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设计构图

合集下载

平面设计广告怎么排版-构图技巧-注意事项

平面设计广告怎么排版-构图技巧-注意事项

平面设计广告怎么排版-构图技巧-注意事项在制定平面广告的时候,排版的安排是非常重要的。

常见的排版方式有:1.文字+图片;2.图片+图片;3.图文混排等。

文字和图形相辅相成,相映生辉是秩序产生、美感形成的关键,而文字和图片能否恰当的组合在一起,更好的表达主题是制定排版成功的重点。

1.文字+图片①图片与文字的比例要遵循黄金分割原理。

无论是什么制定,要么以图片为主,要么以文字为主,图片和文字的面积比例关系只有符合黄金分割原理才和主次关系原理一致。

②画面虚实对比要符合黄金分割比例,即图片和文字的面积总和要和画面的留白面积的比例关系要遵循黄金分割原理。

2.图片+图片①要讲究图片之间的比例结构,假设图片之间面积对比大则画面效果激烈,跳跃性强,面积对比小则画面效果平衡稳定。

②处理好图片的分布关系,一般统一分布图片的画面整齐有秩序,可避免杂乱无章的效果。

③处理好图片外观的影响效果,方形外观的图形较为严谨稳定,和网格式的构图结构结合容易形成理性的视觉美感,自由形外观的图片活泼有朝气,艺术性强,但处理不好容易效果杂乱。

3.图文混排①图文混排中的文字和图片的色彩处理要慎重。

假设是在图片上面添加文字则要处理好文字的色相和明度与图片色彩的色彩对比关系,二者对比越大,文字就越清楚。

而图文混排中数量较多的文字一般以黑色和纯度低的色彩居多,假设要用色相较为显然的文字吸引读者则要合计图片的整体色调和文字的色彩组合关系是否匹配。

②图片多的要把图片排的规整一些,可以把图片处理成大小外观一致、图片之间距离相等,组图的外边缘线为直线,形成丰富而有秩序的画面效果。

反之假设图片少则可以对图片的进行大胆制定的艺术制定,如运用变方向、立体化制定、特效制作等技法,形成内容丰富的错觉。

③假设文字较多则要适当减弱文字之间的对比,追求文字的统一美感,反之文字较少则加大对比,提升画面的活跃度。

此外,假设图片和文字都较少的画面中把文字处理成较规则的排列方式,则容易产生严正稳定的视觉效果。

平面设计的构图方法有哪些

平面设计的构图方法有哪些

平面设计的构图方法有哪些巧妙地使用对比构图来突显主题是一种很好的方式,那么下面和我来看看这篇平面〔制定〕的构图方法有哪些的文章,相信你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一、中心构图中心构图方法是最为普遍的,这种构图方法的最大优点在于主题特别和清楚,画面也容易达到左右平衡的效果,让人把注意力集中在中央必须要注意的地方。

因此最重要的信息应该放在中央,这样有助于信息传递。

二、中央构图要注意的问题1.采纳中心构图法时,要选用相对饱满的主体,所占比例要稍大一些。

单条形体不宜采纳中心构图,容易显得突兀。

但主题也不是越大越好,而是要依据具体状况而定。

2.背景不能是杂乱的,适当的背景可以很好地烘托主题,这在采纳其他构图方法时也是非常重要的。

3.中心构图法不仅用于点,还用于面。

三、平衡构图平衡构图就是要平衡画面中的元素,这种构图也很考验制定者的功底。

目前最常用的平衡构图法是对称平衡,对称的方法可以使画面更和谐。

但同时由于它的方正规矩,也会让人觉得很乏味。

另外还有一种是不对称平衡,不对称平衡就是画面是平衡,但它是不对称的,这种处理不好的话就很影响美观,所以很考验制定师的功底。

四、巧妙使用对比构图巧妙地使用对比构图来突显主题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可以通过明暗对比,远近对比,大小对比,凹凸对比,刚柔对比和颜色对比等几种对比来丰富画面。

