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静脉血栓的抗凝治疗

合集下载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抗凝治疗进展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抗凝治疗进展

・讲座・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抗凝治疗进展曲乐丰景在平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 T)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由于其可以导致肺梗死,或造成血栓后综合征长期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其早期诊治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主要介绍其近年来的抗凝治疗进展。

一、急性DV T的抗凝治疗最近10年中急性DV T的抗凝治疗进展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取代了非裂解肝素(unfractioned heparin,U FH),使其在家中治疗成为可能;二是能够鉴别哪些患者应进行长期抗凝治疗。

LMWH无需监测出血指标,根据体重调整剂量后皮下注射,而U FH需在监测部分活性凝血酶原时间(aPTT)的情况下连续静脉注射,研究显示前者更安全有效[1]。

所以在治疗急性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 TE)时皮下应用的LMWH已经取代了静脉应用的U FH。

双香豆素类是长期抗凝治疗的首选药物,疗效确切,但需监测出凝血指标,一些患者也不适合服用。

目前几种新的服用方便又安全的抗凝药正在进行随机临床对照研究。

1.早期抗凝治疗:LMWH是早期抗凝治疗的首选。

具体用法是100抗因子Ⅹa UΠkg皮下注射,每日2次或(150~200)抗因子Ⅹa UΠkg皮下注射,每日1次。

不需常规实验室监测,但对于晚期肾病、病态性肥胖或妊娠者建议每4h1次监测抗因子Ⅹa水平,因为LMWH的应用剂量是根据体重调整的,其反应不同。

如果有可能,应每4h1次监测抗因子Ⅹa的靶浓度,每日2次者其浓度应调整在(016~110) IUΠml,每日1次者其浓度应控制在(110~210)IUΠml[2]。

LMWH不需实验室监测,与应用U FH者相比可大大缩短患者住院时间,节省医疗费用。

Hirsh和Lee[3]报道其80%的门诊患者在医生及护士的指导下完全在家中进行治疗。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原则和方案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原则和方案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原则和方案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简称DVT)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多见于下肢。

如果不及时治疗,DVT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如肺栓塞。

因此,正确的治疗原则和方案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下肢DVT的治疗原则和常用的治疗方案。

治疗原则下肢DVT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抗凝治疗:抗凝治疗是治疗下肢DVT的关键。

抗凝药物可以阻止血栓的进一步扩大和减少血栓的形成,从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常用的抗凝药物包括肝素和华法林等。

肝素通常用于急性期治疗,而华法林则用于长期的维持治疗。

2. 溶栓治疗:溶栓治疗是指通过药物或机械方法溶解血栓。

溶栓治疗可以快速恢复血流动力学,减轻症状,并降低后续并发症的发生。

然而,溶栓治疗也伴有一定的风险,需要在严密监测下进行。

3. 输液和营养支持:下肢DVT患者通常需要进行输液和营养支持,以维持机体的水电解平衡和营养状态。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选择静脉输液或口服补液,并给予适当的营养支持。

4. 保守治疗:保守治疗是指通过物理治疗和药物辅助治疗来缓解症状和促进康复。

物理治疗包括按摩、热敷、理疗等,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肌肉疼痛。

药物辅助治疗可以通过镇痛、消炎等药物的使用来缓解症状。

治疗方案下肢DVT的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包括抗凝治疗、溶栓治疗和康复治疗等。

1. 抗凝治疗:对于下肢DVT患者,抗凝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在急性期,可以先使用低分子肝素或普通肝素进行静脉注射,以快速达到治疗浓度。

随后,可以转为口服华法林进行长期的维持治疗。

2. 溶栓治疗:对于下肢DVT合并有明显症状或高度危险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溶栓治疗。

溶栓治疗可以通过静脉注射溶栓药物,如尿激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等来溶解血栓。

溶栓治疗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和血液凝血指标。

3. 康复治疗:康复治疗是下肢DVT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生活。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抗凝治疗现状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抗凝治疗现状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抗凝治疗现状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一种血管内血凝块形成的疾病,通常发生在下肢深静脉。

