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七年级语文主题学习第二单元4
2024秋季新教材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 有朋自远方来 教学课件

2.组内评选出上台展示的同学,要求脱稿展示。
合作交流
有朋自远方来
交友名言
1.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告诉我们:只要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对工作认真负责, 不出差错,和人交往态度恭谨而合乎礼节,别人就都乐于与自 己交朋友,那么,普天之下到处都有你的朋友。
相、长史等官职。 )吴祐见公沙穆举止斯文有礼,根本不像做粗工的人,
便和他攀谈起来。言谈中,吴祐发现公沙穆学识渊博,很有见解。吴祐不
顾彼此贫富悬殊,便和他在杵臼前成为朋友。“杵臼之交”意思就是交友
不计较贫富和身份。封建社会等级森严。吴祐能够屈尊降贵与一个穷苦书
生交朋友,是件难得之事,因此被传为一段佳话。
有朋自远方来
综合性学习
有朋自远方来
学习目标
有朋自远方来
1.学会搜集整理资料。 2.学会用准确、生动、文明、得体的语言进行交流。 3.学会与人合作,能用文字、语言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4.培养友情,理解交友之道。了解“朋友”的内涵, 学会与别人交朋友。
合作交流
有朋自远方来
活动一:探讨交友之道 活动要求:
孩子,整天疯疯癫癫的,标准的猴儿!”
嘿,猴儿就猴儿吧。谁让我睡觉翻跟头,玩游戏乱点头
呢。哦,对啦 ,说到玩游戏,我还要讲几句,我家新买的
平板电脑,刚玩了几天,就让我给“收拾”坏了,害得爸爸
跑了好几回维修部。
合作交流
有朋自远方来
如同孙悟空厌恶紧箍咒一般,我最讨厌理发。可妈妈就是
不依我,刚理过几个星期,她就又催了:“看你那头发那么长
了,快去理理吧。”其实,我倒是很喜欢自己的发型,可她非
初中语文主题学习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备课整体设计

初中语文主题学习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备课整体设计一、单元学习目标1.识记积累:⑴识记积累课文中重要的字词。
⑵识记积累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
2.阅读:⑴学习精读,涵咏品味文章语言,理解文章内容;⑵把握课文的抒情方式,体会作品的情境,感受作者的情怀;⑶学习做批注,记录读书体会。
3.写作:学习抒情。
运用直接抒情或间接抒情的方式,恰当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4.综合性学习(天下国家)⑴通过搜集整理与“爱国”有关的人物、故事、诗文名言等,提高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⑵通过参与故事会、诗歌朗诵会、名言展示会,积累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家国情怀。
三、课型备课示例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2课时阅读引领课教学设计1.识记积累:⑴识记积累课文中重要的字词。
⑵识记积累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
2.阅读:⑴学习精读,涵咏品味文章语言,理解文章内容;⑵把握课文的抒情方式,体会作品的情境,感受作者的情怀;⑶学习做批注,记录读书体会。
3.写作:学习抒情。
运用直接抒情或间接抒情的方式,恰当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4.综合性学习(天下国家)⑴通过搜集整理与“爱国”有关的人物、故事、诗文名言等,提高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⑵通过参与故事会、诗歌朗诵会、名言展示会,积累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家国情怀。
二、本课时学习目标1.诵读诗歌,了解内容。
2. 学习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并体会直接抒情的作用,培养学生使用直接抒情来抒情达意。
三、课时主题概括直接抒情四、教学过程(一)导入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我们的母亲河,是我们的民族之魂,是中华儿女的骄傲和自豪。
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用手中的生花妙笔挥洒激情赞美过它;多少仁人志士为它抛头颅、撒热血;多少浪迹天涯的游子对它魂牵梦绕。
著名的民族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黄河大合唱》曾感动了一批又一批的中华儿女为祖国而战斗。
今天,让我们吟诵着《黄河颂》,走进它的词作者——著名诗人光未然那充满强烈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的心灵世界。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单元四清课件(含答案)

