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工程毕业设计71奥迪A6L悬架系统原理与检修(论文)
奥迪A6维修与保养毕业论文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课题名称:奥迪A6的维护和维修工艺分析专业班级:汽车电子技术学生姓名:XXX指导教师:XXX二O一四年一月目录摘要 (3)奥迪A6的维护和维修工艺分析 (4)前言 (4)一、奥迪A6简介 (4)(一)车型发展 (4)(二)安全系统 (5)二、奥迪A6的保养工艺分析 (5)(一) 使用注意事项 (5)(二) 常规保养 (5)(三)定期保养 (6)三、奥迪A6的常见故障维修 (7)(一)制动效能不良或制动力不足 (7)(二) 发动机不能启动或启动困难 (7)四、奥迪A6的维修实例 (8)五、总结与结论 (9)六、致谢 (9)七、参考文献 (10)摘要我们都知道,我们在买了一辆车之后,我们最关注的是汽车的安全性。
其次是在使用过程中,我们往往会注意对汽车的使用注意事项,对爱车的保养,当然即使这些都做得很好,车辆也会免不了出现故障。
在出现故障后我们又应该以合理的技术方法解决。
所以本文不光是介绍了奥迪A6的发展史,还介绍了车主最关心的安全性能。
其次就是针对奥迪A6汽车的使用注意事项、常规保养、定期保养常见故障分析和维修诊断工艺以及奥迪A6L 2.0L轿车举例进行了故障分析进行了系统的介绍。
本文介绍了队奥迪A6的维护保养以及维修工艺流程分析,使车主在以后不管是维护保养还是维修过程中,都能做到对每个工艺流程细节都处理规范,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将收益最大化。
关键词:奥迪A6 安全性注意事项保养故障分析维修诊断奥迪A6的维护和维修工艺分析前言现今社会可以说是人们对于汽车的以来性是越来越重了,只要是出门在外的,不管距离远近,大多数人们都是希望开车或者是坐车出行。
伴随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汽车除了是人们日常出行的代步工具外,更多的是成为了人们心理上的一种需求,需要买车来衬托自己的身份。
然而奥迪A6是一汽-大众国内生产的技术最先进、性能最佳、国情适应性最强的高档豪华商务车。
不仅可以满足平日代步的需求,还会让你开出去不失体面。
毕业论文---奥迪A6发动机排放控制系统原理结构与检修

毕业论文论文题目:奥迪A6发动机排放控制系统原理结构与检修系部:汽车工程系专业名称: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时间:年月日目录一、概述 (1)(一)汽车排放污染的主要成分与危害 (1)(二)汽车排放污染物形成的原因 (3)(三)减少汽车污染物排放的对策 (3)二、奥迪A6发动机排放污控制的主要装置及工作原理 (4)(一)废气再循环系统(EGR) (4)(二)燃油蒸气回收装置(EV AP) (5)(三)二次空气喷射装置(EAIR) (6)(四)三元催化转换器(TWC) (6)三、奥迪A6发动机排放污控制典型装置的检修 (9)(一)废气再循环系统是否正常工作的检查 (9)1.EGR阀的检修 (9)2.废气再循环控制电磁阀的检测 (9)(二)汽油蒸气回收装置的检测 (9)1.活性炭罐电磁阀密封性的检查 (9)2.活性炭罐电磁阀的检查 (10)3.燃油蒸发排放单向阀的检查 (11)(三)二次空气喷射装置(EAIR)的检查 (11)1.二次空气进气阀的检查 (12)2.二次空气泵继电器的检查 (12)(四)三元催化转换器(TWC) (13)四、奥迪A6发动机排放污控制典型装置的故障与排除 (13)(一)活性碳罐系统的故障案例 (13)(二)二次空气喷射系统故障的故障案例 (16)(三)EGR系统的故障的故障案例 (16)五、结束语 (19)参考文献 (20)奥迪A6发动机排放控制系统原理结构与检修摘要:汽车发动机在运行的过程中会排放出大量污染物,排放控制系统是把发动机排放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的装置。
奥迪A6的排放控制系统由废气再循环系统(EGR)、燃油蒸气回收装置(EV AP)、二次空气喷射装置(EAIR)和三元催化转换器(TWC)等组成,本文针对以上装置的组成结构、原理与检修方法和步骤进行了介绍,对其常见的故障进行了举例分析。
关键词:奥迪A6;排放控制系统;原理;结构;检修一、概述(一)汽车排放污染的主要成分与危害汽车排放污染物主要有: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合物(NOx)、二氧化碳(CO2)、二氧化硫(SO2)、铅(Pb)和炭烟(PM)等。
汽车检测与维修毕业设计(论文)-奥迪a6anq电控发动机的检测[管理资料]
![汽车检测与维修毕业设计(论文)-奥迪a6anq电控发动机的检测[管理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f71c8e930b1c59eef9c7b427.png)
金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奥迪A6ANQ电控发动机的检测机械与汽车工程系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 2 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二○一一年五月奥迪A6ANQ电控发动机的检测摘要本文通过对电喷发动机故障特点的分析。
利用控制电脑ECU的特点、故障代码等进行诊断,文中还列举了相应的诊断实例。
提出了不同于传统化油器式发动机的故障诊断方法,主要新的故障诊断方法可以提高电喷发动机故障诊断的准确性。
奥迪A6ANQ 电控发动机电器元件分为 2 大类:信号输入装置(传感器)和信号输出装置(执行器)。
信号输入装置是指控制和产生动力传输控制单元PCM探测的电压信号的电器元件;而信号输出装置是指动力传输控制单元PCM控制的电器元件。
本文针对以上元件的原理与检修方法和步骤进行了介绍,对其常见的故障进行了举例分析。
