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内外环境保护形式

当前国内外环境保护形式
当前国内外环境保护形式

当前国内外环境保护形势及其研究进展

自20世纪巾叶以来,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全球性影响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当前不仅发生了区域性的环境污染和大规模的牛态破坏,而且出现了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酸雨蔓延、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大气污染、水污染、海洋污染和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全球十大环境问题。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地球是一个有机整体,地球系统各部分(海一气、陆一气、气一生、海一陆、人一地)之间相互作用密切。人类是地球系统的核心,已经成为地球环境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人类活动对某一圈层施加的影响,将会通过各圈层之间的物理、化学、生物过程对其他圈层产生作用,针对某一全球环境问题的治理措施也会对其他圈层产生影响。由于地球的整体性和地球各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由水圈、土壤圈、大气圈、生物圈和岩石罔所组成的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的变化问题受到国际学术界的普遍关注。本文主要就当前国内外环境保护形势及其研究进展进行初步论述。

l 水环境保护形势及其研究进展

1.1水环境保护形势

20多年来,由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造成水污染问题集中爆发,表现出复合型、结构型、流域性和综合性等特征。根据2008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我国七大水系水质总体为中度污染,湖泊(水库)富营养化问题突出。其中除长江、珠江水质良好外,松花江为轻度污染,黄河、淮河、辽河为中度污染,海河为重度污染;巢湖水质为V类,太湖、滇池水质为劣V类。总体而言,我国水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1)主要污染物总量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严重;(2)重金属污染依然是主要污染问题;

(3)湖库水环境富营养化问题严重;(4)新型污染物及其复合污染的危害正日益显现;(5)水资源过度开发、全球气候变化造成的水环境问题更为复杂。尽管近些年来,国家在水环境治理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财力,但污染控制的效率还十分低下,水环境逐步恶化态势始终未能得到遏制.危及饮用水安全、人民健康等重大民生问题尚未解决,并引起跨界流域水环境污染的省际、国际纷争。

1.2水环境保护基础研究

近年来,水污染生物监测、自动监测和遥感监测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到水环境监测中。我国也相继开展了天然水水质、重金属和痕量有毒有害有机污染等水质参数监测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研究,建立了多参数的水质自动监测集成系统,开发了水质监测管理系统软件。

在水环境理论方面,我国开展了包括重金属形态分级及其毒理学效应、环境界面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有机污染物定量结构活性及生态效应、环境污染预测模型等方而的基础理论研究工作。

为定量捕述污染物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国外特别是美国提出和发展了诸如Streeter—Phelps模型、QUAL模型体系、WASP模型体系、CE.QUAL-R1和CE.QUAL-W2等水质模型;国内水污染数值模拟研究仍处于发展阶段,与发达国家研究水平尚有一定差距,但近年来我围学者构建了大量河流、湖泊等重要水域富营养化牛态系统动力学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水域富营养化管理的理论化、定量化和预警化。

在水环境预测预警研究方面,德国和奥地利联合开发了多瑙河流域水污染预警系统;美国在密西西比河流域,德国在莱茵河流域开发了水污染预测系统并建立了洪水预报系统和灾害预警系统。国内在桂江、汉江和辽河流域也建立了水环境预警系统。

1.3 水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研究

美国、欧洲和日木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相继开展了水环境治理和修复工作,并取得了明显成效;近20年来,我国除了在“三湖”、“三河”进行重点治理外,在其他河流、湖泊也开展了水环境治理和修复工作,获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但仍存在许多不足。目前国际上采用的水污染治理技术主要有三类:

一是物理方法;二是化学方法;三是生物一生态方法。其中生物一生态方法是当前的研究热点,它主要包括水生植物修复技术、生物调控技术、生物膜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仿生植物净化技术、土地处理技术和深水曝气技术等。

1.4我国水环境保护战略重点

造成我国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冈有:(1)城市扩张与工业布局不合理、农业而源污染严重;(2)经济发展模式粗放、生产技术水平低、资源消耗量大、排污水平高;(3)污染治理投入不足,污染治理体制机制不健全;(4)环境保护技术设备成套化与产业化程度较低;(5)水污染防治和水环境综合管理策略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6)环境保护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还比较普遍等。在体制方面的深层原因是环境监管的压力不足、环境监管的动力不足、环境监管的能力不足,急需继续深人剖析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原因,包括根本原因、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等。

因此,急需辨识和预测重大水环境问题成因,阐明我国水环境污染的发展趋势,从水质改善、水生态系统恢复、饮用水安全等角度提出我国水环境保护的战略任务和保障措施,以指导全国和重点流域、湖泊的水污染综合防治工作。重点开展以下研究:(1)我国流域水环境质量、污染综合防治和经济协调发展的关系;(2)强化水环境点源、菲点源、内源监控、预警与综合管理;(3)建立基于生态毒理效应的水环境质量基准、标准的水质安全策略;(4)基于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污染防治与修复策略;(5)重点流域、湖泊水污染防治与修复策略;(6)水环境容量总量控制和流域综合管理策略。

2土壤环境保护形势及其研究进展

2.1 土壤环境保护形势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集约化的快速发展以及受全球变化的影响,我国土壤环境形势日趋严峻。据估计,我国受农药、重金属等污染的土壤面积达到上千万公顷,其中矿区污染土壤达200万hm2,石油污染土壤约500万hm2,固体废弃物污染土壤约5万hm2。这些污染已对我同生态环境质量、食品安全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当前我国土壤污染表现出多源、复合、量大、面广、持久、毒害等现代环境污染特征。土壤污染正从局部蔓延到区域,从城市城郊延伸到乡村,从单一污染扩展到复合污染,从常量污染物转向微量持久性毒害污染物,从有毒有害污染发展至有毒有害污染与氮、磷营养污染交叉,形成点源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农业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与二次污染相互复合或混合的态势。总体而言,目前的土壤环境问题不仅涉及“净土洁食”等与土壤环境污染相关的问题,而且包括“碧水蓝天”密切相关的土壤侵蚀、土壤荒漠化、土壤石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还涵盖了关系国家“粮食安全”问题的土壤贫瘠、土壤板结等肥力环境问题。

2.2 土壤环境保护基础研究

我国在土壤污染基础性调查工作大体上是在20世纪80年代完成的,“七五”期间,原国家环保总局主持完成了土壤环境背景值和环境容量研究。农业部门组织丌展了农业环境质量调查和背景值研究,先后完成二次全国性的上壤普查丁作。国土资源部从1999年组织了典型地区多目标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但此次调查主要针对地球化学无机元素。因此,目前我们对我国20多年来土壤污染及其污染环境质量状况缺少伞面的、完整的和系统的了解和认识。

2.3 土壤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研究

美国、挪威和法国等发达国家建立了专门基金,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上壤污染档案、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等相关研究。在污染土壤的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已进入到商业化实用阶段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尤其是生物修复技术备受青睐。目前,植物修复研究已成为国际研究热点,在美国已经出现一大批研究和推广植物修复技术的公司,其中部分公司股票已经上市。“十五”以来,在国家863计划项目的资助下,我国在砷、铜、锌等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已经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植物修复技术。我国在POPs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和微生物一植物联合修复技术方而也进行了研究。在表面活性剂增强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研究方面,主要集

