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思路梳理

合集下载

作文写作方法总结梳理梳理梳理

作文写作方法总结梳理梳理梳理

作文写作方法总结梳理梳理梳理作文写作方法总结写作是一种表达思想和观点的重要方式,而写作方法的灵活运用对于提高写作水平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几种常用的作文写作方法进行总结梳理,以期帮助读者提升写作能力。

一、规划思路:构建脑图法构建脑图法是一种较为常用的规划思路的方法,通过将主题或问题放在中心,再将相关观点与论据分支展开,形成逻辑清晰的脑图,有助于整体思路的把握。

在写作时,我们可以根据脑图的分支,按照逻辑顺序进行表达,使文章内容更为有条理。

二、积累素材:阅读笔记法阅读是写作的源泉,而合理的积累阅读素材对于写作具有重要意义。

阅读笔记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收集、整理和储存素材。

在阅读中,我们可以将重要信息以关键词或关键短语的形式进行记录,并标注出处,便于日后查找和引用。

当我们需要写作时,只需翻看笔记,就能轻松找到相应素材,提高写作效率。

三、提炼主题:总分结构法总分结构法是一种常见的文章组织结构方法,适用于各种类型的作文。

在使用总分结构法时,我们可以先提出一个总的主题或观点,然后通过分论点对主题进行进一步展开。

通过这种方式,文章可以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而每个分论点又可以有自己的分支,使文章更加严谨和有层次感。

四、增强语境:举例说明法举例说明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说明观点或论据,使文章更加有说服力和可信度。

我们可以通过引用事实、案例、个人经验等形式的例证,对观点进行佐证。

举例说明法不仅有助于增强文章的语境,还能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我们的观点。

五、修辞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一种有力的表达方式,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和富有表现力。

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使观点更加形象化,并且能够提升文章的修辞效果。

但在使用修辞手法时,我们要注意不要过度使用,以免影响文章的整体品质。

总结:通过灵活运用不同的写作方法,我们可以提高写作效率,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说服力。

规划思路、积累素材、提炼主题、增强语境和修辞运用都是我们在写作过程中可以采取的方法。

如何梳理英语文章的逻辑和思路

如何梳理英语文章的逻辑和思路

如何梳理英语文章的逻辑和思路英语写作在很多人看来是一项不可或缺的能力。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不知道如何开始撰写一篇英文文章的情况。

即使开头写好了,又会遇到不知道如何组织和展开思路的问题。

所以,在学习英语写作的过程中,如何梳理英语文章的逻辑和思路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分享一些方法和技巧,帮助大家更好的梳理英语文章的逻辑和思路。

1. 首先明确文章的目的和主题在开始写作之前,我们需要明确文章的目的和主题。

无论是写一篇学术论文,还是写一篇个人感悟的文章,都需要明确文章的目的和主题。

对于学术论文,我们需要确定文章的研究目的和方向;对于个人感悟的文章,我们需要明确文章要表达的主题和观点。

只有明确了文章的目的和主题,才能够更好的梳理文章的逻辑和思路。

2. 列出关键词和主要观点在确定文章的目的和主题之后,我们需要列出文章的关键词和主要观点。

这些关键词和观点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清文章的思路。

比如,如果我们要写一篇关于教育的论文,我们可以列出一些与教育相关的关键词,如师生关系、教育方法、课程设置等等;同时,我们还需要确定文章要表达的主要观点,如对传统教育方法的反思、对新型教育模式的探究等等。

通过列出关键词和主要观点,我们能够更好地掌握文章的核心内容,有利于梳理文章的逻辑和思路。

3. 构建文章的框架和结构在明确了文章的目的、主题、关键词和主要观点之后,我们需要构建文章的框架和结构。

文章的框架和结构是指文章的组织形式和内容安排,是文章逻辑和思路的重要体现。

在构建文章的框架和结构时,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开头要具有吸引力。

文章的开头应该直接、简洁、引人入胜,让读者感到有兴趣继续往下阅读。

可以用生动活泼的描写、引用一些有名的名言和故事等方式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2)中间段要有条理。

