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栽培
芍药药材的种植方法

芍药药材的种植方法芍药药材是中药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芍药药材主要包括赤芍药和白芍药两种,栽培方法相对较为相似,但因为两者有一些差异,所以在具体的种植方法上还是有所区别的。
下面将分别介绍芍药药材的种植方法。
一、赤芍药的种植方法1. 土壤要求赤芍药喜欢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环境,适宜栽植在疏松、肥沃、酸性土壤中。
2. 繁殖方式赤芍药可以通过四种繁殖方式进行种植,包括种子繁殖、插条繁殖、分株繁殖和离体培养。
其中,种子繁殖是种植赤芍药的主要方法。
- 种子繁殖:在早春或秋季,选择健康的种子进行播种。
首先,将种子浸泡于温水中,泡发4-6小时。
然后,选取育苗盘或育苗盆,播种前先在基质上均匀撒上种子。
种子表面洒薄一层覆土,保持适宜湿度,大约7-10天种子将开始发芽。
待其苗高4-5厘米时,可移植到田间生长。
3. 种植和管理- 种植:苗期的赤芍药需在合适的季节移栽到田间,每株之间的间距保持20-30厘米。
深度调查土壤湿度,根据土壤湿度而定。
避免水湿过度,以免花期延迟。
- 管理:赤芍药需保持适宜湿润的土壤状态,避免过湿或过干。
在干旱期间要适量浇水,但不要过量,以免造成根部腐烂。
同时,注意除草、松土等措施,保证充足的氧气供给。
4. 收获和储存- 收获:一般来说,赤芍药在生长期经历苗期、芽期、菌丝期和成熟期,最佳的收获时间是在花期以后,花期过后的地下鳞茎生长期是芍药的最佳收获期。
待嫩枝抽长6-8厘米时,展叶化尖,苞片刚刚展开,将枝叶和地下鳞茎分离,收获鳞茎。
- 储存:可以将鲜芍药鳞茎清洗后晾晒阴干,再置于通风干燥处储存,或将其制成粉末、煎剂等加工品进行储存和使用。
二、白芍药的种植方法白芍药的种植方法与赤芍药类似,但在一些细节上有所不同。
1. 土壤要求白芍药对土壤的要求更为严苛,喜欢肥沃、疏松的土壤,但对酸性土壤的要求比赤芍药更高。
2. 繁殖方式白芍药的繁殖方式与赤芍药相同,包括种子繁殖、插条繁殖、分株繁殖和离体培养。
芍药栽培技术(一)2024

芍药栽培技术(一)引言概述:芍药作为一种常见的观赏植物,具有丰富的花色和花型,深受人们喜爱。
芍药栽培技术的掌握对于培育优良的芍药品种以及提高芍药的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选种、育苗、施肥、病虫害防治和田间管理等五个大点着重介绍芍药的栽培技术。
一、选种1. 选择适合栽培地区的芍药品种2. 考虑芍药的花色和花型特点3. 检查品种的耐寒性和抗病能力4. 选择具有丰富栽培经验的种植户或育种专家的推荐品种5. 结合自身需求和市场需求来选择品种二、育苗1. 选择适宜的育苗土壤和容器2. 合理控制育苗温度和湿度3. 种子处理和播种时间的确定4. 适时进行插条繁殖5. 加强育苗期间的管理和病虫害防治三、施肥1. 了解芍药的养分需求2. 根据土壤质量进行施肥方案的确定3. 注意合理搭配有机肥和无机肥4. 控制施肥量和施肥时机5. 定期进行土壤测试和营养调整四、病虫害防治1. 建立健全的病虫害监测和防治措施2. 识别常见的芍药病虫害3. 采取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措施4. 合理选择化学药剂进行病虫害防治5. 定期清除芍药园周边的杂草和病虫害源五、田间管理1. 善用畜禽粪肥等有机废弃物2. 合理规划芍药的种植密度和行距3. 减轻芍药的病虫害压力4. 给予足够的光照和适宜的温度5. 定期修剪和整枝总结:芍药栽培技术的掌握对于促进芍药的良性发展和提高产量十分重要。
