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走进博物馆》案例(邵莉)资料
《走进身边的博物馆》(导学案)2022-2023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下册

走进身边的博物馆(导学案)活动目的随着世界的不断发展,各种知识和文化传统在我们身边不断涌现。
为了更好地认知世界、探究知识、拓宽眼界,本学年我们将深入博物馆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通过走进身边的博物馆,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学术水平、审美能力,全面提高自己的个人素质。
活动内容第一课:了解博物馆1.博物馆的定义:指为了收集、研究、保护、展示一定时期、一定地域内的文物、艺术品、科学技术实物、自然标本等而设立的一种非营利性、永久性的文化机构。
2.博物馆的类型:常设展览馆、主题博物馆、专题展览、临时展览等。
第二课:博物馆参观预备1.决定博物馆参观的目的;2.了解博物馆展览特点、参观规则等;3.准备博物馆参观前的必要物品,如导览图、参观指南、笔记本等。
第三课:参观博物馆1.选择参观内容:可根据个人爱好选择,也可根据文化、历史等方面进行选择;2.参观过程中的行为规范:例如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喧哗等;3.参观时的注意事项:如不要触碰展品、保持安静等;4.参观后的总结与感悟:例如对文化艺术等方面的认识、思考。
第四课:博物馆文物保护1.文物保护意义与重要性:文物保护不仅关乎历史、文化的传承,也关系到人类文明的发展;2.文物保护方法:控制环境等。
活动意义1.培养兴趣:博物馆可以唤起人们对文化、历史、美术、科学等方面的热情和兴趣,让我们了解到更多的知识;2.拓宽眼界:通过博物馆参观,我们可以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艺术等展品,进而拓宽我们的视野,增强我们的审美能力;3.增强文化自信:博物馆是国家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参观博物馆,我们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国家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历史进程,增强我们对祖国文化的自信心。
活动评估我们将根据参加学生博物馆参观和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总结报告等,进行实践评估和集体评估。
通过这些评估,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目前存在的不足,加以改进和提高,更好地发挥综合实践活动的效果。
结语参观博物馆是一项提高自身素养的重要活动,也是一项极具意义的体验。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业体验及其他活动 3.走进博物馆、纪念馆、名人故居、农业基地》优质课教案_24

板书:
古陶探秘
发现生活 探究拓展
链接网络 亲身体验
导课环节
1.博物馆图片
统计参观人数
2.匏壶
温岭市大溪镇塘山大墓、西汉高等级大墓
形似匏瓜,小口、圆腹、平底
这个器物适合盛放什么?
3.揭示主题:博物馆课程之探秘古陶
这是_?我们参观过的人举手示意——看来,博物馆深受同学欢迎!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一起开启温岭市博物馆——探秘古陶之旅。先来欣赏今天的第一件宝物——匏壶。
陶笛(演奏一下)
生:听
小结:小小泥巴不起眼,在智慧的手中精彩纷呈,陶器更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三)小组3分享:陶的种类与发展
红陶
彩陶
黑陶
灰陶
白陶
硬陶
釉陶
期待**小组,为我们带来的资料分享。请主持人
原来,陶还有这么大的学问。更多的知识,需要你们自己去发现、去探索。
我们也来试一试印纹,造课,我们邂逅古陶历史,在历史中了解地方文明;领略古陶风情,在粗粝的泥土中,再一次体验感受先民的智慧;我们同样也拓展了古陶视野,在探索与体验中收获成长。
在博物馆中还有值得我们发现的更多课程,希望我们同学带着学习的心,去发现去了解,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紧密
1.走进温岭博物馆
①视频资料
②读一读:大溪塘山古墓(视频资料)
陶制乐器27件:钮钟、铃、镈、錞于、磬
陶制容器:罐、壶、盆、杯
③想想看看:古陶的外形流畅与线条精美
温故而知新,我们再一次走进温岭市博物馆。有请导游员。
综合实践校园博物教育《走进博物馆》说课课件

小组课题 小组成员 活动内容 活动方式 成员分工 时间 参观对象 讲解员 展品介绍
走进深圳博物馆
图片展示
活动感受
小组长
专题三《课堂博物馆》
• 活动成果展示: 各小组将所描述的展品的图片进行打印(A4 大小),张贴在教师的墙壁或墙报上,学生 以观摩的形式进行参观,各小组派出讲解员 以轮流的方式进行讲解。
http://www.hai http://youxi.xxthjc. co m/
活动重点
利用多种途径调查博物馆的相关信息,有 目的的对博物馆进行参观,在参观过程中 积累有价值、有意义的研究展品,扩展自 己的知识视野。
http://www.hai http://youxi.xxthjc. co m/
《灰陶蓝纹鼎》 夏
我国博物馆的一些展品
三彩仕女像 (唐)
三彩马 (唐)
http://www.hai http://youxi.xxthjc. co m/
一、博物馆
