考。

二、对比手法对比手法是指通过对不同事物进行对比,以突出诗歌的表达和形象,营造独特的意境。

对比手法既可以是内容的对比,也可以是形象的对比,更加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

首先,内容的对比常被用来表达诗人的情感与思考。

如唐代诗人杜甫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雁声远少闻,氓亦有惆怅。

”诗中通过“雁声远少闻”与“氓亦有惆怅”进行对比,表达了诗人对随年华逝去而感到无奈和沉思。

其次,形象的对比常常被用来营造意境。

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里通过对“千里目”和“一层楼”的对比,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居高临下、踏上新征程的情景,寓意深远。

三、修辞手法古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丰富多样,常用的包括比喻、借代、拟人等,这些手法不仅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也使得诗歌更具感染力和思想深度。

常见诗歌意象

常见诗歌意象

常见诗歌意象诗歌意象是诗歌创作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它为诗歌赋予了生命力和感染力。

意象是诗人通过比喻、象征、描绘等手法,在诗歌中塑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画面。

这些画面可以是自然景物、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它们共同构成了诗歌的艺术世界。

在诗歌创作中,诗人通过对意象的运用,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使诗歌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和更深刻的意义。

常见的诗歌意象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典型的例子:1. 自然意象:自然景物在诗歌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他们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如诗仙李白的《将进酒》中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以黄河之水喻人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

2. 人物意象:人物形象是诗歌创作中另一个重要的意象。

诗人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表达了他们对人性的理解和对人生的思考。

如杜甫的《佳人》中的“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以佳人的形象象征了美好而又孤独的生活。

3. 植物意象:植物在诗歌中也是一个常见的意象。

诗人通过对植物的描绘,表达了他们对生命的感悟和对自然的敬畏。

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以原上草的枯荣喻人生的离合悲欢。

4. 色彩意象:色彩在诗歌中也是一个重要的意象。

诗人通过对色彩的描绘,表达了他们的情感和心境。

如孟浩然的《春晓》中的“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以落英缤纷的色彩描绘春天的美丽和生命的短暂。

5. 声音意象:声音在诗歌中也是一个常见的意象。

诗人通过对声音的描绘,表达了他们的情感和心境。

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的“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以戍楼的号角声描绘战争的残酷和思亲的哀愁。

6. 味道意象:味道在诗歌中也是一个重要的意象。

诗人通过对味道的描绘,表达了他们的生活体验和情感。

如李白的《将进酒》中的“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以美酒的味道象征生活的美好和友情的真挚。

7. 触感意象:触感在诗歌中也是一个常见的意象。

诗歌鉴赏方法总结探究诗歌的意象与韵律

诗歌鉴赏方法总结探究诗歌的意象与韵律

诗歌鉴赏方法总结探究诗歌的意象与韵律诗歌鉴赏方法总结诗歌,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以其丰富的意象和独特的韵律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和审美享受。

然而,要完整地理解和欣赏一首诗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本文将总结并探究诗歌的意象与韵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进行诗歌鉴赏。

一、意象的解读意象,是指通过生动的形象,用以表达诗人的感受和思维,通过触发读者的感官和情感来传达情感体验的一种手法。

意象的解读对于诗歌鉴赏至关重要。

1. 视觉意象视觉意象是诗歌中最常见的一种意象形式,通过描述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位置等方式,描绘出画面般的美感,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

读者可以通过细腻地品味视觉意象来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2.听觉意象听觉意象是通过声音等听觉元素来传达情感和思想的意象形式。

诗人可以通过运用有节奏感的字句和音韵的变化,使诗歌呈现出一种优美的韵律感。

读者应注意诗句中的音节、音调变化以及诗歌的整体节奏感,以更好地理解和鉴赏作品。

3.嗅觉、味觉和触觉意象除了视觉和听觉之外,诗歌也可以描绘嗅觉、味觉和触觉方面的意象,通过描述香味、口感和触感等感官元素来传递情感和意境,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内涵。

二、韵律的感受韵律,是指诗歌中的音韵规律和节奏感,包括押韵、格律和音节的变化等。

韵律感受对于诗歌鉴赏也至关重要。

1.押韵押韵是诗歌中常用的一种技巧,通过在诗句末尾的音节或字母上产生相同或相似的音韵,在听觉上形成一种和谐感。

读者可以通过听辨诗歌中的韵脚来感受押韵的美感,并理解押韵对诗歌的情感表达和节奏感产生的影响。

2.格律格律是诗歌中的一种规范,是指诗歌创作时所遵循的特定的音韵和字数要求。

不同的诗歌体裁有不同的格律要求,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

了解和解读格律对于理解诗歌的整体结构和表达方式至关重要。

3.节奏感节奏感是指诗歌中的韵律和音节的变化,使诗歌具有一种有规律的节奏感。

读者可以通过品味诗句中的音节、音调变化,以及诗歌整体的起承转合,从而感受到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之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中常用意象归纳(象征)1、树木类: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黄叶:凋零孤独凄凉美人迟暮新陈代谢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竹:气节积极向上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折柳:谐音“留”,留客,柳丝柔长,因风而有缠绵难舍之状。

