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原典导读》总复习·补充
《中华原典导读》总复习·补充

一、中华原典分类举要分类方法:四部分类法(经、史、子、集)(一)经部“六经”(孔子)——《易》《书》《诗》《礼》《乐》《春秋》“五经”(汉)——《易》《书》《诗》《礼》《春秋》“十三经”(朱熹)——《易》《书》《诗》“三礼”“三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其他如:《广韵》、《说文解字》等(二)史部二十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三)子部儒家、兵家、法家、……、释家、道家(四)集部《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原典》导读(一)“原典”、“元典”概念1.家——原——源原:侧重于个体,具象的起始。
2.元,始也元:侧重于混沌,整体的起始。
“原典”是指作为文化源头的经典要籍,指一种文化、思想、流派最开始、最本源的著作。
(二)为社么要读“原典”?1.“原典”自身的魅力2.前辈学者的启示3.现实的需要二、《周易》相关内容:【性质】①《周易》是中国文化的源头,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周代通过事物变化的规律来预测吉凶的算卦书。
②《周易》带有迷信色彩,但这并不能够影响它的内容当中包含着精华,包含着大智慧。
【构成】①易经和易传;②十翼:《彖》(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文言》、《序卦》、《说卦》、《杂卦》【内容和体例】阴爻、阳爻→八卦→六十四卦八卦名称及所象征的八种事物: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卦取像歌: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蒙:亨。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初噬告,再三渎,渎则不告。
利贞。
《彖》曰: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
“蒙,亨”,以亨行时中也。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
“初噬告”,以刚中也。
“再三渎,渎则不告”,渎蒙也。
名著导读《经典常谈》知识点整理及练习

名著导读《经典常谈》知识点整理及练习一、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实秋,后改名自清,字佩弦。
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二、内容梗概全书共13篇,按我国古代经、史、子、集分类法的顺序,并照传统的意见将“小学”书放在最前头,依次介绍了《说文解字》《周易》《史记》《诗经》等经典著作,并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以此展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
十三篇可分两大部分:前九篇谈“小学”和经史,以经典为主,力求点面结合;后四篇论子部和集部,以文体为中心,又做到点线结合。
因此,《经典常谈》虽说不是“国学概论”,但只要细读全书,在深入经典文本的同时,又可以获得系统的国学常识。
字(工具)——《《说文解字)第一》经——《(周易)第二)《(尚书)第三》《(诗经)第四》《三<礼)第五》《(春秋)三传第六(《国语)附)》《四书第七)史——《《战国策)第八》-《《史记)《汉书)第九》子——《诸子第十》集——《辞赋第十一》《诗第十二》《文第十三》三、作品特点作者摈弃一味“尊经”“崇古”的旧习,实事求是地审视传统文化。
全书不夸奇炫博,不故作高深,读起来明快利落,不蔓不枝;不“板着脸说话”,也不平铺直叙,而是以流利畅达的语言娓娓道来。
全书见解精辟,文笔优美,通俗流畅,深入浅出,是读者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经典指南,也是国学人门书。
为了给希望读些经典的中学生做个向导,指点阅读门径,让他们面对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不至于茫然无措。
四、分篇简介《说文解字》第一1.《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是由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编著的语文工具书著作,是中国最早的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语文辞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