7.名句默写。(10分) (1)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的_____倾__侧___了下来,
__正__覆__盖__在__红__莲__上__面__……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2)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_____撒__盐__空__中__差__可_。拟”兄
女曰:“_______未__若__柳__絮__因_。风”起公大笑乐。 (3)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__________日__中,不__至__________则;是无信
⑧我谨慎地使用殴打,犹如一个穷人使用他最后的金钱。每当打你 的时候,我的心都在轻轻颤抖。我一次又一次问自己:是不是到了非打 不可的时候?不打他我还有没有其它的办法?只有当所有的努力都归于 失败,孩子,我才会举起我的手……每一次打过你之后,我都要深深地 自责。假如惩罚我自身可以使你汲取教训,孩子,我宁愿自罚,哪怕它 将苛烈10倍。但我知道,责罚不可以替代也无法转让,它如同饥馑中的 食品,只有你自己嚼碎了咽下去,才会成为你生命体验中的一部分。这 道理可能有些深奥,也许要到你也为人父母时,才会理解。
四清导航
6.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D )(2分) A.泰戈尔,印度著名的文学家,曾经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繁 星》《春水》是冰心在他的作品《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 B.《繁星》《春水》大致包括“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对大自然 的崇拜和赞颂”、“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三个方面的内容。 C.《秋天的怀念》的作者是史铁生,当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说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散文《我与地坛》等。 D.《世说新语》是唐朝临川王刘义庆撰写的一部小说集,主要记 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A.期日/中
B.对/子骂父
C.下车/引之
D.故人至/暮不来
部编本七年级语文主题学习第二单元总览—至爱亲情1

明天中学 初一语文备课组
单元目标
• 1.继续学习朗读,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注意语气、节 奏的变化,感受文中表达的至爱亲情。 • 2.知道不同文章抒情的不同的特点:有的显豁直露,有 的深沉含蓄。 • 3.学习通过细节描写、景物描写、以小见大、象征手法 表达感情。 • 4.学习用学过的写作手法抒写亲情。
课次
2课时
主题
单元导读课
内
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重点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积累字词、文学常识
备课人
葛茂辉 岳景彩 何芳 玉肖停 王文敏 李园园 李强
单元导读+文学常识+字词积累
2课时
比较阅读
《秋天的怀念》+《金色花》+《荷叶母亲》) 细节描写、象征
2课时
对比阅读
《散步》+《父父子子》(丛书P59)
环境描写、以小见大 拓展阅读、基础积累 提升能力 学会记事
2课时 2课时 2课时
群文类读 学习写作
丛书阅读 学会记事
第4课时 主题阅读《秋天的怀念》-精品课件-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课堂(部编

朗读第2、4、5、6段。母亲的艰难无处不在,挑选其中一处,体会史铁生母亲的内心世界,并用母亲的口吻来述说。
任务三
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母亲的内心世界:不行,不能发出声音,不能让我儿子听到,他已经够痛苦了,我不能让他知道我的疼痛。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
母亲的内心世界:我不能倒下,千万不能,我还得继续活着,好让我的儿子重新振作起来。我可怜的儿啊!
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第四课时 主题阅读《秋天的怀念》
第二单元
主题阅读《秋天的怀念》
1.了解本文深沉含蓄的抒情特点,深入理解作者复杂的情感。2.学习朗读,把握本文感情基调的变化,注意语气、节奏。3.理解本文主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母爱和生命。
听完这首《懂你》,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呢? 秋天是迷人的,天高云淡,大雁南归,枫叶似火,硕果累累,秋天的许多事物都会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也会让我们产生某种怀念的情绪。著名作家史铁生就在秋天里产生了怀念之情,那么,他怀念的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课文《秋天的怀念》。
“我”真正理解了母亲的用心,开始明白,面对生活的不幸,人更应懂得对美好生命的珍惜与感恩,任何时齐读课文,体会生命绽放的姿态,领悟作者对生命的认识。
1.假设史铁生站在母亲的墓旁,你觉得史铁生会跟母亲说些什么?请用第一人称来写,字数50字左右。2.如果史铁生能收到你的来信,你会给史铁生写些什么呢?请写一写,字数50字左右。以上话题选择其一,准备时间5分钟,选择典型的片段进行全班交流。
我读到了史铁生对自己当初不理解母亲而感到悔恨。
我读到了史铁生对生活的态度由消极、悲观转为积极、乐观。
20岁时不幸因病瘫痪,风华正茂的史铁生不得不终生以轮椅为伴,永远离开了正常人的生活。这是一份多么沉重的苦难呀!瘫痪的双腿,残缺的天空,不完整的人生,曾一度使他失去了生活的信心。他终日沉浸在自己的苦难中难以自拔。以至于忽视了慈爱的母亲对他无微不至的照顾,尤其是母亲身患重病,他竟全然不知。当他发现母亲病情很严重时,母亲却永远地离开了他。《秋天的怀念》中作者借助对几件平常小事的细致描写,来表达母子之间的似海深情,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综合性学习 《有朋自远方来》 教案(表格式)

