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掘进工作面常见冒顶事故的原因和处理方法及防治措施

合集下载

探究煤矿掘进工作面常见冒顶事故的原因及防治

探究煤矿掘进工作面常见冒顶事故的原因及防治

探究煤矿掘进工作面常见冒顶事故的原因及防治新能源的宣传运用是我们这些年能源结构转向的重要方面之一,但就目前来看,在我们的能源结构中一次性能源依旧占有主导位置,在这其中煤炭又占有比较大的比重,因此煤矿开采的安全问题依然是中国能源安全的关键指标之一。

在中国顶板事故中,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所以,分析煤矿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的因素和防治措施对煤矿的安全生产有着关键的意义。

标签:采掘工作面;冒顶事故;措施1 冒顶事故的因素1.1 管理制度不落实,执行制度不严格煤矿采煤项目是矿山之内综合性最大的一项项目,为此各级企业管理机构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拟定了非常科学的法规制度,这些制度也是用血的代价换来的,是预防腐败行为与保障安全的基石。

在现实的现场工作中,一事兴一事衰多是由管理者指引而来,顶板事故的出现有一部分是因为制度不落实,执行制度不严而造成的。

1.2 技术方面我国各矿区依据地质条件与经济技术条件的不一样所使用的技术装备也不一样。

现在关键的采煤工艺有综采、高档普采,普采和炮采。

以上各类采煤工艺,所用的回采工作支架也不一样。

因为支架不一样,冒顶事故也有不同的比列,摩擦金属支柱工作面冒顶事故最多,占66.7%,其次是木支架工作面,占33.3%,单体液压支柱与自移式液压支架工作面还没有发生过重大冒顶事故。

1.3 受地质构造的影响,地质资料不够明了冒顶因素有很多种:节理缝隙发育、巷道围岩松软、巷道断层、围岩破碎或者支护形式不对、支护强度不够都会导致冒顶情况发生。

由于煤矿井下地质情况不明了,选取巷道部位时不明确,巷道就可能会处在松软破碎的岩层里,或采取了不合理的支护方式与结构;当穿过的岩层岩性忽然出现变化时,没有及时采取应对的方法等都会导致顶板事故的发生。

2 冒顶事故的防治措施2.1 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在准备掘进施工以前,班长或组长严格依照规范操作方法进行敲帮问顶,在敲击的时候,人要站在安全的地方,由专人监护,使用专用工具对顶板与两帮实施敲击,所用的力度能够由轻到重,如果听到嗡嗡声或者空声,马上用长柄工具把悬空的煤块与石块往下撬;那么,假如发出的声音是清脆的,还一定要用手指紧紧靠近顶板或者两帮轻敲,手指震动就说明也许会出现冒落,要立即把它撬下来,假如声音非常清脆又不会震动,就能够说明顶板非常结实。

安全管理论文之试论煤矿掘进工作面常见冒顶事故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安全管理论文之试论煤矿掘进工作面常见冒顶事故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安全管理论文之试论煤矿掘进工作面常见冒顶事故的原因及防治措施简介随着煤炭行业的快速发展,煤矿冒顶事故的频率也日渐增加。

冒顶事故是煤矿生产中常见的一种事故类型,不仅会造成严重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还对煤炭资源的保护和环境的保护造成极大的影响。

本文主要针对煤矿掘进工作面常见的冒顶事故,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期为煤矿生产安全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冒顶事故的概念和特点冒顶事故是指煤层或岩层突然失稳,导致顶板向下塌陷或翻倒,造成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失的事故。

