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中医妇科学试题47317讲课教案
中医学中医妇科学教学设计

典型病例分析与讨论
1 2 3
病例选择
选取典型的中医妇科病例,包括常见病、多发病 和疑难杂症等,确保学生全面了解并掌握各类妇 科疾病的诊疗方法。
病例分析
引导学生对病例进行深入分析,包括病因、病机 、诊断依据和治疗方案等,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 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病例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病例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 解和看法,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能力。
概述近现代中医妇科在理论、临床和 教学等方面的主要成就和发展趋势。
女性生理与病理特点
女性生理特点
阐述女性的生理结构、生理功能及生理 周期等特点,强调女性生理与男性的差 异。
VS
女性病理特点
分析女性常见病理变化及发病机制,如月 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产后病等。
妇科常见疾病及辨证施治原则
妇科常见疾病
教学内容调整
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和学科发展动态 ,适时调整教学内容,确保教学的时
效性和实用性。
教学方法创新
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如案例教学、翻转课堂等,以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临床实习优化
加强与实习医院的合作与沟通,优化 临床实习安排和管理,提高学生的临
床实践能力。
06
教师团队建设与培训
教师团队组成及职责分工
团队组成
中医妇科学教学团队由资深中医妇科 专家、教育专家、临床医师和青年教 师等多领域人员组成。
职责分工
专家负责课程设计和教学指导,教育 专家负责教学方法研究和改进,临床 医师提供临床案例和实践经验,青年 教师负责具体教学任务和学生辅导。
教师培训内容与形式
培训内容
包括中医妇科学理论知识、临床技能、教学方法和课程设计等。
中医妇科学教学设计案例

06 教师团队建设与 培训
教师团队建设
确定教学团队组成
选拔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中医妇科学专业知识的教师,构 建科学合理的教学团队。
明确团队分工与职 责
根据教师的教学特长和研究方向,合理分配教学任务,明 确团队成员的职责和分工。
建立团队沟通机制
定期召开教学团队会议,分享教学经验,讨论教学问题, 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与协作。
中医妇科学教学设计案例
汇报人:XX 2024-01-29
contents
目录
• 课程背景与目标 • 教学内容与方法 • 教学资源与环境 • 教学过程与实施 • 教学评价与反馈 • 教师团队建设与培训
01 课程背景与目标
中医妇科学概述
01
中医妇科学是中医学的重要分支 ,研究女性生理、病理及妇科疾 病的诊断与治疗。
实践教学组织与实施
实践教学内容设计
结合理论教学,设计具有 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实践教 学内容,包括临床见习、 实验操作、病例分析等。
实践教学方法选择
采用模拟诊疗、角色扮演 、小组讨论等实践教学方 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 践活动,提高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 境和条件,保障实践教学 的顺利进行。
04 教学过程与实施
理论教学组织与实施
教学内容梳理与整合
对中医妇科学的理论体系进行梳理,明确核心知识点和技能要求 ,形成系统化的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选择与应用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多 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资源建设与利用
