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劳动法规定标准的加班费计算方法
劳动法加班费计算方法及标准

劳动法加班费计算方法及标准
根据劳动法,加班费的计算方法及标准如下:
1. 加班费的计算方法:
劳动法规定,正常工作日超过8小时的工作时间为加班时间,加班时间按照不低于工资的150%或200%支付加班费。
2. 加班费的标准:
(1)工作日加班费标准:
正常工作日超过8小时至少不低于日工资的150%,超过规定工作时间即为加班;
根据国家规定,法定节假日、休息日的工作时间也是加班,按照不低于日工资的200%支付加班费。
(2)休息日加班费标准:
劳动法规定,休息日加班的工作时间,按照不低于日工资的200%支付加班费。
(3)法定节假日加班费标准:
法定节假日加班的工作时间,按照不低于日工资的200%支付加班费。
例如,某员工的日工资为100元,他在工作日加班了2小时,那么他应该获得的加班费为100元 × 150% × 2小时 = 300元。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不同地区和企业的规定,加班费的标准可能会有所差异。
另外,公司与员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劳动
合同中约定加班费的支付标准,但不能低于劳动法规定的最低标准。
同时,加班费的支付应当记录在工资条上,以确保合法权益的维护。
2020劳动法加班费规定计算方法

2020劳动法加班费规定计算方法平时晚上的加班费是本人工资的150%,双休日是200%,国定假日是300%。
但这只是国家规定的比例,加班费发放额的关键是工资基数。
补休还是付加班费?为完成国防紧急任务,或者完成上级在国家计划外安排的其它紧急生产任务,以及商业、供销企业在旺季《劳动法》第四十四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因此,对于实行标准工时制的劳动者,如果在“五一”等法定节假日加班,加班费应当以不低于日工资基数的3倍支付加班工资,而在5月2日、3日加班应当以公休日加班的标准给予双倍支付工资。
日工资基数的计算方法为:月工资除以一个月计薪的天数,今年中国节假日调整后的月计薪天数为21.75天。
以一个约定月薪为1500元的职工为例,他的日加班基数就是1500元除以21.75天即69元;如果企业安排他在5月1日加班,则应支付其不低于69元的3倍即207元的加班工资。
5月2日加班,单位首先应安排补休,否则须支付两倍的日工资基数。
此外,对于经过劳动保障部门批准,可以在明确工作量的前提下自主安排工作、休息时间的“不定时工作制”岗位,用人单位可以不支付加班工资。
标准工时制、综合计算工时制都是一种定时工时制,是依据工作时间来计算劳动量,而不定时工时制是一种以劳动者劳动量为计量的工作制度。
实行不定时工时制,除法定节假日工作外,其他时间工作不算加班。
如在小王的案例中,2014年小王的日工资为:9,000÷21.75=413.79元,小时工资为:413.79÷8=51.72元,可能领取的加班费为:51.72元×法定假日加班小时数×300%。
加班工资计算方法是什么,怎么计算加班费

加班工资计算方法是什么,怎么计算加班费平时加班费是本人工资的150%,双休日是200%,国定假日是300%。
计算方法为:法定节假日加班工资=月工资基数÷21.75天×300%×加班天数,休息日加班工资=月工资基数÷21.75天×200%×加班天数。
在现代社会中,劳动者们的法律观念已经比较强了,所以都知道单位要求自己加班是需要支付加班费的,那劳动者应该怎么去计算加班费呢?也就是说劳动者加班工资计算方法什么?小编将在下文中为您解答。
一、怎么计算加班费1、标准工时制度的加班费计算。
按照劳动部《关于印发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的通知》,应按以下标准支付工资:(1)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日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延长工作时间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小时工资标准的150%支付劳动者工资;(2)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休息日工作,而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200%支付劳动者工资;(3)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工作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的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300%支付劳动者工资。
2、综合计算工时制度的加班费计算。
按照劳动部《关于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审批办法》和《关于职工工作时间有关问题的复函》规定,经批准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企业,在综合计算周期内的总实际工作时间不应超过总法定标准工作时间,超过部分应视为延长工作时间并按《劳动法》第44第1款的规定支付工资报酬,其中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按《劳动法》第44第3款的规定支付工资报酬。
而且,延长工作时间的小时数平均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
3、不定时工时制度的加班费的计算。
一般情况下,经批准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企业不需要支付加班费。
但是应当注意,用人单位在法定休假日安排职工工作的,仍然应当按照不低于本人工资标准的300%支付加班费。
夜间加班费计算方法及标准