中在溶液体系中表面活性降解有机污染物的作用和机理上。早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针对石油污染物生物修复技术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包括降解微生物的筛选、降解微生物的活性监测、土壤残油的定量分析、残油降解的控制因子以及降解微生物的富集等,在石油污染物的生物降解性、降解机理、限制性因素以及降解动力学模型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但我国在某些土壤污染修复技术研究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2.4我国土壤环境保护战略重点

究其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囚,一方面是人们对土壤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土壤环境保护法制、体制、机制、监管体系尚未确立;另一方面,对土壤环境保护的重大科学、技术、管理问题缺乏研究,缺少投入。

因此,急需加强我国土壤环境保护的科技研究,构建人地和谐、永续利用的我国土壤环境保护体系。当前必须开展以下重点科技战略研究:

(1)做好土壤环境质量基础调查,摸清家底:明确我国农田土壤的污染状况,完成污染场地的登记工作,建立菜篮子基地和有机食品基地;实施土壤污染源的全面调查工作,建立土壤环境质量档案数据库。

(2)制定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体系和土壤污染防治法:明确基于风险的污染场地环境管理的先进理念,建立我国污染场地生态和人体健康风险评估方法,及时出台有关技术规范和技术导则;对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流域土壤的环境背景值、土地不同使用类型的地球化学基准开展研究,建立与水一土.气.动植物安全相协调的土壤环境质量国家标准与地方标准。制定包括土壤污染调杏技术规范、土壤污染物分析标准方法、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土壤污染评价方法、土壤污染风险评估、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污染场地管理、土壤污染控制和修复技术、政府和环保部门的职责、单位和个人保护义务、土壤污染仲裁、土壤污染防治和修复基金、赏罚与咨询机构等在内的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规。

(3)编制全国土壤污染防治规划与功能区划:根据全国土壤污染状况和污染源调查结果,编制土壤污染防治规划,并对经济发达地区(如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环渤海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和大型工矿区土壤,大型湖泊,大型河流流域和大型水利工程(如南水北调工程水源地、三峡库区、大中城市水源保护区等)辐射区土壤环境进行功能划分。

(4)做好农田和场地土壤污染控制和修复试点示范:升展循环经济的废弃物综合利用与新型土壤修复材料的研发,提出污染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控制技术和措施,发展具有从源到汇的土壤污染控制/修复技术与示范,包括二次污染的控制,如污染农田和场地土壤的修复等。

(5)做好区域土壤污染综合防治试点与示范:在区域土壤环境质量状况调查的基础上,开展土壤酸化、面源污染及其重点区域土壤的污染综合防治试点,建立一批区域土壤污染综合防治示范区。

3 大气环境保护形势及其研究进展

3.1大气环境保护形势

当前全球大气环境的主要问题是:全球变暖、臭氧层遭破坏和酸雨危害。IPCC在2007年第四次评估报告中指出,最近100年(1906。2005年)全球平均气温上升O.56~0.92℃。据世界气象组织报告,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臭氧总量有逐渐减少的趋势。酸雨面积已占世界国土总面积的30%。我国未来的气候变暖趋势也将进一步加剧,预测结果表明:(1)与2000年相比,2020年中国年平均气温将升高1.3~2.1℃,2050年将升高2.3~3.3℃。全国温度升高的幅度由南向北递增。西北和东北地区温度上升明显。预测到2030年,西北地区气温可能上升1.9—2.3℃,西南可能上升1.6~2.O℃,青藏高原可能上升2.2—2.6℃。

(2)未来50年中国年平均降水量将呈增加趋势,预计到2020年,全国年平均降水量将增加2%~3%,到2050年可能增加5%~7%。其中东南沿海增幅最大。(3)未来100年中国境内的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可能性增大。除此之外,目前我国大气环境污染形势严峻,呈现出压缩型、区域性和复合型特征(如光化学烟雾、灰霾天气等),主要体现在:污染范围从城市局部区向区域性污染扩展;污染类型

从工业污染为主向复合型污染转变;污染物种类由一次污染物(二氧化硫和颗粒物总量)向二次污染物(细颗粒和臭氧)为主转变;重点污染地区从东部沿海地区向中部-西部地区扩展;污染传输的范围覆盖境内和跨境区域。

3.2 大气环境保护基础研究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综合报告于2007年11月17日在西班牙正式发布。综合报告将温室气体排放、大气温室气体浓度与地球表面温度直接联系起来,综合评估了气候变化科学、气候变化的影响和应对措施的最新研究进展。

为研究污染物在大气层中的输送与演变规律以及控制对策,评估大气污染的气候环境效应,国内外研制或发展了多套大气污染模式系统,以用于解决不同尺度、不同类型的大气污染问题和实际应用。主要模式包括:全球三维大气化学输送模式(MOZART-2);区域大气模拟系统(RAMS);多尺度空气质量模拟系统(CMAQ);空气质量模式系统(CMAQ.RAMS)。国际上有关街区空气污染与控制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是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其中在外场观测、物理模拟和数值模式等方面均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而我同还处于起步阶段。

国际上较早开展空气污染预报研究的国家有美国、英国、日本、荷兰、前苏联等。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大均采用潜势预报方法。进入80年代以后,国际上开始致力于定量污染浓度的预报,包括统计预报和数值预报。当前国际上的发展趋势是采用先进的、科学上更严格、更定量的数值预报方法。

3.3大气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研究

为应对全球变化,美国普林斯顿大学Pacala提出了“稳定楔”理论,指出可以利用15种气候变化减缓技术,其他一些组织或研究计划,如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能源技术战略计划、美国气候变化技术计划等电概括了一些气候变化减缓技术。

近年来,利用植物修复技术治理大气污染尤其是近地表大气的有机污染物与无机污染物的混合污染逐渐成为国际上环境污染防治研究的前沿性课题。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通过实验筛选对大气污染有较强的抵抗能力,或对污染物有较强的吸收净化能力的植物上。其中,在20世纪60年代,联邦德国已开展挪威云杉和欧洲赤松的选育研究;美围宾夕法尼亚州州立大学也在20世纪70年代开展了抗大气污染植物的筛选研究;我国大规模丌展抗大气污染植物筛选研究,是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

在室内空气污染治理方法方面,除传统的物理化学吸附、臭氧净化、负离子净化、静电除尘、膜分离技术外,同内外也发展了诸如光触媒、空气触媒技术、二氧化钛一活性炭纤维合成技术、低温等离子体空气净化技术、纳米光催化等离子体结构负荷单元的空气净化等新方法。

3.4我国大气环境保护战略重点

针对目前大气环境质量现状,需要整体考虑大气酸沉降、臭氧、细粒子、重金属等环境问题,研究有效多污染物综合减排方案;制定非点源污染控制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或修编非点源污染控制规划;研发经济而实用的非点源污染控制技术;研究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总量协调模式,建立基于区域空气质量立体观测的大气污染预测预警系统,加强重点区域、城市群复合污染的联合控制。以大幅度降低我国空气环境中各种污染物的浓度,明显改善居民生活区、重点污染地区和城市的大气环境质量,为我国大气环境质量的宏观控制提供战略保障。

