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产业链共生耦合实现机制及发展对策研究——以西安汽车生态产业链为例

合集下载

循环经济下产业共生耦合模式探究-循环经济论文-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下产业共生耦合模式探究-循环经济论文-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下产业共生耦合模式探究-循环经济论文-经济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产业共生耦合模式是循环经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模式的构建要求充分挖掘区域各产业间副产品和废物资源的共生耦合关系,并通过信息、物流、服务平台等渠道构建起物质集成、能量集成、信息集成的联合体。

以依托型、平等型和混合型三种产业共生耦合类型为切入点,利用物质流动和实证分析的研究方法,构建出跨行业综合利用冶金废物的依托型共生耦合模式、协同处理多种固废的平等型共生耦合模式和资源再生利用、多产业共生的混合型耦合模式,并探索建立起产业共生耦合模式的要素集成系统。

[关键词]循环经济;依托型共生耦合;平等型共生耦合;混合型共生耦合《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指出:发展循环经济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和基本方式。

这将发展循环经济上升到高度,并对循环经济的地位和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

产业共生耦合模式是指在各产业系统之间形成资源配置合理、能量高效使用、废弃物综合利用的生态网络,即通过物质集成、能量集成、信息集成的平台体系,某个产业产生的副产品或废弃物资源能够作为另外一个产业生产所需的能量或原辅材料,使多个产业之间构成集成共生的生态网络[1],它是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组成部门。

近几年,国家大力倡导发展循环经济,建立了一批循环型城市、园区、企业,逐步形成了“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生态产业链和产业间资源共享、副产品互用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为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奠定了基础。

但从产业共生耦合能力的角度上看,还存在产业布局不合理、产业结构协同性较低、集成管理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等现实问题。

加大对产业共生耦合模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是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

一、产业共生耦合的三大类型生态产业链是在满足社会性的长期需要的前提下,以恢复和扩大自然资源存量为宗旨,通过对两种以上产业的材料、产品、副产品、废物等基本元素进行优化组合和调整改造,形成既使产业链上各主体获取一定经济利益,又与自然生态系统保持协调平衡的复杂系统。

生态产业链的构建研究

生态产业链的构建研究

IS S N1672-9064CN35-1272/TK循环经济1生态产业链的定义生态产业链一般是指依据生态学原理,以恢复和扩大自然资源存量为宗旨,为提高资源基本生产率和根据社会需要为主体,对2种以上产业的链接所进行的设计(或改造并开创为一种新型的产业系统的系统创新活动。

根据上述定义,我们不难看出生态产业链具有以下4个功能:①增大自然资源存量。

使自然资源存量增大,是生态产业链设计与开发活动的宗旨,即所设计与开发的生态产业链的最高目标是在求得经济发展的同时,推动生态系统的恢复和良性循环,不断提高和扩大自然生产力的水平与能力。

②提高资源生产率。

生态产业链系统是为提高生产率而设计的,但这一生产率要用“资源基本生产率”的概念来评价,即从资源的原始投入对生态圈的作用算起,到产品退出使用、回到生态圈为止,全面和全过程地测度其生产率。

由于在生产转换过程中,人力资源的生产率问题已得到广泛重视,因此,它更侧重于通过产业链的构建过程的设计、开发和实施,使生态资源在原始投入和最终消费方面提高效率,进而从可持续发展的层面上,全面持久地提高生产率。

③社会性长期需要。

生态产业链应该具备社会性,即它建立的是依社会长期需要为主体的商业秩序与环境,它在生产、交换、流通和消费过程中所建立的秩序既要使商家及产业链上的各方获取利润,而且要与自然生态系统保持着长期的友善与协调。

④系统创新活动。

生态产业链是一项系统创新工程,它的构建以技术创新为基础,以生态经济为约束,通过探讨各产业之间“链”的链接结构、运行模式、管理控制和制度创新等,找到产业链上生态经济形成的产业化机理和运行规律,并以此调整链上诸产业的“序”与“流”,建立其“产业链层面”的生态经济系统;再以该系统为牵动,在相关产业内部,调整其“流”与“序”,形成“产业层面”的生态经济系统;最终,生态产业链应该是这2个层面上系统的交集,它要通过链的设计、开发与实施,将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有机地融为一体,开创一种新型的产业系统。