2.从经典和别的字书里搜集有九千字。
而且小篆之外,兼收籍文古文。
3.分析偏旁,定出部首,将九千字分属五百四十部首。
4.书中每字都有说解,还标注读音。
5.秦以前:战国末期,由于文字统一的需要,进而出现了仓颉造字的传说。
《中国古代文学要籍导读》期末复习指导

《中国古代文学要籍导读》期末复习指导《中国古代文学要籍导读》期末复习指导一、填空题:1、《礼经》在汉代“五经”中指的是《仪礼》,而同时还有两部讲“礼”的书《周礼》和《礼记》。
2、“春秋三传”是指《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3、唐太宗贞观十六年命国子祭酒孔颖达等一批儒臣编纂《五经正义》。
4、“十三经”中的《孟子》是到宋代才升格为“经”的。
5、《三国志注》的作者是裴松之。
6、《水经注》的作者是郦道元。
7、《世说新语注》的作者是刘孝标。
8、唐代子书的注释,杨倞的《荀子注》,成玄英的《庄子疏》等是后人推重的注本。
9、把儒学经典哲学化,是宋明理学对经学发展的贡献。
10、首先提出四书并行的是北宋的程颢、程颐,他们把《大学》、《中庸》两篇从《礼记》中独立出来,与《论语》、《孟子》并称“四书”。
11、明清时代出现了李贽、冯梦龙、金圣叹、毛宗岗等小说评点大家。
12、“十三经注疏”中的《春秋左传正义》是[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13、“十三经注疏”中的《论语注疏》是[魏]何晏注,[宋]邢昺疏。
14、《十三经注疏》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疏不破注,即疏必须维护注的观点。
15、南宋洪兴祖的《楚辞补注》,是为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作补注。
16、“清人十三经注疏”中焦循的《孟子正义》是专为东汉赵岐《孟子章句》所作的疏证。
17、王先谦的《汉书补注》是补注体式注释古籍的精品。
18、《离骚纂义》的作者是当代楚辞研究大家游国恩。
19、评注体古籍的评,记于书页正文之上端空白处者,称“眉批”,记于正文和注文之侧者,称“旁批”。
20、陈桓先生在《校勘学释例》中,把校勘法归纳为四种,即“对校”、“本校”、“他校”、“理校”。
21、《诗经》三百零五篇之外,还有六首只有题目没有正文,通常称之为“笙诗”。
22、从孔子开始,一代代学者相继进行了一场把《诗三百》诠释为儒家经典的学术运动。
新近问世的战国楚简《孔子诗论》应当是这场运动的第一批重要成果。
《中华文化典籍导读》习题与答案

《中华文化典籍导读》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的核心著作。
2. 史记: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汉代司马迁编撰,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传记。
3. 水浒传: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施耐庵,讲述了宋江等一百零八位好汉在梁山泊聚义的故事。
4. 西游记: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吴承恩,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奇幻冒险故事。
5. 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曹雪芹,描绘了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的爱情悲剧和荣宁两府的兴衰历程。
二、填空题:1. 《______》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周初到春秋时期的诗歌作品。
答案:诗经2. 《______》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政治理念和“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
答案:道德经3. 《______》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兵书,由孙武所著,被誉为“兵学圣典”。
答案:孙子兵法4. 《______》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农书,由贾思勰所著,详细记录了农业生产的技术和经验。
答案:齐民要术5. 《______》是明朝时期的一部小说,以讽刺和揭露官场腐败为主题,被誉为中国古代讽刺文学的代表作。