4生物保护形势及其研究进展

4.1生物保护形势

近年来,物种灭绝的加剧,遗传多样性的减少,以及生态系统特别是热带森林的大规模破坏,引起了国际社会对生物多样性问题的极大关注。目前,我国生态保护的形势也不容乐观。区域生态恶化的趋势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局部生态问题有所缓和,同时区域生态破坏在加剧;原有的生态问题有所好转,同时新的生态问题不断出现;单项生态问题有所控制,同时系统性生态问题更加突出。生态退化的形势总体上表现为:区域生态系统结构破坏严重,生态过程盲目无序,生态服务功能持续下降。具体在:植

被衰退日趋严重、土地退化问题突出、湿地萎缩令人担忧、牛物多样性面临威胁、地面沉降不断加剧、生态灾害频发、冰川退缩趋势明显及海岸带蚀退等。其中受气候变暖的影响,未来的预测结果表明:(1)中国干旱区范围可能扩大、荒漠化可能性加重;(2)中国沿海海平面仍将继续上升;(3)青藏高原和天山冰川将加速退缩,一些小型冰川将消失。

4.2生物保护研究

2002年以来,国内外主要探讨物种多样性对系统生产力和稳定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开始运用已有的知识揭示更大时间、空间尺度上的物种多样性一生态系统功能关系;而非生物因素(如资源、环境扰动等)与多样性一生产力的交互关系则吸引了许多生态学家开展实验研究;营养级相互关系对多样性效应的影响也开始受到重视。同时,也开始认真地思考物种共存机制对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的决定作用。

由于人类经济活动的加剧,近百年来世界各地的生物多样性均普遍性地降低。因此,许多国家均已开始非常重视生物多样性的保育。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参加国均签约了“国际生物多样性公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在1990年组织了国际生物多样性项目(DAVERSITAS),1996年开始实施。我国在国际上率先完成了“中国生物多样性同情报告”。在“八五”、“九五”期间我国还完成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学”、“濒危植物保护生态学”和“生物多样性保育与持续利用的生物学基础”等重大科研项目。

目前国际上对生物多样性形成理论研究还处于多种假设阶段,形成了种种不同的理论假说,如“区系起源论”、“经度纬度论”、“历史地理论”、“环境资源论”、“生态平衡论”和“中间水平论”等。

4.3我国生物保护战略重点

我国生态退化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我国生态本底脆弱、气候变化异常、经济发展粗放、资源利用效率低、生态资产市场配置缺失、生态建设缺乏系统性、生态监管体制不和谐及生态保护意识薄弱、能源的生产与消耗不平衡、国家产业结构不合理。从而,经济粗放式发展在短期内仍将存在,人口数量和消费需求的增加仍将延续,气候变暖态势难以控制,而且国际履约的任务还非常艰巨。

因此,急需更新生态保护观念,革新生态系统综合管理体制,创新生态保护科学与技术,处理好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环境的结构性保护与生态的功能性保护的关系、生态保育与生态建设的关系,最终实现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生态系统结构逐步优化,促进经济增长的生态系统过程不断理顺.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服务功能日益提升,生态系统结构、过程与功能之间相互协调、良性互动。加强经济发展、能源生产与消费和环境保护多目标综合协调优化研究;基于温室气体控制的经济效率,开展能源与温室气体控制、节能减排等科技前沿问题的研究。

5矿物资源环境保护形势及其研究进展

5.1 煤资源环境保护形势及其研究进展

燃煤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有硫化物、氮化物、飞灰、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放射性微粒、各种微量金属元素及有机污染物如多环芳烃(PAHs)。其中PAHs对人体健康具有致癌和致突变隐患,因此对煤中PAHs的研究已逐步提到环保科研上作的日程上。

在煤中硫和脱硫技术的研究方面,主要涉及煤中硫的区域分布、形态与结构、地球化学属性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煤岩特征与硫的关系、微量元素与硫的关系、硫的成因模式以及煤炭加工利用过程中硫的工艺特性等。南于一些先进测试技术的引入,如扫描电镜、电子探针、透射电镜等,更促进了煤中硫赋存状态、化学性质以及热转化机理的研究,从而也刺激r物理脱硫工艺及化学脱硫和生物脱硫(微生物脱硫)的快速发展。国际上不少学者对煤中微最元素在不同煤类、不同煤田、不同煤层或同一煤层的剖面分布情况均作过广泛而详细的研究,并利用组分分离和微区分析技术研究显微煤岩组分中微量元素分布特征。存煤中微量元素赋存状态、煤中微量元素成因、迁移聚集机制以及微量元素的环境效应方面也开展

了大量研究工作。针对煤巾PAHs分布赋存特征以及PAHs对环境的危害,国内外学者也作了一定的研究工作,但燃煤排放非PAHs类有机污染物问题的研究基本属于空白的研究领域。

降低NOx污染的主要技术有:低NOx燃烧技术和烟气净化降低NOx技术。烟气脱硫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脱硫技术,按脱硫产物的干湿形态分为湿法、半干法和干法工艺,其中以石灰石或石灰为吸收剂的强制氧化湿法脱硫方式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脱硫技术。世界上对燃煤烟气中CO2的回收和利用研究主要工艺有溶剂吸收法、变压吸附法、低温精馏法和固体膜分离法。

5.2石油资源环境保护形势及其研究进展

石油污染泛指原油和石油初加工产品(包括汽油、煤油、柴油、重油和润滑油等)及各类油的分解产物所引起的污染。据统计,仅石油污染一项每年全世界就有800万t进入到环境中。

国内外对石油类污染物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中期。国内外研究人员通过各种实验的方式来认识石油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规律、迁移机理和建立了模拟污染物在土壤中迁移的数学模型。

目前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治理方法已拓展到真菌修复、植物修复及微生物一植物联合修复。其中,微生物修复是研究最多、应用也最为广泛的一种生物修复方法。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生物修复技术如土耕法、生物通气法、预制床法、堆肥法、生物反应器等。国内外许多研究者对石油污染土壤的微生物降解原理、影响因素、降解菌筛选等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研究。植物对有机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作用主要表现在植物对有机污染物的直接吸收、植物释放的各种分泌物或酶类促进有机污染物生物降解及强化根际微生物的矿化作用等方面。此外,植被也可以有效改善土壤条件、增强土壤透气性,从而提高降解效率。

6关于环境保护发展总趋势

(1)研究手段与方法更加先进。环境科学与技术之间的相互融合、相互渗透与相互转化更加迅速。以长期连续观测、探测和实验资料的积累与分析为基础,环境科学诸多前沿研究与高新技术的发展融为一体,新兴学科不断涌现。

(2)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结合更加紧密。围绕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到消化吸收再创新,境科技在基础研究、高新技术研究与成果应用转化等纵深层面同时展开,研发与应用结合更加紧密。

(3)研究视野更加开阔。环境科学已由传统的单一关注污染物质的环境效应和生态影响研究,转为更加关注环境与人体健康的影响研究,关注人类生产方式的转变,关注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关系、人与自然等人类社会发展的协调与和谐问题等,环境科技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导向作用愈加显现。

(4)末端治理转向全过程控制。环境治理已经从注重围绕末端治理走向全过程控制,综合防治调控,探求循环利用模式。各行各业均关注生态与环境保护,将绿色技术和设计融入各个领域;从产生生态与环境问题的驱动力角度采取措施,寻求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的转变,使发展与环境协调起来。