夜间加班费计算方法及标准
夜间加班费计算方法及标准由国家和地方劳动法规定,具体标准可能会因国家、地区、公司、行业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一般情况下,夜间加班费的计算方式是根据正常工作时的工资和夜间加班时间的比率来计算。
下面是夜间加班费的计算方法及标准:
1. 夜间工作时间:国家规定夜间工作时间为晚上10点至次日
6点,超出该时间的工作时间皆为夜间工作时间。
2. 夜间加班费比例:国家规定夜间加班费比例为正常工资的20%到50%之间。
具体比例由地区、公司或行业不同而有所不同。
3. 夜间加班费的计算方法:夜间加班费的计算方式跟正常加班费相同,即根据每小时工资和夜间工作时间来计算。
例如,如果一个工人的每小时工资为30元,夜间工作时间为10点至次日6点,那么他享受的夜间加班费为30元×1.5(加班时工资1.5倍)×8小时×夜间工作时间比例。
总之,夜间加班费的标准并不是固定的,常常会因国家、地区、公司、行业等因素而有所不同,具体情况请参考相关法律法规、公司规定或协议约定。
加班费发放的标准和计算方法

加班费发放的标准和计算方法加班费是指根据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外工作时所付给的额外报酬。
它是对劳动者超出正常工作时间的辛勤付出的一种补偿,也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举措。
在保障合理劳动时间、提高劳动效率方面,加班费的标准和计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一、加班费发放标准1. 法定节假日和休息日加班费发放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在法定节假日和休息日需要加班工作时,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述方式给予相应报酬:(1)支付不低于工资的300%;(2)为因节假日或休息日上班而无法享受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200%。
这意味着员工在法定节假日和休息日加班时,其所获得的报酬将极大地超过平常所获得的工资。
2. 工作日加班费发放标准对于员工在正常工作时间外进行加班,并未达到法定节假日或休息日加班的要求,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述方式支付加班费报酬:(1)支付不低于劳动者工资的150%;(2)为因工作需要无法进行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劳动者工资的200%。
二、加班费的计算方法1. 最基础的计算方式——每小时加班费在确定每小时加班费时,可以根据员工所获得的月薪进行相应转换。
一般而言,将月薪除以标准工时(一般为8小时/天或者40小时/周),再乘以应付加班时间量即可得到该员工每小时的加班费。
2. 按次计算有些企业在制定政策时,对于加班费采取按次计算的方式。
即根据实际加班时间长度进行计算。
比如,规定每次超过正常上班时间1小时者,按照固定标准发放相应报酬。
这种方式能够更精确地反映出员工所付出的努力,并避免了由于月薪比较高而导致虚高加班费的问题。
3. 各地区政策差异需要注意的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不同地区可能会有细微差异。
有些地方对于加班计算可能会有一些特殊规定,如某些地区采用平均低于法定工资的方式计算。
因此,在确保合法权益的同时,员工需要了解并遵守当地相关政策。
综上所述,加班费发放的标准和计算方法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在制定相关规定时,用人单位应考虑到员工的正当权益以及企业自身利益,并确保合理公正。
劳动法加班小时工资怎么计算