答案:儒林外史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一部作品不属于“四书五经”?()A. 论语B. 孟子C. 大学D. 资治通鉴答案:D2. 下列哪一位作家不是“唐宋八大家”之一?()A. 韩愈B. 欧阳修C. 苏轼D. 曹雪芹答案:D3. 下列哪一部作品不属于中国古典四大名著?()A. 红楼梦B. 水浒传C. 西游记D. 聊斋志异答案:D4. 下列哪一部作品不是司马迁编撰的?()A. 史记B. 汉书C. 后汉书D. 三国志答案:BCD5. 下列哪一部作品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医学典籍之一?()A. 黄帝内经B. 伤寒杂病论C. 本草纲目D. 千金方答案:ABCD四、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作品属于“四书五经”?()A. 论语B. 孟子C. 大学D. 中庸E. 周易答案:ABCDE2. 下列哪些作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A. 韩愈B. 柳宗元C. 苏轼D. 辛弃疾E. 李清照答案:ABC3. 下列哪些作品是中国古代的著名兵书?()A. 孙子兵法B. 六韬C. 三十六计D. 吕氏春秋E. 史记答案:ABC4. 下列哪些作品是中国古代的著名农书?()A. 齐民要术B. 农政全书C. 天工开物D. 本草纲目E. 草木春秋答案:ABC5. 下列哪些作品是中国古代的著名医书?()A. 黄帝内经B. 伤寒杂病论C. 本草纲目D. 千金方E. 难经答案:ABCDE五、判断题:1. 《庄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原典导读课程总结

原典导读课程总结中国原典导读是为学生学习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作家作品,掌握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精髓,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和进程,围绕各个历史时期主要的文体、文学流派、重要作家作家为中心展开教学。
其主要的教学目的是在学生已有中国古代文学知识的基础上,强化学习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作家作品,提升人文素养,培养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和传统文学的正确理解态度和良好的接受态度,并实施爱国主义的教育。
在本次学习中,我们主要讲了四讲,以下是其主要内容:第一讲:《诗经》概说《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成书约在公元前6C,《诗经》在春秋时已流传于世,时称为“诗”或“诗三百”。
《诗经》收集了自西周初年(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前6世纪)大约五百多年间的诗歌305篇,产生地域大约相当于今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及湖北北部;作者包括了从贵族到平民的社会各个阶层,具有时间长(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地域广(地域以黄河流域为主,波及长江、汉水、汝水一带,涉及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及湖北北部等地)、作者众(既有贵族创作雅诗、也有平民奴隶吟唱的风谣,还有乐官祭祀典礼制作的颂诗)等特征。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共15《国风》;《雅》105篇,包括《大雅》31篇,《小雅》74篇;《颂》40篇,其中《周颂》31篇,《商颂》5篇,《鲁颂》4篇。
《诗经》国风绝大部分作者是下层人民,“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即“王畿”之乐。
大雅作者主要是上层贵族,用于诸侯朝拜;小雅作者既有上层贵族,也有下层贵族和地位低微者,用于贵族宴享。
“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在重大祭典时,连歌带舞,颂赞祖德以娱神,作品皆出自社会上层人物之手。
第二讲:物质生产习俗与《诗经》劳动诗歌农业成为《诗经》时代周人主要的生产方式和主要的社会生活内容。