在文章的中间段落中,我们需要安排好每个段落的内容,使其有着明确的逻辑关系。

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按照时间、空间、逻辑关系等方式进行分类,使文章的结构更加清晰。

初一语文阅读 概括题:文章思路梳理及概括主要内容

初一语文阅读 概括题:文章思路梳理及概括主要内容

概括题:文章思路梳理及概括主要内容概括主要内容:一般概括题文章思路的梳理:精准概括题1.一般概括题:概括主要内容出题方式1.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事?夏日原野上的追赶从上学开始,老师就不止一次地在黑板上写下“最有意义的事”这样的作文题目。

什么是最有意义的事呢?现在想来,那时写的几乎都是一些好人好事,什么捡钱包、让座位、扶老人过马路……这当然是有意义的。

然而,如果要把它们说成是我们生命中最有意义的事,似乎也并不准确。

因为人生最有意义的事将会对我们产生恒久的影响,会成为我们一生中一直闪亮的灯塔,会影响到我们人生的航线和生命的质量。

我常常在想,生命里最有意义的事,往往就静默于你的生命之中,然而却会在你生命的某一时刻,呈现出强烈的意义来。

那是一年夏天的事。

我在山里放羊。

山坡下有一块瓜地。

酷烈的阳光将西瓜熟透的气息一丝一丝地逼入我的体内。

看瓜的是一个老人,他一直闭着眼睛躺在一个草棚子下面。

我想他一定是睡着了。

这大夏天的正午,太阳把人身体里的力气一点点都蒸发了,连那把根扎了不知有多深的老树,都像在开水锅里煮过一般,叶子卷得扯都扯不开,他不睡着才怪呢!瓜地里的西瓜像一个个孩子一样顽皮地瞪着我,如果能抱着一个大西瓜狼吞虎咽一气,那该有多爽啊!我终于鼓足了勇气,一个猛子扎进瓜地摘下一个大西瓜,但就在这时,我的背后传来一声大喝,我抱上瓜就跑。

虽然他的大喝带给我极大的恐惧,但当我抱着瓜开始跑的时候,我充满了自信。

想想吧,一个六七十岁的老人要追上一个十二岁的孩子,那简直就是龟兔赛跑!我抱着瓜回头看看那个追过来的老人,他腿脚不太利索,跑起来的样子很好笑。

我心里在笑他,他怎么就不想一想,他怎么可能追上我呢?夏日的田野是富有的,到处是绿色。

我就在这样的田野里像一只被追赶的兔子一样奔跑着,并不时回过头去看看那追赶我的老人。

他一瘸一拐地追着。

我跑一段,就停下来向他举举手中的西瓜,然后继续往前跑。

耳边的风掠过我的头发,像母亲手中的梳子梳过一样轻柔而舒适。

陈情表思路梳理

陈情表思路梳理

陈情表思路梳理一、引言陈情表是中国古代名著《红楼梦》中的一篇重要文章,由作者曹雪芹所创作。

该篇文章描写了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患难与共的深情厚意。

本文将对陈情表进行思路梳理,从结构、内容以及表达方式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与总结。

二、结构梳理陈情表的整体结构可以分为导论、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

1. 导论导论部分主要是通过表明书信的目的和立场,为正文作铺垫。

文中第一句即为导言:“景阳冈、草木深、惟有旧时风貌。

”通过描绘景物来暗示故事的背景和环境。

2. 正文正文部分是整篇文章的核心,主要通过举例阐述表达的内容,表达了作者的心情和对器物的留恋之情。

正文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段落:•第一段:故事开头,通过表达对自然景物的怀念,衬托出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第二段:通过举例,揭示了作者对宝玉的敬重和感激之情,抒发了作者内心的苦楚和困扰。

•第三段:描绘了宝玉的悲壮和忧愁,用以表达作者对亲朋好友的思念和关切。

•第四段:通过举例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故土的思念之情,展现了作者对乡土文化的热爱和珍惜。