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 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并对那些有科学性、 历史性或者艺术价值的物品进行分类,为公 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的机构、 建筑物、地点或者社会公共机构。博物馆是 非营利的永久性机构,对公众开放,为社会 发展提供服务,以学习、教育、娱乐为目的。
http://www.hai http://youxi.xxthjc. co m/
学情分析
目前学生对博物概念的理解和实践还不够充分, 对事物缺乏广泛的认识,摄取博物的途径比较单 一、单调且重复。校园引入博物教育是十分新颖、 重要的手段,四年级的学生对事物具有一定的观 察、观摩能力,对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并能够 对自己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感受。能够明确所分 配的活动任务,并比较有组织地进行活动,实施 操作。具备动手实践能力,通过不断地尝试、体 验,学生能够发现总结问题,从而积累经验。
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走进博物馆项目式学习 全国通用

“走进博物馆”项目式学习----整理课活动目标:1.了解项目式学习的特点及本节整理课的主要目的。
2.进行问卷调查,现场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3.整理“走进博物馆”课时一项目式学习的学习收获、反思问题。
4.开展“走进博物馆”模拟项目的学习探究。
活动重点:1.进行问卷调查,对“走进博物馆”第一课时活动进行回顾、分析。
2.整理“走进博物馆”课时一项目式学习的收获、存在不足和解决办法。
活动准备:教师提供课件、学习资源等,学生准备进行第一课时的成果交流,学校云平台支持。
活动过程:一、导入:激发兴趣明确任务1.导入,激发兴趣。
师:刚刚过去的一个月里,我们开展了两次走进博物馆的活动,(出示照片)同学们去了华侨博物院和陈嘉庚纪念馆。
这个得益于我校多彩教育的课程建设中的项目式课程:三年级走进植物园,四年级走进艺术馆,五年级走进科技馆,六年级走进博物馆。
走进博物馆这学期刚刚启动。
2.了解项目式学习的特点。
项目式课程和项目式学习一样吗?(生交流)老师也去查找了资料,发现项目式学习目前是全球风靡的动态学习方式。
《项目式学习的标准:一份详细的课堂教学指南》中提出包括以下7个元素:1)富有挑战性的问题2)持久探究3)真实性4)学生的发言权与选择权5)反思与总结6)评价和修正7)公开展示的作品师:我们的项目式课程是否具备了7个元素?(生交流)有些有,有的还有不足,所以有了我们这节整理课。
(生齐读课题)2.了解本课的主要目的。
师:什么是整理课?生交流。
师:在数学或语文的整理课,我们是怎样做的?通过整理、归纳,总结出一些方法。
本节课也是让同学们对走进博物馆课时一的活动进行整理、总结和反思。
3.下面,我们先进行小调查。
老师发送问卷(满意度测评),学生投票。
4.教师指导学生作反馈分析。
满意率100%,为什么会这么满意?二、整理:总结收获反思不足1.播放视频回顾(1)师:从同学们的满意度测评,老师也感受到大家对这种新型的学习课程满意度还是很高的(具体数据)。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走进建本博物馆探寻千年建本文化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走进建本博物馆探寻千年建本文化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走进本博物馆探寻千年建本文化引言:小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为了培养他们的历史文化素养,我们应该引导他们亲身感受千年建本文化的魅力。
本教案旨在通过组织小学生参观本博物馆,让他们了解建本文化的起源、发展与重要性,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
一、活动目标:1.了解建本文化的概念与本质。
2.掌握建本文化的历史起源与传统工艺。
3.通过参观实践,提升小学生对建本文化的兴趣与热爱。
4.培养小学生的合作与观察能力。
5.激发小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二、活动准备:1.联系本博物馆,预约参观时间和导览员。
2.准备相关参观材料,如图片、工艺品等。
3.组织额外的文化讲座,以增强对建本文化的理解。
4.准备小组活动所需的材料和道具。
三、活动流程:1.导入(10分钟)让学生观看视频或展示图片,介绍建本文化的起源与发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好奇心。
2.参观本博物馆(6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由一名导游带领并分配工作任务。
导游可以是老师或博物馆工作人员。
参观过程中,导游介绍建本文化的重要性、制作工艺和欣赏技巧。
学生可以观看真迹、体验制作过程、触摸仿制品等。
3.文化讲座(30分钟)请一位专家或爱好者进行关于建本文化的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建本文化的价值和传统工艺。
讲座过程中,可以向学生展示相关文物,并让他们亲自尝试传统制作技艺。
4.小组活动(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制作一个简单的建本工艺品或展板。
可以使用纸张、书法笔等材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精神。
5.总结与反思(10分钟)带领学生回顾参观全过程,让他们分享自己的观察、体会和收获。
引导学生思考建本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并鼓励他们将学到的知识和体验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参观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兴趣、专注程度和提问能力。