五、主次分明构图想要表达中心思想,并且主题清楚,这就必须要很强的图片感染力,但制定讲究的是搭配,恰当的取舍和主次分明。

我们可以通过运用前景、中景和背景,然后配合色彩的层次、距离和位置等,达到主次分明,让观众对你想要表现的主角产生深入的印象。

六、构图要稳重其实就是不能使画面的头大身细或上重下轻,虽然不是每一幅制定作品都要不偏不倚,但至少不要让人感觉"东歪西倒',这和上述的对称平衡也有关系。

七、曲线构图曲线的构图形式,具有延展性和变化性,使人看起来有节奏感,产生优美,雅致,和谐的感觉。

平面设计构图

平面设计构图

平面设计构图一、定义构图,从广义上讲,是指形象或符号对空间占有的状况。

因此理应包括一切立体和平面的造型,但立体的造型由于视角的可变,使其空间占有状况如果用固定的方法阐述,就显得不够全面,所以通常在解释构图各个方面的问题时,总以平面为主。

狭义上讲:构图是艺术家为了表现一定的思想、意境、情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运用审美的原则安排和处理形象、符号的位置关系,使其组成有说服力的艺术整体。

中国画论里称之为“经营位置"“章法”“布局”等等,都是指构图。

其中“布局”这个提法比较妥当。

因为“构图”略含平面的意思,而“布局"的“局”则是泛指一定范围内的一个整体,“布"就是对这个整体的安排、布置.因此,构图必须要从整个局面出发,最终也是企求达到整个局面符合表达意图的协调统一。

二、构图法则如果要进行高度的概括,就是变化统一。

即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

其他规律,大抵都是从属于这个规律。

为了取得变化统一的良好效果,以下分三方面阐述法则。

1、对比(此部分与平面构成相关内容相似,故简述之)在这里是指一种造型因素就其某一特征在其程度上的比较。

如:明暗色调这一造型因素,它的特点是深和浅。

线条有长短的对比;形体有方圆对比等等。

A。

点、线、面的对比点的对比:点连续延伸的轨迹成为线,密集成片而成为面.由于疏密变化而转化为明暗色调.点彩化画派的作品就是例子。

线的对比:即可以作为物象的边缘,又可独立的表达一定的形象。

例如线的直与曲;长与短的对比:在立体艺术中指的是形体,在平面艺术中指两度空间的占有。

关于方与圆的对比,在多数以圆作为环境的形象中,方形易突出。

反之则圆形突出。

点线面综合对比非对称式均衡是一种感觉上的均衡:任何人都不可能准确判断画面上的物象实际重量。

因为纯数心理意义上的重量,按照他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及与人的关系密切程度而定.大体次序:以人为重,其次为动物、人造器物、植物、自然物质。

如图从物理意义上,无论如何是不均衡的,因为左侧的树木无疑比比右侧的人物重的多,但因为人物的重要性,所以感觉是均衡的。

平面设计构图技巧与实例分享

平面设计构图技巧与实例分享

平面设计构图技巧与实例分享【平面设计构图技巧与实例分享】平面设计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形式,构图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好的构图可以使作品更具吸引力和表现力,引导观众的目光,传达出准确的信息和情感。

在本文中,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平面设计构图技巧,并通过实例分享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一、对称与不对称构图对称与不对称是最基本的构图方式。

对称构图是指将元素沿中心轴线进行对称排列。

这种方式能够营造出稳定、整齐、均衡的感觉,常用于正式、庄重的场合。

而不对称构图则是将元素放置在画面的不同位置,形成一种不规则的平衡感。

这种方式能够创造出动态、有趣、不拘泥于规则的效果。

例如,在一张杂志封面设计中,如果希望表达出一种稳重、正式的感觉,可以选择使用对称构图;如果希望表达出一种活力、年轻的感觉,可以选择使用不对称构图。

二、黄金分割与规律的构图黄金分割是一种在设计中被广泛应用的构图准则。

它将画面按照特定的比例比例进行分割,使得视觉效果更加和谐、美观。

黄金分割比例为1:0.618,可以将画面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占据整个画面的0.618,另一部分占据剩下的0.382。

