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毒性试验.

合集下载

新药药理学:特殊毒性试验

新药药理学:特殊毒性试验

皮肤光毒性试验
光毒性反应指药物吸收的紫外光能量在皮 肤中释放导致皮肤损伤的作用,即皮肤或 全身接触或应用化学物质后,继而暴露在 紫外线照射下所引起的一种皮肤毒性反应
临床表现与晒伤相似:红斑、水肿、皮肤 瘙痒、色素沉着,甚至局部坏死、溃烂或 表皮脱落
皮肤光毒性试验
试验动物:成年白色豚鼠 试验分组:设阴性、阳性(8-甲氧基补骨脂素) 对照及受试物不同剂量组 试验前24h,将脊柱两侧皮肤去毛,2x2cm2 涂敷相应药物30min后,一侧用铝箔覆盖,一侧 用UVA照射 根据评分标准判定皮肤反应 1只或以上动物皮肤反应分值≥2,受试物具有光 毒性
溶血性试验
❖ 溶血性试验:观察受试物是否能够引起 溶血和红细胞凝聚等反应
❖ 凡注射剂和可能引起免疫性或非免疫性 溶血反应的其他药物制剂均应进行溶血 性试验
溶血性试验
❖ 制备血红细胞悬液,加入受试物,充分混匀 后观察:
红细胞全部下沉,上清液体无色透明,说明无溶 血
溶液呈澄明红色,管底无细胞或有少量红细胞残 留,表明有溶血发生
眼刺激性试验
眼用药物及可能接触眼睛的受试物均应考虑进行 眼刺激性试验 首选家兔,可采用同体左右侧自身对比法 试验前24h需检查动物双眼 每只眼睛滴入0.05~0.1ml或涂敷0.1g受试物 给药后1、2、4、24、48及72h进行眼部检查 持久性损伤需延长观察期限,一般不超过21d 采用裂隙灯进行眼部检查,记录眼部反应分值, 判断刺激程度
特殊毒性试验
特殊毒性试验
❖ 狭义的特殊毒性试验:指遗传毒性试验、生 殖毒性试验、致癌试验,即一般常说的“三 致”试验
❖ 广义的特殊毒性试验:除“三致”试验以外, 还包括依赖性试验、过敏性试验、局部刺激 性试验、溶血性试验、免疫毒性试验、光敏 试验、眼毒试验、耳毒试验等等

中药A注射剂特殊毒性实验 药理实验

中药A注射剂特殊毒性实验 药理实验

中药A注射剂特殊毒性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对中药A注射剂的刺激性、过敏性、溶血性实验,研究该注射剂的安全性。

【实验原理】略。

【实验材料】动物:SD大鼠20只,雌雄各半,200—250g;豚鼠60只,雌雄各半,200—250g;家兔1只,1.5~2.0 kg。

试剂:中药A注射剂,75%乙醇,蛋清,蒸馏水,0.9%氯化钠溶液,苦味酸试剂。

仪器:全光谱灯,离心机,恒温箱,含玻璃珠的三角烧瓶,剃须刀,砂纸,玻璃纸,胶布,绷带,试管,玻璃棒,载玻片。

【实验方法】(一)刺激性试验方法皮肤刺激性试验1 实验动物选SD大鼠,20只,雌、雄各半。

设赋形剂(75%乙醇)对照,采用同体左右侧自身对比法。

试验前24小时对背部给药区用剃须刀进行脱毛处理。

去毛范围左、右各3 cm×3 cm。

给药前检查去毛皮肤是否因去毛而受损伤,有损伤的皮肤不进行试验。

进行破损皮肤的刺激性研究时,在用药部位用砂纸磨或划“井”字并以渗血为度。

2 给药方法取受试物0.5 ml直接涂布于一侧已去毛的皮肤上,然后用二层纱布(2.5 cm×2.5 cm)和一层玻璃纸覆盖,再用无刺激性胶布和绷带加以固定;另一侧涂布赋形剂75%乙醇作对照。