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松柏:傲霜斗雪,坚挺傲岸坚强、坚贞、高洁、生命力梧桐: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

芭蕉:离情别绪,孤独忧愁怀桔:孝顺双亲。

2、花草类: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桃花:象征美人。

采薇:借指隐居生活。

也表现坚守节操。

兰:高洁牡丹:富贵美好芳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离愁别绪身份、地位的卑微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岁寒三友(松、竹、梅)菊花象征人高洁、隐逸、脱俗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

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莲:由于“莲”与“怜”音同,借以表达爱情。

梅子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咏絮:谓女子有非凡的才华。

柳絮、飞蓬、浮萍:漂泊。

3、动物类子规、杜宇、杜鹃:叫声“不如归去”,凄凉哀怨,离别感伤,思归,思亲思乡。

梦蝶:变化无常。

沙鸥:漂泊无依。

鸿鹄::理想追求鸟、鱼:自由惬意黄莺:春天来了。

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瘦)马:奔腾追求漂泊乌鸦:小人、俗客庸夫、哀伤;荒凉凄清沙鸥:飘零、伤感莼[chún]羹鲈脍:指家乡风味。

借指思乡。

双鲤:代指书信。

青鸟:传书信使。

庄周梦蝶:文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

(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鸿雁:书信——对亲人的思念。

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哀鸿:流离失所哀伤苦痛。

哀猿:哀伤凄厉;思乡怀人或迁谪的哀愁凄苦。

鹧鸪鸟:“行不得也哥哥”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便剩下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在旦夕。

寒蝉意味悲凉。

燕: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

或表现春光的美好、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表现羁旅情愁,写漂泊流浪之苦;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

4、自然现象类:残阳:家国、身世之悲,古今之悲,失落凄凉,漂泊沧桑。

夕阳:失落消沉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人生或事物白衣苍狗:亦叫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

细雨:愁思郁闷。

云:见月怀人,望云思友;归隐(自由,洁白)。

流水:时光流逝,愁思绵长,历史变迁。

破晓:初现希望深夜:愁思怀旧琼玉、碎玉、冰花、六出:雪鸿雁、尺牍、尺素:信后庭花:亡国。

天地:人的渺小、人生短暂、心胸广阔、情感孤独。

浮生:表示短暂虚幻的人生。

朝阳:希望朝气活力正午:热烈热情奔放恶势力对社会、对人的摧残酒:欢悦得意失意愁苦月亮:人生的圆满、缺憾思乡思亲月亮的别称:蟾宫、玉盘、银钩、婵娟、桂宫;“玉盘”“玉轮”“玉环”“玉钩”“玉弓”“玉镜”“天镜”“明镜”“玉兔”“嫦娥”“蟾蜍”海:辽阔力量深邃气势海浪的汹涌:人生的凶险江湖的诡谲江水:时光流逝岁月短暂绵长的愁苦。

历史发展趋势。

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

小雨:春景希望生机活力潜移默化式的教化暴雨:残酷的斗争、扫荡恶势力、荡涤污秽的力量;热情。

春风:旷达欢愉希望东风:春天美好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狂风:作乱摧毁旧世界的力量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雪:纯洁美好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露: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云:游子飘泊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

天阴:压抑愁苦寂寞天晴:欢愉光明金风:秋风5、器物类玉:高洁脱俗珍珠:美丽无瑕簪缨 (冠):官位名望捣衣砧:妇女对丈夫的思念。

西楼小楼:闺怨之情;丝竹:音乐;汗青:史册;须眉:男子;巾帼:妇女;桑梓:故乡;轩辕:祖国;三尺:法律;寸管:笔;青鸟:信使船:兰舟、征帆去棹(往往比喻孤舟)樯撸(借代大船、战船)。

吴钩:泛指宝刀、利剑。

表达了自己意欲报效祖国,建功立业,而又无人领会的失意情怀。

昆山玉:比喻优秀杰出的人才。

6、颜色类白:纯洁无暇丧事红:热情奔放青春喜事绿:希望活力和平蓝:高雅忧郁黄:温暖平和紫:高贵、神秘黑:黑暗绝望庄重神秘对死者的怀念命途的多舛7、关于人的品质、行为活动的。

