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用S3水准仪进行四等水准测量
四等水准测量实训报告800字

四等水准测量实训报告800字实训报告:四等水准测量引言:四等水准测量是工程测量中常用的一种水准测量方法,用于测量大地水准面的高差。
本次实训旨在让我们掌握四等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以及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的方法。
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分为小组进行测量任务,并及时记录数据和观察情况。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我们的实训过程、结果和总结。
一、实训过程:1. 工具准备:我们首先确认所需的测量工具,包括水准仪、测量杆、三脚架、测量棒等,并进行校准和调试,确保其精确度和准确性。
2. 基线设置:在测量区域内,选择适当的测量基线,并设置参考点。
我们根据地势和可测距离确定了基线的位置,并使用测量杆和三脚架进行稳固固定。
3. 水准测量:我们按照测量路线进行水准测量,使用水准仪进行观测。
在每个测站点,我们确保水准仪水平放置,并进行准星调准,确保观测的准确性。
每次观测前后,我们记录下所测得的读数。
4. 数据记录与处理:我们使用笔记本和数据表格记录每个测站的观测数据,包括回程测量的读数和距离。
在实地测量结束后,我们进行数据处理,计算出各个测站点之间的高差,并绘制高差曲线图。
5. 结果分析:通过对高差曲线图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地面的高低起伏情况,并评估地势的平整程度。
我们还比较了不同测站点的高差差异,分析了可能的测量误差来源,并提出改进和调整的建议。
二、实训结果:在本次实训中,我们成功完成了四等水准测量任务,并获得了如下结果:1. 在给定的测量区域内,我们测得了一系列测站点之间的高差数据。
2. 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我们绘制了高差曲线图,并观察到地势的起伏变化。
3. 我们发现了一些高差的异常情况,经过排查和验证,确定了测量误差的来源。
三、实训总结:通过本次实训,我们对四等水准测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实践经验。
同时,我们也意识到在实际测量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和挑战。
以下是我们的一些总结和反思:1. 工具准备和校准是测量的基础,需要严格遵守和执行。
四等水准测量实训报告,实训内容

四等水准测量实训报告,实训内容本实训报告主要介绍了四等水准测量的实训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实训目的通过本次实训,学生将了解四等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掌握调节水准仪、设置测站、对称测量、闭合差检查等技术,提高实际测量的能力。
二、实训地点和设备实训地点为学校实验室内的室内平面控制测量点,实训设备包括水准仪、测杆、三脚架、米尺、皮尺、放样器等。
三、实训内容1、调节水准仪首先要对水准仪进行调节,保证水准仪精度达到要求。
具体方法如下:(1)在水平的桌面上放置三脚架,确认三脚架水平;(2)放置水准仪在三脚架上,通过两个螺丝来调整水准仪的水平状态,使其在水平面上保持稳定;(3)通过读取水准仪刻度盘上的刻度来验证水准仪水平状态,不断进行微调,直到水准仪水平度达到要求。
2、设置测站测站设立是四等水准测量的基础,设立好测站,能够保证后续的测量误差最小,具体方法如下:(1)选取测站位置:测站应选在地面平坦、无障碍物、方便操作等条件较好的地方;(2)确定测站点:采用地面打桩的方式来确定测站点;(3)使用测杆和放样器确定测站点标高:在测站点上放置三脚架和水准仪,使用测杆和放样器来测量标高。
3、对称测量对称测量是四等水准测量的重要环节之一,可以有效降低测量误差。
具体方法如下:(1)选择合适的两个测站:两个测站的高差不宜太大,一般在100米以下;(2)放置水准仪:将水准仪放置在其中一个测站,通过调整水准仪来保证其水平状态;(3)测量另一个测站标高:通过对称测量的方式,测量另一个测站点的标高,并记录下来;(4)移动水准仪:将水准仪移动到另一个测站,通过调整水准仪来保持其水平状态;(5)测量第一个测站标高:再次通过对称测量的方式,测量第一个测站点的标高,并计算两个测站的高差。
4、闭合差检查最后要进行闭合差检查,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具体方法如下:(1)回到起点:将水准仪移回起点测站,重新进行测量;(2)测量倒水误差:在测量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水准仪是否被倒水,如果出现倒水现象,应及时修正;(3)计算闭合差:计算出往返测量两个高程差,计算出平均值,并记录下来。
02388 工程测量(实践) 自考考试大纲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实践(技能)课程大纲课程名称:工程测量(实践)课程代码:02388 一、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
通过本实践课程,让学生巩固所学的《工程测量》课程知识,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吃苦的精神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常用测量仪器如水准仪、经纬仪和全站仪等操作使用的方法,培养学生具备五等水准路线测量、四等水准测量、导线测量、地形图的测绘、建筑施工中的建筑物轴线测设和高程测设等测量工作的组织与实施的基本技能,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践(技能)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总共3学分,30学时)实践一水准仪的认识与使用(0.2学分,2学时)1、要求:(1)了解DS3型自动安平水准仪的基本构造及性能,认识各操作部件的名称和作用,并熟悉掌握各操作部件的使用方法。
(2)掌握DS3型自动安平水准仪的安置、粗平、瞄准和读数方法,学会使用水准仪。
(3)练习水准测量一测站的观测、记录和计算。
2、任务:(1)每实验小组由4人组成。
1人观测,1人记录,2人扶尺,依次轮流进行。
(2)每组在实验场地任选两点,放上尺垫,每人改变仪器高度后分别测出这两点尺垫间的高差。
3、仪器和工具:每实验小组配备DS3型自动安平水准仪1台,水准尺(塔尺)2把,尺垫2个,记录板1块。
4、技术要求:(1)仪器高度的变化(升高或降低)幅度应大于10cm。
(2)两次测定的高差之差应小于5mm。
(3)各小组成员所测高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不超过5mm。
5、应交资料:(1)对水准仪认识的资料一份(包括水准仪的组成及操作步骤)。
(2)完整的观测记录及检核计算表格一份。
实践二五等水准路线测量(0.2学分,2学时)1、要求:(1)掌握使用DS3型自动安平水准仪进行五等水准路线测量一个测站的工作程序和一条水准路线的施测方法。
(2)掌握闭合水准线路的布设、施测、记录和外业计算检核方法(按五等要求);学会在实地选择测点和转点,完成一个闭合水准路线的布设。
三、四等水准测量方法(最新整理)