深静脉血栓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十分重要。

目前,抗凝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那么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抗凝治疗现状如何呢?我们需要了解一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抗凝治疗的基本原理。

抗凝治疗的目的是通过药物干预,阻止血栓的进一步生长和减小血栓的形成。

抗凝药物可以阻止新的血栓形成,减少血栓的发生率。

目前常用的抗凝药物包括华法林、利伐罗班、达比加群等。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来发挥抗凝作用,从而防止血栓的形成。

在实际治疗过程中,抗凝治疗通常会分为两个阶段:急性期和慢性期。

在急性期,首选的药物是低分子肝素(LMWH)或者生物利尿剂,这些药物可以迅速发挥抗凝作用,减少血栓的进一步生长。

而在慢性期,华法林是常用的口服抗凝药物,患者需要长期服用,以预防血栓的再发。

在抗凝治疗中,药物的剂量和监测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LMWH和华法林,都需要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性别等因素来确定用药的剂量。

药物的剂量过高或者过低都可能导致不良后果,因此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凝血指标,以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除了传统的华法林和LMWH,近年来,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ACs)也逐渐成为下肢深静脉血栓抗凝治疗的选择。

NOACs相对于传统的华法林具有较快的起效时间和无需常规监测的优点,受到了患者和医生的青睐。

目前常用的NOACs包括达比加群、阿哌沙班、依地酮等,这些药物已经在一些大型临床试验中证实了其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抗凝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值得一提的是,在抗凝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注意避免受伤和创伤,因为这有可能导致出血,增加药物的副作用和风险。

一些患者可能存在着高出血风险的情况,比如肝功能损害、肾功能不全、老年患者等,这些情况下需要慎重选择抗凝药物和调整药物的剂量。

除了药物治疗,机械抗凝治疗也是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抗凝治疗现状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抗凝治疗现状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抗凝治疗现状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可引起多种严重的并发症,如肺栓塞等。

传统的治疗方法是静脉溶栓和机械栓塞,但这些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风险,近年来抗凝治疗逐渐成为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首选方法。

本文主要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抗凝治疗现状。

一、抗凝治疗的原理抗凝治疗是指使用药物抑制血液凝固的过程,防止血栓的形成和发展。

常用的抗凝药物有肝素、低分子肝素、华法林等。

抗凝治疗主要通过以下机制发挥作用:1. 抑制凝血酶的形成和活性,防止纤维蛋白形成;2. 抑制凝血途径中的凝血因子,如凝血酶原、因子Xa等;3. 延长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时间,以确认治疗程度。

二、抗凝治疗的药物选择1、肝素的应用肝素是一种天然的抗凝剂,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抗凝治疗。

肝素的作用机制是通过与抑制凝血酶的形成和活性,防止纤维蛋白形成。

肝素可以通过静脉注射或皮下注射的方式给药,皮下注射的方式更为普遍,治疗期间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时间,防止出现出血等不良反应。

低分子肝素是肝素的一种制剂,具有分子量低、生物利用度高、抗Xa活性强等特点。

低分子肝素的应用可以减少出血的风险,治疗效果较肝素好。

目前,低分子肝素已成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常用的抗凝药物,常用制剂有达肝素、依诺肝素等。

3、华法林的应用华法林是一种受体依赖性的抗凝药物,通过影响维生素K的合成和代谢,抑制凝血因子的合成和生物活性,从而避免和抑制血栓的形成。

由于华法林的作用机制复杂,患者在使用期间需要监测凝血酶原时间以调整剂量。

华法林的应用风险较大,可能会出现出血等不良反应,需要密切监测。

三、抗凝治疗的效果评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抗凝治疗需要在监测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时间及D-二聚体等生化指标的基础上进行评估。

根据患者监测结果,医生可以调整抗凝药物的剂量,以达到良好的抗凝治疗效果。

四、抗凝治疗的注意事项1、治疗期间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时间,防止出现出血等不良反应。

深部静脉血栓科实习护士总结抗凝治疗与护理技巧总结

深部静脉血栓科实习护士总结抗凝治疗与护理技巧总结

深部静脉血栓科实习护士总结抗凝治疗与护理技巧总结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们久坐不动的情况增多,深部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发生率也呈现上升的趋势。