2.评估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合作能力和观察力。
小学一到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参观博物馆和艺术展览了解文化和艺术知识

小学一到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参观博物馆和艺术展览了解文化和艺术知识小学一到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参观博物馆和艺术展览了解文化和艺术知识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活动名称:参观博物馆和艺术展览了解文化和艺术知识活动对象:小学一到六年级学生活动时间:2天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对文化和艺术的兴趣,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2. 增加学生对历史、地理、艺术等学科的了解,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1. 确定参观的博物馆和艺术展览,对相关信息进行收集,了解展览时间、主题内容等。
2. 联系相关单位,安排好参观时间和导览员。
3. 预习教师自己对博物馆和艺术展览的相关知识,为学生提供指导和解答问题的支持。
活动实施:第一天:上午:1. 导入:和学生讨论什么是博物馆和艺术展览,以及它们的重要性。
2. 分组: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5人左右。
3. 导览:带领学生前往博物馆或艺术展览场所,介绍展览的主题和基本信息。
4. 参观:学生在导览员的指引下参观博物馆或艺术展览,观察展品,了解文化和艺术知识。
5. 记录:鼓励学生记录自己感兴趣或有疑问的展品或信息。
下午:1. 回顾:与学生分享上午的参观经历,听取学生的记录和观察感受。
2. 分析:解读部分展品或信息,引导学生思考其文化和艺术背景。
3. 答疑:解答学生关于参观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4. 活动总结: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收获,并预告明天的活动内容。
第二天:上午:1. 回顾:与学生复习前一天参观的内容,引导他们回忆展品及相关文化和艺术知识。
2. 分析:对学生感兴趣的展品或信息进行深入解读,进一步拓展他们的认知。
3. 同行评议: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相互交流自己的观点和理解,进行讨论和辩论。
下午:1. 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向全班介绍他们最感兴趣的展品或信息,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2. 教师点评:对每个小组的展示进行点评,鼓励学生分享和讨论。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业体验及其他活动 3.走进博物馆、纪念馆、名人故居、农业基地》优质课教案_27

五年级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主题活动方案:福安溪柄柏柱洋红色之旅研学教育实践活动活动背景: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了永远铭记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作出巨大贡献和牺牲的英雄烈士,努力营造传承英烈精神、奋进新时代的良好氛围,引导少先队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拟组织开展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主题活动。
日前研学旅行活动颇受学生欢迎,以研学旅行为载体,带领学生自主学习,带着问题去旅行,带着感悟与思考经历研学之旅,一定会有更深层次的收获。
福安溪柄柏柱洋自1933年冬起逐渐成为当时闽东革命根据地的中心。
1934年初春,福安中心县委和闽东苏维埃政府筹备处移至柏柱洋。
曾志、詹如柏在这里主持培训土改干部,进行分田试验。
随后,中共福安中心县委和连江县委在离柏柱洋不远的采花桥村召开联席会议,成立中共闽东临时特委,书记为苏达。
紧接着闽东工农兵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柏柱洋隆重召开,正式成立了闽东苏维埃政府,主席为马立峰。
中共闽东特委和闽东苏维埃政府,先后下辖宁德、福霞、安福、连江、罗源、霞鼎、周墩、霞鼎泰等9个县。
至今保留着“闽东苏维埃政府”、“中央闽东特委”、“闽东妇联会”、“共青团闽东特委”等旧址。
当地还有福安三贤精忠报国郑虎臣祠堂、“红领巾水库”、“检察林”等爱国主义、廉政教育、少先队教育活动基地。
馆、红领巾水库等,课程设计围绕行前——行中——行后开设系列课程。
活动目标:1.利用网络、书籍、采访等多种途径,了解参观考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福安溪柄柏柱洋的基本情况、资源内容与特点;2.通过开展合作与探究式学习,行前资料搜集与交流,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提高整理资料与发现问题的能力;3.通过行前指导交流,学习纪念馆参观方法、记录方法;4.通过考察、整理文献史料与实物史料,实地参观等,进行归纳、整理、比较和思考,并在参观和考察过程中尝试解决问题,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5.通过研学旅行活动,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国家认同感。