规律的构图是指在设计中遵循一定的规则和几何形状来进行构图。

例如,可以使用网格、对角线、三角形等几何形状来布置元素,使画面更加有条理、有节奏感。

三、对比与平衡的构图对比是一种通过色彩、大小、形状等元素之间的差异来吸引眼球的构图方式。

对比可以使画面更加生动、鲜明,使元素之间产生强烈的视觉冲突。

平衡是指将画面中的元素进行合理的排列和分配,使得画面整体呈现出一种稳定、和谐的状态。

平衡可以分为对称平衡和不对称平衡两种方式,前面已经提到过。

四、重复与节奏的构图重复是一种通过重复使用相同或相似的元素来产生规律、统一感的构图方式。

通过重复,可以强化画面主题,增加视觉冲击力。

节奏是指通过合理的排列和分配元素,使画面呈现出一种有规律、有动感的感觉。

节奏可以通过线条、形状、色彩等元素的重复、变化、间隔来创造。

12种平面构图形式

12种平面构图形式

12种平⾯构图形式是关于⼆维空间的视觉艺术设计,依据不同的设计⽬的、不同视觉信息的传递,平⾯设计总是呈现出不同的设计形式,⽽不同的设计需要有⼀定的组织形式和结构形式作为各种视觉元素和视觉信息的统领和载体,需要建⽴在⼀个视觉平⾯的架构体系之上,需要相应的构图形式来承载和⽀撑。

构图的基本特点在平⾯设计中,和设计意图的体现、设计信息的传递都需要建⽴在⼀个视觉平⾯的架构体系之上,需要有⼀定的组织形式和结构形式作为各种视觉元素和视觉信息的统领和载体,这种结构形式和载体就是构图。

如果说视觉元素是视觉信息的载体,那么构图就是视觉元素的载体。

在平⾯设计中,图形、⽂字、是平⾯设计构图的基本视觉元素,设计构图通过这些元素来表现⾯设计的形式美感,传递平⾯设计意图与设计信息。

以图形、⽂字、⾊彩作为基本构图元素来进⾏思考和构图,在四条直围成的⼆维构图空间中,平⾯设计的视觉元素可在构图的上、下、左、右、前、后进⾏调整和布局。

设计构图注重设计理念、设计美感和设计意图的体现。

形式在平⾯设计中,依据平⾯设计构图外框长、宽的⽐例关系以及视觉元素的组合⽅式,构图可分为中⼼式均衡型构图和偏中⼼特殊性构图。

中⼼式均衡型构图中⼼式指的是整个构图以平⾯的中⼼部位作为构图和视觉的中⼼;均衡指的是视觉元素聚散、疏密搭配的平均、平衡;中⼼式均衡型构图是⼀类构图形式的总称。

中⼼式均衡型构图以设计平⾯的中⼼部位作为整个视觉中⼼来进⾏设计构图。

对构图中⼼部位视觉元素给予重点表现,对视觉边缘的图形、⽂字进⾏相应的虚化处理。

中⼼式均衡型构图采⽤长⽅形和正⽅形的构图框来进⾏构图,其具体的表现形式分述于下:三⾓形三⾓形构图,有崇⾼、坚实、稳定的感觉,建筑上的运⽤如埃及的⾦字塔;长三⾓形使⼈有向上、飞驰的感觉,⼀般画⾯的⾼潮是节奏变化最强的部位,⽽视觉中⼼并不⼀定是画⾯中央,⽽是指视觉上最有情趣的中⼼。

⽅形⽅形构图形式是视觉元素以⽅形⾻架或外形呈⽅形重复排列形成的构图形式。

平面设计基本形骨骼、图形、图与底PPT课件

平面设计基本形骨骼、图形、图与底PPT课件
协调和统一。 作用:协调秩序、强调统一、完整。
形式:类似调和 渐变调和 同一调和 处于对比中的形、色、质,认为的改变其中一种要素而产生
重复、近似所形成的调和。 处于对比中的形、色、质,通过其中某要素有秩序地逐渐变 化而产生的渐变所形成的调和。 处于对比中的形、色、质,其中增强或增加相同特征的共同 因素所形成的调和。
概念
定义: 一般来说,形的组合方法有三种,即分离、连接和重叠,由 此三种类型可以再引申出不同的单元式造型方法。
组合形式: 1、分离; 3、覆叠; 5、透叠; 7、减缺;
2、接触; 4、差叠; 6、联合; 8、重合.
(1) 分离 面与面之间互不接触, 始终保持一定距离
(2)接触 面与面在互相靠近的情况下,其边缘线恰好相接
(3)覆叠 面与面靠近时,接触更近一步,一个或一些形象覆盖于另一个或另一些形象之上,
产生或上或下、或前或后的空间关系
(4)差叠 面与面交叠部分产生出一个新形象,其他不交叠部分消失
(5)透叠 面与面交叠时,交叠部分产生透明效果觉,形象前后之分并不明显
(6)联合 面与面互相交叠而无前后之分,可以联合成为一个多元化的形象。联合的形象常处
5
黑白灰的同一调和
线形的类似调和
面形的渐变调和
6
形式美法则
(二)对称与均衡 对称 定义: 是指画面中的中心视点或中轴线左右、上下两侧的视觉造型 因素完全均等一致。 特性:是一种等形等量的配置关系,给人安定或稳定的感觉。 类型:轴对称、中心对称、旋转对称、移动对称。
7
(1)轴对称: 以对称轴为中心,左右、上下或倾斜一定的角度的等形的对称图
18
形式美法则
(四)联想与意境 意境 定义: 艺术和艺术设计的创作需要意境元素来支撑,越是优秀的艺 术作品越是包含着美妙或深刻的内涵的成分,意境的最高境 界应该是富有哲理的显露,缺乏意境的艺术作品将是干(五)统一与比例 统一 定义: 统一总是和变化同时存在的。变化是各组成部分的区别,统 一是这些有变化的各部分经过有机的组织,使其从整体得到 多样统一的效果。 分类: 接近的原理、连续的原理、闭合的原理

