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质溶液的图像题集
专题21电解质溶液图像分析(学生版)高考化学毕业班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新高考专用)

专题21 电解质溶液图像分析目录一、热点题型归纳.....................................................................................................................1 【题型一】溶液稀释图像............................................................................................................1 【题型二】水电离度图像............................................................................................................3 【题型三】物质滴定曲线............................................................................................................5 【题型四】浓度比型图像............................................................................................................7 【题型五】分布系数图像............................................................................................................9 二、最新模考题组练 (11)【题型一】溶液稀释图像【典例分析】【典例1】(河南省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3月联考)常温时,浓度均为1mol ·L -1的CH 3NH 2和NH 2OH 两种碱溶液,起始时的体积都为10mL 。
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一电解质溶液图像含解析

电解质溶液图像【错题纠正】例题1、以酚酞为指示剂,用0.1000 mol·L−1的NaOH溶液滴定20。
00 mL未知浓度的二元酸H2A溶液。
溶液中,pH、分布系数δ随滴加NaOH溶液体积V NaOH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比如A2−的分布系数:δ(A2-)=c(A2-)]c(H2A)+c(HA-)+c(A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曲线①代表δ(H2A),曲线②代表δ(HA-)B.H2A溶液的浓度为0.2000 mol·L−1C.HA−的电离常数K a=1。
0×10−2D.滴定终点时,溶液中c(Na+)<2c(A2-)+c(HA-)【解析】根据图像,曲线①代表的粒子的分布系数随着NaOH的滴入逐渐减小,曲线②代表的粒子的分布系数随着NaOH的滴入逐渐增大,粒子的分布系数只有1个交点;当加入40mLNaOH溶液时,溶液的pH在中性发生突变,且曲线②代表的粒子达到最大值接近1;没有加入NaOH时,pH约为1,说明H2A第一步完全电离,第二步部分电离,曲线①代表δ(HA-),曲线②代表δ(A 2—),根据反应2NaOH+H 2A=Na 2A+2H 2O ,c (H 2A)=0.1000mol/L ×40mL 2×20.00mL =0。
1000mol/L,据此分析作答。
A .根据分析,曲线①代表δ(HA —),曲线②代表δ(A 2-),A 错误;B .当加入40。
00mLNaOH 溶液时,溶液的pH 发生突变,说明恰好完全反应,结合分析,根据反应2NaOH+H 2A=Na 2A+2H 2O,c (H 2A)=0.1000mol/L ×40mL 2×20.00mL =0.1000mol/L ,B 错误;C .根据曲线当δ(HA -)=δ(A 2—)时溶液的pH=2,则HA —的电离平衡常数K a =c(A 2-)⋅c (H +)c (HA -)=c (H +)=1×10—2,C 正确;D .用酚酞作指示剂,酚酞变色的pH 范围为8.2~10,终点时溶液呈碱性,c (OH —)>c (H +),溶液中的电荷守恒为c (Na +)+c (H +)=2c (A 2-)+c (HA —)+c (OH -),则c (Na +)>2c (A 2—)+c (HA -),D 错误;答案选C 。
命题角度三 电解质溶液图像的综合判断

5.(2019·全国卷Ⅱ)绚丽多彩的无机颜料的应用曾创造了古代绘画和彩陶的辉煌。硫 化镉(CdS)是一种难溶于水的黄色颜料,其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 法错误的是( B )
