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物理《重力》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章重力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章重力知识点总结重力是地球吸引物体的力量,是一种质量间相互作用的力。
以下是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章关于重力的知识点总结:1. 引力:物体之间存在引力,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间的距离成反比。
引力的公式为 F = G * (m1 * m2) / r^2,其中 F 表示引力的大小,G 是引力常量,m1 和 m2 是两个物体的质量,r 是两个物体间的距离。
2. 地球引力:地球对物体的引力被称为地球引力,地球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距离地心的距离有关。
地球引力的公式为 F = G * (m * Me) / r^2,其中 F 表示地球引力的大小,G 是引力常量,m 是物体的质量,Me 是地球的质量,r 是物体距离地心的距离。
3. 重力加速度:地球对物体的引力会导致物体产生加速度,该加速度被称为重力加速度。
重力加速度的大小约为 9.8 m/s^2,表示物体在重力作用下每秒加速 9.8 米。
4. 自由落体:在没有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物体在重力作用下自由下落的过程被称为自由落体。
自由落体物体的下落距离与时间的关系可用公式 h = (1/2) * g * t^2 表示,其中 h 为下落的距离,g 为重力加速度,t 为下落的时间。
5. 质量与重量:质量是物体所固有的属性,表示物体内部所含物质的多少,使用单位为千克;重量是物体受重力作用下的力量,使用单位为牛顿。
物体的重量可以通过公式 W = m * g 计算,其中W 表示重量,m 表示物体质量,g 表示重力加速度。
重力是物体运动的基础,了解重力的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物体运动的规律和行为。
希望本文对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章的重力知识点总结有所帮助。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重力》教材解读—授课课件

虽然重力是由万有引力产生的,但重力大小不一定等于万有引力的大小。
物 体形状改变其重心不一定会改变,D错误。
答案:C
五、重力的由来
牛顿的观点 牛顿认为,地球和月球之间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个力跟地球 吸引它附近物体使物体下落的力是同一种力。 万有引力的提出 牛顿提出:宇宙间的物体,大到天体,小到尘埃,都存在互相 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重力的由来 水向低处流、抛出的石块落向地面等现象的产生,正是因为地 球对它附近的物体有吸引力的作用。万有引力产生了重力,重 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重力方向竖直向下的应用
砌墙时,利用铅垂线 来检查所砌墙壁是否 竖直
利用水平仪检查桌 面、窗台等是否水 平
利用铅垂线检查 相框是否挂正
【例4】关于重力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放在斜面上,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垂直指向斜面 B.物体放在支持面上,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垂直指向支持面 C.在任何情况下,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 D.在任何情况下,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支撑法:在杆状物体上找一个点,将其支撑起来,如果杆状物体平 衡,那么这个点就是它的重心。
【例5】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任何物体的重心都一定在这个物体上
B.重心就是物体上最重的点
C.形状规则的物体,其重心可能不在物体的中心
D.物体重心的位置一定会随物体形状改变而改变
解析:重心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之外,如空心球体的重心在 球心上,不在球体上,A错误;重心可以看成物体重力集中于一点而 不是物体上最重的一点,B错误;质地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 在它的几何中心上,但质地不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的位置就
对重力方向竖直向下的理解 (1)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是指垂直于所在地的水平面,近似指 向地心。 (2)重力的方向与运动状态无关,不管物体是否运动、怎样运 动,重力的方向不变。
人教版八年级下物理《重力》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下物理《重力》知识点1. 重力的概念: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是物体在重力作用下向地面运动的力。
2. 重力的符号:重力的符号为Fg,单位为牛顿(N)。
3. 重力的公式:物体的重力与其质量成正比,与距离地心的距离平方成反比。
重力公式为Fg = G * m1 * m2 / r^2,其中G为万有引力常数,约等于6.67 × 10^-11 N·m^2/kg^2,m1和m2分别是物体1和物体2的质量,r为它们之间的距离。
4.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两个物体的质量越大,它们之间的重力越大。
5. 重力与距离的关系: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越近,它们之间的重力越大;距离越远,重力越小。
6. 重力的特点:重力是一种万有力,它存在于所有物体之间,不仅存在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也存在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中。
7. 重力的影响:重力影响物体的运动状态,使物体受到重力的作用而向地面运动。
8. 自由落体:自由落体是指物体只受重力作用,不受其他外力作用的运动。
在自由落体过程中,物体的速度会不断增大,加速度恒定。
自由落体的加速度在地球上约为9.8 m/s^2。
9. 重力加速度:重力加速度指的是任意物体在地球表面上自由下落时每秒钟速度增加的大小,约为9.8 m/s^2。
10. 摩擦力与重力:重力是物体下落的原因,摩擦力是物体下落受到阻碍的原因,当物体受到摩擦力时,下落速度会减小。
11. 重量和质量的区别:重量是物体受到重力作用的大小,单位为牛顿(N);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单位为千克(kg)。
12. 重力对物体的两个重要影响:a. 使物体下落:重力使物体受到向下的作用力,使物体向地面运动。
b. 使物体具有重量:重力使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力,使物体具有重量感。
这些是八年级下册《重力》这一章的主要知识点。
(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一章《力》的知识点归纳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 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 1N。
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7、力的表示法: 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
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二、弹力
பைடு நூலகம்
(一)、弹性和塑性
The shortest way to do many things is
一、力