选好合适的品种,科学育苗,合理施肥,严密防治病虫害以及精细的田间管理都对芍药的生长发育和品质有着积极的影响。
希望本文所提供的信息对芍药栽培技术的学习和实践有所帮助。
芍药种植技术及亩收益

芍药种植技术及亩收益芍药是一种常见的观赏花卉,其花色艳丽,花型独特,被广大花卉爱好者所喜爱。
除了观赏价值外,芍药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在种植芍药时,采用科学的技术与管理措施,可以提高产量和品质,实现较好的收益。
一、芍药种植技术1. 地块选择:芍药喜欢生长在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地方。
适宜的土壤为疏松、湿润、排水良好的沙壤土。
避免选择积水的低洼地。
2. 土壤改良:如果土壤酸性过高,影响芍药的生长,可以加入石灰进行中和。
如果土壤贫瘠,可添加腐熟有机肥或人工有机肥来改善土壤肥力。
3. 芍药品种选择: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合的芍药品种。
常见的芍药品种有木犀草、陆红、心叶。
4. 种植方式:芍药可以通过根茎分株、嫁接或播种繁殖。
根茎分株是常用的繁殖方式,可以在春季或秋季进行。
将茎段插入土壤中,保持适量湿润,几个月后即可生根发芽。
5. 技术保护措施:芍药对土壤要求较高,因此需要进行适时的灌溉和排水。
避免水分过多或过少。
及时除草,保持地面整洁。
定期施肥,补充植物所需的养分。
防治害虫和病害,例如蚜虫、红蜘蛛等。
二、芍药的亩收益芍药的亩产量和收益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品种选择、栽培技术、市场需求等。
下面以芍药的省级示范种植基地为例,简要介绍一下芍药的亩收益。
在江苏省的一个示范种植基地,该基地每亩种植2000株芍药,采用根茎分株繁殖方式。
该基地主要种植的芍药品种有木犀草、陆红、心叶等。
基地采用科学的土壤改良措施,提高土壤肥力和排水性。
每年的芍药生产周期为180天左右,从花苞形成到开花结束。
在该基地的花期过程中,每株花可开放2-4朵花。
根据基地的实际产量统计数据,芍药的平均产量在每亩1600-1800公斤之间。
在市场方面,芍药销售途径包括批发市场、花店和网络销售等。
根据市场行情波动,芍药的销售价格在每公斤30-40元之间。
基地的芍药销售量大致在3000-3600公斤每亩。
通过以上数据可计算芍药的亩收益。
假设芍药的产量为1700公斤每亩,销售价格为每公斤35元,那么每亩芍药的收益为59500元(1700公斤 × 35元/公斤)。
芍药的种植方法及时间

芍药的种植方法及时间
芍药是一种容易栽培的草本植物,下面是芍药的种植方法及时间:
1. 土壤准备:芍药喜欢肥沃疏松的土壤,所以在种植之前,需要为芍药准备好充分的土壤。
可以在土壤中加入腐熟的有机肥料,以提供充足的营养。
2. 种植时间:芍药一般在春季或秋季进行种植。
在温和的气候下,可以在春季进行播种,而在寒冷地区可以选择在秋季进行种植。
3. 播种方法:芍药可以通过种子进行繁殖,也可以用分株的方式进行繁殖。
播种时,需要将种子撒在土壤表层,然后轻轻覆盖一层薄土,保持土壤湿润。
4. 光照和水分:芍药喜欢充足的阳光和充足的水分,所以需要选择充足的阳光照射地点进行种植,并且要保持土壤湿润。
5. 生长和照顾:一旦芍药开始生长,需要定期给予适当的施肥和浇水,并且要及时除去杂草,保持芍药周围的土壤松软。