“有朋自远方来”名师教案
【课前】
学生组成四人学习小组。
分工搜集中国传统文化中与“朋友”相关的素材,分类记录在自己的文化积累本上。
点拨指导:
1.“中国传统文化”通常指我国古代历史上各种优秀的道德传承、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
2.素材来源
古诗文网(适合查找诗词文章)
中国知网(适合查找电子文献,包括古人事迹、汉字溯源、经典论述等)
百度百科(适合了解常见的成语典故)
3.搜索技巧:在网站的搜索栏输入关键词进行查找,关键字宁
少勿多、宁粗勿细,多个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4.使用如“汉字溯源”“友情诗文”“名言警句”“成语典故”“友情故事”等小标题分类整理。
【课上】
附1:学习活动评价量表
附2:学习资源推送
影视文化资源:
【人艺 | 话剧】《知己》(冯远征 / 张志忠 / 王雷 / 王刚等)【央视94年版 | 电视剧】《三国演义》第一集《桃园三结义》。
2024年秋季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专题学习活动 有朋自远方来

第二单元 专题学习活动 有朋自远方来
专题学习活动
亲爱的同学们,经过这段时间,你一定认识了不少新同 学。现在,让我们一起参加班级开展的“有朋自远方来”专 题学习活动,探求交友的秘诀吧!
【任务一:知古论今话交友】 1. 围绕“交友之道”,同学们搜集了一些资料,现在考
考你吧。 (1)你知道古代人们交友的不同称谓吗?请把它们用线连接
1234
(2)考试时你的好友小辉想抄你的答案,你没有理会。考完
后他生气地说:“真不够朋友!”你这样对他说道:
“ 小辉,考试时我不会把答案给你抄,但以后你学习
中有问题可以随时问我,真正的朋友不会帮助你自欺欺
人,你说呢?
”
1234
起来。
1234
童年时代要好的朋友 彼此情投意合,非常相好的朋友 竹马之交经历过艰难困苦的朋友 平淡如水的朋友
1234
君子之交 竹马之交 莫逆之交 患难之交
(2)小元要到好朋友小方家里玩,小元问小方:“你妈妈在 家吗?”如果是在古代,小元应该称呼小方的妈妈为
(C)
A. 令尊
B. 家母
C. 令堂
D. 阿姨
1234
“友”字的甲骨 文
“友”: 像两只同时伸出的(右)手, 两手相交表示握手,这种两手相握的情 状表达了“友”字“友好”的含义,引 申为互相合作给予帮助或支持。
Hale Waihona Puke 1234【任务三:明辨是非议交友】 3. 有人赞成网上交友,有人反对网上交友,有人认为网上交
友要谨慎。请你也说说自己的观点,并结合【备用材料】 陈述理由。 【备用材料】某市“中学生对网友的信任度”调查数据显 示:完全信任占4.15%,基本信任占30.07%,半信半疑占 29.49%,不信任占36.29%。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二单元 综合性学习 (共22张PPT)