(5)进入以地球生态系统为对象的综合集成研究阶段。当前环境科学更加注重学科交叉、综合集成研究,并加强地球生态系统整体行为研究。全球已经开展的大型国际研究计划包括:国际地圈一生物圈计划(IGBP)、全球环境变化的人文因素计划(IHDP)、生物多样性计划(DIVERSITAS)和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逐步建立起了气候、海洋、陆地全球立体观测系统。

赵其国1 骆永明1 滕应1 曹伟2 吴绍华2

(1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南京210008)

(2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南京210093)

土壤学报2009.6

我国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与探索

我国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与探索 人类起源于自然,生存于自然,发展于自然。自人类出现以后,生物与环境、人与自然就紧密联系在一起。生物是在与环境的对立统一中存在的,而存在决定意识,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环境问题是不合理的资源利用方式和经济增长模式的产物,根本上反映了人与自然的矛盾冲突,究其本质是经济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问题。 一、人类认识和解决环境问题的探索历程 从全球视野看,人类面对的环境问题特别是环境污染问题,主要经历了“沉痛的代价、宝贵的觉醒、奋起的飞跃”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沉痛的代价。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强。随着科学技术、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的快速推进,人类的生产力水平有了极大提高。传统工业化在创造无与伦比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过度消耗自然资源,大围破坏生态环境,大量排放各种污染物,人类为此付出了沉痛的代价。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英、美、日等发达国家相继发生了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美国洛杉矶烟雾事件、英国伦敦烟雾事件、日本水俣病事件等八大公害。 (二)第二阶段:宝贵的觉醒。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促使人类环境意识开始觉醒。在环境觉醒历史进程中,出现过著名的3本书。第一本书是《寂静的春天》,作者蕾切尔·卡逊是一位美国海洋生物学

家。这本书揭露了为追求利润而滥用农药的事实,因而也有人把它叫做《没有鸟鸣的春天》。其代表性语言是,“不解决环境问题,人类将生活在幸福的坟墓之中”。第二本书是《增长的极限》,是1972年由来自世界各地的几十位科学家、教育家和经济学家会聚在罗马提出的一份报告。该报告的代表性观点是,“没有环境保护的繁荣是推迟执行的灾难”。第三本书是《只有一个地球》,是1972年斯德哥尔摩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秘书长莫里斯·斯特朗委托经济学家芭芭拉·沃德和生物学家勒·杜博斯撰写的。这本书的主要观点是,“不进行环境保护,人们将从摇篮直接到坟墓”。 (三)第三阶段:奋起的飞跃。经历了沉痛的代价和宝贵的觉醒之后,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认识逐步深入,对发展不断进行深刻反思。以四次世界性环境与发展会议为标志,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发生了历史性转变,期间发生了4次历史性飞跃。 1.第一次飞跃是1972年6月5日至16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世界各国开始共同研究解决环境问题。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确立了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共同看法和原则。环境宣言原文引用了主席的话:“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会议开幕日被联合国确定为世界环境日,每年的这一天世界各国都会举行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去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是“同呼吸、共奋斗”。

我国现阶段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分析(形势与政策论文)讲解

我国现阶段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环境问题是全世界面临的各种大问题。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环境恶化这个难题。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而我们也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尽自己的力量保护环境。 关键词:环境问题环境保护对策分析采取措施 一、我国的环境问题 (一)我国环境的历史问题 我国的环境问题伴随着我国的工业化进程而产生、加剧。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经济一直保持着稳定增长的良好态势。我们在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把环境保护列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并在污染源治理、达标排放、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及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环境保护投资力度大幅度增加; 国家环境重点保护区域、流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是我国环境污染形势依然严峻, 相当部分地区的环境污染状况仍然没有得到改善, 局部地区甚至还在加剧。在我国, 环境污染已成为危害人民健康、制约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我国当前的环境问题 1、土地荒漠化速度加快。我国是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土地总面积为 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3%,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华北和东北13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荒漠化给我国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它造成了可利用土地面积减少、土地生产力下降;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条

件恶化;旱涝灾害加剧;粮食产量下降;农田、牧场、城镇、村庄、交通线路和水利设施等受到严重威胁。全国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多亿元。 2、森林资源锐减。我国许多主要林区,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全国森林采伐量和消耗量远远超过森林生长量。大小兴安岭林区已经过量开采,南方某些林区的开采也已到了极限,森林资源日益枯竭。我国森林密集地区包括东北、四川、海南等地,毁林速度惊人。例如海南的热带雨林区,由于不合理的开荒种地、乱砍滥伐,热带雨林面积由1956年的86.6万公顷减至目前的24.5万公顷左右,森林覆盖率也由过去的26%降至7.2%。据学者计算,如果四川境内的宜林荒山全部绿化,每年可以通过大气环流向西北地区增送360亿立方米水份,这比南水北调或西线工程调水量大得多,也省钱得多。 3、水土流失日趋严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367万平方公里。据统计,我国每年流失表土总量达50亿吨,相当于全国耕地每年被剥去1 厘米的肥土层,经济损失100亿元。占国土面积38.2 %的水土流失区域内的河流以高含沙著称世界,黄河下游河床以每年10厘米的速度抬升,已高出地面3~10米,成为地上悬河。长江每年输入泥沙5亿吨,已超过黄河入海泥沙1/3。由于淤积,全国损失水库库容累计200亿立方米,相当于废弃库容1亿立方米的水库200座。 4、草原生态呈衰退趋势。我国拥有草地面积4亿多公顷,是全国耕地的4倍、林地的3倍,在世界各国中排居第二。我国天然草地主要分布在利用条件较差的山地或高海拔区域,此类地区又多为大江大河的源区。长江、黄河、淮河、珠江的发源均源于此。由于该区域 草地植被破坏严重,现却成为水土流失多发区及沙尘暴发生区。而平原草地却因利用条件便宜,在逐年增大的拓垦中,面积正在缩减。由于国家与地方政府对草地建设的投入一直严重不足,再加牧业生产者掠夺式的经营,超载过牧,重用轻养,甚至滥用,致使草原生态系统失衡,生产力下降。人为破坏,加速了生态环境恶化。