生态产业链耦合的研究综述

生态产业链耦合的研究综述
的 概念 , 即依 据 生 态 学 的原 理 , 以恢 复 和 扩大 自
然 资源 存量 为 宗 旨 , 为提 高资 源基 本生 产率 和根 据 社会需 要 为 主体 , 对两种 以上产业 的联 结所 进 行 的设 计 ( 或改 造 ) 开 创 为一种 新 型 的 产业 系 并
个 国家级 生态工 业 园区通 过规 划论 证 , 国各地 全
后。 总结 了基 于不 同研 究方法 对 当前生 态产 业链耦 合 的研 究 ; 最后进 行 了简要 的 述评 , 出要 提
解 决的 问题和 值得 关注的 几个研 究方向 。
[ 关键词 ] 态产 业链 耦 合 稳 定 共 生 生
随 着经 济的 发展 , 国资源 与环 境 的矛 盾 1 各 3 益突 出 。人 类也 逐渐 认识 到 , 环境 与经济 之 间是 相互促 进 、 制约 的关 系 , 态产业链 ( c—n 相互 生 Eo i—
性 ” 既 可 应 用 于工 业 , 可 应用 于农 业 ; 王 兆 , 也 而 华 的界 定显 然更 偏 向于工业 的应用 。在 随后 的研 究 中, 王芳 , 黎 明 ( 0 7 专 门给 出 了农 业 循 环 赵 2o ) 经济 生态 产业 链 的定 义 , 即农 业循 环 经济 生 态产

r=] _ =
X N I G AT AR GD IJ AN ST EF MS E J
Y I , I
研 究 综 述
新 疆 - 垦 经 ; / K 齐
2o. O9 5
统 的系统 创 新 活动 。之 后 , 岳琴 和 尹琦 (0 3 又 20 )
概 念是 由国 内专 家学 者 提 出的 ,并 非舶 来 品 , 国

调发 展的难 题 。实 际上 , 何 产业都 是 在一定 的 任

大西安地区生态产业园发展SWOT分析

大西安地区生态产业园发展SWOT分析
d e v e l o p i n t h e d i r e c i t o n o f出e r a t i o n l a u s e o f r e s o u r c e s , t l l e c o n t r a d i c t i o n o f e n v i r o n me n t a n d d e v e l o p me n t s h o u l d b e s o l v e d f u n d a me n t a l l y .
A n d he t t e c h n o l o g y c o n t e n t a n d c o mp e t i t i v e n e s s o f p od r u c t s s h o u l d b e i mp r o v e d e s p e c i a l l y a f t e r j o i n i n g WT O , ma k i n g b i g X i, 蚰a r e a a s a
e c o - i n d u s t r i l a p a r k d e v e l o p me n t i n b i g Xi ' a n a r e a a n d p ov r i d e s c o u n t e r me a s u r e s a c c o r d i n g l y .
摘要 : 大西安生态产业 园区顺应 建设现代化城 市的要求 , 发展 生态产 业系统, 构建新型经济发展 模式 , 为使 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 升级向着合理利用资源的方向发展, 应从根本上解决环境与发展的矛盾 , 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产品的竞争力, 尤其是加入 W T O后 在 国际国 内的竞争 力, 把 大西安地 区建成为一个辐射 西北五省 的经济、 科技 、 生态新 区域 。文章对大西安地 区生 态产 业 园的发展进行 S WO T分析, 并据此提 出促进 西安生态产业 园 发展 的对 策建议。