3. 结尾结尾部分主要是对全文进行总结和收束。

通过表达对宝玉的期待和祝福,来强调感情和情感的真切和深厚。

三、内容梳理陈情表的内容主要表达了作者对宝玉的深情厚意以及对家乡、亲友、故土的思念之情。

文章通过将自己与宝玉的遭遇进行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宝玉的敬重和感激之情。

同时,通过描绘宝玉的悲壮和忧愁,展现了作者对亲朋好友的思念和关切。

此外,作者还通过举例表达了对家乡、故土的思念之情。

作者以琉璃蒿、山凤池等家乡的事物为例,来表达对故土的热爱和珍惜。

四、表达方式梳理陈情表通过虚拟的方式,巧妙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和对宝玉的思念之情。

文章运用了诗意的抒情手法,将情感注入物象之中,并借物抒情。

同时,作者还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对宝玉的呼唤,来表达对家乡、亲友、故土的不舍和思念之情。

五、总结陈情表是一篇充满感情的文学作品,通过巧妙的结构、深刻的内容和独特的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对宝玉的深情厚意以及对家乡、亲友、故土的思念之情。

2024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8-记叙文阅读 03(知识)

2024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8-记叙文阅读 03(知识)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专题03:记叙文阅读(三)(五大考点:文章思路记叙人称主旨情感表达方式写作特色)考点11:文学作品阅读之梳理文章思路【考点分析】梳理文章的思路是文学作品阅读中常见的题型之一。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

梳理文章思路,要善于分辨文章的领起段、过渡段、中心段、归旨段、结语段,理清文章思路及整体结构。

阅读赏析时,首先要能准确把握文章的线索,理清故事情节的展开过程;其次,要弄清情节内在逻辑联系,理解作者情节设计的用心。

好的结构往往出人意料而又合乎情理,错综复杂而又连贯统一。

梳理文章思路类题目考查的设问方式通常有:1、请根据故事情节,补全相关内容。

2、结合文章内容,在方框内将情节补充完整。

3、纵观全文,“我”的情感(心理)发生了3次变化,请按顺序各用一个词语概括。

4、根据文章内容,梳理情节,完成填空。

【技巧点拨】阅读文章首先要理清文思、分清结构,这样文章的内容和思路也就清晰起来,为接下来更加深入地阅读品析奠定了基础。

答题时,要学会通过对文章语意层次的理解,抓“神”找“线”理清文脉;要关注文中起承转合处的描写,画线切割,还要养成着眼全篇的习惯,前后关联。

一、答题三部曲1.寻找线索、明确线索。

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就能理清文章的结构。

找线索的方法:(1)抓标志。

抓住时间标志的词语或地点方位标志的词语,文章线索常常就是以时间为线索或以地点(行踪)为线索。

(2)抓物品。

以物写人、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文章线索常常就是这个“物”,就是以“某某物”为线索。

(3)抓事情。

文章中写一件核心的事件,事件的发展过程就是文章的线索。

(4)抓细节。

反复出现的同一个细节(同一句话、同一个动作、同一种表情等)这些反复出现的常常是文章的线索。

(5)抓情感。

反复出现的抒情议论语句及表达感情词句常常是文章的线索。

2.划出能表示线索的标志性语句。

(1)划出与线索中的人、物、事情发展的时间等有关系的语句;(2)划出能体现作者感情变化的语句或对某一事物的认识、看法变化的语句;(3)如果是线索表达不够直白的文章,一时找不出头绪来,可从题干中提供的信息得到启示,然后再去寻找。

理清文章脉络的方法

理清文章脉络的方法

理清文章脉络的方法
理清文章脉络的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阅读全文:首先,从头到尾阅读整篇文章,了解文章的总体内容和结构。

读完全文后,可以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2. 寻找主旨句:主旨句通常是文章的第一句或者最后一句,有时也会在文章的开头几段中出现。

主旨句是作者对文章内容的总结和概括,找到主旨句可以帮助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3. 标记关键词: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标记出关键词和关键短语。