A.图中 a 和 b 分别为 T1、T2 温度下 CdS 在水中的溶解度 B.图中各点对应的 Ksp 的关系为:Ksp(m)=Ksp(n)<Ksp(p)<Ksp(q) C.向 m 点的溶液中加入少量 Na2S 固体,溶液组成由 m 沿 mpn 线向 p 方向移动 D.温度降低时,q 点的饱和溶液的组成由 q 沿 qp 线向 p 方向移动
A.O 点时,c(CH3COOH)=c(CH3COO-) B.N 点时,pH=lgKa C.该体系中,c(CH3COOH)=K0a.+1ccHH++mol·L-1 D.pH 由 7 到 14 的变化过程中, CH3COO-的水解程度始终增大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N 点为 lgc(CH3COOH)与 lgc(CH3COO-)随 pH 变化曲线 的交点,此时 c(CH3COOH)=c(CH3COO-),Ka=cCcHC3CHO3COO-O·cHH +=c(H+),pH=- lgc(H+)=-lgKa,A、B 错误;题目中 c(CH3COOH)+c(CH3COO-)=0.1 mol·L-1,则 c(CH3COO-)=0.1 mol·L-1-c(CH3COOH),Ka=cCcHC3CHO3COO-O·cHH +,解得 c(CH3COOH) =K0a.+1ccHH++ mol·L-1,C 正确;pH 由 7 到 14 过程中,溶液中 c(OH-)逐渐增大,对 CH3COO -的水解平衡(CH3COO-+H2O CH3COOH+OH-)有抑制作用,故 CH3COO-的水解程 度不可能始终增大,D 错误。
04电解质溶液的图像分析——酸碱中和滴定曲线

电解质溶液的图像分析——酸碱中和滴定曲线【研析真题•明方向】1.(2018·浙江卷)常温下,分别取浓度不同、体积均为20.00mL的3种HCl溶液,分别滴入浓度为1.000mol·L-1,0.1000mol·L-1和0.01000mol·L-1的NaOH溶液,测得3个反应体系的pH随V(NaOH)的变化的曲线如图,在V(NaOH)=20.00mL前后出现突跃。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3种HCl溶液的c(HCl):最大的是最小的100倍B.曲线a、b、c对应的c(NaOH):a>b>cC.当V(NaOH)=20.00mL时,3个体系中均满足:c(Na+)=c(Cl-)D.当V(NaOH)相同时,pH突跃最大的体系中的c(H+)最大2.(2016·全国卷Ⅰ)298 K时,在20.0 mL 0.10 mol·L-1氨水中滴入0.10 mol·L-1的盐酸,溶液的pH与所加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0.10 mol·L-1氨水的电离度为1.3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滴定过程应该选择酚酞作为指示剂B.M点对应的盐酸体积为20.0 mLC.M点处的溶液中c(NH+4)=c(Cl-)=c(H+)=c(OH-) D.N点处的溶液中pH<123.(2016·天津卷)室温下,用相同浓度的NaOH溶液,分别滴定浓度均为0.1 mol·L-1的三种酸(HA、HB和HD)溶液,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三种酸的电离常数关系:K HA>K HB>K HDB.滴定至P点时,溶液中:c(B-)>c(Na+)>c(HB)>c(H+)>c(OH-)C.pH=7时,三种溶液中:c(A-)=c(B-)=c(D-)D.当中和百分数达100%时,将三种溶液混合后:c(HA)+c(HB)+c(HD)=c(OH-)-c(H+)4.(2015·山东卷)室温下向10 mL 0.1 mol·L-1NaOH溶液中加入0.1 mol·L-1的一元酸HA,溶液pH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2023年高考化学总复习第一部分考点梳理第八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微专题22 电解质溶液图像分析

微专题○22电解质溶液图像分析【知识基础】1.与水电离平衡相关的图像不同温度下水溶液中c(H+)与c(OH-)的变化曲线A、C、B三点所示溶液[c(H+)=c(OH-)]均呈中性,升高温度,K w依次增大。
直线AB 的左上方区域所示的溶液[c(H+)<c(OH-)]均为碱性溶液,右下方区域所示的溶液[c(H +)>c(OH-)]均为酸性溶液。
注意:水的电离过程吸热,温度越高,K w越大。
K w只与温度有关,与溶液的酸碱性变化无关。
水电离出的c水(H+)与c水(OH-)始终相等。
2.中和滴定过程中pH-V图像25 ℃时,以向20 mL 0.1 mol·L-1一元弱酸HA溶液中加入0.1 mol·L-1NaOH溶液过程中的pH-V图像为例进行分析:0.05 mol·L-1,A-+H2O⇌HA+OH-,则c(HA)≈c(OH-)=10−4.5 mol·L−1,c(A−)=0.05 mol·L −1 −10−4.5mol ·L−1≈0.05 mol ·L −1,K h (A-)=c (HA )·c (OH −)c (A −)=10−4.5×10−4.50.05=2×10-8,则K a (HA)=K w K h (A −)=10−142×10−8=5×10−7。