关键词:奥迪A6 检修实验故障Audi A6ANQ testing Electronic Control Engine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FI engine failure. Using the control characteristics of Computer ECU fault codes and other diagnostic,article also cited the instance of the appropriate diagnosis. Made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carburetor engine fault diagnosis method, the main new fault diagnosis method can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EFI engine fault A6ANQ electrical components are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signal input devices (sensors) and signal output devices (actuators). Refers to the control signal input device is a power transmission control unit and generating a voltage signal detection PCM electrical components; and signal output device is the PCM control power transmission control unit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In this paper, the principle of the above components and repair methods and procedures were introduced, the common faults of its examples analyzed.Keywords: Audi A6; maintenance; experiment; failure目录引言 (1)第1章奥迪A6各元器件电压与电阻检测 (2)空气流量计 (2)节气门位置传感器 (3)进气温度传感器 (3)冷却液温度传感器 (4)发动机转速传感器 (5)凸轮轴位置传感器(霍尔传感器) (5)爆震传感器 (6)活性炭罐电磁阀 (6)点火放大器 (7)喷油器电阻检查 (7)氧传感器的检查 (7)第2章奥迪A6ANQ发动机排放相关部件的检修 (8)废气再循环系统是否正常工作的检查 (8)废气再循环阀的检修 (8)废气再循环控制电磁阀的检测 (8)汽油蒸气回收装置的检测 (8)活性炭罐电磁阀密封性的检查 (8)活性炭罐电磁阀的检查 (9) (10)二次空气喷射装置(EAIR)的检查 (11)二次空气进气阀的检查 (11)二次空气泵继电器的检查 (11)三元催化转换器 (12)第3章奥迪A6ANQ电控发动机点火系统的故障诊断 (13)点火系的常见故障及检查方法 (13)汽车点火系统原理与故障检修实例 (13)点火系高压配电部分常见故障及检查 (13)点火系的故障诊断 (16)点火正时的检测与调整 (16)第4章综合汽车实例分析电控发动机的常见故障诊断 (19)故障诊断实例1 (19)故障诊断实例2 (20)总结 (22)致谢 (23)参考文献 (24)引言发动机是汽车的动力源,是汽车的心脏,汽车的一些基本技术性能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发动机的相关性能相联系。
毕业论文---奥迪A6发动机排放控制系统原理结构与检修

毕业论文论文题目:奥迪A6发动机排放控制系统原理结构与检修系部:汽车工程系专业名称: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时间:年月日目录一、概述 (1)(一)汽车排放污染的主要成分与危害 (1)(二)汽车排放污染物形成的原因 (3)(三)减少汽车污染物排放的对策 (3)二、奥迪A6发动机排放污控制的主要装置及工作原理 (4)(一)废气再循环系统(EGR) (4)(二)燃油蒸气回收装置(EV AP) (5)(三)二次空气喷射装置(EAIR) (6)(四)三元催化转换器(TWC) (6)三、奥迪A6发动机排放污控制典型装置的检修 (9)(一)废气再循环系统是否正常工作的检查 (9)1.EGR阀的检修 (9)2.废气再循环控制电磁阀的检测 (9)(二)汽油蒸气回收装置的检测 (9)1.活性炭罐电磁阀密封性的检查 (9)2.活性炭罐电磁阀的检查 (10)3.燃油蒸发排放单向阀的检查 (11)(三)二次空气喷射装置(EAIR)的检查 (11)1.二次空气进气阀的检查 (12)2.二次空气泵继电器的检查 (12)(四)三元催化转换器(TWC) (13)四、奥迪A6发动机排放污控制典型装置的故障与排除 (13)(一)活性碳罐系统的故障案例 (13)(二)二次空气喷射系统故障的故障案例 (16)(三)EGR系统的故障的故障案例 (16)五、结束语 (19)参考文献 (20)奥迪A6发动机排放控制系统原理结构与检修摘要:汽车发动机在运行的过程中会排放出大量污染物,排放控制系统是把发动机排放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的装置。
奥迪A6的排放控制系统由废气再循环系统(EGR)、燃油蒸气回收装置(EV AP)、二次空气喷射装置(EAIR)和三元催化转换器(TWC)等组成,本文针对以上装置的组成结构、原理与检修方法和步骤进行了介绍,对其常见的故障进行了举例分析。
关键词:奥迪A6;排放控制系统;原理;结构;检修一、概述(一)汽车排放污染的主要成分与危害汽车排放污染物主要有: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合物(NOx)、二氧化碳(CO2)、二氧化硫(SO2)、铅(Pb)和炭烟(PM)等。
(完整版)汽车悬架毕业设计论文