当前国内外环境保护形式

当前国内外环境保护形势及其研究进展 自20世纪巾叶以来,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全球性影响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当前不仅发生了区域性的环境污染和大规模的牛态破坏,而且出现了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酸雨蔓延、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大气污染、水污染、海洋污染和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全球十大环境问题。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地球是一个有机整体,地球系统各部分(海一气、陆一气、气一生、海一陆、人一地)之间相互作用密切。人类是地球系统的核心,已经成为地球环境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人类活动对某一圈层施加的影响,将会通过各圈层之间的物理、化学、生物过程对其他圈层产生作用,针对某一全球环境问题的治理措施也会对其他圈层产生影响。由于地球的整体性和地球各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由水圈、土壤圈、大气圈、生物圈和岩石罔所组成的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的变化问题受到国际学术界的普遍关注。本文主要就当前国内外环境保护形势及其研究进展进行初步论述。 l 水环境保护形势及其研究进展 1.1水环境保护形势 20多年来,由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造成水污染问题集中爆发,表现出复合型、结构型、流域性和综合性等特征。根据2008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我国七大水系水质总体为中度污染,湖泊(水库)富营养化问题突出。其中除长江、珠江水质良好外,松花江为轻度污染,黄河、淮河、辽河为中度污染,海河为重度污染;巢湖水质为V类,太湖、滇池水质为劣V类。总体而言,我国水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1)主要污染物总量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严重;(2)重金属污染依然是主要污染问题; (3)湖库水环境富营养化问题严重;(4)新型污染物及其复合污染的危害正日益显现;(5)水资源过度开发、全球气候变化造成的水环境问题更为复杂。尽管近些年来,国家在水环境治理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财力,但污染控制的效率还十分低下,水环境逐步恶化态势始终未能得到遏制.危及饮用水安全、人民健康等重大民生问题尚未解决,并引起跨界流域水环境污染的省际、国际纷争。 1.2水环境保护基础研究 近年来,水污染生物监测、自动监测和遥感监测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到水环境监测中。我国也相继开展了天然水水质、重金属和痕量有毒有害有机污染等水质参数监测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研究,建立了多参数的水质自动监测集成系统,开发了水质监测管理系统软件。 在水环境理论方面,我国开展了包括重金属形态分级及其毒理学效应、环境界面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有机污染物定量结构活性及生态效应、环境污染预测模型等方而的基础理论研究工作。 为定量捕述污染物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国外特别是美国提出和发展了诸如Streeter—Phelps模型、QUAL模型体系、WASP模型体系、CE.QUAL-R1和CE.QUAL-W2等水质模型;国内水污染数值模拟研究仍处于发展阶段,与发达国家研究水平尚有一定差距,但近年来我围学者构建了大量河流、湖泊等重要水域富营养化牛态系统动力学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水域富营养化管理的理论化、定量化和预警化。 在水环境预测预警研究方面,德国和奥地利联合开发了多瑙河流域水污染预警系统;美国在密西西比河流域,德国在莱茵河流域开发了水污染预测系统并建立了洪水预报系统和灾害预警系统。国内在桂江、汉江和辽河流域也建立了水环境预警系统。 1.3 水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研究 美国、欧洲和日木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相继开展了水环境治理和修复工作,并取得了明显成效;近20年来,我国除了在“三湖”、“三河”进行重点治理外,在其他河流、湖泊也开展了水环境治理和修复工作,获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但仍存在许多不足。目前国际上采用的水污染治理技术主要有三类:

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史

中国环境保护事业发展史 1972年6月5日至16日,世界上第一次国际性的环境会议《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有113个国家派代表参加。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 1972年6月5日是世界是第一个环境日。历届世界环境日主题:1974年:只有一个地球;1975年:人类居住;1976年:水,生命的重要源泉;1977年:关注臭氧层破坏、水土流失、土壤退化和滥伐森林;1978年:没有破坏的发展;1979年:为了儿童的未来--没有破坏的发展;1980年:新的十年,新的挑战--没有破坏的发展;1981年:保护地下水和人类食物链,防治有毒化学品污染;1982年:纪念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10周年--提高环保境识;1983年:管理和处置有害废弃物,防治酸雨破坏和提高能源利用率;1984年:沙漠化;1985年:青年、人口、环境;1986年:环境与和平;1987年:环境与居住;1988年:保护环境、持续发展、公众参与;1989年:警惕全球变暖;1990年:儿童与环境;1991年:气候变化--需要全球合作;1992年:只有一个地球--关心与共享;1993年:贫穷与环境--摆脱恶性循环;1994年:一个地球一个家庭;1995年:各国人民联合起来,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1996年:我们的地球、居住地、家园;1997年:为了地球上的生命;1998年:为了地球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1999年: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2000年:2000环境千年,行动起来;2001年:世间万物生命之网;2002年:让地球充满生机;2003年:水----二十亿人生于它;2004年:海洋存亡,匹夫有责;2005年: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2006年:莫使旱地变为沙漠;2007年:冰川消融,后果堪忧;2008年:促进低碳经济 1973年8月5日至20日在北京召开全国第一次环境保护会议。会议交流了环境保护工作的经验,制定了环境保护工作的方针和政策,安排了近期的环境保护工作。在会议行将结束时,国务院在人民大会堂召开有各界代表出席的万人大会,对会议作了总结,向全国发出了消除污染,保护环境的动员令。 中国于1979年加入了联合国环境署的“全球环境监测网”、“国际潜在有毒化学品登记中心”和“国际环境情报资料源查询系统”。1987年,联合国环境署在中国兰州设立了“国际沙漠化治理研究培训中心”总部。 中国自1979年起先后签署了《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国际捕鲸管制公约》、《关于保护臭氧层的维也纳公约》、《关于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的巴赛尔公约》、《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修订本)》、《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防治荒漠化公约》、《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1972年伦敦公约》等一系列国际环境公约和议定书。 1980年成立了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到1995年出版各类环境图书860种,500多万册。 1981年,中国成立了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对全国环保系统的管理人员进行岗位培训、继续教育和学历教育 1982年5月4日,由国家城市建设总局、国家建筑工程总局、国家测绘总局和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的部分机构,与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合并,成立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

公司安全环保形势分析管理规定

中国寰球工程公司安全环保形势分析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提高中国寰球工程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安全风险管控能力,规范安全环保分析工作内容和管理要求,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公司总部及所属单位(以下简称各单位)对安全环保形势分析工作的管理。 第二章定义 第三条安全环保形势分析 安全环保形势分析是指各单位针对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安全环保风险、安全环保管理薄弱环节等开展的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的活动。 第四条安全环保形势分析会 安全环保形势分析会是指通过会议的形势开展安全环保分析工作,旨在及时将安全环保形势传达到相关方和相关人员。安全环保形势分析会分为公司级别、公司所属单位或项目部级、基层项目组或作业队级。 第三章职责 第五条公司QHSE管理部是安全环保分析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安全环保分析管理制度和要求,负责组织公司级安全环保形势分析会工作,监督检查考核各单位安全环保分析组织开展情况。 第六条总部安全环保中心是总部项目安全环保分析的归口部门,负责制定项目安全环保分析管理制度和要求,

负责组织总部项目安全环保形势分析会工作,监督检查考核总部项目部安全环保分析组织开展情况。 第七条公司所属各单位、各项目部安全环保部门是本单位、本项目部的安全环保分析归口部门,负责制定本单位、本项目部安全环保分析管理制度和要求,负责组织本单位、本项目部安全环保形势分析会工作,监督检查考核所属基层单位及分包商安全环保分析组织开展情况。 第八条各单位第一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环保形势分析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项目经理是本项目部安全环保形势分析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责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公司的安全环保形势分析工作要求。 第四章管理要求 第九条安全环保形势分析会可以和其他安全环保会议合并召开,可以选择视频会议、会议等形式。 第十条公司级安全环保形势分析会在每季度末或下季度初召开一次,公司所属单位、总部安全环保中心项目安全环保形势分析会每季度最后月的25日前召开一次,并在会议结束2个工作日内将“安全环保形势分析报告”(模板见附件)报公司QHSE管理部。各项目部安全环保形势分析会每月25日前召开一次,并在会议结束2个工作日内将“安全环保形势分析报告”(模板见附件)报上级安全主管部门。 第十一条安全环保形势分析会应由各单位主要负责人、生产部门主要负责人、安全环保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及相关分包商和其他相关人员参加会议。