冒顶事故的特点是突发性、难以预测、危害性大、后果严重和时效性强。

目前,煤矿冒顶事故的发生原因非常复杂,其主要原因是煤层结构和物理力学性质复杂、地质构造活动引起的应力变化、水文地质条件变化等多方面因素。

煤层结构和物理力学性质煤层结构和物理力学性质是导致冒顶事故的直接原因之一。

煤层结构复杂、不均匀、存在倾角、断层以及节理等结构体,同时煤层的物理力学性质也存在差异,如硬度、韧性、压缩强度等。

由于煤层的复杂性,从而导致煤层悬挂范围难以预测,悬挂体积较大、块度较大的煤层易造成冒顶事故。

此外,煤层过于软弱的部分也容易引发冒顶事故。

应力变化应力变化是冒顶事故的主要诱因之一。

煤矿工作面的开采过程中,会对周围的地质环境造成应力的改变,如煤层初次开采、煤层压实等造成应力的提高;采区的扩展、开采高度的增加等则会造成应力的降低。

应力的改变,容易导致顶板突发性塌陷。

水文地质条件变化水文地质条件也是造成冒顶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采煤工作面开采会引起水流的改变,形成煤层水文地质圈,若圈内的水流变化较大,将会对周围岩石产生挤压,进而引起冒顶事故。

为了避免和防范冒顶事故的发生,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其中,常用的冒顶预测预报和掌握开采区域顶板的力学参数是防治冒顶事故的主要方法之一。

冒顶预测预报冒顶预测预报是冒顶防治措施中比较重要的一种。

通过采用地质预测、数学模拟、物理实验等技术手段,对煤层的冒顶危险性进行评估,并提供冒顶预报信息,为冒顶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的原因及预防措施一、事故概述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是指在地下掘进作业中,因岩层破裂、断层滑移、岩体强度低等原因,导致掘进工作面上部岩体发生变形或坍塌,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事故。

这类事故通常突然发生,发生时对人员和设备造成很大危害。

二、事故原因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的原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大类。

1. 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包括地质构造、岩性、地应力等因素。

具体分析如下:•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是冒顶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地下施工作业过程中,各类岩石构造因素的作用容易导致岩层开裂,最终导致坍塌。

例如山体垂直裂隙及其包角破碎,陡峭剥蚀坡的崩塌、滑动和崩滑等。

•岩性不同的岩性导致对应的承载能力也有所不同,如强度低、软弱的煤层、泥岩、淤泥岩、粉砂岩、破碎岩等。

这些岩层经常由于强度不足而导致滑动、坍塌、冒顶。

•地应力地质应力状态是冒顶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地质应力大于岩石强度时,岩层就会发生破裂、剥落、塌陷、滑动等现象,从而导致冒顶事故发生。

2. 人为因素人为因素包括不严格执行安全作业制度,操作人员技术不熟练、经验不足,设备维护不到位等。

具体分析如下:•安全作业制度安全作业制度是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的重要依据。

很多事故的发生都和不严格执行安全作业制度有关。

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也主要是由于安全作业制度未得到落实所致。

•操作人员操作人员的素质和技能是冒顶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操作人员技术不熟练、经验不足,对机械设备的操作不规范或操作时的控制不到位等等,都可能导致冒顶事故的发生。

•设备维护设备的维护保养情况也会导致冒顶事故的发生。

设备在工作过程中出现故障和隐患,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修理,也会增加冒顶事故的发生概率。

三、预防措施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的预防主要包括科学的地质勘察、合理的巷道设计和安全的施工作业。

具体方案如下:1. 科学的地质勘察地质勘察是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预防的重要措施。

科学的地质勘察能帮助找出存在的各种隐患,对岩石岩层的情况和地下水的情况了解清楚,从而为巷道的设计、施工和支护提供参考依据。

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掘进工作面是煤矿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点部分,其稳定性和安全性关系到整个煤矿的生产和运营。

莫名其妙的冒顶事故,不仅会引起工作面的停产和安全生产环境的恶化,更可能严重危及矿工的生命安全,给企业和社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因此,我们必须认真总结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的原因,并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避免这类事故的发生。

一、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的原因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是指在采煤过程中,顶板突然塌落、断裂或崩塌,导致地面高度突然下降、伴随着强烈震动、扭曲和崩塌的现象。