贴敷时间4小时。

贴敷结束后,除去受试物并用温水清洁给药部位。

3 结果观察在自然光线或全光谱灯光下观察皮肤反应。

按表1给出的评分标准对皮肤红斑和水肿进行评分。

①单次给药皮肤刺激性试验,在去除药物后30-60分钟,24、48和72小时肉眼观察并记录涂敷部位有无红斑和水肿等情况。

如存在持久性损伤,有必要延长观察期限以评价上述变化的恢复情况和时间。

但延长期一般不超过14天。

对出现中度及以上皮肤刺激性的动物应在观察期结束时对给药局部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4 结果评价计算每一观察时间点各组受试物及赋形剂皮肤反应积分的平均分值,按表2进行刺激强度评价。

表1.皮肤刺激反应评分标准判断指标:表2.皮肤刺激强度评价标准(二)过敏性试验方法全身主动过敏试验(ASA)对致敏成立的动物体内,静脉注射抗原,观察抗原与IgE抗体结合后导致肥大细胞、嗜碱性细胞脱颗粒、释放活性介质而致的全身性过敏反应。

特殊毒性及其试验与评价方法2

特殊毒性及其试验与评价方法2

(4)胎仔检查
No Image
鼠类有食畸形胎仔的习性,应在预期分娩前1 d~2 d处死母鼠进行检查。 一般大鼠在受孕后第19~20d,小鼠第18~19d。 剖检前称量并记录母鼠最终体重。
常采用颈椎脱臼法或断头处死法处死动物。
从腹中线剖腹,暴露子宫和卵巢,为胎仔检查做 准备。
No Image
活产胎仔取出后,先检查性别,逐只称重,并按 窝计算平均体重,然后由下列几方面进行畸形检 查:①外观畸形肉眼检查,例如露脑;②肉眼检 查内脏及软组织畸形,例如腭裂;③骨骼畸形检 查,例如颅顶骨缺损,分叉肋等。畸形检查只限 活产胎仔。
No Image
将雌雄亲代动物(F0)同笼交配,雌雄比 例为1︰1或2︰1,直到受孕或进行3周为止。 雌鼠受孕后即单笼饲养,继续接触受试物。交 配3周后,如仍未受孕,则停止交配,并进行 生殖器官病理学检查。
No Image
确定是否受孕的方法是每日清晨进行雌性动物阴道涂片, 检查有无精子;亦可检查阴道有无阴栓出现,以确定受精 日期。小鼠阴栓可在阴道口存留较长时间,但在大鼠极易 脱落,次晨检查时往往在笼下粪便盘中检出。发现阴栓或 检出精子,即为受孕0日,也有作为受孕第1日。
No Image
亲代动物(F0)所生仔鼠为第一代(F1)。出生后应检查每窝幼仔数、死 亡数以及肉眼可见幼仔畸形。出生后第4天和第21天逐个称取重量,仔鼠 断奶后,母鼠休息10天,再与雄鼠交配一次,并生出第二窝仔鼠,亲代共 生出仔鼠两窝,分别为F1a和F1b。F1b出生后,将雄性亲鼠淘汰,雌性亲 鼠继续喂受试物,直至F1b出生后21天断奶为止。F1a断奶后观察其发育情 况,不再喂受试物。F1b断奶后,继续接触受试物8 ~12周,直到性发育 成熟,选出雌雄各16~20只,按前法进行交配。F1b所产第一窝幼仔为F2a, F2a断奶后,其母鼠F1b休息10天,再次交配,所生幼仔为F2b,F2b断奶后, 将F1b淘汰。F2b交配处理方法与F1b相同。但F2b也可只交配一次,所产仔 鼠为F3a,不再进行第二次交配,试验结束。

盐酸普鲁卡因半数致死量_LD50的测定

盐酸普鲁卡因半数致死量_LD50的测定

启动微机,运行BL-410程序,进入其数据处理选项, 再进入半数有效量选项。

一次输入各组剂量、动物总数、动物死亡数等相关 数据。

单击“计算”按钮,计算LD50等参数。
【注意事项】

给药剂量准确 小鼠腹腔注射 脱臼处死实验用过小鼠
【思考题】
1.测定LD50有何药理意义?
2.为何选择测定LD50作为衡量药物 毒性大小的指标?
C母 D 等容注射量
药液配制的具体步骤:
预试中Dm=344mg/kg, Dn=141mg/kg,算出r=1.25,小鼠的平均体 重为20g,每组10只,用药量为0.1ml/10g=10ml/kg
C母
D 等容注射量
C1=344mg/kg / 10ml/kg=34.4mg/ml
每组药液量=每组动物总重×用药量=200g×0.1ml/10g=2ml
【实验材料】

