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上海宝山区 土地规划研究报告 26页
《宝山区罗店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9-2035)

上海市宝山区罗店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9-2035) (含近期重点公共基础设施专项规划)COMPREHENSIVE PLAN AND GENERAL LAND-USE PLANOF LUODIAN TOWN,BAOSHAN DISTRICT,2019-2035THE SPCIAL PLAN FOR THR NEAR-TERM KEY PUBLIC INFRASTRUCTURES IS INCLUDED.(公示稿)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政府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2020年8月一、规划概况1.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范围为罗店镇域石太路以南区域,用地面积40.43平方公里。
2.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为2019年-2035年,其中:近期:2019-2025年;远期:2025-2035年。
规划范围图1.总体目标魅力金罗店——落实北上海国家级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战略目标,强化罗店城镇圈中心镇定位,创新“生态+”和“文化+”的发展模式引导乡村振兴和文化复兴,打造长江口上的国家历史文化名镇。
2.分目标(1)国家历史文化名镇以良好的区位交通优势为支撑,立足七百年花神故里,保护与发展并举,最大限度挖掘长江口上历史文化名镇的资源禀赋,重塑历史风貌,弘扬民间艺术,创新“文化+”模式,引领多元文化融合发展,通过创意驱动创新、创新带动创业,探索三创驱动的发展新路径,塑造地域特色鲜明的文化品牌,打造国家历史文化名镇。
(2)北上海综合服务型城镇凸显罗店城镇圈的中心镇定位,推进宝山北部地区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促进罗店产业社区产城融合发展,强化新老镇区风貌引导,推动宜居、宜业、宜游三位一体发展,将罗店打造成为北上海综合服务型城镇,努力实现一镇两貌秀美、万众创新共营、百姓幸福安康。
(3)宝山乡村振兴示范镇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动罗店镇区与郊野乡村联动发展,在全面提升农业生产与农村生活水平、传承乡村传统文化、强化公共文化建设的同时,以“生态+文化”的模式引导植入主题性、体验式乡村休闲活动项目,培育乡村地区的“造血”功能,努力将罗店打造成为宝山乡村振兴示范镇。
宝山区设施农用地布局规划.定稿4doc

宝山区设施农用地布局规划(2013—2020年)(讨论稿)根据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市农业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设施农用地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沪规土资综[2011]305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农业设施农用地管理的通知(沪规土资综[2012]527号)》的有关要求,为加强本区设施农用地管理,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制度,保障和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结合宝山实际,特制定本区设施农用地布局规划。
一、农业生产及设施农用地布局现状(一)设施农用地界定与规划的范畴农业设施用地具体分为:生产设施和附属设施用地。
依据《关于完善设施农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155号)文件,结合《关于印发〈上海市设施农用地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沪规土资综[2011]305号)》、《上海市农村建设有关设施用地标准(试行)》(沪规土资综[2010]270号)文件的相关规定,对农业设施用地具体分类如下:1、生产设施用地是指在农业项目区域内,直接用于农产品生产的设施用地。
包括:①工厂化作物栽培中有钢构架的玻璃或PC板连栋温室用地等;②规模化畜禽养殖中的生产设施用地和绿化隔离用地;③水产养殖池塘、工厂化养殖、进排水渠道等水产养殖的生产设施用地以及用于水处理的湿地等占用的地面或水面;④育种育苗场所、简易的生产看护房用地等;⑤本市范围内设施粮田(高水平粮田)、设施菜田符合《上海市农村建设有关设施用地标准(试行)》(沪规土资综[2010]270号)相应用地规模标准的简易管理和生活用房、用于农产品临时储藏或分拣的相关场所用地,可参照生产设施用地管理。
2、附属设施用地是指农业项目区域内,直接辅助农产品生产的设施用地。
包括:①农田生产辅助设施;②畜禽养殖设施中的附属设施用地;③标准化水产养殖设施中的管理服务用地和其他用地;④农机具库房及其附属设施场地;⑤硬化晾晒场、生物质肥料生产场地、符合“农村道路”规定的道路等用地。
宝山区调整三区规划方案