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走进博物馆项目式学习全国通用

走进博物馆”项目式学习-- 整理课活动目标:1.了解项目式学习的特点及本节整理课的主要目的。
2.进行问卷调查,现场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3.整理“走进博物馆”课时一项目式学习的学习收获、反思问题。
4.开展“走进博物馆”模拟项目的学习探究。
活动重点:1.进行问卷调查,对“走进博物馆”第一课时活动进行回顾、分析。
2.整理“走进博物馆”课时一项目式学习的收获、存在不足和解决办法。
活动准备:教师提供课件、学习资源等,学生准备进行第一课时的成果交流,学校云平台支持。
活动过程:一、导入:激发兴趣明确任务1.导入,激发兴趣。
师:刚刚过去的一个月里,我们开展了两次走进博物馆的活动,(出示照片)同学们去了华侨博物院和陈嘉庚纪念馆。
这个得益于我校多彩教育的课程建设中的项目式课程:三年级走进植物园,四年级走进艺术馆,五年级走进科技馆,六年级走进博物馆。
走进博物馆这学期刚刚启动。
2.了解项目式学习的特点。
项目式课程和项目式学习一样吗?(生交流)老师也去查找了资料,发现项目式学习目前是全球风靡的动态学习方式。
《项目式学习的标准:一份详细的课堂教学指南》中提出包括以下7 个元素:1)富有挑战性的问题2)持久探究3)真实性4)学生的发言权与选择权5)反思与总结6)评价和修正7)公开展示的作品师:我们的项目式课程是否具备了7 个元素?(生交流)有些有,有的还有不足,所以有了我们这节整理课。
(生齐读课题)2.了解本课的主要目的。
师:什么是整理课?生交流。
师:在数学或语文的整理课,我们是怎样做的?通过整理、归纳,总结出一些方法。
本节课也是让同学们对走进博物馆课时一的活动进行整理、总结和反思。
3.下面,我们先进行小调查。
老师发送问卷(满意度测评),学生投票。
4.教师指导学生作反馈分析。
满意率100%,为什么会这么满意?二、整理:总结收获反思不足1.播放视频回顾(1)师:从同学们的满意度测评,老师也感受到大家对这种新型的学习课程满意度还是很高的(具体数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品德与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
主题:走进博物馆
实施学校:团风县团风小学
年级:五年级
指导老师:邵莉
一、主题提出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综合课程,本课程要发展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进而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
《走进博物馆》是鄂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材第四单元《我们都是炎黄子孙》第12课《博大精深的文化》中的第二个活动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部分文物的特点和价值,感受我国古代青铜器制造技艺的高超和兵马俑的神奇,从中受到“热爱文物、保护文物、热爱祖国、热爱古代劳动人民”的思想教育。
可是课前调查却发现很少有学生去过博物馆,许多学生甚至不知道黄冈市博物馆在哪,一般家长没有带孩子参观博物馆的习惯,学校也没有把参观博物馆列入学生课外学习的基地。
我认为博物馆在学生的素质教育中是个重要的角色,学生只有深入到博物馆当中,在近距离地观察文物,细致地了解文物的特点、感受文物蕴含的历史和文化的过程中,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感知我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对世界的巨大贡献,,才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真正做到热爱文物、保护文物。
二、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了解部分文物的特点和价值,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技艺高超。
(2)通过活动,激发兴趣,促使学生多看书,培养学生搜索信息的能力,观察生活的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
(3)通过此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实践的能力,能运用多种方式展示自己的收获,乐于表达自己的感受。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走进博物馆实地观察,生活中调查访问,了解文物的特点和保护文物的方法。
(2)开展汇报与交流,加深学生对文物的了解,在对文物的了解中获得精神享受和震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保护文物的意识和知道怎样保护文物。
(2) 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确定主题,拟定方案
第二阶段:分组活动,整理资料
第三阶段:汇报交流,评价总结
第一阶段确定主题,拟定方案(2课时)
一、创设情境,启发谈话。
1、出示图片。
师:今天邵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美丽又神圣的地方,你们瞧,这是哪?(PPT:博物馆)这就是我们“黄冈市博物馆”,博物馆是做什么的呢?