《国学经典导论》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国学经典导论》综合练习题及答案第一篇:《国学经典导论》综合练习题及答案《国学经典导论》综合练习题一、单项选择1.下面关于“孟母教子”的故事见于西汉刘向《列女传•母仪篇》的是A。
A.孟母三迁 B.断织劝学 C.杀猪取信 D.孟子去妻 2.孟子游说诸侯,被授与“卿”之高位,是在__ D ___。
A.宋国B.魏国C.滕国D.齐国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出自__ B_。
A.《论语》B.《孟子》C.《荀子》D.《庄子》 4.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是在C。
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 5.第一个系统地论述“人性善”的思想家是B。
A.孔子B.孟子C.荀子D.告子6.提出著名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个命题的思想家是__D__。
A.孔子B.墨子C.荀子D.孟子7.被毛泽东称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国学大师是__C__。
A.王国维B.梁启超C.蔡元培D.章太炎二、多项选择1.以下篇目出自《孟子》的有BCD。
A.《公冶长》B.《公孙丑》C.《告子》D.《尽心》E.《为政》2.下列名句出自《孟子》的有__ABDE___。
A.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B.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C.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D.惟仁者宜在高位。
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E.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3.2006年,全球130多万华人通过网上投票选出了“十大国学大师”。
下列属于“十大国学大师”的是_ ABCE__。
A.梁启超B.陈寅恪C.鲁迅D.季羡林E.冯友兰 4.下列成语典故出自《孟子》的有__ABCDE___。
A.五十步笑百步B.始作俑者C.出类拔萃D.率兽食人 E.尽信书不如无书三、默写(名句填充):1、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员。
2、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国学经典选读期末复习指导参考答案

《国学经典选读》期末复习指导一、复习范围根据教学大纲,本课程复习考试范围是第一章至第九章。
二、考试形式、答题时限考试形式是闭卷考试,答题时限为90分钟三、期末考试题型期末考试题型包括填空、名词简释、简答题和问答题四种。
填空题主要在常识中产生,个别内容在名词中产生。
四、期末复习题(一)常识1.中华文明的形成经历了四个时期:先秦是萌芽期,汉魏六朝是形成期,唐宋至明中叶是成熟期,明中叶以后就进入转型期。
2.进入民国,经书成为普通的古文献。
作为历史学的资料,章学诚所谓的“六经皆史”得到了全面的体认。
3 .如果说中国传统学术是一座大厦,那么经学就是这座大厦的基柱。
4. 在五经之中,《周易》是古代占卜之书。
5. 《诗经》的价值,一在于文学价值,一在于文化价值。
6. 西汉出现了三种尚书,即《今文尚书》、《古文尚书》和“伪尚书”。
7.《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8. “仁”和“礼”是孔子思想的两个基点。
9. 《左传》、《公羊传》和《毂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10.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左史记言,右史记事。
事为《春秋》,言为《尚书》。
11. 司马光主持编篡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史书。
12. 司马迁把“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作为其建立史学体系的追求。
13. 阅读《三国志》不仅要注意其正文,更要注意阅读裴松之的注文。
14. 在先秦,墨学和儒学是并称的两大显学。
15. 先秦名家“合同异”一派是以惠施为代表的。
16. 战国晚期的苏秦和张仪成为纵横家的代表人物。
17. 秦汉以后的中国子学,可按五个历史阶段来区分,即两汉子学、魏晋玄学、隋唐子学、宋明理学和清代子学。
18. 玄学的逻辑基础是汉魏之际清议之风所带来的名实之辩。
19. 经史子集四部中,集部多是文章、诗赋的汇编。