实验动物:小白鼠,体重18~22g,♀♂各半,
实验前禁食12h,不禁水。

实验器材:计算机(BL-410机能实验系统)、电 子秤、注射器、小鼠笼。

实验药品:盐酸普鲁卡因 (Procaine hydrochloride)
【实验步骤】

预备实验
1.探索剂量范围:根据经验或文献,通过实验找出100%死亡的最小剂
(3)申报新药过程中必须提供的药理学资料
盐酸普鲁卡因产生毒性作用的原理:

盐酸普鲁卡因是一种局部麻醉药,当被大量吸收后会产
生全身性毒性反应,主要表现为枢神经系统先兴奋后抑
制,初期表现为眩晕、烦躁不安、肌肉震颤,进而发展为
神经错乱、惊厥、昏迷、呼吸抑制等。患者可因呼吸衰竭 而死亡。

107853-药理学实验3盐酸利多卡因半数致死量_LD50的测定

107853-药理学实验3盐酸利多卡因半数致死量_LD50的测定
小鼠注射量为0.2mL。
小鼠的腹腔注射方法
抓好后将小鼠保持头低位,臀部在高位
给药位置:下腹部,腹中线的左右两侧; 给药方法:先刺入皮下,再将针头以45度角 刺入腹腔内约1cm,切不可过深,注入药液。
4. 观察30min,统计各组小鼠的死亡数(停止呼吸),计
算各组的死亡率。
5.计算LD50
LD50=lg-1 [Xm-i(Σp-0.5)] ❖ Xm:最大剂量组剂量的对数值。 ❖ i:相邻两组给药剂量(D)对数值之差。 ❖ P:各组动物的死亡率,用小数表示。 ❖ ΣP:为各组动物死亡率的总和。
静脉给药,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兴奋和抑制双相作用。 ✓ 血药浓度较低时,出现镇痛和思睡、痛阈提高; ✓ 随着剂量加大,作用或毒性增强,出现肌肉震颤、惊厥昏
迷及呼吸抑制等中毒反应。
❖ LD50的测定方法有很多。如:加权机率单位法 (Bliss 氏法)、寇氏法(Karber氏法)等。
❖ Bliss 法要求剂量按等比级数排列,每组小鼠数相 等,剂量范围接近或等于0~100%死亡率之间,一 般分为5~8个剂量组。
❖ 我国卫生部规定,Bliss法是作为新药LD50测定评 定必须采用的方法。
【实验目的】 1.掌握药物的半数致死量测定方法和计算方法。 2.了解盐酸利多卡因给药后动物所产生的效应。
【实验材料】
❖ 实验动物:小白鼠(昆明种),体重18~22g, ♀♂各半。
❖ 实验器材:电子秤、注射器、小鼠笼。 ❖ 实验药品:盐酸利多卡因(20mg/mL)
C母
D 等容注射量
✓Cm=183.11mg/kg / 10ml/kg=18.311mg/ml
✓每组等比稀释液量=每组动物总重×用药量 =200g×0.1ml/10g=2ml

特殊毒性new

特殊毒性new

有关问题
受试物配制
样品难溶于水或其它溶剂,不能注射给药时,可改为 灌胃。口服给药尽量研磨均匀,必要时制成混悬液。 对细菌或细胞试验时,则可以将样品充分研磨均匀, 用水或其它合适的溶剂充分浸取灭菌后使用。
剂量设计
剂量设计与急性毒性的LD50值有关。但少数低毒西药 和MT许D多;基也因有工少程数产药品品,制往备往困测难不和出价L格D昂50值贵,,只此能时测允许 用多少倍ACD或MTD来表示。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 毒性很低不能测出50%细胞生长抑制浓度时,其最高浓 度以不超过10mM为宜
如某些阳性或可疑阳性时,可选择哺乳动物培养 细胞基因突变试验或果蝇伴性隐性致死试验
哺乳动物培养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
细胞: 建议首选中国仓鼠肺细胞(CHL), 需定期 检查核型和有无支原体等污染。-80℃或液氮 冻存
剂量:高剂量以50%细胞生长抑制浓度为基准, 最高不要超过10mM分子量。溶解受限时可采 用饱和浓度。中低剂量用倍量稀释法。至少3 个剂量
有关问题
结果的判定
阳性:有统计学意义、量-效关系、可重复 阴性:结合是否达到MTD,有无阳性对照 阳性物对照组不可省
其它问题
实验设计:剂量,对照组、观察指标、统计方 法、给药周期、给药途径、结果判定应合理
资料整理应规范
3.如遇阳性或可疑阳性时,可选择UDS试验或 SOS显色试验
生殖毒性(致畸)试验
一般生殖毒性试验 致畸敏感期毒性试验 围产期毒性试验
生殖毒性试验----致畸敏感期毒性试验
动物:首选Wistar 或SD大鼠,也可用小鼠或家兔 I类最好增加家兔或猪、猴、狗之一
动物数:每组孕大、小鼠≥15只,孕兔≥ 8只 剂量:高、中、低三个剂量,限度剂量为1g/kg。