英雄:追慕自愧自叹小人:鄙夷明志自省鞭挞六朝旧事、南朝旧梦:表示往日富贵繁华的生活。

击楫:谓立志报效国家,收复失地。

娥眉(蛾眉):美女峨眉:高尚的德行青青子矜:有才能的人巴歌:亦称巴唱、巴讴、巴人之曲。

借指鄙俗之作,谦词。

多和“阳春白雪”比照着来写,表达自己的微不足道。

碧血:借指为正义事业所流的血。

“苌弘化碧”比喻蒙怨而死或忠心不泯。

南冠:指囚犯。

指代自己怀有节操的囚徒生活。

8、地点:长亭:饯别送行,离别。

南浦:送别,离情别恨。

阳关:送别歌曲。

古迹:怀旧明志昔盛今衰 (国家) 衰败萧条乡村:思归、厌俗、田园风光、生活气息纯扑美好、安逸宁静草原:辽阔人生境界人的胸襟城市 (市井):繁荣热闹富贵奢华仙境:飘逸美妙洁净忘尘厌俗凭栏:思念故国、故乡、亲人。

南山代表隐居的地方桃源:代表着一个理想的乐土武陵人代表隐居的人柳营:指军营。

后也代称纪律严明的军营。

天地尘世:鸿蒙、希夷、太清、太虚。

9、古诗中的节令1.人日。

正月初七日。

诗人在人日大多表达思家、想友。

2.上元。

即元宵,正月十五日。

古代在元宵日张灯结彩,所以元宵又称为灯节。

3.社日。

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春分前后,农家祭社(土地神)祈年的日子。

这是春社;而立秋后第五戊日,称为秋社。

古人多借这个节日集会竞技,开展对他们来说十分难得的娱乐活动。

4.寒食。

清明前二日,冬至后一百零五天,大致在当春二月,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

5.清明。

三月的节气名,也是祭祖扫坟的日子。

6.上巳(阴历三月三日),此日人们临水祓除不祥,叫做修禊。

后为水边宴饮、郊外春游的节日。

7.端午。

五月初五日,屈原投江,后来人们就在此日龙舟竞渡,以纪念屈原。

8.七夕。

七月七日,传说在这一天牛郎织女鹊桥相会。

多借七夕表达爱情。

9.中秋。

思念亲人。

10.重阳。

九月初九日。

古人以九为阳数。

重阳日古人有登高饮酒的习俗。

11.冬至。

是节气中的起点,相当于一日中的子时,是古人认为的阴极阳生之时。

12.除夕。

一年中最后一天晚上。

“除”除旧布新。

古诗中的常见意象一、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思念)1. 杨柳。

怨别、怀远。

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

“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2. 长亭。

依依惜别之情。

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

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

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3. 南浦。

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

南朝江淹作《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如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4. 酒。

别离之情。

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

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还有兰舟、关山(月)、鹧鸪鸟等。

二、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对亲人的牵挂)1. 月亮。

思乡的代名词。

如李白《静夜思》,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从良好的祝愿出发,写兄弟之情。

意境豁达开朗,意味深长,用深邃无底而又美妙无空的自然境界体会人生。

2. 鸿雁(雁书、雁足、鱼雁):指书信、音讯。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

《汉书苏武传》,匈奴单于欺骗汉使,陈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汉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

单于只好放了苏武。

如晏殊《清贫乐》:“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红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3. 莼羹鲈脍:借指思乡之情。

典出《晋书•张翰传》。

传说晋朝的张翰当时在洛阳做官,因见秋风起,思家乡的美味“莼羹鲈脍”,便毅然弃官归乡。

4. 尺素、双鲤。

鲤鱼代指书信。

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再有古时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以鲤鱼代指书信。

如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索,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5、捣衣:表达思乡,对亲人的牵挂。

使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

如唐代李白《子夜吴歌》之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6、青鸾、青鸟:借指传递书信的人。

《仙海经》载,西王母每次出行,都先让一只青鸾报信。

三、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1. 梧桐。

凄凉悲伤。

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2. 芭蕉。

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3. 流水。

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

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宋代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4. 猿猴。

表达一种悲伤的感情。

赵嘏《忆山阳》:“可怜时节堪归去,花落猿啼又一年。

”5. 杜鹃鸟。

俗称布谷,又叫子规、杜宇、望帝。

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古代神话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望帝,名叫杜宇,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不幸国亡身死,死后灵魂化为杜鹃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

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

唐代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

”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宋代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等等。

6、鹧鸪;鹧鸪的鸣叫声像“行不得也哥哥”。

后多用来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的惆怅。

如辛弃疾《菩萨蛮》:“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另外,寒蝉是悲凉的同义词。

斜阳(夕阳、落日),古道,寒风,冷雨等多抒发凄凉悲伤和孤独惆怅的思绪。

四、抒怀类意象(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1. 菊花。

坚强的品格,清高的气质。

象征隐逸。

菊花素雅、淡泊,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诗人以饮露餐花寄托他那玉洁冰清、超凡脱俗的品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