积极开发和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教学视频等教学资源, 辅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中医妇科学【精品课件】

非绝对性不孕
一般原因: 男女双方
女方原因
炎症
肿瘤
发育不全
裂伤
男方原因
生殖器发育不全:畸形,炎症
畸形精子、少精子
不孕症
排卵障碍
发生环节 精子产生障碍
精卵结合障碍
影响受精卵着床
病因病机:
阳虚:胎失温煦
肾虚 精血不足:胎失濡养
阴虚:胎中蕴热
不
肝郁:胎中气血不和
不能摄精成孕
孕
痰湿:阻滞胎络
症
血瘀:胎脉阻滞
宫颈癌,子宫内膜癌
2、问主诉 3、问现病史
阴道出血:与月经的关系,出血时间,持续时间,量 血块,诱因,伴随症, 前次月经情况。
白带增多:时间,色,量,气味,质,有无阴痒,阴 疮,阴肿。
腹部肿块:发生时间,部位,大小,活动度,硬度, 有无腹痛,阴道出血等其他症状,肿块是 否迅速增大。
疼痛: 部位,性质,程度,发作及持续时间,疼 痛与月经的关系,疼痛发作的诱因及治疗 后情况。
科专著,记述了妇人妊娠至产后诸 疾治法。
六、宋代
妇产科已发展成为独立专科 杨子建《十产论》—叙述了各种异常胎位的复
位手法和助产方法。 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在妇产科方面成就
最大,是当时一部杰出的作品
七、金元时代
刘完素: 1、提出少女着重补肾、中年着
论。
重调肝、绝经期着重理脾的理
2、治法主张寒凉。
辨证论治: 治则:益气升提,补肾固脱 分型:气虚:神中益气汤 肾虚:大补元煎
阴痒
概念:妇女外阴部及阴道瘙痒难忍, 甚坐卧不安。
病因病机 湿热下注:湿滞热扰阴部 阴痒 肝肾阴虚:阴部肌肤失养
诊断要点: 排除:癣证、湿疹:
中医妇科学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中医妇科学的定义、范围,了解妇科生理病理的基本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中医理论分析、诊断和治疗妇科疾病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中医妇科学的兴趣,树立为中医事业贡献力量的信念。
二、教学重点1. 中医妇科学的定义和范围。
2. 妇科生理病理的基本知识。
三、教学难点1. 中医妇科学定义和范围的深入理解。
2. 运用中医理论分析、诊断和治疗妇科疾病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教师讲解中医妇科学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病例,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3. 讨论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工具1. 板书或多媒体课件。
2. 中医妇科学教材。
3. 临床病例资料。
六、教学内容第一课时1. 导入:介绍中医妇科学的定义和范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中医妇科学的定义:中医妇科学是运用中医学的基本理论研究妇科生理病理及其疾病预防、治疗的专门学科。
3. 讲解中医妇科学的范围:包括经、带、胎、产和杂病。
4. 举例说明妇科生理病理的基本知识,如月经不调、带下病、胎漏、产后病等。
5. 课堂讨论:针对某一具体病例,引导学生运用中医理论进行分析和诊断。
第二课时1. 复习上节课内容,巩固学生对中医妇科学的基本知识。
2. 讲解中医妇科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原则。
3. 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中医理论诊断和治疗妇科疾病。
4. 学生分组讨论,针对不同病例,提出自己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5. 教师点评,总结学生的讨论成果。
七、教学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中医妇科学的定义、范围及妇科生理病理的基本知识。
2. 强调运用中医理论分析、诊断和治疗妇科疾病的重要性。
3.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习本节课内容,并撰写一篇关于中医妇科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案的论文。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中医妇科学基础知识与疾病教学设计