3.分布分数图像分布分数图像一般是以pH 为横轴、分布分数(组分的平衡浓度占总浓度的分数)为纵轴的关系曲线,以草酸H 2C 2O 4为例,含碳元素的各组分分布分数(δ)与pH 的关系如图所示。
曲线含义分析:随着pH 的逐渐增大,溶质分子的浓度逐渐减小,酸式酸根离子浓度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酸根离子浓度逐渐增大,所以δ0表示H 2C 2O 4、δ1表示HC 2O 4−、δ2表示C 2O 42−。
特殊点的应用:对于物种分布分数图像,一般选择“交点”处不同微粒的等浓度关系,代入电离常数公式计算各级电离常数。
高2017级化学小专题 电解质溶液图像专题 (1)

向移动
2.常温下,CH3COOH 和 NH3·H2O 的电离常数均为 1.8×10-5。向 20 mL 浓度均为 0.1 mol/L NaOH 和 NH3·H2O 的混合液中滴加等物质的量浓度的 CH3COOH 溶液,所得 混合液的导电率与加入 CH3COOH 溶液的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 确的是( )
(在 t℃时,饱和反应 Ag2CrO4 溶液中[Ag+]2·[CrO42-]=Ksp 的图像) A.在 t℃时,Ag2CrO4 的 Ksp 为 1×10-11 B.在饱和溶液中加入 K2CrO4(s)可使溶液由 Y 点到 Z 点 C.在 t℃时,Ag2CrO4(s)+2Cl-(aq)⇌2AgCl(s)+ CrO42- (aq)的平衡常数 K=6.25×107
3.关注横纵坐标变幻的数学意义和化学涵义 【例 7】常温下,二元弱酸 H2A 溶液中滴加 NaOH 溶液,所得混合溶液 pH 与离子浓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A.直线 M 表示 pH 与 lg 的变化关系
B.Ka2( H2A) =10-4.3 C.交点 e 的溶液中: c(H2A)=c(A2- )>c( HA-)>c(H+)>c(OH-) D.f 点溶液中:c(H+)-c(OH-)=c(HA-)+c(A2-)-c(Na+)
◆题型四 溶解平衡曲线
【例 15】在一定温度下,AgCl 与 AgI 的饱和溶液中存在如下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gCl(s) +I-(aq) AgI(s) +Cl-(aq),在该温度 溶液中加入 AgNO3 溶液,当 I-刚好完全沉淀时, c(Ag+ )=2×10-12mol/L
高中化学二轮复习电解质溶液选择题通关六离子平衡图像的分析与应用

2.(酸碱中和反应曲线)常温下,用 0.100 mol·L-1 的 NaOH 溶液分别滴定 20.00 mL 0.100 mol·L-1 的盐酸和 0.100 mol·L-1 的醋酸,得到两条滴定曲 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滴定盐酸的曲线是图 2 B.两次滴定均可选择甲基橙或酚酞做指示剂
酸碱中和滴定图像分析
氢氧化钠溶液滴定等浓度等体积 盐酸滴定等浓度等体积的氢氧化
的盐酸、醋酸的滴定曲线
钠溶液、氨水的滴定曲线
曲线起点不同:强碱滴定强酸、弱酸的曲线,强酸起点低;强酸滴 定强碱、弱碱的曲线,强碱起点高 突跃点变化范围不同:强碱与强酸反应(强酸与强碱反应)的突跃点变 化范围大于强碱与弱酸反应(强酸与弱碱反应) 室温下 pH=7 不一定是终点:强碱与强酸反应时,终点是 pH=7; 强碱与弱酸(强酸与弱碱)反应时,终点不是 pH=7(强碱与弱酸反应 的终点是 pH>7,强酸与弱碱反应的终点是 pH<7)
C.物质的量浓度c= = = mol/L,故C错误;
A.曲线①代表 δ(H A),曲线②代表 δ(HA ) 1【2.详下 解列】离综子合方分程析式工不艺正流确程的图是可知,试剂X只能是氢氧化钠溶液,Al2O3溶于氢氧化钠溶液得到NaAlO2-溶液,Fe2O3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所以反应①、过滤后所得溶液乙为
(4)①+6价的Cr具有氧化性,能氧化碘离子,生成单质碘,则BaCrO4沉淀与过量HI、HCl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BaCrO4+6I-+16H+=3I2+2Ba2++2Cr3++8H2O;
【解析】
2-
比如A 的分布系数:δ(A )= c(A ) 1试,0.题所已分 以知析关某:闭+2①所价煤有离、化子2石工的-油企电等业子燃是排料不布的现式燃实为烧的1s产,22生不s2二符2p氧合6,化题该硫意元等.素有错在害误周气;期体③表,提中开倡所发使2属-新用的能一族源次是,性减发少泡矿塑物料燃餐料具的和燃塑烧 料,袋也,就会减造少成了白污色染污物染的,排不放符,合符题-合意题.意错.误正;确④;废②旧现电代池社属2会于-很电多子的污产染品,来开自发化生工产
专题7-电解质溶液图像题

专题7-电解质溶液图像题真题演练1. 【2021广东选择考适应性测试9】. 叠氮酸(HN 3)与NaOH 溶液反应生成NaN 3。