事故的发生原因有多种,具体包括以下几点:(一)煤岩本身结构性弱,质地疏松或破碎:煤层是由煤和岩石交替形成的,其中的岩石层是有些特点的。

有些岩石储量疏松、含水量大或破碎,它的支撑能力会相对较差,因此在掘进的过程中,在缺乏防止措施的情况下,更容易发生冒顶事故。

(二)采煤方法和技术不够成熟:在采煤工作面上,如果配备的支架比较薄或质量不达标,或者工人没有按规定操作,或掘进方法不太稳定,等等,都会加大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的概率。

(三)煤层开采采取暴力、不平衡、不规范的方法和技术:在采取掘进方法和操作技术不规范的情况下,很可能会引起煤岩体的混乱,煤岩体应力分布呈现不均匀的情况,这样就会在煤岩体的一部分产生层面断裂等异常现象,导致冒顶事故发生。

(四)煤层排水不畅:为了保持煤矿充足的生产和最大的拓展空间,需要进行排水措施。

如果排水管路堵塞、泵站出现故障,或者排水管路不够细致,排水不畅的话,会使壁面的稳定性大为下降。

(五)地质条件和环境变化:如再生水渗漏,地下水突泉,地震、爆炸等外部环境变化,都会加大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的风险。

二、预防措施1. 加强人员安全教育。

由于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的风险高,煤矿员工必须加强自身安全教育,按照规定进行操作。

2. 加强检查监测力度。

煤矿部门应加强检查和监测力度,匿名检查员工操作和现场环境,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危险。

煤矿掘进工作面常见冒顶事故的原因和处理方法及防治措施

煤矿掘进工作面常见冒顶事故的原因和处理方法及防治措施

煤矿掘进工作面常见冒顶事故的原因和处理方法及防治措施作者:梁伟志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3年第23期[摘要]在我国顶板事故中,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所占比重较大。

因此,分析煤矿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对煤矿安全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通过对煤矿掘进工作面常见冒顶事故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有效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掘进工作面冒顶处理方法防治措施中图分类号:X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3-0299-01在现场采煤工作中,由于工作面的不断向前推进,顶板暴露面积也随着加大,致使顶板经常出现弯曲、下沉、裂隙、掉渣等,甚至造成垮面、生产停顿及人身伤亡的严重事故。

统计资料表明,我国煤矿顶板事故占总事故数量的40%,而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占顶板死亡事故的20%左右,在煤矿事故中占很大的比重。

因此,分析煤矿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原因,搞好冒顶事故预防,对保护煤矿职工的生命和安全至关重要。

1 掘进工作面常见冒顶事故的原因1.1 支架安装不合理支架工作阻力低,可缩量小,支撑及支护密度不足,棚腿架设在浮矸或浮煤上,支架顶上及两帮未插严背实,棚架整体性及稳定性差,造成顶板来压时压垮或推垮支架导致冒顶。

如矿用掘进机掘进6197回风平巷时,由于采用不配套的金属拱形支架,开工后在巷道压力增大的情况下,支架卡缆有松动现象,迎头新支设的6架拱形支架接顶不实,稳定性差,当两名工人站在掘进机上挂方向线时,顶板突然来压,冒落长4m、宽2m、厚1.5m的大块镶嵌型危岩,压垮6架拱形支架,造成死亡2人的冒顶事故。