劳动法加班小时工资怎么计算劳动法加班小时工资计算方法工作日加班:小时加班工资标准=劳动合同规定的月工资标准÷(月计薪天数21.75×8小时)×150%;休息日加班不能支配补休的:小时加班工资标准=劳动合同规定的月工资标准(月计薪天数21.75×8小时)×200%;法定休假日;小时加班工资标准=劳动合同规定的月工资标准(月计薪天数21.75×8小时)×300%。
加班小时工资规定(一)用人单位依法支配劳动者在日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延长工作时间的,根据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小时工资标准的150%支付劳动者工资;(二)用人单位依法支配劳动者在休息日工作,而又不能支配补休的,根据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200%支付劳动者工资;(三)用人单位依法支配劳动者在法定休假节日工作的,根据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300%支付劳动者工资。
实行计件工资的劳动者,在完成计件定额任务后,由用人单位支配延长工作时间的,应依据上述规定的原则,分别根据不低于其本人法定工作时间计件单价的150%、200%、300%支付其工资。
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其综合计算工作时间超过法定标准工作时间的部分,应视为延长工作时间,并应按本规定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
加班费的计算方法(一)8小时外加点:依据1995年5月1日起施行的《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第三条“职工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
”因此,假如支配劳动者在每天8小时之外延长工作时间的,就应当根据《劳动法》第四十四条第一款支付加班费,即加班费不低于150%的工资;(二)休息日加班:假如支配劳动者在休息日工作的,就应当根据《劳动法》第四十四条其次款支付加班费,即加班费不低于200%的工资(三)法定节日加班:依据1999年9月18日国务院颁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方法》(国务院令第270号)其次条规定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由原来的7天改为10天,即:(1)新年,放假1天(1月1日);(2)春节,放假3天(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3)劳动节,放假3天(5月1日、2日、3日);(4)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工作日加班费计算方法及标准

工作日加班费计算方法及标准加班费是指在规定工作时间外,单位安排员工加班工作时支付的工资报酬。
加班费的计算方法及标准对于员工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单位管理人员需要重点关注和合理安排的问题。
本文将就工作日加班费的计算方法及标准进行详细介绍,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加班费的计算方法。
1. 加班费的计算方法一般是按照加班工作的时间长短来确定的。
一般来说,加班工作时间在工作日的晚上加班、周末加班和法定节假日加班的计算方法是不同的。
在工作日的晚上加班,一般是按照每小时工资的1.5倍来计算加班费;周末加班一般是按照每小时工资的2倍来计算加班费;法定节假日加班一般是按照每小时工资的3倍来计算加班费。
2. 对于加班时间不满1小时的,一般按照1小时来计算加班费;超过1小时不满4小时的,按照实际加班时间计算;超过4小时的,按照4小时来计算。
3. 对于连续加班的情况,一般是按照每天的加班时间总和来计算加班费,而不是按照每次加班的时间来计算。
二、加班费的标准。
1.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加班工资标准支付加班工资。
具体标准可以参考《劳动法》相关规定或者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规定。
2. 一般来说,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加班费标准是不同的,单位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当地的政策规定来确定加班费的标准。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单位确定的加班费标准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最低标准。
3. 对于加班费的支付时间,一般是在当月的工资结算中一起支付给员工,也可以根据单位的规定在下一个月的工资中支付。
三、加班费的相关注意事项。
1. 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加班费的管理制度,明确加班费的计算方法和标准,并严格按照规定支付加班费。
2. 员工加班的时间应当经过单位的书面审批,加班记录应当真实可靠。
3. 对于单位不支付或者少支付加班费的,员工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总之,加班费的计算方法及标准是一个涉及到员工切身利益的问题,单位应当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政策来支付加班费,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
2023劳动法加班工资规定(最新)