宝山区调整三区规划方案1.引言1.1 概述在这部分,您可以简要概述宝山区调整三区规划方案的背景和原因,介绍该调整对区域发展和居民生活的影响,以及本文将要讨论的重点内容。
例如:"宝山区是上海市的一个重要区域,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迅速。
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宝山区政府决定调整既有的三区规划方案。
本文将从调整前的规划方案、调整的背景和原因,到调整后的新规划方案,对此次调整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以揭示其对宝山区未来发展的影响和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是:文章结构部分将会介绍本文的组织架构和内容安排。
首先,我们将概述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目的,使读者对本文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接着,我们将详细介绍调整前的三区规划方案,包括规划方案的内容和具体实施情况。
随后,我们将分析调整的背景和原因,探讨为什么需要对三区规划方案进行调整,并阐述调整后的新方案。
最后,我们将总结调整的影响,展望未来的发展,并进行结束语,向读者表达我们的观点和期待。
通过这样的结构安排,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本文的论述逻辑和内容安排,使得文章更加有条理和易于阅读。
1.3 目的本文旨在介绍宝山区调整三区规划方案的背景、原因以及调整后的具体方案,以便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这一重要的城市发展调整。
通过对调整前后规划方案的比较分析,可以帮助读者更清晰地认识到这一调整对宝山区未来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和转变。
同时,通过展望未来的发展态势,可以激发社会各界对于宝山区发展的共识和支持,共同期待宝山区在新的规划方案下实现更加繁荣和可持续发展。
2.正文2.1 调整前的三区规划方案宝山区原先的三区规划方案是在城市发展规划中划分了三个不同功能的区域,分别是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
商业区主要集中了各类商业设施和服务业机构,提供便利的购物、餐饮和娱乐场所;住宅区则是居民居住的区域,内有各类住宅小区和配套设施,提供居民舒适的生活环境;工业区则集中了工厂和生产设施,为城市的产业发展提供支持。
宝山区区域总体规划实施方案2024)

宝山区区域总体规划实施方案2024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宝山区的地图上,我的思绪随着这幅地图蔓延开来。
作为一名有着10年方案写作经验的大师,我知道,此刻的我,需要将这片土地的未来,用文字描绘出来。
一、总体目标我们要明确宝山区区域总体规划的核心目标。
到2024年,宝山区要成为上海市的一个经济增长极、科技创新高地、生态宜居典范和国际化社区。
这四大目标,既是我们的发展方向,也是我们的行动指南。
二、空间布局1.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以“一心、两轴、三片”为总体布局,打造中央商务区,提升城市品质;依托轨道交通,构建东西发展轴和南北发展轴,串联城市各功能区块;划分三个功能片区,分别是科技创新区、生态宜居区和历史文化区。
2.完善交通网络。
加密轨道交通线网,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优化道路布局,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发展水上交通,串联城市各景点。
三、产业发展1.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打造产业新高地。
2.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引导传统产业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方向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3.加强科技创新。
建设科技创新园区,吸引高端人才,培育创新型企业,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四、生态环境1.保护生态环境。
加强绿化建设,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实施水环境治理,提升水环境质量;严格环境监管,确保生态环境安全。
2.推进低碳发展。
推广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交通结构,减少碳排放;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提高市民环保意识。
五、民生保障1.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加强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满足市民多样化需求。
2.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市民基本生活;加大扶贫力度,助力弱势群体脱贫致富。
3.丰富文化活动。
举办各类文化活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传承历史文化。
六、国际化发展1.提升国际形象。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宝山区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020--宝山土地规划研究报告

目录第一部分上海宝山总体规划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7-2035) (2)第二部分宝山区2035总体规划的解读 (4)2.1 宝山区的目标定位中规中矩 (4)2.2 一带两轴的说法,前所未有 (5)2.3 吴淞工业区北区是上海的市级副中心 (6)2.4 宝山区总体规划中,几个重点地区 (9)2.5 宝山区打造三大分区 (12)第三部分中国宝武宝山转型区域项目规划 (20)一、上海市宝山区总体规划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7-2035)据上海发布,市政府最新批复同意《上海市宝山区总体规划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7-2035)》,要求按照将宝山建设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目标,确保提升罗泾港区功能,完善吴淞客运中心和周边邮轮服务示范区建设,优化黄浦江和长江宝山段生产性岸线和生活性岸线分布。
1.宝山区总体规划要以功能提升、结构优化调整为核心,立足全域规划,加强城乡统筹,注重两规融合,体现多规合一,符合宝山区实际情况和发展要求,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加快推进宝山区建设。
2.要落实规划建设用地“负增长”的总体要求,严守人口规模、土地资源、生态环境、城市安全底线,实现可持续发展。
严格管控宝山区常住人口规模,优化人口布局。
到2035年,宝山区规划常住人口不超过210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07.5万人左右。
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到2035年,规划建设用地规模不超过244.3平方公里,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41万亩;到2020年,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不低于2.55万亩。
到2035年,生态空间面积86.8平方公里,生态保护红线面积3.5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2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低于15平方米,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达到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和防灾减灾设施规划建设,提升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能力、应急响应能力和灾后恢复能力。
3.要落实《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明确的空间体系,体现新时期宝山区发展的战略要求,形成“一带两轴三分区”的空间格局。
宝山2035规划总结