作为深部静脉血栓科的一名实习护士,我有幸参与了许多患者的抗凝治疗和护理工作,通过亲身实践和经验总结,我对于抗凝治疗与护理技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本文将总结我的实习经历,重点探讨抗凝治疗与护理技巧。

一、抗凝治疗1. 抗凝药物的使用在深部静脉血栓的治疗中,抗凝药物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常见的抗凝药物包括低分子肝素、华法林、直接口服抗凝药物(DOACs)等。

低分子肝素通常用于急性期的治疗,而华法林和DOACs主要应用于慢性期的维持治疗。

在给患者使用抗凝药物时,我们需要注意准确计算剂量、掌握给药途径和时间,以及监测和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

2. 抗凝药物的监测和评估抗凝药物的监测和评估是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的重要环节。

在抗凝治疗中,我们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如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等。

根据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来调整抗凝药物的剂量和疗程,确保治疗的安全有效。

3. 抗凝治疗的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抗凝治疗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如出血、肠道出血、血小板减少等。

因此,在进行抗凝治疗时,我们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出血情况,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避免使用刺激性药物、促进患者的休息等。

同时,在发生出血等并发症时,我们需要迅速采取应急处理措施,如停药、输注凝血因子等。

二、护理技巧1. 病情观察与评估在抗凝治疗与护理过程中,及时进行患者的病情观察与评估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疼痛程度、下肢肿胀情况、皮肤颜色变化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抗凝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53例疗效分析

抗凝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53例疗效分析

在 没有 置人 静 脉滤 网条件 下较 溶 栓组 低 ,且 治疗 价 格较 溶栓 治疗
要少。
抗 凝 方法 同前 。两 组 均 另 加复 方 丹 参2 溶 入 低分 子 右 旋糖 酐 0ml 5 0ml 脉滴 注 ,持 续 7 4d 0 ,静 ~1 。合 并 静 脉 炎 者 ,给 予 抗生 素
严 重威 胁者 患者 的健 康 和生 命 。 自2 0年 ~ 08 03 2 0 年收 治下 肢 深静 脉 血栓 形 成患 者 进2 0 ,将 5 例 下肢 深 静 脉血 栓 形 成 ( VT) 0例 3 D 抗 凝治疗 与 5例 下肢 深静 脉 血栓 形 成 ( V O D T)溶 栓加 抗凝 治疗 对 比性 回顾 分析 ,现报告 如 下 。
观 察 中 国误诊 学杂 志 , 0 , 1: 2 2 5 () 7 . 0 5 4
注 :两组比较 ,P<0O .l
3 讨 论
[ 收稿 日期 :2 1—82 编校 :周 瑾 】 000 —5
【 键词】 肢深 静脉 血栓 形成 ( VT);抗 凝治 疗 ;溶栓 治 疗 关 下 D
下 肢 深静 脉血 栓形 成 的发病 率 近年 呈上 升趋 势 ,如未 及 时治 疗 ,将 造成 慢性 深 静脉 功 能不 全 ,影 响生 活 和工作 能 力 ,如 深静 脉 血栓 脱落 进入 肺 动脉 ,可引 起肺 栓 塞 ,大块 肺栓 塞 可 以致 死 。
失 ,彩超 证 实髂 股静 脉 完全 再 通 ,无返 流 ;② 显 效 :症状 体征 完 全 消失 ,彩 超证 实髂 股 静脉 大 部分 再通 ,轻度 返 流 ;③有 效 :症 状体 征基 本 消失 ,站 立 时水 肿 ,彩 超检 查髂 股 静 脉部 分再 通 ;④
无效 :肢 体 肿胀 ,疼 痛有 一 定程 度 减轻 ,但 下 肢深 静 脉无 血 流再 通 ,依靠 侧枝 循环 。