实践教学
安排实验、实训、临床见习等 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学生的实
践能力和技能培养。
现代化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教学平 台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 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考核与评价
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价学生
的学习成果和综合素质。
02
女性生理与解剖特点
女性生理特点
经带胎产
产后感染案例
分析产后感染的典型案例,包括感染原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 疗过程。
产后出血案例
分析产后出血的典型案例,包括出血原因、临床表现、止血措施和 预后评估。
产后抑郁案例
分析产后抑郁的典型案例,包括心理社会因素、临床表现、心理干 预和药物治疗。
辨证论治与预防调护
01
辨证论治原则
根据中医理论,阐述产后病的辨证论治原则,如补虚祛瘀、清热解毒、
07
产后病教学设计
产后生理及产后病概述
产后生理变化
包括子宫复旧、恶露排出、乳汁分泌等生理过程 ,以及产后气血津液的变化。
产后病概念
阐述产后病的定义、发病机制和影响因素,如产 后感染、产后出血、产后抑郁等。
产后病分类
根据病因、病理和临床表现,对产后病进行分类 ,如产后发热、产后腹痛、产后身痛等。
常见产后病案例分析
湿热下注型带下病
主要表现为带下量多,色黄或黄绿如脓,质稠有臭味,小 腹疼痛,口苦咽干等。治疗以清热利湿、解毒止带为主。
辨证论治与预防调护
辨证论治
根据带下病的不同证型,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如健脾除湿、补肾滋阴、清热利 湿等。同时,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治疗。
预防调护
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不洁性交;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食辛辣油腻之品;适 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和免疫力;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刺激 。
医学基础中医妇科学的教学设计

脏腑辨证
以脏腑经络理论为指导 ,分析判断病变所在的 脏腑经络及其病理变化
。
常用中药方剂及针灸治疗
常用中药方剂
如四物汤、逍遥散、温经汤等, 针对妇科常见病证进行治疗。
针灸治疗
运用针刺、艾灸等方法,调节经络 气血,达到治疗目的。
中药与针灸结合
根据患者病情需要,中药与针灸治 疗可相互配合,提高治疗效果。
描述输卵管的形态、位置、组织结构 ,以及其在拾卵、运输卵子和受精过 程中的重要作用。
子宫的结构与功能
详细介绍子宫的形态、大小、位置、 组织结构及生理功能,包括月经产生 和孕育胎儿的过程。
输卵管的结构与功能
阐述卵巢的形态、位置、组织结构, 重点介绍卵泡的发育、成熟、排卵及 黄体的形成与功能。
女性生理周期及内分泌调节
女性生理周期概述
介绍女性从青春期开始至 绝经期的生理变化过程, 包括月经周期、妊娠期、 产褥期等阶段。
内分泌调节机制
详细阐述下丘脑-垂体-卵 巢轴对女性生理周期的调 节作用,以及各激素在女 性生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
月经的产生与调节
介绍月经的产生机制、月 经周期中各激素的变化规 律及其相互关系。
常见妇科疾病及其分类
实验教学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培养其动手能力和实验技 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 解。
临床实习
安排学生进入临床实习阶 段,跟随导师参与实际诊 疗工作,培养其临床思维 和实践能力。
02
中医妇科基础理论知识
女性生殖器官结构与功能
女性生殖器官概述
包括内、外生殖器官的名称、位置、 形态及相互关系。
卵巢的结构与功能
妇科疾病的概述
简要介绍妇科疾病的定义、分类 及发病原因。
医学高级职称考试《中医妇科》模拟试卷(过关必做)教案资料