城市生态环境与旅游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分析——以西安市为例

城市生态环境与旅游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分析——以西安市为例

由此 可 推 理 得 到 两 个 系 统 的耦 合 度 函数 为 C =2{ux 2 : ( u) ( / U+ 2 (lu) 【 lu) u+ 2 } ( × 】
其 中 : 为 两 个 系 统 的耦 合 度 : u 分 别 为 两 个 系 统 C u和 的综 合 评 价 指 数 。但 此 模 型 的不 足在 于 难 以反 映 两 个 系统 各
DxY = /  ̄ , (,) XT T T=d 。 3 :其 中 D 为耦 合 协 调 度 , 为 耦 u +1 , u C
合 度 , 城 市 生 态环 境 与 旅 游 发 展 的 综 合 协 调 指 数 。 该 指 数 T为
的支 撑 。 当前 对 西 安 市 生 态 环 境 的研 究 主 要 集 中在 城 市 化 与 生 态 环 境 之 间 的关 系[1、 安市 泸灞 生态 区水 环 境 与 经 济 发 展 协 1 西 o - 调 模 式 的 研 究 I、西 安市 经 济 发 展 与 环 境 关 系 的 相 关 性 分 析 l 3 】
图 KGSC ME A 理与法EH A R 论方R RNE n
城市生态环境与旅游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分析
以西 安 市 为例
◇ 马梅芳 1 马耀峰 , 2


引 言
二 、 究 方法 及 数 据 来 源 研 1 耦 合协 调 度 评 价 模 型 及 等 级 划分 .
城 市 作 为 一 个 综 合 的社 会— — 经 济 — — 自然 复 合 生 态 系 统 , 发展 过 程 中逐 渐 形 成 了其 独 特 的城 市 环 境 , 要 包 括社 在 主 会 环 境 、 济 环 境 和 自然 生 态 环 境 [ 这 是 广 义 的城 市 环 境 。而 经 1 J , 狭 义 的城 市 生 态 环 境 仅 指 城 市 自然 生 态 环 境 。本 文 所 指 的 城 市 生 态 环 境就 是 狭 义 上 的 城 市 生态 环 境 。 对 于 城 市 自然 生 态 环 境 ,关 注 较 多 的 是 城 市 化 对 城 市 生

西安汽车产业集群布局研究

西安汽车产业集群布局研究
高 以成 规模 的交 通 成综合的汽车工业生产能力。如 电力 、 冶金等部 门, 开 区发展传 统 中 、 端 大 中型产 业 ,
联 合 的优 势是 地域 接 近 , 近 获得 电力 、 材料 和新 运输设 备制 造业 和 电气 机 械及 器 材 制造 业 为 主 。企 就 原
的电子技术产品, 降低产品成本。
4 9
2 1 年第 4期 01
安海彦 : 于西安 汽车产业集群布局研究 关
业是 机 械工业 专业 化生产 较 明显 的一个部 门, 它一般 作体 系 的完 善 ; 已在 工业 园 区的 汽 车企 业 , 以主业 要 由整车组 装 、 部件 和车 身三个 专业化 部 门组成 。整 为 中心 , 高产业 关 联 度 , 向拉 长 前 、 产 业链 条 , 零 提 纵 后
头企业 的规模 不大 而引起 的配套企 业 的市场 风险 。 2 .重工 业型产 业集 群 的布局 。
股 份有 限公 司等公 司 。此 外还 有多家 汽车 维修保 养 、
车企 业一 般 都 是 大 型 企 业 , 汽 车 工业 中的 主 导 产 横向扩大专业化协作和缩小配套半径 , 是 取得产业集聚 业 。零部 件 和车身企 业都 是 中小型 的专业 化企业 , 处 效应 。 于与整 车企 业专 业化 协作 的地位 。汽 车工 业 专 业化
生产需 要有 一个合 理 的范 畴 , 分狭 窄 的专 业化 , 过 会 影响地 区工业 结构 的合 理 化 。衡 量 汽车 工 业 专业 化
( 鸡文理学 院 , 西 宝鸡 宝 陕 711) 2 0 3
摘要 : 以产 业 布局 和产 业 集群理 论 综述 为基 础 , 绍汽 车产 业布 局 的原 则 , 此基 础上 , 讨 了西安 汽 车 介 在 探 产业在 地 区和 两 个 园区 的产业 集群 布局 情 况 , 并分 析 了现 有 布局 存 在 的 问题 。针 对 西安 汽 车产 业 集 群 布局