平面设计中的构图原则

平面设计中的构图原则

平面设计中的构图原则在平面设计中,构图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良好的构图,可以使设计作品更加吸引人、有条理、易于理解和传达设计的目的。

本文将重点介绍平面设计中的几个常用的构图原则,包括对称、平衡、节奏和重点,以帮助设计师提高设计作品的质量。

对称是一种常见的构图原则,它是指将设计元素沿着中轴线或其他直线进行对称排列。

对称构图可以使设计作品看起来更加整洁、稳定和平衡。

设计师可以通过在设计中使用相同大小、形状和颜色的元素来实现对称效果。

同时,对称构图也可以传达出稳定、庄重和正统的感觉。

平衡是另一个重要的构图原则,它可以平衡设计中不同元素之间的视觉重量。

平衡可以分为对称平衡和不对称平衡。

对称平衡是指设计中的元素在中轴线两侧呈现对称的分布,而不对称平衡则是指元素在设计中以不对称的形式分布,但保持视觉平衡。

设计师可以通过调整不同元素的大小、形状和颜色来实现平衡效果。

节奏是指设计中元素的有规律的重复和变化。

通过良好的节奏,设计作品可以呈现出活力、动态和流动的感觉。

设计师可以利用重复相同或相似的元素来创造节奏,例如重复使用相同的形状、颜色或线条。

利用大小、位置和间距的变化也可以产生节奏感。

重点是设计中需要强调的主要元素或信息。

重点可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使其更快速地理解设计的目的和信息。

设计师可以通过运用颜色的对比、大小和形状的差异来营造重点。

适当运用空间可以帮助设计师确定重点,并使之与其他元素形成鲜明的对比。

除了以上几个常用的构图原则,还有其他一些构图原则可以用来提升设计作品的品质。

例如,比例是指设计中元素之间的相对大小关系。

通过合理运用比例,可以使设计更加美观和平衡。

层次感是指设计中元素的前后次序和深浅关系。

通过合理地排列元素的前后层次,可以使设计更具立体感和层次感。

在平面设计中,构图原则的运用可以使作品更加有吸引力、易于理解和传达设计意图。

它们可以帮助设计师达到视觉上的平衡和美感,同时提供清晰的信息传达。

设计师可以根据具体的设计需求和风格选择合适的构图原则,并通过反复尝试和实践来不断提高构图的水平。

ps平面设计基本理论(构图和色彩搭配)3

ps平面设计基本理论(构图和色彩搭配)3

推荐网站
• • • • • 站酷 我图网 红动中国 天天素材 Ps联盟
• 作业:搜30张海报
正确
颜色关系 COLORS
颜色关系 COLORS
颜色关系 COLORS
欠佳
6、色彩的象征意义
颜色 ●红 ●橙 ●黄 ●绿 直接联想 太阳、旗帜、火、血 柑桔、秋叶、灯光 光线、迎春花、香蕉 森林、草原、青山 象征意义 热情、奔放、喜庆、幸福、活力、危险 金秋、欢喜、丰收、温暖、嫉妒、警告 光明、快活、希望、帝王、古罗马高贵色 和平、生意盎然、新鲜、可行
●蓝
●紫 ○黑
天空、海洋
葡萄、丁香花 夜晚、无灯光的房间
理智、平静、忧郁、深远、西方名门血统
高贵、庄重、昔日最高等级、古希腊国王 严肃、刚直、恐怖
●白
●灰
雪景、纸张
乌云、路面、静物
纯洁、神圣、光明
平凡、朴素、默默无闻、谦逊
7、十个色彩搭配案例
• 基本配色:颜色绝不会单独存在。(除了黑色) 事实上,一个颜色的效果是由多种因素来决定的: 反射的光,周边搭配的色彩,或是观看者的欣赏 角度。我们把配色的形式可以分为十大类型,分 别叫做:‍ 无色设计(achromatic)、类比设计 (analogous)、冲突设计(clash)、互补设计 (complement)、单色设计(monochromatic)、中 性设计(neutral)、分裂补色设计 (splitcomplement)、原色设计(primary)、二次色 设计(secondary)以及三次色三色设计(tertiary)。