2023劳动法加班工资规定(最新)2023劳动法加班工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关于加班工资的规定如下:延长工作时间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超过每日3小时,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
单位安排加班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劳动者支付加班费。
实行计件工作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根据每日工作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不超过44小时的工时制度,合理确定劳动者在单位正常工作时间内的劳动定额和计件报酬标准。
法律、法规对延长工作时间、加班工资等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只是列举的部分内容,具体的规定可能因地区、行业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如果您需要更详细的信息,建议您咨询当地的劳动法律专业人士或相关机构。
2023劳动法工资计算标准2023年劳动法工资计算标准:职工月计薪天数为21.75天,由(365天-104天)÷12个月所得。
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方法为: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
劳动法规定一天最多工作多少小时1、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几小时,分以下情况:(1)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一般不超过八小时;(2)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3)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一条【加班】用人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劳动定额标准,不得强迫或者变相强迫劳动者加班。
用人单位安排加班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劳动者支付加班费。
劳动法2023年新规定完整版劳动法2023年新规定完整版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全面履行各自的义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劳动法规定标准的加班费计算方法
(一)8小时外加点:根据1995年5月1日起施行的《国务院关
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第三条“职工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
40小时。
”因此,如果安排劳动者在每天8小时之外延长工作时间的,就应该按照《劳动法》第四十四条第一款支付加班费,即加班
费不低于150%的工资;
(二)休息日加班:如果安排劳动者在休息日工作的,就应该按照《劳动法》第四十四条第二款支付加班费,即加班费不低于200%的
工资;
(三)法定节日加班:如果在法定节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就应该按照《劳动法》第四十四条第三款支付加班费,即加班费不低于300%的工资。
(四)计件工资时的加班加点: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三条规定:“实行计件工资的劳动者,在完成计件定额任务后,由用
人单位安排延长工作时间的,应根据上述规定的原则,分别按照不
低于其本人法定工作时间计件单价的150%、200%、300%支付其工资。
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其综合计算工作
时间超过法定标准工作时间的部分,应视为延长工作时间,并应按
本规定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
实行不定时工时制度的劳
动者,不执行上述规定。
”
(五)综合计算工时的加点:依据我国劳动与社会保障部2000年
3月17日颁发的《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
通知》:“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天数和工作时间分别调整为20.92
天和167.4小时。
”因此,实行综合计算工作时间的,如果月平均
工作天数超过20.92天,或者月平均工作时间超过167.4小时的,
应该视为加点,按照《劳动法》第四十四条第一款支付加班费,即
加班费不低于150%的工资。
每月制度工作天数(即月平均工作天数)明确规定为20.92天,月平均工作时间为167.4小时。
第二、加班费的计算公式
加班费=加班时间×每单位工资标准(即加班天数乘以日工资标准,或者加班小时数乘以小时工资标准),再按《劳动法》第四十四条的
规定乘以相应的倍数。
根据《劳动法》及有关规定:
1、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延长工作时间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者本人小时工资标准的150%支
付工资。
2、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休息日工作,而不能安排补休的,按
照不低于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200%支付
工资。
3、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工作的,按照不低于劳动
合同约定的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300%支付工资。
4、实行计件工资的劳动者,在完成计件定额任务后,由用人单
位安排延长工作时间的,应根据上述规定的原则,分别按照不低于
其本人法定工作时间计件单价的150%、200%、300%支付工资。
5、经批准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制的,其综合计算工作时间超过法
定标准工作时间的部分,应视同延长工作时间,支付给劳动者延长
工作时间的工资。
6、实行不定时工时制度的劳动者,不执行上述规定。
没有得到加班费的劳动者,要及时向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投诉,当然劳动者也可以选择仲裁,劳动争议由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
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
双方当事人分别向劳动合同
履行地和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由劳
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
但需要注意的是,劳动仲裁有时效上的限制: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
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
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当然如果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仲裁时效也会中断,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仲裁时
效中止。
从最新的司法解释来看,最高法为督促用人单位规范管理,引导劳动者正确行使权利,最高人民法院日前出台《关于审理劳动争议
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
该司法解释规定,劳动者主
张加班费的,应当就加班事实的存在承担举证责任,但劳动者有证
据证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加班事实存在的证据,用人单位不提供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不利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