通过以上方法和注意事项,可以帮助芍药茁壮成长,开花结果。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芍药种植方法

芍药种植方法芍药具有养血、敛阴、柔肝、止痛之功效,可以治疗月经不调、痰滞腹痛、关节肿痛、胸痛、肋痛等症。
今天店铺就给大家整理了芍药种植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芍药种植方法一、选地、整地及施肥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沙壤土种植。
深翻40厘米以上,每公顷施入腐熟优质农家肥40吨,整平、粗细后做哇,哇宽130厘米,哇沟宽30厘米、深20厘米,四周开好深的排水沟。
二、繁殖方法(一)种子繁殖8月上旬种子成熟后采下立即播种,如采摘过晚,要与种子量3倍的湿沙j昆拌,储藏至秋季播种。
条播行距20厘米,开沟深5厘米,将种子均匀播入沟内,覆土与哇面齐平。
培育2~3年后定植,株行距60厘米X40厘米。
每公顷用种量45~60千克。
(二)芽头繁殖将芽头切开分成块,每块需带有粗壮芽头2~3个,厚度2厘米左右。
一般于8月上旬至9月下旬栽种。
将芽头按大小分级,分别下种。
按株行距60厘米X40厘米挖穴栽种,穴深8厘米,直径20厘米,每穴栽入芽头1~2个,芽头朝上,摆于穴正中,覆土稍高出哇面。
每公顷需芽头1500~2500千克。
三、田间管理栽后第2年,早春要勤除草,尤其是1~2年生幼苗,避免草荒,中耕宜浅。
栽后第2年开始,每年追肥3~4次。
第l次追肥于3月结合中耕除草进行,每公顷施入人畜粪水18.0~22.5吨;第2次、第3次追肥分别于5月、7月生长旺盛期进行,每公顷施入人畜粪水22.5~30.0吨;第4次追肥于10月末进行,每公顷施入人畜粪水30吨。
常见病害有灰霉病、叶斑病。
四、采收芍药栽后3~4年采收为好。
以8月上旬至9月中旬为适期,选晴天小心挖取全根,抖去泥土,留芽头作种,切下苟根,加工后作药用。
芍药的简介芍药(学名:Paeonia lactiflora Pall.),别名别离草、花中丞相,属毛茛目,毛茛科芍药属多年生草本。
块根由根颈下方生出,肉质,粗壮,呈纺锤形或长柱形,粗0.6~3.5cm。
芍药花瓣呈倒卵形,花盘为浅杯状,花期5~6月,花一般着生于茎的顶端或近顶端叶腋处,原种花白色,花瓣5~13枚。
芍药怎样栽培管理?

芍药怎样栽培管理?芍药是一种常见的观赏植物,它的花色丰富多彩,花型美观,是许多人喜爱的花卉之一。
虽然芍药的栽培管理相对简单,但是仍需要注意一些细节,以下是详细的栽培管理方法。
一、芍药的选址芍药喜欢温暖湿润、光照充足、微酸性、排水良好的环境,它们生长的最适温度是20℃ ~ 25℃。
所以,芍药的选址非常重要,选择位于南方的阳光充足的地方,同时要避免在阴暗潮湿的地方种植芍药。
二、芍药的土壤条件芍药在土壤条件上有很高的要求,一般应选择疏松、肥沃、气渗性好的土壤为宜。
芍药对土壤的酸碱度有一定的要求,适宜PH值在6.5 ~ 7.0之间的土壤才能更好地生长。
三、芍药的浇水及施肥芍药是喜欢湿润的花卉,因此在平时的养护中要注意芍药的浇水问题。
浇水要均匀,避免积水,每次浇水的时候要充分浇透,并在浇水后及时把水分表面干燥的花卉盆土进行覆盖以保持湿度。
每季度需要进行1~2次的施肥,应选择含有磷、钾等中高量营养的肥料施用,具体施用方法可以根据产品说明进行。
四、芍药的修剪芍药的修剪对于保证它的生长能力和美观有着重要的作用。
修剪主要是在花期多余的枝条、花蕾上进行的,增加了植株的通风、透光、美观等方面的效果。