已知NaN 3溶液呈碱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0.01 mol·L -1HN 3溶液的pH=2 B. HN 3溶液的pH 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C. NaN 3 的电离方程式: NaN 3= Na ++3N 3-D. 0.01 mol·L -1 NaN 3溶液中: c (H +)+ c (Na + )= c (N 3-)+ c (HN 3) 【答案】B【解析】A .由题意,NaN 3溶液呈碱性,叠氮酸根(N 3-)会发生水解,说明HN 3为弱酸,在水溶液中不能完全电离,故0.01 mol·L -1 HN 3溶液的pH>2,A 错误;B .HN 3为弱酸,电离方程式为HN 3=H + +N 3-,电离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促进HN 3的电离,c (H +)增大, pH 减小,B 正确;C .NaN 3是强电解质,完全电离出Na +和N 3-,电离方程式为 NaN 3= Na ++ N 3-,C 选项错误;D .0.01 mol·L -1 NaN 3溶液中:由物料守恒 c (Na +)= c (N 3-)+ c (HN 3),故D 错误。
2.2.【2021重庆市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13】 草酸H 2C 2O 4是二元弱酸。
向100 mL 0.40 mol/L H 2C 2O 4溶液中加入1.0 mol/L NaOH 溶液调节pH ,加水控制溶液体积为200 mL 。
测得溶液中微粒的δ(x)随 pH 变化曲线如图所示,δ(x)=-2-2242424c(x)c(H C O )+c(HC O )+c(C O ),x 代表微粒H 2C 2O 4、HC 2O -4或C 2O 2-4。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曲线Ⅰ是HC 2O -4的变化曲线 B. 草酸H 2C 2O 4的电离常数K= 1.0×10-1.22C. 在 b 点,c(C 2O 2-4)+2c(OH -)= c(HC 2O -4)+c(H +) D. 在c 点,c(HC 2O -4)=0.06 mol/L 【答案】B【解析】A .当酸性越强时,曲线Ⅰ表示的微粒的含量越高,可推知曲线Ⅰ是H 2C 2O 4的变化曲线,曲线Ⅱ是HC 2O -4的变化曲线,曲线Ⅲ是C 2O 2-4的变化曲线,A 错误;B .在a 点H 2C 2O 4的浓度和HC 2O -4的浓度相等,pH=1.22,则草酸H 2C 2O 4的电离常K =()()()-24224c HC O ?c H c H C O+=()c H +=10-1.22,则B 正确;C .在 b 点,c(C 2O 2-4)= c(HC 2O -4),且溶液呈酸性,若c(C 2O 2-4)+2c(OH -)= c(HC 2O -4)+c(H +),则2c(OH -)= c(H +),显然不成立,C 错误;D .在c 点,HC 2O -4的含量为0.15,而H 2C 2O 4的物质的量为0.1L× 0.40 mol/L=0.04 mol,则HC 2O -4的物质的量为0.15×0.04 mol=0.006 mol,溶液体积为0.2L ,c(HC 2O -4)=0.006 mol÷0.2L=0.03 mol/L,D 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解质溶液的图像题集————————————————————————————————作者:————————————————————————————————日期:电解质溶液图像表格题集一、选择题1.一定温度下,水溶液中H+和OH-的浓度变化曲线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可能引起由c向b的变化B.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为1.0×10-13C.该温度下,加入FeCl3可能引起由b向a的变化D.该温度下,稀释溶液可能引起由c向d的变化2.如图曲线a和b是盐酸与氢氧化钠的相互滴定的滴定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B.P点时反应恰好完全,溶液呈中性C.曲线a是盐酸滴定氢氧化钠的滴定曲线D.酚酞不能用作本实验的指示剂3.常温下,向20 mL某盐酸溶液中逐滴加入0.1 mol·L-1的氨水,溶液pH的变化与加入氨水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B.在①、②之间的任意一点:c(Cl-)>c(NH+4),c(H+)>c(OH-)C.在点②所示溶液中:c(NH+4)=c(Cl-)>c(OH-)=c(H+),且V<20D.在点③所示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10-7 mol·L-14.室温下向10 mL 0.1 mol·L-1 NaOH溶液中加入0.1 mol·L-1的一元酸HA,溶液pH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点所示溶液中c(Na+)>c(A-)>c(H+)>c(HA)B.a、b两点所示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C.pH=7时,c(Na+)=c(A-)+c(HA)D.b点所示溶液中c(A-)>c(HA)5.