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课件
合集下载
2022届高考专题复习:论述类文本4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课件(28张PPT)

• 此外,性格元素的本质往往不是直接袒露着的,它会被假象包裹着,从而显 现出表里矛盾、似是而非的情状,使人们感到难以捉摸。狄德罗曾说:“说人 是一种力量与软弱、光明与盲目、渺小与伟大的复合物,这并不是责难人,而 是为人下定义。”因此,要写出鲜活的人物形象,确实值得写作者多下一番功 夫!
• (节选自刘再复《性格组合论》,有删改)
• 性格元素模糊性的另一层意思,则是每一个性格元素内部都带有二重性,肯 定中包含着否定,否定中包含着肯定。因此,性格元素自身的性质不可能完全 确定,它在不同的情境中总是显示出不同的内容和形式,不断变化。例如,当 一个人在追求真理时,“倔强”的性格元素就表现为肯定性质的“韧性”,而 当真理不复存在时还要硬去碰撞,“倔强”元素就转化为否定性质的“固执”。 一个人的勇敢,在某种情况下可表现为见义勇为的善,在某种情况下则又可能 表现为不义亦为的恶。李逵的勇猛有时表现为非常可爱的战斗精神,有时则表 现为“排头砍去”的鲁莽。
• ③中国艺术的“简约”传统隐含了对于“炫技”的不屑。古代思想家认为, 繁杂的技术具有炫目的迷惑性,目迷五色可能干扰人们对于“道”的持续注视。 他们众口一词地告诫“文胜质”可能导致的危险,这是古代思想家的人文情怀。 当然,这并非号召艺术拒绝技术,而是敦促文化生产审慎地考虑技术的意义: 如果不存在震撼人心的主题,繁杂的技术只能沦为虚有其表的形式。
• ②技术是艺术生产的组成部分,艺术的创作与传播从来没有离开技术的支持。 但即便如此,技术也从未扮演过艺术的主人。《史记》、《窦娥冤》、《红楼 梦》……这些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的思想光芒与艺术魅力,而不是因 为书写于竹简,上演于舞台,或者印刷在书本里。然而,在现代社会,技术的 日新月异造就了人们对技术的盲目崇拜,以至于许多人没有察觉艺术生产正在 出现一个颠倒:许多时候,技术植入艺术的真正原因其实是工业社会的技术消 费,而不是艺术演变的内在冲动。换言之,这时的技术无形中晋升为领跑者, 艺术更像是技术发明力图开拓的市场。
• (节选自刘再复《性格组合论》,有删改)
• 性格元素模糊性的另一层意思,则是每一个性格元素内部都带有二重性,肯 定中包含着否定,否定中包含着肯定。因此,性格元素自身的性质不可能完全 确定,它在不同的情境中总是显示出不同的内容和形式,不断变化。例如,当 一个人在追求真理时,“倔强”的性格元素就表现为肯定性质的“韧性”,而 当真理不复存在时还要硬去碰撞,“倔强”元素就转化为否定性质的“固执”。 一个人的勇敢,在某种情况下可表现为见义勇为的善,在某种情况下则又可能 表现为不义亦为的恶。李逵的勇猛有时表现为非常可爱的战斗精神,有时则表 现为“排头砍去”的鲁莽。
• ③中国艺术的“简约”传统隐含了对于“炫技”的不屑。古代思想家认为, 繁杂的技术具有炫目的迷惑性,目迷五色可能干扰人们对于“道”的持续注视。 他们众口一词地告诫“文胜质”可能导致的危险,这是古代思想家的人文情怀。 当然,这并非号召艺术拒绝技术,而是敦促文化生产审慎地考虑技术的意义: 如果不存在震撼人心的主题,繁杂的技术只能沦为虚有其表的形式。
• ②技术是艺术生产的组成部分,艺术的创作与传播从来没有离开技术的支持。 但即便如此,技术也从未扮演过艺术的主人。《史记》、《窦娥冤》、《红楼 梦》……这些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的思想光芒与艺术魅力,而不是因 为书写于竹简,上演于舞台,或者印刷在书本里。然而,在现代社会,技术的 日新月异造就了人们对技术的盲目崇拜,以至于许多人没有察觉艺术生产正在 出现一个颠倒:许多时候,技术植入艺术的真正原因其实是工业社会的技术消 费,而不是艺术演变的内在冲动。换言之,这时的技术无形中晋升为领跑者, 艺术更像是技术发明力图开拓的市场。
现代文阅读:把握文章思路 ppt