20. 研究《楚辞》的代表性著作有王逸的《楚辞章句》、洪兴祖的《楚辞补注》和朱熹的《楚辞集注》。
这三本书是对《楚辞》进行研读的基本书目。
中华原典导读复习

一、中华原典分类举要分类方法:四部分类法经、史、子、集一经部“六经”孔子——易书诗礼乐春秋“五经”汉——易书诗礼春秋“十三经”朱熹——易书诗“三礼”“三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其他如:广韵、说文解字等二史部二十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三子部儒家、兵家、法家、……、释家、道家四集部,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周代通过事物变化的规律来预测吉凶的算卦书;构成①易经和易传;②十翼:彖、象、系辞上、下、文言、序卦、说卦、杂卦内容和体例阴爻、阳爻→八卦→六十四卦八卦名称及所象征的八种事物: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卦取像歌: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古经每卦内容由四部分组成:卦象、卦名、卦辞、爻辞蒙卦的卦像由坎下艮上组成,“蒙”是卦名,后面内容是蒙卦卦辞;;(一)说文解字的概况1)作者:许慎,字叔重,东汉人;汉代有名的经学家、文学专家、语言专家;中国文学的开拓者;2)简称说文,我国首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全书收字9353个540个部首,14大类二说文解字的内容说文是我国第一部全面分析字形、解说字义的着作,又是中国最早出现的文化百科全书;1.分540部2.探讨文字的起源1八卦伏羲 2结绳记事神农 3刻符记事4图画 5仓颉造字3.创立“六书”理论4.解释文字五、诗经性质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或曰选集,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诗集;篇数305篇毛诗篇目为311篇收集“采诗说”——风诗“献诗说”——雅诗“作诗说”——颂诗六义诗体分类——风雅颂艺术表现手法——赋比兴“风”声,指的是土声、地方土乐,即土风歌谣,共160篇;现在一般研究者也认为国风是采自各地的民风歌谣;“雅”正,雅乐也就是正乐、朝廷正乐、京腔雅歌,包括小雅74篇、大雅31篇,合称“二雅”,共105篇;“大雅”是用于隆重盛大宴会的典礼;“小雅”则是用于一般宴会的典礼; “颂”专门用来宗庙祭祀且奏以大钟或伴以舞蹈的乐歌;包括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内容多为赞美神灵或祖先的功德;“赋”“敷”或者“铺”,至直接的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的艺术表现手法, 是最基本最常用的手法;“比”譬,比喻、比拟、象征这类艺术表现手法的概称,类比联想的思维方式; “兴”“起”,指触物生情的联想式开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思想内容一、农事诗农事诗,反映了周代的农业生产活动,例如,反映妇女采集劳动的周南·苤苡反映牧业生产的小雅·无羊,代表豳风·七月;二、征役诗高昂的战歌小雅·六月征夫的悲歌幽风·东山思妇的哀怨卫风·伯兮三、婚恋诗相恋与欢会:邶风·静女追慕与苦思:周南·关雎、秦风·蒹葭爱的受阻:郑风·将仲子婚嫁:周南·桃夭弃妇:卫风·氓等;四、怨刺诗刺贪刺虐:大雅之民劳、小雅之节南山、正月、十月之交等;刺乱刺淫:国风中之邶风·新台、魏风·硕鼠、陈风·株林等;五、史诗:大雅之生民六、祭歌燕飨诗如小雅之鹿鸣、常棣、宾之初筵等;大雅·行苇、鲁颂·有駜通常也被认为是宴饮之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华原典分类举要分类方法:四部分类法(经、史、子、集)(一)经部“六经”(孔子)——《易》《书》《诗》《礼》《乐》《春秋》“五经”(汉)——《易》《书》《诗》《礼》《春秋》“十三经”(朱熹)——《易》《书》《诗》“三礼”“三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其他如:《广韵》、《说文解字》等(二)史部二十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三)子部儒家、兵家、法家、……、释家、道家(四)集部《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原典》导读(一)“原典”、“元典”概念1.家——原——源原:侧重于个体,具象的起始。
2.元,始也元:侧重于混沌,整体的起始。
“原典”是指作为文化源头的经典要籍,指一种文化、思想、流派最开始、最本源的著作。