宝山2035规划总结1. 引言宝山作为上海市的一个行政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
为了促进宝山区的可持续发展,宝山政府制定了2035规划,该规划旨在在2035年之前实现宝山区的全面发展和现代化转型。
本文对宝山2035规划进行总结,包括规划目标、重点工作和实施措施等方面的内容。
2. 规划目标宝山2035规划的总体目标是在2035年前实现宝山区成为全面现代化、宜居宜业的先进区域。
具体目标包括:•经济目标: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建设现代工业园区,吸引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入驻宝山区,提升经济竞争力。
•生态目标: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提高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建设绿色低碳的宝山。
•社会目标: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优化社会服务,改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
3. 重点工作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宝山2035规划确定了以下重点工作:3.1 经济发展•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建设创新型企业孵化基地和科技研发中心,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提升产业链水平,加强与上海市其他地区的合作,推动产业升级和跨区域协同发展。
•加强对小微企业的支持,提供财务和法律咨询服务,促进其快速成长。
3.2 生态保护•加强环境污染的治理和防控,推动工业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加强植被覆盖,推进精细化绿化,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景观品质。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鼓励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能源的清洁利用。
3.3 社会服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交通、供水、供电等公共基础设施的水平,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建设更多高质量的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
•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建设综合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保障居民的健康需求。
4. 实施措施为了顺利实现规划目标,宝山区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实施措施:•设立发展基金,吸引投资,支持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
•加强政策引导,推动企业创新和技术进步,提供贷款和补贴等支持。
•搭建政府、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平台,促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上海市宝山区区域总体规划纲要

(2003~2020)宝山区人民政府二00四年三月概述1.概况宝山区地处上海市域北部,由陆地和岛屿两部分组成。
陆域东北濒长江,东临黄浦江,南与杨浦、虹口、闸北、普陀4区毗连,西与嘉定交界,西北隅与江苏太仓为邻,横贯中部的环北大道(外环线)将其分成南北两部分;长兴、横沙两岛自西至东,横卧于长江口南支水道。
全境东西长约56公里,南北宽约23公里,区域总面积425平方公里。
区境陆地部分为河口滨海平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缓坡状倾斜;两岛为河口沙岛,地势北高南低。
全境滨江临海,水网密布,河道纵横,有江海岸线约128公里,其中沿长江海塘29公里,两岛岸线92公里,黄浦江岸线7公里。
全区辖吴淞镇、海滨新村、泗塘新村、友谊路、通河新村等5个街道,月浦、罗店、大场、杨行、罗泾、顾村、高境、庙行、淞南等9个镇,以及长兴、横沙2个乡和前卫实业总公司。
•区域发展战略分析历史上宝山一直作为上海郊区大型工业区及其配套生活区的定位而发展,1986年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宝山与闵行、嘉定等一起作为上海郊区7个卫星城之一,以发展钢铁工业为主;1999年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将宝山定位为中心城外围11个新城之一,将其外环线以内区域划为中心城的组成部分。
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新形势下,上海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重心由中心城向郊区转移。
郊区建设的重点主要体现在新城、城镇、六大产业基地、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等方面,并通过郊区乡镇合并和“三集中”等一系列具体举措,进一步推动了郊区发展。
宝山作为上海在长三角地区沿江城市发展带上的“桥头堡”,经过“十五”期间的各项建设,特别是通过区域行政区划优化调整、浦江开发的北延伸、西城区和罗店中心镇开发建设、市区重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精品钢和造船两大产业基地启动等一系列重大工程的推进与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下一步重点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未来宝山在由历史形成的单一功能的近郊工业区,向具有综合功能的、适宜居住的现代化城市的转化过程中,既有其独一无二的优势,也同时面临严峻的挑战。
宝山区区域总体规划实施方案-2024)