抓亮词、剔语句
• • • • • • • • 1大西北 2倾斜的世界 3左公柳 狂虐风暴 一半一半 顽强 4民勤人 浩瀚沙漠包围 没有生迹 5胡杨林 疤痕累累 枯死不肯倒下 顽强 6巨大的悲壮 画面是磅礴的壮美的 7戈壁石 小、圆、红白相间 结尾句 8南方的天地 玲珑剔透 大西北 天空辽阔 生命绿洲 重新平衡 • 9大西北 唱支歌
答案:
有三个方面:①山峰的 形态;②峰顶的松柏; ③山壑山涧的气象。
内容分析
①鬼斧神工,天机独运。|②别处的山,都 是亲亲热热地手拉着手,臂挽着臂,惟有张家界, 是彼此保持头角峥嵘的独立,谁也不待见谁。③ 别处的峰,是再陡再险也能踩在脚下,惟有张家 界,以她的危崖崩壁,拒绝从猿到人的一切趾印。 ④每柱岩峰,都青筋裸露、血性十足地直插霄汉。 ||⑤而峰巅的每处缝隙,每尺瘠土,又必定有苍 松,或翠柏,亭亭如盖地笑傲尘寰。⑥银崖翠冠, 站远了看,犹如放大的苏州盆景。||⑦曲壑蟠涧, 更增添无限空蒙幽翠。⑧风吹过,一啸百吟;云 漫开,万千气韵。
怎么读呢?
抓关键词句,
分析段落层次, 把握文章思路
张家界是大自然“鬼斧神工, 天机独运”的创造,从第二段 看,张家界的山水在哪几个方 面与众不同?(6分)05卷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解剖 麻雀
鬼斧神工,天机独运。别处的山,都是亲 亲热热地手拉着手,臂挽着臂,惟有张家界, 是彼此保持头角峥嵘的独立,谁也不待见谁。 别处的峰,是再陡再险也能踩在脚下,惟有张 家界,以她的危崖崩壁,拒绝从猿到人的一切 趾印。每柱岩峰,都青筋裸露、血性十足地直 插霄汉。而峰巅的每处缝隙,每尺瘠土,又必 定有苍松,或翠柏,亭亭如盖地笑傲尘寰。银 崖翠冠,站远了看,犹如放大的苏州盆景。曲 壑蟠涧,更增添无限空蒙幽翠。风吹过,一啸 百吟;云漫开,万千气韵。
现代文阅读教学议论文阅读 考点十九 - 梳理论证思路、划分文章结构 答题模板及模板示例PPT学习课件

2.划分议论文的结构层次。 ××部分(××段)之间是什么关系? 并列/层进/总分/分总/总分总关系。
3.××段有什么作用? 开头段/中间段/结尾段。
4.××段能否去掉? ①表态:一般是不能去掉。 ②分析1:该段的内容是什么? ③分析2:上下文的内容是什么? ④分析3:与上下文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⑤总结:得出不能去掉的理由 。
考点十九 梳理论证思路、划分文章结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答题模板
1.作者是怎样证明中心论点的?分析本文(某部分)论证的过程。 梳理本文的论证思路。
①文章首先提出……这一论点/引出……论题; ②然后使用……论据(典故、传说、寓言或引用名言),再对论 据……进行了……的分析; ③接着,从……角度/运用……论证方法从正面/反面进行论证; ④最后得出……的结论/强调……的中心论点/发出……的号召/提 出……的希望。
例2:简要分析第5段的论证过程。
创新之路充满艰险,但无限风光恰在险峰之上 。王安石曾经说过,世上雄奇伟丽的景观,往往在险 要偏远的地方,只有具备坚定信念的人才能到达那里 。在艰难险阻面前,“退”是没有出路的,“怯”是难 尝胜果的,所以创新者应当有愈挫愈勇、知难而上的 豪气。在创新的过程中,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 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⑦今天,我们进行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仍然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王铁人、孔繁森、徐洪刚、张海迪式的“中国的脊梁”,仍然
需要发扬伟大的“脊梁②精论神”点,是在欢怎庆样党的被八证十华明诞的之际?,用让我了们哪再为些“道脊梁理精和神”事唱实一曲论赞据歌,,并是高声否呼唤有:正中国反需要“脊梁”,
时代需要“脊梁”,让我们每个共产党员都带头做“中国的脊梁”!