(二)为社么要读“原典”?1.“原典”自身的魅力2.前辈学者的启示3.现实的需要二、《周易》相关内容:【性质】①《周易》是中国文化的源头,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周代通过事物变化的规律来预测吉凶的算卦书。
②《周易》带有迷信色彩,但这并不能够影响它的内容当中包含着精华,包含着大智慧。
【构成】①易经和易传;②十翼:《彖》(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文言》、《序卦》、《说卦》、《杂卦》【内容和体例】阴爻、阳爻→八卦→六十四卦八卦名称及所象征的八种事物: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卦取像歌: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蒙:亨。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初噬告,再三渎,渎则不告。
利贞。
《彖》曰: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
“蒙,亨”,以亨行时中也。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
“初噬告”,以刚中也。
“再三渎,渎则不告”,渎蒙也。
蒙以养正,圣功也。
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
《象》曰:“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
六三:勿用娶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
六四:困蒙,吝。
六五:童蒙,吉。
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
古经每卦内容由四部分组成:卦象、卦名、卦辞、爻辞蒙卦的卦像由坎下艮上组成,“蒙”是卦名,后面内容是蒙卦卦辞。
“初六”——“上九”,为蒙卦的每一爻的爻辞。
《彖》内容解释蒙卦卦名、卦辞、蒙卦整卦的大旨。
“《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为大象,阐释卦像“《象》曰:“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为小像,阐释爻像。
《周易》导读(一)《周易》的作者和成书时代【总结】①《周易》经传的创作经历了远古时代至春秋战国之间的漫长过程。
②不是一人一地一时所作,有一个积淀过程,是“人更多手,时历多年”的集体撰成的作品。
(二)《周易》的内容和体例【体例】广义狭义一般指古经部分一般指古经和大传(64卦,386爻,450句卦辞)【内容】(三)二十一世纪为什么还要学习《周易》?1.《周易》是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原典。
儒家:“五经”之首道家:“三玄”之一2.《周易》是一本奇书,充满了神秘的色彩,历来“见仁见智”,分歧很大,有必要仔细研究。
3.中国文化延续了五千年,肯定有其合理的一部分。
(四)《周易》的性质1.用来算卦的占卜术。
2.关于“周易”的解释,影响较大的有三种:(1)周朝简易的占卜术(2(3)易:天道的规律和人生事物变换的法则(4)周:周代易:变化周代通过事物变化的规律来预测吉凶的算卦术《周易》是用来算卦的书,带有迷信色彩,但并不能影响其内容中包含着精华和大智慧。
(五)《周易》的作者和成书时代1.伏羲做八卦2.周文王作系辞3.周公作卦爻辞4.孔子作“十翼”《周易》是“人更多手,时历多世”的集体撰成的作品创作:远古时代————春秋战国天垂象,見吉凶,所以示人也。
从二;二,古文上字。
三垂,日月星也。
觀乎天文,以察時變,示神事也。
凡示之屬皆从示。
,古文示。
“示”为部首。
“天垂象,見吉凶,所以示人也。
”解释此部首含义,意思是:上天把自己的旨意通过征象垂示下来,展示吉凶,以这种方式来告诉人们应该守本分守规矩。
“从二;二,古文上字。
三垂,日月星也。
”分析“示”字结构,为“上”和代表日月星的三垂会意而成。
“凡示之屬皆从示。
”说明体例,意思是凡跟“示”这个部首有关的字都排在这个部首里。
“,古文示。
”说明“示”字有重文,将“示”字的古文写法标明出来。
许慎释字的特点:一是用“六书”理论;二是掺杂文化因素。
《说文解字》导读(一)《说文解字》的概况1)作者:许慎,字叔重,东汉人。
“五经无双许叔重”;汉代有名的经学家、文学专家、语言专家;中国文学的开拓者。
2)简称《说文》,我国首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全书收字9353个(540个部首,14大类)。
(二)《说文解字》的形义分析1.文,错画也。
象交文。
凡文之属皆从文。