2
2
(3)测段的最终校核
①高差部分
∑[(3)+(8)]- ∑[(6)+(7)]= ∑(15)+(16)]=2∑(18)(±0.100)
其中,括号中的±0.100 在测站数为奇数的情况下才需要。
②视距部分
∑(9)- ∑(10)=末站的(12)
水准路线总长:
L=∑(9)+ ∑(10)
四等水准测量记录表格
后 前 后-前
0.356 2.574 -2.218
5.144 7.261 -0.2117
+0.2
0
1.519
1.048 3
47.1
2.808 2.352 45.6
后 前 后-前
1.284 2.580 -1.296
5.971 7.368 -1.397
+1.5
+1.5
K+黑 减 红
0 +1 -1
-1 0 -1
之值应符合表 2 中红、黑面读数差限差的要求。
②计算黑面、红面的高差
黑面:
(15)=(3)-(6)
红面:
(16)=(8)-(7)
由于两尺的红面常数差 K 分别为 4.687m 和 4.787m,因此(16)±0.100 后才是红
面测得的高差。若后尺为 4.687m,前尺为 4.787m,应取“+“号,反之,后尺为
前、后视距差:(11)=(9)-(10)
前、后视距差(11)之值应符合表 2 中之规定
前、后视距累积差:(12)=前一站的(12)+本站的(11)
(12)之值应符合表 2 中前、后视距累积差的限差要求。
(2)高差计算
①同一水准差红面、黑面中丝读数的校核
三等、四等水准测量(教程)