第二次理论课 特殊毒性试验

第二次理论课 特殊毒性试验

4 ℃,9000g,离心10min
(3)S9混合液: 平衡盐系统,其中含S9 5~30%(v/v)
试验方法
(标准平皿掺入法):
顶层琼脂+测试菌株、 受试物、S9混合液 底层琼脂培养基平皿 固化 (点试法): 37 ℃,培养48h 菌落计数
结果评价:
Rt/Rc≥2,并有量效关系,判为阳性;
滤纸片周围长出一圈密集的回变菌落。
阴性(-) 可疑(±) 弱阳性(+) 中度阳性(++) 强阳性(+++)
•注意:遇阳性或可疑阳性时,可选啮齿动物显性致死试验或精原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
正常染色体
畸变染色体
3.啮齿类动物体内微核试验
微核 (Micronucleus):染色单体或染色体的无着丝点断片,或
因纺锤体受损而丢失的整个染色体,在细胞分裂后期,仍然遗留在细胞 质中。末期之后,单独形成一个或几个规则的次核,被包含在子细胞的 胞质内,因比主核小,故称为微核。
药物特殊毒性研究
内容:
遗传毒性 致癌作用 生殖和发育毒性 药物依赖性
致癌试验
致癌试验的目的
是考察药物在动物体内的潜在致癌作用,从而评价和预测其可能对人 造成的危害。
任何体外实验、动物毒性试验和人体应用中出现的潜在致癌性因素均可提示 是否需要进行致癌试验。
由于致癌试验耗费大量时间和动物资源,只有当确实需要通过动物长期给药研 究评价人体中药物暴露所致的潜在致癌性时,才应进行致癌试验。
不适用受试物
用于晚期全身肿瘤的抗肿瘤药物,通常不需要进行致癌试验。 对于替代治疗的内源性物质(浓度在生理水平),尤其是 当同类产品(如动物胰岛素、垂体来源的生长激素和降钙素) 已有临床使用经验时,通常不需要进行致癌试验 系统暴露量非常小的局部用药不需要以经口给药途径来评价 其对内脏器官的潜在致癌作用,若有潜在光致癌性担忧, 可能需要进行皮肤给药致癌试验。 除非有明显的全身暴露或相关担忧,经眼给予的药物通常 不需要进行致癌试验 有致癌潜在,但是短期接触或非经常使用药物(麻醉/放射) 经化学合成、从动物或人体组织中提取纯化或生物技术方法 (如重组DNA技术)生产的内源性肽类或蛋白质及其类似物, 可能需要特殊考虑。