摘要悬架是现代汽车上的重要总成之一,它把车架(或承载式车身)与车轴(或与车轮)弹性的连接起来.其主要任务是传递作用在车轮与车架(或承载式车身)之间的一切力和力矩,并且缓和不平路面传给车架(或承载式车身)的冲击载荷,衰减由冲击载荷引起的承载系统的震动,以保证汽车的正常行驶。
本次文就是对载货汽车后悬架主副簧进行设计并对设计结果进行校核,保证设计满足汽车对安全方面的要求。
本次设计首先根据汽车后轴载荷和非簧载质量确定每副钢板弹簧的载荷,通过钢板弹簧满载和空载载荷的不同来确定主副簧的刚度分配,同时根据汽车轴距来确定钢板弹簧的长度。
根据公式算出钢板弹簧所需总惯性矩,这样就能算出钢板弹簧的大致厚度和宽度。
用画图法可以确定每个钢板弹簧的长度。
最后对钢板弹簧进行校核,保证钢板弹簧满足要求。
关键词:钢板弹簧;复合簧;后悬架。
Abstractsuspension assembly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modern automotive, it links the frame (or Unibody) and axle (or wheel) . Its main task is to pass the effect of all force and torque between the wheel and the frame, and relax the impact load of the frame passed from rough road to ensure the normal running of the car. The article is to design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pring of rear suspension, and check the design to ensure the design meets automotive safety requirements. The design is first based on the vehicle rear axle load and non-sprung mass to determine the load of each leaf spring, according the different loads of full and no load to distribution the stiffness, while use the vehicle wheelbase to determine calculate the approximate thickness and width. Drawing method can be used to determine the length of each leaf spring. Finally, check the leaf springs to ensure it meet the requirements.Keywords: leaf spring; composite spring; rear suspension目录引言 ...................................................................................................................................1.1 汽车的发展历史......................................................................................................1.2 汽车的构造 .......................................................................................................................1.3 汽车悬架系统的作用、组成与分类................................................................................1.3.1 汽车悬架系统的作用............................................................................................1.3.2 汽车悬架系统的组成............................................................................................1.3.3 汽车悬架系统的分类............................................................................................1.4 该项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动态 ...........................................................................................1.6 钢板弹簧 ...........................................................................................................................1.6.1 钢板弹簧的基本结构和作用原理........................................................................2 钢板弹簧的布置方案及材料选择.............................................................................3 汽车后悬架系统钢板弹簧的设计计算.....................................................................3.1 设计给定参数 ...................................................................................................................3.2 钢板弹簧主要参数的确定 ...............................................................................................3.2.1 前后悬架静挠度和动挠度的选择........................................................................3.2.2 钢板弹簧满载弧高的选择....................................................................................3.2.3 钢板弹簧长度的确定............................................................................................3.2.4 悬架主、副钢板弹簧的刚度分配........................................................................3.2.5 钢板弹簧所需的总惯性矩的计算........................................................................3.2.6 根据强度要求计算钢板弹簧总截面系数............................................................3.2.7 钢板弹簧平均厚度的计算....................................................................................3.2.8 验算在最大动行程时的最大应力........................................................................3.2.9 钢板弹簧叶片断面形状及尺寸的选择................................................................3.3 钢板弹簧的设计及校核 ...................................................................................................3.3.1 钢板弹簧各片长度的确定....................................................................................3.3.2 钢板弹簧刚度的验算............................................................................................3.4 钢板弹簧总成在自由状态下的弧高和曲率半径计算....................................................3.4.1 钢板弹簧总成在自由状态下的弧高....................................................................3.4.2 钢板弹簧总成在自由状态下的曲率半径............................................................3.4.3 钢板弹簧叶片在自由状态下曲率半径的计算....................................................3.4.4 钢板弹簧各叶片在自由状态下的曲率半径和弧高的计算................................3.4.5 钢板弹簧总成弧高的核算....................................................................................3.5 叶片端部形状的选择 .......................................................................................................3.6 钢板弹簧两端与车架的连接 ...........................................................................................3.7 钢板弹簧弹簧销和卷耳的设计........................................................................................3.7.1 弹簧销的设计........................................................................................................3.7.2 卷耳尺寸的确定.................................................................................................... 4结论 ............................................................................................................................参考文献 ...........................................................................................................................5 致谢 .............................................................................................................................引言1.1 汽车的发展历史自1886年世界上第一辆汽车诞生以来,汽车已经历了120多年的发展来历程。