生态产业链稳定性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研究

生态产业链稳定性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研究

t c . d sra h i o it r a n x e a s u c s nt eo e al o r ia i no sa e o d r n e fe t e e s oe o i u ti l an f m e l de tr l e o r e v r lc o d t f t k h l e s dt f c i n s n c r n n a n r ih n o a h e v
sa it f ee oid sr h i stef c so rsac tblyo t c - u tyc ana h o u f e erh, tep p r n lz s ea e t gfcoso tes b l o te i h n h a e a ay e t f ci a tr f h t it f h n a i y h
源的协 同利用和利益相 关者 的协 同效用两方面来提 高产业链 的稳定性. 关 键 词 生 态产业链 ;稳定性;管理模 式;治理机 制
Fo 4 文 献标 识 码 A 中 图分 类 号
An l sso tb eF co so o o i a.n u til an ay i fS a l a t r f Ec l g c 1i d sra Ch i a d M a a e e t u t r e s r sRe e r h n n g m n Co n e m a u e s a c
生 态产业链稳定性 因素分析 及管理对策研 究
李艳双 ,于树 江,王军花
( 河北工业大 学 管 理学院 ,天津 3 0 3 ) 0 10
摘要
生态产业链是 在循 环经济与产 业生态学理论的指导 下形成 的实现产业 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新型产业运作模 式.以生 态产业链 的稳 定性作为研 究的着 力点 , 通过对影响生态产业链稳定性 因素的分析 , 出了其在 实践 中应 指 注意的 问题.并 引入政府和管理者的支持 , 设计 了配套 的管理模式和治理机制 ,以期从 生态产业链 内外部整体 资

“四链融合”助推产业集群融合发展

“四链融合”助推产业集群融合发展

“四链融合”助推产业集群融合发展作者:吴志祥孔迎帆唐也刘曼茹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24年第03期产业集群融合发展是特定区域内推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相互融合、促进创新,提高可持续创新能力,并以此引领实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对于融合发展,中央层面强调“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把建设国际一流数字产业集群列入国家战略,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要在“深度融合”上做足文章,下大力气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全面渗透实体产业,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促进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

深入研究吴江区产业集群融合的发展基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探索如何加快产业集群融合发展步伐,对新时期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谱写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打造绿色发展新高地有着重大意义。

一、现状分析(一)吴江位于长三角城市群的核心腹地吳江区东临上海、西濒太湖、南近杭州、北依苏州主城区,地处长三角地区的中心位置,既是苏、浙、沪两省一市的地理交界处,又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中心区域,区位优势独特。

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纵深推进,特别是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建设深入推进,吴江区位产业发展的区域优势将进一步增强。

(二)吴江民营经济活跃且产业配套完善吴江坚持先进制造业立区,民营经济韧性强、活力足,是江苏省首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入选江苏省首批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培育名单,并争取全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吴江地区生产总值由2019年1958亿元增长至2022年2332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由2019年的3626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4673亿元,全区工业总产值达5580亿元,电子信息、丝绸纺织、装备制造、新材料产业达到千亿级。

恒力、盛虹连续入围“世界500强”,数量占全省三分之二,并持续进位。

4家企业入围“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民企500强”数量再创新高,总计6家企业入围,其中3家跻身百强。