所以,芍药要在花期结束之后确定下一次的修剪计划,及时进行修剪。
五、芍药的病虫害防治在芍药的栽培管理中,病虫害防治也是重要的一环。
常见的病虫害有叶霉、斑点病、蚜虫、芍药盾蚜等,要根据病虫害的不同情况及时进行防治。
综上所述,芍药的栽培管理相对简单,但不失细节,一定要注意选址、土壤条件、浇水及施肥、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问题。
相信只要与芍药建立起良好的联系,好好地照顾它,芍药必定会在你的花园里绽放出最美丽的花朵。
芍药栽种时间和方法

芍药栽种时间和方法
芍药是一种比较容易栽培和繁殖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它的栽种时间和方法如下:
时间:
芍药适合在春季或秋季进行栽种。
春季栽种通常在3月到4月之间进行,而秋季栽种通常在9
月到10月之间进行。
方法:
1. 土壤准备:选择肥沃的排水良好的土壤,如果土壤贫瘠,可以在栽种前加入腐熟的有机肥料
或腐叶土进行改良。
2. 挖坑和埋种:将栽种的地面平整,挖掘足够大的坑,深度约为芍药根系的两倍。
在坑底放入
一层腐熟的有机肥料或腐叶土,然后将芍药苗或芍药根茎种入坑中。
3. 培土和浇水:将土壤填满坑,并轻轻拍实。
然后浇透水,确保植株周围的土壤湿润。
4. 养护和管理:在芍药开始生长之后,保持适度湿润的土壤,定期除草和松土,保持根系通风。
如果需要支撑植株,可以使用支架或扎竹竿进行支撑。
另外,还可以在芍药生长期间追施适量
的有机肥料,促进植株生长和花芽分化。
总之,芍药的栽种时间和方法需要注意选择适宜的季节和肥沃的土壤,同时在栽种后及时养护
和管理,以获得健康的植株和丰富的花朵。
芍药花卉栽培技术

芍药花卉栽培技术芍药,又称为“旱芍药”或“草芍药”,是一种常见的观赏花卉,拥有丰富多样的花色和形态,深受园艺爱好者和花卉种植者的喜爱。
为了帮助您了解芍药花卉的栽培技术,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关于芍药花卉的种植条件、土壤要求、播种方法、肥料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内容。
一、种植条件芍药花卉适应性强,但也有一定的种植要求。
芍药喜欢充足的阳光照射,因此最好选择光照充足的种植位置。
同时,芍药适合生长在湿润的环境中,但也需要适度的水分排水。
种植芍药的适宜温度为16-25摄氏度。
二、土壤要求芍药花卉对土壤有一定的要求。
首先,芍药生长最好的土壤是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质壤土,这样可以保证根系的发育和通风。
其次,芍药对土壤的pH值要求较高,最适宜的pH值为6.5-7.5,这有助于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三、播种方法芍药花卉的繁殖方式主要有播种和分株两种方法。
播种是最常见的繁殖方式。
首先,准备好适量的芍药种子,并在育苗盘或盆地中撒播,然后轻轻覆土,保持湿润的环境。
播种后,需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通常需要20-25天才能出土。
出土后,可以进行相应的移栽工作。
四、肥料管理芍药花卉在生长过程中需要适量的营养和肥料。
在生长初期,可以施用一些有机肥料,如腐熟的有机物或鸡粪等,以提供足够的养分。
在芍药生长期间,可以追加适量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以促进植株生长和花芽分化。