第一章知识归纳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①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
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
4.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5.作用点: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
几何中心上。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
对角线的交点)
质量
重力
概念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符号
m
G
区 量性 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标量)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矢量),且方向
三、重力
1.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① 抛出去的物体不会下落;
② 水不会由高处向低处流③ 大气不会产生压强)
2.重力的实力物体:地球
3.大小:G=mg(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g 是重力跟质量的比值,为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7.1 力 (F)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物体间的力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1) 一个力的产生必须存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并且同时存在。
2) 单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3) 力的作用可以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以发生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
2.判断力的存在可以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判断。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1)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和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例如:用力推小车,小车从静止变为运动;守门员接住飞来的足球。
2)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例如:用力压缩弹簧,弹簧发生形变;用力拉弓,弓发生形变。
3.力的单位:XXX (N)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
它们都可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表示方法:画力的示意图。
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
这种图示法称为力的示意图。
7.2 弹力1) 弹性和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并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称为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且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称为塑性。
2) 弹力的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例如压力、支持力和拉力。
3) 产生条件:发生弹性形变。
二、弹簧测力计4) 测量力大小的工具称为弹簧测力计。
5) 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A。
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不能超过其测量范围,否则会损坏测力计。
B。
使用前需要校零指针;如果不能调节归零,应该在读数后减去起始和末尾测量力时的示数,才能得到被测力的大小。
C。
测量前,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放手后观察指针是否能回到原来的位置,以检查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是否有过大的摩擦。
D。
被测力的方向要与弹簧的轴线方向一致,以免挂钩杆与外壳之间产生过大的摩擦。
E。
指针稳定后再读数,视线要与刻度线垂直。
7.3 重力 (G)1.产生原因:由于地球与物体间存在引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重力》备课讲义

第七章力第3节重力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用符号“G”表示施力物体地球;地球附近的所有物体都受重力的作用产生原因地球的吸引【例】踢毽子是人们喜爱的一项体育活动。
用脚将毽子踢起后,空中飞舞的毽子最终要落向地面,这是由于受作用的缘故,该力的施力物体是。
答案:重力;地球点拨:因为地球附近的一切物体都要受到地球的吸引,因此空中飞舞的毽子由于重力作用,最终要落回地面。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物体的质量增大几倍,重力也随之增大几倍,即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公式及单位G=mgG的单位:Nm的单位:kgg的单位:N/kgg 值数值g=9.8 N/kg意义g表示重力与质量的比值;物理意义:质量为1 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 N 拓展延伸g是重力G与质量m的比值,就地球上某一点而言,它是一个常数。
但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并不是不变的,因为g值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大,在赤道上g值最小,在两极上g值最大,g=9.8 N/kg是个平均值,粗略计算时可取g=10 N/kg。
【例】质量为2 kg的物体静置在水平地面上,则物体受到的重力为( )A.1.96 NB.9.8 NC.19.6 ND.196 N答案:C点拨:G=mg=2 kg×9.8 N/kg=19.6 N。
知识点3:重力的方向1.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竖直向下不同于垂直向下,竖直向下是指垂直于水平面向下;垂直向下是指垂直于支持面向下。
如图1所示,1表示垂直向下,2表示竖直向下。
图12.应用:利用重垂线检查墙壁是否竖直、利用水平仪检查台面是否水平等。
物理量区别和联系质量重力区别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符号m G方向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既有大小又有方向,且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单位kg N大小与地理位置的关系同一物体在任何位置质量大小均不变物体所受的重力随位置的变化而变化计算公式m=ρV G=mg测量工具天平、秤弹簧测力计联系重力与质量成正比,关系式G=mg,g=9.8 N/kg【例】体育课上,被推出的铅球落地后沿水平地面向前滚动(如图2),图3中能正确表示铅球所受重力的方向的是( )图2 图3答案:C点拨:不管物体怎样运动,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八年级下册物理(人教版)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下册物理(人教版)知识点汇总第七章第一节:力1、力的作用效果:1.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