1.2 地质的变化掘进工作面遇到断层破碎带或压力集中区等特殊情况时,未控制爆破作业,未及时采取加强支护等措施导致冒顶。

如某矿8691运输顺槽掘进工作面遇到斜断距为3.5m的正断层时,煤层变薄,煤质松软,工作面开始抽冒后采取撞楔棚子施工。

由于放炮将迎头第一架棚腿崩歪后未及时扶正,当工作面临近断层时巷道来压没有加强支护,以致沿断层面冒落大量矸石,推垮迎头崩歪失稳的支架,造成冒顶死亡事故。

煤矿掘进工作面常见冒顶事故原因及防治

煤矿掘进工作面常见冒顶事故原因及防治

探究煤矿掘进工作面常见冒顶事故的原因及防治【摘要】:在我国所发生的顶板事故中,占据很大比重的是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因此,分析煤矿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在煤矿安全生产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根据一些发生的事故对煤矿掘进工作面常见冒顶事故的原因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煤矿;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防治措施一、对煤矿掘进工作面中比较常见的冒顶事故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1.1 制定的工程施工制度不够完善没有严格执行已制定的敲帮问顶制度,不能够及时、彻底的摘除危岩悬矸或者存在很多的违规、违章操作,对存在很严重的隐患性危岩没有采取必要的支护措施进行支护,造成大块的危岩突然坠落引发不必要的伤亡事件。

1.2 支架安装不合理支架在工作时的阻力比较低,可供伸缩量也比较小,布置的支撑及支护结构稀疏,在浮煤或浮杆上搭设棚腿架,支架顶及两帮没有进行背实或棚腿没有穿鞋,致使棚架的整体性和稳定性比较差,造成顶板突然受到较大的压力时支架被推垮或者被压垮而导致冒顶。

例如某一煤矿所使用的掘进机在工作面掘进6197回风平巷时,因为使用了的不配套的金属拱形支架,当工程开始施工后,随着顶板压力的不断增大,作用在支架上的卡缆出现了非常明显的松动现象,由于迎头新支设的8架拱形支架在接顶的部位没有做到严实,出现了拱形支架不能够保持足够强的稳定性,当突然有两名工人站在掘进机上挂方向线时,顶板突然来压,造成长5m、宽3m、厚2m 的大块镶嵌型危岩突然出现冒落现象,将8架拱形支架压垮,致使2人死亡的煤矿冒顶事故。

1.3 地质发生了变化煤矿掘进工作面经常遇到压力集中区或者断层破碎带等这样的特殊情况,在事前如果没有对这样的情况进行超前分析,没有对其采取有效的加强支护措施,同时也采取相应的爆破作业措施,而导致煤矿冒顶事故的发生。

例如:某煤矿8691运输顺槽掘进工作面就在事前没有分析到的斜断距为3.9m的正断层,煤层在正断层出现变薄的现象,并且煤的沉积也比较松软,密度比较低,当掘进工作面出现抽冒的现象后才对其采取了撞楔棚子的措施进行施工。

浅谈煤矿掘进工作面常见冒顶事故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浅谈煤矿掘进工作面常见冒顶事故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浅谈煤矿掘进工作面常见冒顶事故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摘要:煤矿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是煤矿生产中最严重的事故之一,在煤矿生产中,冒顶事故会给煤矿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为了避免发生冒顶事故,本文对产生冒顶事故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预防措施,对施工人员和煤矿管理者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煤矿;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1引言在煤矿生产中,冒顶事故的发生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而且会降低煤矿企业的生产能力和安全状况。

所以,煤矿企业要重视煤矿冒顶事故的预防,做到有计划有措施地预防事故的发生,将冒顶事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2煤矿掘进工作面常见冒顶事故的原因分析导致冒顶事故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2.1 地质构造复杂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矿山发生的冒顶事故占煤矿生产中80%以上,其中70%以上是地质构造复杂引起的。

一般情况下,煤矿中的地质构造主要有断层、褶曲、陷落柱,其中断层和褶曲最为常见,而这些地质构造对掘进工作面的影响最大,对煤矿的安全生产影响也最大。

2.2 支护系统不合理巷道布置、支护材料、施工方法和支护质量等,都是引发冒顶事故的主要原因。

巷道布置不合理,巷道的布置会与其他巷道发生重叠,而且由于支架与顶板的夹角过小,使得支架无法与岩石保持接触,支架不能完全支护住围岩;支护材料和施工方法不合理,导致巷道出现松动、变形甚至垮塌现象;支护质量差等,都会引发冒顶事故。