5.××句子(段落)能否调换? 注意句子与句子(段落与段落的逻辑关系)。
分析文章结构_把握文章思路

简析文章的结构特征 文章在谋篇布局上有什么特点。 综合性的。
3、高考题例
2007湖南卷《忆刘半农》简析本文的结构特征,写成300字左右的 文章。 ①本文以时间为线索,以作者的思想感情为中心,安排材料, 叙事写人。(文章多处出现了表示时间的词或短语,时间线索十分 明显。在叙述之中,文章紧紧扣住作者“爱十年前的半农,而憎恶 他的近几年”的思想感情选取材料,组织内容。) ②结构上前后勾连,环环相扣。如文章的标题是“忆刘半农”, 文章第一段“这是小峰出给我的一个题目”,紧扣标题;接下一段, “这题目并不出得过分”,又与上段紧密衔接起来,以后各段大致 都 如些。全文在形式上前后勾连,环环相扣,结构严谨而自然。 ③前后呼应。本文末段与开头互相呼应,各个部分在内容上也 呈响应之态。(如前面谈到刘半农活泼、勇敢,是一个战士,后面 行 文中多次照应这一点,并在结尾呼应。前面谈到刘半农的“浅”,
• (2009年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 记住回家的路
周国平
• 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我的习惯是随便走走,好 奇心驱使我去探寻这里热闹的街巷和冷僻的角落。 在这途中,难免暂时地迷路,但心中一定要有把 握,自信能记起回住处的路线,否则便会感觉不 踏实。我想,人生也是如此。你不妨在世界上闯 荡,去建功立业,去探险猎奇,去觅情求爱,可 是,你一定不要忘记了回家的路。这个家,就是 你的自我,你自己的心灵世界。
4、答题模式
相关术语+具体文章的内容+作者感情、文章主旨
(二)行文思路
1、知识储备
抓文章线索,抓叙述顺序,抓结构层次
思路展开方式: (1)按照时空的转换展开。 (2)按照情感的发展展开。 (3)按照说理的推进展开。 (4)按照对象的变化展开。 (5)按照事理的演变展开。
3、高考题例
2007湖南卷《忆刘半农》简析本文的结构特征,写成300字左右的 文章。 ①本文以时间为线索,以作者的思想感情为中心,安排材料, 叙事写人。(文章多处出现了表示时间的词或短语,时间线索十分 明显。在叙述之中,文章紧紧扣住作者“爱十年前的半农,而憎恶 他的近几年”的思想感情选取材料,组织内容。) ②结构上前后勾连,环环相扣。如文章的标题是“忆刘半农”, 文章第一段“这是小峰出给我的一个题目”,紧扣标题;接下一段, “这题目并不出得过分”,又与上段紧密衔接起来,以后各段大致 都 如些。全文在形式上前后勾连,环环相扣,结构严谨而自然。 ③前后呼应。本文末段与开头互相呼应,各个部分在内容上也 呈响应之态。(如前面谈到刘半农活泼、勇敢,是一个战士,后面 行 文中多次照应这一点,并在结尾呼应。前面谈到刘半农的“浅”,
• (2009年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 记住回家的路
周国平
• 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我的习惯是随便走走,好 奇心驱使我去探寻这里热闹的街巷和冷僻的角落。 在这途中,难免暂时地迷路,但心中一定要有把 握,自信能记起回住处的路线,否则便会感觉不 踏实。我想,人生也是如此。你不妨在世界上闯 荡,去建功立业,去探险猎奇,去觅情求爱,可 是,你一定不要忘记了回家的路。这个家,就是 你的自我,你自己的心灵世界。
4、答题模式
相关术语+具体文章的内容+作者感情、文章主旨
(二)行文思路
1、知识储备
抓文章线索,抓叙述顺序,抓结构层次
思路展开方式: (1)按照时空的转换展开。 (2)按照情感的发展展开。 (3)按照说理的推进展开。 (4)按照对象的变化展开。 (5)按照事理的演变展开。
高考复习现代文阅读: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ppt5

例3:(教材P288)作者为什么在开头一段叙 述与一对老夫妇的交往过程? 答案:突出了他们相识时间之长,感情之融合; 为下文写老友猝然离世而感到悲伤寂寞作铺垫。
例4:(教材P287)请仔细体会第③段结尾画 线的一句话:“它来得那么神速,将我那模糊的 季节感惊醒了。”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是 什么? 答案:直接触发了作者对秋色的集中描写, 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相关真题:(2010北京卷) 16.简要分析 “海棠花”在文中所起的作用。(4分)
(三)行文思路
知识链接
散文的一般思路是:缘起→描述(对象)→联想
→感悟。不同的散文有不同的行文思路。写景叙事
类散文多按照时间、空间顺序进行,而状物抒情类
散文多以某一事物、某种感情为线索安排思路,议
论性散文多以逻辑认识为序。
(四)标题的作用
一、标题作用 1.阐明表述对象; 2.揭示文章内容,提纲挈领; 3.揭示(暗示)文章中心;
4.象征某种哲理,表现某种情思 5.线索; 6.分析手法及表达效果(引发读者思考或吸引读 者阅读兴趣)。