师:我们“黄冈市博物馆”又大又漂亮,里面收藏了很多的文物,邵老师很喜欢去那游玩,你们去过吗?看过什么文物呢?给同学们介绍介绍吧。
师:你们还去过哪些博物馆呢?
2、揭示课题。
师:我国地上地下文物极其丰富,文物见证了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
曾经有人这样说,想
第三阶段汇报交流,评价总结(1--2课时)
一、揭题引入
同学们,近段时间我们围绕“走进博物馆”这个话题,开展了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今天我们来将各组合作学习的成果进行展示汇报。
二、汇报准备
(1)各小组闪亮登场,作自我介绍。
(这项内容主要是为活跃课堂气氛,各小组可以有不同的特色。
)如:
我们是美丽的青铜器组,我们的口号是:寻找美丽的青铜器,感知古代的文明!
我们是神奇的兵马俑组,我们的口号是:神奇的兵马俑,震撼你们的心!
大家好!我们是高超的制作技艺组,我们的口号是:珍贵的文物,高超的技艺,智慧的劳动人民,我们爱你!
大家好!我们是文物的爱心天使组,我们的口号是:保护文物,人人有责!爱心天使,大家都是!
(2)为了使展示活动更加精彩,请你对同学们提出小小的建议。
(教师作适当补充)如:汇报时声音洪亮;小观众应认真倾听等。
三、分组交流
1、美丽的青铜器组
展牌展示青铜器的图片,并和全班同学进行介绍交流;观看录像欣赏“越王勾践剑”美丽的花纹和“曾侯乙编钟”的恢宏气势;听编钟演奏的音乐,小组同学为音乐伴舞。
2、神奇的兵马俑组
播放视频感知兵马俑的神奇;小组同学讲述兵马俑铸造的故事;展示收集的兵马俑仿品;欣赏小组同学写的作文《神奇的兵马俑》。
3、高超的制作技艺组
游戏互动,演示调音过程,体验调准音高的艰难;录像播放一钟双音的奇妙;PPT展示曾侯乙编钟一枚编钟制作的过程,感知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全班同学一起用橡皮泥模拟制作编钟。
4、文物的爱心天使组
录像播放考古工作者工作的经过,感受考古的艰辛;PPT展示生活中破坏文物的现象;讲述一个盗窃文物的故事,并和同学交流关于保护文物的法律法规;和全班同学交流讨论保护文物的方法,总结出好的办法用“留言板”的形式展出。
活动评价(评选优秀活动小组)
(1)各小组通过多种形式汇报了你们所收集的资料,下面我们一起来评选这次活动中表现最优秀的两个小组:最佳团结合作组和最佳展示汇报组.
(2)小组推选并公布结果。
(3)老师也觉得这两个组的同学很了不起,他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收集、整理资料,的确很不容易,其他组的同学表现也很不错。
活动总结
这次综合实践活动,同学们走进了博物馆,用自己的眼睛搜索信息,用自己的大脑去梳理处理信息,用自己的方式体验文物蕴含的历史和文化,用自己乐于参与的形式开展活动。
同学们不仅了解了许多文物的特点,感知了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还懂得了爱护文物、保护文物,老师为你们所取得的成绩感到骄傲,并向你们表示祝贺,祝你们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收获知识、收获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