悬架 毕业设计

悬架毕业设计悬挂毕业设计:提升驾驶体验的关键技术引言:在现代汽车工业中,悬挂系统是车辆性能和乘坐舒适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能够提供稳定的操控性能,还可以减少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震动和颠簸感。
因此,悬挂系统的设计和优化对于提升驾驶体验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悬挂系统的设计原理、优化方法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悬挂系统的设计原理悬挂系统的设计原理基于减震和支撑两个主要目标。
减震是指通过悬挂系统来吸收道路不平面带来的冲击和震动,以保持车辆的稳定性。
支撑则是指悬挂系统提供的支撑力,使车辆保持合适的接地面积,提供足够的附着力。
常见的悬挂系统包括独立悬挂、扭力梁悬挂和多连杆悬挂等。
二、悬挂系统的优化方法为了提升驾驶体验,悬挂系统的优化是必不可少的。
一种常见的优化方法是通过调整悬挂系统的刚度来改变车辆的操控性能。
较高的刚度可以提供更好的操控性,但会降低乘坐舒适性。
相反,较低的刚度可以提供更好的乘坐舒适性,但会牺牲操控性能。
因此,设计师需要根据用户需求和车辆用途来平衡刚度。
另一种优化方法是采用主动悬挂系统。
主动悬挂系统通过传感器和控制器来感知车辆的运动状态,并根据需要调整悬挂系统的刚度和行程。
这种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的驾驶条件和路况来实时调整悬挂系统,提供更好的操控性能和乘坐舒适性。
三、悬挂系统的未来发展方向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悬挂系统也在不断演进。
未来的悬挂系统可能会采用更先进的材料和技术来提升性能。
例如,碳纤维材料可以提供更高的刚度和更轻的重量,从而提高车辆的操控性能和燃油经济性。
此外,电动悬挂系统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
电动悬挂系统可以实现更精确的调节和更灵活的悬挂调整,进一步提升驾驶体验。
结论:悬挂系统作为汽车工业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对于提升驾驶体验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优化悬挂系统的设计和采用先进的技术,可以实现更好的操控性能和乘坐舒适性。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悬挂系统将会继续进化,为驾驶者带来更加优越的驾驶体验。
汽车悬架系统的部件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学生姓名:学号学院:理工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题目:汽车悬架系统的部件设计指导教师:2013 年 6月河北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表毕业设计(论文)中文摘要毕业设计(论文)外文摘要目录第1章绪论1.1皮卡车悬架概述 (6)1.2悬架的功用 (7)1.3悬架的组成 (7)1.4悬架的垂直弹性性 (8)1.5悬架的分类 (8)1.6 辅助元件 (12)1.7皮卡悬架的要求和方案选定 (14)第2章麦弗逊独立悬架的设计和计算2.1悬架的总体布置方案 (15)2.2相关参数的计算 (16)2.3减震器的选型与设计 (22)2.4弹簧限位缓冲块的设计 (26)2.5横向稳定杆的设计计算 (27)2.6传力构件及导向机构 (28)参考文献 (47)第1章绪论1.1 皮卡汽车悬架概述皮卡汽车是汽车市场细分后的产物,它的主要使用者是一些非主流人群,所以皮卡汽车行驶的道路也有其特殊性,从城市道路到山区小道,无所不包,所以对皮卡车的悬架也提出了很高的适应性的要求。
对于皮卡汽车而言,现在设计中,一般前悬架是轿车型的独立悬架,后悬架是非独立悬架,离地间隙较大,在一定的程度上既有轿车的舒适性又有越野车的越野性能;皮卡车带有两座或四座,使车辆既可载人又可载货,行驶范围广。
近几年,皮卡汽车逐渐向着舒适化发展,一些车辆甚至已经具有普通轿车的功能。
但从皮卡车的悬架而言,最主要的功能是传递作用在车轮和车架(或车身)之间的一切力和力矩,并缓和汽车驶过不平路面时所产生的冲击,衰减由此引起的承载系统的振动,以保证汽车的行驶平顺性。
所以必须在车轮与车架或车身之间提供弹性联接,依靠弹性元件传递车轮或车桥与车架或车身之间的垂向载荷,并依靠其弹性变形来吸收能量,达到缓冲的目的。
采用弹性联接后,为了迅速衰减不必要的振动,悬架中还必须包括阻尼元件,即减振器。
此外,悬架中还需要有可以确保车轮与车架或车身之间所有力和力矩可靠传递并决定车轮相对于车架或车身的位移特性的连接装置系统,我们称之为导向机构。
悬架毕业设计

悬架毕业设计
悬架系统是汽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它直接影响到汽车的行驶稳定性、操控性和驾驶舒适性。
因此,在汽车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中,悬架系统的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介绍一个基于模糊控制的汽车悬架系统的毕业设计。
该设计的目标是提高汽车的行驶稳定性和乘坐舒适度,通过模糊控制来实现悬架系统的智能调节。
首先,需要对汽车悬架系统的工作原理和主要组成部分进行了解和分析。
悬架系统主要由弹簧、减震器和悬架杆等部件组成,通过对这些部件的调节来实现悬架系统的控制。
其次,需要采集相关的实验数据,包括汽车的加速度、车速和悬架系统的位移等参数。
通过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到汽车在不同路况下的悬架系统参数的变化规律,为模糊控制算法的设计提供依据。