。
文章以“七里香花开”为题,有何 寓意?(6分)
以“七里香花开”为题,表明作者情感 的触发点和文章的切入点,揭示文章 的写作内容(结构上作用)。(2分) 缅 怀“七里香花开”的日子,呼唤“七 里香花开”,希望再次看到大自然这 美丽的景致(表达情感)(2分)。含 蓄地表达了文章的主题。(2分)
【穿插性材料】就是文中在主体材料之外,经常 穿插一些其他的材料,就其类型而言,或是景物 描写,或是事件叙述,或是诗词引用,或是细节 描写,不一而足;就其位置而言,或开头,或结
尾,或中间,视需要而定;就其作用而言,或对
比,或铺垫,或象征,或暗示,或烘托,或渲染,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指导-PPT课件

阅读步骤:
1、速读语段,整体感知。
2、浏览习题,留下印象 3、再读语段,逐一解题。
• •
第一步:快速阅读 整体感知 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读一篇文章如果 没有着眼于全篇,没有整体把握的意识,只能是 事倍功半,甚至是徒劳无功。 • 首先要看文章的题目、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 注释。其次要阅读全文,理清思路,分析作品的 形象特征,故事情节及景与物的本质意义,联系 背景,看作品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生活,注意把握 作品中的抒情、议论性文字,把握文章的观点态 度。然后分析材料的要点,或者说,了解作者想 通过文段告诉考生什么主要内容。应该说,被称 为要点的东西,一般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内容 有概括性,二是行文必定有支撑它、说明它的内 容。把这些内容找出来,作上标记。
一种无与伦比的饱满和圆润,一种难以 言表的壮丽和博大, 一种永恒的肃穆和生命的崇高庄严感
无与伦比的饱满和圆润,一种难以 言表的壮丽和博大 永恒的肃穆和生命的崇高庄严感
答题:
饱满和圆润,壮丽和博大 肃穆,崇高庄严
再例:阅读《橡树之谜》
文中说,“同伴听了我的奇特经历 万分惊讶。”请概括“我”的奇特经 历。(不超过60个字)
整合:
就是对筛选所得的信息做出正确的 认知,把握各信息材料之间的关系,并 能归纳综合,或者按照命题要求进行信 息重组。
答题思路:
1、明确筛选整合的目的,确定展开 筛选整 合的范围。(审题) 2、归纳、整合筛选范围的内容,发掘 其隐含信息。 (读文)
3、根据阅读试题的要求,对筛选整 合的信息一一辨别。(答题)
从题中我们可以得到信息:阅读范围是3、4段, “感受”提示我们要找的内容是情感方面的。 “摘录”提示我们可以从文中寻找到相关的内容。 “词语”提示我们只要用词语来回答就行, 而不必用句子,否则就不符合题意。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PPT

城市的水果店里是难得看见的,它的产量少,时令短,又经不起久藏,难怪不易发现它的踪迹。它似乎只
出现于词人的笔下,“樱桃落尽春归去”引来了李后主的叹息;“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也是作为流光
容易把人抛”的论据提出来的。词人好像无例外地一致惋惜春光的短暂,千方百计地想留它下来,看见檐
外蛛网上的落花瓣,敏感地发现蜘蛛竟也是自己的同志,也在进行无效的挽留春光的努力。在他们看来,
大药几时成,漫拨炉中丹火。 先生何处去,试问松下仙童。
2022年春季语文下学期
2022年春季语文下学期
18
⑤桐君,是古代一位采药的老人,住在山上。药,总是采了来给人们服用的,所以老百姓记得他。不
过他却不大喜欢回答人们的问讯,终于连名字也没有留下。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在传说中却变成了一
位道士,像老君那样的“仙人”了。人们还指给我看他日常静坐在树荫下的桐树。这树就在祠后的山崖旁
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
2022年春季语文下学期
2022年春季语文下学期
1
专题十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 (选考)
2022年春季语文下学期
2022年春季语文下学期
2
第二讲 散文类文本阅读
2022年春季语文下学期
2022年春季语文下学期
3
2022年春季语文下学期
2022年春季语文下学期
4
考点一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 思路
散文的主要特征是:形散而神不散。“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 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 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 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是为更好地表达主题服务 的。