展示自我
课件PPT
自我介绍重点提示:
1. 自我介绍的意义: (1) 自我介绍是向别人展示你自 己的一个重要手段,自我介绍好不好,甚至直接关系 到你给别人的第一印象的好坏及以后交往的顺利与否。 (2) 自我介绍不仅仅是展示自己的手段,同时,也是 认识自我的手段。古人云:“知人者智,知己者明”, 常言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可见,要想认识 自我,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而通过写自我介绍,会对自己进行一个有意识的梳理。
交友名句
课件PPT
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曹雪芹 山河不足重 ,重在遇知已。——鲍溶 大丈夫处世,当交四海英雄。——《三国志·蜀书·刘 巴传》 君子上交不诌,下交不渎。——《周易》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争报恩》
交友名句
课件PPT
一贵一贱交情见。——骆宾王 今日乐相乐,别后莫相忘。——曹植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交友之道
课件PPT
君子之交淡如水。这是古人在交友方面遵循的一 个基本原则。君子之交淡如水,真正的朋友不一定要 整天厮守,也不一定是看起来打得火热的,更不是只 有酒肉兄弟才算是莫逆之交,因为还有一句话是“小 人之交甘如醴”。真正的朋友不是身体和空间上的 “形影相随”,而是精神和时间上的“心有灵犀”。
交友之道
课件PPT
有这样一副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 千仞,无欲则刚。” 这副对联是林则徐就任两广总督, 禁查鸦片时写下的。对联一经写出,马上成为经典中 的经典,不仅是因为这句话是林公一生的写照,更是 因为这句话博大精深,寓意深刻,对我们为人处世的 方方面面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包括我们的交友。有 容乃大,告诉我们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尤其是彼此 出现分歧时,要学会包容,要学会换位思考,要允许 别人包括自己的朋友在有些问题上与自己有不同的看 法,这其实就是我们常讲的要有大胸怀大气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1:把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说成“分歧”,而且面
对“分歧”,“我感到了责任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 头时那样”。这样大词小用,增加了文章的幽默感和生活情 趣。(大词小用) 例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散步》
例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父子子》2.赏析环境描写
知识链接:环境描写的作用答题技巧。
环境描写作用: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增加事情的真实性,揭示作 品的时代背景 ②渲染______的气氛,烘托人物________心情 ③展示人物_______的性格或品质 ④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⑤为下文______做铺垫
请找出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四 学其法 1.知识补充:写作手法之“以小见大” (1)含义:以小见大指从小的可以看出大的,指通 过小事可以看出大节,或通过一小部分看出整体。 通俗来说,就是从小事情,小方面,悟出大道理。 (2)作用:小中寓大,以小胜大,利于更充分地表 达主题思想。
道理”。
2课时:对比阅读课
细微之处窥大爱
一、学习内容 《散步》+《父父子子》(丛书P59) 二、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感情基调; 2.学会运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知道环境描写的作 用; 3.感受浓浓亲情以及亲情带给我们的理性思考。 三、学习过程 任务一 读其文 1.有感情地朗读《散步》一文,把握感情基调,找 出文中最能体现浓浓亲情的句子或段落,小组pk朗读。 2.对比阅读主题丛书文章《父父子子》,初步感知 文章内容,思考两篇文章的相似之处。
任务二 知其意 1.分别找出两篇文章中的主要人物,思考人物关系 有何特点? 2.用自己的话概括两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散步》: 我和母亲,妻子和儿子(人物)在初春(时间)的田野上(地 点)散步(事件)。 《父父子子》: ______(人物)_____(时间)____(地点)_____(事件)
任务三 悟其情 1.两篇文章中有几处运用了大词小用、“小题大做” 的写作技巧,试分析其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分析写作手法。 ①《散步》一文,通过对_________________一件生 活小事的描述,颂扬(营造、赞美、表达、蕴含) 了_____________的美德(气氛、感慨、感情)。 这就是散文常用的___________手法。 ②运用以上方法,概括分析《父父子子》的写作手 法。
任务五 学以致用 有人说:一滴水能够折射出太阳的光辉。如果处 处留心,我们的生活小事中也蕴含着深远的道理。 请同学们运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写一段话, 给大家分享一下你生活中的“小细节”揭示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