上市企业累计达33家,上市企业再融资规模连续3年突破百亿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6·
科技进步与对策 2 0 1 5年
整个生态产业链就 会 断 裂 。 为 满 足 企 业 发 展 以 及 业 务 发展的需要 , 各自会寻找更多合作伙伴构建生态产业 链 。 为了明确 西 安 高 新 区 汽 车 生 态 产 业 链 现 状 , 笔者 走访了西安 高 新 区 相 关 专 家 , 了解了西安高新区第一 大支柱产业汽车产 业 , 并构建了生态产业链模型雏形, 如图 1 所示 。
生态产业链中制造企业规模的差异将导致共生耦 9] 。为了深入描述整 合系统内在共生 耦 合 关 系 的 差 异 [ 个生态产业 链 共 生 耦 合 系 统 中 产 品 和 信 息 等 的 关 系 , 本文将汽车生产划分 为 以 比 亚 迪 为 代 表 的 汽 车 整 车 生 产企业与相 关 的 配 套 设 备 企 业 、 原材料供应企业和整 车报废后的废弃 物 处 理 企 业 。 基 于 以 上 4 种 企 业 之 间 的共 生 特 征 引 入 “ 共 生 度” 的 概 念, 结合数学分析方
, 是决定园区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 , 资 源— 产 品— 再 生 资 源” 循 是 促 进“
[ ] 3
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 。 环模式产生的根本方式 , 4] 王 培 成 等[ 探讨了生态产业链及生态产 齐振宏 、
5] 业链共生 耦 合 的 内 涵 与 实 质 。 杨 迅 周 、 王 玉 霞 等[ 提
中国汽车产 业 链 升 级 能 力 进 行 了 测 评 , 结果表明中国 汽车产业链 升 级 能 力 尚 属 于 一 般 灰 类 , 并提出了中国 汽车产业链升级的 对 策 建 议 。 对 于 如 何 促 进 生 态 产 业
收稿日期: 0 0 2 0 1 4 7 9 - - ; ; ) ) 陕西 省 教 育 厅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计 划 项 目 ( 陕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 教 育 部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基 金 项 目( 基金项目: 1 2 2 Y J C 8 8 0 1 0 0 0 1 3 J K 0 2 2 6 ; ) ) 陕 西 省 社 会 科 学 基 金 项 目( 项 目( 1 2 0 1 3 K RM 0 7 3 D 0 2 6 , , 男, 甘肃靖远人, 女, 河南方城人, 王 进 富( 博士, 西安工程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研究方向为协同创新; 侯 海 燕( 作者 简 介 : 1 1 9 7 8- ) 9 9 0- ) , 女, 陕 西 铜 川 人, 西安工程大学管理学院教 西安工程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技术创 新 管 理; 张 爱 香( 9 6 1- ) 1 授, 研究方向为技术经济与管理。
优势 产业集聚优势 提高 A.产业集 群 有 利 于 整 合 现 有 资 源 , 资源利用率 B.产业集聚能够带来技术溢出效应 C.产业集聚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 政府政策优势
新区汽车产业生态产业链现状 , 如表 2 所示 。 可以看出 , 西安高新区汽车生态产业链具有产业 集群与政府政策的优 势 , 已初具核心竞争力, 同时也存 在诸多问题 , 如生态产业链结构简单导致产业链稳定 性低 ; 链上企 业 利 益 分 配 不 均 削 弱 了 产 业 链 上 企 业 的 合作效果 ; 上游企业未对下游企业提供支撑导致汽车 生态产业链共生耦合状态不稳定等 。