这些关键词可以帮助你识别出主题、论点和论据,并且帮助你理解文章的逻辑关系。

4. 划分段落:根据文章的内容和逻辑关系,将文章划分为段落。

每个段落应该围绕一个中心思想展开,段落之间应该有逻辑连接。

5. 分析结构:通过观察文章的段落结构和逻辑顺序,理解文章的脉络和发展方式。

有时可以通过标记关键词或者关键短语来辅助分析。

6. 总结主题和论点:整理文章中的主题和论点,确定作者想要表达的核心观点。

可以使用概括或者归纳的方式来总结主题和论点。

7. 编写大纲:根据文章的脉络和主题,编写一个简单的大纲,以帮助整理思路和组织文章的结构。

大纲可以包括文章的主题、主旨句、论点和论据。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帮助你理清文章的脉络并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结构和意义。

信息类文本阅读-梳理行文思路

信息类文本阅读-梳理行文思路

阅读 词(顺序词、关联词、代词、对象)
圈点勾画
审题 分层 明句意 归意群
表述
使用关键词 使用承接词
尊重文本 规范作答
• 答题基本思路
• 思路1:从(由)…写到(引出)…,然后…,最后…,从而揭示(体现)…
• 思路2:引题——事例——拓展——反思。
• 具体要点:
• 首先,由×××(谈起)【概述××;指出××】,引出×××
(观点,或论题); • 其次,从×××方面阐述【论述,分析】××(观点,或论题); • 【然后/再次,【用××(方法)得出(强调)××;(从××方面指 出××结果)】 • 最后,总结上文,提出(突出,阐明)××(结论,观点,做法,希 望)【照应开篇论点或论题】
真题再现
(2021年新高考)材料一: 十八世纪德国学者莱辛的《拉奥孔》是近代诗画理论文献中第一部重要著作。从前人们相信诗画同质,直到莱辛才提出丰富的例证,用动人的雄辩, 说明诗画并不同质。 据传说,希腊人为了夺回海伦,举兵围攻特洛伊城,十年不下。最后他们佯逃,留着一匹腹内埋伏精兵的大木马在城外,特洛伊人看见木马,把它移到 城内。典祭官拉奥孔当时极力劝阻,说留下木马是希腊人的诡计。他这番忠告激怒了偏心于希腊人的天神。当拉奥孔典祭时,河里就爬出两条大蛇,把 拉奥孔和他的两个儿子一齐绞死了。 这是罗马诗人维吉尔《伊尼特》第二卷里最有名的一段。十六世纪在罗马发现的拉奥孔雕像似以这段史诗为蓝本。莱辛拿这段诗和雕像互较,发现几个 重要的异点。因为要解释这些异点,他才提出诗画异质说。
(摘编自葛剑雄《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基础和前景》)
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答案示例: ①首先对历史地理学进行溯源,以古代地理文献引出 传统的沿革地理; ②进而将沿革地理与历史地理学对比,指出历史地理 学依托现代科学; ③按年代介绍我国历史地理学在现代以来的发展,以 及改革开放后取得的巨大成就。

快速梳理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快速梳理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快速梳理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快速梳理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仔细阅读:首先要仔细阅读全文,了解文章的主旨和要点。

可以重点阅读开头、结尾以及每一段的开头和结尾,这些部分通常会包含文章的主要观点和结论。

2. 概括每一段的内容:阅读每一段时,尝试概括其中心思想,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或情感。

3. 找出主题句:主题句是段落中能够概括整段内容的句子,它通常会出现在段落的开头或结尾。

通过找出主题句,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思路和逻辑。

4. 筛选信息:在阅读过程中,要注意筛选出重要的信息,例如关键的人物、事件、时间等,这些信息有助于理解文章的主旨。

5. 总结归纳:在完成以上步骤后,可以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归纳,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题和要点。

这些方法有助于提高梳理课文的效率,但是也要注意不要忽略文章的细节和深层含义。

同时,对于不同类型的文章,梳理方法也可能会有所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括题:文章思路梳理及概括主要内容
Preview of the class
概括主要内容:一般概括题
文章思路的梳理:精准概括题
1.一般概括题:概括主要内容
提问方式
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事?
夏日原野上的追赶
从上学开始,老师就不止一次地在黑板上写下“最有意义的事”这样的作文题目。