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ppt课件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 置好PP管及配 件,用 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2)说明文顺序:
❖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现象——本质、原因——结果、 整体——部分、概括——具体、特 点——用途、主——次、总——分)
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主旨。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 置好PP管及配 件,用 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注意事项:用以下几种方法可以 达到上面的目的:
❖ 一、抓住文章中关键的词句。文章中关键的词句: 标题、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中心句、 警句、比喻句、连问句、过渡句、抒情句、议论句、 反复出现的词句、重点关联词(如段落开头的词: 不但……而且…… 因为 何况 但是 然而 因此)等等, 应特别注意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 次内容、内涵较为丰富、形象生动的词句。注意文 章的主旨往往就隐藏在这些句子里。有的散文采用 托物言志、象征等手法,相当隐晦,我们也能从这 些词句中找到蛛丝马迹。
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
❖ 1.按人物观察景物的观察点的变化,即空间变化分析; 2.按不同时间的不同景致的变化,即时间变化分析。 3、问文章的详略。记叙文在选择和使用材料时要有主有次, 有详有略。详写略写是指文章材料的处理。我们写文章,在 题目确定之后,就要围绕题目确定的中心思想去选择作文材 料,然后把这些材料进行详略处理,使之各得其所,各尽其 材。文章写得好不好,很大程度决定于材料处理安排得好不 好。材料处理得当,是指在结构上合理安排,分量上有重有 轻,篇幅上有详有略。 详细写,充分运用的材料,必须与文章中心思想紧密关联, 可以明确地、充分地突出中心思想,这些材料写得详尽、具 体、生动,就能加深读者对文章的印象,并为之折服。阅读 记叙文必须弄清文章详写什么,略写什么,并从中体会作者 的写作意图,把握文章的重点和中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我醉欲眠君且去”,能说出这种
话的人惟有李白,如无赖童子。在李白
眼里,世事无不美好又无不令人沮丧。
这是诗人眼里的生活,但李白赤条条地
皈依于美好。他当不上官且囊中缺乏银
两,但口出无可置疑之句“天生我材必
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的天才,
毋宁说是十足的天真加上十足的才气。
我们多么感谢李白不像绍兴师爷般老辣,
学习交流PPT
16
1、粗读全文,整体感知。
题目、首、尾三位一体出主旨。
学习交流PPT
4
存在问题:
缺少整体把握文章思路的意识和能 力,以致概括不全、概括不准、概括不 着。
学习交流PPT
5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⑴思想、思路、结构的关系是怎样的? 叶圣陶:“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
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 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
结构是思路的具体展现。
⑵结构、层次、文章的关系是怎样的?
也不似孔明那么擅逞谋略,不然文学史
黯然矣。
天真之真纯
写出好诗句 成就天才
学习交流PPT
9
人们说“天真无邪”,言天真一物无不洁之念,但人生岂能无 邪?所谓无邪只是无知而已,像小孩子研泥为丸,放在小盒子里, 自以为旷世珍物。所以天真只存在于小孩子身上。每个小孩子都是 诗人与幽默家,都讲过妙语。小女鲍尔金娜三岁时,我携她在北陵 的河边散步。河水平缓,偶涌浪花,鲍尔金娜惊奇大喊:“小河在 水里边。”小河——在——水里边,我想了许久。的确,小河若不 在水里边,又在什么里边呢?倘若我们也肯于把小河看作是一位生 灵的话。鲍尔金娜还讲过“小雨点是太阳公公的小兵”云云。这些 话很有些意思,但证明不了她亦是李白。儿童的天真只由无邪而来, 一被语文、算术绕缠就无法天真了。可见知识是天真的大敌,因而 一位有知的成年人还保持天真,无异于奇迹。谁也不能说爱因斯坦 无知,但他天真,拒绝以色列总统的职务,说自己“只适合于从事 与物理学有关的事情”。这种天真,事实上是一种诚实。诚实最接 近于天真。齐白石九十岁的时候,翻出自己七十岁的画稿阅读,说: “我年轻时画得多好!”人们对此不禁要微笑,七十岁还叫作年轻 吗?况且他说自己“画得多好!”对九旬老者,七十岁只能说是年 轻,白石老人多么诚实,又多么天真。在他的作品中,有一幅“他 日相呼”,画面上两只小鸡雏各学习噙交流蚯PPT蚓一端怒扯。没有童心,谁能 10