出, 产业集群 生 态 产 业 链 构 建 应 包 括 产 业 集 群 发 展 分 析、 核心企业 选 定 、 生 态 产 业 链 系 统 集 成、 生态链设计 及管理等 。 王玉灵 、 王志月等 提出了生态产业链的构 7] 郑立新等 [ 提出了提高生态产业链稳 建原则 。 潘宇瑶 、
[ 6] 8] 运用灰色聚类分析法对 张聪群 [ 定性的对策 。 王志勇 、
表 2 西安高新区汽车生态产业链优劣势分析 劣势 生态产业链上企业形态过于单一 A. 生态产业链结构简单 , 稳定性低 B. 生态产业链上企业利益分配不均 , 削弱合作效果 C. 链上上游企业未对下游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D.
企业 A.优惠性 政 策 。 如 税 收 优 惠 政 策 、 用地优惠政策 B.约束性政策 。 如排污制度
而具有的自组 织 机 理 和 协 同 机 理 , 即 内 生 机 理, 如图2 所示 。
图 2 生态产业链共生耦合形成路径
图 1 西安高新区汽车生态产业链模型雏形
1. 2 西安 高 新 区 汽 车 生 态 产 业 链 共 生 耦 合 形 成 路 径 及模式 生态 产 业 链 共 生 耦 合 系 统 是 一 种 复 杂 的 系 统 结 构, 在其形成过程中 , 外部因素主要体现为成本导向因 素、 效益导向因素和 环 境 导 向 因 素 , 内在动力主要表现 为 因生态产业链带动的整个区域经济系统的复杂结构
生态产业链共生耦合实现机制及发展对策研究
— — — 以西安汽车生态产业链为例
侯海燕 , 张爱香 王进富 ,
( ) 陕西 西安 7 西安工程大学 管理学院 , 1 0 0 4 8 摘 要: 汽车生态产业链是发展汽车产业的重要载体 , 链上企业间的共生耦合关系是促进汽车产业核心竞 争力提升 、 维持可持续发展的可靠保证 。 深入研究了西安高新区汽车生态产业链共生耦合关系现状 , 提出 了促进汽车生态产业链共生耦合关系建立的有效机制 , 并根据修正的 S h a l e p y 值法实现了共生耦合机制的 稳定性 , 最后提出了促进西安汽车生态产业链发展的对策建议 。 发展对策 关键词 : 生态产业链 ; 共生耦合 ; 汽车产业 ; 修正 S h a l e p y值 ; : / O I 1 0. 6 0 4 9 k b d c . 2 0 1 4 0 6 0 1 2 9 D j j y ( ) 中图分类号 : 2 6 0 0 0 1 3 4 8 2 0 1 5 0 3 0 7 5 5 F A 文章编号 : 1 7 0 0 文献标识码 : - - -
1 西安汽车生态产业链现状
1 西安高新区汽车生态产业链雏形 1. 西安高 新 区 生 态 产 业 链 建 设 的 核 心 是 汽 车 产 业 链 。 比亚迪汽车有限 责 任 公 司 是 产 业 链 中 最 核 心 的 企 业, 其部分配 套 产 品 由 西 安 法 士 特 齿 轮 传 动 有 限 公 司 提供 , 原材料由陕西 有 色 金 属 控 股 集 团 有 限 公 司 提 供 。 受 经 济 利 益 机 制 驱 动, 3 家企业合作 形 成 一 条 产 业 链 , 当企业利益不能得 到 满 足 时 , 这种合作关系就会结束,
共生耦合单元 整车生产企业与配 套 设施企业 整车生产企业与原 材 料供应企业 整车生产企业与废 弃 物处理厂 配套设施企业与原 材 料生产企业 对比共生系数取值范围 / 0 <θ 2 b <1 a / 1 2 <θ a <1 b / 2 0 <θ c <1 a / 1 2 <θ a <1 c / 2 0 <θ d <1 a / 1 2 <θ a <1 d / 2 θ c ≈1 b / 2 θ b ≈1 c
[ ] 1 [ ] 2