论新形势下我国应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势不两立抑或比翼双飞? ——论新形势下我国应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作者:武林 二〇一三年五月十日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恩格斯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客观物质基础,她在为人类的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物质基础的过程中,也遭受着人类活动和经济发展带来的强大反作用力。如何处理经济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并使其共生,是涉及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这个问题不仅是发达国家所面临的课题,而且也是发展中国家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所必须给予高度关注和妥善解决的课题,对我国而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经成为危害人民健康、制约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共生展开研究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一、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 “文明如果是自发地发展,而不是自觉地发展,则留给自己的将是荒漠。”马克思的这句名言精辟地揭示了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所谓对立,即人类的主观需求和有目的活动,同环境的客观属性和发展规律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矛盾。人类要生存,社会

要发展,就要发展生产力。而生产的实质是人类不断地向自然界索取物质,创造财富。当这种索取超出了地球的承载能力,超过了自然资源的极限,就会引起了诸多的环境问题,如森林锐减、臭氧层出现空洞等等,无一不是人类无节制地索取带来的环境问题。在环境问题出现的过程中,环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限制和反作用日益突出,资源枯竭和能源危机等严重地制约了经济的发展,进而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又是统一的整体。所谓统一, 人类以环境为载体,总是在一定的环境空间存在与发展,人类的活动总是同其周围的环境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环境是发展的基础,离开环境资源,人类的发展就无从谈起;发展是环境的前提条件,没有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环境保护就失去了根本保障,失去了经济发展,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目的也就无法实现。 人类既是环境的产物,在一定意义上讲,也是环境的塑造者。环境保护得好,环境资源的利用就可以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优美良好的自然环境本身就是一种市场经济资源,是一种社会经济产业。人类社会随着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的改变,环境产业必然会兴起并向纵深发展,人们的消费由解决温饱问题到物质满足进而追求环境舒适,一股绿色消费的浪潮正席卷而来,环境文明已成为人们物质、文化和生活消费的新追求,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不仅是相互依存的,而且是可以相互促进发展的。 二、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障碍 改革开放30多年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已经在加强环境保护方面采

浅析环境保护的形势及对策

浅析环境保护的形势及 对策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浅析我国环境保护的形势及对策【摘要】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取得积极进展,但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环境管理严重滞后,与环境保护任务要求不相适应,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环境保护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当前环境保护要切实解决好防治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核与放射污染,以及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等突出问题。加强环境保护必须采取有力的对策措施:健全环境保护法规,加强执法力度;健全环境管理体制,完善环境监管制度;建立多元化环保投融资机制,增加环保资金投入;实行有利于环保经济政策,加快污染治理市场化进程;推动环境科学进步,加强环保队伍建设;落实环境保持责任制,强化环境保护成果效应。 【关键词】环境保护战略位置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污染治理生态保护 环境、资源、健康被国际社会认为是可持续发展中最值得关注的问题,环境保护是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出:“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这是“十一五”时期我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根本要

求和指导方针。我们必须认真贯彻执行,为我国防治污染、保护生态、实现环境根本好转做出贡献。 一、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势在必行 (一)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十五”环境保护计划指标没有全部实现,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0年增加了27.8%,化学需氧量仅减少2.1%,未完成削减10%的控制目标。淮河、海河、辽河、太湖、巢湖、滇池(以下简称“三河三湖”)等重点流域和区域的治理任务只完成计划目标的6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远远超过环境容量,环境污染严重。全国26%的地表水国控(国家重点监控)断面劣于水环境V类标准,62%的断面达不到III类标准;流经城市90%的河段受到不同程度污染,75%的湖泊出现富营养化;30%的重点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不到III类标准;近岸海域环境质量不容乐观;46%的设区城市空气质量达不到二级标准,一些大中城市灰霾天数有所增加,酸雨污染程度没有减轻。全国水力侵蚀面积161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174万平方公里,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许多河流的水生态功能严重失调;生物多样性减少,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一些重要

中国环境保护面临四大挑战

媒体报导 报告称全球10大空气污染城市7个在中国 由亚行与众多专家完成的《中国环境分析》报告昨日发布,数据显示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有7个在中国,全国500个城市中,空气质量达到世卫组织推荐标准的不足5个。 无节制的发展将会怎样?我们真的要像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那样,造成了惨痛的教训才会亡羊补牢?我们应该怎么做?国外的环保用了30-50年,我们呢?重要的不是用多少年,而是将会从什么时候开始环保? “十二五”中国环境保护面临四大挑战 应对全球环境问题的压力继续加大。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等全球性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各国利益博弈的焦点。随着中国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排放量居世界前列,将承受更多国际压力。 《第一财经日报》:我们注意到,近来国际上要求我国加强环境保护的呼声很高。你能否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杨朝飞:我国环境资源问题所面临的国际压力持续多年,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环境安全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污染物总量大,影响全球环境;与周边国家环境摩擦上升;资源需求增长,影响世界资源供给;环境问题已成为对外贸易制约因素。 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是1952年12月5日-9日发生在伦敦的一次严重大气污染事件。这次事件造成多达12000人因为空气污染而丧生,并推动了英国环境保护立法的进程。 1952年12月5日开始,逆温层笼罩伦敦,城市处于高气压中心位置,垂直和水平的空气流动均停止,连续数日空气寂静无风。当时伦敦冬季多使用燃煤采暖,市区内还分布有许多以煤为主要能源的火力发电站。由于逆温层的作用,煤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粉尘等气体与污染物在城市上空蓄积,引发了连续数日的大雾天气。

公司安全环保形势分析管理规定正式版

Through the joint creation of clear rules, the establishment of common values, strengthen the code of conduct in individual learning, realize the value contribution to the organization.公司安全环保形势分析管 理规定正式版

公司安全环保形势分析管理规定正式 版 下载提示:此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通过共同创造,促进集体发展的明文规则,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培养团队精神、加强个人学习方面的行为准则,实现对自我,对组织的价值贡献。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提高中国寰球工程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安全风险管控能力,规范安全环保分析工作内容和管理要求,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公司总部及所属单位(以下简称各单位)对安全环保形势分析工作的管理。 第二章定义 第三条安全环保形势分析 安全环保形势分析是指各单位针对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安全环保风险、安全

环保管理薄弱环节等开展的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的活动。 第四条安全环保形势分析会 安全环保形势分析会是指通过会议的形势开展安全环保分析工作,旨在及时将安全环保形势传达到相关方和相关人员。安全环保形势分析会分为公司级别、公司所属单位或项目部级、基层项目组或作业队级。 第三章职责 第五条公司QHSE管理部是安全环保分析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安全环保分析管理制度和要求,负责组织公司级安全环保形势分析会工作,监督检查考核各单位安全环保分析组织开展情况。

当前环境保护形势2篇

当前环境保护形势2篇 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总体改善,美丽中国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三大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生态环境总体改善。据《2019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xx,细颗粒物(PM2.5)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年均浓度比xx年下降23.1%。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体比例比xx年提升8.9个百分点,国控劣Ⅴ类断面比例比xx年下降6.3个百分点,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污染物排放总量累计分别下降11.5%、11.9%、22.5%、16.3%。同时,绿色发展水平明显提升,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改革顺利推进,形成了一批有效方式方法,解决了一大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全社会生态环保意识显著增强。 面向未来一段时期的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党的十九大提出,到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美丽中国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诗意表达,同时具有深厚的哲学和科学含义,代表着人与自然在较高发展水平上的协调统一,生态环境根本好转是美丽中国基本建成的前提与重要特征。 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变成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决定了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这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研判生态环境形势的基本前提和总体要求。