2.3.4.(五)《说文解字》的内容《说文》是我国第一部全面分析字形、解说字义的著作,又是中国最早出现的文化百科全书。
1.分540部2.探讨文字的起源(1)八卦伏羲(2)结绳记事神农(3)刻符记事(4)图画(5)仓颉造字3.创立“六书”理论4.解释文字(六)“六书”,最早出自《周礼》造字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用字法:转注、假借『象形』古人对抽象事物有时采用依附象形的办法来造字。
Eg:果,木實也。
从木,象果形在木之上。
(果,树结的籽实。
字Eg :泪,『指事』(事,事物)指事者,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Eg。
(,高处。
这是古文字,是指事字。
上,篆文写作。
(,底部。
作。
Eg:朱,赤心木,松柏屬。
从木,一在其中。
亦,人之臂作边旁,像臂弯下两个腋窝的样子。
所有与Eg:林,平土有叢木曰森,木多皃。
从林从木,讀若曾參之參。
(作边旁,像太阳落在草丛中。
)早,晨也。
从日在甲上。
(“甲”上。
)形采用“日Eg:=考老令,长,酉,女,汝,尔,应用“六书”理论分析下面汉字结构:美上竹月果雨甘朱泪化朝犬莫颖西我考老羊逐寇牧你自何刃玲信寒缸象形:竹月果雨泪犬羊自指事:上甘朱刃会意:美化朝莫逐寇牧信寒形声:颖何问缺转注:考老假借:西我你(“从…从…”→会意)四、《诗经》:《诗经》的性质、名称、篇数、时代《诗经》“六义”:风雅颂(诗体分类);赋比兴(艺术表现手法)《诗经》的思想内容:一、农事诗二、征役诗三、婚恋诗四、怨刺诗五、史诗六、祭歌《诗经》导读【性质】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或曰选集),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诗集。
【名称】原称《诗》《诗三百》,战国始称为“经”,汉代正式称为《诗经》,为经书之首。
【篇数】305篇《毛诗》篇目为311篇(6篇为有目无词的“笙诗”——有曲谱没有歌词)【时代】西周初年——春秋中叶,少数为商代最早作品《商颂》5篇最晚作品毛诗《陈凤·株林》(约为公元前599年)齐诗《曹风·泉》(约为公元前510年)【地域】黄河中下游地区,少数涉及江汉地区【作者】民间仆隶平民→→→朝廷公卿大夫→→→社会各个阶层(大部分为无名氏,少部在其内容中隐现)Eg:《载驰》许穆夫人,姬姓,第一爱国女词人【收集】“采诗说”——风诗“献诗说”——雅诗“作诗说”——颂诗【整编】“太师编诗说”(早期整理)“孔子删诗说”(再次整理)【应用】早期:礼乐演奏、教育国子、观风知政春秋:赋诗言志(引用学习、外交措辞)孔子时:教育弟子战国:引诗说理秦代:焚诗禁毁汉代:回复传授【六义】诗体分类——风雅颂艺术表现手法——赋比兴“风”声,指的是土声、地方土乐,即土风歌谣,共160篇。
现在一般研究者也认为国风是采自各地的民风歌谣。
“雅”正,雅乐也就是正乐、朝廷正乐、京腔雅歌,包括《小雅》(74篇)、《大雅》(31篇),合称“二雅”,共105篇。
“大雅”是用于隆重盛大宴会的典礼;“小雅”则是用于一般宴会的典礼。
“颂”专门用来宗庙祭祀且奏以大钟或伴以舞蹈的乐歌。
包括《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内容多为赞美神灵或祖先的功德。
“赋”“敷”或者“铺”,至直接的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的艺术表现手法,是最基本最常用的手法。
“比”“譬”,比喻、比拟、比附、象征这类艺术表现手法的概称,类比联想的思维方式。
“兴”“起”,指触物生情的联想式开头。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思想内容】一、农事诗农事诗,反映了周代的农业生产活动,例如,反映妇女采集劳动的《周南·苤苡》反映牧业生产的《小雅·无羊》,代表《豳风·七月》。
二、征役诗高昂的战歌:《大雅》之《江汉》、《常武》,《小雅·六月》征夫的悲歌:《幽风·东山》思妇的哀怨:《王风·君子于役》、《卫风·伯兮》三、婚恋诗相恋与欢会:《召南·野有死麕》、《邶风·静女》、《郑风·野有蔓草》等。
追慕与苦思:《周南·关雎》、《秦风·蒹葭》、《陈风·月出》、《郑风·子衿》等。
爱的受阻:《鄘风·柏舟》、《郑风·将仲子》等。
婚嫁:《周南·桃夭》、《召南·摽有梅》等。
弃妇:《邶风·谷风》、《卫风·氓》等。
四、怨刺诗刺贪刺虐:刺昏刺暴,怨苦怨劳,怨不公不均。
如:《大雅》之《民劳》、《桑柔》、《瞻卬》,《小雅》之《节南山》、《正月》、《十月之交》等。
刺乱刺淫:《国风》中之《邶风·新台》、《魏风·伐檀》、《魏风·硕鼠》、《陈风·株林》等。
五、史诗六、祭歌(燕飨诗)如《小雅》之《鹿鸣》、《常棣》、《宾之初筵》等;《大雅·行苇》、《鲁颂·有駜》通常也被认为是宴饮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