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五点的K w的关系:b>c>a>d>eB.若从a点到d点,可采用:温度不变在水中加入少量的酸C.若从a点到c点,可采用:温度不变在水中加入适量的CH3COONa固体D.处在b点时,将0.5 mol·L-1的H2SO4溶液与1 mol·L-1的K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酸性6.室温下,用相同浓度的NaOH溶液,分别滴定浓度均为0.1 mol·L-1的三种酸(HA、HB 和HD)溶液,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三种酸的电离常数关系:K HA>K HB>K HDB.滴定至P点时,溶液中:c(B-)>c(Na+)>c(HB)>c(H+)>c(OH-)C.pH=7时,三种溶液中:c(A-)=c(B-)=c(D-)D.当中和百分数达100%时,将三种溶液混合后:c(HA)+c(HB)+c(HD)=c(OH-)-c(H+)7.298 K时,在20.0 mL 0.10 mol·L-1氨水中滴入0.10 mol·L-1的盐酸,溶液的pH与所加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0.10 mol·L-1氨水的电离度为1.3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滴定过程应该选择酚酞作为指示剂B.M点对应的盐酸体积为20.0 mLC.M点处的溶液中c(NH+4)=c(Cl-)=c(H+)=c(OH-)D.N点处的溶液中pH<128.如图曲线a和b是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相互滴定的滴定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1B.P点时恰好完全中和,溶液呈中性C.曲线a是盐酸滴定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定曲线D.酚酞或甲基橙均可以用作本实验的指示剂9.下图表示水中c(H+)和c(OH-)的关系,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两条曲线间任意点均有c(H+)×c(OH-)=K wB.M区域内任意点均有c(H+)<c(OH-)C.图中T1<T2D.XZ线上任意点均有pH=710.室温下,0.1 mol·L-1的某二元酸H2A溶液中,可能存在的含A粒子(H2A、HA-、A2-)的物质的量分数随pH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2A的电离方程式:H2A H++HA-B.pH=5时,在NaHA和Na2A的混合溶液中:c(HA-)∶c(A2-)=1∶100C.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HA和Na2A溶液等体积混合,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c (Na +)>c (HA -)>c (A 2-)D .Na 2A 溶液必存在c (OH -)=c (H +)+c (HA -)+2c (H 2A),各粒子浓度均大于0 11.浓度均为0.10 mol·L -1、体积均为V 0的MOH 和ROH 溶液,分别加水稀释至体积V ,pH 随lg VV 0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MOH 的碱性强于ROH 的碱性B .ROH 的电离程度:b 点大于a 点C .若两溶液无限稀释,则它们的c (OH -)相等 D .当lg VV 0=2时,若两溶液同时升高温度,则c M +c R +增大12.常温下,0.2 mol·L-1的一元酸HA 与等浓度的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中部分微粒组分及浓度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HA 为强酸B .该混合溶液pH =7.0C .该混合溶液中:c (A -)+c (Y)=c (Na +) D .图中X 表示HA ,Y 表示OH -,Z 表示H +13.常温下,用0.100 0 mol·L -1NaOH 溶液分别滴定20.00 mL 0.100 0 mol·L -1盐酸和20.00 mL 0.100 0 mol·L -1醋酸溶液,得到2条滴定曲线,如图所示。