(如:弹簧橡皮筋的形变、铁球变铁饼变铁条等)2.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即:物体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的改变)2、力用F表示,力的单位牛顿(牛)(N)(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在地球附近受到的重力为9.8N);托起两个鸡蛋的力约为1N;3、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实验中要判断某一要素对物体的影响,则需要另外两个要素一致;如要判断不同力的大小的影响,则力的方向于作用点要一致;多次操作仅改变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及作用点均不能发生变化;控制变量法4、作用点的找法:一般一个力的作用点在两物体的接触部分,重力、平衡力、合力、浮力的作用点在物体重心上。
5、力的示意图:沿力的方向画一条有向线段,并使力越大线段越长,线段的起点或终点都可以表示力的作用点,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如:画50N的推力和拉力。
6、力的相互性: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即: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的同时也受到了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如:穿滑板鞋推墙,身体离墙而去;人对墙的推力,墙給人反弹力;7、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的区分:1.研究对象是受力物体;2.推拉拍做这个动作的是施力物体,被推拉的是受力物体3.主动施加力的是施力物体,被动受到力的是受力物体;如:⏹小明穿滑板鞋推墙:小明对墙的推力中小明是施力物体,墙是受力物体;⏹小明穿滑板鞋推墙,身体离墙而去:身体离墙而去是因为受到墙的反弹力,则墙是施力物体,小明是受力物体;⏹小明用手拍桌子:小明是施力物体,桌子是受力物体⏹小明用手拍桌子,手感到疼痛: 则针对手的疼痛,桌子是施力物体,手是受力物体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安培力的施力物体是电场;手提鱼:鱼受到的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鱼受到的向上的拉力施力物体是手(记住不是绳子);摩擦力:人走路受到摩擦力,施力物体是地面(受到摩擦力的物体压着谁,谁就是施力物体);第二节:弹力1、弹性:(1)定义: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能恢复原来状态的性质。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总复习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复习第七章力一、力1、力的概念:(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一切物体都受力的作用。
(2)有的力是物体之间相互接触产生的,如:物体间的推、拉、压等力,但物体不接触也能产生力,比如重力、磁力、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等。
(3)力的单位:,简称:,符号是。
2、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2)力可以使物体。
注: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指物体的运动或速度大小的改变或二者同时改变,或者物体由静止到运动或由运动到静止。
形变是指发生改变。
3、力的三要素:(1)力的、、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三要素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2)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的图形。
(3)作力的示意图的步骤:①确定受力物体、力的和力的方向;②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力的作用线,用表示力的方向;③力的作用点可用线段的起点,也可用线段的终点来表示;④表示力的方向的箭头,必须画在线段的末端。
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的,比如甲、乙两个物体间产生了力的作用,那么甲对乙施加一个力的同时,乙也对甲施加了一个力。
由此我们认识到:①力总是成对出现的;②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互为物体和物体。
二、弹力1、弹力:(1)弹性形变:在内,能够自动恢复原状的形变(2)形变后自动恢复原状的形变。
(3)弹力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压力、支持力、拉力等的实质都是弹力。
(4)产生的条件:接触、形变。
(5)弹力的三要素:①弹力的大小与形变量有关。
②弹力的方向跟形变的方向,与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且接触面。
2、弹簧测力计(1)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测力计。
(2)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形变限度内弹力的大小跟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①测量前,先观察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的位置,如果不是,则需校零;所测的力不能大于弹簧测力计的,以免损坏测力计。
②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和,估计被测力的大小,被测力不能超过测力计的量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下物理《重力》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下物理《重力》知识点一、重力
1、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2、符号:G 单位:牛顿(N)
3、理解:
(1)地球附近的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2)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但重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地球对物体吸引力的大小(3)重力是非接触力,抛出的物体在空中运动或静止时所受的重力大小是相等的
(4)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二、重力的大小
1、实验: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实验分析:由图像可知,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当质量成倍增加时,重力也成倍增加,他们的比值不变
结论: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他们的质量成正比,其比值约为9.8N/kg
2、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物体重力的大小与他们的质量成正比,用公式表示:G = mg
g取9.8N/kg(重力参数)
三、重力的方向
1、方向:竖直向下
2、应用:铅垂线
四、重心
1、概念: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2、质地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3、稳度:物体的稳定程度
稳度越大,物体越不容易倾倒,重心的高低会影响物体的稳度,重心越低,稳度越大
应用:不倒翁
提高稳度的方法:(1)增大支持面(2)降低重心
五、重力的由来
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万有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