目录医学高级职称报考信息介绍 (3)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业一览表 (5)中医妇产科专业——正高级 (11)中医妇产科专业——副高级 (14)医学高级职称考试《中医妇科》仿真试题一 (17)医学高级职称考试《中医妇科》仿真试题二 (29)医学高级职称考试《中医妇科》仿真试题三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医学高级职称考试《中医妇科》仿真试题四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医学高级职称考试《中医妇科》仿真试题五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医学高级职称考试《中医妇科》仿真试题六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医学高级职称考试《中医妇科》仿真试题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医学高级职称考试《中医妇科》仿真试题八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医学高级职称考试《中医妇科》仿真试题九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医学高级职称考试《中医妇科》仿真试题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义书签。
医学高级职称考试《中医妇科》仿真试题十二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医学高级职称考试《中医妇科》仿真试题十三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医学高级职称考试《中医妇科》仿真试题十四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医学高级职称考试《中医妇科》仿真试题十五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医妇科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目标
掌握中医妇科学的基本理论、基 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常见妇 科疾病的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
。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中医妇科学理论和方法, 对常见妇科疾病进行诊断、治疗和 预防保健,具备一定的临床思维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中医妇科学的兴趣和热 爱,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医德医风 ,关注女性健康,提高人文素养。
学术前沿动态关注途径
学术期刊订阅
鼓励学生订阅《中医杂志》、《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等 中医妇科学领域的核心期刊,及时了解最新研究成果和学 术动态。
学术会议参与
鼓励学生参加中医妇科学领域的学术会议和研讨会,与同 行专家交流学术观点和研究成果,拓宽学术视野。
科研项目关注
鼓励学生关注国家和地方科研项目的立项和结题情况,了 解中医妇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
网络资源推荐及利用方法
专业数据库
推荐学生使用中国知网、维普网等专业数据库,查阅中医妇科学领 域的学术论文、期刊杂志等文献资料。
在线课程平台
推荐学生使用中国大学MOOC、网易云课堂等在线课程平台,学习 中医妇科学相关课程,拓宽知识面。
学术论坛与博客
推荐学生关注中医妇科学领域的学术论坛和博客,了解最新研究动态 和学术观点,参与讨论和交流。
中医妇科学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个性化诊疗
随着精准医疗和个体化治疗的发展,中医妇科学将更加注 重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进行个性化诊疗。
综合治疗
中医妇科学将更加注重综合运用各种治疗手段,如中药、 针灸、推拿、外治法等,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
国际化发展