什么是最有意义的事呢?现在想来,那时写的几乎都是一些好人好事,什么捡钱包、让座位、扶老人过马路……这当然是有意义的。

然而,如果要把它们说成是我们生命中最有意义的事,似乎也并不准确。

因为人生最有意义的事将会对我们产生恒久的影响,会成为我们一生中一直闪亮的灯塔,会影响到我们人生的航线和生命的质量。

我常常在想,生命里最有意义的事,往往就静默于你的生命之中,然而却会在你生命的某一时刻,呈现出强烈的意义来。

那是一年夏天的事。

我在山里放羊。

山坡下有一块瓜地。

酷烈的阳光将西瓜熟透的气息一丝一丝地逼入我的体内。

看瓜的是一个老人,他一直闭着眼睛躺在一个草棚子下面。

我想他一定是睡着了。

这大夏天的正午,太阳把人身体里的力气一点点都蒸发了,连那把根扎了不知有多深的老树,都像在开水锅里煮过一般,叶子卷得扯都扯不开,他不睡着才怪呢!瓜地里的西瓜像一个个孩子一样顽皮地瞪着我,如果能抱着一个大西瓜狼吞虎咽一气,那该有多爽啊!
我终于鼓足了勇气,一个猛子扎进瓜地摘下一个大西瓜,但就在这时,我的背后传来一声大喝,我抱上瓜就跑。

虽然他的大喝带给我极大的恐惧,但当我抱着瓜开始跑的时候,我充满了自信。

想想吧,一个六七十岁的老人要追上一个十二岁的孩子,那简直就是龟兔赛跑!我抱着瓜回头看看那个追过来的老人,他腿脚不太利索,跑起来的样子很好笑。

我心里在笑他,他怎么就不想一想,他怎么可能追上我呢?
夏日的田野是富有的,到处是绿色。

我就在这样的田野里像一只被追赶的兔子一样奔跑着,并不时回过头去看看那追赶我的老人。

他一瘸一拐地追着。

我跑一段,就停下来向他举举手中的西瓜,然后继续往前跑。

耳边的风掠过我的头发,像母亲手中的梳子梳过一样轻柔而舒适。

我的奔跑将深藏于绿色之中的兔子、狐狸、山猫惊动起来了,野鸡、麻雀、鸽子也从草地上翔起。

整个田野更显得繁华而富有,我甚至有些喜欢这种被追赶下的奔跑了。

我跑出老远,心想他一定停下来了吧。

可回头一看,他依然一瘸一拐地追着。

我只得又将西瓜向他举了举,继续往前跑。

在夏日的炎阳下长时间奔跑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已经气喘吁吁,嗓子像吃过辣子一样干涩燥热,衣裤像水洗过一样贴在了身上。

我有些支持不住了,但老人依然在一瘸一拐地追赶。

看得出来,他没有放弃的意思,仿佛他丢失的不是一个瓜,而是别的什么东西;而且似乎他也乐意在这夏日里无遮无拦的田野上做一个追赶者。

我开始困惑了,他要追到什么时候才算个尽头呢?但有一点我很明白,只要他不放弃,就会追上我的,一定会追上我的!
西瓜地离我们已经很远了,但他的追赶像一片巨大的云彩投下的阴影笼罩着我,我跑不出去。

这就像马在风中跑,马比风的速度快,但马永远跑不出风的世界。

我害怕起来了,人一害怕骨头就酥了。

我不得不放弃。

我将瓜放在了路上,跑到远处大口大口喘着粗气,看着他一步一步逼近,最终到达西瓜跟前。

他抬起头看看我,然后像一个将军拎起敌人的首级一样将西瓜拎起来看看,又将西瓜放回原地,转过身一瘸一拐地归去了。

他归去的样子颇有些凯旋的意味。

这件事已经很遥远了。

这些年来在社会上东奔西忙,我会时不时想起那场夏日原野上的追赶,想起看瓜老人那永不放弃的一瘸一拐的身影。

元芳,你怎么看?
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小结】
记叙文“六要素”概括法: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谁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人物+ 事件+ 结果+ 主旨
2.精准概括题:文章思路的梳理
阅读文章《带着伤痕飞翔》,给文章分段。