"三个没有根本改变"是当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根本特征 近年来,虽然生态环境取得了明显改善,但是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正如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今年两会上指出的"三个没有根本改变",这是当前生态环境保护的根本特征。 一是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以公路货运为主的运输结构没有根本改变。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20xx中国统计年鉴》显示,xx年我国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7.2:40.7:52.2,第二产业比重依旧偏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第二产业比重是美国、欧盟、澳大利亚、日本的2.15、1.79、1.62、1.34倍。在能源结构方面,20xx版《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显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煤炭消费国以及金属矿产消费国,约占全球能源消费量的24%,约占全球煤炭消费量的50%。《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20》显示,20xx我国煤炭消费量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57.7%,占比超过一半以上;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消费量仅占能源消费总量的23.4%。京津冀区域单位国土面积的煤炭消耗量是美国的40多倍。在运输结构方面,我国运输结构仍以公路货运为主,20xx约占74%。有关数据显示,就单位运量排放主要污染物数据相比,公路货运是铁路货运的13倍。 二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严峻形势没有根本改变。生态环境部日前公布的《20xx全国生态环境质量简况》显示,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浓度尚未达标,我国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城市数量仍不足一半,其中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

西方国家环境法的发展

西方国家环境法的发展 陈泉生 [摘要]由于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具有相伴相随的孪生关系,为此经济越是发达的国家,一般都是环境问题发生得较早或较为严重的国家,其环境法的发展也相应比较快。文章仅就经济比较发达国家的英美法系的英、美两国和大陆法系的德、日两国的环境法发展进行论述。[关键词]西方国家环境法发展、 一、英国环境法的发展 英国是世界环境立法最早的国家之一,其历史可追溯到13世纪之时,故堪称历史悠久。但是,在19世纪之前,其环境立法大多属于地方性立法,直到1847年的《都市改善法》(Town Improvement Clauses Act)实施后,其国家环境立法才渐具雏形。 其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的立法最主要的有两项:一项是首次制定于1863年,后历经1906年、1966年和1972年多次修订的《制碱业管理法》(Alkali etc Works Regulation Act);另一项则是1956年制定的《净化大气法》(Clean Air Act)。前者以化工厂排出的废气为主要控制对象;后者就历史发展而言,可以说是1913年的《煤烟防治法》(Smoke Abatement)的延续,其控制对象主要是制碱业以外各种向大气排放烟尘的污染源,其范围似较前者广泛,且较具一般性质,故被认为是空气污染控制上的主要立法。 而其在水污染防治方面的立法则主要有1876年颁布的《河流污染防治法》(Rivers Prevention of Pollutions Act),后经40年代和50年代的两次大幅度修订。该法堪称英国水污染防治方面的基本法。 此外,其在噪声污染控制方面的立法主要有1960年制定的《噪声防治法》(Noise Abatement Act)。 在上述环境立法的基础上,英国于1974年制定了《污染控制法》(Control of Pollution Act)。该法作为英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将废弃物、水污染、空气污染、噪声污染等控制上的一般内容全部囊括,是一部综合性的法典,共6章109条,附表4件。该法的颁布实施开创了英国环境立法的新纪元,其施行后成效显著。据英国《环境和水源污染文摘》透露,1980年--1981年,英国城市上空烟尘的平均浓度只有20年前的八分之一;而且,英国的河流水质也不断提高了,1980年只有2%的河流被列为严重污染。1990年英国又对该法进行了修改,将污染控制的重点从以治理为主转变为以预防为主,从而使英国的环境得到了进一步的保护和改善。 二、美国环境法的发展 美国建国较晚,但从环境立法的历史来看,其起步之早在世界各国中也是名列前茅的。 其在空气污染控制方面的立法历史可追溯到19世纪80年代,但当时大多限于州或地方条例而已。联邦性的立法则到本世纪三、四十年代,才开始受到重视。其1955年制定的《大气污染控制援助法》(Act to Provide Research and Technical Assistance Relating to Air Pollution Control)是美国国会制定的第一部联邦空气污染控制法。该法于1963年经全面修订后,更名为《空气污染防治法》(Act to Improve,Strengthen and Accelerate Program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Abatement of Air Pollutions),尔后,又历经多次修改,名称亦有所改动,比如1965年称为《空气污染控制法》(Air Pollution Control Act),1967年改称为《空气质量法》(Air Quality Act),1970年正式称为《清洁空气法》(Clean Air Act)。此后,虽又经1977年和1990年的大幅度修正,但其名称并未改变。美国联邦政府的空气污染控制权限,可以

环保设备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2016-2020年中国环保设备市场调查研究及发展前景趋势分析报告 报告编号:1605953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https://www.360docs.net/doc/1a11580413.html,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2016-2020年中国环保设备市场调查研究及发展前景趋势分析报告 报告编号:1605953←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702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网上阅读:https://www.360docs.net/doc/1a11580413.html,/R_QiTaHangYe/53/HuanBaoSheBeiShiChangXuQiuFenXiY uFaZhanQuShiYuCe.html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产业现状 我国环保设备领域还是处于发展阶段,国内企业结构分散,从业企业数量众多,但以中小企业为主,集中度不高,企业产品中科技含量高的设备仍然较少。另外具体到上市公司而言,涉及该领域的公司数量有限,而且很少有在技术或市场规模上占据显著优 势的企业,行业代表度也很弱。不过国家正在运用政策和市场双轮驱动发展行业发展,未来两年行业将加速发展,此次国家加大投资力度,扩大内需就将给环保设备业带来巨 大的发展机会。国务院出台的扩大内需十项措施,其中包括对环保、节能减排方面的投入,对环保设备行业来讲,很明显将受益于此。环保产业为“十二五”期间重点支持产业,到2020年环保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环保设备行业快速发展背景下, 行业竞争不断加剧,国内优秀的环保设备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 产业发展环境和产业需求者的深入研究。正因为如此,一大批国内优秀的环保设备企业 迅速崛起,逐渐成为环保设备行业中的翘楚。环保是当今世界的主题,是所有工业的核心发展问题,虽然国内对于环保生产的关注和执行力度比不上发达国家,但防止盲目扩 张之风盛行、杜绝重复建设、减少生产能耗大、效率低等问题依就是当下全局之重。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渐凸显的环境矛盾,切实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努力改善环 境质量,积极探索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环境保护新道路,已经成为我国环境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在国家政策刺激下,预计未来几年我国环保设备市场将保持 高速发展态势,行业发展前景十分乐观。 市场容量

最新当前国内外环境保护形势及其研究进展论文

当前国内外环境保护形势及其研究进展论 文 论文一般比较麻烦,连格式都得做好,写论文不是那么容易的,不过也不是很难只要你知道了格式,找到了材料,就方便多了。以下是由查字典范文大全为大家整理的当前国内外环境保护形势及其研究进展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如果你喜欢,请继续关注查字典范文大全。 在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的同时,全世界已经开始注意到环境污染的全球性影响,环境污染的程度在不断扩大,而且大规模的事件发生也频频不绝,严重的影响了人类的生活环境,甚至是生存的基础。全球的气候开始变暖,臭氧层遭到日益的破坏,多种生物频临灭绝,森林减少,海洋污染,水污染、雾霾、危险性废物等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伤害,环境的严重恶化,造成了环境不能得到一个持续的稳定,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经济的发展。 一.当前水环境保护形势和研究 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造成了严重的水污染,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直接危害到人们的健康问题。我国的七大水系水质均遭到污染,最为严重的是太湖、滇池水质,检测呈现为劣V类;其次是海河,为重度污染,黄河、淮河等水质遭到轻度污染。综合我国的水环境,可以为分以下几点:①还没有有效的方法来控制遭到污染的水质,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都非常严重;②最主要的污染为重金属污染;③湖库水中氮、磷等浓度高,负荷大,甚至出现异常营养;④新型、复合型污染物严日趋扩大;⑤水资源超过开发限制,工业用水极度浪费。 全球的水资源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染污,上述情况也均有显现,不过发达都对水