三、四等水准测量三、四等水准测量所使用的水准仪,其精度应不低于DS 3型的精度指标。
水准仪望远镜放大倍率应大于30倍,符合水准器的水准管分划值为20’’/2mm 。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技术指标及观测要求参见表1。
表1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技术指标及观测要求注:表中L 、K 均表示路线长度,以Km 为单位。
一、 观测方法三、三、四等水准测量主要采用双面水准尺观测法,除各种限差有所区别外,观测方法大同小异。
在每一测站上,首先安置仪器,如超限,则需移动前视尺或水准仪,以满足要求。
然后按下列顺序进行观测,并计入三(四)等水准测量手簿中(表2)。
(1) 读取 视尺 面读数:下丝(1),上丝(2),中丝(3)。
(2) 读取 视尺 面读数:中丝(4),下丝(5),上丝(6)。
(3) 读取 视尺 面读数:中丝(7)。
(4) 读取 视尺 面读数:中丝(8)。
测得上述8个数据后,随即进行计算,如果符合规定要求,可以迁站继续施测;否则应重新观测,直至所测数据符合规定要求后,才能迁到下一站。
二、测站计算与校核测站上的计算有下面几项(表2)。
1.视距部分(9)= [(1)-(2)] × 100 (式中“100”为视距乘常数,下同)(10)= [(5)-(6)] × 100(11)= (9)-(10) (绝对值不应超过2m)(12)= 本站的(11)+前站的(12)(绝对值不应超过5m)2.高差部分(13) = K1+(3)-(8)(绝对值不应超过2mm)(14) = K2+(4)-(7)(绝对值不应超过2mm)上两式中的K1和K2分别为两水准尺的黑、红面的起点读书差,亦称尺常数或起点差。
表2观测所用双面(黑、红面)水准尺的尺常数为:K1=4.787m、K2=4.687m。
尺常数的作用是检核黑、红面观测读数是否正确。
(16)= (3)-(4)(17)= (8)-(7)(15)=(16)-[(17)±0.100] = (13)-(14)(绝对值不应超过3mm)由于两水准尺的红面起始读数相差0.100m,即4.787m与4.687m之差,因此,红面测得的实际高差应为(17)±0.100。
实验1:三(四)等水准测量

实验1: 水准仪的认识及三(四)等水准测量
三、实验内容和步骤(简述)
1、S3级水准仪的基本构造…
2、水准仪的使用… 3、三(四)等水准测量(闭合水准路线)的 外业实施
» 要求小组成员每人至少完成1个测站的观测、记录 和测站上的计算等工作,观测、记录和测站上的 计算等工种轮流操作 » 小组集体完成整条水准路线外业观测工作
实验1: 水准仪的认识及三(四)等水准测量
一、实验目的
1、了解S3级水准仪的基本构造,熟悉各部件的名称、 功能 2、掌握水准仪的使用 3、掌握三(四)等水准测量的实施 (1)水准路线的布设 (2)外业观测、记录、测站上的计算和检核 (3)内业计算和检核
二、小组借领仪器和工具
1、S3级水准仪及三角架1套、尺垫2个、记录纸2张 2、双面水准尺1对 (注意:铅笔自备,绝对不准带橡皮!!)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实验1: 水准仪的认识及三(四)等水准测量
四、实验观测数据及其处理
1、小组成员一个测站的观测数据及其计算
2、小组整条水准路线的内业高程计算
假设闭合水准路线起点的高程为5.000m
一个测站的观测数据及其计算
测站 编号 后 尺 下 丝 上 丝 后 距 前 前 尺 下 丝 上 丝 距 黑面 视距差d 1571 1 1197 37.4 ∑d 0739 0363 37.6 后5 前6 后-前 1384 0551 +0833 6171 5239 0932 0 -1 +1 +0832. 5 红面 方向 及 尺号 标尺读数 K+黑 减 红 高 差 中 数
-0.2
-0.2
水准路线的内业高程计算
实习报告四等水准测量

实习报告:四等水准测量一、实习目的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熟悉水准仪的使用方法,掌握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记录、计算和检核方法,以及学会独立完成一条闭合水准路线的实际作业过程。
通过本次实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实习内容1. 熟悉水准仪的基本构造、性能和作用,了解其主要部件的名称和位置。
2. 学习水准仪的正确安置、瞄准和读数方法。
3. 掌握普通水准测量的施测、记录、计算、闭合差调整及高程计算的方法。
4. 进行四等水准测量实验,包括选定水准路线、布置测站、观测、记录、计算检核以及数据处理。
三、实习过程1. 实习前期准备:了解四等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习相关规范和标准,熟悉水准仪的操作步骤。
2. 实习实施:(1)水准仪的认识与使用:了解水准仪的基本构造,学会正确安置、瞄准和读数。
(2)水准路线的选定与布置:根据已知高程点,在测区选择数十站(必须是偶数站),形成一条闭合水准路线。
(3)四等水准测量观测:按照“后-后-前-前”、“黑-黑-红-红”的观测顺序,进行前后视观测,记录观测数据并进行测站检核。
(4)数据处理:求出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对闭合差进行调整,计算出各待测点的高程。
3. 实习总结与成果检核:对实习成果进行整理和分析,检查闭合差是否满足要求,对不符合要求的数据进行调整和处理。
四、实习成果与分析通过本次实习,我掌握了四等水准测量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步骤,学会了使用水准仪进行实际测量,并能够独立完成一条闭合水准路线的观测和数据处理。
在实习过程中,我了解了水准测量中的注意事项,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同时,我也发现自己在实习中存在一些问题,如观测精度不够高、数据记录不够规范等。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将加强对水准测量理论的学习,提高自己的观测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为今后的工程测量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实习体会通过本次四等水准测量实习,我对水准测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实际操作技能,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四等水准测量实验报告