皮肤深静脉血栓的治疗方法

皮肤深静脉血栓的治疗方法

皮肤深静脉血栓的治疗方法
皮肤深静脉血栓(SDVT)是一种在皮肤下形成的血栓,通常出现在下肢表浅静脉的深部。

以下是治疗SDVT的一些方法:
1. 药物治疗:抗凝治疗是SDVT的标准治疗方法之一。

常用的抗凝药物包括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

低分子肝素可以快速起效,并且不需要频繁监测凝血指标。

华法林常用于长期治疗,需要监测凝血指标,以确定剂量调整。

2. 外科治疗:对于大型SDVT或伴有严重症状的患者,外科手术可能是必要的。

常见的外科治疗方法包括静脉造影引导下的溶栓术和导管取栓术。

这些手术可以通过直接清除血栓来恢复正常的血液循环。

3. 压力治疗:压力治疗是一种通过外部应用压力来促进静脉血液循环的方法。

常见的压力治疗方法包括穿着医用弹力袜和使用压力包扎。

4. 保持活动:保持适度的身体活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并减
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建议患者进行适度的散步或进行推荐的运动。

5. 预防措施:预防是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保持适度的体重,避免长时间不动,定期参加体检等都
是预防SDVT的有效措施。

请注意,上述信息只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具体的治疗方案
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而定,并且应由专业医生指导。

治疗SDVT时,请务必遵循医生的建议。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药物治疗与抗凝治疗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药物治疗与抗凝治疗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药物治疗与抗凝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病症,其临床表现包括下肢肿胀、疼痛以及感觉异常。

DVT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抗凝治疗,以防止血栓进一步扩散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一、药物治疗1. 缓解症状药物治疗的首要目的是缓解DVT的症状,通过减轻下肢肿胀和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常用的药物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和镇痛药,如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

这些药物可以有效地减轻疼痛和炎症反应,但不能直接改善血栓形成的情况。

2. 溶解血栓溶解血栓是药物治疗DVT的关键环节。

目前最常用的血栓溶解药物是尿激酶及其衍生物,如尿激酶激活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K)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

这些药物能够促进纤维蛋白溶解酶的活化,并加速血栓的溶解。

溶栓治疗常需要经过专业医师的评估和监护,以确保药物的安全使用。

二、抗凝治疗抗凝治疗是DVT的关键治疗手段,通过阻止血栓进一步增大和防止血栓脱落,减少血栓的形成和扩散。

常用的抗凝药物分为肝素类和华法林类两大类。

1. 肝素类药物肝素类药物主要包括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素。

低分子肝素(LMWH)具有分子量小,生物利用度高以及剂量调整简单等优点,在DVT的急性期特别适用。

普通肝素(UFH)通常通过静脉注射给药,需要密切监测凝血酶时间,并进行剂量调整。

2. 华法林类药物华法林类药物包括华法林和香豆素类药物。

这些药物通过抑制凝血因子的合成,起到抗凝作用。

它们需要长期使用,且剂量需要个体化调整。

使用华法林类药物需密切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来评估抗凝效果。

三、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1. 药物治疗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且需要定期监测凝血功能和相关指标,以确保药物的安全使用。