但要注意,过量施肥会导致植株生长过旺,花芽分化不良。
五、病虫害防治芍药花卉容易受到一些病虫害的侵袭,如蚜虫、斑点病、霉菌病等。
为了防治这些病虫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定期检查芍药植株,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持适宜的通风和湿度,减少疾病的发生;注意草坪卫生,及时清除病虫害源。
六、芍药的修剪芍药花卉在生长季节结束后,需要进行适当的修剪工作。
首先,将枯黄的花枝剪除,保持植株的整洁;其次,对长势疲弱的植株,可将其部分顶部叶片剪除,以促进新的生长。
修剪后,可适当施用有机肥料,为芍药植株提供充足的养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态与分类
芍药科芍药属, 宿根草本。株高
40—100cm 。地下部有粗大的根丛, 根肉质。秋季于根冠部产生新芽, 早春抽出地面,初出时茎叶均呈红 色或叶部为绿色。
• 根:根由3部分组成:根颈、块根、须根。根颈头 (区别于“根茎”,根颈是根,根茎是茎)是根 的最上部,颜色较深,着生有芽;块根由根颈下 方生出,肉质,粗壮,呈纺锤形或长柱形,粗0。 6~3。5厘米,外表浅黄褐色或灰紫色,内部白 色,富有营养,块根一般不直接生芽,断裂后却 可萌生较小的新芽,因此秋季收集5厘米以上的断 根也可繁殖;须根主要从块根上生出,是吸收水 分和养料的主要器官,并可逐渐演化成块根。芍 药的根按外观形状不同,一般又可分为三型:粗 根型、坡根型、匀根型。粗根型,根较稀疏,粗 大直伸;坡根型,根向四周伸展,粗细不匀;匀 根型,根条疏密适宜,粗细均匀等。根可入药。
• 【宜食】 • 血虚阴虚、胸腹胁肋疼痛、肝 区痛、胆囊炎、胆结石疼痛、泻痢 腹痛、妇女行经腹痛、自汗易汗盗 汗、腓肠肌痉挛、四肢拘挛疼痛、 不安腿综合症等病症患者适宜食用
• 芍药为女人一生护航 • 南北朝杰出的医学家陶弘景开 始把它分为白芍、赤芍两种。它们 不同之处在于:赤芍为野生品,入 药以原药生用,其功用长于凉血逐 瘀;白芍为栽培品,经刮皮、水煮、 切片、晒干而成,功效长于补血养 阴。其中尤以浙江出产的芍药,品 质最佳,称为“杭白芍”。推荐药 方:当归芍药散、桂枝芍药汤
依花期早晚分:
早花品种:如“墨紫楼”、“巧玲”、“粉绒莲”等。 中花品种:如“赵国粉”、“莲台”、“凤雏紫羽”等。 晚花品种:如“冰青”、“黄金轮”、“银燕凌空”等。
用途
一、观赏
芍药是我国传统名花之一,
与牡丹并称“花中二绝”。 芍药花大艳丽, 品种丰富,在园林中常成片种植,花开时
十分壮观,是近代公园中或花坛上的主要
11.初生台阁型
13.分层台阁型
依色系分类,可分为:
白色系:如 “沙白:如“黄花轮”、“金带围”等品种。
粉色系:如“西施粉”、“高干粉”、“粉凌红花” 等。
红色系:如“大富贵”、“朱砂判”、“大红袍”等品种。
紫色系:如“紫绣球”、“乌龙探春”、“墨紫楼” 等。
蔷薇型 :花瓣高度增加,自外向内
显著变小。雌、雄蕊多消失。如 “大富贵”、“沙白”等。
金蕊型 :外瓣明显,花药增大,但
仍具有花药外型,呈鲜明的金黄色, 花丝加粗。
托桂型:外瓣明显,雄蕊进一步瓣
化,呈细长的花瓣,雌蕊正常。如 “粉银年”、“巧玲”等。
金环型:外瓣明显,雄蕊瓣化仅限
于近花心部分者,在雄蕊瓣化瓣外围, 仍残留一环正常雌蕊,因此得名。如 “鸿雁飞霜”、“赵园粉”等。
楼子台阁型:花瓣排列千层类
花型结构特征。全花可分为上方 及下方花,在两花之间可明显见 到雌蕊瓣化瓣和瓣端着色。如 “胭脂点玉”、“西施粉”等。