2.3 地质条件复杂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岩体裂隙发育,导致地应力大,在高应力作用下,岩石极易出现破碎、坍塌等现象,导致冒顶事故的发生。

在掘进过程中,当岩层不稳定时,需要及时支护,这就要求支护材料具有较好的抗压性,而在支护过程中,若支护材料质量差或者支护工艺不合理、锚固力不足等,都会导致巷道冒顶事故的发生。

由此可见,地质条件是决定冒顶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3煤矿掘进工作面常见冒顶事故的预防措施3.1 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敲帮问顶是煤矿掘进工作面进行施工作业时必须遵守的一项制度,这一制度的执行是有效预防和减少煤矿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的关键环节。

煤矿掘进工作面常见冒顶事故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煤矿掘进工作面常见冒顶事故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煤矿掘进工作面常见冒顶事故的原因及防治措施0 引言在现场采煤工作中,由于工作面的不断向前推进,顶板暴露面积也随着加大,致使顶板经常出现弯曲、下沉、裂隙、掉渣等,甚至造成垮面、生产停顿及人身伤亡的严重事故。

统计资料表明,我国煤矿顶板事故占总事故数量的40%,而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占顶板死亡事故的20%左右,在煤矿事故中占很大的比重。

因此,分析煤矿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原因,搞好冒顶事故预防,对保护煤矿职工的生命和安全至关重要。

1 掘进工作面常见冒顶事故的原因1.1 制度不够完善敲帮问顶制度执行不严,找浮矸危石不及时、不彻底或违章操作,对隐患性危岩未采取必要的临时支护措施,造成危岩突然坠落产生伤亡事故。

如1994年2月11日,朔里煤矿综掘预备队在II319切眼施工时,打眼放炮后,迎头第三棚的梁子掉了一个,迎头左帮棚腿子向后崩歪。

出完货后扶棚,施工人员发现迎头顶板有裂纹,也用钎子捣了一下,见顶板没动,仍冒险干,结果后顶板突然冒落一斜长1.8m、宽2.0m、厚0.35m的矸石,1人当场砸死。

1.2 支架安装不合理支架工作阻力低,可缩量小,支撑及支护密度不足,棚腿架设在浮矸或浮煤上,支架顶上及两帮未插严背实,棚架整体性及稳定性差,造成顶板来压时压垮或推垮支架导致冒顶。

如矿用掘进机掘进6197回风平巷时,由于采用不配套的金属拱形支架,开工后在巷道压力增大的情况下,支架卡缆有松动现象,迎头新支设的6架拱形支架接顶不实,稳定性差,当两名工人站在掘进机上挂方向线时,顶板突然来压,冒落长4m、宽2m、厚1.5m的大块镶嵌型危岩,压垮6架拱形支架,造成死亡2人的冒顶事故。

1.3 缺乏支护设备掘进工作面迎头没有采用金属前探梁等临时支护,工人在空顶空帮下作业,危岩突然坠落造成伤亡事故。

如1978年7月5日,朔里煤矿五一队在南二大巷施工时,围岩为细砂岩,锚喷施工。

在迎头空顶5m的情况下,为赶进尺无视安全,开工后既没有认真检查和除掉易落危岩,又无前探梁等临时支护,当工人在空顶区打眼时,由于风锤震动,左上帮岩石突然冒落,砸死正在下方作业的工人宋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矿掘进工作面常见冒顶事故的原因和处理方法及防治措施[摘要]在我国顶板事故中,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所占比重较大。

因此,分析煤矿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对煤矿安全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通过对煤矿掘进工作面常见冒顶事故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有效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掘进工作面冒顶处理方法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x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3-0299-01
在现场采煤工作中,由于工作面的不断向前推进,顶板暴露面积也随着加大,致使顶板经常出现弯曲、下沉、裂隙、掉渣等,甚至造成垮面、生产停顿及人身伤亡的严重事故。