毒性试验

毒性试验

遗传毒性研究在药物研发中处于比较的重要位置,尤其是在药物筛选阶段,在很大程度上遗传毒性试验结果将影响到药物开发的进程。
一般而言,根据其检测的遗传学终点可分为4种类型:检测基因突变;检测染色体畸变;检测染色体组畸变;检测DNA原始损伤。
长期毒性试验
长期细胞毒性试验一般是在急性毒性试验结果的基础上,观察评价动物反复给予受试物后,机体产生毒性反应的特征及其毒性损害的严重程度,以及主要毒性靶器官及其损害的可逆性。
急性毒性试验
急性毒性试验是指在24小时内动物接受药物1-2次(间歇时间为6-8小时),观察给药后动物7-14天内所产生的急性中毒反应。
急性毒性试验可确定被研究药物的毒性程度,即剂量和不良反应之间的关系,亦可以比较被研究对象与其他已知急性毒性物的相对毒性程度,通过对不同给药途径出现毒性作用的比较研究, 就可以确定药物不同接触途径的相对危害。
受试物长期毒性试验的目的是提供受试物的无毒性反应剂量和临床主要检测指标,为制定人用安全剂量提供参考资料。
因此长期毒性试验的设计 最好能包括神经病理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及相关的形态学指标的监测,还应注意受试物再组织中可能的蓄积,以及通过其他机制产生的延缓毒性作用等。
北校区北门2205师母,13515209736
致畸敏感期毒性试验大鼠致畸敏感期毒性试验:按受试品剂量分组,对雌性大鼠受孕后的第6-15天连续给药。观察受试品对胎仔外观、体重、身长、尾长、内脏和骨骼等的影响,并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
围产期毒性试验大鼠围产期毒性试验:按受试品剂量分组皮下注射给药,给药时间为孕鼠妊娠15天开始至分娩后28天,观察受试品大、中、小三个剂量组,对大鼠胚胎后期生长发育、母鼠分娩、以及新生F1代大鼠的生理发育指标、神经反射发育指标和生殖功能,并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孕激素、 抗代谢物、甲级汞等
影响致畸作用的因素

化学物的理化性质 作用时机 剂量 遗传因素 其他因素
致畸作用机制

突变引起胚胎发育异常 化学物作用于生殖细 胞,引起遗传基因突变所产生的子代畸形具有 遗传性,作用于胚胎体细胞引起的畸形是非遗 传性的
大鼠肝转变灶诱发试验

肝癌发生过程有明显的阶段性特点,且可则肝 细胞病灶(肝转变灶)和瘤性结节。由于最早出 现的肝转变灶可小到几个细胞组成,因此常规 切片病检技术易漏检。采用酶组织化学和免疫 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可早期发现转变灶和瘤性 结节中许多酶学改变,表明这些病变是肝癌细 胞。
哺乳动物长期致癌试验
短期致癌试验

恶性转化试验 哺乳动物短期致癌试验
恶性转化试验

是指利用培养的哺乳动物细胞接触受试物后, 观察细胞转化为癌细胞的试验。观察其细胞形 态、细胞生长力、生化特性等变化、以及移植 于动物体内能形成肿瘤的能力。

恶性转比的细胞偏大.且大小不等,核大而 畸形,核膜粗厚,染色质深染且粗糙,核质比 例倒置,核仁增生肥大。核仁和脑质均由于 RNA增多而偏酸性,故呈嗜碱性染色而偏蓝, 核分裂多见
遗传毒性致癌物




遗传毒性致癌物 能与DNA发生共价健结合,造成对 DNA损伤的致癌物 直接致癌物:能直接与亲核分于(包括DNA)共价键结 合形成加台物,这类物质绝大多数是合成的有机物, 如烯比环氧物、亚胺类、芥子气、活性卤代烃类等; 前致癌物:需要代谢活化后才能与洲A反应造成DN八 损伤致癌,如苯并芘(3)、邻苯甲胺 无机致癌物:有些能损伤DNA或是通过改变DNA聚合 酶的保真性而致癌,如镍、钛等

物种选择 剂量与分组 染毒途径 试验期限与染毒时间 结果观察
物种选择



在致癌试验中选择动物最重要的依据是诱发肿 瘤的易感性,必须考虑物种、品系、年龄、性 别和受试物特定的靶器官 大鼠对诱发肝癌敏感,金黄地鼠对诱发膀胱癌 敏感 一般多用啮齿动物,因其敏感性高,寿命相对 较短,实验动物的年龄多用幼年动物,雌雄各 半
哺乳动物短期致癌试验



又称有限动物试验,是指在有限的40周内,观 察某个靶器官或组织 小鼠肺肿瘤诱发试验 大鼠肝转变灶诱发试验 小鼠皮肤肿瘤诱发试验
小鼠肺肿瘤诱发试验

多采用对肺肿瘤敏感的品系小鼠,于一次或多 次给予受试物后.或根据需要再多次给予促癌 剂(常用丁基羟甲苯),可在16-30周左右结束试 验。若受试物具有诱发肿瘤作用,无论是大体 解剖或者镜下都可见受试物诱发的肿瘤或癌。
观察指标