太阳发射的可见光是由各种色光组合而成的白光,白光可分解 为红、橙、黄、绿、蓝、紫六个标准色光谱。
色彩构成概念
—— 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元素组合在一起, 形成新的元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画论里称之为“经营位置”“章法”“布局”等等,都是指构图。其中“布局”这个提法比较妥当。因为“构图”略含平面的意思,而“布局”的“局”则是泛指一定范围内的一个整体,“布”就是对这个整体的安排、布置。因此,构图必须要从整个局面出发,最终也是企求达到整个局面符合表达意图的协调统一。
二、构图法则
如果要进行高度的概括,就是变化统一。即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其他规律,大抵都是从属于这个规律。
运动与倾向
运动是有方向性的,人们观察运动着的物体,视点往往追随着他的运动方向而略为超前。因而在构图中也往往需要在运动前方留有更多的余地。
节奏
为了讲清这个问题我们借用音乐来理解。
节奏--是音乐里音响运动的轻重缓急的序列。我们从两个极端去理解。比如在在一个繁忙的市场,虽然有众多强弱不同、长短有别的声音,因为没有序列、只能是一片混乱;即使有乐器发出的声音,也是含在嘈杂中。
关于色块的大小深浅聚散的均衡分布。
A画面上的形的分布已取得均衡,但经过施加深浅色调,产生如B的情况。深色色块导致右侧偏重,调整的办法:将物象在构图中略向左移如图c。略略升高右侧物象明度,(使之变浅)或略略降低左侧的明度如图D。如色调是不可变因素,而形是可变因素时,可变为E,也能取得趋于均衡的效果。
以上实例,不妨归纳可从调整色调的深浅进行补偿。两者在不可变动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画幅边沿关系的改变,进行调整,这是最常用的办法。
平面设计构图
一、定义
构图,从广义上讲,是指形象或符号对空间占有的状况。 因此理应包括一切立体和平面的造型,但立体的造型由于视角的可变,使其空间占有状况如果用固定的方法阐述,就显得不够全面,所以通常在解释构图各个方面的问题时,总以平面为主。
狭义上讲:构图是艺术家为了表现一定的思想、意境、情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运用审美的原则安排和处理形象、符号的位置关系,使其组成有说服力的艺术整体。
线条
A水平线
使人联想到广袤的天地,开阔、平静。有静穆、安宁、开阔之感。
许多风景画、包括海景、往往采用平直的水平线构图,并且有意保留这条视平线不受前景物象的破坏,以体现景致的宽广。如图《去耕作的牛群》是特罗容最著名的作品,是足以反映画家个性的代表作。画面展现的是一片开阔的田野,朝霞初起,在清晨温暖的阳光下,一个农夫正赶着牛群从地平线的远处徐徐迎面走来。大地好象还未苏醒,空气中充满着朝露的水气。牛群走过扬起的尘土和还没有散尽的晨雾在阳光中融合在一起,衬托着牛群的身影。几道霞光,将牛群的阴影投射在蹄下,土地则被描绘得带有感情,它的棕褐色的调子使人感到亲切。整个画面通过水平线构图的运用,朴素而单纯,除了远处隐约地有几棵树和另一群牛群之外,几乎没有别的陪衬。这使观众必然地将注意力集中到画的中心和那前进中的牛群和农夫的鞭子。
线的对比:即可以作为物象的边缘,又可独立的表达一定的形象。 例如线的直与曲;长与短的对比:在立体艺术中指的是形体,在平面艺术中指两度空间的占有。
关于方与圆的对比,在多数以圆作为环境的形象中,方形易突出。反之则圆形突出。
点线面综合对比
非对称式均衡