花型分类图示
1.单瓣型
2.荷花型 3.菊花型 4.蔷薇型 5.金蕊型 6.金心型 7.托桂型 8.金环型 9.皇冠型
花 型 分 类 图 示
10.绣球型 12.彩瓣台阁型 14.球花台阁型
• 茎:由根部簇生,高约50~110厘米,草本,茎 基部圆柱形,上端多棱角,有的扭曲,有的直伸, 向阳部分多呈紫红晕。 • 叶:下部的二回三出羽状复叶,即叶的末端由3 片小叶组成一束叶,两侧又各有一束叶,两侧的 每一束叶通常情况下由4片小叶组成,中部的复 叶,末端的3片小叶不变,两侧的小叶片数开始 减少,由原先的4片逐渐减为3片、2片或1片, 甚至消失,当消失时,末端只有3片小叶构成, 这时叫做三回羽状复叶,上方的叶片是单叶。小 叶有椭圆形、被针形等,叶端长而尖,叶缘密生 白色骨质细齿,叶面有黄绿色、绿色和深绿色等, 叶背多粉绿色。芍药的叶也具有观赏价值
虫、在生长一定年限后会出现株丛过密、植株衰
老、产花量下降和品质低劣,应及时更新或彻底
重栽。
芍 药
• 芍药是一种毛茛科植物,又叫做离草(古时人 们于别离时,赠送芍药花,以示惜别之情,所 以又名“将离”、“离草” )是多年生草本。 每年4~5月开花,色泽鲜妍绚丽多彩。古人 评花:牡丹第一,芍药第二,谓牡丹为花王, 芍药为花相(花中宰相)。因为它开花较迟, 故又称为“殿春”。芍药自古就是中国的爱情 之花,现在也被誉为七夕节的代表花卉,然而, 芍药被称为女科之花,并不是因为它的花美, 而是因为它的根好。芍药的根仍称为“芍药”, 是著名的中药材。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医药著作 《本经》里,已有芍药的名称记载。
芍药栽培
芍
药
宿根花卉的特点
※具有多年存活的地下部 多数种类具有不同粗
壮程度的主根、侧根和须根。主根、侧根可存
活多年,由根颈部的芽每年萌发形成新的地上
部开花、结实,如芍药
※原产温带的耐寒、半耐寒的宿根花卉具有休眠 特性,其休眠器官芽或莲座枝需要冬季低温解
除休眠,在次年春萌芽生长。通常由秋季的凉
爽温度与短日条件诱导休眠器官形成、春季开
15 枚)。雌、雄蕊正常,此类 接近野生。现今栽培的园艺品 种有“紫玉奴”、“粉绒莲”、 “紫蝶献金”等。
荷花型 :花瓣 4 轮以上,花瓣宽大,大
小差异不明显。雌、雄蕊发育正常。如 “乌龙捧金盆”等。
菊花型:花瓣多轮,自外向内逐渐变小。
雄蕊数目渐减,雌蕊退化变小。数目大约 2-10枚。不稳定。如“朱砂盘”、“向阳 红”等。
花的种类越冬后在长日条件下开花,如风铃草
等;夏秋开花的种类需短日条件下开花或由短
日条件促进开花,如秋菊、紫菀等。
※ 宿根花卉多数可用播种繁殖。而应用最普遍的是 分株繁殖,利用脚芽、茎蘖、根蘖分株。有的种 类还可利用叶芽扦插。这些都有利于保持品种特 性,维持商品苗与花的品质和一致性。
※一次种植多年观赏简化种植手续,是宿根花卉在园
二回三出羽状复叶,小叶 通常三深裂,椭圆形、狭卵形 至披针形,绿色、近无毛。
• 花蕾:形状有圆桃、平圆桃、扁圆桃、 尖圆桃、长圆桃、尖桃、歪尖桃、长 尖桃、扁桃等数种。外轮萼片5枚, 叶状披针形,绿色,从下到上依次减 小;内萼片3枚(有时增至7枚),绿 色或黄绿色,有时夹有黄白条纹或紫 红条纹,倒卵形、宽卵形、圆形、椭 圆形或不规则形。
林花坛、花境、篱垣、地被中广为应用的主要优点。
作为切花生产,如花烛、鹤望兰等,一次种植多年 连续采花可大大节省育苗程序,延长产花年限。
※ 由于一次栽种后生长年限较长, 植株在原地不断扩大占地面积, 因此在栽培管理中要预计种植 年限并留出适宜空间。
定值前更应重视土壤改良及基肥施用,每年 配以适宜肥 水管理及病虫防治,尤其是地下害