(概括不全)
学习交流PPT
3
答案二:
1、天真只是性情的流露,李白皈依美好。
2、爱因斯坦不做以色列总统是因为他诚实。
3、天真是睿智。
答案三:
(概括不准)
1、以李白的真性情、爱因斯坦的拒绝做总统和齐白石 的作画体现阐述。
2、用小女儿的话语进行阐述。
3、从艺术家的敌人是自身阐述天真的性情的重要作用。
(概括不着)
把握文章结构,理清文章层次(段间 的、段内的),才可能真正理解文章。
学习交流PPT
6
1、粗读全文,整体感知。
题目 首 尾
主旨(三位一体)
天真之真纯
学习交流PPT
7
2、依据主旨确定各段大意。
①划出段落中的总起句、收束 句、过渡句和 表达作者感受的句 子、作者发表议论的句子。
②依据主旨提炼大意。
学习交流PPT
天真之真纯
儿童 天真只由无邪而来
(主旨) 成年人 天真是一种诚实
学习交流PPT
11
艺术家的敌人,不外自身而 已。自身在浊世中历练的巧慧、 诡黠、熟练等等无一不是艺术创 作的阻碍。若克服这种种的 “俗”,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 你不可能一边争官赚钱,又一边 保持天真。老天爷不肯把这么多 的能力都赋予一个人。
天真之真纯由“天”而出,无法模
仿。
学习交流PPT
13
3、连缀整合思路。
辨明段落之间的关系及各段 对于阐述主旨的作用
学习交流PPT
14
天真
①天真是人性纯度的一种标志。
总
②天真成就天才
李白 天才
天真只由无邪而来(儿童) 鲍尔金娜 幽默 正面
③
爱因斯坦 卓有
天真事实上是诚实(成人) 齐白石 成就
用特
点
现代文阅读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学习交流PPT
1
考试说明要求:
1、理解:
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②理解并解释文中重要的句子。 2.分析综合:
①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
②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源自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④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⑤ 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3.鉴赏评价:
作分
④缺少天真的危害(阻碍艺术创作)
反面
质性 ⑤天真之“真”,由“天”而出,无法模仿。
⑥总结归纳对“天真”的认识 ⑦无邪而幽默睿智的实例作结
学习交流PPT
总
15
4、依据思路,形成答案。
(1)、天真是成就天才的重要因素。 (2)、天真只由无邪而来。 (3)、天真事实上是一种诚实。 (4)、天真委实无法模仿。
(从反面说缺少天真之真纯的危害
——阻碍艺术创作)
学习交流PPT
12
天真之“真”,由“天”而出,即余光中先生说的 “破空而来,绝尘而去”。它“得乎天性,非关技巧”。 黄永玉先生在《永玉三记》中,说喷嚏是“一秒钟不到的 忘乎所以,往往使旁观者惊喜交集”。说镇定是“到处找 不到厕所而强作潇洒的那种神气”。精妙,当然也睿智, 但也透出说者在语言背后的天真。睿智或许可以模仿,但 天真委实无法模仿。有的诗人,被人喊打惶惶如丧家之犬, 原因在诗中不恰当地布置了过多的“天真”。其实,为文 之道如为人之道,天真只是其中一路,可通之路又有万千。 培根如老吏断案,李敖以骂挂帅,昆德拉用性事揶揄政治, 都见不到天真但均可阅可喜。
③人们说“天真无邪”,言天真一物无不洁之念, 但人生岂能无邪?所谓无邪只是无知而已。所以天 真只存在于小孩子身上。儿童的天真只由无邪而来, 一被语文、算术绕缠就无法天真了。可见知识是天 真的大敌,因而一位有知的成年人还保持天真,无 异于奇迹。这种天真,事实上是一种诚实。诚实最 接近于天真。白石老人多么诚实,又多么天真。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学习作交流者PPT的观点态度。
2
19.作者开篇写到“天真是人性纯度的一种 标志”,文中从哪些方面作了阐述,请分条 概括回答。(考查对文章的结构思路的把握)
答案一: 1、天真并不诉诸知识,因为知识是天真的大敌。 2、天真只存在于小孩身上。 3、诚实最接近天真。 4、天真之真,由“天”而出,无法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