宝山区区域总体规划实施方案-2024一、规划背景宝山区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宝山区的发展也日新月异。
然而,如何在保持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规划目标1.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品质。
2.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绿色发展。
3.促进产业升级,增强区域竞争力。
4.提高民生福祉,构建和谐社会。
三、规划内容1.优化空间布局(1)构建“一心、两轴、三片”的城市空间结构。
一心:以宝山城区为核心,打造区域中心城市。
两轴:沿东西向和南北向发展轴线,串联各功能区域。
三片:分别为北部生态休闲区、中部产业发展区、南部居住生活区。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承载能力。
2.保护生态环境(1)实施绿化提升工程,提高绿化覆盖率。
(2)加强水环境治理,改善水生态环境。
(3)推广清洁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
3.促进产业升级(1)发展高端制造业,打造产业高地。
(2)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
(3)加强科技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
4.提高民生福祉(1)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满足居民多元化需求。
(2)提高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的投入,提升民生水平。
(3)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保障居民基本生活。
四、实施步骤1.制定详细规划方案,明确各阶段任务。
2.加强组织协调,形成工作合力。
3.严格实施规划,确保规划目标实现。
4.定期评估规划实施效果,及时调整规划内容。
五、保障措施1.完善规划政策体系,确保规划实施有法可依。
2.加强资金保障,确保规划项目顺利实施。
3.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监管机制,确保规划实施到位。
4.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规划意识。
要注意的事项可不少,毕竟规划一座城市的未来,每一个细节都马虎不得。
是公众参与度,不能让规划变成孤芳自赏的空中楼阁。
还有政策执行力度,资金投入的可持续性,以及可能出现的环境影响。
1.注意事项:公众参与度解决办法:得让大伙儿有话可说,有地可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宝山土地规划研究报告(内部资料)
2020年05月
目录
第一部分上海宝山总体规划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7-2035) . 3第二部分宝山区2035总体规划的解读 (6)
2.1 宝山区的目标定位中规中矩 (6)
2.2 一带两轴的说法,前所未有 (7)
2.3 吴淞工业区北区是上海的市级副中心 (9)
2.4 宝山区总体规划中,几个重点地区 (11)
2.5 宝山区打造三大分区 (14)
第三部分中国宝武宝山转型区域项目规划 (22)
一、上海市宝山区总体规划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7-2035)
据上海发布,市政府最新批复同意《上海市宝山区总体规划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7-2035)》,要求按照将宝山建设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目标,确保提升罗泾港区功能,完善吴淞客运中心和周边邮轮服务示范区建设,优化黄浦江和长江宝山段生产性岸线和生活性岸线分布。
1.宝山区总体规划要以功能提升、结构优化调整为核心,立足全域规划,加强城乡统筹,注重两规融合,体现多规合一,符合宝山区实际情况和发展要求,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加快推进宝山区建设。
2.要落实规划建设用地“负增长”的总体要求,严守人口规模、土地资源、生态环境、城市安全底线,实现可持续发展。
严格管控宝山区常住人口规模,优化人口布局。
到2035年,宝山区规划常住人口不超过210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07.5万人左右。
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到2035年,规划建设用地规模不超过244.3平方公里,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41万亩;到2020年,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不低于2.55万亩。
到2035年,生态空间面积86.8平方公里,生态保护红线面积3.5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2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低于15平方米,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达到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和防灾减灾设施规划建设,提升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能力、应急响应能力和灾后恢复能力。
3.要落实《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明确的空间体系,体现新时期宝山区发展的战略要求,形成“一带两轴三分区”
的空间格局。
构建“主城区部分(中心城、主城片区)-新市镇-乡村”的城乡体系,以罗店城镇圈为抓手,统筹乡镇资源要素,挖掘空间发展潜力,按照撤并、保护、保留三类方式对乡村地区进行分类指引。
按照“多中心、网络化”的规划布局要求,形成“1+9+X”的公共中心体系。
4.要按照将宝山建设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目标,确保提升罗泾港区功能,完善吴淞客运中心和周边邮轮服务示范区建设,优化黄浦江和长江宝山段生产性岸线和生活性岸线分布。
在全市轨道交通网络系统的基础上,深化完善宝山区级中运量系统,明确规划形成4条市域线和11条市区线的走向;完善交通枢纽布局,在市级杨行枢纽的基础上,新增5个地区级枢纽和15个重要的综合换乘枢纽。
要加强创新产业城区建设,形成上海现代服务业的重要集聚地与先进制造业的重要高地。
优化产业空间布局,规划形成
“2+5+12+N”的产业园区布局体系。
要以“让多样性的城市居民享有适宜的住房”为发展目标,加快改善居住条件,优化住房供应结构,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完善租购并举的住房体系。
到2035年,规划城镇居住用地规模61.8平方公里,住宅套数103万套。
要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保护,积极挖掘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独特的老工业文化、革命文化等历史底蕴,形成宝山区独特的文化历史传承。
要加强城市设计,凸显宝山现代化滨江新城区的风貌特征,塑造具有繁华活力、生态休闲特色的滨江风情风貌。
根据不同风貌分区特征,确保形成高识别度的吴淞市级副中心特定风貌区、现代明快的都市风貌、淡雅清丽的近郊地区以及传统农林本色地区的色彩特点。
5.要依据罗店-罗泾-月浦城镇圈的规划要求,进一步形成产城
融合发展,协调突出各镇功能特色化、设施共享发展,为后续指导新市镇总规、控详规划、村庄规划和专项规划的编制提供依据。
到2035年,规划保护村3个,保留行政村31个,农村地区常住人口为2.5万人。
6.要从公共服务设施、公共交通、产业、公园绿地、绿道等方面,明确近期发展目标,制定近期行动计划。
通过构建“监测-评估-维护”机制,科学实现规划实施动态监测、定期评估和及时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