随着中医药在国际上的认可度和影响力不断提高,中医妇 科学将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取得更大进展,推动中医药 在国际上的传播和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妇科学试题五一、名词解释1.带下病:带下病是指带下量明显增多,色、质发生异常,或忧愁气,伴有全身症状或局部症状者。
2.不孕症:不孕症是指女子婚后夫妇同居两年以上,配偶生殖功能正常,未避孕而不受孕者;或曾经孕育过未避孕而又两年以上不再受孕者。
3.胎动不安:胎动不安是指妊娠期间,出现腰酸腹痛、胎动下坠,或伴阴道少量出血者。
4.子宫脱垂:子宫脱垂是指子宫沿阴道下降,子宫颈达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全脱出阴道口外。
5.妊娠恶阻:妊娠恶阻是指妊娠早期,反复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厌食,甚至食入即吐者。
二、填空1.第一首治疗妇科疾病的方剂是《四乌贼骨一芦茹丸》。
2.《达生篇》中提出的临产六字真言是睡忍痛、慢临盆。
3.青春期发育成熟的主要标志是月经来潮。
4.正常的带下对阴道有润泽的作用。
5.天癸是肾中产生的一种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物质。
6.胎儿及其附属物自母体娩出的过程称为分娩。
7.妊娠病的治疗原则是治病与安胎并举。
8.缺乳的病机为化源不足、乳汁运行受阻。
9.产后机体的特点是多虚多瘀。
10.胞宫的主要功能是排出月经、孕育胎儿、分泌带液、排出恶露。
11.中医治疗滑胎以预防为主,重视孕前调治、孕后早治。
12.凡不属于经、带、胎、产疾病范围,但又与妇女解剖、生理密切相关的疾病,称为杂病。
三、简答题1.简述月经病的治疗原则及论治过程中注意要点答:月经病的治疗原则是:调经以治本。
临症需注意:(1)辨经病与他病的关系,若是他病而导致月经病者应先治病,病去则经自调。
反之,若是因月经病而导致其他病者应先调经,调经则病自除;(2)辨疾病的标本缓急,急则治标,缓则治本;(3)辨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经前勿任补;经后勿滥攻;(4)辨不同的年龄阶段,青春期重视补肾,育龄期重视调肝养肝,老年女性则应重视调补脾胃。
2.产后病的诊断,除运用四诊八纲外,还须注意哪三审?答:产后病的诊断除运用四诊八纲外,还须注意三审。
首审小腹痛与不痛,以辨恶露有无停止;次审大便痛与不通,以验津液的盛衰;三审乳汁行与不行,及饮食的多少,以察胃气的强弱。
四、论述题范某,女,18岁,学生。
主因经行腹痛2年。
患者近2年来,每遇经期第2天开始出现下腹疼痛剧烈,经色暗红,有血块,排除血块及腐肉片样物后腹痛减轻,伴面色苍白,汗出肢冷,恶心呕吐,经前乳房胀痛,心烦急躁。
来诊时正值经期第二天,小腹疼痛剧烈难忍,舌暗有瘀斑,苔薄白,脉弦细。
要求写出:诊断(病名、证型)、治法、方药中医诊断:痛经(气滞血瘀)治法:活血行气、祛瘀止痛方药:桃仁12g 红花10g 赤芍10g 川芎10g枳壳12g 郁金12g 香附 12g 五灵脂12g益母草15g 泽兰12g 丹皮10g 王不留行12g 四剂,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温服。
调护:注意调情志,保持心情舒畅。
五、单选题1.冲、任、督三脉均起于:A胞脉B胞宫 C 胞络 D 带脉2.我国现存最早的妇产科专著是:A《黄帝内经》 B《千金要方》C《胎产书》 D《经效产宝》3.我国从哪个朝代开始将妇产科独立分科的:A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元代4.“居经”、“避年”之说最早记载于:A《黄帝内经》 B《千金要方》 C《伤寒论》D《脉经》5.在中提出:女子不孕与“五不女”的先天生理缺陷有关A《傅青主女科》 B《黄帝内经》C《广嗣纪要》 D《诸病源候论》6.天癸的至与竭,与哪脏关系密切:A 心 B肝 C脾 D 肾7.妊娠期间,机体表现为——的生理特点A肾阴不足,心火上炎 B 肾阴不足,肝阳偏亢C 阴衰阳盛,阴阳失调D血感不足,气易偏盛8.正常恶露干净的时间为;A产后2周内 B 产后3周 C产后6周内 D产后1周内9.下列哪种情况属于月经先期:A 月经周期提前3天B 月经周期提前4天C 偶尔一次月经提前7天 D月经周期提前10天,并连续2个周期以上者10.下列哪项不属于月经病的临床表现;A月经周期提前10天,并连续2个周期以上者B月经周期正常,经量明显增多,连续2个周期以上者C经期少于2天或超过8天,连续3个周期以上者D月经3的月来潮一次而机体无其他不适11.月经后期,量少,色暗有块,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面色青白,形寒肢冷,苔白,脉沉紧。