污染给予了有效的治理。目前,国际上对于水浸染,采取了生物监测、遥感监测等技术的应用,我国也相继开发和使用了多种水质监测系统。美国开发了S treeterPhelps等模型体系和水质模型,以便对污染物在水环境中迁移转化规律进行描述。我国对于水污染数值模拟的研究开发还在进一步进行中,虽然与一些发达国家的研究水平还存在距离,不过我国所构建的湖库等水域富营养化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有着突破性进展。 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日本和欧洲一些国家开始了水环境治理以及修复的工作,同时获得了明显的成果。国际上主要有三种治理水污染的技术手段,包括物理法,化学法以及生态法。我国在不仅对三湖、三河进行有效治理,而且对另一些湖泊、河流等给予了治理,在治理的过程中积累了不少经验,不过依然尚有诸多不足之处。我国迫切需要辨认、识别以及预测重大的水环境问题缘故,分析水污染的潜在发展走向,将水质改善、水生态系统恢复以及饮用水安全做为重点保护方向,合理的制定出水环境的保护方案以及水污染防治工作。 二.土壤环境保护形势和研究 我国的工业化的飞速发展以及日趋城市化,更受到全球变化的影响,土壤环境逐步受到污染。我国的受污染土壤大部分是因农药、重金属所至,矿区、石油以及固体废弃为主要污染来源,对我国的生态环境以及食品安全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我国的土壤污染呈局部扩散至区域、从城市扩散到农村、单一发展到复合的多种交叉污染特征。土壤的浸染日趋严峻,已经不只是净土洁食的问题困扰,而是已经发展到土壤的侵蚀、荒漠化等生态问题。 我国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关注土壤污染,不过目前对于土壤污染的状况了解并不完全,缺少一个系统的掌握。

国外环境保护的做法及经验启示

国外环境保护的做法及经验启示

摘要:如何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同时防止环境污染,走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道路,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在环境法执法、提高公民自身的环保意识、发展生态文化、减少环境污染给人类带来灾难等方面,发达国家已经有了一些比较好的做法,可供我们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环保意识环境执法经济发展方式可持续发展 自20世纪以来,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全球性影响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当前不仅发生了区域性的环境污染和大规模的生态破坏,而且出现了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酸雨蔓延、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大气污染、水污染、海洋污染和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全球十大环境问题。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地球是一个有机整体,地球系统各部分之间相互作用密切。人类是地球系统的核心,已经成为地球环境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人类活动对某一圈层施加的影响,将会通过各圈层之间的物理、化学、生物过程对其他圈层产生作用,针对某一全球环境问题的治理措施也会对其他圈层产生影响。由于地球的整体性和地球各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由水圈、土壤圈、大气圈、生物圈和岩石圈所组成的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的变化问题受到国际学术界的普遍关注。 一、我国环境发展现状 1、我国的土地在持续荒漠化多年来的气候变化和人们漫不经心的活动,对土地的破坏作用甚 大,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乱砍滥伐、过度放牧及重用轻养的恶习使草地逐渐退化,加上水土流失的不断侵蚀,致使这盲目改造自然的恶果悄然袭来。我国沙漠化速度在不断升高。目前我国现有荒漠化土地面积约270多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8%,而且每年还在增加1万多平方公里;我国18个省的471个县,近4亿人口的耕地和家园正受到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威胁,整个生态系统在急剧恶化。其中草原沙化很突出,一些牧区牲畜存栏大幅度下降,绵羊的体重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相比下降了一半以上。 2、我国水环境在不断恶化。多年来,我国向水环境中排放的废水总量年均值约为500亿吨,其 中1996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高达约1356亿吨,早已超过环境容量的80%。据几年前统计,只有5%的生活污水和17%的工业污水在排放前经过了处理,其它都直接排入江河湖泊。迄今为止,全国745个地表水国控断面中,28%的断面劣于水环境V类标准,62%的断面达不到III类;我国已有90%以上的城市河段、湖泊受到严重污染,辽河、海河为重度污染,大部

浅析我国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

浅析我国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 于洪亮 鞍山市千山区环境保护局辽宁鞍山114041 摘要:随着国际上环境保护形态的变化,我国环境保护事业也取得了翻天覆地的成果。从新中国成立到国家环境保护部成立,环境保护方针政策、行政体制、法律法规等方面都不断完善和进步,并取得了令人喜悦的成果,30多年环保事业的发展也为我国的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世界环保事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关键词:环境保护;发展;历程 Abstract:with the morphological changes in the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in China has made tremendous achievements.From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to the stat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epartmen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olicy,administrative system, constantly improve and progress in such aspects as laws and regulations,and the joy of achievement,more than30years the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lso for our country's social and economic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laid a solid foundation,has also made its contribution to the cause of worl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Key words:environmental protection;Development;course. 中图分类号:[TU984.1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

2017年环保行业统计数据趋势分析

2017 年环保行业统计数据趋势分析 环保投资结构不合理,真正用于环境污染治理的投资总量较小,城 市环境丛础设施建设投资存在高估现象,尽管近两年投资结构比例有了初步 改善,但仍需进一步改善环保投资结构。以下对2017 年环保行业统计数据分析。近四年来,受国家加快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多个循环经济领域示范试点 创建实施(节能减排综合示范城市、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 试点、海绵城市等)、社会公众节能环保意识提高等多因素推动,中国节能环 保产业快速增长。 4 月10 日至4 月14 日环保板块环保指数上涨2.12%,同期沪深300 下跌0.88%,中信环保指数跑赢沪深300 指数3 个百分点。分板块来看,环保工程及服务(申万)下跌0.06%,环保设备(申万)下跌1.03%,水务(申万)上涨9.78%。 近日,环保部陆续对外公布2016 年第二批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情况,北京、广东、陕西、上海、北京、重庆、甘肃7 省市被晒出问题清单,问责超 过三千人。还记得2016 年7 月,第一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对内蒙古、黑龙江、江苏、江西、河南、广西、云南、宁夏等8 省区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环保 督察。据中央环保督察组反馈,江苏省盐城、连云港、泰州、南通、扬州5 市仍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违规建设70 余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部分甚至无污染治理设施,带来污染隐患。据悉,今年我国将实现环保督察全覆盖,4 月 起将对湖南、安徽、新疆、西藏、贵州、四川、山西、山东等15 个省进行督察。环保督查带来的治污问责风暴对各地环保工作带来的影响还将持续。 环保部公开发布了2017 年部门预算。与去年相比,环保部今年的支出预算在通常公共服务支出上没有变化,节能环保支出这一项从294791.2 万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