然后,需要设计悬架系统的模糊控制算法。
模糊控制是指通过建立模糊逻辑规则,将输入变量映射到输出变量,从而实现对系统的控制。
在悬架系统的设计中,可以将汽车的加速度和车速作为输入变量,将悬架系统的位移作为输出变量,通过模糊控制算法来调节悬架系统的参数,以提高汽车的行驶稳定性和乘坐舒适度。
最后,需要进行实验验证。
通过悬架系统的调节,对悬架系统的性能进行评估,比较模糊控制算法和传统控制算法的效果差
异,验证模糊控制算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完成汽车悬架系统的毕业设计,并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本设计实现了汽车悬架系统的智能调节,提高了汽车的行驶稳定性和乘坐舒适度,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意义。
同时,本设计也为进一步研究和优化汽车悬架系统提供了参考和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第一章引言------------------------------------------------------- 41.1 课题的意义 ------------------------------------------------- 4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4第二章汽车悬架系统 ------------------------------------------------ 72.1汽车悬架系统简介-------------------------------------------- 72.2 汽车空气悬架结构组成 -------------------------------------- 102.3 汽车空气悬架系统的特性 ------------------------------------ 132.4 汽车空气悬架的优缺点 -------------------------------------- 14(一)汽车空气悬架的优点--------------------------------------- 14 (二)汽车空气悬架的缺点--------------------------------------- 15 第三章奥迪A6L悬架系统 ------------------------------------------- 163.1 奥迪A6简介 ----------------------------------------------- 163.2 空气悬架系统 ---------------------------------------------- 183.2.1空气悬架系统的结构---------------------------------- 183.2.2 空气悬架系统的原理--------------------------------- 193.2.3 空气悬架系统的主要特点 ---------------------------- 193.3 奥迪A6悬架系统原理 --------------------------------------- 19 第四章奥迪A6L悬架系统检修-------------------------------------- 214.1奥迪A6空气悬架系统布局 ------------------------------------ 214.2 显示检修--------------------------------------------------- 224.3 系统部件--------------------------------------------------- 23 参考文献 ---------------------------------------------------------- 24 附录一:英文专业文摘及翻译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二:外文文献原文---------------------------------- 错误!未定义书签。
摘要:汽车悬架系统是传递车身与轮胎之间各种力和力矩的连接装置。
汽车悬架系统基本上是由弹性元件、减振器和导向机构三大部分组成。
这三部分分别起缓冲、减振和导向作用,共同承担传递轮胎与车身之间的各种力和力矩的任务。
悬架作为上述各种力和力矩的传动装置,其性能的好坏是影响汽车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最重要、最直接的因素。
ABSTRUCT::The vehicle suspension system is a connecting device, which transmit various force and moment between body and tire. The vehicle suspension system is mainly consisted of spring components, damper components and orientation machine. The three parts respectively performs the functions of cushion damping and orientation, and cooperate with each other to finish the task that transfers all kinds of forces and torques from tires to vehicle body. As this kind of equipment the transferr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spension system is the most important and direct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vehicle ride performance and handling performance.第一章引言1.1 课题的意义近几年,我国的汽车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汽车销售量己经排名全球第一。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家庭期望拥有私家车,但人们对汽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人们希望汽车经济实惠,舒适安全,还追求一定的驾驶乐趣。