潜伏期:是指从动物接触受试物开始,到出现 第一个肿瘤的天数 肿瘤发生率:是指试验终了时患瘤动物总数在 有效动物总数中所占的百分率 多发性:是指一个动物或一个器官出现多个肿 瘤,肿瘤的多发性是化学致癌的特征
致癌物评价程序

化学物的结构分析 短期致突变试验 短期动物致癌试验 长期动物致癌试验 肿瘤流行病学研究
特殊毒性试验
致癌作用及其试验方法

致癌作用的基本概念 化学致癌物的分类
基本概念


癌是上皮织织发生的恶性肿瘤,但在致癌作用 概念中的“癌”既包括恶性肿瘤,也包括良性 肿瘤。 致癌物是指具有诱发肿瘤形成能力的物质,致 癌物诱导肿瘤发生和形成的过程称为致癌作用
化学致癌物的分类

遗传毒性致癌物 非遗传毒性致癌物 暂未确定遗传毒性的致癌物
致畸作用及试验方法

胚胎在发育过程中,由予各种原因造成器官 形态结构的异常,称为畸形具有畸形的胚胎或 胎仔,称为畸胎。凡能引起胚胎发生畸形的化 学物称为致畸物或致畸原。化学物通过母体作 用于胚胎而引起胎儿畸形的现象称为致畸作用。 广义的致畸作用还包括引起胚胎发育迟缓、功 能不全和胚胎死亡。
致畸物
染毒途径

在选样染毒途径时应考虑试验目的、受试物 的性质及用途.以及人类实际接触情况等
试验期限与染毒时间

试验期限:要求长期或终生、一股情况下小鼠 最少1.5年.大鼠2年;可能时分别延长至2年 至2.5年。染毒时间可从实验动物断奶时开始, 不迟于出生后7-9周。
结果的观察、分析评定

试验过程中应每天密切观察动物1-2次,除一 般综合性指标外,主要观察肿瘤出现时间、发 生部位、数目、性质和大小。濒死或死亡动物 和试验结束时即刻处死的动物,都应进行病理 检查


癌基因学说: 发现病毒致癌是由于携带了能 致癌的遗传信息,即癌基因。病毒癌基因直接 或经过逆转录后,整合于宿主细胞基因组内, 从而发挥其致癌作用 化学致癌的阶段学说:化学致癌过程引起肿瘤 可分为三个阶段
致癌试验方法

致癌试验的目的是对某种化学物是否具有致癌 的危险性进行评价,它包括短期致癌试验和长 期致癌试验。
剂量与分组

一般设2—3个剂量组。原则上要尽可能采用较 高剂量,以便缩短出现肿瘤的潜伏期,排除易 感动物的个体差异,在较短时间内得出阳性结 果。但剂量也不能过高。?


高剂量组可采用动物的最大耐受量(MTD),较 低剂量组为前一级高剂量组的1/4-1/3,最 低剂量组相当于人类实际接触的剂量。同时应 设阳性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 每组动物数雌雄至少各25-50只,在出现第一 个肿瘤时每组动物数不应少于25只
非遗传毒性致癌物
不与DNA发生反应的致癌物


促癌剂:单独不致癌,必须与致病物同时接触 机体才呈现作用 激素 免疫抑制剂 过氧化物酶体增生剂
暂未确定遗传毒性的致癌物


这类致癌物未能证明损伤DNA,其致癌方式尚 未完全阐明 四氯化碳、氯仿、高氯烷烃
化学致癌机制


体细胞突变学说: 正常体细胞的基因在致癌 物的作用下发生突变,进一步增殖形成肿瘤 亲电共价结合学说:某些致癌物必须经过代谢 活化而成为活性代谢产物(终致癌物),终致 癌物合有亲电子中心,可与细胞大分子的亲核 中心共价结合致癌

胚胎细胞代谢障碍 胚胎排除化学物的速度比 母体慢,又因胎儿缺乏肝微粒体酶,这致使某 些致畸物在胚胎或胎儿期体内的生物转化过程 与成人不同,以至于在胚胎内蓄积、造成胚胎 中间代谢障碍和能量供应不足.影响DNA复制、 细胞分裂及组织分化过程而导致畸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