链共生耦合 的 实 现 , 保证生态产业链形成有效的共生 耦合关系 尚 缺 乏 系 统 研 究 。 据 此 , 本文拟对生态产业 链共生耦合的实现机制进行研究 。 西安市以 其 良 好 的 区 位 优 势 和 工 业 基 础 , 成为中 国西北地区 重 要 的 汽 车 生 产 基 地 , 并已初步形成了包 括汽车整车制造 、 零件加工等在内的汽车生态产业链, 是汽车生态 产 业 链 研 究 的 典 型 代 表 , 具有很高的研究 价值 。 因此 , 本文选取西安高新区汽车产业为研究对 象, 从生态产业链共 生 耦 合 的 角 度 , 分析西安高新区汽 车生态产业 链 现 状 , 提出西安高新区生态产业链共生 耦合的实现 机 制 , 并对西安高新区汽车生态产业链共 生耦合的实现与发展给出建设性意见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侯海燕 : 生态产业链共生耦合实现机制及发展对策研究 第 3 期 王进富 ,
·7 7·
2 西安高新区汽车生态产业链 共 生 耦 合 实 现机制分析
2. 1 动力机制分析 — — 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最 大 化 。经 济 ( ) 经济驱动 — 1 效益最大化是西安高 新 区 汽 车 生 态 产 业 链 形 成 的 直 接 驱动力 。 营运 期 间 , 链上企业能够同时得到成本的节 约和利润 的 增 加 。 如 加 入 生 态 产 业 链 后 , 装备制造厂 可以打 开 更 广 阔 的 销 售 市 场 , 并 降 低 设 备 更 新 成 本。 链上企业的分工合作 , 将大大节省社会资源; 水泥厂加 入汽车产业 链 会 催 生 出 一 条 包 括 垃 圾 焚 烧 厂 、 锅炉厂 在内的新的生态产 业 链 , 提高汽车垃圾的重复利用率, 促进企业经 济 效 益 增 加 , 成为西安高新区汽车生态产 业链的动力 。 — — 外 部 资 源 共 享 化 。公 共 资 ( ) 共 用 资 源 驱 动— 2 源、 辅助性服 务 和 基 础 服 务 设 施 等 外 部 资 源 共 享 是 西 安高新区汽车生态 产 业 链 形 成 的 另 一 动 力 。 园 区 内 统 一规划杜绝了重 复 建 设 。 同 时 , 园区中信息发布 机 构、 金融机构和 人 力 资 源 机 构 为 企 业 提 供 各 种 便 利 条 件 , 实现了资源短缺方 与 富 足 方 之 间 的 共 生 。 西 安 高 新 区 汽车产业开 发 区 每 年 举 行 政 府 支 持 性 会 展 数 十 次 , 便 捷的交通 、 配套的宽 带 与 无 线 网 络 设 施 等 , 都是诱发企 业间交流与 合 作 、 实现生态产业链共生耦合的外部动 力。
广阔的市场 , 扩 大 了 销 路; 最 后, 两家企业具有很高的 战略匹配度 。 两家企 业 均 具 备 较 高 的 管 理 水 平 和 良 好 的社会责任 , 促 进 了 一 致 性 战 略 目 标 的 形 成, 同 时, 两 家企业在共 生 耦 合 关 系 中 , 优 势 互 补、 风 险 共 担, 使自 身在整个区域中更具竞争力 。 2. 3 激励机制分析 ( ) 经济体系 激 励 。 经 济 体 系 激 励 包 括 两 方 面 : 价 1 格激励与 信 息 流 通 激 励 。 在 价 格 方 面 , 加大整车销售 力度已成为加速汽 车 生 态 产 业 链 发 展 的 首 要 任 务 。 为 了扩大私人 购 车 市 场 , 西安市政府已计划出台汽车消 费政策 , 调整 汽 车 消 费 税 率 结 构 , 降 低 税 赋; 在信息流 通方面 , 西安高新区 建 立 了 信 息 流 通 平 台 , 供链上企业 发布信息 , 提高了企业间参与合作的积极性和运作效 率 。 同时 , 发布 的 信 息 又 吸 引 了 更 多 企 业 参 与 生 态 产 业链构建 , 使产业园走向国家化发展道路 。 ( ) 政府激励 。 本 文 通 过 企 业 与 政 府 的 博 弈 , 分析 2 , 生态产业链 构 建 过 程 中 政 府 对 企 业 的 扶 持 和 奖 励 如 何刺激企业共生耦合关系的形成 。 假设产业链构建过程中 , 上游企业革新生产设备可 以进行的最大 投 资 为 L 企业进行理性投资的可能投 A , ( , 资为 L ( 企 业 的 投 资 产 出 弹 性 系 数 为α 0 0 ≤L ≤L A ) ), 那么企业可转化的副产品数量q = L 。 ≤α ≤ 1 在生态产业 链 构 建 过 程 中 , 假设政府按照企 同时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