若以HA 表示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滴定盐酸的曲线是图乙B .达到B 、D 点所处状态时,两溶液 中离子浓度均为c (Na +)=c (A -)C .达到B 、E 状态时,反应消耗的n (CH 3COOH)>n (HCl)D .当0 mL<V (NaOH)<20.00 mL 时,对应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均为: c (A -)>c (Na +)>c (H +)>c (OH -)14.室温下,将一元酸HA 的溶液和KOH 溶液等体积混合(忽略体积变化),实验数据如下表: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实验①反应后的溶液中:c (K +)>c (A -)>c (OH -)>c (H +)B .实验①反应后的溶液中:c (OH -)=c (K +)-c (A -)=K W 1×10-9 mol·L -1 C .实验②反应后的溶液中:c (A -)+c (HA)>0.1 mol·L -1实验编号 起始浓度/(mol·L -1) 反应后溶液的pHc (HA) c (KOH) ① 0.1 0.1 9 ②x0.27D.实验②反应后的溶液中:c(K+)=c(A-)>c(OH-) =c(H+)15.40 ℃,在氨-水体系中不断通入CO2,各种离子的变化趋势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pH=9.0时,c(NH+4)>c(HCO-3)>c(NH2COO-)>c(CO2-3)B.随着CO2的通入,c OH-c NH3·H2O不断增大C.不同pH的溶液中存在关系:c(NH+4)+c(H+)=2c(CO2-3)+c(HCO-3)+c(NH2COO-)+c(OH-)D.在溶液pH不断降低的过程中,有含NH2COO-的中间产物生成16.室温下,将一元酸HA溶液和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实验数据如表:实验编号起始浓度c(HA) 起始浓度c(NaOH) 反应后溶液的pH①0.1 mol·L-10.1 mol·L-19②x0.2 mol·L-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①反应前HA溶液中:c(H+)=c(OH-)+c(A-)B.实验①反应后溶液中:c(A-)>c(Na+)C.实验②反应前HA溶液浓度:x=0.2 mol·L-1D.实验②反应后溶液中:c(A-)+c(HA)=c(Na+)17.已知Ag2SO4的K sp为2.0×10-5,将适量Ag2SO4固体溶于100 mL水中至刚好饱和,该过程中Ag+和SO2-4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下图[饱和Ag2SO4溶液中c(Ag+)=0.034 mol·L-1]。
若t1时刻在上述体系中加入100 mL 0.020 mol·L-1 Na2SO4溶液,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t1时刻后Ag+和SO2-4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B)18.常温下,有关物质的溶度积如表所示。
物质CaCO3MgCO3Ca(OH)2Mg(OH)2Fe(OH)3K sp 4.96×10-9 6.82×10-6 4.68×10-6 5.61×10-12 2.64×10-39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常温下,除去NaCl溶液中的MgCl2杂质,选用NaOH溶液比Na2CO3溶液效果好B.常温下,除去NaCl溶液中的CaCl2杂质,选用Na2CO3溶液比NaOH溶液效果好C.向含有Mg2+、Fe3+的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当两种沉淀共存且溶液的pH=8时,c(Mg2+)∶c(Fe3+)=2.125×1021D.无法利用Ca(OH)2制备NaOH19.一定温度下的难溶电解质A m B n在水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时,其平衡常数:K sp=c m(A n+)·c n(B m-),称为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
已知25 ℃时,以下五种物质的K sp:物质AgCl Ag2CrO4AgBr AgI Ag2SK sp2×10-102×10-12 5.4×10-138.3×10-17 6.3×10-50颜色白色砖红色淡黄色黄色黑色现以0.1 mol·L-1的AgNO3溶液测定某溶液中c(Cl-),适宜作滴定指示剂的物质是() A.K2CrO4B.KBr C.KI D.K2S20.已知难溶性物质K2SO4·MgSO4·2CaSO4在水中存在如下平衡:K2SO4·MgSO4·2CaSO4(s)2Ca2++2K++Mg2++4SO2-4,不同温度下,K+的浸出浓度与溶浸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向该体系中加入饱和NaOH溶液,溶解平衡向右移动B.向该体系中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溶解平衡向右移动C.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该平衡的K sp=c(Ca2+)·c(K+)·c(Mg2+)·c(SO2-4)21.如图是碳酸钙(CaCO3)在25 ℃和100 ℃两种情况下,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