证属:A气滞B实寒 C虚寒 D气虚12.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方药可选:A桃红四物汤 B 逍遥散 C 少腹逐瘀汤D膈下逐瘀汤13.终生不行经而能受孕的,称为:A暗经 B激经 C居经 D 避年14.气血虚弱型闭经治疗宜:A活血化瘀通络 B温经散寒通络 C行气破瘀通络D补气养血调经15.列哪项闭经不属于生理性闭经:A育龄期未妊娠者B 青春期前 C 妊娠期 D 哺乳期16.妇女不在行经期间,阴道出血,量或多或少,淋漓不净,色紫暗有块,小腹疼痛拒按。
证属:A血瘀型月经过多 B血瘀型经期延长C血瘀型崩漏 D 血热型崩漏17.经期错后,量少,色淡质稀,小腹空痛,头晕眼花,脉细无力,代表方剂:A大补元煎 B人参养荣汤 C大营煎 D归脾汤18.桃红四物汤用于血瘀型:A月经过多 B月经过少C痛经 D经间期出血19.经行量少,色暗红,小腹冷痛,得热痛减,面色青白,舌暗,苔白,脉沉紧。
证属:A肾虚型月经过少B血寒型月经过少 C血虚型月经过少 D血瘀型月经过少20.妇女不在行经期间,阴道大量出血或量少淋漓不断,称之为:A月经过多 B崩中 C漏下 D 崩漏21.妊娠恶阻的发病机理主要是:A冲气上逆,胃失和降B胃阴不足,胃失和降C痰湿内停,阻滞胃脘D脾胃虚弱,胃失和降22.妊娠腹痛产生的机理是:A气滞血瘀,气血运行不畅B 不通则痛、不荣则痛C 肝郁脾虚,气血运行不畅 D胞脉阻滞,气血运行不畅23.治疗气血亏虚型胎动不安的代表方剂:A寿胎丸 B保阴煎 C圣俞汤 D 胎元饮24.肾虚胎漏的治法宜:A补肾固冲,止血安胎B 固肾安胎,佐以益气C 补气养血,主血安胎D健脾益气,止血安胎25.脾虚妊娠肿胀的治疗方剂宜选:A五苓散 B 实脾饮 C五皮饮 D 白术散26.胞阻又称为:A妊娠腹痛 B妊娠肿胀 C胎动不安 D 息胞27.胞衣不下是指胎儿娩出后,经多久胎盘仍不能自然娩出者:A30分钟 B 50分钟 C 60分钟 D 90分钟28.产后三病是指;A痉病、郁冒、大便难B 痉病、郁冒、泄泻 C 痉病、郁冒、发热 D郁冒、大便难、泄泻29.产后病的治疗原则是:A补益气血 B 活血化瘀 C 清热解毒 D 勿拘于产后,亦勿忘于产后30.患者产后乳汁不足,乳汁清稀,乳房柔软无胀感,食欲不振,神疲乏力,舌淡,苔少,脉细弱。
治疗方药宜选:A补中益气汤 B归脾汤C通乳丹 D下乳涌泉散31.启宫丸是治疗哪种不孕的首选方:A血瘀不孕B痰湿不孕 C 肾虚不孕 D 肝郁不孕32._____与徵的特点不相符的是:A结块坚硬 B固定不移 C痛有定处 D 病属气分33.滑胎是指:A自然流产连续发生3以上者B第二胎出现流产者C第三胎出现流产者 D 自然流产连续发生2次者34.异位妊娠未破损期,中药保守治疗的关键是:A杀胚 B活血化瘀 C 做好手术准备 D治病与安胎并举35.产后恶露不尽,月余未净,量多,色紫红,质粘稠,口干喜冷饮,舌红,苔黄,脉细数,方剂宜选:A 生化汤 B清经散C保阴煎 D两地汤36.寿胎丸的药物组成是:A菟丝子、续断、寄生、阿胶 B熟地、白芍、山药、续断、甘草C 党参、菟丝子、杜仲、枸杞子、阿胶 D党参、熟地、当归、白术、陈皮37.下列哪项除外,均可由痰湿内阻所致:A月经错后 B不孕 C癥瘕 D痛经38.妊娠眩晕若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A妊娠肿胀 B 胎水肿满 C妊娠痫证 D 胎漏、胎动不安39.经间期出血治疗原则是:A清热凉血止血 B滋阴止血 C 健脾益气止血 D 调摄冲任,平衡阴阳40.婚后不孕,经行后期,量少色淡,腰酸腿软,头晕耳鸣,白带清稀量多,舌淡,脉细。
方选: A真武汤 B养精种玉汤 C开郁种玉汤D毓麟珠六、多选题1.妇科常用的内治法有:A滋肾补肾 B 疏肝养肝 C健脾和胃 D调理气血 E解毒杀虫2.安胎之法为:A健脾 B补肾 C养肝 D 滋阴 E益气3.妊娠期间禁用的药物有:A泻下药 B 滑利药 C 破血药 D 破气药 E 一切有毒之品4.流产的治疗,要根据流产的不同阶段,分别采取:A安胎 B健脾 C补肾 D 益气 E下胎5.肾虚是不孕症的主要原因,并与功能失调有关:A天癸B冲任 C 胞宫 D 脏腑 E气血6.闭经可有发展而来。
A月经过多 B月经先期 C 月经后期 D月经过少 E月经先后无定期7.下列哪些情况是属于产后正常的生理现象:A痉病、郁冒、大便难 B呕吐、泄泻、大便难C产后1、2日内有轻微的汗出 D产后1、2日内有轻微的发热 E产后术日内有轻微的发热8.不属于“产后三审”的是;A审小腹痛与不痛B 审大便通与不通C 审小便情况 D审乳汁与饮食 E审汗之多少9.生化汤可治疗以下哪些病症:A血瘀型恶露不绝 B血瘀型产后身痛C血瘀型产后腹痛 D 血瘀型产后发热 E 产后血晕10.痛经的辨证要点下列哪些是正确的:A痛在经前多属实B 痛在经后多属虚C痛甚于胀为血瘀D胀甚于痛为气滞 E小腹灼痛为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