带着伤痕飞翔
朱毅帆
⑴它出壳了。

一身灰色的毛,还带着水,它顶破了蛋壳,从里面钻了出来。

它抖抖毛,似乎想站起来,但是没有成功。

⑵它的父亲忧心忡忡地望着它,因为它的翅膀和脚根本不能维持平衡,这个样子,它也许就不能飞翔,也许……是注定无法活下去的。

⑶因为它们是鹰,高飞于天空的鹰,没有飞翔的能力就意味着死亡的命运。

//1
2// ⑷它整天守在窝中,抬头望着天空。

似乎有什么东西从天空中一掠而过。

那是它的同类。

是它的兄弟姐妹。

但是它不能飞,也就没有了捕获猎物的能力,也就没有了生存的保障。

就这样一直靠父母捕获来的食物为生?它不愿意,它努力地站起来。

艰难地展开双翼,走到窝边。

天是蓝色的。

⑸没有用,它就如一块石头一样坠落下去,掉在下面十米外的树丛中,溅起了几片树叶和羽毛。

⑹父母把它带回了窝。

它的身上有好几处都被树枝刮破,也许这些伤永远也好不了。

它用喙梳理着羽毛,忍住了疼痛。

它一遍又一遍地回忆自己在空中的那一瞬间,虽然是短暂的一瞬,但是它感到自己有了一种强烈的飞上天空的渴望。

它再次抬头望着天空。

⑺它向往飞翔,向往着靠自己的能力骄傲地活下去。

它不断尝试着,一次次从窝边跳下去,体会着飞翔的感觉,一次次摔在树丛中被父母带回来。

⑻这是第几道伤痕了?它自己也不记得了。

这天和以前一样,它又一次掉在了树丛中。

但父亲对它说:你身上的每一道伤痕,都是一枚勋章,它见证了鹰的勇敢和坚强,见证了鹰的拼搏与努力。

⑼伤痕不仅留在它的肉体上,也留在它的精神上。

除了身上的伤口,还有同伴的嘲笑声和蔑视的目光。

它把伤口上的羽毛梳理好,不让树枝把它们弄乱。

因为它要带着这些伤痕——这些勋章,学会在天空里飞翔。

3// ⑽有一天,它发现自己能滑翔了。

它顺着风,从高高的窝里跃下,在天空中扑打了几下翅膀,在天空中画出了一条弧线,然后缓缓地降落在了地面上,它第一次不是重重地摔在树丛间。

它的泪水第一次流淌了下来。

它又想起自己身上那些累累伤痕,那些见证了它所有梦想和一次次努力中失败的伤痕,此刻都化为了它飞翔的希望。

它更理解了父亲所说的“勋章”的含义。

它把这一天永远地珍藏在心里,连同那些肉体和精神上的伤痕。

4//⑾从此,它每天都要跃出窝去,逆风展开那双带着无数伤痕的翅膀。

终于有一天,它发现自己能飞翔了。

它能熟练地扇动翅膀,能控制自己飞行的姿势和速度,虽然它知道自己的飞翔还有一些缺陷,双翼和双脚还不能很好地配合,但是它的确开始用自己的方式飞起来。

那一次一次的努力换来的伤痕,成了它振翅蓝天的动力,真正成了父亲所说的勋章。

⑿它把每一次练习当做自己飞翔的新开始,把每次成功的降落看成是自己飞翔的一次小结。

它带着伤痕越飞越好,越飞越高。

⒀它成了一只虽不完美但却勇敢的真正的雄鹰……
本文记叙了小鹰学习飞翔的艰难历程。

请结合文中的关键词句概括小鹰学习飞翔的其余两个阶段。

(每处用8个字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
扑打翅膀,画出弧线
_____________
答题思路:
_____________
扑打翅膀,画出弧线
_____________
【本讲知识点总结】
一般概括——“六要素”概括法:
人物+ 事件+ 结果+ 主旨
精准概括:
●分段
●概括段意
●锁定答题区间
●模仿已知项写出答案
欢迎关注小帆课堂其他课程
初二课内梳理班(人教版)(苏教版)长期班初二课外拓展班
初三领先复习班
《初中课外文言文拓展篇目》
专题课《看电影学写作》
《语文基础知识模块课》
下节预告:
《概括题:中心思想的概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