2. 应注意药物的使用剂量和疗程,避免出现药物过量或持续时间过长的情况。

3. 注意患者的出血风险,避免与其他容易出血的疾病或药物同时使用。

4. 对于具有手术指征的患者,需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个体化的手术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定围手术期 抗凝治疗方案面临的问题:
➢ 权衡抗凝治疗的出血危险和不抗凝治疗的 血栓栓塞危险。
➢ 分析血栓危险性是以静脉血栓为主还是动 脉血栓为主。
➢ 确立手术前一直口服抗凝患者围手术期 的最佳抗凝方案。
大多数患者可待停用华法令、 INR降至1.5以下后进行手术,术后 择期恢复抗凝治疗。但对于具有围 手术期血栓栓塞高危因素的患者, 一般主张术前换用肝素抗凝一段时 间,术后在恢复口服抗凝药物前也 先给予一段时间的肝素抗凝------桥 连抗凝法。
2、有中、高度出血危险------即使有动脉 栓塞危险,也不推荐抗凝治疗。
术后抗凝
静脉栓塞:只要外科医师认为出血的
危险性不大,术后应及早开始桥连抗凝 : 给予治疗剂量的低分子肝素一周左右,然 后过渡到口服华法令。
❖ 安置了下腔静脉滤网的患者,虽然仍 有静脉血栓复发的高危险性,但至少 部分阻止了肺栓塞的发生,因此这些 患者不必在术后早期开始桥连抗凝。
➢ 监测指标:
PT(凝血酶原时间):正常值11~13 S, 超过25 S为异常。
APTT (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正常 值25~35 S。
INR(国际标准化比值):正常值2~3, 平均为2.5
华法令的副作用
出血(用维生素K1或维
生素K3拮抗,用量 :5~20mg 静脉滴注,一般24小时内可以 完全纠正)。
DVT的抗凝治疗
潞河医院血管外科
田广健
抗凝治疗是普遍认
可的静脉血栓栓塞症(V
TE, venous thrombo em bolism) 的标准治疗。
国际:
2004年 第七届 ACCP (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 抗栓治疗大会,关 于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治疗循 证医学指南中抗凝治疗作为Ⅰ A级(Grade ⅠA)推荐。
普通肝素
➢ 规格:100mg / 支 (12500 u / 支) ➢ 半衰期:90min,随肝素用量增大而
延长。
普通肝素
➢ DVT治疗用量:50~100 mg静脉注射,继
而以 500~600 u /Kg 静 脉滴注,24小时内滴完。
➢ 监测指标:
APTT (部分活化凝血酶 时间),正常值25~35 秒,延长1.5~2.5倍。
抗凝药物
1、肝素类:普通肝素(平均分子量15000) 低分子肝素(分子1000~10000)
作用机制:间接抑制凝血酶。 作用特点:起效迅速但作用时间短。 2、香豆素类:口服抗凝药,是一类维生素K拮
抗剂,临床上常用的为苄丙酸香 豆素,即华法令(Warfarin)。 作用机制:直接抑制凝血酶。 作用特点:起效缓慢但作用时间长。
国内:
2007 年 中华外科学 会血管外科组制定的我国 DVT治疗指南中抗凝治疗 也作为首要推荐。
DVT的抗凝治疗
★DVT抗凝治疗的作用 ★抗凝药物 ★抗凝方法 ★抗凝过程的监测 ★围手术期的抗凝治疗 ★临床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DVT抗凝治疗的作用
❖ 抑制血栓蔓延。(通过延长凝血时间) ❖ 降低肺栓塞发生率和病死率。 ❖ 减少复发。 ❖ 有利于促进早期血栓的自体消融。
术前抗凝
(一)动脉栓塞: 1、没有高危因素:单纯停用华法令。 2、有高危因素:桥连抗凝
(二)静脉栓塞(VET): 手术应尽可能推迟到急性VTE抗凝治疗
至少1个月。否则采用桥连抗凝,必要时术 前安置下腔静脉滤网。
术前抗凝
口服华法令常用于预防房颤和/ 或瓣膜性心脏病患者发生动脉血栓 栓塞,也可预防某些脑血栓、下肢 动脉血栓患者复发。
在化验结果达到并维持在要求范围的 情况下,化验间隔时间可逐渐改为3天、1 周、2周、4周监测一次。在指标稳定的情 况下,至少每月监测一次。
围手术期的抗凝治疗
*涉及的人群 *制定抗凝治疗方案面临的问题 *术前抗凝 *术后抗凝
围手术期的抗凝治疗
主要涉及两类人群: 1、长期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 2、围手术期具有血栓形成高危倾向 的患者。
2、较高危预防剂量:低分子肝素(LMWH) 0.4ml/d
3、高危预防剂量: 低分子肝素(L NhomakorabeaWH) 0.6ml/d