是一种感觉上的均衡:任何人都不可能准确判断画面上的物象实际重量。因为纯数心理意义上的重量,按照他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及与人的关系密切程度而定。大体次序:以人为重,其次为动物、人造器物、植物、自然物质。如图从物理意义上,无论如何是不均衡的,因为左侧的树木无疑比比右侧的人物重的多,但因为人物的重要性,所以感觉是均衡的。
现以图形列举节奏变化如下:
7-1深浅的节奏变化。
7-2弧形线段大小的节奏变化。
7-3线段长短排列的节奏变化。
7-4空间分割,既是形的大小节奏变化也是疏密的节奏变化。
一般画面的高潮,在于视觉中心,是节奏变化最强的部位,视觉中心并不一定是画面中央,而是指视觉上最有情趣的部位、也可称为趣味中心。画面中的其他部分应为这一中心服务。既引导观众的视线,逐渐趋向这一中心。节奏前后延续的变化,基本上设根据这种要求设计为渐次递增、递减、反复、对照、重复等,历经这种变化而达到高潮,然后重新经历一定的变化,趋于平静。
在造型艺术中各种形象符号的任意堆积,并不能成为意想中的构图,只能是杂乱无章,使视觉无从适从。如现在遍布街道上的广告。如图一眼看去,找不到主题,每一个广告都在“强”结果都不突出~~
与上相对的一种简洁中的节奏
如图该风景上下呼应,有紧有松,从各方面都能体现一种节奏美感
另一种是节奏过分简单化。钟表声,火车行驶的震动声、如造型艺术中的形象符号,同样大小,相等距离的反复,这类效果,为一般构图所不取。
B圆形
能让人联想到车轮,有旋转滚动的感觉;作为球体,有饱满充实的感觉;触觉柔和,具有内向,亲切感。如图为马蒂斯的《舞蹈》从韵律线上看是圆形的构图,有明显的旋转运动的感觉。在这幅狂野奔放的画面上,舞蹈者似乎被某种粗犷而原始的强大节奏所控制,他们手拉着手围成一个圆圈,扭动着身躯,四肢疯狂的舞动着。 大的圆圈也可以留一个缺口,称为“破月圆”构图。有完美、柔和、旋转向心的感觉。
C“S”形
使人联想到蛇形运动,宛然盘旋。或者是来自人体柔和的扭曲,有一种优美流畅的感觉。中国画山水,经常使用这种类型的构图,即“之”字形构图,以构成景物纵深盘旋的情趣。如图风景构图迂回上升,将观众视线顺S形引向上方。
“V”形
如同旋转的陀螺,有微微晃动不定的感觉,是一种活泼有动感的形式。如图 有一种向上向外扩张、爆炸的形式,或是强烈的不稳定的感觉。但从相反方向理解,有时又有集中的意味。
为了取得变化统一的良好效果,以下分三方面阐述法则。
1、对比(此部分与平面构成相关内容相似,故简述之) 在这里是指一种造型因素就其某一特征在其程度上的比较。如:明暗色调这一造型因素,它的特点是深和浅。线条有长短的对比;形体有方圆对比等等。
A.点、线、面的对比
点的对比:点连续延伸的轨迹成为线,密集成片而成为面。由于疏密变化而转化为明暗色调。点彩化画派的作品就是例子。
三.构图的基本结构形式
构图的基本结构形式要求极端的简约,通常概括为基本的几何形。当然这种基本几何形用在构图上只是取其近似,具体的个别差异变化是多样的。
1.几何形构架。
A三角形(一般指正置的三角形)有有崇高、坚实、稳定的感觉,建筑上的运用如埃及的金字塔;长三角形使人联想到矢壮,有向上、飞驰、崇高的感觉,哥特式教堂建筑的尖塔就是利用这种感觉。如图:《蒙娜丽莎》采用的是立三角形构图,端庄典雅通过一个普通市民女性的形象表达了人对于自身的肯定,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这幅作品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优秀的构图方式。再如建筑摄影运用此构图达到了崇高、坚实、稳定和向上的视觉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