汽车悬架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汽车各种力和力矩的传动装置,悬架的性能直接影响汽车的舒适性和操纵性。
所以加强对悬架的研究,是汽车设计师一直关注的问题和工作重点。
他们期望通过提高悬架的性能来提升整个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和平顺性。
悬架性能的研究,自然需要有关于悬架的评价指标。
目前对于悬架的评价,由于方法的不同,而没有统一的标准,需要在悬架动力学和弹性动力学的系统的评价指标做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期望有比较系统的归纳和分类来进行悬架性能的研究。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空气弹簧诞生于19世纪中期,早期用于机械设备隔振。
1947年,美国首先在普尔曼车上使用空气弹簧,到目前为止,美国在重型载货车上空气悬架的占有率是85%,比1988年增长了54%;大约82%的拖挂车使用空气悬架,比10年前增长了15%,欧洲大约与之保持相同的增长速度。
空气悬架在轻型货车上的应用目前虽然只占市场份额的5%,但已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火石公司(Firestone)预测到2003年,空气悬架在轻型车市场占有率将达到10%,2008年将达到40%。
空气悬架在旅游车、长途客车及高速客车市场也占有极大的份额,到1994年,联邦德国生产的55种大、中型公共汽车中,已有38种使用了空气悬架,国外高级大客车几乎全部使用空气悬架;部分轿车也逐渐安装空气弹簧悬架,如Benz300SE和Benz600。
我国虽然从50年代就开始了对空气悬架的研究工作,但由于设计及制造等复杂因素的影响,一直未能得到推广应用。
近年来,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及国外空气悬架的引进,小部分国产高级旅游车开始采用国外购置的空气悬架,如沈阳飞机汽车制造厂、北方汽车制造厂、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公司、亚星客车集团公司、丹东汽车制造厂等生产的客车。
随着空气悬架应用的推广,对空气弹簧、导向机构及控制机构的研究也得到了重视。
J. R. EVANS等人在1970年做了空气弹簧垂直特性实验,建立空气弹簧垂直动态特性模型;1994年做了空气弹簧的侧向特性实验,在大频率和大幅值情况下,测量了空气弹簧在不同载荷下的侧向力和变形。
Katsuya Yoyofuku 等通过研究振动频率和弹簧反应之间的关系,分析管道和气室对弹簧特性变化的影响。
交通部重庆公路科学研究所的丁良旭对空气悬架的一些性能进行了探讨,拟合了空气弹簧的特性曲线。
Jon Bunne和Roger Jable研究了空气悬架对传动系统振动的影响。
John Woodrooffe通过试验分别评价了重型货车空气弹簧悬架和钢板弹簧悬架的路面附着性和行驶平顺性。
空气悬架系统的特性:1、空气弹簧的特点(1)空气弹簧具有非线性特性,可将其特性曲线设计成理想形状。
如图1所示空气弹簧特性曲线,静、动刚度随着载荷的增加而增大。
(2)空气弹簧质量轻,内摩擦极小,对高频振动有很好的隔振、消声能力。
(3)空气弹簧的刚度和承载能力可以通过调节橡胶气囊内的压力来调整。
(4)空气弹簧制造工艺复杂,费用高。
2、空气悬架对整车性能的影响(1)空气悬架为刚度可变的非线性悬架。
当簧载质量变化时,刚度随之变化,以保持空载和满载时车身高度相同,悬架固有频率基本不变。
根据需要,可以选择不同的气囊工作高度,获得理想的固有频率,从而得到良好的行驶平顺性。
(2)空气悬架质量轻,弹簧刚度低,高速行驶时,轮胎与地面的附着能力强,制动距离短;转向时,过多转向和不足转向倾向减小,转向稳定性强,提高了整车的操纵稳定性。
(3)空气弹簧内的空气压力直接反映了簧载质量,可取空气压力作为信号,控制制动缸内的气压,来控制制动时的制动力,更好地保证了行驶安全性。
(4)可通过给空气弹簧气囊充气或放气来调节车身高度。
在平坦的路面上,降低车身高度,保持空气阻力系数为最佳值,可以减小油耗或在功率不变的情况下获得最大车速。
在崎岖不平的道路上,为了通过障碍物,可以提高车身高度。
(5)减少整车的振动噪声,提高汽车零部件使用寿命。
(6)由于空气悬架刚度低,轮胎动载荷小,能够降低载重汽车对高速公路的破坏。
第二章汽车悬架系统2.1汽车悬架系统简介简单来说,悬挂系统就是指由车身与轮胎间的弹簧和避震器组成整个支持系统。
悬挂系统应有的功能是支持车身,改善乘坐的感觉,不同的悬挂设置会使驾驶者有不同的驾驶感受。
外表看似简单的悬挂系统综合多种作用力,决定着轿车的稳定性、舒适性和安全性,是现代轿车十分关键的部件之一。
一般来说,汽车的悬挂系统分为非独立悬挂和独立悬挂两种,非独立悬挂的车轮装在一根整体车轴的两端,当一边车轮跳动时,另一侧车轮也相应跳动,使整个车身振动或倾斜;独立悬挂的车轴分成两段,每只车轮由螺旋弹簧独立安装在车架下面,当一边车轮发生跳动时,另一边车轮不受影响,两边的车轮可以独立运动,提高了汽车的平稳性和舒适性。
由于现代人对车子乘坐舒适性及操纵安定性的要求愈来愈高,所以非独立悬挂系统已渐渐被淘汰。
而独立悬挂系统因其车轮触地性良好、乘坐舒适性及操纵安定性大幅提升、左右两轮可自由运动,轮胎与地面的自由度大,车辆操控性较好等优点目前被汽车厂家普遍采用。
常见的独立悬挂系统有多连杆式悬挂系统、麦佛逊式悬挂系统、烛式悬挂系统、拖曳臂式悬挂系统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