芍药主产于浙江、安徽、四川等地,分别叫杭芍、 亳芍、川芍等。白芍是常用大宗药材,需求量巨 大,产地集中,生长周期长,易存放,是众多药 商长期追逐的对象。白芍不是特效药材,是众多 中药方剂不可缺少的重要配伍。 白芍配熟地──肝 肾并补。 芍药配柴胡──最得力于“逍遥散; 芍药配川芎──守中有动,血畅气化。白芍配白术 治疗肝、脾二脏失职所致的崩漏,月经过多;用 白芍配杞子,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凡此种种, 不胜枚举。芍药以其养血敛阴,补而不腻,柔肝 缓中,止痛收汗等功用,在中医临床上得到广泛 应用,尤其是在妇产科方面。可以说,妇女一生 的用药常见芍药,芍药真不愧为女科之花,妇女
花一至数朵着生 于茎上部顶端,有长 花梗及叶状苞。
• 花:一般独开在茎的顶端或近顶端叶腋处, 也有一些稀有品种,竟是2花或3花并出的。 原种花白色,花径8~11厘米,花瓣5~13 枚,倒卵形,雄蕊多数,花丝黄色,花盘 浅杯状,包裹心皮基部,顶端钝圆,心皮 3~5枚无毛或有毛,顶具喙;园艺品种花 色丰富,有白、粉、红、紫、黄、绿、黑 和复色等,花径10~30厘米,花瓣可达上 百枚,有的品种甚至有880枚,花型多变。 花期5--6月。
东北地区的花期在 6月中下旬。 随着纬度南移,花期逐渐提前。 从 早花到晚花落花期可延续 20—30 天。 种子多数,球形,黑色,8月左右成 熟。
目前,我国培育的芍药品种 已达 300 多种。花朵的形态有单 瓣和重瓣之分。园艺上根据其花 型的不同分为以下几类:
单瓣型: 花 瓣 约 1—3 轮 ( 5—
• 芽:丛生在根颈上,肉质,冬季在地下越冬,春 初随气温上升,萌芽出土,初生时水红色至浅紫 红色,也有黄色的,长出地面后,颜色加深,一 般成为深紫红色,外有鳞片保护。芍药的芽为混 合芽,既发育成生殖器官——花,又形成营养器 官——茎和叶。萌芽前,芽长为2。5~4厘米。 芽生出地面之后的颜色与形态也因品种不同会有 所差异,颜色从深紫红色到黄褐色不等,芽形则 可分为3型:即短圆型、竹笋型、笔尖型。短圆 型,芽体较短,端部钝圆形;竹笋型,芽体较长, 端部急尖,呈竹笋状;笔尖型,芽体较长,端部 渐尖,状如毛笔的笔尖。芍药发芽是最壮观的场 面之一,因为它体现了生命的萌发与活力,因此
• 【作用】 • 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扩张冠状动脉, 降低血压 (d-儿茶精和没食子酸乙酯 有抗血 栓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 2、护肝作用 对四氯化碳、黄曲霉毒 素B1、D-半乳糖胺 所致肝损伤有明显保护作 用 • 3、解痉作用 对肠管和在位胃运动有抑 制作用,显著对抗催产素引起的子宫收缩 • 4、镇痛作用 能抑制小鼠扭体、嘶叫、 热板反应,对吗啡抑制扭体反应有协同作用, 并能对抗戊四唑所致惊厥。
单瓣型
菊花型
托 桂 型
金蕊型
托桂型
皇冠型
千层台阁型
• 果实:蓇葖果,呈纺锤形、椭圆形、 瓶形等,光滑,或有细茸毛,有小 突尖。2~8枚离生,由单心皮构成, 子房1室,内含种子5~7粒。 • 种子:黑色或黑褐色,种子大型, 呈圆形、长圆形或尖圆形。
花一至数朵着生于茎上部顶 端,有长花梗及叶状苞,苞片三 出。花色丰富、色彩艳丽,有紫 红、粉红、黄色或白色品种,尚 有淡绿色品种。
花卉 ,我国园林常以奇石相配,更具特色。 中国芍药观赏胜地之一:四川中江(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