谢谢!
术后抗凝
(一)动脉栓塞: 1、出血危险小:桥连抗凝。 2、有中、高度出血危险:即使有 动脉栓塞危险,也不推荐 抗凝治疗。
(二)静脉栓塞:只要外科医师认为 出血的危险性不大,术后 应及早开始抗凝治疗。
术后抗凝
动脉栓塞:
1、出血危险小------桥连抗凝。
术后24小时给予治疗量LMWH,也可 于术后12小时起给予预防剂量的LMWH, 在36小时内升到治疗剂量。一般一周左右 改为口服抗凝药物。
2、半衰期:6~8h。 3、DVT治疗量:0.4~0.6ml,q12h,皮下
注射。 4、监测指标:一般不作凝血机制监测。 5、副作用:由肾脏排泄,肾功能受损者
慎用。
华法令
➢ 规格:2.5mg/片,3mg /片。 ➢ 半衰期:40h,口服后2~7d出现抗凝
活性,停药后可维持2~5d。
华法令
➢ DVT治疗用量:3mg/日开始,根据INR调 整维持剂量。
普通肝素的副作用
➢ 出血:减药或停药,严重者可用鱼精蛋白中和。 ➢ 过敏。 ➢ 血小板减少。 ➢ 骨质疏松。 ➢ 反跳现象:1、凝血反跳:肝素停药后再次出现血
栓,需逐渐减量。 2、肝素反跳:常发生于鱼精蛋白中和
后,易发生出血。
低分子肝素
1、规格:0.4ml/支, 0.5ml/支, 0.6ml/ 支,5000u/支(0.1ml/10KG体重)
华法令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
➢ 协同作用:阿司匹林、氟喹诺酮类抗生
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曲 马多、干扰素、别嘌呤醇等。
➢ 拮抗作用:雌激素、避孕药、洋地黄、维
生素C、安体舒通、利福平、 利巴韦林、西洋参等。
抗凝方法
1、初始肝素或低分子肝素与华法林合 用, 一般合用5~7d,待华法令发挥作用 后再停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
动脉血栓栓塞 发生或复发的高危因素
➢ 栓塞病史 ➢ 高血压病 ➢ 年龄>75岁 ➢ 左室功能不全 ➢ 糖尿病 ➢ 二尖瓣关闭不全
术前抗凝
动脉栓塞
没有高危因素者:仅停用华法令
术前4天停用华法令,术前1天监测INR,若 INR<1.5行手术;若 INR 1.5~1.8,让患者口服 1mg维生素K;若INR >1.8,可口服2mg维生素 K;手术当天早晨复查 INR,若 INR仍未达到手 术要求,而手术必须进行,可于手术前输注血浆。
2、先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7d,第5天开 始合用华法令,一般重叠2~3d,待华法令 发挥作用后,停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
抗凝过程监测
调整华法令剂量的指标:
1、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维持在2~3。 2、凝血酶原时间:延长50%以上。 3、活动度降至20%~30%。
监测频率
服用华法令早期( 1~2 周内),需每 日化验凝血两项,并根据化验结果随时调 整剂量,待达到化验指标后,可减少化验 次数。
DVT的预防性抗凝原则
❖ 有出血倾向、静脉血栓病人,采用机械性 预防(弹力袜)。
❖ 不需用阿司匹林预防静脉血栓。 ❖ 低分子肝素在应用时应考虑肾功能受损程
度,必要时UFH(未分组肝素)替代。 ❖ 神经阻滞麻醉时,预防性抗凝治疗需谨慎。
预防性抗凝治疗剂量是多少
1、普通预防剂量: 低分子肝素(LMWH) 0.3ml/d
术前抗凝
动脉栓塞
有高危因素者:桥连抗凝
在末次口服华法令后60小时或 INR降至1.8 时,开始予治疗量LMWH共3天,末次给药至手 术的时间不短于18小时,拟用轴索麻醉者应不短 于24小时。
术前抗凝
静脉栓塞:
手术应尽可能推迟到急性VTE抗凝治 疗至少1个月后,最好是3个月后进行。
如手术必须在急性 VTE 后1个月内进 行,应在停用华法令后INR低于2.0时开始 桥连抗凝,而且若手术较大,手术时间过 长,患者应在术前安置下腔静脉滤网。
临床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华法林的初始剂量是多少
两种观点:a:大剂量10~20mg b:小剂量3mg
主要是。。。。抗凝疗效和出血风险。 我们目前临床采用小剂量。
口服华法林的疗程是多长时间
1、有明确病因的DVT:3个月。 2、特发性DVT:6~12个月。 3、少数病人(置放下腔静脉滤器者、反复
发作DVT者):终生服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