统计资料表明,我国煤矿顶板事故占总事故数量的40%,而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占顶板死亡事故的20%左右,在煤矿事故中占很大的比重。

因此,分析煤矿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原因,搞好冒顶事故预防,对保护煤矿职工的生命和安全至关重要。

1 掘进工作面常见冒顶事故的原因
1.1 支架安装不合理
支架工作阻力低,可缩量小,支撑及支护密度不足,棚腿架设在浮矸或浮煤上,支架顶上及两帮未插严背实,棚架整体性及稳定性差,造成顶板来压时压垮或推垮支架导致冒顶。

如矿用掘进机掘进6197回风平巷时,由于采用不配套的金属拱形支架,开工后在巷道压力增大的情况下,支架卡缆有松动现象,迎头新支设的6架拱形
支架接顶不实,稳定性差,当两名工人站在掘进机上挂方向线时,顶板突然来压,冒落长4m、宽2m、厚1.5m的大块镶嵌型危岩,压垮6架拱形支架,造成死亡2人的冒顶事故。

1.2 地质的变化
掘进工作面遇到断层破碎带或压力集中区等特殊情况时,未控制爆破作业,未及时采取加强支护等措施导致冒顶。

如某矿8691运输顺槽掘进工作面遇到斜断距为3.5m的正断层时,煤层变薄,煤质松软,工作面开始抽冒后采取撞楔棚子施工。

由于放炮将迎头第一架棚腿崩歪后未及时扶正,当工作面临近断层时巷道来压没有加强支护,以致沿断层面冒落大量矸石,推垮迎头崩歪失稳的支架,造成冒顶死亡事故。

1.3 缺乏支护设备
掘进工作面迎头没有采用金属前探梁等临时支护,工人在空顶空帮下作业,危岩突然坠落造成伤亡事故。

如1978年7月5日,朔里煤矿五一队在南二大巷施工时,围岩为细砂岩,锚喷施工。

在迎头空顶5m的情况下,为赶进尺无视安全,开工后既没有认真检查和除掉易落危岩,又无前探梁等临时支护,当工人在空顶区打眼时,由于风锤震动,左上帮岩石突然冒落,砸死正在下方作业的工人宋某。

1.4 因爆破不合理而崩倒支架
炮眼布置、装药量及爆破顺序不合理,迎头支架稳定性差,发生放炮崩歪,崩倒支架导致冒顶事故。

如2001年9月10日,掘进二
区施工n325回风联巷时,巷道用2.4m×2.4m×2.4m工字钢支护,迎头下部破0.9m的底板岩石,顶板岩石破碎。

第一茬炮安然无事,第二茬炮由于放炮员所带雷管段数不够,就没有按爆破图表放炮,下部岩石眼全用一段雷管引爆,爆破顺序不合理,再加上药量偏重,造成放倒10架棚子,冒顶高度达2.5m的事故。

1.5 制度不够完善
敲帮问顶制度执行不严,找浮矸危石不及时、不彻底或违章操作,对隐患性危岩未采取必要的临时支护措施,造成危岩突然坠落产生伤亡事故。

如1994年2月11日,某矿综掘预备队在ii319切眼施工时,打眼放炮后,迎头第三棚的梁子掉了一个,迎头左帮棚腿子向后崩歪。

出完货后扶棚,施工人员发现迎头顶板有裂纹,也用钎子捣了一下,见顶板没动,仍冒险干,结果后顶板突然冒落一斜长
1.8m、宽
2.0m、厚0.35m的矸石,1人当场砸死。