四等水准测量实验报告本次实验主要内容是学习和掌握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并实际操作进行测量。
在此基础上,撰写了本次实验的实验报告,以便于更好地总结和掌握实验内容。
一、实验目的1.了解四等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学习使用水准仪、恒测基和水平轴,实际进行水准测量。
3.掌握水准测量的数据处理方法。
二、实验原理四等水准测量是采用恒高基点(参考点)法进行测量的,基本原理如下:1.测量终点的高程通过计算基准点与测量点之间的高程差和基准点高程之和得出。
2.先选择一个基准点,其高程由地理部门给定。
3.将一面恒测基尺(标尺)固定在基准点上,用水平轴检测其水平,以恒定的高度进行测量,并记录下读数。
4.从基准点向目标测点测量,每到一个测点,都要将标尺架上去,并重新测量高差。
三、实验仪器和设备1.水准仪2.恒测基3.水平轴4.三脚架5.测距杆四、实验流程1.设置基准点:首先在测区内选择一个符合四等水准测量要求的基准点,并且此点的高程应有已知参考值。
2.放置水准仪:将水准仪安装在基准点上面。
3.放置恒测基:在基准点上,放置一个已标定的“恒测基”,并在恒测基上进行测高。
5.将每个点的读数记录下来,记录时需注意:读数必须与自搭设参照物一致、天气条件需相同,才可准确记录。
6.计算高差值:所有读数记录完毕之后,即可计算出每个点的高差值,这样就可以求出测量终点的高程值。
七、实验结果分析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共计取了5个测点,在每个点上使用水准仪进行测量,测量完成后对每个点测量数据进行整理。
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得出了每个点的标高和高差值,并计算出测终点的高程值。
整个实验所得到的数据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符合实验要求。
需要注意的是,水准测量实验中天气条件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要求在场地线路情况相同、气象条件相同的时候进行测量。
八、结论通过这次实验,我深入了解了四等水准测量的原理和方法,熟练地掌握了水准仪、恒测基和水平轴的使用方法,并学会了对测量数据进行整理和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三:用S3水准仪进行四等水准测量(10学时)
一、目的与要求
1.通过一条水准环线的施测,掌握四等精密水准测量的观测和记录,使所学知识得到一次实际的应用。
2.熟悉精密水准测量的作业组织和一般作业规定。
3.每组选定一条0.6-1.0Km的闭合水准环线,每人完成不少于一个闭合环的观测、记录、扶尺的作业。
4.计算环线闭和差。
二、实习
1、精密水准观测组由5-7人组成,具体分工是:观测一人,记录一人,打伞一人,扶尺二人,量距二人。
2、各项记录正确整齐,清晰,严禁涂改。
原始读数的米、分米值有错时,可以整齐地划去,现场更正,但厘米及其以下读数一律不得更改,如有读错记错,必须重测,严禁涂改。
3、每一站上的记录、计算待检查全部合格后才可迁站。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程序及操作步骤
1、观测程序
四等水准测量一般采用DS3级水准仪、双面水准尺观测;四等水准测量观测程序为:后前前后或后后前前。
2、观测步骤(DS3级微倾水准仪)
1)、用圆水准器粗略整平仪器。
2)、照准后视尺黑面,按上、下丝读取视距,精平后读取中丝读数。
3)、照准后视尺红面,精平后读取中丝读数。
4)、照准前视尺黑面,按上、下丝读取视距,精平后读取中丝读数。
5)、照准前视尺红面,精平后读取中丝读数。
水准测量记录表
测自至年月日温度:仪器:风向风速:。