2 处理冒顶方法
2.1 对局部小冒顶出现后,应先检查冒顶地点附近顶板支架情况,处理好折伤、歪扭、变形的柱子;沿煤的顶板掏梁窝,将探板伸入梁窝,另一头立上柱子。

2.2 发生局部范围较大的冒顶时,如伪顶冒落,且冒落已停止,可采用从冒顶两端向中间进行探板处理。

如直接顶沿煤帮冒落,而且歼石继续下流,块度较小,采用探板处理有困难时,可采取打撞楔的办法处理。

如上述两方法不能制止冒顶,就要另开切眼躲过冒顶区。

3 冒顶事故自救措施
3.1 发现采掘工作面有冒顶的预兆,自己又无法逃脱现场时,应立刻把身体靠向硬帮或有强硬支柱的地方。

3.2 冒顶事故发生后,伤员要尽一切努力争取自行脱离事故现场。

无法逃脱时,要尽可能把身体藏在支柱牢固或块岩石架起的空隙中,防止再受到伤害。

3.3 当大面积冒顶堵塞巷道,即矿工们所说的“关门”时,作业人员堵塞在工作面,这时应沉着冷静,由班组长统一指挥,只留一盏灯供照明使用,并用铁锹、铁棒、石块等不停地敲打通风、排水的管道,向外报警,使救援人员能及时发现目标,准确迅速地展开抢救。

3.4 在撤离险区后,可能的情况下,迅速向井下及井上有关部门报告。

4 常见冒顶事故的主要预防措施
4.1 必须按作业规程规定进行巷道支护
采用架棚支护方式的巷道,必须使用拉杆或撑木,把棚子连成一个整体,防止棚子被推垮。

当掘进工作面遇到断层、褶曲等地质构造或层理裂隙发育的岩石时,应缩小棚距。

拱形棚子卡缆必须使用设计规定的配套卡缆,其扭紧力矩不少于作业规程的规定,施工地点要配备有扭矩指示器的扳手,班长要做到每班检查一次。

支架与顶帮之间空隙要按作业规程要求背实、刹紧,不得空帮、空顶、空肩窝。

锚杆、锚喷巷道,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失效锚杆
要及时补打,锚杆的初锚力和锚固力必须达到设计要求,每班都必须现场检测,并做好记录。

有关职能部门要做好这方面的监测抽查工作,以便对支护设计和工程质量作出评价,及时发现巷道支护的不安全隐患,做到及时改进和加强锚杆支护,确保安全生产。

单孔长距离掘进,要经常检查工作面后方巷道支护情况,发现隐患应撤出人员,及时加固修复后再掘进。

4.2 遇地质条件变化时的安全技术措施
当地质条件及围岩发生变化,需要改变支护形式时,必须先补报安全技术措施,按规定审批后执行,任何人不得随意改变支护方式。

当掘进工作面遇到断层、破碎带或其他地质条件时,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支护措施,加强管理,防止冒顶。

一般在距断层5m时要加密支架,采用拉条等把棚子连成一体,防止棚子被推垮。

断层带特别破碎时采取撞楔法通过。

有条件时,采用注浆固结或用压注树脂法固化破碎围岩。

4.3 严禁空顶作业
凡没有使用金属前探梁等临时支护的工作面应一律停止作业。

临时支护必须紧跟迎头,放炮后前探梁必须及时移到迎头,然后将前探梁背实,使工人在前探梁等临时支护的掩护下进行作业。

4.4 防止放炮崩歪、崩倒迎头支架
严格按作业规程中爆破说明书的规定进行钻眼、装药和放炮。

要合理布置炮眼,特别是掏槽眼的位置及角度要合适,装药量要合理。

临近或通过断层破碎带时,应暂停放炮,采用风镐、手镐掘进,防
止放炮崩歪、崩倒迎头支架。

崩歪、崩倒支架后,要及时扶正修复,修复工作必须从外向里逐架进行。

参考文献
[1] 郭奉贤,魏胜利.矿山压力观测与控制[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5.
[2] 鲍道亮.采煤工作面局部冒顶的地质原因分析[j].煤矿安全.2002.
[3] 姚庆汉,余开清.地质条件与开采安全[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2002.
[4] 杨盂达.煤矿地质学[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